《疫學復習》PPT課件.ppt_第1頁
《疫學復習》PPT課件.ppt_第2頁
《疫學復習》PPT課件.ppt_第3頁
《疫學復習》PPT課件.ppt_第4頁
《疫學復習》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學免疫學總復習,緒論 思考題:,3、抗原的定義,抗原的基本特性,完全抗原和半抗原的概念。,4、抗原的特異性及交叉反應 。,5、醫(yī)學上常見抗原的種類,異嗜性抗原的概念,人類常見的同種異型抗原。,1、免疫的概念,2、免疫有哪三個功能。,免疫學緒論與抗原,免疫概念: 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識別自身或異己物質(zhì),并通過免疫應答排除抗原性異物,維護機體的生理平衡與穩(wěn)定的功能。 免疫的功能 1. 免疫防御:機體識別和排除外源性抗原異物的能力。 抗感染、抗移植物。 低下免疫缺陷;過高超敏反應。 2.免疫自穩(wěn):機體清除自身衰老、死亡、受損的細胞,維 持機體生理穩(wěn)定的功能。 功能失調(diào)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監(jiān)視:機體

2、殺傷和清除在新陳代謝中發(fā)生突變的細 胞,以防腫瘤的發(fā)生。 低下易患腫瘤。,抗原的概念 能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啟動免疫應答,并能與相應的應答產(chǎn)物在體內(nèi)外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物質(zhì)。 抗原的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免疫反應性 完全抗原: 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 半抗原(不完全抗原):只具有免疫反應性,無免疫原性。 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條件 異物性、分子量大小、結構與化學組成及機體因素等,抗原特異性的物質(zhì)基礎抗原決定簇,其表現(xiàn): 1、抗原(決定簇)只能使機體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 2、抗原(決定簇)只能與相應的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結合發(fā)生免疫反應。 醫(yī)學上重要的抗原 1、 病原生物及其產(chǎn)物:細菌、病毒、

3、真菌、寄生蟲、 外毒素、類毒素等 2、 動物免疫血清:動物源性抗毒素制劑 3、異嗜性抗原:存在于生物間的共同抗原 4、同種異型抗原: 紅細胞血型抗原、人類白細胞抗原 5、自身抗原:隱蔽的自身抗原、修飾的自身抗原 6、腫瘤抗原:腫瘤特異性抗原、腫瘤相關抗原,思考題: 1、什么是抗體和免疫球蛋白? 2、繪圖方式簡述免疫球蛋白的結構 3、簡述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5、單克隆抗體,免疫球蛋白與抗體,抗體(Antibody)-Ab: 指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分化為漿細胞,由漿細胞合成和分泌的能與相應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

4、g: 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 由兩條相同的長鏈和兩條相同的短鏈通過二硫鍵連接而成。,免疫球蛋白分類: 根據(jù)重鏈恒定區(qū)免疫原性不同把重鏈分為、,相應Ig分為IgG、IgA、IgM、IgD、IgE。,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區(qū): 1、輕鏈: VL(variable region)、CL(constantregion)。,2、重鏈:IgG、IgA、IgD 4個:VH、CH1、CH2、CH3。 IgM 、IgE 5個:VH、CH1、CH2、CH3、CH4。 功能區(qū)的功能: (1)VH、VL:為抗原結合部位,某些部位構成超變區(qū)。 (2)CH1、CL:帶有不同個體的遺傳

5、標志。 (3)CH2:有補體結合點, IgG與通過胎盤有關。 (4)CH3:有Fc受體結合點,與帶有Fc受體的免疫細胞結合。 (5)鉸鏈區(qū):幫助結合抗原,暴露補體結合點。,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 2個Fab段(抗原結合)、 一個Fc段。 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與功能: IgG:血清中含量最多、通過胎盤、主要的抗感染抗體、 激活補體、調(diào)理吞噬作用、 介導ADCC作用。,2.IgM:分子量最大、出現(xiàn)最早、激活補體。3.IgA:在黏膜發(fā)揮抗感染的主要抗體、經(jīng)初乳傳給嬰兒、 調(diào)理作用(血清型)。,4.IgD:是B細胞成熟的標志,構成B細胞表面抗原受體 5.IgE:參與I型超敏反應。 免疫球

6、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1.特異性結合抗原; 2.激活補體;3.與細胞表面Fc受體結合(調(diào)理作用、ADCC作用、參與I型超敏反應);4.通過胎盤和黏膜;5.免疫調(diào)節(jié)。 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McAb) 由B淋巴雜交瘤細胞產(chǎn)生的識別抗原分子上一種抗原決定簇的抗體。此種抗體是由一個B淋巴雜交瘤細胞產(chǎn)生,因此稱為單克隆抗體,繪圖簡述Ig的結構,標出重鏈、輕鏈,N端、C端,各功能區(qū)及各區(qū)功能,免疫球蛋白G的分子結構,思考題,1、什么是補體?,2、補體有幾條激活途徑?各自的主要激活物及激活起始點是什么?,3、補體的生物學活性有哪些? 4、三條激活途徑的比較?,補體系統(tǒng),補體(C

7、omplement-C)的定義: 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一組與免疫有關、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補體系統(tǒng)的三條激活途徑:,教材27表3-1 三條激活途徑的比較 經(jīng)典激活途徑 MBL途徑 旁路激活途徑 激活物質(zhì) 抗原-抗體 MBL與病原體結合 脂多糖、 (IgM/IgG)復合物 酵母多糖等 激活起始點 C1 C4 C3 參與補體成分 C1-C9 C2-C9 C3、C5-C9、 B因子、D因子等 C3轉化酶 C4b2b C4b2b C3bBb C5轉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nBb 作用 參與特異性 參與非特異性 參與非特異性 體液免疫 免疫、在感染 免疫、可被

8、直 急性期起重要 接活化、在感 作用 染早期起重要 作用,補體系統(tǒng)的生物學活性 (一)細胞溶解作用:形成攻膜復合體,溶解靶細胞。 (二)調(diào)理作用:C3b、C4b (三)免疫黏附與清除免疫復合物: C3b、C4b (四)介導炎癥反應: 1、激肽作用:C2a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癥充血。 2、過敏毒素作用:C3a、C4a、C5a可與肥大細胞、嗜堿 性粒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使其釋放活性介質(zhì)。 3、趨化作用: C3a、C5a能吸引中性粒細胞向炎癥部位聚集, 加強對病原微生物的吞噬。 (五)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C3、C3b對APC處理抗原、B細胞的活化、 增殖分化等有一定調(diào)節(jié)作用。,思考題,1、什么是MHC與

9、HLA?,2、HLA的分布,3、HLA的生物學功能,HLA復合體,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能引起快而強的排斥反應者。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研究主要來自白細胞抗原,因此,人類的此種抗原又稱人類白細胞抗原。 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 編碼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 HLA復合體:位于第六對染色體的短臂上的一群緊密連鎖的基因群。編碼人類白細胞抗原。 MHC分類:MHC-I類基因、 MHC-類基因、MHC-類基因,分別編碼相應的抗原。 HLA的分布: HLA-I類抗原:廣泛分布于人體各種有核細胞表面。包括血小 板和網(wǎng)質(zhì)紅細胞。 HLA-II

10、類抗原:分布于B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 抗原提呈細胞和活化的T細胞表面。,HLA的生物學功能: 1、參與抗原的處理與提呈 2、參與免疫應答的調(diào)節(jié) 3、參與T細胞的分化過程 4、引起移植排斥反應 5、約束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MHC的限制性)。 免疫細胞相互作用時,只有當雙方的MHC分子一致時,免疫應答 才能發(fā)生。 Tc細胞與靶細胞之間相互作用受MHC-I類分子限制。 APC與TH細胞之間、 TH細胞與B細胞之間作用時受 MHC-II類分子限制。,思考題,1、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2、T、B淋巴細胞的主要表面標志,3、T細胞亞群所包括的細胞及作用,4、單核吞噬細胞的主要作用,5、細胞因子的

11、概念及主要作用,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免疫系統(tǒng),免疫器官的分類及功能 1.中樞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產(chǎn)生、分化、成熟的場所。 骨髓:造血器官、免疫細胞的發(fā)源地、 B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胸腺: 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2.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是部分成熟免疫細胞定居的地方,也是接受抗原刺激產(chǎn)生免疫應答的場所。 淋巴結、 脾臟、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免疫細胞: T淋巴細胞(Thymus lymphocyte) : T細胞的表面標志 T細胞抗原受體-(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CR:是T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受體。 綿羊紅細胞受體 E(Erythrocyte)受體 : T特有標志之

12、一。 與綿羊紅細胞結合形成玫瑰花樣的花環(huán)-E花環(huán)試驗。常用于檢測外周血中T細胞的數(shù)量,促分裂原受體: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在體外能刺激T細胞發(fā)生有絲分裂。該轉化試驗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T細胞的免疫功能。 白細胞分化抗原:用分化群抗體所鑒定的抗原稱為分化抗原(CD抗原或CD分子)。 CD3: CD4和CD8: T細胞亞群: TH1:引起炎癥反應和遲發(fā)型超敏反應 CD4+T亞群 TH2:誘導B細胞增殖、分化、分泌抗體 Tc:特異性殺傷帶致敏抗原的靶細胞 CD8+T亞群 Ts:抑制免疫應答 2.B淋巴細胞: B細胞的表面標志:細胞抗原受體、 IgGFc受體、補體受體 白細胞分化

13、抗原: CD19、CD20,3.單核吞噬細胞 主要功能: 吞噬殺傷作用 提呈抗原、啟動免疫應答 分泌調(diào)節(jié) 抗腫瘤 4. NK(natural killer cell )細胞: 主要功能:不需要抗原刺激,能定向殺傷與IgG結合的靶細胞,發(fā)揮ADCC作用??鼓[瘤及病毒感染的細胞。 5.抗原提呈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對抗原進行加工、處理,以Ag-MHC復合物形式提呈給相應T細胞,啟動免疫應答。 主要包括:單核吞噬細胞、樹突狀細胞、 B細胞等。 細胞因子(cytokine-CK):由活化的免疫細胞和間質(zhì)細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多種生物學效應的多肽類分子。 主要生物

14、學作用:免疫調(diào)節(jié)、抗感染和抗腫瘤、刺激造血功能、參與炎癥反應。,1、什么是免疫應答和免疫耐受? 2、簡述免疫應答的過程 3、初次應答和再次應答產(chǎn)生抗體的特點 4、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生物學效應 5、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時,APC與T細胞、APC與靶細胞、細胞與細胞之間促進細胞活化的協(xié)同刺激分子,并受到MHC幾類分子限制,思考題,免疫耐受: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受到某種抗原的刺激后產(chǎn)生 的特異性免疫無應答狀態(tài)。,免疫應答:機體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細胞對抗原的識別、活化、增 殖、分化,并產(chǎn)生免疫產(chǎn)物、發(fā)揮特異性免疫效應的過程。 免疫應答的過程 1.抗原提呈與識別階段(感應階段): 抗原提呈細胞捕獲、加工、處理

15、、提呈抗原和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T、B細胞)識別抗原后啟動活化階段。 2.活化、增殖和分化階段(反應階段): T、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細胞因子參與下,活化、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效應T細胞和形成免疫記憶細胞的階段。 3.效應階段: 漿細胞分泌抗體發(fā)揮特異性體液免疫作用;效應T細胞直接作用及通過釋放細胞因子發(fā)揮特異性細胞免疫作用的階段。,免疫應答,(三)細胞免疫的生物學效應,1、抗感染作用 主要針對胞內(nèi)寄生菌、病毒、真菌及某些寄生蟲等。,2、抗腫瘤作用 Tc可直接殺傷帶相應抗原的腫瘤細胞,細胞免疫過 程中釋放的某些細胞因子(TNF、IFN)也有抗腫瘤作用。,3、免疫損傷 可導致IV型超敏反應、

16、移植排斥反應、某些自身免疫 性疾病等。,TH1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抗原 機體 被APC攝取、加工、處理 Ag肽+MHC-II 提呈在APC 表面 被TH識別 TH活化、增殖 IL-12 TH1 釋放多種細胞因子 ,促進清除抗原 Tc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 釋放穿孔素 :靶細胞溶解 釋放絲氨酸蛋白酶(顆粒酶): 靶細胞DNA斷裂 表達FasL 結合靶細胞表面Fas:靶細胞凋亡,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時: APC與Th細胞相互作用:B7和CD28、并受MHC-II類限制 APC(靶細胞)與TC細胞相互作用:CD28和B7、并受MHC-I類限制 細胞與細胞相互作用:CD40L和CD

17、40,并受到MHC-II類分子限制,(三)、體液免疫的生物學效應,1、中和作用,IgG(血液)和SIgA( 粘膜): 結合外毒素 - 中和毒性; 結合病毒 - 阻止病毒吸附進入宿主細胞。,2、調(diào)理作用 IgG和IgM + Ag + 激活吞噬細胞 促吞噬作用,3、激活補體 Ag-Ab(IgG, IgM)復合物 激活補體 經(jīng)典途徑 攻膜復合體 溶解靶細胞 ,4、ADCC作用: IgG + 靶細胞+FcR( NK細胞等) 殺傷靶細胞。,5、引起超敏反應: 可引起I、II、III型超敏反應。,抗體產(chǎn)生的一般規(guī)律 特點 初次應答 再次應答 潛伏期 較長,1-2周 較短,1-3天 抗體的滴度 較低 較高

18、抗體存在時間 較短,數(shù)周 較長,數(shù)年 抗體類型 主要為IgM 以IgG為主 抗體的親和力 較低 較高,思考題,2、簡述III、IV型超敏反應的特點、發(fā)生機制及常見疾病,1、簡述I、II型超敏反應的特點、發(fā)生機制及常見疾病,超敏反應,超敏反應:機體再次接受某種抗原刺激時,發(fā)生的以組織細胞損傷和生理功能紊亂為主的病理免疫應答 I型超敏反應特點: 1、發(fā)作快(幾秒到幾十分鐘),消退也快 2、主要由IgE介導 3、以生理功能紊亂為主要病變,一般無明顯組織細胞損傷 4、有明顯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I型超敏反應臨床常見疾病 1、過敏性休克:藥物過敏性休克、血清過敏性休克 2、呼吸道過敏反應:過敏性鼻炎、支氣

19、管哮喘 3、消化道過敏反應:多由食入魚、蝦、蟹、蛋、乳等引起 4、皮膚過敏反應:藥物、食物等引起。 濕疹、蕁麻疹等 I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I型超敏反應防治原則: 1、查找變應原、避免再接觸:多用詢問病史和做皮膚試驗 2、特異性脫敏和減敏治療: 脫敏治療:對必須使用免疫血清而又過敏的病人,可采用小劑量、短間隔(20-30分鐘)、多次注射。 減敏治療:對一些已查明但卻難以避免接觸的、引起呼吸道、皮膚過敏反應的變應原,可采用小劑量、長間隔(一周左右)、逐漸增量、多次皮下注射變應原的方法。誘導機體產(chǎn)生特異性IgG抗體,與IgE競爭結合變應原。 3、藥物治療:用藥物選擇性地阻斷或干擾過敏反應發(fā)生過

20、程中的 某些環(huán)節(jié),阻止或減輕超敏反應的發(fā)生。,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型超敏反應特點: 1、主要由IgG、IgM介導 2、抗原為細胞型(血細胞或組織細胞) 3、主要通過補體、吞噬細胞、NK細胞三條途徑損傷靶細胞。,型超敏反應臨床常見疾病 1、輸血反應:多見于異型之間輸血引起 2、新生兒溶血癥:常見于母胎Rh血型不符引起 3、免疫性血細胞減少癥: 4、抗基底膜型腎小球腎炎和風濕性心肌炎: 多見于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 5、肺出血腎炎綜合癥 6、甲狀腺機能亢進(Graves病):特殊的I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 型超敏反應防治原則 1、查明變應原,避免再接觸 2、新生兒溶血的預防:第一次分娩或流產(chǎn)后72

21、小時內(nèi)給母親注射抗Rh的抗體,使其與進入母體內(nèi)的胎兒的紅細胞表面的Rh抗原結合,避免Rh抗原刺激母體產(chǎn)生IgG類抗體。 3、藥物:如糖皮質(zhì)激素等,可緩解癥狀,III型超敏反應特點: 1、主要由IgG、IgM、IgA介導 2、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是致病關鍵 3、中性粒細胞釋放溶酶體酶是引起損傷的主要因素 4、病變主要是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圍炎 III型超敏反應臨床常見疾病 (一)局部免疫復合物病: 1、Arthus反應 2、類Arthus反應(人類局部免疫復合物?。?(二)全身免疫復合物?。?1、血清病 2、感染后腎小球腎炎 3、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4、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

22、pus erythematosus-SLE) III型超敏反應臨床常見疾病:,IV型超敏反應特點: 1、由T細胞介導,與抗體和補體無關 2、反應發(fā)生較慢,再次接觸變應原后24-72小時發(fā)生 3、引起以單個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以及組織損傷為主的局部炎癥反應 4、無明顯的個體差異 IV型超敏反應臨床常見疾病 1、傳染性超敏反應 2、接觸性皮炎 3、移植排斥反應 IV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四型超敏反應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有時病人多種類型同時存在,只是以某一型表現(xiàn)為主。 如青霉素:常規(guī)劑量可引起過敏性休克(I型) 長期應用可引起血細胞減少(II型) 形成免疫復合物沉積造成病變(III型) 皮膚局部涂抹可造

23、成接觸性皮炎(IV型),思考題,試述免疫缺陷病與自身免疫病的定義及各自特點,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定義:免疫系統(tǒng)中任何一個組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導致的疾病 根據(jù)其發(fā)病原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繼 發(fā)性(后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共同特點: 1、易感染:對各種病原生物的易感性明顯增加且常 反復發(fā)作,難以治愈。 2、易發(fā)生惡性腫瘤:特別是細胞免疫缺陷者,比正常人 高100-300倍。 3、易發(fā)生自身免疫?。罕日H税l(fā)病率高1000-10000倍 4、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不同成分的缺陷引起不同的疾病,自身免疫病 定義:指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自

24、身抗原發(fā)生免疫應答,引起機體病理改 變并出現(xiàn)臨床癥狀的疾病。 共同特點:1、患者血清中可測到高效價的自身抗體或針對自身抗 原的致敏淋巴細胞 2、自身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可作用于靶細胞,造成相 應組織器官的病理損傷和功能障礙。 3、實驗動物中可復制出相似的病理模型,疾病可通過 患病動物的血清或效應淋巴細胞被動轉移。 4、病情轉歸與自身免疫反應的強度有關。 5、常有反復發(fā)作和慢性遷延傾向,用免疫抑制劑有一 定療效。 6、有一定遺傳傾向,女性較多見。,思考題,1、人工自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的定義、特點、及常用生物制劑。,2、免疫學診斷的常用方法,免疫學應用,機體獲得免疫力的方式 自然自動免疫 :傳染病

25、或隱性感染后獲得 自動免疫 人工自動免疫: 注射疫苗或類毒素后獲得 自然被動免疫:通過胎盤或初乳獲得 被動免疫 人工被動免疫:輸入抗體類物質(zhì)獲得 人工自動免疫 1、定義: 給機體接種疫苗或類毒素等抗原性物質(zhì), 刺激機體產(chǎn)生 特異性免疫力。 2、特點:免疫力出現(xiàn)較慢,1-4周。 免疫力維持時間較長,數(shù)月-數(shù)年。 多用于預防。,3、常用生物制品 滅活疫苗(死疫苗):傷寒、乙腦、百日咳、霍亂、流感、 狂犬病等。 減毒活疫苗:卡介苗、麻疹、風疹、脊髓灰質(zhì)炎等。 類毒素:白喉、破傷風類毒素等。 新型疫苗:亞單位疫苗:乙肝亞單位疫苗 合成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重組抗原疫苗:重組乙肝疫苗(HBsAg)、

26、口蹄疫、萊姆病疫苗。 重組載體疫苗:痘類病毒疫苗,已用于 甲肝、乙肝、麻疹的研制 DNA疫苗:,轉基因植物疫苗: 常用的植物有:番茄、馬鈴薯、香蕉等 如:用馬鈴薯表達乙肝表面抗原已在動物實驗中獲得成功 人工被動免疫 1、定義:給機體輸入抗體類制劑,使其獲得特異性免疫力。 2、特點: 免疫力出現(xiàn)較快,立即出現(xiàn) 維持時間較短,2-3周 主要用于治療或緊急預防 3、常用生物制品:抗毒素(破傷風、白喉抗毒素)、人丙種球蛋 白、人特異性免疫球蛋白 人工自動免疫與人工被動免疫比較,常見的體液免疫檢測法: (1)凝集反應:顆粒性抗原與抗體結合,在一定條件下出現(xiàn)肉眼 可見的凝集物 直接凝集反應:玻片法、試管法

27、 間接凝集反應:將可溶性抗原結合于載體微球表面,形成免 疫微球,再與相應抗體進行結合反應,出現(xiàn) 肉眼可見的凝集。 (2)沉淀反應:可溶性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在一定條件下,出 現(xiàn)肉眼可見的沉淀物。 瓊脂擴散試驗: 單向瓊脂擴散試驗:血清Ig、C3的測定。 雙向瓊脂擴散試驗:抗原或抗體的定性檢測,(3)免疫標記技術: 免疫熒光技術:用異硫氰酸、羅丹明等熒光素標記抗原或抗 體來測抗體或抗原 直接法、間接法 免疫酶技術:常用辣根過氧化物酶+底物二氨基聯(lián)苯胺棕 褐色 ELISA法雙抗體夾心法、間接法等 放射免疫測定法:將放射性核素分析的靈敏性和抗原抗體 反應的特異性結合的測定技術 抗原競爭法。,免疫應答

28、,免疫應答:機體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細胞對抗原的識別、活化、增殖、分化,并產(chǎn)生免疫產(chǎn)物、發(fā)揮特異性免疫效應的過程。 根據(jù)參與的細胞類型和效應機制不同分: 1、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2、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免疫應答的過程 1.抗原提呈與識別階段(感應階段): 抗原提呈細胞捕獲、加工、處理、提呈抗原和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T、B細胞)識別抗原后啟動活化階段。 2.活化、增殖和分化階段(反應階段): T、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細胞因子參與下,活化、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效應T細胞和形成免疫記憶細胞的階段。 3.效應階段: 漿細胞分泌抗體發(fā)揮特異性體液免疫作用;效應T細胞直接作用及通過釋放細胞因子發(fā)揮特異性細胞免疫作用的階段。 免疫應答的特點 (1)特異性(2)記憶性(3)放大性(4)MHC限制性,抗體產(chǎn)生的一般規(guī)律 特點 初次應答 再次應答 潛伏期 較長,1-2周 較短,1-3天 抗體的滴度 較低 較高 抗體存在時間 較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