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1840年前)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課件.pptx_第1頁
山西中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1840年前)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課件.pptx_第2頁
山西中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1840年前)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課件.pptx_第3頁
山西中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1840年前)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課件.pptx_第4頁
山西中考歷史復習中國古代史(1840年前)主題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課件.ppt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時空觀念,明線索記易,主題總述 本階段歷史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史前時期和夏商周時期。 史前時期主要講述了中國境內早期的人類活動,從社會形態(tài)上看屬于原始社會時期。此階段主要特征有: 政治上:從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平均分配,財產共有;堯舜禹時期實行禪讓制。 經濟上:以石器為主,從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隨著生產工具的進步,原始農業(yè)、原始畜牧業(yè)和原始手工業(yè)產生,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民族關系上:傳說中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逐漸形成華夏族,他們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夏商周時期是指從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的歷史。這一時期,早期國家產生

2、、發(fā)展,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革。主要表現在: 政治上: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夏朝開創(chuàng)了世襲制,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宗法制對古代中華民族的政治觀及倫理觀產生了深刻影響。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周天子地位的衰落,諸侯爭霸、兼并戰(zhàn)爭不斷,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國改革推動了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權制的確立。,軍事上:春秋爭霸、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不斷,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 經濟上:商周時期,青銅制造業(yè)發(fā)達;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 推廣,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成為可能,如都江堰;新興的地主出現,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封建經濟逐漸確立。 思想文化上:商朝創(chuàng)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代表的奴隸制文明;春秋時期的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

3、,“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戰(zhàn)國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 民族關系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原華夏族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族通過戰(zhàn)爭和交往,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交融。,滲透核心素養(yǎng) 通過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商周示意圖、春秋戰(zhàn)國形勢示意圖,構建歷史時空觀念;通過考古發(fā)現的化石、遺物和歷史傳說等史料,提取歷史信息,培養(yǎng)史料實證意識;通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認識到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從而滲透唯物史觀。,研考點學易,考點1北京人、原始農耕文化、炎帝、黃帝的傳說(識記)3年1考,考

4、點2夏商周的更替、分封制(識記)3年1考 夏商西周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主要特征: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考點3春秋戰(zhàn)國的戰(zhàn)爭及社會變化(識記)、商鞅變法(理解、運用)3年1考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主要階段特征:社會變革,(對應本主題“教學活動建議”,見P5 “研活動行易”欄目),對比歸納 1.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居民為例,比較南北兩種原始農耕文化的不同。,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農耕生活出現差異的原因:由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不同造成的。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整個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兼并戰(zhàn)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

5、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請以史實具體說明這一時期的巨變。 經濟上: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推廣,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新興的地主階級產生。 政治上: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國改革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逐步確立了封建制度。,軍事上:王室衰微,諸侯崛起,爭霸、兼并戰(zhàn)爭不斷,如春秋時期的城濮之戰(zhàn),戰(zhàn)國時期的長平之戰(zhàn),等。 思想上:各種學說蓬勃興起,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1.觀察下面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研教材圖易,(1)圖1、圖2分別是哪兩個原始居民的住房?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圖1:半坡居民圖2:河姆渡居民 原因:南北方自然環(huán)境氣候的不同。 (2)

6、圖3、圖4是河姆渡遺址的考古發(fā)現,從圖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答案說明河姆渡人已經會種水稻,并且能做出陶器。 (3)了解古人類生產生活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答案考古發(fā)現的遺址、遺跡、遺物和化石等。,2.觀察下面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該圖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該制度建立之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分封制。加強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wěn)定了政局,擴大了統(tǒng)治范圍,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3.觀察下面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圖1、圖2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狀況? 答案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鐵農具,人們已經掌握了驅使牛的方法,牛耕技術廣泛使用。,(2)圖1、圖2的出現及推廣對當時

7、農業(yè)發(fā)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答案鐵農具和牛耕技術的出現,促進了農業(yè)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fā)山林、擴大耕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閱讀觀察類 【活動建議】釋讀春秋戰(zhàn)國形勢圖及與山西相關的知識。 命題角度 此條活動建議內容主要強調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地圖上的具體變化,尤其是與山西有關的史實,涉及的主要知識點有分封制、三家分晉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戰(zhàn)役??疾榈姆绞揭话銜ㄟ^選擇題、簡答題或者填圖,涉及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有時空觀念,考查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研活動行易,觀察下面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A、B、C、D所代表的諸侯國名稱。 戰(zhàn)國初期三家分晉指的是哪三家

8、? 答案A秦國B楚國C齊國D燕國韓趙魏三家分晉 (2)戰(zhàn)國時期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zhàn)役是哪次戰(zhàn)役?此次戰(zhàn)役有何影響?,答案長平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后,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國的進攻,為秦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軍事上的勝利。,命題點一商鞅變法 1.(2018山西,18,2分)(節(jié)選)富強是中華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共同使命。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 戰(zhàn)國策秦策三,試真題練易,(1)材料一提到了商鞅變法的哪些措施?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分),答案措施:統(tǒng)一度量衡;廢除井田制;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等。(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作用: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tǒng)一六國奠定物質基礎;等。(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命題點二分封制,2.(2017山西,1,2分)中秋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著“凝聚血緣、合家團圓”的寓意,是中華民族自我認同的一個文化符號。與這一寓意關系最為密切的是(B) A.禪讓制B.分封制C.郡縣制D.科舉制,命題點三河姆渡居民,3.(20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