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歷史 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14年高中歷史 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14年高中歷史 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學習目標: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2、掌握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張; 3、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二、學習重點: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學習難點:1、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內(nèi)容較多不易掌握)。 2、如何結合史實以及情感體驗、主觀認識,正確判斷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 高(中)考要求: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百家爭鳴”的含義:,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xiàn)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

2、 所謂“百家”,是泛指,意為數(shù)量多,主要分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十家。 所謂“爭鳴”指當時代表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于是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爭相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百家爭鳴出現(xiàn)的原因:,經(jīng)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為學術文化繁榮提供物質(zhì)條件。,政治:社會大變革和各國紛爭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統(tǒng)治者重用人才。,文化:私學的興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識、身分自由的思想家。,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jīng)濟的反映。,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學派,孔子生平,思想主張,文化成就,教育成

3、就,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認為這句話對嗎?,暢想天地,孔子倡導的 “仁”有什么作用? 談談你的看法。,教育成就,興辦私學,廣收門徒。主張“有教無類”,總結了一套較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有區(qū)別地施以教育,要經(jīng)常溫習,要謙虛,多向他人學習,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1、仁政學說(核心) 2、民貴君輕 3、人性本善 4、“養(yǎng)浩然之氣”,儒家: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尊為“亞圣

4、”,有孟子經(jīng)典著作,備注:朱元璋一邊讀孟子,一邊看到不稱心處就罵:“這老頭要如生在今日,豈能放過他!”根據(jù)朱元璋的標準,認為應該刪去的,都一一給予注明,結果共刪去孟子全書85處,剩下170余節(jié),編成孟子節(jié)文,于洪武五年(1372)頒發(fā)各級學校,作為欽定的教材。,儒家:荀子,1、提出“君舟民水”論斷, 施政用“仁義”“王道” 2、“天行有?!薄叭说烙袨椤薄爸铺烀弥?3、“性惡論”(孟子:性善論) 4、禮法并施,2、道家學派,(1)老子的思想,a、“道”為世界的根本,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演變。 b、認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轉(zhuǎn)化的規(guī)律,蘊涵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c、看不到人的主觀能動

5、性,消極悲觀。 d、倡導政治上“無為而治”,反對嚴刑峻法和苛政。,特點:以“虛無”的“道”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無為”“逍遙”為處世的方法。,2、“齊物”(反對不公平的社會現(xiàn)象) 3、“逍遙”(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4、天與人“不相勝”(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消極悲觀的人生態(tài)度) 5、文學成就,道家:莊子,1、道;自然無為,莊子快死的時候,他的弟子準備厚葬他。莊子說:“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為我陪葬的玉石珠寶,世上萬物都是上天送給我的東西,難道陪我安葬的東西還不齊備嗎?”弟子擔心地說:“可我怕老鷹、烏鴉吃了你呀!”莊子卻說:“露天會讓烏鴉吃掉,埋在土里也會被螞蟻吃掉,從烏鴉嘴里

6、搶來給螞蟻吃,為什么這么偏心呢?”在莊子看來,死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更是自由和解脫,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夠如此灑脫,如此風趣。,“齊物”“逍遙”“無所恃”,1、“法”“術”“勢”結合(法治觀) 2、加強君主專制集權(集權觀) 3、變法革新(發(fā)展觀),韓非子,法治思想后來被吸收到儒學體系中,成為維護專制政權的工具。歷史學家一般把中國封建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特點概括為“外儒內(nèi)法”,韓非子的思想,韓非其人,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禹州市),韓王室諸公子之一,史記記載,韓非精于“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

7、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寫出了孤憤 五蠹 內(nèi)外儲 說林 說難等著作。,思想:“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法不阿貴” ; 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術,同時臣下必須遵法; “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薄拔镏淮嬉煌觯勒?,初盛而后衰者,不可為常?!?辯證法的思想。,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秦始皇是多么重視韓非的法家思想理論。秦始皇也正是全面、徹底、果斷地實施了韓非的這一法家治國理論,才終于統(tǒng)一了七國、成就了高度集中統(tǒng)一的中央極權秦王朝。,韓非出生于韓國的貴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

8、治國理論雖經(jīng)多次推薦依然不被韓王采納,卻被當時韓國的敵國秦國的秦始皇所賞識,并專門發(fā)兵韓國將韓非這個治國人才奪了回去。為了得到一個人才而專門發(fā)動了一場戰(zhàn)爭,,評價:,法家的理論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的建立、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對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設和政治改革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強調(diào)用重刑來治理國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對輕罪實行重罰,迷信法律的作用。他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沒有什么道德的標準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榮譽來誘導人民去做。,1、組織嚴密 2、“兼愛”、“非攻” 3、“尚賢”、“尚同” 4、“尚力”、(刻苦、追求實

9、際功利)節(jié)儉,墨家:墨子,問題:從哪里看出他的思想代表下層勞動群眾?,1、認識論(三表法) 2、邏輯學 3、歸納推理的方法論,墨家:墨子,問題:墨家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百 家 爭 鳴 的 影 響,儒家:孕育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 德準則(禮) 道家: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tǒng)思想的哲學基礎 (無為) 法家:變革成為歷代改革圖治的思想武器,它們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后世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種主要的三觀點: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

10、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張用法令來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請問: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師,如何遏制學生上課說話的現(xiàn)象?,1、比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異同,孔子,孟子,荀子,體現(xiàn)了民本思想和人文主義思想,2、以上三人關于“人性”的幾種看法,你同意哪種觀點?為什么?,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對“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論”、“性惡論”和“性無善無不善”的觀點,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人性從客觀上說,是隨著人的生存環(huán)境而變化的;從主觀上說,

11、是隨著人生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人有自然屬性,還有社會屬性。,3、面對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狀況,假如你是其中一員,你將作何打算?,(1)我是諸侯:富國強兵、招賢納士、改革內(nèi)政 (2)我是百姓:獲得一塊土地,努力生產(chǎn),發(fā)家致富,盼望賢人治國和社會穩(wěn)定 (3)我是學富五車的“士”:知識改變命運;游說諸侯,獲得富貴,實現(xiàn)政治抱負。 (4)我是奴隸主:恢復舊秩序,以各種辦法阻擋社會變革 (5)我是新興地主:更多的獲得土地,改變自身政治、經(jīng)濟地位;通過變革,打破舊秩序,4、你認為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最有用的?為什么?,可選擇任意一家,史論結合,言之有據(jù)。,高(中)考對接,1d 【解析】解答此題主要

12、是抓住材料中“注重實踐的政治家”“貴族的存在已不合時宜”“把商人和學者看作是可有可無或多余的人” 的關鍵信息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a 儒家主張貴賤有序,強調(diào)“仁”,不符題干 錯誤 b 道家主張清凈無為,不符題干 錯誤 c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與題干不符 錯誤 d 法家重視改革、實踐,符合 “貴族不合時宜”信息,“商人可無或多余的人”,主張 “重農(nóng)抑商”政策 正確,2b 【解析】本題考查儒家的仁政思想。仁政是指統(tǒng)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統(tǒng)治措施。題干中儒家經(jīng)典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用禮、義、信來治理民眾、獲取民心,故屬于仁政,答案為b項。民本是指以民為本,從百姓角度出發(fā),故排除a項;c、d兩項不能全面反映題干內(nèi)涵,排除。 3b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原文是“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xiàn),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睆娬{(diào)道德標準,所以b正確;a是明清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夫之的主張;c是黃宗羲的觀點;d是儒家思想的治國理念。 4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爸液瘛斌w現(xiàn)的是道德修養(yǎng),“詩書”體現(xiàn)是的文化素質(zhì),概括材料,對聯(lián)倡導的是“詩”、“禮”兩方面,b為答案。 5b 【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