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催化2.ppt_第1頁
工業(yè)催化2.ppt_第2頁
工業(yè)催化2.ppt_第3頁
工業(yè)催化2.ppt_第4頁
工業(yè)催化2.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3 酸堿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3.1 酸堿催化劑的應用及類型 3.2 酸堿的定義 3.3 固體酸的性質(zhì)及其測定 3.4 酸堿催化作用及其催化機理 3.5 分子篩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 3.6 典型酸催化反應剖析,2,3.1 酸堿催化劑的應用及類型,固體酸堿催化劑的應用 已在石油化工、石油煉制生產(chǎn)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正逐步取代目前工業(yè)常用的硫酸、鹽酸、氫氟酸等液體酸催化劑。實例 固體堿催化劑在工業(yè)中的應用較少,有待進一步加強。,固體酸催化劑的分類及實例,固體堿催化劑的分類與實例,5,3.2 酸堿的定義,質(zhì)子理論(Brnsted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 提供質(zhì)子(H+)的物質(zhì)為酸(Brnsted酸)

2、 接受質(zhì)子的物質(zhì)為堿(Brnsted堿) H2SO4+H2O HSO4- +H3O+ B酸 B堿 B堿 B酸,H+,H+,6,3.2 酸堿的定義,電子理論(Lewis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 接受電子對的物質(zhì)為酸(Lewis酸) 提供電子對的物質(zhì)為堿(Lewis堿) BF3 + :NH3 BF3:NH3 L酸 L堿 絡合物,7,3.3 固體酸的性質(zhì)及其測定,3.3.1 固體酸的性質(zhì) 3.3.2 固體酸性質(zhì)的測定 3.3.3 固體超強酸,8,3.3.1 固體酸的性質(zhì),酸中心的類型酸類型 Brnsted (B)酸、 Lewis(L)酸 酸中心的數(shù)量(濃度)酸量 單位表面積或單位質(zhì)量催化劑所含的酸中

3、心的數(shù)量,mmol/m2 , mmol/g。,9,3.3.1 固體酸的性質(zhì),酸中心的強度酸強度 B酸:給出質(zhì)子能力的強弱 L酸:接受電子對能力的強弱 酸強度函數(shù)H0(Hammett函數(shù)),10,3.3.2 固體酸性質(zhì)的測定,Hammett指示劑法 堿性氣體吸附法 其它方法,11,Hammett指示劑法,酸強度函數(shù)H0 H+ + B BH+ B酸 堿性指示劑 H0=pKa+lg(CB/CBH+) H0越小,則CBH+/CB越大,表明催化劑給出質(zhì)子使B轉(zhuǎn)化為BH+的能力越強,即酸強度越強。因此,H0的大小代表催化劑的酸強度。,12,當達到指示劑的變色點時,H0=pKa 酸強度測定原理:選用不同pK

4、a值的指示劑與催化劑相接觸,若指示劑的顏色變?yōu)樗嵝蜕?,則催化劑的酸強度H0pKa;相反,則H0pKa。,Hammett指示劑法,13,酸量測定原理: 用正丁胺滴定,使變?yōu)樗嵝蜕拇呋瘎┰僮優(yōu)閴A型色,所消耗的正丁胺量即為該強度下酸中心的濃度。,Hammett指示劑法,14,測定方法 樣品充分研細(粒度100目),干燥除去所吸附的雜質(zhì)。 取少量樣品(0.1 g)放入透明無色的小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約2 ml)的溶劑(環(huán)己烷、苯等)。 加入幾滴指示劑溶液(指示劑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1%),充分搖勻, 觀察樣品表面顏色的變化。,Hammett指示劑法,快速,環(huán)己烷,15,堿性指示劑,Hammett指示劑法

5、,16,焙燒溫度對MoO3-SiO2-AlO3酸分布的影響,Hammett指示劑法,17,優(yōu)點 簡單、直觀 能同時測定酸強度及其分布,Hammett指示劑法,18,缺點 不能區(qū)別B酸、L酸 對于顏色較深的催化劑,顏色變化不易觀察(需借助分光光度計,以減少人為的誤差和觀測終點的困難)。,Hammett指示劑法,19,堿性氣體吸附法,原理:堿性氣體分子吸附在酸中心上,酸中心的強度越強,吸附熱越大;分子吸附越牢、越不容易脫附。 吸附量熱法 吸附脫附法 紅外光譜法,20,吸附量熱法,21,吸附量熱法,缺點 不能區(qū)別B酸、L酸 需要較長的平衡時間 最初加入的堿性分子受空間位阻的影響,可能沒有與最強的酸中

6、心作用,而是與易抵達的弱酸中心作用。,22,吸附脫附法,酸強度愈強意味著堿性分子吸附愈牢,愈不容易脫附。 脫附溫度的高低:表示酸的強弱 不同溫度下脫附出來的堿性物質(zhì)的量:代表不同酸強度下的酸濃度。 NH3-TPD,23,吸附脫附法,優(yōu)點: 能同時測定酸強度和數(shù)量 缺點: 不能區(qū)別B酸、L酸 對于具有微孔結(jié)構(gòu)的分子篩,堿性分子在分子篩的孔道及空腔中的吸附位上進行脫附時,由于擴散控制,需在較高的溫度下才能脫附。,24,紅外光譜法,紅外光譜法,P A Weyrich, et al. Appl. Catal. A, 1997, 158: 145,26,紅外光譜法,強度:不同溫度下脫附 數(shù)量:特征峰的峰

7、面積 優(yōu)點:能同時測定酸強度、數(shù)量和類型 缺點:酸量的定量誤差較大,27,其它方法,H MAS NMR P MAS NMR 探針反應法,28,酸性測定方法總結(jié),每種方法都有優(yōu)缺點,應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測定,以得到較準確的結(jié)果。 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吡啶吸附的紅外光譜法確定酸類型,而用NH3-TPD法測定酸強度和酸量。,29,NH3-TPD,HZ,0.5MgZ,2.5MgZ,5MgZ,10MgZ,不同MgO含量的MgO/ZSM-5的NH3-TPD曲線,30,不同MgO含量的MgO /HZSM-5吸附吡啶的FT-IR光譜,吡啶吸附-IR光譜,31,Dongsen Mao*, et al. J.

8、Catal., 2005, 230(1): 140-149,32,3.3.3 固體超強酸,超強酸 表面酸強度大于100%硫酸 Ho -11.9,33,3.3.3 固體超強酸,鹵素型:SbF5-SiO2ZrO2 SO42-促進型 SO42-/ZrO2、 SO42-/TiO2 、 SO42-/SnO2 負載型 WO3/ZrO2、 MoO3/ZrO2 、 B2O3/ZrO2,34,3.3.3 固體超強酸,鹵素型(1979年以前):SbF5 在制備、使用和廢催化劑的處理過程中產(chǎn)生嚴重的“三廢”問題 不耐水 不能在高溫下使用,35,3.3.3 固體超強酸,SO42-促進型(SO42-/MxOy) ZrO

9、2、 TiO2 、 SnO2 、 Fe2O3 、Al2O3、SiO2、HfO2、Sb2O3,36,3.3.3 固體超強酸,SO42-/MxOy型超強酸失活速度太快,限制了其工業(yè)應用。 結(jié)炭 SO42-因液相反應中的溶劑化效應和在使用及再生過程中轉(zhuǎn)變成揮發(fā)性硫化物(如H2S)而流失。 在使用過程中S6+被還原成低價態(tài)(尤其在還原性氣氛如H2、醇等中),從而酸強度明顯降低。,37,3.3.3 固體超強酸,負載型(Arata和Hino于1988年 ) Arata K, Hino M. Synthesis of solid superacid of tungsten oxide supported o

10、n zirconia and its catalytic action. Proc 9th Int Cong, 1988: 17271734,在溶液和還原性氣氛中及對熱的穩(wěn)定性明顯優(yōu)于SO42-/MxOy超強酸 對特定的反應如高碳烷烴的異構(gòu)化等具有比SO42-/MxOy催化劑更高的選擇性,38,3.3.3 固體超強酸,負載型 WO3、 MoO3 、 B2O3 ZrO2、Fe2O3、SnO2和TiO2,毛東森, 盧冠忠. 負載型氧化物固體超強酸催化劑的制備及應用. 化學通報, 2001, 64(5): 278284,39,3.3.3 固體超強酸,40,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酸催化反應通過正

11、碳離子進行 正碳離子的生成: 與L酸中心作用:RHLR+LH- 不飽和烴與B酸中心作用:,H3C-HC=CH2+H+H3C-HC-CH3,+,與正碳離子發(fā)生H轉(zhuǎn)移,生成新的正碳離子:R1HR2+R1+R2H,41,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正碳離子形成的難易程度 不飽和烴與B酸生成正碳離子比飽和烴與L酸生成正碳離子容易,所以,不飽和烴的酸催化反應比飽和烴快得多。 正碳離子越穩(wěn)定越容易形成,C-C+(伯),H,H,C-C+(仲),H,H,H,C,C-C+(叔),C,C,42,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正碳離子的反應規(guī)律 通過氫轉(zhuǎn)移而改變正碳離子的位置雙鍵異構(gòu)化 正碳離子中的CC鍵為單鍵,可自

12、由旋轉(zhuǎn)順-反異構(gòu)化 正碳離子中的烷基可進行轉(zhuǎn)移骨架異構(gòu)化,43,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正碳離子的反應規(guī)律 正碳離子與烯烴加成生成新的正碳離子聚合反應 正碳離子通過氫轉(zhuǎn)移加H+或脫H+環(huán)的擴大或縮小 正碳離子進行位斷裂裂解反應,44,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1)酸類型:B酸、L酸,不同的酸催化反應所要求的酸性質(zhì)并不相同,B酸中心:大多數(shù)酸催化反應,如二甲苯異構(gòu)化、甲苯歧化等,單獨的L酸無活性,只有B酸才起催化作用。,45,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1)酸類型:B酸、L酸,L酸中心:乙?;磻?,需用典型的L酸 AlCl3作催化劑。 B、L酸共同作用:重油加氫裂化 Co-MoO3/A

13、l2O3 B酸L酸,46,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1)酸類型:B酸、L酸,SiO2-Al2O3 丙烯聚合反應:催化活性與B酸的酸量 密切相關(guān)。 異丁烷分解:催化活性與L酸的酸量幾 乎成直線關(guān)系。,47,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2)酸強度與催化活性的關(guān)系 骨架異構(gòu)化烷基芳烴脫烷基烯烴雙鍵異構(gòu)化脫水 涉及C-C鍵斷裂的反應,如骨架異構(gòu)、烷基轉(zhuǎn)移等,要求強酸中心,而涉及C-H鍵斷裂的反應,如脫水、氫轉(zhuǎn)移等,要求弱酸中心。,48,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2)酸強度與催化活性的關(guān)系 重油催化裂化制汽油 SiO2-MgO催化劑:收率高,但汽油的質(zhì)量較差(異構(gòu)烷烴較少)。 SiO2-Al2

14、O3催化劑:收率低,但汽油的質(zhì)量較好。,49,3.4 酸堿催化作用及機理,(3)酸量與催化活性的關(guān)系 異丙醇在金屬磷酸鹽催化劑上的脫水反應 丙烯在SiO2-Al2O3催化劑上的聚合 當Al2O3含量為10.3時,丙烯的聚合速率最大,正丁胺滴定法測得此時的酸量也最大。 磷酸鋯催化環(huán)氧乙烷的聚合反應,50,3.5 分子篩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分子篩:篩分不同大小的分子 種類 天然:方沸石、八面沸石、鈉沸石等 人工合成: A,X,Y,絲光沸石、ZSM-5、MCM-22,51,3.5 分子篩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分子篩的應用 干燥劑 凈化劑 烴類分離 催化劑,52,3.5 分子篩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分子篩

15、代替液體酸的工業(yè)應用,53,3.5 分子篩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分子篩的性質(zhì) 無毒、無味、無腐蝕性 白色粉末 粒度為:0.510微米 不溶于水和有機溶劑 溶于強酸和強堿 大比表面積,54,3.5 分子篩催化劑及其催化作用,分子篩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 分子篩的特性 分子篩的催化性質(zhì)及其調(diào)變 分子篩的擇形催化作用,55,3.5.1 分子篩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M2/nOAl2O3mSiO2pH2O Na2OAl2O3mSiO2pH2O M:金屬陽離子或有機陽離子 N:金屬陽離子的價數(shù) m:硅鋁比(SiO2和Al2O3的摩爾數(shù)之比) p: H2O和Al2O3的摩爾數(shù)之比,56,3.5.1 分子篩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分子篩的

16、分類 結(jié)構(gòu):A,X,Y,絲光沸石、ZSM-5 孔的大?。何⒖?、介孔、大孔 硅鋁比:高硅、中硅、低硅,57,3.5.1 分子篩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Y (1960s) ZSM-5(1970s) TS-1(1980s) MCM-41(1990s),58,3.5.1 分子篩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分子篩的結(jié)構(gòu) 一級結(jié)構(gòu):硅氧四面體 鋁氧四面體,59,3.5.1 分子篩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分子篩的結(jié)構(gòu) 二級結(jié)構(gòu):環(huán),60,3.5.1 分子篩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分子篩的結(jié)構(gòu) 三級結(jié)構(gòu):籠,61,3.5.2 分子篩的特性,(1)分子篩的吸附特性 晶內(nèi)吸附:吸附能力強 親水性/憎水性: 高硅鋁比分子篩憎水性/高穩(wěn)定性 低硅鋁比分子篩親水

17、性 選擇性:擇形性(CaA: 正丁烷 異丁烷),62,3.5.2 分子篩的特性,(2)分子篩的交換特性 交換下來的Na2O量 Na+交換度%= 100% 原來分子篩中的Na2O量,63,3.5.2 分子篩的特性,(2)分子篩的交換特性 影響離子交換的因素 溫度、時間、次數(shù) 交換液的濃度和用量 攪拌狀態(tài)等,3.5.2 分子篩的特性,(2)分子篩的交換特性 不同離子交換后,其性能不同 耐熱、耐水熱性能NaY,690 ReY,912 酸性 孔結(jié)構(gòu),KA(0.3 nm) NaA(0.4 nm) CaA(0.5 nm),65,分子篩酸中心的形成 分子篩酸性質(zhì)的調(diào)變,3.5.3 分子篩的酸催化性質(zhì)及其調(diào)變

18、,66,H+ 、NH4+交換 多價陽離子交換,分子篩酸中心的形成,67,(1)NH4+交換 Na+型(NH4+交換) NH4+型(焙燒脫NH3)+型(焙燒脫H2O) B酸轉(zhuǎn)化成L酸 NH4+交換試劑:硝酸銨、氯化銨 若直接用酸,容易導致分子篩骨架脫鋁,分子篩酸中心的形成,68,分子篩酸中心的形成,69,分子篩酸中心的形成,(2)多價陽離子交換 M2+ H2O M(H2O )2+M(OH )+ 當陽離子價數(shù)相同時,離子半徑越小,對水的極化能力越強,酸性越強。 MgYCaYSrYBaY,70,分子篩酸中心的形成,(2)多價陽離子交換 離子價數(shù)越高,極化能力越強,可產(chǎn)生更多的質(zhì)子酸。 Re3+ 2H

19、2O Re(H2O)23+Re(OH)2+2+,71,分子篩酸中心的形成,靜電場理論 當陽離子價數(shù)相同時,離子半徑越小,靜電場越大,活性越高。 離子價數(shù)越高,靜電場越大,活性越高。 MgYCaYBaYNaY,72,分子篩酸性質(zhì)的調(diào)變,(1)改變Si/Al比 (2)改變陽離子類型及數(shù)量 (3)高溫焙燒 (4)水熱處理 (5)預積炭 (6)堿中毒 (7)化學改性,分子篩酸性質(zhì)的調(diào)變,(1)改變Si/Al比 Si/Al提高,酸量減少,穩(wěn)定性增加,74,分子篩酸性質(zhì)的調(diào)變,(1)改變Si/Al比 改變Si/Al的方法: 合成 后改性 高溫焙燒 水熱處理 補硅,75,分子篩酸性質(zhì)的調(diào)變,(2) 改變陽離

20、子類型及數(shù)量 MgYCaYSrYBaY 對于NaZSM-5HZSM-5,隨交換度的增加,酸性增強,76,分子篩酸性質(zhì)的調(diào)變,(3) 高溫焙燒 (4) 水熱處理 (5) 預積炭:優(yōu)先覆蓋強酸中心 (6) 堿中毒:優(yōu)先毒化強酸中心,通過脫鋁,降低酸性,提高穩(wěn)定性,77,分子篩酸性的調(diào)變,(7)化學改性 氧化物:MgO、B2O3、Sb2O3、 P2O5、La2O3、CeO2 有機酸改性:檸檬酸、酒石酸 陰離子:F-(氟化銨、氟硅酸銨) 硅烷化,78,3.5.4 分子篩的擇形催化作用,反應物擇形催化 產(chǎn)物擇形催化 限制過渡態(tài)擇形催化 分子通道控制,擇形催化指分子篩對反應物和產(chǎn)物等的形狀 和大小表現(xiàn)出的

21、選擇性催化作用,79,3.5.4 分子篩的擇形催化作用,反應物擇形催化,分子直徑小于分子篩的孔徑時,可以進入到晶體內(nèi)進行反應,而大于分子篩孔徑的分子不能進入晶孔內(nèi)進行反應。,80,3.5.4 分子篩的擇形催化作用,2-丁醇脫水反應 分子 直徑 0.58 nm 5A分子篩 孔徑 0.5 nm 10X分子篩 孔徑 0.9 nm,10X分子篩的活性是5A分子篩的1001000倍!,81,3.5.4 分子篩的擇形催化作用,產(chǎn)物擇形催化,產(chǎn)物中分子直徑小于分子篩孔徑的可以從孔中擴散出來,成為最終產(chǎn)物,而分子直徑大于分子篩孔徑的則無法從孔內(nèi)逸出。,83,3.5.4 分子篩的擇形催化作用,對二甲苯 間二甲苯 鄰二甲苯 分子直徑 0.57 nm 0.70 nm 0.74 nm ZSM-5分子篩 孔徑 0.520.58 nm,對二甲苯的擴散速度是其它兩者的10000倍!,甲醇 甲苯 對二甲苯,ZSM-5,產(chǎn)物擇形催化,84,3.5.4 分子篩的擇形催化作用,產(chǎn)物擇形催化,CH3OH,C5-C11,汽油,C2-C4,烯烴,ZSM-5,SAPO-34,MTG,MTO,85,3.5.4 分子篩的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