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光學第五章光度學.ppt_第1頁
應用光學第五章光度學.ppt_第2頁
應用光學第五章光度學.ppt_第3頁
應用光學第五章光度學.ppt_第4頁
應用光學第五章光度學.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 輻射度學與光度學基礎,作業(yè): 1.有兩薄透鏡L1和L2的口徑分別為6cm和4cm, ,在L1和L2距L2為2cm處有一直徑為6cm的小孔光闌,物點位于L1前方12cm處,求孔徑光闌、入射瞳孔、出瞳的位置及大小 2.(選作)兩個薄透鏡L1、L2的孔徑為4.0cm,L1為凹透鏡,L2為凸透鏡,它們的焦距分別為8cm和6cm,鏡間距離為3cm,光線平行于光軸入射。求系統(tǒng)的孔徑光闌、入瞳和出瞳及視場光闌 3.照相物鏡 ,對2m遠處目標照相,假定底片上像點彌散斑直徑小于0.05mm仍可認為成像清晰,問物空間能清晰成像的最遠、最近距離各位多少?,4.人工照明下閱讀時,紙面光亮度應大于10cd/m2

2、,假定白紙的漫反射系數(shù)為0.75,用60w充氣鎢絲燈照明,光視效能為15lm/w,求當燈泡離紙面距離不大于多少時,才能產(chǎn)生所要求的光亮度(假定紙面與照射光線方向垂直)? 5.面積為1cm2的單面發(fā)光圓盤是一個朗伯光源,光亮度為1500lm/(m2sr),求 最大發(fā)光強度I0,與發(fā)光面法線30度角方向上的發(fā)光強度I30 圓盤發(fā)出的總光通量及光出射度,5.1 輻射度學與光度學中基本量,光是具有能量的 激光焊接,激光致盲,太陽能熱水器 光學系統(tǒng)是能量傳輸系統(tǒng) 前面幾章研究了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問題,只是研究了能量的傳播方向,本章解決能量的數(shù)量問題,可見光是波長在400nm-760nm范圍內(nèi)的電磁輻射,是能

3、對人的視覺形成刺激,并被能被人感受到的電磁輻射,按視覺響應原則建立的表征可見光的量為光學量 描述電磁輻射的物理量為輻射量,也可描述可見光 可見光可用輻射量和光學量兩種量值系統(tǒng)來度量,1. 立體角,發(fā)光體都是在它周圍一定空間內(nèi)輻射能量的,是立體空間問題 定義:一個任意形狀的封閉錐面所包含的空間 計算公式:d =ds/r2 單位: 以錐頂為球心,以r為半徑作一圓球,如果錐面在圓球上所截出的面積等于r2,則該立體角為一個“球面度”(sr)。 例:整個球面的面積4r2,則這個空間為4 球面度 假定一個圓錐面的半頂角為,該圓錐所包含的立體角為 較小時,,2.輻射度學中的基本量,輻射量和光學量的對應關系,

4、3.視見函數(shù),人眼是一種可見光探測器 輸入:用輻射度量表示的可見光輻射 輸出:用光學量表示的光感受 人眼視覺的強弱: 輻射在該方向上的輻射強度 輻射的波長 具有相同輻射量而波長不同的可見光分別作用于人眼,人所感受到的明暗程度不同,視見函數(shù)V(): 表示人眼對不同波長輻射的敏感度差別 人眼視覺系統(tǒng)決定的 明視覺視見函數(shù),暗視覺視見函數(shù) 規(guī)定V(555)1,555nm人眼最靈敏的波長 V( )I( )/I(555) 光學量與輻射量間的關系 d =KmdeV,4.光度學中的基本量,光能量 依人眼的感覺強弱,進行量度的輻射能, Q 光通量描寫輻射通量引起人眼的視覺強度 =dQ/dt ,單位時間內(nèi),光源

5、發(fā)出或通過一定面積的光能 對單色光源:d =KmdeV 單位:流明 lm Km的規(guī)定:1瓦555nm的單色光輻射通量683流明的光通量, Km 683流明/瓦,是光通量與功率的轉換當量,發(fā)光效率(光視效能) 光源的光通量/該光源的耗電功率,表示發(fā)光體的發(fā)光特性 流明/瓦,輻射體每消耗1瓦電功率所發(fā)出的光通量 例:100瓦鎢絲燈,光通量為1500流明,則15lm/w 40瓦熒光燈,光通量為2000流明,則50lm/w 光強度光源在各個方向上的發(fā)光特性 Id/d ,點光源沿某一給定方向上在單位立體角內(nèi)發(fā)出的光通量 單位:坎德拉 Cd,1cd=1lm/sr,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單位之一,光度學中其它

6、單位都是導出單位,r,d,光出射度光源上不同位置的發(fā)光特性 用單位面積所發(fā)射的光通量描寫光源上某點的發(fā)光本領 Md/ds,面光源上A附近的面積元ds輻射的光通量 單位:勒克斯,1lx=1lm/m2,透射面或反射面接受光通量,又可作為二次光源發(fā)出光通量。M= E,為透射率或反射率,與波長有關,因而物體呈現(xiàn)彩色 。 對所有波長趨于0的物體,黑體,光照度被照表面不同位置的收光特性 單位面積上接收到的光通量大小 Ed/ds 單位:勒克斯,1lx=1lm/m2,d,A,光亮度發(fā)光表面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的發(fā)光特性 LI/dsn=I/(dscos) LI/dsn=d/(dscosd) 發(fā)光面上單位投影面積在

7、單 位立體角內(nèi)發(fā)出的光通量 單位:坎德拉/米2, cd/m2, 熙提(st), 1st = 1cd/cm2,人們常說40w日光燈比40w鎢絲燈亮,是否說明日光燈的光亮度比鎢絲燈大?這里所說的“亮”是指什么? 物體的光亮度就是人眼感到的明亮程度,這種說法對嗎?,例: He-Ne激光器:P10mw, =632.8nm, V=0.24, d=1mm,=1mSr(毫弧度),求L d=683Vde=6830.241010-3=1.6152流明 d =2=3.14 (10-3)2 L=d/(dsd)=6.553107st L太陽1.5105st LHe-Ne=440L太陽 “勿對著眼睛照射” “激光致盲武

8、器”,5.2朗伯余弦定律及朗伯源,發(fā)光強度空間分布可用式IINcos表示的的發(fā)光表面 只有絕對黑體是理想的余弦輻射體,具有粗糙表面的發(fā)光體與余弦發(fā)光體接近 對朗伯源,發(fā)光強度向量I端點軌跡是一個與發(fā)光面相切的球面 余弦輻射體在和法線成任意角度方向的光亮度,朗伯源的光亮度L與方向無關,只是I隨變化而變化,余弦輻射體的光出射度M與光亮度L的關系,LM/,余弦輻射體的光亮度等于光出射度的分之一 單位面積的余弦輻射體,所發(fā)出的光通量為它在法線方向上,單位立體角內(nèi)發(fā)出光通量的倍 。若光源兩面發(fā)光,則M 2 L,本身并不發(fā)光,受發(fā)光體光照射經(jīng)投射或反射形成的余弦輻射體,稱做漫透射體和漫反射體 漫反射體稱做

9、朗伯散射表面或全擴散表面,設全擴散表面dA上的光照度為E,為反射系數(shù),L和E的關系,5.3光照度計算,點光源 點光源S,r處有 dA平面, I, 法線與r成角 求點光源在dA面上 形成的照度 平方反比定律 實際應用的光照度公式,光源大小與距離l比較起來不大的情況,適用 單位:cd,m,lx;cd,cm,ph 測量光源的發(fā)光強度 光照度計,面光源的光照度 dAs光源的發(fā)光面積,光源亮度L,在距離為r的dA平面上形成的光照度E,注:dA以相同L發(fā)光照射dAs,則得出同樣的光照度,即二者的L相同,可互易,d為dA對O點所張立體角,5.4 光學系統(tǒng)中光束的光亮度,均勻透明介質(zhì)情形 折射情形 反射情形,

10、假定A1A2直線為均勻透明介質(zhì)中的一條光線 討論:直線上任意兩點A1和A2在光線前進方向上的L1和L2之間的關系,均勻透明介質(zhì)情形,dS1輸入到dS2內(nèi)的光通量為d1 從dS2射出的d2 若不考慮光能損失,光在同一介質(zhì)中傳播,忽略散射及吸收,則在傳播中的任一截面上,光通量與亮度不變。光束的亮度就是光源的亮度,dA位于n1介質(zhì)內(nèi)。入射光束的光亮度L1,在O點附近取一微元dA,則過dA輸出的光通量: dA看作位于n2介質(zhì)內(nèi)。 dA輸出的光通量: 不考慮界面損失, 也不考慮光束在傳播中的光能損失,折射情形,當光線處于同一介質(zhì),同前L2L1 反射情形,L2L1 綜上,光束在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或在兩種介質(zhì)

11、分界面上的反射時的光亮度變化,都看成折射時的特例,折合光亮度,如果不考慮光束在傳播中的光能損失,則位于同一條光線上的所有各點,在該光線傳播方向上的折合光亮度不變,理想成像,物點A發(fā)出的光線均通過像點A,物和像的光亮度 實際光學系統(tǒng),考慮光能損失,當系統(tǒng)物象空間介質(zhì)相同時,像的光亮度永遠小于物 的光亮度 折射光的光亮度不僅與透射率的大小有關,也與二介質(zhì)的折射率密切相關,5.5 成像系統(tǒng)像面的光照度,假設物體為余弦輻射體(它有L是定值的特點) 象平面上光軸周圍微小面元dA所輸出的光通量,軸上像點,阿貝正弦條件,軸外點,軸外像點M的主光線和光軸間的夾角 軸外點M的象方視場角 UM軸外點的象方孔徑角,

12、當物面亮度均勻時,,軸外像點的光照度隨視場角的增大而降低,照相物鏡象平面的光照度,像平面近似位于物鏡的像方焦平面上,D/f稱為物鏡的相對孔徑,是照相物鏡的重要光學特性 改變光圈改變物鏡的相對孔徑 分度的方法:每一刻度值對應的象平面光照度依次減少一半,相對孔徑按,等比級數(shù)變化,光圈值按 等比級數(shù)變化,底片單位面積上接受的曝光量HEt 為了使底片曝光,要求底片達到一定的曝光量。 光圈下降一檔,象平面的光照度E就減小一半,欲獲得同樣的曝光量,曝光時間就需要增加一倍 例 在晴朗的白天進行外景攝影,要求天空在底片上的曝光量H0.4lxs,假定取曝光時間t=1/100s,物鏡的透過率=0.85,問應選多大

13、的光圈數(shù)?(晴朗白天天空的光亮度為5000cd/m2),用一投影物鏡將熒光屏上的圖像放大20倍成像在屏幕上,如圖所示, 假定物鏡焦距為150mm,相對孔徑1:1,透過率0.8。要求屏幕中心光照度不小于30lx,求熒光屏的光亮度多大?,太陽表面的輻亮度為2*107w/(sr*m2),要求通過聚光鏡所成亮斑像的中心輻照度為1.5*107w/m2,問聚光鏡相對孔徑應取多大?假定聚光鏡焦距為50mm,問集中在太陽光斑像上的輻射通量多大?,5.6人眼的主觀光亮度,當人眼直接觀察外界物體時,外界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的像對人眼的刺激強度稱為“主觀光亮度” 發(fā)光點 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小于1個視神經(jīng)細胞的物體稱之為“發(fā)

14、光點”,例如星星 發(fā)光點對人眼的刺激強度應取決于該細胞接收的光通量,晚上觀察發(fā)光強度相同、距離不同的兩個電燈時 距離遠的感覺暗,近的感覺亮,發(fā)光面 在人眼視網(wǎng)膜上所成像有較大面積的發(fā)光體稱作“發(fā)光面”,太陽、月亮等 發(fā)光面對人眼的刺激強度取決于視網(wǎng)膜上的光照度,同時觀察兩個發(fā)光面時,瞳孔的直徑a顯然相同, 不論物體的距離如何,感覺明亮的發(fā)光面的光亮度就一定大,(1)與l無關 (2)a/f不變時,與L成正比 (3)L一定時,a增大,主觀亮度增大,5.6望遠系統(tǒng)的主觀光亮度,討論使用望遠鏡直接觀察時人眼的主觀光亮度 發(fā)光點,儀器觀察時 儀器的出瞳直徑D,眼睛的瞳孔直徑a D a,則進入儀器的光通量

15、都能進入眼睛 Da,則進入儀器的光通量不能全部進入眼睛,人眼直接觀察時,D a 假定儀器的入瞳直徑為D,發(fā)光點的發(fā)光強度為I, 它離觀察者的距離為l,則進入儀器的光通量 進入眼睛的光通量,討論:a.當d儀和I 一定時,觀察距離l和D成 正比 使用望遠鏡以后,有可能大大增加觀察距離 為了觀察到更遠的宇宙星體,要求采用更大口徑的望遠鏡 b.在一定的觀察距離l內(nèi),D越大,I可以越小 使用大口徑的望遠鏡可以觀察到更為微弱的發(fā)光點 c. 使用望遠鏡可以大大提高對發(fā)光點的主觀光亮度,D a 進入眼睛的有效光束由眼睛的瞳孔所確定,有效的入射光束口徑D= 進入眼睛的有效光通量,討論:當Da時,通過望遠鏡觀察時

16、的主觀亮度等人眼直接觀察時主觀亮度的2倍,發(fā)光面 Da 人眼直接觀察 通過儀器觀察 通過儀器觀察的主觀光亮度E大大小于用眼睛直接觀察的主觀光亮度E,D a 通過儀器觀察 EE 當使用望遠鏡觀察發(fā)光面時的主觀光亮度,永遠小于眼睛直接觀察時的主觀光亮度. 和發(fā)光點的情形不同,5.7 光學系統(tǒng)中光能損失的計算,光能損失的原因 透射面的反射損失 透射材料的吸收損失 反射面的光能損失,任何實際光學系統(tǒng)都不可能完全透明 永遠小于,即系統(tǒng)的透過率永遠小于1 為求出光學系統(tǒng)成像的實際光亮度和光照度,必須求出,透射面的反射損失,P代表光通過單位厚度1cm介質(zhì)層時出射光通量與入射光通量之比,稱為介質(zhì)的透明率,透射

17、材料的吸收損失,反射面的光能損失,造成光能損失的主要原因是反射損失 幾乎所有的光學零件表明都要鍍增透膜,第六章 色度學基礎,色度學是對顏色刺激進行測量、計算和評價的學科,6.1 顏色的分類和特性,一 顏色及其分類 顏色:不同波長可見光輻射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后所產(chǎn)生的心里感受 顏色和波長的關系并不是完全固定的 光譜上除572nm(黃)、503nm(綠)和478nm(藍)是不變的顏色外,其它顏色在光強增加時都略向紅色或藍色變化 “貝楚德樸爾克效應” 色度學則是將主觀的顏色感受和客觀的物理刺激聯(lián)系起來的科學,非彩色:白色、黑色及灰色 彩色:各種光譜色 顏色形成的物理機制 光源色:自發(fā)光形成的顏色 物體色:自身不發(fā)光,憑借其它光源照明,通過反射或透射而形成的顏色 熒光色:物體受光照射激發(fā)所產(chǎn)生的熒光與反射或投射光共同形成的顏色,二 顏色的表觀特征 明度:表示顏色明亮的程度 對于光源色,明度值與發(fā)光體的光亮度有關 物體色,和物體的透射比或反射比有關 色調(diào):區(qū)分不同彩色的特征 飽和度:顏色接近光譜色的程度,彩色的純潔性,彩色具備以上3個特征 非彩色只有明度值差別、沒有色調(diào)區(qū)分,飽和度為0 用一個三維紡錘體可將顏色的三個基本特征表示出來,6.2 顏色混合,顏色混合 色光混合:加混 色料混合:減混色 格拉斯曼顏色混合定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