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2簡介與免疫器官_第1頁
1與2簡介與免疫器官_第2頁
1與2簡介與免疫器官_第3頁
1與2簡介與免疫器官_第4頁
1與2簡介與免疫器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yī)學免疫學,Medical Immunology 主講人:何愛明,第一章 免疫學概論,第一節(jié) 醫(yī)學免疫學簡介,傳統(tǒng)定義 免疫(Immune):免除傳染病 免疫性(Immunity):抗感染能力 現代定義 免疫:對抗原性異物的識別和清除 “識異排異”,傳統(tǒng)和現代免疫概念的區(qū)別,免疫 ( Immunity) : 1.免除傳染病和(具有)抗感染力 2.對抗原性異物的識別和清除 “識異排異”,研究免疫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學科 研究機體抗感染和免疫應答不良后果的學科 研究機體如何識別和清除非己成分的學科,免疫學(Immunology)是闡明機體的抗病機制和免疫應 答不良后果的學科,醫(yī)學免疫學,醫(yī)學免疫學是研

2、究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的科學,其闡明免疫系統(tǒng)識別抗原后發(fā)生免疫應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規(guī)律、并探討免疫功能異常所致病理過程和疾病的機制,并為診斷、預防和治療有些免疫相關疾病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是當今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和醫(yī)學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一、免疫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 免疫系統(tǒng)=免疫器官+免疫組織+免疫細胞+免疫分子,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免疫的功能: 免疫防御: 機體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自穩(wěn): 機體識別與清除自身衰老殘損組織細胞的能力 免疫監(jiān)視: 機體殺傷清除異常突變細胞的能力,二、 免疫應答的種類及特點:,固有性免疫應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 適應性免疫應答(ada

3、ptive immume response),固有性免疫應答(非特異性免疫應答):,定義:遇病原體后首先迅速起防衛(wèi)作用的免疫應答,在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數分鐘96小時內) 組成: 物理化學屏障皮膚、粘膜的阻擋作用 局部細胞分泌的抑菌、殺菌物質 細胞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NK細胞 體液中的抗菌分子(補體),固有性免疫應答(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特點: 先天具有 迅速發(fā)生 無特異性:能識別多種病原體的共有成分 無記憶:再次遇到相同病原體時其效應并不增強,適應性免疫應答(特異性免疫應答):,定義:是T、B細胞對抗原的專一性應答。T、B細胞識別抗原后活化、克隆增殖及分化,產生效應細胞和效應功能,消滅

4、抗原。 特點: 后天獲得 有潛伏期 抗原特異性 有免疫記憶性,組成: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特異性,耐受性,記憶性,特定 抗原,T,B,異質性的細胞克隆庫,與固有性免疫相比,適應性免疫有三個主要特點,三、免疫性疾病,免疫調節(jié)失去平衡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而引起的疾病 。廣義的免疫性疾病還包括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導致的免疫系統(tǒng)結構上或功能上的異常(見表)。,四、免疫性的應用,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可遵循以下原則:,免疫缺陷可應用替代療法: 如丙種球蛋白缺乏所致的免疫缺陷可應用丙種球蛋白治療 ; 還可應用免疫加強劑來提高機體的免疫反應性。 脫離或避免導致異常免疫反應的物質: 如控制

5、環(huán)境、停用某些藥物等。 變態(tài)反應: 型可進行特異性脫敏療法來提高機體對致敏物質的耐受性。還可應用藥物來抑制介質的產生,以阻斷免疫反應。 應用藥物來拮抗介質的作用和它們導致的組織反應。 用免疫抑制劑來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 除去激發(fā)免疫反應的感染灶和產生自身免疫的病灶。 清除可使臨床癥狀加重的各種刺激。,第二節(jié) 免疫學發(fā)展簡史,人痘法,1痘衣法。 取天花患兒貼身內衣,給健康未出痘的小兒穿著二三天,以達種痘之目的。一般在著衣9至11天時始發(fā)熱,為種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若成功者,發(fā)熱、出痘證候較緩,不致發(fā)生危險。 2痘漿法。 即天花患兒的新鮮痘漿,以棉花蘸塞入被接種對象的鼻孔,以此引起發(fā)痘,達到

6、預防接種的目的。因本法需直接刺破兒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較少用。 3旱苗法。 取天花痘痂研極細末,置曲頸根管之一端,對準鼻孔吹入,以達種痘預防天花的目的。一般至七日而發(fā)熱,為種痘已成。此法以其簡便而多用,但因苗入刺激鼻粘膜,鼻涕增多,往往沖去痘苗而無效,后多不用。 4水苗法。 取痘痂20-30粒,研為細末,和凈水或人乳三、五滴,調勻,用新棉攤薄片,裹所調痘苗在內,捏成棗核樣,以線拴之,塞入鼻孔內,12小時后取出。通常至七日發(fā)熱見痘,為種痘成功。此法為我國古代人痘接種法中效果最好的。可達到預防天花的目的,即便發(fā)病,亦可起到減輕病情,避免產生危重的病情。,牛痘法,1796年英國人琴納發(fā)明了

7、牛痘接種法,1805年傳入我國。因為牛痘比人痘更加安全,我國也逐漸用種牛痘代替了種人痘,并改進了種痘技術。琴納及其牛痘接種術的發(fā)明和傳播,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這個新領域就是免疫學。,我國11世紀開始接種人痘苗。 18世紀后葉, Jenner發(fā)明牛痘苗。 人工自動免疫法預防和根除傳染病。,免疫學的經驗時期:,197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宣布天花在全世界完全消滅,科學免疫學的興起(19世紀70-90年代):越來越多的致病菌被確定,多種多疫苗相繼問世 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學派的形成: (19世紀后葉-20世紀中葉) 免疫學重大學說和理論:抗體產生學說(1897);克隆選擇學說(1957);免疫網絡

8、學說(1974) 對免疫系統(tǒng)的全面認識:發(fā)現各種免疫器官及免疫細胞,Pasteur (法,18201895),Behring (德,18541917),Pasteur證明實驗室培養(yǎng)的炭疽桿菌能使動物感染致病,并發(fā)明液體培養(yǎng)基,制備疫苗; Koch發(fā)明固體培養(yǎng)基,分離培養(yǎng)結核桿菌,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病原菌的發(fā)現和疫苗使用的推廣,Frank Burnet Nobel Prize 1960,Burnet(澳,18991986),Owen的觀察于1945年首先報道了在胚胎期接觸同種異型Ag所致的免疫耐受現象,異卵雙生的牛,骨 髓,1953年 Medawar英國,胚胎或新生期接觸抗原 免疫耐受,成年

9、期接觸抗原 免疫應答,認識更加深入,進入蛋白和基因水平: 抗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遺傳學基礎:胚系基因 T細胞抗原受體的基因克隆 免疫遺傳學和MHC限制性的發(fā)現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 信號轉導的研究,第三節(jié) 免疫學發(fā)展的趨勢,基礎免疫學:免疫應答機制的研究更加深入、小鼠轉基因和基因敲除技術的應用、計算機模擬技術、造血/胚胎干細胞的培養(yǎng)和定向分化技術等。 臨床免疫學: 診斷:常規(guī)的免疫學診斷技術向著微量、快速、自動化方向發(fā)展; 預防:疫苗仍是消滅傳染病的最重要手段; 治療:單克隆抗體制劑治療腫瘤、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細胞因子廣泛應用于感染性疾病、腫瘤和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有效地挽救白血病

10、等血液系統(tǒng)和腫瘤病人的生命。,艾滋病,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直徑約120納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類脂包膜,來自宿主細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與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與gp41通過非共價作用結合。向內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質(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錐形衣殼(Capsid),衣殼在電鏡下呈高電子密度。衣殼內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組、酶(逆轉錄酶、整合酶、蛋白酶)以及其他來自宿主細胞的成分(如tRNAlys3,作為逆轉錄的引物)。,SARS and Immunity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與免疫,“非典型肺炎”元兇冠狀病毒圖,獲諾貝爾醫(yī)學獎的免

11、疫學家一覽表,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組織,Components of the Immune System,免疫系統(tǒng),免疫器官:,中樞: 胸腺、骨髓,周圍:淋巴結、脾臟、粘膜 免疫系統(tǒng)等,免疫細胞:,免疫分子:抗體、補體、細胞因子、MHC、 TCR、粘附分子等,固有性免疫:吞噬細胞、DC、NK、 NKT、 嗜酸性粒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肥大細胞、 T細胞、B1細胞、RBC等,適應性免疫:T細胞、B細胞,免疫細胞發(fā)生、分化、成熟及產生免疫應答的場所 中樞免疫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s) 周圍免疫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s),Organs of

12、the Immune System,第一節(jié)Central lymphoid organs : 淋巴細胞發(fā)生、分化、成熟的場所,Bone marrow: 免疫細胞發(fā)生, B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Thymus: T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中樞免疫器官和組織,骨髓 1.各類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發(fā)生的場所 2.B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 3.體液免疫應答發(fā)生的場所,造血干細胞的分化途徑 Differenti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2-2粒細胞系 (Granulocytes),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細胞

13、呈淡藕荷色,多葉核,胞漿中含有大量的細胞顆粒。透射電鏡下其胞漿顆粒清晰可辨。,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細胞胞核為雙葉狀,胞漿中含有大量深紅色細胞顆粒。透射電鏡下其胞漿顆粒呈結晶狀。,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堿性粒細胞胞漿中布滿深藍色細胞顆粒。透射電鏡下胞漿顆粒中充滿致密物質。,靜息肥大細胞,激活后 5 分鐘,激活后 60 分鐘,RBC,Neutrophils represent 60-70% of leukocyte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Their granules contain alkaline p

14、hosphatase, lysozyme, lactoferrin etc.,They are the earliest phagocytic cells to appear in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are prominent constituent of pus.,單核細胞體積較大,蹄狀核(左,普通光鏡)。透射電鏡顯示其高爾基體發(fā)達、粒體豐富、胞漿顆粒明顯(中)。掃描電鏡顯示腹腔巨噬細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2-4單核巨噬細胞,(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2-4 Lymphocytes(淋巴細胞),Lymphocytes a

15、re a class of white blood cells that bear variable cell surface receptors for antigens. There are two main classes of lymphocytes- B and T cells-which mediate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ity respectively.,未活化淋巴細胞直徑67微米,漿/核比例很?。ㄗ螅胀ü忡R)。投射電鏡顯示未活化淋巴細胞胞核致密,胞漿中細胞器很少(右)。,T 淋巴細胞,郎格漢斯細胞 (Langerhans cells),上皮組

16、織中的LC(1,普通光鏡)捕捉外來抗原后即進入引流淋巴結的T細胞區(qū),成為IDC(2,掃描電鏡照片)。,胸腺,胸腺(thymus)為機體的重要淋巴器官。其功能與免疫緊密相關,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類物質,具內分泌機能的器官。位于胸腔前縱隔。胚胎后期及初生時,人胸腺約重1520克,是一生中重量相對較大的時期。隨年齡增長,胸腺繼續(xù)發(fā)育,到青春期約3040克。此后胸腺逐漸退化,淋巴細胞減少,脂肪組織增多,至老年僅15克。,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緊靠心臟,呈灰赤色,扁平橢圓形,分左、右兩葉,由淋巴組織構成。青春期前發(fā)充良好,青春期后逐漸退化,為脂肪組織所代替。,胸腺功能,胸腺肽是胸腺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和多肽激素.

17、 1.能刺激T淋巴細胞的成熟, 2.平衡和調節(jié)免疫功能,胸腺素是一種與機體的細胞免疫有密切關系的激素。人到成年后,胸腺逐漸萎縮,胸腺素分泌急劇減少或缺失,此時為提高免疫功能減弱的機體,補充胸腺素是所必須的。 3.自身耐受的建立于維持,第二節(jié)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s: 淋巴細胞定居及發(fā)生免疫應答的場所,Lymph nodes Spleen 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Lymph nodes : 皮質區(qū) 髓質區(qū) Spleen : 白髓 由密集的淋巴細胞組成 紅髓 由脾索和血竇組成,富含巨噬細胞 Mucosal immune system, M

18、IS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 聚集在呼吸道、腸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層和上皮細胞下散在的無被膜淋巴組織,以及帶有生發(fā)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組織,如扁桃體等,淺層B細胞,深層T細胞,淋巴結 淋巴結被膜外側有數條輸入淋巴管,門處有動、靜脈神經和輸出淋巴管。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拷荒さ臏\層皮質區(qū)有生發(fā)中心富含增殖性B細胞(左)。右圖顯示生發(fā)中心的顯微結構。,淋巴結的功能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生成淋巴細胞且是定居場所:淋巴細胞可以在淋巴結內進一步分化、轉化和增殖。 過濾淋巴液:主要由淋巴結內巨噬細胞的吞噬來完成,淋巴液中衰老的細胞及顆粒物

19、質都可被吞噬。例如:人體吸入的塵埃顆粒,通過呼吸道進入支氣管淋巴結,被巨噬細胞吞噬,以致此淋巴結成為黑色。 免疫應答發(fā)生的場所:通過淋巴結內的各種細胞本身具有的殺傷作用及其產生的抗體(即免疫球蛋白)來防御、殺滅和消除體內的病原菌、腫瘤細胞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細胞免疫功能及體液免疫功能。 參與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LC到HEV到輸出淋巴管到胸導管到左鎖骨下靜脈到血循環(huán)。,脾(spleen),脾體內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血循環(huán)通路上,有大量血竇,又是血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一部分。脾位于左季肋區(qū)深部,胃底與膈之間,其長軸與10肋一致。呈卵圓形,暗紅色,質軟而脆,打擊易破。成人脾重100200克。膈面隆凸,臟面凹陷,中

20、央稱脾門,是神經、血管出入之處。,Spleen,脾的功能,1.T、B細胞定居的場所 2.免疫應答發(fā)生的場所 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如補體成分 4.過濾作用,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MIS,腸道、鼻、支氣管,Mcell,IEL,存在于上皮細胞(主要為腸上皮細胞)間的淋巴細胞,在免疫監(jiān)控中發(fā)揮重要作用。,IEL,約40%為胸腺依賴性的由+T細胞組成。 約60%為胸腺非依賴性的由+T細胞組成。,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MIS,1.參與粘膜局部免疫應答 2.產生SIgA,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s (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Both T and B cells continuously circulate and recirculate, blood to lymph to bloo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