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 康巴藏舞.ppt_第1頁
藏傳佛教 康巴藏舞.ppt_第2頁
藏傳佛教 康巴藏舞.ppt_第3頁
藏傳佛教 康巴藏舞.ppt_第4頁
藏傳佛教 康巴藏舞.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藏族傳統(tǒng)圖案圖解靈雀嘻語,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 在我國西藏、內(nèi)蒙古等地區(qū)流行的一種宗教。公元7世紀密教傳入西藏以后,攙入了本地固有的宗教成分“苯教”,為了區(qū)別于一般的佛教,稱為喇嘛教。 藏傳佛教是佛教三大系統(tǒng)(南傳上座部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之一,自稱“佛教”或“內(nèi)道”,明代以來漢文文獻中又稱之為“喇嘛教”。 藏傳佛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藏族地區(qū)形成和經(jīng)藏族地區(qū)傳播并影響其他地區(qū)(如蒙古、錫金、不丹等地)的佛教;二是指用藏文、藏語傳播的佛教,如蒙古、納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語言或文字,但講授、辯理、念誦和寫作仍用藏語和藏文,故又稱“藏語系佛教”。 藏語系佛教始于

2、7世紀中葉,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分別帶去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和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經(jīng)。松贊干布在兩位公主影響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 到8世紀中葉,古印度佛教后期變質過的坦特羅性力派的密教又直接從印度傳入西藏地區(qū)。10世紀后半期喇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紀中開始流傳于蒙古地區(qū)。此后的300多年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喇嘛教法中的密宗。隨著喇嘛教在西藏的發(fā)展,上層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權,最后形成了獨特的、政教合一的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簡史,藏傳佛教四大派別,寧瑪派(該教派僧人只戴紅色僧帽,因而又稱紅教 ) (rnying-ma-b

3、a)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一個派別。寧瑪派的傳承主要分經(jīng)典傳承和伏藏傳承兩部分。寧瑪派的教法主要為九乘三部。,薩迦派(該教派寺院圍墻涂有象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 )中的“薩迦” (sa-skya)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薩迦派采用款氏家族世代相傳的傳承方法 。薩迦派在顯教方面注重經(jīng)論的翻譯及辯經(jīng)。薩迦派對藏族文化的發(fā)展有重要貢獻,元代帝師達瑪巴拉在北京召集藏、漢、印度、北庭名僧用梵文原本對勘藏漢文佛教大藏經(jīng)典,歷時3年撰成至元法寶勘同總錄。薩迦寺至今仍是藏傳佛教中藏書最為豐富的一座寺院。,藏傳佛教四大派別,噶舉派(因該派僧人按印度教的傳統(tǒng)穿白色僧衣,故稱為白教 )

4、是藏傳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噶舉”(bkavrgyud),藏語意為“口授傳承”,謂其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噶舉派主要寺院有西藏墨竹工卡的止貢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噶舉派主要學說是月稱派中觀見,重密宗,采取口耳相傳的傳授方法,曾融合噶當派教義。修習上,噶舉派注重修身,主修大手印法。大手印有顯密之分。,藏傳佛教四大派別,格魯派(由于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 ) (dge-lugs-pa)中的“格魯”一詞漢語意譯為善規(guī),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又因該派認為其教理源于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格魯派既具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嚴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后來居上,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派別之一。格魯派的

5、佛教理論繼承阿底峽所傳的龍樹的中觀應成派思想,主張緣起性空。在顯密兩宗的關系上,格魯派則強調先顯后密的修習次第和顯密兼修的方法。,藏傳佛教四大派別,潔白、右旋。佛有齒如皓螺之妙相,所以表示菩薩為利他而生的吉祥右旋法螺供養(yǎng)佛牙,愿獲得四十顆皓齒,享受勝美味,并從齒間發(fā)出正法妙音。又有無論誰聽到菩提薩垛掌管的右旋海螺之妙音,就會得到永斷惡趣根源的果報之說。能表的右旋海螺正如佛的皓齒潔白無暇,其所表的正法與祥瑞的(音);喻意為祈佛廣施法雨、恩澤六道眾生,法韻不絕之意。世俗意義可為:妙語(音)不斷,即五妙欲(色、聲、香、味、觸。)中的聲功德(和味功德)。,吉祥八徽,海螺,末尼寶頂,垂幔為天物綢緞,飾有

6、各種珍寶串。飄逸的彩帶,具金柄。因佛身具有頭如傘蓋之妙相,所以寶傘供養(yǎng)給佛首。傘柄象征講修,垂幔象征三藏教法(律藏、經(jīng)藏、論藏。)寶頂象征三學處(戒、定、慧。)傘體能避暑,象征佛陀拯救眾生的一切苦難。在世俗中侍奉國王常用華蓋,只有國王才擁有此殊榮。以表其尊貴、顯赫。佛陀在轉法輪時,天神在佛陀頭頂舉起寶傘。之后,法王和施主們在舉行供養(yǎng)之時,就如是仿效,以示尊貴,后被佛陀加持為聲祥之物。傘能遮陽避雨,所以能表的寶傘,其所表為佛陀能清除眾生的各種煩惱。在世俗中表現(xiàn)了遮制、祛除各種煩惱、災害之愿望。,吉祥八徽,寶傘,吉祥八徽,末尼寶頂,天物所成,無價之寶的綾羅垂帷逐級重疊,上下共三層,飄逸的彩帶、金柄

7、,并飾有各種珍寶串。三層垂帷表示佛身相圓滿,相當于普通人身量的3倍,又有表示佛的三身之說。因為佛有身如寶幢之妙相,所以寶幢供養(yǎng)給佛身。表示佛法戰(zhàn)勝一切邪惡,高舉勝利幢,由此引申為戰(zhàn)勝四魔(煩惱魔、五燃蘊魔、天子魔、死魔)之功德。能表的勝利幢,其所表為佛法尊勝、不隱沒以及佛身相圓滿。在世俗中可表示戰(zhàn)勝敵對勢利,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常安置于寺院屋頂。,勝利幢,傳說為金質,具千輻,輪眼為右旋末尼吉祥旋,每個輪輻的外端飾有珍寶,能無礙穿引于一切處境。佛因各種福德智慧,佛足自現(xiàn)法輪之相,所以法輪供養(yǎng)給佛足。稱由于轉輪王的福德而形成的作戰(zhàn)金輪,不用人力而自轉,就會戰(zhàn)勝敵人,有戰(zhàn)無不勝、戰(zhàn)果牢固、上下翻飛等用

8、途。它又是帝釋天供養(yǎng)給佛陀,恭請轉法輪的供品,故成為吉祥物。表示徹底斷除一切煩惱,又有請求懾服一切敵對勢力,廣轉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法輪,調服難化眾生相續(xù),最終送往樂土之意。能表的法輪,其所表為能述的三藏教法和所述的三學處教義。在世俗中可理解為戰(zhàn)勝一切煩惱、怨敵,福、碌尊勝,資財豐茂之愿望。,吉祥八徽,法輪,鮮艷奪目,千瓣展放,妙香無比,伴以軟硬適度的綠葉。佛身有舌美軟,廣薄等妙相,所以妙蓮供養(yǎng)給佛舌。據(jù)說賢劫到來之時,從大海中長出千瓣蓮花,是千佛出世的瑞征,具備5妙欲功德,并受眾天加持。象征道果觀行等,內(nèi)外潔凈。取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佛舌永絕妄語、惡語,佛雖住于輪回中,卻不為輪回

9、過患所染。能表的妙蓮,其所表為多生屢劫中永絕妄語、惡語等語之不善業(yè),善說妙語,享用妙法甘露,獲得如蓮之廣長舌,于講辯妙法毫無礙難。在世俗中可理解為永絕過患,永離身語意之各種惡業(yè)。,吉祥八徽,妙蓮,具蔥玉般的鰭,敏捷、柔軟纖細的身體,眼睛閃亮、黑白分明。佛身有目清凈,目廣等妙相,佛目酷似一雙對游的靈魚般修長,所以雙魚供養(yǎng)給佛眼。眼是認識各種色法的根器,而智慧則是觀修佛法三藏四續(xù),最后徹悟實相的唯一途徑,所以金魚的喻意是愿獲究竟智慧,遠離無明煩惱。能表的金魚,其所表為究竟智慧或智慧之眼。又有依金色魚鱗傳金魚表吉祥,用魚與水的關系表示如珍愛生命般信守正法,因其靈巧、敏捷而表智慧,雙魚或魚的雙眼表佛法

10、的二諦之說。在世俗意義上可理解為獲得、明辨是非,正確取舍的智慧。,吉祥八徽,金魚,又稱萬字徽,虹光自性,無價珍寶制成。佛陀因元成智慧的法身,有永離生、滅之福德,身上自然顯現(xiàn)吉祥結圖紋,所以吉祥結供養(yǎng)佛意,象征一切善逝無邊無際、難以揣測的密意,表示相續(xù)中生起佛的無邊智慧的愿望。能表的吉祥結,其所表為佛遍知三時諸法的密意。在世俗中可理解為對生命、財產(chǎn)、權勢、名譽等常勝不衰的美好祝愿。,吉祥八徽,吉祥結,是三摩地修煉成的殊勝器皿,內(nèi)藏用之不盡的珍寶。瓶口有如意寶樹嚴飾。因佛有頸如寶瓶之頸的妙相,又因一切妙法從佛頸而生,正如從寶瓶頸口而生的無盡珍寶,所以寶瓶供養(yǎng)佛的頸部。瓶中用之不竭的珍寶能祛除眾生的

11、貧窮,象征佛的密意遍滿正法,能祛除蕓蕓心中的無明。瓶口的如意寶樹,象征佛能因材施以教法,滿足眾生一切愿望。表現(xiàn)了相續(xù)中遍滿正法,滿足所化眾生的心愿。能表的寶瓶,其所表為對治各種無明煩惱的八萬四千法門。在世俗中可理解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源或快樂、祥和的源泉。,吉祥八徽,寶瓶,金輪寶:質地為金,具千輻,面積五百由旬,源自福力,日行十萬由旬,是戰(zhàn)勝敵人的武器。據(jù)稱:昔日,轉輪王們在皇宮頂層說諦實語后,因為福德之力金輪從東方虛空中降到國王面前,依此可隨心所欲周游各處,以金輪寶引導行進的同時,其余政寶也隨之而至。典籍中從輪王七寶中的敘述看:金輪寶應是交通工具,而且其形狀酷似馬車車輪。然而有些典籍中稱

12、是依輪王的福力而成的作戰(zhàn)金輪,所到之處,無往而不勝,是輪王戰(zhàn)勝敵人的唯一武器,由于資料所限,暫不贅述。,輪王七寶,神珠寶:又稱摩尼寶,質地琉璃,顏色碧藍,毫無瑕疵,形為八角,發(fā)五色光,光芒可照亮八十由旬(又有一百由旬之說)。其功用為熱時變涼,寒時變暖,遣除一切眾生的貧窮,并能滿足一切愿望,財運亨通。此為傳說中的一種寶物。,輪王七寶,玉女寶:又稱宮女寶,具靚女的十八種妙相,身著綾羅天衣,各種珍寶嚴飾,精通工巧等六十四種技藝。生于四大種姓中的剎帝利高貴種姓,天資聰慧,言說悅耳,天資國色,見而生喜,遠離女人一切過患,具足功德;天生具有悅意妙香、所觸。如眾生之母,無有饑渴,誰人觸摸后,不生疾病,心中一

13、切煩惱頓失。,輪王七寶,主藏臣寶:又稱大臣寶,精明能干、如法行政、精通世事、履行職責、諳熟排兵布陣之術,成為國王的左膀右臂。被國王珍視如眼珠,財富受用猶如多聞天子一樣圓滿。假設國王下令使三大干世界遍滿黃金,則一剎那便可實現(xiàn),并具有慷慨博施的福德、氣度。且具跑馬秤船之胸懷。,輪王七寶,白象寶:身體龐大,灰白色,六牙,紅色頂髻,覆蓋珍寶網(wǎng)絡,身發(fā)香味。具有一千頭普通大象的力量,神速無比如護地大象之子,不傷同類,智力非凡,向無匹敵。,輪王七寶,紺馬寶:又稱駿馬寶,身色紫藍猶如孔雀頸羽般悅目(又有身為白色之說)。無有疾患,嘶鳴之聲可震憾整個南瞻部洲,聰慧敏捷,護佑乘騎者遠離一切危害,體格健美,健步如飛

14、,能知騎乘者心中所想,一日內(nèi)可繞南瞻部洲三圈,與巴拉哈馬王無別。,輪王七寶,將軍寶:英勇無畏,梟勇善戰(zhàn),精通各種武藝,善長排兵布陣,隨行有四大軍隊(象隊、馬隊、車隊、步兵),僅以挽弓便令所有敵軍膽顫心驚,望而怯步,威風凜凜,勢不可擋,猶如增長天王一般。,輪王七寶,劍寶:該劍制造精巧,劍柄為純金制成,造型精美并飾有寶珠,劍身閃爍藍色光芒。若有違背輪王旨意時,只需出示此寶劍,不傷一人,懾服大眾。,近七政寶,蛇皮褥寶:寬大、光滑、俱金色絨毛,其來至無邊大海,被商人們得到后獻于輪王,質為海中龍王之皮殼,寬五由旬,長十由旬。該寶皮風吹不動、水不能浸、火不能滅、寒時能施暖祛寒,署時能送爽驅暑。輪王駕臨何地

15、,主藏大臣寶攜寶皮,能施予輪王及眷屬最圓滿的接待,并具日月之光。,近七政寶,臥具寶:該寶輕盈、柔軟、華麗,有高低、富有彈性,坐在上面智慧和靜慮得以增長,貪、嗔、癡等煩惱得以清靜。,近七政寶,林苑寶11:天成林苑正如仙境、百花爭艷、果實累累、鳥語清脆、妙音回響、泉水清澈、溪水潺潺,眾天女被此美景打動,飄然降臨在林苑中嘻戲、游舞。此為輪王的休閑尋樂境,稱住在這里能增長善業(yè)。,近七政寶,宮室寶12:此為輪王的宮室,里外通明、夜間光芒四射、壯美絕倫,供養(yǎng)天女彈奏的妙音不絕于耳,能清除所有痛苦、安然入眠、美夢連連、寒時起暖風、熱時施涼氣,總之居此宮中使人心曠神怡。,近七政寶,衣服寶13:具衣袖,面上飾有

16、金制花紋,質地優(yōu)良、手感綿適、甚為潔凈,穿在身上遠離冷、熱、饑、渴、困乏等不良覺受。火不能燒、刀槍等不能損。,近七政寶,靴履寶14:該靴造型精妙,并飾有各種精美圖案,堪為悅目,輪王穿上它,涉河不溺,想快就快,不覺疲乏。,近七政寶,寶鏡:色界天女持光母供養(yǎng)佛祖明鏡,因而出現(xiàn)圓滿斷證功德的瑞兆,佛將它加持成吉祥物,原自他一切眾生證據(jù)正法實義,在心中正如明鏡顯相一般清晰、明了。若于殊勝境供養(yǎng)此物,有獲得善妙色相、聰明智慧之福報。,八瑞物,牛黃:此實為牲畜膽結石。味苦澀,性涼,功能解毒、散疫癘、清肝臟及其它腑內(nèi)熱邪。昔日護寶象或護地大象之子向佛供養(yǎng)了牛黃,出現(xiàn)了痛苦消隱的祥兆,遂加持為消除疾病之物。牛

17、黃能治愈疾病,比喻正法遣除惑疾。若于殊勝境供此或類似之物,有遠離病痛之果報。,八瑞物,奶酪:乳汁加入酵母發(fā)酵后制成半凝固體飲料。村姑妙生女給佛供養(yǎng)奶酪,出現(xiàn)了煩惱消失的祥兆,遂加持為滋味之物,代表禪定食,稱能消除貪、嗔、癡三毒,獲證清凈智慧。奶酪能治饑餓,比喻清凈智慧能治各種無明煩惱。若于殊勝境供養(yǎng)此物有飲食無憂之福報。,八瑞物,吉祥茅草:又名百節(jié)草,因此草桿較長,可用來搭蓬建茅,又因印度氣候潮濕又可作草墊用。婆羅門耿達利或賣草者吉祥,向佛供養(yǎng)了吉祥茅草,出現(xiàn)了長壽的祥兆,即徹斷生死輪回之煩惱鏈,獲金剛勇識之不死壽命,遂加持為增壽之物。表現(xiàn)了愿眾生獲得無有生死衰老之身的愿望。若于殊勝對境供此,

18、有延年益壽之福報。,八瑞物,木瓜:又稱雌葫蘆。雌雄兩種葫蘆瓜中之小者,或雌性葫蘆。入藥味酸而澀,性平,功能止熱瀉。木天女或梵天向佛供養(yǎng)了木瓜,出現(xiàn)了福德隆昌的祥兆,即出世間的菩薩行正因之涅磐果位。遂加持為成就事業(yè)之物。表示眾生逆次清凈十二緣起,最終獲得涅磐果位的愿望。若于殊勝對境供此,有果繁之福報。,八瑞物,右旋海螺:又稱右旋法螺。是一種復足類水生軟體動物的硬殼,吹奏時能發(fā)出悅耳的聲音。帝釋天或無熱女供養(yǎng)給佛,出現(xiàn)了教法昌盛的祥兆,遂加持為吹奏佛法妙音之物。有祈佛因材施教、廣傳三乘法輪、法語妙音不斷之意。海螺潔白無暇,螺聲悅耳,比喻佛法清凈無邪,是引導眾生向善,最終趨往涅磐果位的善法,有緣者聽

19、聞此正法之音如聞天樂般逸人。若于殊勝對境供此法螺,稱能獲語自在之果。,八瑞物,黃丹:橙黃色泥土。入藥味澀、性涼,功能祛腐生肌、清肌肉和經(jīng)絡熱邪。婆羅門星勝或地母登瑪給佛供養(yǎng)黃丹,出現(xiàn)了成就灌頂業(yè)之祥兆。遂加持為征服之物。若于殊勝對境供養(yǎng)此物,可得懾服三界之果報。,八瑞物,白芥子:十字花科植物,可入藥。秘密主金剛手菩薩供養(yǎng)給佛,出現(xiàn)了猛厲業(yè)圓滿的祥兆,即獲得戰(zhàn)勝各種惡魔、礙難的能力,遂加持為消除魔障之物。若向殊勝對境供養(yǎng)此物,可圓滿殊勝能力。,八瑞物,康巴藏舞,“卓”,俗稱“鍋莊” “卓”是康巴地區(qū)最為古老而又分布最廣的舞種,是康巴藏族人民十分流行的一種歌舞結合的自娛性集體圍圈歌舞形式。由于各地

20、表演風格不盡相同,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卓”舞形成了多種不同的風格,大致分為三類:“北路卓”,“南路卓(學羌)”,“東路卓(達爾嘎)”。 北路卓分布于德格、白玉、石渠、色達、新龍、爐霍、道孚等縣。表演時通常是分男女兩隊圍圈,自右向左邊邊歌邊舞;或男女各站成圈,女舞則男停,男舞則女停。北路鍋莊舞步沉穩(wěn)、柔韌,上身動作十分豐富,男子動作大套,豪放剛勁,女子含胸垂臂,動作較小,相互間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南路卓分布于巴塘、理塘、得榮、鄉(xiāng)城、稻城、九龍,以及康定的木雅等縣區(qū)。流傳于得榮縣東風鄉(xiāng)一帶的卓,又稱謂“學羌”,表演時,在壩子中燃燒一堆篝火,眾人圍圈而舞。動作以腿的彈和跳為特點,歌詞

21、較多的是反映男女青年間的愛情。南路鍋莊古樸、典雅、端莊,表演時分男女兩隊圍圈,輪唱輪舞。舞蹈時相互牽手或扶腰,低首俯身,舞姿低矮,上身動作較小,主要動作集中在腿部的踏地和靠腿。 東路卓流行于丹巴、康定的部分地區(qū)和瀘定的嵐安鄉(xiāng)。其特點在于腳步的踏、跺組合,以及舞蹈隊形的多變。,二、“諧”,俗稱“弦子”。 “諧”,藏語意譯為舞,俗稱“弦子”,也有“嘎諧羌”(即圍圈跳舞)之稱,因廣泛流傳于康巴藏區(qū),西藏便統(tǒng)稱為“康諧”。“諧”是川西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自娛性歌舞,流布于康巴藏區(qū)的巴塘、得榮、鄉(xiāng)城等縣,尤以巴塘弦子(即“巴諧”)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響。 “諧”在巴塘地區(qū)最為盛行,巴塘故而有“弦子

22、之鄉(xiāng)”的美稱。早在1954年“巴塘弦子”就被選為中國青年代表團的節(jié)目之一,參加在華沙舉行的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演出。1964年,巴塘業(yè)余弦子隊“拉起二胡上北京”,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業(yè)余藝術觀摩調演時,受到周恩來總理、賀龍元帥等中央領導的好評。2000年5月,巴塘被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弦子)之鄉(xiāng)”。 巴塘弦子在舞蹈時,由一個或數(shù)個男子手拉弦胡或二胡伴奏和領舞,其他人則分男女在領舞者的右邊,隨領舞者及其音樂沿順時針方向而舞。巴塘弦子又有城區(qū)、東區(qū)、南區(qū)三種不同風格。城區(qū)弦子舞姿優(yōu)美柔和,動作輕盈婉轉,彩袖輕拂似細風托云,漫踏舞步猶如蜻蜓點水。輕與柔的基本韻律,構成了巴塘弦子最基本、最獨特的

23、特征。東區(qū)弦子平穩(wěn)嫻靜,古樸端莊,動作小巧秀氣。南區(qū)弦子吸收了許多鍋莊的表演特點,動作粗獷有力,剛勁奔放。,此外,康巴藏區(qū)的甘孜、爐霍、道孚等地區(qū),還流傳著一種與“巴塘弦子”風格截然不同的“格達弦子”,也深為這些地區(qū)的民眾所喜愛。起源于甘孜地區(qū)的“格達諧”,大約產(chǎn)生于本世紀初,系前世白利寺格達活佛所創(chuàng)。據(jù)傳,他在西藏郎謝寺達符活佛(名為“白瑪門扎”)處,見運用民間打墻曲填詞歌舞,回甘孜后,他便效仿編詞填曲,傳授給男女信徒,起初用此歌舞祭祀亡魂、祈禱吉祥,以后逐漸豐富其內(nèi)容而流傳于民間,故以“格達諧”相稱。這種弦子無樂器伴湊,男女兩隊輪歌共舞,動作較單一,腳步動作帶有踢踏舞的風韻。,“夏卓”為康

24、巴藏語稱謂,西藏稱之為“堆諧”(即歌舞),是由西藏傳入的一種歌舞,盛行于康巴藏區(qū)的甘孜縣一帶,故稱之為“甘孜踢踏”,它是集詞、琴、歌、舞、踏點聲為一體的綜合藝術,表演場地不限,室內(nèi)、家中、田間地頭均可興至起舞。其舞步明快、跳躍,動作瀟灑、自如,是康巴高原獨具風采的一顆明珠。該舞蹈起初流傳于西藏民間,在20世紀40年代由甘孜寺、大金寺僧侶傳入康巴藏區(qū)的寺廟, 50年代開始流入民間。 “踢踏舞”的主要動作在于掌與跟的交替踏地,舞動上吸收了鍋莊的上身與手臂的韻律,節(jié)奏鮮明,歡樂豪爽;動作流暢自如,灑脫大方;踢點緩急有韻,干凈利落。踢踏舞的表演者皆為男性表演,人數(shù)不限。表演者身著盛裝,腳或腰部系一串響

25、鈴,便以產(chǎn)生較好的聲響效果。在康巴藏區(qū),踢踏舞以“甘孜踢踏”最為著名。甘孜踢踏由于保留了康巴民間舞蹈傳統(tǒng)而自成一派,其舞步充滿了跳躍性,活潑而歡快,音樂也多運用傳統(tǒng)的藏族民間音樂,其形式不拘一格,是一種非常自由的舞蹈形式。除此之外,與其他一些以腳步打擊節(jié)奏的舞蹈相比,甘孜踢踏更注重腳步打點的復雜技巧與節(jié)奏,有力而簡潔。甘孜踢踏的發(fā)展在近代更是有了巨大的飛躍,它被廣泛運用到娛樂、大型演出等各種場合,成為代表甘孜縣的“傳統(tǒng)民間舞”。,五、“瑪羌”俗稱“跳神” “瑪羌”即寺廟舞蹈,俗稱“跳神”,西藏統(tǒng)稱為“羌姆”。它是一種被蒙上神秘色彩的宗教舞蹈,是宗教意識與舞蹈藝術相結合的產(chǎn)物,也是藏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割裂的重要組成部分??祬^(qū)“瑪羌”源于西藏,其內(nèi)容與程式也與之一脈相承,但在具體風格上有著濃厚的地方色彩。作為宗教文化的寺廟舞蹈,“瑪羌”流布于康區(qū)信奉藏傳佛教的各大小喇嘛寺廟,對于瑪羌,康巴藏區(qū)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為此,它在康巴藏族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有著深刻的影響。 “瑪羌”是一種嚴密的舞蹈藝術,無論動作的組合,還是隊形的變化,各教派寺廟都有一定的規(guī)范程式,同時還有專門負責舞蹈訓練的“羌本”(舞師)。而“羌本”依照“羌依”(跳神舞譜)的指點和自身言傳身教而代代相傳。為此,“瑪羌”舞蹈在嚴格按照各教派舞蹈規(guī)范程式的基礎上,也因人而異、水平不等而風格各異。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