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意義包括些 新課程標準鑒于語文知識系統(tǒng)本身存有諸多問題,提出要淡化它以訴諸感悟式學習。 這是一種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回歸:在學校語文知識狀況未有實質性變化的情況下,這也許是一種以退求進的法子,但是從課程本身的長久建設來看,這終不是良策。 構建一種系統(tǒng),邏輯上要依據一定的原則,方能為系統(tǒng)的建構提供學理意義上的支撐。 本文擬從原則的確立這一“基點”出發(fā),來摭談語文知識系統(tǒng)重構的四條基本原則。 要以“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根本出發(fā)點 基于以“雙基”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傳統(tǒng)的那套“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語文基礎知識體系,更多的是著眼于語文能力,是以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的。 這里我們
2、提出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出發(fā)點的不同,所構建的知識體系也就必然存在差異。 那么,“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之間到底存在什么樣的本質區(qū)別呢?“能力是指人能勝任、完成某項工作的自身條件,重在功用性。 素養(yǎng)是指人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在某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由此可見,“非功用性”是“語文素養(yǎng)”超越“語文能力”的核心所在。 從這里可以看出,傳統(tǒng)那套語文知識系統(tǒng)它更多的是定位在一種功利性目標的實現上:如果從課程性質的角度考察的話,傳統(tǒng)的那套語文知識系統(tǒng)它體現的是課程的一種工具性價值。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閱讀之重要性日趨突出。 學習語言、表情達意、傳承文化、創(chuàng)建文明,均
3、離不開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的地位舉足輕重。 信息的充斥、網絡的滲透,網絡文化的熏陶,使我們農村地區(qū)青少年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閱讀習慣都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傳統(tǒng)“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支粉筆打天下”的課堂教學模式顯得單一、呆板、單調,再以無法適應當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信息化社會對我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那么,面對這樣的學生,這樣的信息環(huán)境,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應如何開展呢?筆者自接觸新教材后,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引下,使用課改教材三年,覺得閱讀教學應遵循“四項基本原則”,想法不太成熟,望同仁指教。 一、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悟能力”為唯一宗旨 閱讀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一種能力
4、建構,閱讀的過程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相統(tǒng)一的感悟過程。 這種感悟,不是純知識性的感知,而是對文字所包涵滲透的情感、思想、韻味等等綜合性的體驗和領悟,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個體情感的體驗和領悟。 _所說道:“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的,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得更動人”。 我想,這也就是我們閱讀教學時應把握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又恰恰最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 這足以說明閱讀教學的唯一宗旨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知能力。 事實上語感敏銳的學生,在閱讀中往往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豐富內涵,弦外之音,甚至包括連作者自己也難以用語言確切地表
5、達,而又流淌在字里行間的種種微妙之處。 比如我校的熊蕾同學就能做到這一點,但是其余學生很難做到。 這種感悟,不是純知識性的感知,而是對文字所包涵滲透的情感、思想、韻味等等綜合性的體驗和領悟,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個體情感的體驗和領悟。 曹操的觀滄海中有這樣描寫秋景的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在上課中,不同的學生對這句詩意境的感悟各不相同,而從他們不同的理解中,我清晰地看到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和他們對生活、對自身的認識,由此,我感到在閱讀中要重視對學生內心世界的了解,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和各種欲望,引導他們的最敏銳的發(fā)散性思維,“以人為本”,讓他們能自覺不自覺地從作品中尋找、體驗并領悟到某種與現實
6、生活相溝通、相聯系的智慧和美感,并以此去填補文本的閱讀空間。 因此,閱讀,不但是讓學生在感悟中認識作品,同時,也在感悟中認識自我,體現自我。 二、切實做到“教學方式和師生角色”兩種轉變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任務不是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去探究知識。 “引導”實際上是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和方法。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最大的弊端是:學生讀書、感悟少,教師提問、分析多;學生自主探究少,教師牽引灌輸多;學生缺乏興趣,教師忽略培養(yǎng);閱讀訓練不全面;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僵化。 新課程改的推行,把我們帶進了教學改革的新時期,推行閱讀教學的改革,要真正實現教學方
7、式的轉變和師生角色的轉變,盡力凸現閱讀教學的個性美。 - 閱讀是閱讀主體對閱讀對象(即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 在閱讀中,只是教師“一言堂”,一味的“教師讀、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是不行的,應讓學生依其自身個性建構自己對文本意義的認識和新發(fā)展,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創(chuàng)造性地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吸收新的知識,用充滿個性的心靈去與作者碰撞,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建構,以體現閱讀中學生的主體性。 以習得一種語言為學習目標的閱讀教學,還擔負著構筑學生“精神家園”、重塑學生“個體人格”、凈化學生“靈魂世界”的重大使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8、 這深刻地揭示了閱讀教學的本質。 葉圣陶先生在文藝作品的鑒賞一文中談到閱讀教學時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墩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墩站著作者。 通過這一道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由此可見閱讀教學絕不能僅僅著眼于書面文字,而是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全面的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和直觀圖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內在意蘊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三、務必要達成“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和方法的指導與運用、充分挖掘課文的人文性內涵”的三維目標 新課程的課程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與方法的指導及運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滲透
9、三個維度。 為了達成這三維目標,遵循閱讀教學的唯一宗旨,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和師生角色。 我在閱讀教學時堅持以下原則: 原則一、高度重視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是重視文本。 課本是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依據,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它。 盡管我校的教學手段已日趨先進,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已經廣泛運用,但我還是堅持從具體的教學篇目入手,認真落實好其中的字詞的讀音、意義、用法等。 對于文章中包含的文學常識、文體知識等有選擇地讓學生扎實掌握,充分挖掘出文章本身所包含的人文性內涵,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給予適時、適當地引導。 其次是重視積累。 一定的語文知識的積累對學生頭腦中的理論知識是一個補充,讓理論知識的框架血
10、肉豐滿,也會讓學生在頭腦中有一個儲備倉庫,在實際運用是能夠信手拈來。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記憶課文中出現的字詞的音、形、意、用法等,此外還讓學生積累一定量的具體語言材料,讓學生對文章中優(yōu)美、精彩的句子,片斷或是整篇文章進行背誦,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如教學愛蓮說這篇課文,我就讓學生背誦整篇文章,除了能體味學習作者的高尚情操外,其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等還要求學生學會在習作中運用。 文中需要記憶的知識,提醒學生不要死記硬背,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要求弄懂它的意思和用法,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在運用時也會正確運用了,避免了張冠李戴現象,填補了“根本不懂得學為所用”的空白。
11、 再次要重視實踐。 學習知識就是為了能夠運用,培養(yǎng)學生正確、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所以我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時常為提拱學生實踐的機會,如朗讀、討論等。 例如在教學陳毅市長這篇課文時,首先,我在教學中積極投入自己的感情,模仿陳毅的地方口音進行范讀,在陳毅與齊仰之的“當面交鋒”部分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尤其要模仿陳毅的地方口音,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其次是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挖掘出人作者確實要表達的文性內涵,強調學生要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背景,再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切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積極與作者對話,尋找情感上的共鳴,提醒學生切記不能憑空捏造、任意夸大。 始終堅持
12、以文本為根據,就這樣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同時還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延伸、擴展,給學生以課外練筆的機會,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原則二、重視過程和方法的指導與運用 “授之以漁”貴在導,為了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去自覺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正確引導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我時刻注意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文學習的方法。 如在學習陳毅市長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初讀過程中把握文章內容及主題、在品讀中掌握文章寫作方法、在精讀時分析寫作特色。 回答“文章寫了什么?為什么寫?”“文章
13、用了哪些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作者采用這些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的好處是什么?”三個問題,學習完陳毅市長這篇文章以后,又啟發(fā)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齊仰之式的化合物?齊仰之“出山后”會做些什么?讓學生用思考、批判的眼光來看待生活。 另外,我在語文教學中還教給學生一般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適用于任何學科的學習,如學習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將“學”和“思”結合起來,時刻牢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挑戰(zhàn)權威,擁有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等等。 使他們在后來的學習中受益匪淺。 原則三、充分挖掘課文的人文性內涵 我的語文教學不僅是講字、詞、句、章等方面的知識,還注重挖掘課文本身的人
14、文性內涵,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起他們豐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等。 原則四、為了更好地達成三維目標,我還注意了以下幾點: 第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第二、評價學生只注重過程,不太追求結果。 第三、堅持多鼓勵、少批評,注重對學生的正面引導。 四、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堅持“自主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四項基本原則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它是人類交往活動中更特殊的一種。 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學過程的一種本質。 而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每個人都是作為主體而存在的,每個人都是彼此相互認識和交流的對象,每個人都應具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因此,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 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為了讓學生都能作為平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粵教新版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圖版選擇性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滬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行業(yè)駕駛員安全責任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公司車輛調度合同3篇
- 房屋贈與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農機保險代理銷售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智能門禁系統(tǒng)數據安全保護合同6篇
- 2025年度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承包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汽車牌照出租代理服務合同范本2篇
- 蛋糕店服務員勞動合同
- 土地買賣合同參考模板
- 2025高考數學二輪復習-專題一-微專題10-同構函數問題-專項訓練【含答案】
- 新能源行業(yè)市場分析報告
- 2025年天津市政建設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巖土工程勘察.課件
- 中餐烹飪技法大全
- 新型電力系統(tǒng)研究
- 滋補類用藥的培訓
- 北師大版高三數學選修4-6初等數論初步全冊課件【完整版】
- 高職《勞動教育》指導綱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