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zhèn)直埋供熱管道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城鎮(zhèn)直埋供熱管道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城鎮(zhèn)直埋供熱管道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城鎮(zhèn)直埋供熱管道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城鎮(zhèn)直埋供熱管道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總 則1O1 為統(tǒng)一我國城鎮(zhèn)直埋供熱管道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驗收標準,促進直埋管道技術的發(fā)展和推廣,制定本規(guī)程。1O2本規(guī)程適用于供熱介質溫度小于或等于150、公稱直徑小于或等于DN500mm的鋼制內管、保溫層、保護外殼結合為一體的預制保溫直埋熱水管道。 1O3在地震、濕陷性黃土、膨脹土等地區(qū)應遵守室外給水排水和煤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32)、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GBJ25)、膨脹土地區(qū)建筑地基技術規(guī)范(GBJ112)的規(guī)定。1O4直埋供熱管道工程設計、施工和驗收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城市熱力網(wǎng)設計規(guī)范(CJJ34)、城市供熱管網(wǎng)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28)等國家現(xiàn)行

2、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和符號21術 語211 屈服溫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yielding 管道在伸縮完全受阻的工作狀態(tài)下,鋼管管壁開始屈服時的工作溫度與安裝溫度之差。212固定點fixpoint 管道上采用強制固定措施不能發(fā)生位移的點。213活動端free end 管道上安裝套筒、波紋管、彎管等能補償熱位移的部位。214錨固點natural fixpoint 管道溫度變化時,直埋直線管道產(chǎn)生熱位移管段和不產(chǎn)生熱位移管段的自然分界點。215 駐點 stagnation point 兩側為活動端的直埋直線管段,當管道溫度變化且全線管道產(chǎn)生朝向兩端或背向兩端的熱位移

3、,管段中位移為零的點。216錨固段fully restrained section 在管道溫度發(fā)生變化時,不產(chǎn)生熱位移的直埋管段。217過渡段partly restrained section 一端固定(指固定點或駐點或錨固點),另一端為活動端,當管道溫度變化時,能產(chǎn)生熱位移的直埋管段。218單長摩擦力friction of unit lengthwise pipeline 沿管道軸線方向單位長度保溫外殼與土壤的摩擦力。219過渡段最小長度minimum friction length 直埋管道第一次升溫到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時受最大單長摩擦力作用形成的由錨固點至活動端的管段長度。2110過渡段最

4、大長度maximum friction length 直埋管道經(jīng)若干次溫度變化,單長摩擦力減至最小時,在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下形成的由錨固點至活動端的管段長度。22符 號 A鋼管管壁的橫截面積(m2); DC預制保溫管外殼的外徑(m); Di鋼管內徑(m); DO鋼管外徑(m); E鋼材的彈性模量(MPa);Fmax管道的最大單長摩擦力(Nm);Fmin管道的最小單長摩擦力(Nm); g重力加速度(ms2); , H管頂覆土深度(m);Lmax管道的過渡段最大長度(m);Lmin管道的過渡段最小長度(m); Pd管道的計算壓力(MPa); t0管道計算安裝溫度(); t1管道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

5、 t2管道工作循環(huán)最低溫度();管道的屈服溫差(); 鋼材的線膨脹系數(shù)(mm); 鋼管公稱壁厚(m); 摩擦系數(shù); 鋼材的泊松系數(shù); 土壤密度(kgm3);鋼材在計算溫度下的基本許用應力(MPa); b鋼材在計算溫度下的抗拉強度最小值(MPa); t管道內壓引起的環(huán)向應力(MPa); s鋼材在計算溫度下的屈服極限最小值(MPa)。3 管道的布置和敷設31管道布置311直埋供熱管道的布置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城市熱力網(wǎng)設計規(guī)范(CJJ34)的有關規(guī)定。管道與有關設施的相互水平或垂直凈距應符合表311的規(guī)定。表311 直埋供熱管道與有關設施相互凈距名 稱最小水平凈距(m)最小垂直凈距(m)給水管150

6、15排水管15015燃氣管道壓力400kPa10015壓力800kPa15O15壓力800kPa20O15壓縮空氣或CO2管10O15排水盲溝溝邊15050乙炔、氧氣管15025公路、鐵路坡底腳10地 鐵50O80電氣鐵路接觸網(wǎng)電桿基礎3O道路路面070建筑物基礎公稱直徑250ram25公稱直徑300mm30電纜通訊電纜管塊10O30電力及控制電纜35kV20O50llOkV20100注:熱力網(wǎng)與電纜平行敷設時,電纜處的土壤溫度與月平均土壤自然溫度比較,全年任何時候對于電壓10kV的電力電纜不高出10,對電壓35110kV的電纜不高出5,可減少表中所列距離。312直埋供熱管道最小覆土深度應符合

7、表312的規(guī)定,同時尚應進行穩(wěn)定驗算。表312 直埋敷設管道最小覆土深度管 徑(mm)50125150200250300350400450500車行道下(m)0810101212非車行道下(m)0606O708O9313直埋供熱管道穿越河底的覆土深度應根據(jù)水流沖刷條件和管道穩(wěn)定條件確定。32敷設方式321直埋供熱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高處宜設放氣閥,低處宜設放水閥。322管道應利用轉角自然補償,1060的彎頭不宜用做自然補償。323管道平面折角小于表323的規(guī)定和坡度變化小于2時,可視為直管段。表323 可視為直管段的最大平面折角()管道公稱直徑(mm)循環(huán)工作溫差(tlt2)()506585

8、100120140501004332242O1614125300382821181412350500342619161311324從干管直接引出分支管時,在分支管上應設固定墩或軸向補償器或彎管補償器,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分支點至支線上固定墩的距離不宜大于9m。 2分支點至軸向補償器或彎管的距離不宜大于20m。 3分支點有干線軸向位移時,軸向位移量不宜大于50mm,分支點至固定墩或彎管補償器的最小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程公式(4421)計算“L”型管段臂長的規(guī)定,分支點至軸向補償器的距離不應小于12m。325三通、彎頭等應力比較集中的部位,應進行驗算,驗算不通過時可采取設固定墩或補償器等保護措施。32

9、6當需要減少管道軸向力時,可采取設置補償器或對管道進行預處理等措施。當對管道進行預處理時,應符合本規(guī)程附錄A的規(guī)定。327 當?shù)鼗浻膊灰恢聲r,應對地基做過渡處理。328埋地固定墩處應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鋼管、鋼架不應裸露。329軸向補償器和管道軸線應一致,距補償器12m范圍內管段不應有變坡和轉角。33管道附件331直埋供熱管道上的閥門應能承受管道的軸向荷載,宜采用鋼制閥門及焊接連接。332直埋供熱管道變徑處(大小頭)或壁厚變化處,應設補償器或固定墩,固定墩應設在大管徑或壁厚較大一側。333直埋供熱管道的補償器、變徑管等管件應采用焊接連接。4管道受力計算與應力驗算41 一般規(guī)定411直埋敷設預

10、制保溫管道的應力驗算采用應力分類法。412本章適用于整體式預制保溫直埋熱水管道;同時,鋼制內管材質應具有明顯的屈服極限。413直埋敷設預制保溫管道在進行受力計算與應力驗算時,供熱介質參數(shù)和安裝溫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熱水管網(wǎng)供、回水管道的計算壓力應采用循環(huán)水泵最高出口壓力加上循環(huán)水泵與管道最低點地形高差產(chǎn)生的靜水壓力。 2 管道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應采用室外采暖計算溫度下的熱網(wǎng)計算供水溫度;管道工作循環(huán)最低溫度,對于全年運行的管網(wǎng)應采用30,對于只在采暖期運行的管網(wǎng)應采用10。 3計算安裝溫度取安裝時當?shù)氐淖畹蜏囟取?14單位長度直埋敷設預制保溫管的外殼與土壤之間的摩擦力,應按下式計算: (4

11、14)式中 F軸線方向每米管道的摩擦力(Nm); H管頂覆土深度(m);當H15m時,H取15m。415保溫管外殼與土壤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應根據(jù)外殼材質和回填料的不同分別確定。對于高密度聚乙烯或玻璃鋼的保溫外殼與土壤間的摩擦系數(shù),可按表415采用。416管道徑向位移時,土壤橫向壓縮反力系數(shù)C宜根據(jù)當?shù)赝寥狼闆r實測或按經(jīng)驗確定。管道水平位移時,C值宜取110610106Nm。;對于粉質粘土、砂質粉土回填密實度為9095時,C值可取31064106Nm3。管道豎向向下位移時,C值變化范圍為5106100106Nm3。表415 保溫管外殼與土壤間的摩擦系數(shù) 回填料 摩擦系數(shù)保溫管外殼材質中 砂粉質粘土

12、或砂質粉土最大摩擦系數(shù)max最小摩擦系數(shù)min最大摩擦系數(shù)max最小摩擦系數(shù)min高密度聚乙烯或玻璃鋼O40O20O40O15417直埋供熱管道鋼材的基本許用應力,應根據(jù)鋼材有關特性,取下列兩式中的較小值: =b/3 (4171) =b/1.5 (4172) 常用鋼材的基本許用應力、彈性模量E和線膨脹系數(shù)a值應符合本規(guī)程附錄B的規(guī)定。418直埋預制保溫管的應力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l 管道在內壓、持續(xù)外載作用下的一次應力的當量應力,不應大于鋼材在計算溫度下的基本許用應力。 2管道由熱脹、冷縮和其它因位移受約束而產(chǎn)生的二次應力及由內壓、持續(xù)外載產(chǎn)生的一次應力的當量應力變化范圍,不應大于鋼材在計

13、算溫度下基本許用應力的3倍。 3管道局部應力集中部位的一次應力、二次應力和峰值應力的當量應力變化幅度不應大于鋼材在計算溫度下基本許用應力的3倍。42管壁厚度的計算421管道的理論計算壁厚應按下式計算: (421)式中艿。管道理論計算壁厚(m); r基本許用應力修正系數(shù)。422基本許用應力修正系數(shù)()的取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鋼管基本許用應力修正系數(shù)應按表4221取用。表4221 鋼管基本許用應力修正系數(shù) 焊 縫 形 式 無 縫 鋼 管 10 雙面自動焊螺旋焊縫鋼管 10 單面焊接的螺旋焊縫鋼管 O62縱向焊縫鋼管基本許用應力修正系數(shù)應按表4222取用。表4222 縱縫焊接鋼管基本許用應力修正系數(shù)

14、焊接方法焊縫形式手工電焊或氣焊雙面焊接有坡口的對接焊接1OO有氬弧焊打底的單面焊接有坡口對接焊接O90無氬弧焊打底的單面焊接有坡口對接焊接O75熔劑層下的自動焊雙面焊接對接焊縫1OO單面焊接有坡口對接焊縫O85單面焊接無坡口對接焊縫O80423管道的取用壁厚,應按下列方法確定: l 管道的計算壁厚按下式計算: c= t+B (4.2.3-1)式中B管道壁厚附加值(m)。 2 管道壁厚附加值按下式計算: B=t (4.2.3-2)式中 管道壁厚負偏差系數(shù),按表423取用。表423 管道壁厚負偏差系數(shù)管道壁厚偏差()058910111255O050O105014101540167O180O200O

15、235當焊接管道產(chǎn)品標準中未提供壁厚允許負偏差百分數(shù)時,壁厚附加值可采用下列數(shù)據(jù):理論壁厚為5510-3m及以下者,B=0510-3m;理論壁厚為610-3710-3。m者,B=0610-3m;理論壁厚為810-32510-3m者,B=O810-3m。3 管道取用壁厚應采用大于或等于計算壁厚的最小公稱壁厚。43直管段的軸向力和熱伸長431管道的屈服溫差應按下式計算: (4.3.1-1) (4.3.1-2) 式中 n屈服極限增強系數(shù),n取13; 泊松系數(shù),對鋼材取03。432直管段的過渡段長度,應按下式計算: 1過渡段最大長度 (4.3.2-1)當t1-t0Ty,時,取t1-t0=Ty。2過渡段

16、最小長度 (4.3.2-2)當t1-t0Ty,時,取t1-t0=Ty。433管道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下,過渡段內任一截面上的最大軸向力和最小軸向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1最大軸向力 (4.3.3-1) 當lLmin時,取l=Lmin。 2最小軸向力 (4.3.3-2)式中 計算截面的最大軸向力(N);l過渡段內計算截面距活動端的距離(m); Ft活動端對管道伸縮的阻力(N);Nt.min計算截面的最小軸向力(N)。434管道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下,錨固段內的軸向力應按下式計算: (434) 當t1-t0Ty,時,取t1-t0=Ty。式中 Na錨固段的軸向力(N)。435對于直管段的當量應力變化范圍應進行

17、驗算,并應滿足下列表達式的要求: 3 (4.3.5-1)式中 j內壓、熱脹應力的當量應力變化范圍(MPa)。 當不能滿足(4351)式的條件時,管系中不應有錨固段存在,且設計布置的過渡段長度應滿足下列表達式的要求:L (4.3.5-2)式中 L設計布置的過渡段長度(m)。436 兩過渡段間駐點位置Z應按下式確定(圖436): (4.3.6)式中 L兩過渡段管線總長度(m); l1(或l2)駐點左側(或右側)過渡段長度(m);Ff1(或Ff2)左側(或右側)活動端對管道伸縮的阻力(N)。 當Ff1或Ff2的數(shù)值與過渡段長度有關,采用迭代計算時,F(xiàn)f1或Ff2的誤差不應大于10。圖436計算駐點位

18、置簡圖437管段伸長量應根據(jù)該管段所處的應力狀態(tài)按下列公式計 算: 1 當t1-t0Ty或LLmin,整個過渡段處于彈性狀態(tài)工作時 (437-1) 2 當t1-t0Ty,且LLmin,管段中部分進入塑性狀態(tài)工作 時 (437-2) (437-3)式中 管段的熱伸長量(m); L設計布置的管段長度(m);當LLmax時,L取Lmin; 過渡段的塑性壓縮變形量(m)。438過渡段內任一計算點的熱位移應按下列步驟計算: 1 計算整個過渡段的熱伸長量; 2 以計算點到活動端的距離作為一個假設的過渡段,計算該 段的熱伸長量; 3 整個過渡段與假設過渡段熱伸長量之差即為計算點的熱 位移量。439采用套筒、

19、波紋管、球型等補償器對過渡段的熱伸長或分支三通位移進行補償,當過渡段一端為固定點或錨固點時,補償器補償能力不應小于過渡段熱伸長量(或分支三通位移)的11倍;當過渡段的一端為駐點時,應乘以12的系數(shù),但不應大于按過渡段最大長度計算出的伸長量的11倍。44轉角管段的應力驗算441直埋水平彎頭和縱向彎頭升溫彎矩及軸向力可采用彈性抗彎鉸解析法或有限元法進行計算。當采用彈性抗彎鉸解析法時,應符合本規(guī)程附錄C的規(guī)定。計算彎頭彎矩變化范圍時,管道的計算溫差應采用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與工作循環(huán)最低溫度之差;計算轉角管段的軸向力時,管道的計算溫差應采用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與計算安裝溫度之差。442采用彈性抗彎鉸解析法進

20、行計算時,“L”型管段的臂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l1(或l2)23k (442-1) (442-2)式中 l1(或l2)“L”型管段兩側的臂長(m); k與土壤特性和管道剛度有關的參數(shù) (1m); C土壤橫向壓縮反力系數(shù)(Nm3)。443 “Z”型、“”型補償管段可分割成兩個“L”型管段,并可采用彈性抗彎鉸解析法進行彎頭彎矩及軸向力的計算。分割時應使:“Z”型管段以垂直臂上的駐點將管段分為兩個“L”型管段;對于兩側轉角相同的“Z”型管段,駐點可取垂直臂中點。“”型管段自外伸臂的頂點起將兩個外伸臂連同兩側的直管段分為兩個“L”型管段。444直埋彎頭在彎矩作用下的最大環(huán)向應力變化幅度應按下式計算:

21、(444-1) (444-2) (444-3) (444-4)式中 bt彎頭在彎矩作用下最大環(huán)向應力變化幅度(MPa); b 彎頭平面彎曲環(huán)向應力加強系數(shù); M 彎頭的彎矩變化范圍(Nm); rbo彎頭的外半徑(m); Ib彎頭橫截面的慣性矩(m4);彎頭的尺寸系數(shù); Rc彎頭的計算曲率半徑(m); b彎頭的公稱壁厚(m); rbm彎頭橫截面的平均半徑(m)。445直埋彎頭的強度驗算應滿足下列條件: 3 (4.4.5-1) (4.4.5-2)式中Dbi彎頭內徑(m); rbi彎頭內半徑(m); pt直埋彎頭在內壓作用下彎頭頂(底)部的環(huán)向應力 (MPa)。45三通加固451直埋供熱管道的焊制三

22、通應根據(jù)內壓和主管軸向荷載聯(lián)合作用進行強度驗算。三通各部分的一次應力和二次應力的當量應力變化范圍不應大于3;局部應力集中部位的一次應力、二次應力和峰值應力的當量應力變化幅度不應大于3。當不能滿足上述條件時應進行加固。452三通加固應采取下列一項或幾項措施進行: 1 加大主管壁厚,提高三通總體強度(包括采用不等壁厚的鑄鋼或鍛鋼三通); 2 在開孔區(qū)采取加固措施(包括增加支管壁厚),抑制三通開孔區(qū)的變形;3 在開孔區(qū)周圍加設傳遞軸向荷載的結構。 453對三通加固方案應進行應力測定或用有限元法計算,以檢驗加固措施是否滿足本規(guī)程第451條的規(guī)定。當不進行應力測定和計算時,可按本規(guī)程附錄D中的規(guī)定進行加

23、固。46管道豎向穩(wěn)定性驗算461直埋直管段上的垂直荷載應符合下式要求: (461)式中 Q作用在單位長度管道上的垂直分布荷載(Nm); s安全系數(shù),s取11; Np.max管道的最大軸向力,按本規(guī)程(433-1)式和 (434)式計算(N); f0初始撓度(m); Ip直管橫截面慣性矩(m4)。462初始撓度應按下式計算: (462) 當f0001m時,f0取O0lm。463垂直荷載應按下式計算: Q=Gw +G + SF (463-1) (463-2) (463-3) (463-4)式中 Gw每米長管道上方的土層重量(Nm); G每米長預制保溫管自重(包括介質在內)(Nm); SF每米長管道

24、上方土體的剪切力(Nm); Ko土壤靜壓力系數(shù); 土壤的內摩擦角。4.6.4當豎向穩(wěn)定性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1 增加管道埋深或管道上方荷載; 2降低管道軸向力。5 固定墩設計51 管道對固定墩的推力511管道對固定墩的作用力,應包括下列三部分: 1 管道熱脹冷縮受約束產(chǎn)生的作用力; 2 內壓產(chǎn)生的不平衡力; 3活動端位移產(chǎn)生的作用力。512固定墩兩側管段作用力合成時,應按下列原則進行: l 根據(jù)兩側管段摩擦力下降造成的軸向力變化的差異,按最不利情況進行合成; 2兩側管段由熱脹受約束引起的作用力和活動端作用力的合力相互抵消時,荷載較小方向力應乘以08的抵消系數(shù);當兩側管段均為錨固段時

25、,抵消系數(shù)取O9。兩側內壓不平衡力的抵消系數(shù)取1。513推力可按本規(guī)程附錄E所列公式計算或采用計算不同摩擦力工況下兩側推力(考慮抵消系數(shù))最大差值的方法進行。 52固定墩結構521 直埋固定墩必須進行下列穩(wěn)定性驗算:l抗滑移驗算(圖521) (5.2.1-1)式中 Ks抗滑移系數(shù); K固定墩后背土壓力折減系數(shù),取04O7; Ep被動土壓力(N);f1、f2、f3固定墩底面、側面及頂面與土壤產(chǎn)生的摩擦力 (N);Ea主動土壓力(N),當固定墩前后為粘性土時Ea可 略去;T供熱管道對固定墩作用力(N)。圖521固定墩受力簡圖2抗傾覆驗算(圖521) (521-2) (521-2) (521-4)

26、(521-5)式中 Kov抗傾覆系數(shù); X2被動土壓力Bp作用點至固定墩底面距離(m); X1主動土壓力Ea作用點至固定墩底面距離(m), G固定墩自重(N); G1固定墩上部覆土重(N); max固定墩底面對土壤的最大壓應力(Pa); f地基承載力設計值(Pa);b、d、h固定墩幾何尺寸(寬、厚、高)(m);h1、h2、H固定墩頂面、管孔中心和底面至地面的距離(m); 回填土內摩擦角,砂土取30。522 回填土與固定墩的摩擦系數(shù)m應按表522取用。表522 回填土與固定墩的摩擦系數(shù)土 壤 類 別摩 擦 系 數(shù)粘 性 土可塑性O25O30硬 性O30O35堅硬性O35O45粉 土土壤飽和度O5

27、030O40中砂、粗砂、礫砂040050碎 石 土06523 固定墩強度及配筋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lO)的規(guī)定。524制作固定墩所用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鋼筋直徑不應小于聲8,其間距不應大于250mm。鋼筋應采用雙層布置,保護層不應小于30mm.525供熱管道穿過固定墩處,孔邊應設置加強筋。6保溫及保護殼61 一般規(guī)定6.1.1 直埋供熱管道的保溫結構是由保溫層與保護殼組成。保護殼應連續(xù)、完整和嚴密。保溫層應飽滿,不應有空洞。保溫結構應有足夠的強度并與鋼管粘結為一體。6.1.2直埋供熱管道與管件的保溫結構設計,應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設備及管道保溫技術通則(GB42

28、71)、設備及保溫設計導則(GB8175)、城市熱力網(wǎng)設計規(guī)范(CJJ34)和本規(guī)程的規(guī)定執(zhí)行。613聚氨酯泡沫塑料預制保溫管性能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聚氨酯泡沫塑料預制保溫管(CJ T3002)的規(guī)定。614直埋供熱管道保溫層除應具有良好保溫性能外,還應符合表614的規(guī)定。表614 直埋供熱管道保溫層耐熱性及強度指標項 目指 標耐 熱 性不低于設計工作溫度抗 壓 強 度200kPa剪切強度(含與內管和外殼粘結)120kPa615直埋供熱管道及管件應在工廠預制,現(xiàn)場只進行接口施工。616在貯存、運輸期間,預制保溫管、管件的保溫端面必須有良好的防水漆面,管端應有保護封帽。617保溫層內設置報警線的保

29、溫管,報警線之間、報警線與鋼管之間的絕緣電阻值應符合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62保溫計算621直埋供熱管道保溫層應滿足工藝對供熱介質溫度降、保溫管周圍土壤溫度場等的技術要求,當經(jīng)濟保溫層厚度能滿足技術要求時,取經(jīng)濟保溫層厚度,但最小厚度應滿足制造工藝要求。622經(jīng)濟保溫厚度、技術保溫厚度和管道熱損失計算中有關參數(shù),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城市熱力網(wǎng)設計規(guī)范(CJJ 34)的規(guī)定。7 工程測量及土建工程71 工程測量711 直埋供熱管道工程測量,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城市測量規(guī)范(CJJ8)、城市供熱管網(wǎng)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 28)及本規(guī)程的規(guī)定。712施工時,直埋供熱管道全部管線都應進行平面位置測量和高程

30、測量,并應符合設計要求。713 直埋供熱管道工程應進行詳細竣工測量,主要內容應包括: 1平面測量:管線始末點、轉角點的坐標和與永久性建筑物的相對位置(條件不允許時可只取其中一種),直埋閥門、補償器、固定墩、變徑管和交叉管線的位置。 2 高程測量:所有的變坡點、轉角點和沿線每隔50m的管頂高程,其它交叉管線的高程。 72土方工程721 溝槽的土方開挖寬度,應根據(jù)管道外殼至槽底邊的距離確定。管周圍填砂時該距離不應小于100mm;填土時,該距離應根據(jù)夯實工藝確定。722溝槽、檢查室經(jīng)工程驗收合格、竣工測量后,應及時進行回填。723溝槽回填前應先將槽底清除干凈,有積水時應先排除。724溝槽胸腔部位應填

31、砂或過篩的細土,回填料種類由設計確定。填砂時,回填高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填土時,篩土顆粒不應大于20mm,回填范圍為保溫管頂以上150mm以下的部位。725 回填料應分層夯實,各部位的密實度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城市供熱管網(wǎng)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28)的規(guī)定。73構筑物731直埋供熱管道的檢查室施工時,應保證穿越口與管道軸線一致,偏差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并按設計要求做好管道穿越口的防水、防腐。732 固定墩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與混凝土接觸部位的管道及卡板防腐層,防腐層應完好,有損壞時應修補。733 內嵌式固定墩應待固定墩兩側供熱管道連接調整就位后,且在安裝補償器之前進行混凝土澆筑。8 管道安裝81一

32、般規(guī)定811進入現(xiàn)場的預制保溫管、管件和接口材料,都應具有產(chǎn)品合格證及性能檢測報告,檢測值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812進入現(xiàn)場的預制保溫管和管件必須逐件進行外觀檢驗,破損和不合格產(chǎn)品嚴禁使用。813預制保溫管應分類整齊堆放,管端應有保護封帽。堆放場地應平整,無硬質雜物,不積水。堆高不宜超過2m,堆垛離熱源不應小于2m。82管道安裝821管道安裝前應檢查溝槽底高程、坡度、基底處理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管道內雜物及砂土應清除干凈。822 管道運輸?shù)跹b時宜用寬度大于50mm的吊帶吊裝,嚴禁用鐵棍撬動外套管和用鋼絲繩直接捆綁外殼。823等徑直管段中不應采用不同廠家、不同規(guī)格、不同性能的預制保溫管;

33、當無法避免時,應征得設計部門同意。824預制保溫管可單根吊人溝內安裝,也可2根或多根組焊完后吊裝。當組焊管段較長時,宜用兩臺或多臺吊車抬管下管,吊點的位置按平衡條件選定。應用柔性寬吊帶起吊,并應穩(wěn)起、穩(wěn)放。嚴禁將管道直接推人溝內。825安裝直埋供熱管道時,應排除地下水或積水。當日工程完工時應將管端用盲板封堵。826有報警線的預制保溫管,安裝前應測試報警線的通斷狀況和電阻值,合格后再下管對口焊接。報警線應在管道上方。827安裝預制保溫管道的報警線時,應符合產(chǎn)品標準的規(guī)定。在施工中,報警線必須防潮;一旦受潮,應采取預熱、烘烤等方式干燥。828安裝前應按設計給定的伸長值調整一次性補償器。施焊時兩條焊

34、接線應吻合。829直埋供熱管道敞口預熱應分段進行,宜采取1km為一段。預熱介質宜采用熱水,預熱溫度應按設計要求確定。83接口保溫831 直埋供熱管道接口保溫應在管道安裝完畢及強度試驗合格后進行。832管道接口處使用的保溫材料應與管道、管件的保溫材料性能一致。833接口保溫施工前,應將接口鋼管表面、兩側保溫端面和搭接段外殼表面的水分、油污、雜質和端面保護層去除干凈。834管道接口使用聚氨酯發(fā)泡時,環(huán)境溫度宜為20,不應低于10;管道溫度不應超過50。835對DN200以上管道接口不宜采用手工發(fā)泡。836管道接口保溫不宜在冬季進行。不能避免時,應保證接口處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10。嚴禁管道浸水、覆雪。接

35、口周圍應留有操作空間。837發(fā)泡原料應在環(huán)境溫度為1025的干燥密閉容器內貯存,并應在有效期內使用。838接口保溫采用套袖連接時,套袖與外殼管連接應采用電阻熱熔焊;也可采用熱收縮套或塑料熱空氣焊,采用塑料熱空氣焊應用機械施工。839套袖安裝完畢后,發(fā)泡前應做氣密性實驗,升壓至20kPa,接縫處用肥皂水檢驗,無泄漏為合格。8310對需要現(xiàn)場切割的預制保溫管,管端裸管長度宜與成品管一致,附著在裸管上的殘余保溫材料應徹底清除干凈。8311 硬質泡沫保溫物質應充滿整個接口環(huán)狀空間,密度應大于50kgm3。8312對采用玻璃鋼外殼的管道接口,使用模具作接口保溫時,接口處的保溫層應和管道保溫層順直,無明顯

36、凹凸及空洞。8313接口處,玻璃鋼防護殼表面應光滑順直,無明顯凸起、凹坑、毛刺,防護殼厚度不應小于管道防護殼厚度;兩側搭接不應小于80mm。84試壓、清洗及試運行841 直埋供熱管道工程試壓、清洗及試運行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城市供熱管網(wǎng)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28)的規(guī)定。9 工程驗收9O1直埋供熱管道工程在單項、分部、分項工程驗收合格后,進行總體驗收。9O2直埋供熱管道工程的單項、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驗收除應遵守城市供熱管網(wǎng)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CJJ28)的有關規(guī)定外,還應包括下列內容: 1管道地基處理、胸腔回填料、回填土高度和回填密實度; 2 回填前預制保溫管外殼完好性; 3預制保溫管接口及

37、報警線; 4 預制保溫管與固定墩連接處防水防腐及檢查室穿越口處理; 5管道軸線偏差; 6 預拉預熱伸長量、一次性補償器預調整值及焊接線吻合程度;7防止管道失穩(wěn)措施。附錄A直埋供熱管道預處理A1一般規(guī)定A11 在滿足本規(guī)程(4351)式條件的前提下,調整管道中的軸向力可采用預拉伸、敞溝預熱、設置一次性補償器覆土后預熱等預處理方法。A12 本附錄中所列公式適用于預處理管段未發(fā)生屈服的情況。A13 循環(huán)中間溫度tm根據(jù)工藝要求確定或按下式計算: (A13)式中 tm中間溫度,即管段內平均應力為零(未計入內壓影 響)的溫度()。A14預處理管段伸長量應按下式計算: (A14)式中 L預處理管段伸長量(

38、m); ti預處理管段初始應力為零時管道溫度(); Lpr預處理管段長度(m)。A2管道預處理A21敞溝預熱宜選用充水預熱方式,亦可采用電加熱。A22預拉伸處理和敞溝預熱時,應在保證管道伸長量符合設計值并且保持不變時進行覆土夯實。A23 當大型管網(wǎng)采用分段預處理,在下一管段進行預拉伸或敞溝預熱時,上一管段回縮的長度應一并補足。A24覆土后預熱管道分段長度應符合下式要求: (A24)式中 Ls一次性補償器到固定點或駐點的距離,即管道分段 長度(m); tp.max最高預熱溫度() tp.max應取小于或等于t1; F預熱段土壤對管道的摩擦力(Nm)。A25覆土后預熱管段外宜包裹塑料薄膜,摩擦系數(shù)

39、應采用首次升溫時的值。A26使用一次性補償器進行覆土后預熱時,預熱宜與熱網(wǎng)試運行合并進行;預熱段與相鄰非預熱段應用固定墩隔開。A27使用一次性補償器進行覆土后預熱時,一次性補償器的補償量應在預熱前調整為設計值,并應在伸長量到位后將一次性補償器焊接成整體。A28一個預熱段設置多個一次性補償器時,一次性補償器應均布;管段總熱伸長應符合設計值。A29一個預熱段設置多個一次性補償器時,預熱段長度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 L2nLs (A.2.9)式中 Ls管道分段長度(m); L預熱段長度(m); n設置的一次性補償器數(shù)量。A3覆土后預熱應力計算A31 管段計算預熱溫度應按下式計算: (A.3.1) 式中 t

40、dp計算預熱溫度(); Lc計算的管段長度(m)。A32覆土后預熱的管段初運行時,工作循環(huán)最高溫度下壓應力應按下式計算:1一次性補償器處: (A.3.2-1) 2管段與一次性補償器相對應的另一端: (A.3.2-2)A33覆土后預熱的管段初運行時,工作循環(huán)最低溫度下拉應力應按下式計算: 1 一次性補償器處: (A.3.3-1) 2 管段與一次性補償器相對應的另一端: (A.3.3-2)A34管段內應力均布后,最大壓應力和最大拉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1 最大壓應力: (A.3.4-1) 2 最大拉應力: (A.3.4-2)式中 tdp計算管段的計算預熱溫度()。附錄B鋼材性能B01常用鋼材的基

41、本許用應力應符合表B01的規(guī)定。表B01 常用鋼材的基本許用應力 (MPa)鋼 號lO20,20gQ235b33354022375s20602158235計算溫度2020011111341125B02 常用鋼材的彈性模量E和線膨脹系數(shù)口值應符合表B02的規(guī)定。表B02 常用鋼材的彈性模量和線膨脹系數(shù)鋼材物理特性彈性模量E(104Mpa,1010Nm2)線膨脹系數(shù)(10-6mm)鋼號1020,20gQ2351020,20gQ235計算溫度()2019819。820610019118220011911212215018618019612311612620018117619212612113O注 Q235是替代A3,A3g的新鋼號。附錄C直埋供熱管道轉角管段彈性抗彎鉸解析計算法C1直埋水平轉角管段計算C11 水平轉角管段的過渡段長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C.1.1-1) (C.1.1-2) (C.1.1-3) (C.1.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