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的解讀——摩西的博文.ppt_第1頁
唐詩的解讀——摩西的博文.ppt_第2頁
唐詩的解讀——摩西的博文.ppt_第3頁
唐詩的解讀——摩西的博文.ppt_第4頁
唐詩的解讀——摩西的博文.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唐 詩 的 解 讀,摩西之唐詩的江山,特別推薦摩西老師的系列文章,如果說唐詩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浪漫與瀟灑、自信與豪放;通過摩西老師充滿韻律的文字,那些氣象萬千的詩歌與充滿血氣的詩人則從歷史中再生,散發(fā)出新的光芒。 文學是關(guān)乎心靈的藝術(shù),而我們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往好里說,常常不過是變成文學的“知識”或是文學的“歷史”。從現(xiàn)有的語文教研來看,摩西老師的文章并不能找到合適的分類,甚至在語文課程網(wǎng)上都沒有貼切的欄目可以放置。他的寫作,讓我們思索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個人生活的深廣、心靈的訴求,怎樣才能與專業(yè)相結(jié)合,從而令每一位教師獲得持續(xù)的專業(yè)成長?,唐詩的江山 序 摩西 公元7世紀的世界正

2、處在一個劇變的時代。當時的歐洲還在蠻族入侵的噩夢中沉睡,處于中世紀的黑暗中;拜占庭發(fā)生??ㄋ拐儯瑑赡暌院?,發(fā)動了與伊朗的戰(zhàn)爭;穆罕默德在7世紀初從麥加徙往麥地那,這次遷徙被稱為“徙志”;與此同時,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波斯帝國日益衰落,終于在7世紀初被阿拉伯帝國消滅。在中國,公元618年,15歲的隋恭帝楊侑,在即位只有半年之后,被李淵廢為希國公,之后不明不白地死去,隋朝滅亡。 歷史有時候總是驚人地相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掃平六國,履至尊而制六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秦朝,他自稱始皇帝,并且規(guī)定其即位者依次為二世、三世以至無窮,但是,秦朝僅僅存在了短短的15年時間,就被劉邦推翻,這個偉

3、大而短命的朝代只是充當了更偉大的朝代漢朝的開路人。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派大將韓擒虎,幾乎沒費什么大力氣就消滅了最后一個割據(jù)政權(quán)陳,結(jié)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隋朝,可是,秦朝的歷史再次重演,隋朝只存在了37年時間,就被唐朝所代替。,唐朝存在了290年,在那之后至今的漫長時間里面,唐朝這個詞就成了一個符號,一個圖騰,象征著那個中國人最奔放最詩意最瀟灑最自信的時代。一千多年后,一支搖滾樂隊還以“唐朝”命名,在他們的主打歌夢回唐朝中,他們唱道: 菊花古劍和酒 被咖啡泡入喧囂的沉默 異族在日壇膜拜古人月亮 開元盛世令人神往! 風 吹不散長恨花! 染不透香愁雪! 映不出山和月! 圓不了古夢 沿著掌紋

4、烙著宿命 今宵夢醒無酒 沿著宿命走入迷思 夢里回到唐朝!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男耕女織絲路繁忙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紙香墨飛辭賦滿江 今宵杯中映著明月 豪杰英氣大千錦亮 唐朝樂隊夢回唐朝,詩、酒。劍,成為唐朝最重要的三個關(guān)鍵詞,這三個詞象一個三角形的箭頭,指向通往藝術(shù)與美的最高境界。當唐朝隨著時間的流逝離我們越來越遠的的同時,我們卻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那個時代的浪漫與瀟灑,自信與豪放,甚至清晰地聽到只能屬于那個時代的那些人的笑聲與哭聲,看到他們的命運的沉浮人生的際遇,完全歸功于一個具有魔力的詞,這個詞在那個時代逝去之后,幾乎成為了漢語詞典中最富神奇魅力的一個詞語,這

5、個詞,就是唐詩。,最偉大的一頁由一個酒徒掀開-王績 學者們談唐詩,大多從初唐四杰說起,而元代人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傳,卻把王績作為唐朝的第一位詩人,后來很多學者也認同這個說法,于是唐詩選本經(jīng)常也就從王績開始了。 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是隋朝著名的文士王通的弟弟。從小就有才名。十五歲的時候,他謁見隋朝重臣楊素,應(yīng)對流利,一座皆驚,稱他為“神仙童子”。隋朝大業(yè)末年,他被授予秘書省正字官職,但是卻不想當官,推托自己有病,辭官歸家,朝廷又讓他當六合縣縣丞,但是他還是不理政事,整天喝酒。隋末大亂,王績感嘆:“網(wǎng)羅在天,吾將安之!”(彌天大網(wǎng)從天而降,我能夠躲到哪里去呢)司馬遷說:“人窮則返本?!蓖蹩兛?/p>

6、來是深諳此道的,于是他干脆借口自己得了中風,連夜駕一條小船,返本回到故鄉(xiāng)去了。,王績最大的愛好就是飲酒。唐朝建立之后,唐高祖李淵征他入朝,在門下省任待詔,他的弟弟王靜問他:“待詔這工作還干得愉快嗎?”王績回答:“待詔這官俸祿太少,又沒有升遷的機會,沒什么值得高興的,只是每天官府供應(yīng)三升酒,還算不錯?!遍T下省的最高長官,江國公陳叔達聽說之后,說:“三升酒怎么夠王先生喝的呢?從今天起,每天供應(yīng)他一斗!”從此,王績就得了一個雅號,叫“斗酒學士”。 王績嗜酒如命,他聽說主管音樂的太樂署史焦革善于釀酒,于是主動請求當太樂丞,目的就是為了能經(jīng)常從焦革和他妻子那里要酒喝。這讓人想起晉朝的阮籍,當他聽說步兵校

7、尉府廚房里有數(shù)百壇美酒的時候,主動請求降職擔任步兵校尉,目的就是為了弄酒喝,當校尉府里面的酒都被他喝光之后,阮籍就主動辭職了。而王績離開太樂署,則是因為焦革和妻子相繼去世,他長嘆:“這是老天存心不讓我喝足美酒??!”于是棄官還鄉(xiāng)。,王績不僅在行動上履行作為一個酒徒的義務(wù),在理論上也為酒文化增光添彩,他著酒經(jīng)酒譜二書,總結(jié)了前人釀酒的經(jīng)驗,李淳風看了之后對他說:“你簡直就是為酒作傳的太史?。 鞭o官回鄉(xiāng)之后,他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東皋為酒圣杜康建造祠堂,把曾經(jīng)供應(yīng)他好酒的焦革也順便擺在祠堂里供奉。 王績被稱為“斗酒學士”,但是他自己顯然不認為自己的酒量只是區(qū)區(qū)一斗,他自號“五斗先生”,這個號除了用以標明自己

8、的酒量之外,也是向他最崇敬的東晉隱士陶淵明致敬,因為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陶淵明著有五柳先生傳。于是王績也寫了一篇五斗先生傳。眾所周知,陶淵明也酷愛杯中之物,王績詩里曾說: 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輿且長歌。,不過,王績把陶淵明作為自己的偶像,不僅是因為他也愛喝酒,還因為王績仕途上的失意使他也和陶淵明一樣,走上了隱居的道路。 王績的字“無功”是他自己起的,他自己為自己撰寫的墓志銘說: 王績者,有父母,無朋友,自為之字曰無功焉。,這個字來源于莊子逍遙游中“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笨梢姷兰宜枷雽ζ溆绊懼?,但是王績的思想也不獨守一派,儒家、佛家思想也對其有影響,這也體現(xiàn)了唐

9、代之后文人的最大特點:三教雜糅。 王績多才多藝,除了對釀酒深有研究之外,還擅長彈琴,妙于占卜算卦,獨步當時,但是他最大的成就,還是在詩歌上。 屬于未來的詩歌。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首野望是王績的代表作,這首詩一共八句,每句五字,古人把每個字稱為“一言”,所以這種詩就叫“五言詩”。中國古代詩歌,最早的是詩經(jīng)里面的四言詩,之后又有了楚辭以六言為主的詩歌,漢魏、南北朝以五言詩為主,但是這些詩歌,在音韻、詞性、句法上做嚴格的要求。而這首野望,第三句和第四句句式相同,詞性一致,形成了嚴格的對仗,第五句和第六句也對

10、仗,唐詩每兩句稱為一“聯(lián)”,這種對仗的聯(lián)就稱為“對聯(lián)”,后來春節(jié)時家家門前貼的春聯(lián)就由此而來;其他沒有對仗的,如第一聯(lián)和第四聯(lián),就稱為“散聯(lián)”。每聯(lián)末尾一個字稱為“韻腳”,就是必須押韻的字,按照這種方式組織起來的詩歌,就叫“五言四韻詩”,后來稱為“五言律詩”。而王績這首詩,被公認為唐代最早的五言律詩。因此,稱王績?yōu)樘圃姷拈_山鼻祖,一點都不過分。,這首詩是傍晚,作者在故鄉(xiāng)東皋眺望有感而作。在官場漂泊半生之后,王績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無所歸依,也許是無人了解自己的才能,也許是了解自己的人自己又看不上眼。于是,在這個秋天的傍晚,落暉映照著山林,作者靜靜地看著牧人們驅(qū)趕著牛羊,獵人們帶著獵物回家。他們互相

11、都不相識,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是,這種徹頭徹尾的孤獨卻又讓詩人感到無可言喻的悲哀。于是,在這傍晚的余暉里,他想起了不食周粟,到首陽山采薇的伯夷、叔齊兄弟了。 袁行霈則在唐詩鑒賞辭典中評道:“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钡拇_,受齊梁宮體詩和初唐上官體的影響,初唐很多詩歌都無法擺脫濃濃的脂粉氣。,英明神武如李世民,也寫出“花生圓菊蕊,荷盡戲魚通”“結(jié)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敝惖脑娋洌缟瞎賰x的“芳晨麗日桃花浦,珠簾翠帳鳳凰樓。蔡女菱歌移錦纜,燕姬春望上瓊鉤?!币呀z毫看不出男兒氣。而王績的野望,無疑在這脂香粉濃的詩風

12、中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氣,扭轉(zhuǎn)了齊梁余風,唐朝終于開始有了男人寫的詩歌。學者說,這首詩不妨可以認作是王維田園山水詩的先聲,這首詩也就是一首屬于未來的詩。因此,后人認為,不僅從形式還是內(nèi)容上,唐詩最偉大的一頁,都是由王績這個酒徒揭開的。 三十多歲就開始隱居生活的王績,644年卒于家。這時,他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雖然他的詩歌在格律上還有不足,在境界上還欠壯闊,這些任務(wù),就由后人去完成吧。多年之后,他的一個侄孫繼承了他的衣缽,成為初唐最偉大的詩人之一,這個侄孫,名字叫王勃。,人不輕狂枉少年王勃 西方有句諺語:“造就一個藝術(shù)家需要三代?!边@話說的其實是家學淵源對于人成長的重要性,這一點在藝術(shù)上尤其顯

13、得突出。因此,很多天才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家庭熏陶出來的。王勃就是一個杰出的例子。 少年得志 揮斥方遒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也是唐初著名詩人王績的侄孫。出生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王勃自幼聰慧好學,舊唐書說他六歲就會寫文章,“構(gòu)思無滯,詞情英邁”;唐代大儒顏師古作漢書注,被公認為是最權(quán)威的注解,直到今天中華書局出版的漢書還是使用的他的注。王勃九歲讀到的時候,居然給顏師古挑出了一大堆毛病,還寫出了十卷漢書指瑕,一時震驚海內(nèi)。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自薦,劉表薦于朝,兩年后,應(yīng)制科,對策高第,(考試成績優(yōu)異)被授予散朝

14、郎之職。此時的王勃,年僅14歲,還是少年。,此時的王勃,和那個正如東方日出的帝國一樣,內(nèi)心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時代的自信與豪邁通過人生際遇轉(zhuǎn)化成他滿滿的驕傲,再通過他的筆端抒寫出來,即使是痛,都痛得自信,痛得瀟灑,痛得壯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江淹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別總是一個最痛苦的主題,不管是此前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還是之后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離別的每一幕,每一刻,似乎都是一把鈍刀,在割著人們已經(jīng)傷痕累累的心,因此,離別的詩句總是讓人黯然神傷幾乎

15、已是不易之道。,可是,這首詩卻一反常態(tài),首聯(lián)以一組工整的對仗,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雄渾、境界壯闊的畫面,仿佛在這離別之時,城闕與山河都肅立兩旁,站成一旅威武嚴整的儀仗隊,為朋友送行。第二聯(lián)安慰朋友,離別是為了“宦游”,“宦游”二字頗有深意:雖則是離家遠行,但也是展翅高飛,即使是背井離鄉(xiāng),也是為了日后的衣錦還鄉(xiāng)。因此,暫時的離別不算什么,因為男兒遠行,是為了開辟一方更廣闊的天地。第三聯(lián)是傳送至今的名句,多認為是從曹植白馬篇“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化用而來。不過王勃在這里突出了“知己”二字,在勉勵朋友的同時,又注入了友誼的溫情;最后一句似戲謔,提醒朋友勿作小兒女態(tài),而應(yīng)放眼未來,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16、。胡應(yīng)麟詩藪評此詩說“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宛然,氣骨蒼然”,這時的王勃,已經(jīng)從散朝郎任上離職,應(yīng)唐太宗的兒子,沛王李賢之邀,擔任沛王府修撰。唐才子傳中說當時王勃文名遍于天下,出重金請他寫詩作文的人很多,因此他靠潤筆都可以過得相當?shù)膶捲!K麑懽鞯臅r候,總是先磨墨數(shù)升,再酣飲美酒,然后蒙頭大睡,醒來之后拿筆就寫,一字不改,人們稱之為“打腹稿”。,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王勃可算早出名中的翹楚,但是,也許正由于出名太早,對人世間的很多事情無法看真切,加之年輕氣盛,恃才傲物,王勃得罪了不少人,于是,很快,他就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打擊。 稀里糊涂的文字獄 嚴格意義上講,唐代是一個相當開明的朝代,終唐兩百多年

17、,沒有一個文人因為文字而被砍頭,即使象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公然攻擊前代皇帝,李商隱在馬嵬中調(diào)侃唐玄宗與楊貴妃,也沒有象別的朝代一樣馬上被定為“大不敬”,抄家,充軍或者誅滅三族。但是,這也并不代表文人寫作就沒有禁區(qū),專制社會總有很多微妙的敏感話題,而涉世不深者一旦涉及,引來的很可能就是滔天大禍,立儲問題就是這些敏感話題中的一個。 專制社會,天下為家,君主視天下為私產(chǎn),統(tǒng)治權(quán)傳子而不傳賢,暴力爭奪,陰謀篡取成為中國古代改朝換代的基本方式。為了爭奪權(quán)位,父子相殘,兄弟操戈層出不窮。天授年間,許王李素節(jié)和澤王李上金同被誣告,被抓到京城準備處死,走在路上,看到有人家辦喪事,李素節(jié)對左右說:“能夠病死是多

18、好的事情啊,還有什么必要哭呢!”,隋末,越王楊侗在被王世充縊殺之前,遺言:“從今以去,愿不生帝王尊貴之家?!币徽Z道破其中的慘毒。 高祖李淵即位之后,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但是當時秦王李世民羽翼已經(jīng)豐滿,成為爭奪太子之位最大的力量。終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弒兄殺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家屬均被誅殺,接著連李淵也不得不將皇位讓出,當了唐朝第一位太上皇。 李世民即位之后,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隨著時間推移,又對太子多不滿意,而喜歡魏王李泰,李泰知道之后,也極力活動,想謀求太子之位,終于導致太子被廢。舊唐書記載:李泰知道太子被廢的消息之后,喜滋滋地去找父皇,說:“我只有一個兒子,我如果當了皇帝,死前我就殺掉我的

19、兒子,把皇位傳給晉王(李治)?!碧铺诰谷恍乓詾檎妫堰@話告訴了褚遂良,褚遂良說:“魏王一旦當了皇帝,成為天下的主人,哪里有殺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晉王的道理?如果陛下一定要立魏王,就必須為晉王尋找一個好的安身之地?!贝藭r被廢的太子李承乾也上書說:“我已經(jīng)當了太子,難道我還有什么別的欲望嗎?只是因為魏王相逼,無奈之下才做了傻事。陛下如果讓魏王李泰當太子,就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此時唐太宗才如夢初醒,說:“我如果立李泰,就意味著太子之位是可以憑借手段得到的。李泰立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不可能活下去;李治立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泰就有可能保住性命?!庇谑?,當初根本沒有競爭實力的李治,在鷸蚌相爭之中漁翁

20、得利,被立為太子,后即位,就是唐高宗。 有了父親弒兄殺弟的先例,加上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高宗李治對立儲問題是十分在意,如履薄冰,希望避免悲劇再次發(fā)生,而恰恰就在這個關(guān)頭,王勃卻干了一件觸龍鱗的傻事。,當時諸王經(jīng)常斗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檄指的是檄文,是古代戰(zhàn)爭中宣布對方罪狀,表明討伐原因的文章,用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王勃充其量也就是惡搞而已,可是這篇文章讓高宗看到之后,很自然就聯(lián)想到了太宗和自己面臨立儲問題時發(fā)生的一系列慘禍,于是高宗認為王勃“離間諸王”,將他趕出了王府。 遭遇了第一次挫折之后,王勃傲慢隨意的性格似乎也沒有多少改變,很快又做了第二件傻事。,咸亨二年(671年),王勃在友

21、人的幫助下,謀得虢州參軍之職,任職期間,有一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王勃將他藏匿了起來。后來為了怕走漏風聲,居然將曹達滅口。事發(fā)之后,王勃被判死刑,好在遇赦,沒被處死。后來有專家懷疑此事可能是同僚陷害,原因是嫉妒王勃才華卓越。這次大禍,不僅使王勃的仕途宣告終結(jié),甚至還連累了自己的父親,其父王福峙因為兒子犯罪,被貶為交趾(現(xiàn)越南河內(nèi))縣令,遠謫南荒之外。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去探望父親,路過南昌。南昌長江邊上,有一座由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嬰修建的樓閣,后人稱之為滕王閣。李元嬰在修建這座樓閣的時候恐怕怎么也不會想到,這座樓閣將永遠地和一個自己不認識的年輕人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提起

22、滕王閣,不會有人想起李元嬰,而只會想起王勃,還有那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閣序。,禮豈為我輩設(shè)邪? 從王勃大大方方接過紙筆的那一刻起,閻都督就開始后悔了。 南昌的滕王閣是原滕王李元嬰所建,到高宗時,樓臺已經(jīng)朽壞不堪。當時在此任職的都督閻伯嶼便重修了滕王閣,為了紀念這一盛事,閻都督便請來了當?shù)氐拿?,在重陽日會聚一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照例是要寫文章來紀念此事的。幾百年后的滕子京也做過同樣的事情,他重修了岳陽樓,并請人作文,于是范仲淹留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閻伯嶼跟滕子京不同的是,后者是光明正大直接請范仲淹作文,而他卻玩了一個小小的花招。 這次宴會的目的,除了慶賀滕王閣重修成功之外,更重要的是閻都督想借

23、此向大家夸耀他女婿的才學。因此,在宴會之前,他就囑咐女婿事先做好了一篇序文,并叫他背熟,打算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來給大家看。宴會上,大家坐定之后,閻都督命人拿出紙筆,假意請各位為這次盛會作序。,一千多年后,有一位叫吳思的學者寫了一本書叫潛規(guī)則,指的是那些上不得臺面但是大家又必須遵守的無形的規(guī)則,其實,潛規(guī)則在一千多年前就早已存在了,因此,當下人將紙筆奉到自己面前請自己作序時,在座的賓客都假意推辭,因為他們都知道,今天的潛規(guī)則就是:文章是閻都督女婿的,如果自己不知深淺接過來,就是極度的無禮。 但是,年僅二十多歲的王勃顯然沒有明白這潛規(guī)則,當紙筆傳到他面前的時候,他居然毫不客氣地接了過來!滿座皆驚,

24、閻都督更是怒形于色,拂袖離席而去。 王勃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落筆便寫,閻都督在帳中總覺得心下不甚了然,于是叫家人去看王勃寫的什么,隨時向自己匯報。一開始,家人報說:“他落筆先寫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都督冷笑說:“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边^一會,家人又來報:“他現(xiàn)在寫的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遍惗级绞掌鹆溯p蔑的笑容,沉吟不語。許久,家人又來報:“現(xiàn)在寫的是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于是從帳后出來,賓主盡歡。,宴會結(jié)束的時候,閻都督肯定沒有當初的悔意了,如果他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列在滕王閣序里(都督閻公之雅望,綮戟遙臨),與這篇文章一起傳之千古而不朽的話,他也

25、許更會慶幸今天邀請王勃的舉動,更會慶幸王勃的無禮,因為如果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和大家一樣世故,對潛規(guī)則了然于胸,就不會有今天的盛會,更不會有這傳世的杰作了。 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為人豪放不羈,世說新語任誕中說,阮籍的嫂子回娘家,阮籍竟然不顧男女之大防,去跟嫂子告別,當別人譏諷他不懂禮法的時候,阮籍反唇相譏:“禮豈為我輩設(shè)也?”禮法束縛得越來越緊,于是手足無所措,這也許是滕王閣序成為千古絕唱的最大原因。從漢代的經(jīng)學到唐代的儒家道統(tǒng),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學,中國人的銳氣和想像力被消磨殆盡,唐詩宋詞不復存在,讀書人所有的智慧都耗在了八股文中,耗在了無聊的禮節(jié)和謙讓之中,耗在了暮氣沉沉的內(nèi)斂和穩(wěn)重

26、之中。,王勃走下滕王閣,在大家的祝福聲中離開南昌,繼續(xù)踏上探望父親的旅程。幾個月后,他乘坐的船遇到臺風,王勃溺水,驚悸而死,年僅27歲。滕王閣序里有一句“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這里的終軍是漢代人,他自薦去招降南越,時人壯之。后來,他被叛軍殺害,年僅26歲,人們都惋惜地稱他為“終童”。但是,不管是王勃,還是終軍,都用自己短暫的人生書寫了一個傳奇的輝煌。終軍死后,南越終于歸附朝廷,成為中華大家族的一員;王勃死后,人們把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并稱為“初唐四杰”,王勃居于四杰之首。于是,唐詩的大門由四杰為我們緩緩打開,門后,將是一個光耀萬邦,流芳千載的世界。,還詩歌一個男兒身楊炯 詩歌的發(fā)展

27、象一條長河,上游的每一顆水滴對下游都或多或少地起著作用。唐詩的產(chǎn)生,與齊梁的詩歌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484-493)形成了一種詩體,進而成為一種詩風,這種詩風注重聲律,平仄協(xié)調(diào),音韻鏗鏘,對仗工整,是中國詩歌史上格律詩的開端,也成為唐朝格律詩的先聲。而說到齊梁詩歌,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種詩歌體裁:宮體詩。宮體詩以流行于梁朝太子蕭綱的東宮而得名,其特點是“傷于浮艷”,其內(nèi)容和文風,頗有點現(xiàn)在的下半身寫作的味道。它以描寫宮廷生活為基本內(nèi)容,“清辭巧制,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極閨闈之內(nèi)?!睂憗韺懭リP(guān)鍵詞只有一個:女人。經(jīng)常是從美人頭上

28、的發(fā)簪一直詠到美人的腳方才罷休。如簡文帝的詠內(nèi)人晝眠詠舞獨處怨等詩歌莫不如此,以至于后面的詠孌童,就更讓人惡心了。上有好之,下必從之,由于太子殿下以及一幫文士的提倡,宮體詩就成為影響一百多年的詩歌主流。隋書李諤傳說當時的詩“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可以說已經(jīng)病入膏肓。,初唐四杰都是英姿逸發(fā)的少年天才,王勃14歲入朝為官,而楊炯更是9歲就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應(yīng)制舉及第,被授予校書郎官職。也許是由于年少得志,楊炯為人也恃才傲物,他曾經(jīng)諷刺當時的朝臣為“麒麟楦”,有人問他原因,他說你看玩雜耍的藝人,把畫著麒麟樣子的布蒙在驢身上,翩翩起舞,待

29、到結(jié)束,把布拿下來,驢子還是驢子,并沒有變成麒麟。由于他出言無忌,得罪了許多人,于是被找了個借口,貶到梓州當司法參軍。 楊炯在詩歌上的性格和他在官場上的性格一樣,也是鋒芒畢露,絕不妥協(xié),當他聽說四杰的排名自己在第二的時候,他說:“吾愧在盧(照鄰)前,恥居王(勃)后?!痹紫鄰堈f曾經(jīng)說,楊炯文思如泉涌,比盧照鄰強,也不亞于王勃。更重要的是,楊炯對當時流行的齊梁詩風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自覺擔負起了改革文風的重任,王勃去世之后,楊炯在為他作的王勃集序中說,龍朔年間以來的詩歌,只會從小處入手,雕章琢句,毫無風骨可言,更無剛健氣象,希望能改革這種弊端,光大詩歌的事業(yè)。(“嘗以龍朔初載,文場變體,爭構(gòu)纖微

30、,競為雕琢。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蔽,用光志業(yè)?!保?于是,楊炯在詩人們還沉迷于石榴裙下的時候,從樓臺亭閣走出來,走向了高山,走進了大漠,走進了更廣闊的天地,更廣闊的人生,用自己的詩歌,為后人殺出了一條血路,這條血路,指向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guān)隘,指向不可攀登的蜀道,指向雄渾的大海,指向真正屬于唐詩的境界。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注釋:從軍行:樂府相和歌平調(diào)曲舊題 烽火:戰(zhàn)火西京:長安牙璋:調(diào)兵的符信鳳闕:長安宮闕 龍城:匈奴名城,借指敵方要地凋:使脫色旗畫:軍旗上的彩畫 百夫長:下級軍官,躍馬疆場,建功

31、立業(yè),似乎是男兒心中永遠不會磨滅的夢想,晚唐的李商隱就不無感慨地長嘆:“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此詩一洗齊梁詩歌的脂粉氣,于初唐詩歌的綺靡中橫空出世,塑造了一個投筆從戎,出征邊塞的書生形象。戰(zhàn)火燒到國都附近,書生毅然廢書從軍,一個“自”字,表現(xiàn)的是男人的血性,壯士的豪邁,這與鶯鶯燕燕春春的宮體詩人,自不可同日而語。頷聯(lián)寫將軍領(lǐng)兵出征,直搗敵人巢穴;頸聯(lián)避免直接描寫戰(zhàn)場,而是從畫面(凋旗畫)和聲音(雜鼓聲)兩個細節(jié)下手,描寫了戰(zhàn)事的激烈,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的勇猛;避開而末尾的結(ji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更是出語不凡,斬釘截鐵,鏗鏘有力。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刪稿中說: 言氣質(zhì),言神韻,

32、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zhì)、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王國維認為,氣質(zhì)、神韻,乃至于技巧、細節(jié),其實都是派生的,只有境界才是根本,作詩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最怕的就是境界狹窄,氣象狹窄,居于井底往往還自得其樂,尋章摘句,如同莊子筆下的鵪鶉麻雀,滿足于在樹叢中飛翔,(槍榆枋而后止)卻還嘲笑高飛的大鵬,認為后者是沒事找事,自討苦吃。莊子感慨地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里的知與年,其實也就有境界的含義在里面。而擁有大境界者,才能水擊三千里,扶搖直上九萬里,走出凡庸和狹小,走入寬廣和宏大。 楊炯和其他三杰,用自己的主張和詩歌為唐詩打開了境界的大門,使唐詩終于走出了賈寶玉脂香

33、粉濃的大觀園,走入了盛唐氣象,于是,經(jīng)過宮體詩的波折之后,楊炯用自己的詩歌重新還給了唐詩一個男兒身,也還給唐代三百年詩人一個男兒身。,被命運扼住咽喉的詩人 盧照鄰 當盧照鄰與家人依次告別,然后,艱難地拖著半扇身體,挪到穎水邊,準備投入清清的流水的時候,他想起了多年前在孫思邈庭院里的那個下午。 悲情詩人 唐代是一個鼓勵人幻想的時代,也是一個鼓勵人做夢的時代。初生的帝國在上升的時候,以前的陳規(guī)陋習被掃蕩殆盡,每一天,都在上演著起于白衣至于卿相的活劇。“虞、李、岑、許之儔,以文章進;王、魏、來、褚之輩,以才術(shù)顯;咸能起自布衣,蔚為卿相?!保ūR照鄰南陽公集序),時代的激發(fā)使每一個讀書人都對未來充滿了自

34、信,充滿了進取與征服的豪情壯志。,盧照鄰就是帶著這種豪情壯志進入鄧王府的。鄧王李元裕是高祖李淵第十七子,雅好經(jīng)典,府中有書十二車。盧照鄰到鄧王府,被任命為典簽。典簽之職始于南朝,最早是為了便于皇帝控制諸王,于是派遣心腹幫助諸王披閱公文,甚至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后來也擔負起了向皇帝匯報諸王動向的責任,官位不大,但是因為因為諸王的行為都由他們向皇帝反映,跟民間的灶王爺似的,權(quán)力很大。唐朝的時候,典簽已經(jīng)沒有打小報告的職責了,其主要任務(wù)就是替諸王整理圖書,兼做書記員。盧照鄰擔任典簽之后,鄧王府的十二車書被他閱讀殆盡,很多書籍甚至能講出大意,鄧王十分喜歡他,經(jīng)常說,盧照鄰就是我的司馬相如??!那一年,盧

35、照鄰剛滿二十歲。 九年之后,二十九歲的盧照鄰離開了鄧王府,其間莫名其妙因罪入獄,幸好賴友人救護得免,但是,命運已經(jīng)開始對著詩人發(fā)出金石之聲的咽喉,悄悄向地出了魔爪。,出獄之后的盧照鄰,謀得了四川新都縣縣尉的官職,當時的四川跟中原比起來,還是邊遠之地。王勃的一個姓杜的友人到四川某地去擔任縣尉的時候,估計心情也是很不好的,于是王勃才寫了那首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來安慰朋友,因此,盧照鄰的這個官位只能說聊勝于無,但是,他并不知道,命運原比自己能夠承受的嚴酷,而在新都的日子,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美麗的日子之一。 在四川的日子里,盧照鄰認識了四杰中的王勃、楊炯和駱賓王,還有詩互相唱和。在新都,盧照鄰娶了一個

36、妾,生了幾個孩子,可是,這時,他人生中最大的打擊降臨了:他得了風疾。 對風疾,后人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說是風寒或者風濕一類的疾病,有人說,風疾就是在中世紀幾乎毀掉了整個歐洲的麻風病。但是不管是哪一種病,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隨著病勢的加重,盧照鄰半個身體逐漸癱瘓了。,和初唐幾個偉大詩人一樣,詩人也曾經(jīng)向往過在沙場上建功立業(yè),謀取功名,盧照鄰在他的紫騮馬中曾經(jīng)詠嘆: 騮馬照金鞍,轉(zhuǎn)戰(zhàn)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 可是,不僅這種生活已離詩人越來越遠,甚至能象平常人一樣正常地走路也成為奢望,他只能象蠕蟲一樣,艱難地挪動自己殘缺不全的身體。(“一伸一屈

37、兮比艱難乎尺蠖” 釋疾文)朋友早已云散,官位也因為疾病而失去,盧照鄰在失群雁詩中哀嘆:“惆悵驚思悲未已,徘徊自憐中罔極。”這只失群的孤雁,其實就是詩人自己。為了治病,盧照鄰隱居到了太白山,并結(jié)交道士,煉丹治病。唐才子傳說,他還真的找到了治病的良藥:一種叫“玄明膏”的丹藥,可是,正在治療過程中,噩耗傳來,盧照鄰父親去世了。得知消息,盧照鄰悲痛欲絕,號慟不止,竟然將服下的丹藥吐了出來,于是,病勢日益加重。,盧照鄰曾經(jīng)在其代表作長安古意中說:“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可是,現(xiàn)在,沒有他為之獻出生命的愛情,生命卻仍然毫不留情地離他遠去。走投無路的盧照鄰想到了最后一線希望:被譽為“藥王”的醫(yī)中

38、圣手,時年已經(jīng)九十二歲的孫思邈。于是,在一個蕭瑟的下午,盧照鄰以病人兼弟子的身份,走入了孫思邈暫住的長安光德坊官舍。那時,他已經(jīng)臥病將近十年了。 天道在哪里? 盧照鄰站在穎水邊,河水清清,他想起了那個下午,他與孫思邈的對話。 盧照鄰問:“請問名醫(yī)能治愈疾病,而普通醫(yī)生不行,原因何在?”孫思邈回答說:“天與人,人與天,都有相似之處。天有四時,寒暑更迭,日月更替。天有雨,有風,有露,有霧,有霜雪,這是天地正常的規(guī)律。一旦失去正常的運行,就會發(fā)生水旱之災(zāi)。人患病,原因也在于此?!?盧照鄰又問:“這種情景可以改變嗎?”孫思邈回答說:“身有可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zāi),關(guān)鍵是要懂得其中的規(guī)律,這,就是天道。

39、人要有憂畏之心,才能避免災(zāi)禍。” 盧照鄰為自己起了一個號,叫“幽憂子”,也許并不是因為孫思邈的一席話,而是久受病痛折磨的他,已經(jīng)看不到公正的天道到底在哪里了。在孫思邈的庭院中獨行,盧照鄰看到了那株梨樹。那是一株垂死的樹,曾經(jīng)的美麗與動人已然不再,如今剩下的,只有零落的枝葉和殘花,盧照鄰悲哀地吟著“花實憔悴,似不任乎歲寒;枝葉零丁,才有意乎朝暮?!保ú±鏄滟x)而萬物的興盛,又更讓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不堪一擊,更感覺到自己的形容枯槁,于是他分明看見自己的生命如手中沙,正在毫不留情地從指縫中溜走,再不回來。,孫思邈并未能用回春之手治愈盧照鄰的疾病,不久,他足部痙攣,一只手也完全殘廢了。萬念俱灰的詩人

40、寫下了名為五悲的騷體文,分別是悲才難悲窮通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他不無自嘲地說:“高宗的時候,看重官員的吏干,可是自己卻是個儒生;武則天時候看重法家學說,自己卻在煉丹學道家;朝廷祭祀中岳,在全國招納賢才,可是自己已經(jīng)一病不起了?!表n愈說“天者誠難測,神者誠難明”,命運是一個力量強大而性格殘忍的頑童,面對詩人凄慘悲愴的生命似乎沒有任何惻隱之心,沒有任何同情之意。 天在玩這種殘忍的惡作劇的時候大概是不會感覺到累的,但是詩人已經(jīng)累了。離開孫思邈之后,盧照鄰來到陽翟具茨山下,買了數(shù)十畝土地,住在那里。詩人讓人為自己挖好了墓,經(jīng)常叫人把自己抬進墓穴,偃臥其中。半生的病榻生活已經(jīng)讓他失去了所有生的希望,人生

41、無常,苦難不斷,理想和肉體都在詩人面前幻滅。他在釋疾文中說:“覆燾雖廣,嗟不容乎此生,亭育雖繁,恩已絕乎斯代?!痹娙巳ヒ庖褯Q,他說:我還能到哪里去呢?我能做的,只有從箕山高峰上跳崖,或者投入穎水清清的波濤中,了此殘生了。(“吾將焉往而適耳,箕有峰兮潁有瀾”),可是,盧照鄰半身不遂已經(jīng)數(shù)十年,根本無法爬上山頂,用凌空一躍來為自己多災(zāi)多病的一生畫一個句號了。于是,他決定和屈原一樣,投入清清的滄浪之水。(泛滄浪兮不歸)于是,他寫下了遺書,告別了自己的家人,拖著半邊已無法移動的身體,爬到了穎水邊。這時,他想起了多年以前在孫思邈庭院里面的那個下午,想起了那棵垂死的梨樹,想起了孫思邈說的“天道”。 “天道

42、,究竟在哪里呢?”盧照鄰抬起頭,看著蒼蒼的天,他覺得自己似乎笑了一下,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于是,他低下頭,投入了清清的江水。,詩人無關(guān)生死駱賓王 唐朝的很多詩人都有有趣的外號,最著名的諸如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圣,王維被稱為詩佛,李賀被稱為詩鬼等。晚唐的李商隱外號獺祭魚,因為據(jù)說水獺抓到魚之后,喜歡把魚整整齊齊地擺在一起,似乎是在祭祀,李商隱寫詩的時候往往要查閱很多資料,他總是把要用的書都整整齊齊地擺在書案上,如水獺祭魚一般。想象李詩人對著整桌的書尋章摘句,然后鄭重寫下“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名句的樣子,讓人莞爾。四杰中的楊炯寫詩喜歡連用早已死去的古人姓名,什么“張平子之略

43、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tǒng)何足知之”,于是當時人稱他為“點鬼簿”,(這個名字怎么讓我想起干干呢?呵呵真不厚道?。┒慕苤信琶詈蟮鸟樫e王喜歡用數(shù)字工整構(gòu)成的對仗,如“秦地重關(guān)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于是當時的人送他一個外號,叫“算博士”。,歌唱千年的白鵝 初唐四杰,除了盧照鄰二十歲才當?shù)浜?,年齡稍大之外,其他三個都是天資聰穎的神童。王勃十六歲入仕,楊炯九歲被舉為神童,而最讓人欽佩的,恐怕是駱賓王七歲寫詠鵝詩了。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西哲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庇腥苏f,不能發(fā)現(xiàn)美是因為我們的觀察力不夠,于是從小學到中學的作

44、文課無不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其實,真正的美并不是觀察出來的,而是感悟出來的,而要能感悟美,必須有一雙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眼睛,一顆純凈的心靈,也就是孩童的眼睛和孩童的心靈。 這首詩簡單得幾乎沒有什么“潛力”可發(fā)掘,但是簡單的詩歌卻包含了美所包含的兩個最重要的要素:聲與色。前面三個疊字不故作姿態(tài),而是自然曉暢,仿佛是孩子看見白鵝時一疊連聲的驚喜的喊叫,第二句描寫白鵝歌唱之態(tài),神態(tài)活潑生動。讓人嘆服的是后兩句,干凈利落,但是白、綠、紅幾種顏色躍然紙上,于是,一首詩變成了一幅畫,一幅有聲音的畫。,錢鐘書先生在中國詩與中國畫中說: 詩和畫號稱姊妹藝術(shù),有人進一步認為它們不但是姊妹,而且

45、是孿生姊妹。七綴集 郭熙林泉高致也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駱賓王的這首詩更象是一幅有形的畫,其形象可聞可觀甚至可感。發(fā)乎天然,止乎自然。于是,這首從七歲兒童口中吟出的詩,就成了一千多年來中國的父母們幾乎必然給孩子讀的詩,之所以說“讀”而不是“講”,因為不管在哪一個朝代,當這只可愛的大白鵝從爸爸媽媽的朗讀中游出來時,不需要繁瑣的注釋,不需要細致的分析,再幼稚的孩子都能立刻聽到白鵝的歌聲,看到一汪清水中白鵝劃動的紅掌,這一瞬間,他們就和這個七歲的孩子擁有了共同的好奇和驚喜,到了晚上,他們就會做一個同樣的夢,夢見那只唐朝的白鵝,從夢境的那頭朝自己游來,昂首高歌。 孩子們不一定知道,這只美麗的

46、白鵝,已經(jīng)這樣游泳歌唱了一千多年了,而且,還會這樣一直歌唱下去。,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當四杰名噪海內(nèi)時,當時的禮部侍郎裴行儉卻說:“讀書人要做官,首先要看他的器量見識,之后再看他的才學。四杰當中如王勃等人,雖然有才華,但是為人浮躁,鋒芒太露,怎么可能是做官的料呢?只有楊炯還比較沉穩(wěn),可以當縣令一類的小官。” 裴行儉以善于鑒別人而著稱于世,他賞拔的文臣如蘇味道、王勮,武將如程務(wù)挺,張虔勖、崔智辯、王方翼、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等人,后來都功成名就,而他對包括駱賓王在內(nèi)的四杰的評述,也是驚人的準確。 駱賓王最早在道王府里任職,不受重用,后來轉(zhuǎn)為長安主簿,也不見得意,后擔任侍御史,因上書縱論天下事,

47、得罪了武則天,于是被誣貪贓,扔進了監(jiān)獄。,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詩人在這首詩的序里說:在我被拘禁的地方,西墻邊上,有幾棵老槐樹,雖然還活著,但是似乎也離死不遠了。每天,當夕陽的余暉照射到槐樹上的時候,就會聽見秋蟬幽幽的叫聲。我遭遇牢獄之災(zāi),來不及哀傷就開始埋怨自己,還沒到老就已久衰朽。觸景生情,感受很深,寫成一詩,贈送給各位知己。希望我的情景能應(yīng)鳴蟬征兆,同情我象微小秋蟬般飄零境遇,說出來讓大家知道,憐憫我最后悲鳴的寂寞心情。這不算為正式文章,只不過聊以解憂而已。 于是,秋天衰弱的蟬聲成了詩人囹圄之中的慰藉

48、,監(jiān)獄中的駱賓王,思緒飛到了遠方。他想到自己還滿頭黑發(fā),但是現(xiàn)在卻要作衰老的白頭吟,秋日的露水打濕了蟬的薄翼,使它無法高飛,呼嘯的風聲也掩蓋了蟬的叫聲。最后一聯(lián),詩人似乎是在仰首向天發(fā)出詢問:誰能夠證明我的清白?誰能夠表白我的心呢?,莊子說,在藐姑射山上,住著一個神人,她的肌膚如冰雪般潔白,她的身姿如少女般美麗。她不吃五谷,而是吸風飲露。(莊子逍遙游)看來,不食人間煙火是神仙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蟬高居樹上,據(jù)說也是以風和露水為食。因此唐代詩人經(jīng)常把蟬作為高潔的代名詞加以詠嘆。唐初的虞世南曾經(jīng)有一首詠蟬,也是唐代最早的一首詠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是唐太宗最

49、信任的大臣之一,太宗曾贊賞他有“五絕”( 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他筆下的蟬,自是一番雍容氣象,后兩句不無自得地揭示了官位與名聲的關(guān)系。而仕途失意的晚唐詩人李商隱也寫過一首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李商隱滿腹經(jīng)綸,但是卻陷入牛李黨爭的泥潭,潦倒終身,他筆下的蟬則是一副清貧饑餓狀,蟬的高潔只能讓他想起自己的高潔,進而想到自己的困窘。,這三首詠蟬詩,都是唐詩中借蟬詠懷的名作,但是由于作者境遇不同,氣質(zhì)各異,于是三首詩旨趣迥異,各臻其妙,被稱為唐代詠蟬詩的“三絕”。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對這一點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借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難道駱賓王就沒有牢騷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他的牢騷是與之長年沉跡下僚,郁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