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shè)計書_第1頁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shè)計書_第2頁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shè)計書_第3頁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shè)計書_第4頁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shè)計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shè)計書 一、 設(shè)計題目 單向板肋梁樓蓋設(shè)計 二、 設(shè)計內(nèi)容 1、結(jié)構(gòu)平面布置圖:柱網(wǎng)、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強度計算(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 3、次梁強度計算(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 4、主梁強度計算(按彈性理論計算) 5、繪制結(jié)構(gòu)施工圖 ( 1)、結(jié)構(gòu)平面布置圖( 1: 200) ( 2)、板的配筋圖( 1: 50) ( 3)、次梁的配筋圖( 1: 50; 1: 25) ( 4)、主梁的配筋圖( 1: 40; 1: 20)及彎矩 M、剪力 ( 5)、鋼筋明細表及圖紙說明 三、 設(shè)計資料 1、樓面的活荷載標準值為 、樓面面層水磨石自重為 板天花板混合砂漿抹灰 153、材料選用: ( 1)、混凝土: 2)、鋼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級鋼筋,板內(nèi)及梁內(nèi)的其它鋼筋可以采用級。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設(shè)計計算書 一、 平面結(jié)構(gòu)布置: 、確定主梁的跨度為 次梁的跨度為 主梁每跨內(nèi)布置兩根次梁 ,板的跨度為 樓蓋結(jié)構(gòu)布置圖如下: 2 、按高跨比條件,當 時,滿足剛度要求,可不驗算撓度。對于工業(yè)建筑的樓蓋板,要求 0 ,取板厚 0 3、次梁的截面高度應滿足 121(h 278()181 L 17 ,取 00 則21(b 133()31 h 00 ,取 00 。 4、主梁的截面高度應該滿足81(h 141 L 50 , 00 ,則21(b 200()31 h 00 ,取 50 。 二、 板的設(shè)計(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 1、荷載計算: 板的恒荷載標準值: 取 1 水磨石面層 21 / 80 22 / 3 15 23 /2 5 5.0 恒載: 2321 /9 0 5.2 k 活載: 2/ 恒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 為工業(yè)建筑樓蓋且樓面活荷載標準值大于 所以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 是板的 設(shè)計值總值: =kk 2/ 2、板的計算簡圖:120 200次梁2008 0 m m 厚 鋼 筋 混 凝 土 板次梁截面為 00200 ,現(xiàn)澆板在墻上的支承長度不小于 100板在墻上的支承長度為 120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設(shè)計,板的計算邊跨: , 取 08701 ( 20 ) 中跨: 0 6 72 0 02 2 6 702 板為多跨連續(xù)板,對于跨數(shù)超過五跨的等截面連續(xù)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過 10%時,均可按 五跨等跨度連續(xù)板計算。 計算簡圖如下圖: 4 q+g=k N/ 8 7 6 72 6 73 6 7 8 73、內(nèi)力計算及配筋: 用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理論計算,則有 系數(shù)如下: 表 上 支承情況 截 面 位 置 端支座 邊跨支 座 離端第二支座 離端第二 跨中 中間支 座 中間跨 中 A 1 B 2 C 3 梁板擱支在墻上 0 1/11 兩跨連續(xù): 0 三跨以上連續(xù):1 1/16 4 1/16 板 與梁整澆連接 6 1/14 梁 4 梁與柱整澆連接 6 1/14 則由 20)( 可計算出 1M 、 2M 、算結(jié)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1/11 1 1/16 4 20)( )/( 由題知: ,20,1 0 0 0 設(shè)則 ,020800 2/6.9 c , y /300 根據(jù) 板 各跨跨中及支座彎矩可列表計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M( ) 1M 2M 20)( 01 ( ) 01 s 211 ( b) s ( 鋼筋 軸線 軸線 8/10160 8/10160 8160 8160 軸線 8/10160 8/10160 6/8160 6/8160 實際配筋 軸線 軸線 3141442242 軸線 31414117242于次梁內(nèi)跨上的板帶,其內(nèi)區(qū)格四周與梁整體連接,故其中間跨的跨中截面( 2M 、3M)和中間支座(算彎矩可以減少 20%,其他截面則不予以減少。 4、確定各種構(gòu)造鋼筋: 分布筋選用 6200。 嵌入墻內(nèi)的板面附加鋼筋選用 8200。 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鋼筋選用 8200。 板角構(gòu)造鋼筋 :選用 8200,雙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 5、繪制板的配筋示意圖: 采用彎起式筋 ,詳見板的配筋圖 . 三、次梁設(shè)計 (按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 1、次梁的支承情況: 6 120 250主梁250次梁2、荷載計算: 由板傳來: 5 8 次梁肋自重: ( 次梁粉刷重 2 1 7 恒載: 載: 設(shè)計值總值: =kk 3、確定計算跨度及計算簡圖。 塑性內(nèi)力重分布計算時,其計算跨度: 中跨: 7 5 02 5 05 0 0 002 邊跨: 875224022501205000201 ( 240為墻后)n 4 8 7 34 7 5 50 2 ,取 87001 ( 40 ) 因跨度相差小于 10%,可按等跨連續(xù)梁計算,計算簡圖如下: 7 q+g=750 4750 4750 4870次梁的計算簡圖3、內(nèi)力計算: 由 20)( 可計算出 1M 、 2M 、算結(jié)果如 下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1/11 1 1/16 4 20)( )/( 由( 可計算出 算結(jié)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A C ( )( 4、截面承載力計算: 、次梁跨中按 f 22672067200166750003131 0 ( 0s 為次梁凈距) , 故取f 1667 。 梁高: 6 0404 0 0,4 0 00 翼緣厚 : 0 8 判定 T 形截面類型: 601 9)2803 6 0(801 6 6 ( )(故各跨中截面屬于第一類 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離端第二支座 B 按布置兩排縱向鋼筋考慮,取 4 0604 0 00 ,其他中間支座按布置一排縱向鋼筋考慮, 取 600 、次梁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見下表: 截 面 1 B 2 C 彎矩 M )( 01 或 201 201201 s 211 ) b s 646 用鋼筋 3 18(彎 1) 4 16(彎起) 2 16(彎 1) 3 16(彎 1) 實際鋼筋截面面積( 、次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見下表: 截 面 A 左B 右B C V )(25.0 )( 截面滿足 截面滿足 截面滿足 截面滿足 9 07.0 )(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箍筋肢數(shù)、直徑 2 6 2 6 2 6 2 6 1( 配箍筋間距 150 150不足用 充 150 150 025.1 滿足 滿足 滿足 滿足 選配彎起鋼筋 由于縱向鋼筋充足,可彎起 118 由于縱向鋼筋 充足,可彎起 1 18 由于縱向鋼筋充足,可彎起1 16 由于縱向鋼筋充足,可彎起1 16 實配鋼筋面積 254.5 54.5 01.1 01.1 、構(gòu)造配筋要求:沿全長配置封閉式箍筋,第一根箍筋距支座邊 50簡支端的支座范圍內(nèi)各布置一根箍筋。 四、主梁設(shè)計( 按彈性理論計算): 1、支承情況: 柱 = 4 0 0柱h=80h=400h=600次梁柱 = 4 0 0板主梁柱截面 400 400,由于鋼筋混凝土主梁抗彎剛度較鋼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將主梁視作鉸支于鋼筋混凝土柱的連續(xù)梁進行計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磚壁柱上,其支承長度 a=370。 2、荷載計算: 為簡化計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載考慮。 次梁傳來的荷載: 1 4 0 10 主梁自重: 主梁粉刷重: 恒載: kG .1 Q 3、確定計算跨度及計算簡圖 主梁計算跨度: 邊跨: 柱n 68652/4002/37064802121 柱, 近似取 85001 中跨: 6002/4000/400620021210 柱柱因 跨 度 相 差 不 超 過 10% , 可 按 等 跨 梁 計 算 , 計 算 簡 圖 如 下 : 主梁的計算簡圖G=800 B )力計算: 1)、彎矩設(shè)計值: 1 其中, 2 1 由書中表查取, L 為計算跨度,對于 B 支座,計算跨度可取相鄰兩跨的平均值。 2)、 剪力設(shè)計值: ,其中, 43 11 主梁彎矩計算 項次 荷載簡圖 1/ 2/ Q Q Q Q Q Q Q 組合項次 + + + + 組合值 組合項次 + + 組合值 主梁剪力計算 項 次 荷載簡圖 左 右 Q Q Q 00 Q 12 Q Q Q 組合項次 ( + + + 、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主梁跨中按 f ,故取 f 。 梁高: 4 0606 0 0,6 0 00 (邊跨), 6 0406 0 00 (中間跨) 翼緣厚: 0 判定 T 形截面類型: 601 104 0 0)2805 4 0( 6 ( )(故各 跨中截面屬于第一類 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離端第二支座 B 按布置兩排縱向鋼筋考慮,取30706000 。 正截面配筋計算。 截 面 1 B 2 彎矩 M )( 01 或201 201201 88 s 211 ) b s 13 選用鋼筋 6 22(彎 4) 7 22+3 20(彎起 4 22) 3 22(彎 2) 2 18 實際鋼筋截面面積( 2233 09 斜截面配筋計算: 截 面 A 左B 右B V )(50080053000 ,截面尺寸按下面式驗算 025.0 )( 截面滿足 截面滿足 截面滿足 剪跨比: 取0175.1 )(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箍筋肢數(shù)、直徑 2 8 2 8 2 8 1( 配箍筋間距 取 150不足用 取 150 不足用取 150不足用00.1 不滿足 不滿足 不滿足 82.9 配彎起鋼筋 彎起 1 22 1 25 由于縱向鋼筋充足,可彎起 1 25 實配鋼筋面積)(14 驗算最小配筋率 0 0 1 4 2 滿足要求 說 明 由于剪力圖呈矩形,在支座 且要使箍筋加密為 100 由于剪力圖呈矩形,且比較大,在支座截面 圍內(nèi)需要布置三排彎起鋼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為 100可滿足要求。 由于剪力圖呈矩形,在支座截面 圍內(nèi)需要布置兩排彎起鋼筋,而且要使 箍 筋 加 密 為100 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區(qū)箍筋間距一律為 1505、兩側(cè)附加橫向鋼 筋的計算: 次梁傳來的的集中力: , 004006001 附加箍筋布置范圍: 0 0 02003200232 1 取附加箍筋 8200則在長度范圍內(nèi)可布置箍筋的排數(shù): 6120 010 00 梁兩側(cè)各布置三排。 另加吊筋 1 18, ,則由: 0267 0 43 0 02s i , 滿足要求。 五、關(guān)于計算書和圖紙的幾點說明: 1、經(jīng)驗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滿足要求。 2、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繪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圖,圖紙采用 2#圖紙, 2 張。 2、結(jié)構(gòu)平面布置圖:比例 1: 200。 3、板的配筋圖:比例 1: 50 、分布筋選用: 6250 、與主梁垂直的附加負筋選用: 8200,深入板中的長度為 500 、與承重砌體墻垂直的附加負筋選用: 8200,伸出墻邊長度為 300 、板角附加短鋼筋雙向布置 8200,每一方向伸出墻邊的長度為 500 4、次 梁的配筋圖:比例 1: 30 、箍筋選用: 6150 通長布置。 、中間支座負鋼筋的彎起,上彎點距支座邊緣為 50 、 、 號鋼筋彎起后在 B 支座共同抵抗負彎矩,相當于 1 16 ,在矩支座邊緣 15 1300截斷。 、離支座邊緣 50各設(shè)置一個附加箍筋。 、兩根 號鋼筋彎起后在 C 支座共同抵抗負彎矩,相當于 1 16 ,在矩支座邊緣1300截斷。 、 B 支座 第二批截斷的 號鋼筋 ,在距支座邊緣 1800截斷。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