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論文)論謝靈運的人格沖突.pdf_第1頁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論文)論謝靈運的人格沖突.pdf_第2頁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論文)論謝靈運的人格沖突.pdf_第3頁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論文)論謝靈運的人格沖突.pdf_第4頁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論文)論謝靈運的人格沖突.pdf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yè)論文)論謝靈運的人格沖突.pdf.pdf 免費下載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從人性的規(guī)定和文明的發(fā)展上來描述人格 據(jù)張岱年先生考證 在中國古代沒有 人格 這個詞 但有 人 品 為人 品格 這些詞 在中國古典哲學中 有獨立人格的 思想 就是指人自己有一個獨立意志 它不受外界勢力的壓制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中 人格主要是一個倫理道德范疇 在 這個意義上可以說 人格即思想人格 這種文化心態(tài)是儒學占主導 地位的傳統(tǒng)文化的折射和積淀 據(jù)筆者看來 不能將 人格 簡單地等同于 人品 性格 氣質(zhì) 心態(tài) 等 人格是一種整體性的呈現(xiàn) 而這種呈現(xiàn)的基 本特征是諧和統(tǒng)一與沖突裂變的起伏交替 個體的人格沖突 發(fā)生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和人格構(gòu)成的不同層面 主要包括外形與內(nèi)質(zhì)的 沖突 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一亦即理想人格與現(xiàn)實人格的沖突 所謂 理想人格 是指人格主體內(nèi)在的哲學一美學理想 精神境界 人 生追求 而 現(xiàn)實人格 則指人格主體的外在行為和外顯形象 李 建中先生對人格作過一個比較明確的界定 所謂人格 是指整體性 地呈現(xiàn)于生活中的真實的自我 它包括了外在的氣質(zhì) 風度 容止 行為 和內(nèi)在的哲學一美學理想 精神境界 倫理觀念 以及人生各 階段與人格各層面的心理趨向與沖突 應該說是t 匕較全面的 對于文學家而言 人格不僅呈現(xiàn)于日常生活 還呈現(xiàn)于文學作 品 關(guān)于文學作品與作者人格的相關(guān)性 古代思想家早有清晰的認 識 早在先秦時期就有 詩言志 之說 南北朝時期的劉勰在 文 心雕龍 中則說得更為清楚 若夫八體屢遷 功以學成 才力居中 肇自血氣 氣以實志 志以定言 吐納英華 莫非性情 文學家的人 格 在其審美創(chuàng)造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生活行為中生成 審美創(chuàng)造的過 程 也就是主體人格的生成過程 可以說 文學是人格的精神折射 與詩性顯現(xiàn) 人格是文學永遠的神韻與不死的靈魂 謝靈運的人格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 他有高雅脫俗的才情 獨 立不羈的個性 積極用世的處世哲學 遠大的政治理想 虛靜的心 態(tài) 富于思理的審美觀和濃厚的生命意識 同時 他又具有世俗的 行為 依附的人格 隱逸避世的處世哲學 耀祖榮先的思想和躁動 張岱年 中國古典哲學中的人格觀念 中國社會科學 19 8 9 年2 期 2 9 3 4 頁 李建中 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 9 9 8 年 3 頁 不安的心態(tài)等 謝靈運的人格以一種沖突的形式 在各個層面全方 位地展現(xiàn) 透過i 身 靈運人格悲劇性沖突與裂變 可以看到謝靈運在 苦痛時代對靈魂痛苦的超越 看到謝靈運對美的執(zhí)著 對精神家園 的尋覓 對自由與自然境界的癡迷 本文在研究謝靈運的人格內(nèi)蘊時 所據(jù)文本的版本有 一 顧 紹柏 謝靈運集校注 本 黃節(jié) 謝康樂詩注 本 李運富 謝靈 運集 本 二 逯欽立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輯校本 嚴可均 全 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影印本 其中以顧紹柏版本為主要引文 依據(jù) 1 在才情層面 高雅才情與世俗行為的沖突 謝靈運的高雅才情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 謝靈運才高 八斗 謝靈運自幼就受到家門高雅的貴族文化傳統(tǒng)的熏陶 且天資 聰穎 卓而不群 據(jù) 宋書 謝弘微傳 記載 在建康謝氏家族所 居住的烏衣巷中 謝混領(lǐng)著謂十靈運 謝瞻 謝曜 謝弘微這一班i 身j 家的新秀 以文義會賞 謝靈運對這種家族的文詠之會非常懷念 他給從兄弟的詩中經(jīng)常流露出這種懷念之情 這些詩都是用的東晉 詩壇流行的四言雅頌體 可見 典雅的貴族文學 是謝靈運的重要 的文學淵源之一 謝靈運的文學藝術(shù)才能之高是世所公認的 其 文章之美 江左 莫逮 每有一詩至都邑 貴賤莫不競寫 宿昔之間 士庶皆遍 遠近欽慕 名動京師 南史 本傳中說 靈運才名 江左獨振 文章之美 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 鐘嶸 詩品 中說 元嘉 中 有謝靈運 才高詞盛 富艷難蹤 又說 名章迥旬 處處 間起 麗典新聲 絡繹奔會 譬尤青松之拔灌木 白玉之映塵沙 未足貶其高潔也 謝靈運還涉獵頗廣 兵技醫(yī)日 龜茭筮夢之法 風角冢宅 算 數(shù)律歷之書 山居賦 無一不通 他在書畫藝術(shù)上也有相當高 的才能 他的母親劉氏是大書法家王獻之的外甥女 故 靈運能書 而特多王法 靈運的書藝 曾被竇泉 述書賦 贊為 快利不拘 引自 宋書 謝靈運傳 下文凡引自 宋書 謝靈運傳 處 均不再注出 4 世說新語 品藻 注孳 虞和 論書表 3 威儀或擯 猶飛湍激矢 電注雷震 謝瞻曾作 喜霽詩 靈運 寫之 謝混詠之 王弘以為三絕 宋書 本傳也說 靈運詩書皆兼 獨絕 每文竟 手自書之 文帝稱為二寶 宋文帝本善書法 見靈 運之書法而稱之為 寶 足見靈運書法造詣之高 靈運又善繪畫 據(jù)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 記載 唐會昌五年 8 4 5 武宗滅佛毀佛 寺后 浙西甘露寺天王堂外壁尚存有謝靈運所畫的 菩薩 六壁 可見他的繪畫藝術(shù)是相當高的 謝靈運還是史家 著有 晉書 三 十六卷 他還曾編輯 賦集 詩集 七集 回文集 連珠 集 等總集 第二 謝靈運的哲學思想非常博雜 包含了儒 道 佛各種思 想 晉宋間 儒 釋 道三家思想同時流行又相互滲透 交融合流 所謂經(jīng)學即儒學的衰微不過是相對于東漢時期的極盛而言的 它并 沒有真正消歇 實際上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 從來沒有一種意識 形態(tài)可以徹底排斥取代儒家學說 即使在玄學風靡全部上層社會的 兩晉 仍然得有太學 國子學的建制 還有經(jīng)學博士 而經(jīng)過魏晉 兩代的比較鑒別 證明儒學仍然是更合適的統(tǒng)治思想 所以 劉宋 非常重視儒學 劉裕即位不久 就征召隱居于廬山的周續(xù)之 以其 精于儒學 乃開館以居之 永初三年 4 2 2 劉裕下詔 選備儒官 弘振國學 元嘉十五年 宋文帝立儒 玄 文 史四館 征召雷 次宗入京師 開館授儒學 而魏晉玄學經(jīng)過正始 竹林 元康和東晉四個時期的發(fā)展 特 別是通過西晉元康時期郭象的努力發(fā)展到頂點 它所要解決的內(nèi)在 理論矛盾 如 本末有無 問題 調(diào)和 自然 名教 問題 齊 一儒道問題 等等 都已得到解決 人們無法超越郭象之外再有某 種創(chuàng)新 但是 就當時的社會需要和風尚言 人們對于玄虛理性清 談的興趣依然很濃 佛教自兩晉以來大行于世 尤其是宣講 諸法性空 的般若性 空學在玄學的巨大影響下迅速傳播并形成一代學風 東晉高僧道安 法書要錄 卷五引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 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1 9 6 4 年 7 4 頁 宋書 顫延之傳 宋書 武帝紀 宋書 雷次宗傳 的 鼻奈耶序 這樣記述佛教依傍于玄學得以發(fā)展流行的情形 自 經(jīng)流秦土 游資來意 以斯邦人 老 莊 教行 與 方等 經(jīng) 大乘佛經(jīng)總稱 兼忘相似 故因風易行也 道安是般若本無宗 的開創(chuàng)人 他解說 發(fā)揮佛教教義多借助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思想和老 莊的語言 概念 用 玄 解 佛 比如他對本無宗的解釋 無 在元化之先 空為眾形之始 故謂本無 就是把 無 空 作 為事物的本體 宇宙的最后本源 王弼在解釋 老子 四十章 天 下萬物生于有 有生于無 時說 天下之物 皆以有為生 有之所 始 以無為本 將欲全有 必反于無也 很明顯 道安完全套用 了玄學貴無派的本體論的論證方式 在當時 名僧研習 老 莊 以玄闡佛蔚成風氣 湯用彤先生遂云 魏晉時代的佛學也可說是玄 學 至于玄學名士 則因般若性空思想所展示的精神境界不僅契 合于玄學 而且高于玄學 能為他們提供一個更虛玄 更神秘的彼 岸世界 也樂于同名僧交往 結(jié)為知音之談 如孫綽和即色派代表 人物支道林的披襟相契 與析玄理 切磋佛義 孫綽曾著 喻道論 弘揚佛教 又是把佛教精神情感引入文學創(chuàng)作的開風氣人物 其 天 臺山賦 不僅涉玄言佛語 而且滲透著佛家拔俗出世的宗教情調(diào) 賦云 肆觀無宗 爰集通仙 挹以玄玉之膏 嗽以華池之泉 散以 象外之說 暢以無生之篇 悟遣有之不盡 覺涉無之有間 泯色空 以合跡 忽即有而得玄 意境高邁開闊 對后來謝靈運的詩歌 創(chuàng)作的影響頗大 名士名僧的相與交往 切磋論難而相得益彰 反 映出東晉以來學術(shù)思想由玄入佛的基本趨勢和思想走向 造成了一 股玄佛合流的社會思潮 所以 前人有 晉宋人好談名理 不出 老 莊 小品 般若小品經(jīng) 中有類似之語 故以此等為至道所 止 每以此入詩為精旨 而康樂似所得為深 之說 處在這樣的社會文化心態(tài)和時代精神中 謝靈運的思想自然也 是雜納各家 他的熱中用世之情 處處都以儒家的學說作為理論上 的依傍 反之 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4 窮則獨善其 石唆 樓字烈 中國佛教思想資科選鳊b 卷一 北京 中華書局 19 8 1 年 33 頁 樓字烈 王弼集校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 9 8 0 年 1 1o 頁 j 湯用彤 魏晉玄學論稿 上海 上海古藉出版社 2 0 0 1 年 1 20 頁 清方東樹 昭昧詹言 卷五 論語 述而 身 山這些原則 也可當作精神避風港 謝靈運自幼寄居名道杜萵家 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響 道家道教思想融進了他的靈魂 他崇尚 三玄 熟諳名理 同時他又 篤好佛理 殊俗之音多所達解 罾 一生曾多次與佛教發(fā)生因緣 對佛理更有獨到的領(lǐng)悟 作 辨宗論 申竺道生頓悟之說 折中儒釋以光大佛法 改治 大般涅粲經(jīng) 著 十四音訓敘 注 金剛般若經(jīng) 申述大乘空觀思想 每自云 六經(jīng)典文 本在濟俗為治耳 必求性靈真奧 豈得不以佛教為指 南耶 特別是玄佛雙修的影響 使謝靈運表現(xiàn)出借助老莊玄學和 佛教思想認識世界 用玄佛互證的方法體驗自然 感受生活的特點 使他無論是關(guān)照自然山水 審視宇宙人生 都著意于自己的精神情 感契于莊玄佛禪 體現(xiàn)出對于玄佛互融基本運思方式的把握與實踐 這正是當時玄佛合流的文化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產(chǎn)物 因此黃節(jié)在 謝 康樂詩注 中說 康樂之詩 合詩易聃周騷辯仙釋以成之 第三 謝靈運情趣高雅 他喜歡在自然山水中游邀 怡情養(yǎng)性 激發(fā)文思 與高士談玄說理 放縱任達 希慕長生 宋書 本傳云 永嘉 郡有名山水 靈運素所愛好 遂肆意游遨 與 隱士王弘之 孔淳之等縱放為娛 有終焉之志 他在 齋中讀書 中自述 昔余游京華 未嘗廢丘壑 矧迪歸山川 心跡雙寂漠 無論仕隱 山水自然始終伴隨著他的生活 如果說謝靈運對山水情有獨鐘是發(fā)現(xiàn)了自然的美 那么他的修 建山居則是在創(chuàng)造美了 是把他的審美情趣融于生活環(huán)境中了 靈 運父祖并葬始寧縣 并有故宅及墅 遂移籍會稽 修營別業(yè) 傍山 帶江 盡幽居之美 從庾闡 謝安 謝靈運等高門名宦 一直到 陶淵明 當時的士大夫無不悉心經(jīng)營著自己或大或小的園林 謝靈 運的莊園 全是依法自然 盡山水自身之美 遠堤兼陌 近流開湍 凌阜泛波 水往步還 還回往匝 枉渚員巒 沈泉傍出 潺諼于 東檐 桀壁對峙 砼礁予西雷 修竹葳蕤以翳薈 灌木森沉以蒙茂 蘿曼延以攀援 花芬薰而媚秀 曰月投光于柯間 風露披清于挺 岫 山居賦 謝靈運營造莊園的意圖就是要納園林之外的自 孟子 盡心上 4 高僧傳 慧毅傳 弘明集 卷十一何尚之 答宋文帝贊揚佛教事 園成為模山范水的游賞之所 也成為當時的一種風尚 另外 晉宋王室與士族 士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 使一部分士 人在世俗的功利追求和個人的全身遠害之間 持一種首鼠兩端的態(tài) 度 朝隱 之風 因此而盛行 朝隱 不僅能緩沖出世和處世的 矛盾 也能滿足士人生活上溺于享樂 思想上耽于玄理的需求 吏 非吏 隱非隱 出處同歸 遂彌散為社會上層的普遍風習 朝 隱 到了這樣的地步 不免 居官無官官之事 處事無事事之心 寄身于山水 宅心于玄遠 成為文人爭相標榜的作風 除此之外 佛 教的廣為傳播 對于 朝隱 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東晉高僧慧 遠托身廬山 創(chuàng)造精舍 洞盡山美 他所作的 廬山記 中 便 有極為精彩的山水描繪文字 其時 儒 釋 道已完成融合 山林寺 院之中 更每見士人足跡 文人徘徊于出世與處世 朝廷與山林之間 或借山水寫其超然世事的情志 或 屢借山水 化其郁結(jié) 第四 謝靈運創(chuàng)作了大量清新自然的山水詩 湯惠休日 謝詩 如出水芙蓉 就是對其清新詩風的形象描繪 梁簡文帝 與湘東 王書 云 謝客吐言天拔 出于自然 唐釋皎然 詩式 日 康 樂為文 直于情性 尚于作用 不顧詞彩 而風流自然 都肯定了 謝靈運詩的這一特點 在謝靈運以峻潔見稱的山水篇什中 這一點 表現(xiàn)得尤其顯著 初景革緒風 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 嗚禽 登池上樓 石淺水潺諼 日落山照曜 七里瀨 諸 句 歷來被視為清新自然的佳句 雖然靈運才高詞盛 藻采繁蕪 多少掩蓋了這一特征 但大多數(shù)后人還是認為 學詩欲詞格清美 當看鮑照 謝靈運 謝靈運創(chuàng)作出為數(shù)眾多的 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山水詩很大程 度上是受謝氏家族山水文學創(chuàng)作的啟發(fā)和影響 起這個作用的主要 是靈運的從叔謝混 世說新語 文字 注引檀道鸞 續(xù)晉陽秋 說 至義熙中 謝混始改 沈約在 宋書 謝靈運傳論 中說 仲文 晉書 孫綽傳 4 晉書 謝萬傳 9 晉書 劉談傳 高僧傳 慧遠傳 5 孫綽 三月三日蘭亭集詩序 詩品 卷中 宋光祿大夫顏延之 條引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 前集卷二引 雪浪齋日記 8 始革孫 許之風 叔源大變太元之氣 都認為謝混在義熙中才改變 了江左文學中的玄風 謝混有 游西池 詩 悟彼蟋蟀唱 信此勞 者歌 有來豈不疾 良游常蹉跎 逍遙越城肆 愿言屢經(jīng)過 回阡 被陵闕 高臺眺飛霞 惠風蕩繁囿 白云屯曾阿 景昃鳴禽集 水 木湛清華 褰裳順蘭濁 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歲月 遲暮獨如何 無 為牽所思 南榮戒其多 這首詩被鐘嶸 詩品 稱為 殊得風流媚 趣 使山水詩面目初顯 詩中間部分是寫景主體 惠風 四句歷 來被推賞 明胡應麟 詩藪 言 叔源 景昃鳴禽集 水木湛清華 與 池塘春草 清暉娛人 競爽 不工詩者能爾耶 推崇甚高 又言 薛考功云 日清 日遠 乃詩之至美者也 景昃鳴禽 集 水木湛清華 清與遠兼之矣 可見謝混在東晉末年詩壇上起著 革新玄言詩風 開創(chuàng)山水詩的巨大作用 王夫之 古詩評選 也高 度評價此詩 太元以下浮腐之氣初洗 此得不為元功乎 認為謝 混是革除玄風 高歌山水清音的元勛 到了謝靈運 他繼承并發(fā)展 了山水文學的創(chuàng)作 成為我國山水文學的奠基人 謝靈運確實才情高雅 在當時甚至整個南北朝都難有和他相提 并論的 然而才高的一個副面作用就是恃才傲物 確實 謝靈運又 表現(xiàn)出 浮躁不羈 負才傲俗 罾的性格特征 狂傲如果只是 在文學領(lǐng)域里橫行 一定條件下還會轉(zhuǎn)化為才氣 要是跨進了政治 的界線 那就極少有好結(jié)果了 不幸的是 謝靈運一生都是在政治 風浪中搏殺 更為不幸的是 謝靈運的門第優(yōu)越感特別強烈 作為 高門大族后代的他 本來就瞧不起武將 更何況劉裕所出身的北府 兵又為謝玄一手所創(chuàng)建 要謝靈運向自家門下的一個老兵 摧眉折 腰 而又心甘情愿 事實上是辦不到的 劉裕代晉后 謝靈運雖表 面上臣服 但從根本上他是看不起這個新朝天子的 更無法從心底 承認這個田舍郎出身的新朝皇帝 所以 從這一點來說 就決定了 從劉裕掌握東晉王朝政權(quán)的一開始這個不會韜晦之術(shù)而又以家世才 學自我炫耀的謝靈運就必然會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 張溥 漢魏六 朝百三家集 謝康樂題辭 說得好 夫謝氏在晉 世居公爵 凌忽 葛立方 韻語陽秋 高僧傳 慧遠傳 這種情況在當時不勝技舉 最有名的是 晉書 謝安傳勢中所載的謝奕稱桓溫為 老兵 謝萬稱部下的將領(lǐng)為 勁卒 的例子 9 一代 無其等匹 何知下1 丕徒步 乃作天子 客兒比肩等夷 低頭 執(zhí)版 形跡外就 中情實乖 不免棄世 蓋酷禍造于虛聲 怨 毒生于異代 以衣冠世臣 公侯才子 欲倔強新朝 送齒丘壑 勢 誠難之 明白這個道理 就對謝靈運入宋之后的失意找到了主觀理 由 才高的另一個副面作用就是露才揚己 明代謝榛說 靈運 玄暉有才而露 大抵德不勝才 猶泛舸中流 舵師失其所主 鮮不 覆矣 確實 謝靈運是一位不甘寂寞 有著強烈表現(xiàn)欲望的貴族 從政治到學術(shù)文章乃至衣飾車馬 處處力求標新立異 以取得領(lǐng)袖 群倫的地位 宋書 本傳說他 性豪奢 車服鮮麗 衣裳器物多改 舊制 世共宗之 又說 每有一詩至都邑 貴賤莫不競寫 宿昔之 間 士庶皆遍 遠近欽慕 名動京師 真是典型的露才揚己 他 對 于自然 也取一種凌跨的態(tài)度 競不甘為自然所包舉 也正是這 種性格在創(chuàng)作上的表現(xiàn) 謝靈運或于自己住所驅(qū)課公役 鑿山穿池 種竹植樹 精心打造一個充滿山水意趣的生活環(huán)境 或率領(lǐng)眾仆尋山 陟嶺 伐木開徑 興致勃勃地尋找未被人發(fā)現(xiàn)的奇異景觀 江南倦歷 覽 江北曠周旋 懷新道轉(zhuǎn)迥 尋異景不延 登江中孤嶼 山 行窮登頓 水涉盡洄沿 過始寧墅 裹糧杖輕策 懷遲上幽室 行源徑轉(zhuǎn)遠 距陸情未畢 登永嘉綠嶂山 清旦索幽異 放舟越 垌郊 石室山 晨策尋絕壁 夕息在山棲 登石門最高頂 等等 葛立方 韻語陽秋 卷十三說 煙霞泉石 隱遁者得之 宦 游而癖此者鮮矣 謝靈運為永嘉 謝玄暉 謝胱 為宣城 境中佳 處 雙旌五馬 游歷殆遍 詩章吟詠甚多 然終不若隱遁者藜杖芒 鞋為適也 游山本是雅事 可這樣車馬眾多 駭世擾民 未免有松 下喝道之嫌 大煞風景 其行為不僅不可能充分實現(xiàn)反抗現(xiàn)實束縛 的作用 反而因橫恣鄉(xiāng)里 驚擾百姓的表現(xiàn)暴露了貴族子弟的利己私 心 他用以反抗不合理現(xiàn)實的手法同樣具有諸多不合理因素 以惡抗 惡 從而削弱了自己行為政治上抗議的積極意義 同時 謝靈運的世俗也表現(xiàn)為對世俗富貴享樂的追求 正如 列 子 楊朱 所云 人之生也 奚為哉 為美厚爾 為聲色爾 謝 四溟詩話 卷三 4 胡小石 中國文學史講稿 第七章 南朝文學 尚邈難匹 四句詩中兩處引用了 易經(jīng) 中的典故 易 蠱 上 九 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易 履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貞 吉 謝靈運用典的本意在于表白自己 不事王侯 的孤高脫俗的操 守 所以詩后四旬接著說 頤阿竟何端 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 繕性自此出 他甘愿不為人知地抱樸守道即 抱一 也不愿喪己 于物 失性于俗 謝靈運繼承了先祖 達人貴自我 高情屬天云 兼抱濟物性 而不纓垢氛 述祖德 兼有匡時濟世之心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 操 他在詩中說 居德斯頤 積善戲謔 善哉行 懷 蘭秀瑤瑤 皎潔秋松氣 淑德春景暄 日出東南隅行 以此 來比喻他自己的品德象秋天的松樹一般高潔 德不孤兮必有鄰 唱和之契冥相因 鞠歌行 這兩句語本 論語 里仁 子 日 德不孤 必有鄰 是說有德之人不會孤獨 必有志同道合的 人愿意與他為鄰 謝靈運雖然 淄磷謝清曠 疲蔚慚貞堅 過始 寧墅 沒有堅守清高曠達的品格 終究誤入仕途 但他還是一再 說要堅持高潔的節(jié)操 君子豈定所 清塵慮不嗣 游嶺門山 躡屐梅潭上 冰雪冷心懸 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 伊 余秉微尚 拙訥謝浮名 初去郡 沉冥豈別理 守道自不 攜 心契九秋斡 登石門最高頂 澹瀲結(jié)寒姿 團欒潤霜質(zhì) 登永嘉綠嶂山 等等 在離開京都赴永嘉時 他勉勵親友 各 勉日新志 鄰里相送方山 每天都要使自己的德行有所進步 謝靈運也知道自己德行上并不完美 因此在即將辭去永嘉太守 的時候自責 時易速還周 德乏難濟振 北亭與吏民別 因少 德寡才 在任一年 也沒有治理好永嘉郡 振濟窮苦百姓 而在宋 文帝再三征招之下 他不得不又一次踏進朝堂 可是心中卻非常慚 愧自己本質(zhì)脆弱 不能堅持操守 感深操不固 質(zhì)弱易扳纏 還 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 盡管謝靈運一再受到打擊迫害 他還是操持 自己的 皎皎明發(fā)心 而 不為歲寒欺 初發(fā)石首城 雪浪 齋日記 有評論云 陶 謝濤所以妙者 由其人品高 謝靈運本性向往自由 他守道順性 任誠師天 抱樸處順 率性自 然 用顧頡剛先生的話說 就是其 無論為仕為隱 總在 適己 顧頡剛 顧頡剛集 之 讀謝康樂詩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杜 2 6 1 頁 謝靈運自己也說 矜名道不足 適己物可忽 游赤石進帆海 他還說 夫衣食 人生之所資 山水 性分之所適 游名山志 性 的本義 即指人的自然天性 郭象 莊子 逍遙游 注云 物任其性 事稱其能 各當其分 逍遙一也 他在 山居賦序 中說 抱疾就閑 順從性情 敢率所樂 面以作賦 他還說 違真一差 順性誰卷 贈從弟弘元 自外何事 順性靡違 山居賦 在昔先師 任誠師天 刻意豈高 江海非閑 守道順 性 樂茲丘園 答中書 表示要順從自然萬物和自己的本性 他還說 恬如既己交 繕性自此出 登永嘉綠嶂山 寂寥曲 肱子 瓢飲療朝饑 所秉白天性 貧富豈相譏 君子有所思行 追尋棲息時 偃臥任縱誕 得性非外求 自已為誰纂 道路 憶山中 未若長疏散 萬事恒抱樸 過白岸亭 居常以待 終 處順故安排 登石門最高頂 等等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 石 柜閣 中對 適性 作過這樣的理解 優(yōu)游謝康樂 放浪陶彭澤 吾衰未自由 謝爾性所適 就是象謝靈運那樣優(yōu)游山水 象陶淵明 那樣放浪園田所帶來的精神上的自由感 謝靈運的這種 適己 表現(xiàn)于行動即為 寧做我 心 張揚自己 的個性 哪管他人誹謗 然而在現(xiàn)實政治的束縛下 自由的天性被扼 制 為了保持自己的高潔人格 他不得不以自己的狂傲 以自己的放 誕不羈 驚世駭俗來反抗現(xiàn)實 孔子說 不得中行而與之 必也 狂狷乎 狂者進取 狷者有所不為 毽 所謂 狂 即狂放 志氣 高遠 偏激外露 而行有所不副其言 所謂 狷 即狷介 謹厚 拘守 不屑做不潔之事 兩者都不合中道 謝靈運就是這樣一個 狂 者 南史 謝靈運傳論 說 靈運才名 江左獨振 而猖 獗不已 自致覆亡 顧紹柏先生說 縱觀靈運一生 他基本上 處于仕與隱的矛盾之中 他隱而又仕 仕而復隱 仕不專 隱難久 不滿 反抗 贏至釀成大悲劇 他對現(xiàn)實的反抗是實實在在的 南史 卷十九謝靈運傳論說他 猖獗不已 用我們的話來說 就是反抗不止 他常常做出一些越出名教軌范的事 在朝堂 舉止 見于 世說新語 品藻 桓公少與殷后齊名 常有競心 桓問殷 卿何如我 殷 云 我與我周旋久 寧做我 論語 子珞 l3 多愆禮度 在日常生活中 他愛標新立異 衣裳器物 多改 舊制 第二次隱居故鄉(xiāng)時 曾與隱士王弘之等人到會稽郡千秋亭 飲酒 裸身大呼 太守孟顫知之 以為不成體統(tǒng) 派人加以制止 靈運大怒日 身自大呼 何關(guān)癡人事 南史 i 宴 靈運傳 這種 蔑視封建禮法的舉動不可謂不大膽 又說 逃避現(xiàn)實 棲隱山林 是謝靈運反抗的又一種形式 確實 謝靈運雖屈于劉宋皇權(quán)之下 然心中實在是極其痛苦 他不甘心一生戰(zhàn)戰(zhàn)兢兢 如履薄冰 而是 不斷地反抗著 一個人的人格的高下 是根據(jù)他的存在狀態(tài)來判定的 如果一 個人能保持獨立的存在狀態(tài) 他的人格就是健全的 所謂保持獨立 的存在狀態(tài) 就是在群體社會中保持自己經(jīng)濟政治的獨立性 陶淵 明的 不為五斗米折腰 就是一種獨立人格的閃光 杜甫有詩云 有 木名凌霄 攫秀非孤標 偶依一枝樹 遂抽百尺條 開花寄樹梢 自謂得其勢 一旦樹摧毀 獨立暫飄搖 就是以凌霄為例 告誡 人們不要失去獨立的人格 反之 如果一個人依附于他人而存在 他的人格就是不健全的 可稱之為 依附人格 謝靈運的個性人格有獨立性的一面 同時又有依附性的一面 在封建社會里 士人在經(jīng)濟上缺乏獨立性 政治上就必然具有依附 性 一個人缺乏獨立性卻具有依附性 就很難想象會有人格上的自 主 歷史上就不乏士人以人格為代價去換取功名富貴的例證 有些 士人不愿付出這樣的代價 就只能拿起道德這一武器來同王公大人 抗衡 可是 用道德這一武器奪取的至多只能是精神上 道義 上的勝利 而在現(xiàn)實中 他們注定是貧窮 失意的承受者 富 貴之得不得 天也 至于道德 則在己求之而無不得者也 張載 集 經(jīng)學理窟 學大原上 把富貴之能不能得到付之于天 而始 終不放棄對道德的追求 這是士人們最可貴的信念 印 可是 古代士人深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影響 大都希望在政治舞 臺上有所作為 而不甘于貧窮失意 而士人的前途是同時代 特別 是同王權(quán)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的 因而他們不得不依附于王權(quán)政治 不 顧紹柏 謝靈運集校注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 8 7 年 3 頁 7 頁 2 杜甫 有木 3 李生龍 隱士與中國古代文學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 0 0 2 年 1 8 頁 l4 得不努力克制著心中的痛苦和人格的分裂 對于謝靈運來說 他表面 上好像很獨立特行 實際上卻是缺乏個體自由的 無法從變革期那張 政治之網(wǎng)中擺脫 而且他的這種依附性更為明顯 具有雙重性 其一 謝靈運對謝氏家族的依附 i 身 氏崛起于東晉朝政多事之 秋 謝尚 謝安 謝萬 謝玄 謝石諸人各展才抱 德行事功與文 采風流并重 標名一時 謝氏家族不僅在政治經(jīng)濟上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 還具有百年望族的家學傳統(tǒng) 在文化上也占據(jù)著絕對優(yōu)勢 自晉迄 陳二百余年 謝家雅道相傳 謝靈運就出生在淝水之戰(zhàn)的第二年 正是謝氏家族的鼎盛時期 謝氏家族給了他所有士人都夢想得到的 一切 高貴的出身 富貴的生活 良好的教養(yǎng) 一流的教育 淵 博的知識 以及種種政治 經(jīng)濟 文化上的特權(quán) 如作為一個世家 子弟可以僅憑門第出身就 平流進取 坐致公卿 的特權(quán)等等 同 時 家族也賦予他克紹箕裘 光耀門庭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使命和完 成這一使命的強烈的家族榮譽感 使命感和責任感 謝靈運不僅僅 是依附于謝氏家族 而是與謝氏家族血脈相連 休戚與共 家族的 事業(yè)就是謝靈運的事業(yè) 其二 謝靈運對皇權(quán)政治的依附 無論是在東晉 還是在劉宋 世族都是與皇權(quán)政治密不可分的 世族要靠皇權(quán)鞏固其高門世族的 地位和各種特權(quán)利益 皇權(quán)要靠世族的支持來維護其統(tǒng)治地位 劉 宋以后 皇權(quán)給予高門世族這一重要社會基礎以充分的禮遇和經(jīng)濟 上的實力 但盡可能限制他們的政治權(quán)利 使世族對皇權(quán)的依附性 加強 世族成員欲在政治上有所作為 維護自己的地位 必須降低身 份向他們靠攏 隨著庶族皇權(quán)政治優(yōu)勢的加強 世族在政治上越來越衰弱 越 來越依附于皇權(quán) 世族地位的跌落使謝氏成員迸一步懂得維護門第 之重要 所謂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謝靈運既須在政治上依附王權(quán) 才有可能有所作為 又須為家族利益不得不依附于王權(quán) 就是在這 種情況下 謝靈運輾轉(zhuǎn)依附于劉毅 劉裕 均無所作為 投靠劉義 真 也是誤入歧途 后又蹇偃于宋文帝手下 終獲罪死于非命 謝 靈運的命運代表著謝氏家族最終衰亡的命運 謝靈運一生追求獨立 向往自由 卻始終如風中飄萍 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隨風流轉(zhuǎn) g 南齊書 褚淵王儉傳論 項之表現(xiàn) 則成為家學 w 據(jù) 晉書 謝鯤傳 載 鯤 祖纘 典農(nóng)中郎將 父衡以 儒素顯 謝衡在晉代被稱為 碩儒 嫻于掌故 通曉禮制 到 他的兒子謝鯤則由儒入玄 少知名 通簡有高識 不修威儀 好 老 易 善于玄言 放誕任達 被稱為 中朝名士 但同 時又不忘儒家本色 通鑒有高識 當時王敦有不臣之心 謝鯤 為王敦長史 知不可匡正 便優(yōu)游寄遇 從容諷議 與王敦進行長期周 旋 避免了篡位丑劇 東晉名士溫嶠曾對謝鯤的兒子謝尚說 尊大 君豈惟識量淹遠 至于神鑒沉深 雖諸葛瑾之喻孫權(quán)不過也 可見 謝鯤在仕途上用心之苦 雖有識見又善隱藏不露而保身 這種政治觀 代表謝氏典型心態(tài) 世說新語 品藻篇 引劉孝標注引鄧粲 晉記 記時人將謝鯤與執(zhí)政庾亮并提 稱贊說 鯤有盛情遠慨 為朝廷 之望 謝鯤一生仕宦 周旋于權(quán)貴中 提高了自己的聲望 也確 保了謝氏家族在當時的較高地位 從此 謝氏家族開始走上了蓬蓬 勃勃的興盛之路 謂 尚幼時曾被目為儒家的復圣顏回 稍長又被比 為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 表明其人兼該儒玄的氣質(zhì) 謝安將謝氏宗風發(fā)揮到了最理想的程度 他以一生行跡化解了 仕隱矛盾 謝安隱時不忘天下 由簡文帝司馬昱對他 既與人同樂 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印的評說 可以看出他未忘情政治的心理 他從 山林到魏闕 深知自家逍遙不能沒有根系 他正是為了保住謝氏門戶 的興盛 才在不惑之年 違背素志去作官 立下淝水大捷的曠古勛業(yè) 獲得一日同封四公的家族榮耀 謝安仕時又不忘山水 他追求愜意 稱情 在京城周圍建假山別墅 于亭臺樓閣 茂葉修竹間懷想山林 謝氏 朝隱 的為政方式 到謝安這里 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獲得 空前的成功 他在東山的長久盤桓和在淝水大戰(zhàn)中的蓋世功勛 作 為兩個精神象征 維系著謝氏風流 昭示著后世子孫的榮耀心理與 奮發(fā)之志 謝靈運正是承謝氏家風 向往出處同歸 渴望光耀門庭 然而 卻徘徊去就一生 明人張溥稱康樂 涕泣非徐廣 隱遁非陶潛 而 錢穆 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shù)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guān)系 新亞學報 第5 卷 第2 期 晉書一謝鯤傳 4 世說新語 識鑒 17 徘徊去就 自殘形骸 今人殷孟倫將 徘徊去就 表述為 居朝 端而慕江湖 處江湖而不能忘情于魏闕 罾 謝靈運在徘徊去就之 時卻又向往著出處同歸 正如汪辟疆所說 謝公生長華腆 銳志功 名 自懷濟世之才 鮮有斧柯之假 胸懷抑塞 遂流放而不歸 夢 想超遷 卒譏彈以獲譴 劉宋之初 以非毀執(zhí)政 而出守永嘉 元 嘉之時 以稱疾不朝 而坐罪免職 成佛升天 既構(gòu)釁于周叛 撫 墳解劍 復申痛于廬陵 若斯憤懣 皆由懷才未遇所致也 上書自 試 永契陳思 列軍河橋 近慕陸子 臨終見志 亦可哀矣 義熙二年 4 0 6 澍靈運為劉毅參軍 至劉毅敗死于劉裕的七 年時間一直在其幕下 在政局最不安定的時期里 長達七年之久的 專仕于 個主君 這在名門子弟中是罕見的 從其后半生的言行來 看 這七年里要求歸隱的愿望一次也沒有表示過 從中不難窺知謝 靈運對劉毅的期待 毅伏誅 高祖版為太尉參軍 入為秘書丞 這件事對謝靈運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 義熙八年 劉毅剛敗北 謝 靈運寫給從弟謝瞻的 答中書 一詩總結(jié)了他的前半生 真實地表 達了他的心情 素質(zhì)成漆 巾褐懼蘭 遷流推薄 云胡不嘆 厚 顏既積 在志莫省 在結(jié)束了這七年的生活之后 謝靈運才表述了 其隱遁的意念 在昔先師 任誠師天 刻意豈高 江海非閑 守道 順性 樂茲丘園 對謝靈運來說 在 振跡鼎朝 翰飛云龍 之后 高揖七州外 拂衣五湖里 遺情舍塵物 貞觀丘壑美 才是最 高的境界 然而 功成是身退的前提 功既未成 歸田廬又從何說 起呢 實為官場失意才想起要江海求閑 仕與隱的徘徊由此開始 嚴格說來 謝靈運既未真正地 隱 過 亦未真正的 仕 過 而是隱時思進 仕中欲退 隱中欲仕是要重振家門 耀祖榮親 仕 中欲隱是失意之下 尋找精神家園 謝靈運幾次出仕的心情也不盡相同 出守永嘉 謝靈運還在留 戀劉義真的知遇之恩 生幸休明世 親蒙英達顧 永初三年七月 十六曰之郡初發(fā)都 還只是感嘆生不逢時 不得重用 官場失意 而已 李牧愧長袖 邵克慚踞步 良時不見遺 丑狀不成惡 空 殷孟倫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 9 8 1 年 1 6 9 頁 殷孟倫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 9 8 1 年 1 頁 汪辟疆文集 之 校訂束臨川內(nèi)使 謝靈運集 后記 18 班趙氏璧 徒乖魏王瓠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 心 中還抱有希望 不時地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l 以備抓住時機 重得重用 他以 鳴鵠在陰 自幽必顯 作比 安慰自己只要有德有才 即使 暫時處于幽昧之中 也還是會被了解和重用的 既日有聲 因風易 演 答謝咨議 自己以后要善于把握時機 還說 洧至宜便習 兼山貴止托 富春渚 自己幾經(jīng)坎坷 已經(jīng)習慣了 以后要總 結(jié)教訓 要根據(jù)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 決定進退屈伸 謝靈運出任宋文帝秘書監(jiān) 則是抱著大顯身手的虛幻希望而來 他在赴建康途中所作 廬陵王墓下作 中說 道消結(jié)憤懣 運開申 悲涼 便把自己以前郁積在心中的氣憤和被征召的滿懷希望表達出 來 在 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 中 他說 事躓兩如直 心愜三 避賢 以孫叔敖的三起三落自比 認為宋文帝 盛明蕩氛昏 貞休 康屯迪 誅滅了昔日的政敵 并再三邀請自己出山 以為自己可以 參與朝廷大政了 然而 當他看到文帝 唯以文義見接 時 就又 萌歸志 顧己枉維縶 撫志慚場苗 工拙各所宜 終以反林巢 從 游京口北固應詔 滿懷失望而歸 謝靈運最后 次出任臨川太守 心情大為不同 他感覺已走上 末路了 他 千念集日夜 萬感盈朝昏 入彭蠡湖口 既為遭 誣陷而憤慨 白硅尚可磨 斯言易為緇 雖抱中孚爻 猶勞貝錦詩 又為自己的生命系若游絲而傷感 寸心若不亮 微命察如絲 他 預感自己前途險惡 已無退路 故山日己遠 風波豈還時 苕苕 萬里帆 茫茫終何之 初發(fā)石首城 已經(jīng)由失意而失望 絕望 有類于其鳴也哀了 而 凄凄明月吹 惻惻廣陵散 殷勤訴危柱 慷慨命促管 道路憶山中 荒林紛沃若 哀禽相叫嘯 七里 瀨 明月照積雪 朔風勁且哀 歲暮 所表現(xiàn)的心情之頹廢 情調(diào)之凄厲 都是在永嘉的詩作中找不到的 謝靈運的幾次出仕 可以說是由失意到失望 最后絕望 這條主線貫穿了他的仕途之路 步步深入 直至詩人走向死亡 身 靈運在仕中共同的思想一方面是對違志為官的慚愧 我違志 概 顯藏無成 贈從弟弘元時為中軍功曹住京 違真一差 順 性誰卷 顏子悔傷 蘧生化善 心愧雖厚 行迷 表遠 贈從弟弘 元 豈伊川途念 宿心愧將別 彼美丘園道 喟焉傷薄劣 九 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 違志似如昨 二紀及茲年 淄磷謝 清曠 疲葡慚貞堅 過始寧墅 一方面是對歸隱山林的向往 將 拭舊褐 塌來虛汾 贈安成 從來漸二紀 始得傍歸路 將窮 山海跡 永絕賞心悟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 積癇 謝生慮 寡欲罕所闕 資此永幽棲 豈伊年歲別 鄰里相送方山 久露干祿清 始果遠游諾 宿心漸申寫 萬事俱零落 懷抱既昭 曠 外物徒龍蠖 富春渚 目睹嚴子瀨 想屬任公釣 誰謂古 今殊 異世可同調(diào) 七里瀨 請附任公言 終然謝天伐 游 赤石進帆海 臥疾云高心 愛閑宜靜處 初至都 追尋棲息 時 偃臥任縱誕 得性非外求 自己為誰纂 道路憶山中 且 申獨往意 乘月弄潺灄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 再一方面是 對養(yǎng)生保身的渴望 緣督何貴 卷耀藏馨 答謝咨議 始信 安期術(shù) 得盡養(yǎng)生年 登江中孤嶼 衛(wèi)生自有經(jīng) 息陰謝所牽 還舊園作 見顏范二中書 以及強烈的 游子 懷土 之心 辛苦誰為情 游子值頹暮 如何懷土心 持此謝遠度 永初 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 相期憩甌越 懷舊不能發(fā) 鄰 里相送至方山 孤客傷逝湍 徒旅苦奔峭 七里瀨 羈雌戀 舊侶 迷鳥懷故林 晚出西射堂 祁祁傷豳歌 萋萋感楚吟 的歸思以及 索居易永久 登池上樓 的苦悶 故鄉(xiāng)路遙遠 川陸不可涉 登上戍石鼓山 采菱調(diào)易急 江南歌不緩 楚人 心昔絕 越客腸今斷 道路憶山中 的鄉(xiāng)思 謝靈運的兩次歸隱 都是因為他在仕途上的不得志而稱疾去職 希望在故鄉(xiāng)明麗的山水中 安頓他那失意痛苦的心靈 謝靈運離永 嘉所寫的 初去郡 詩中 自稱 伊余秉微尚 拙訥謝浮名 廬園 當棲巖 卑位代躬耕 顧己雖自許 心跡猶未并 戰(zhàn)勝腥者肥 鑒止流歸停 即是羲唐化 獲我擊壤情 現(xiàn)在可以得遂素志 達生 而謝絕浮名 成為羲皇上人 以 野曠沙岸凈 天高秋月明 憩石 挹飛泉 攀林搴落英 的清新明朗之景映襯出仕隱矛盾暫時得到解 決后的欣快心情 在元嘉五年由建康往故鄉(xiāng)途中寫的 入東道路 詩中 表現(xiàn)出了相似的心情 與陶淵明的 歸去來辭 可說有異曲同 工之妙 一種沖出牢籠 回到大自然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陵隰繁 綠杞 墟囿粲紅桃 籬鷺翠方雒 纖纖麥垂苗 隱軫邑里密 緬邀 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懷 謝靈運就是這樣的一個 于世事未 能忘懷 的山水詩人 在他心靈深處 隱逸 和 仕途 這 兩種思想經(jīng)常在搏斗著 逃避現(xiàn)實 又不能逃避現(xiàn)實 這兩種矛 盾經(jīng)常在糾纏著他 樵隱俱在山 由來事不同 田南樹園激流 植援 詩人自己的詩句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4 在政治理想層面 國家利益與家族利益的沖突 傳統(tǒng)儒家看重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為家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充 分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 認為 君子疾沒世名不稱焉 2 主張積極進取 建功立業(yè) 謝靈運也有這樣的遠大志向 他 束發(fā)懷耿介 過始寧墅 童年時代就抱有堅定不移的崇高志向 認為 譽必德昭 志由業(yè)棲 贈從弟弘元 希望自己能夠 振跡鼎朝 翰飛云龍 答中書 為國家建功立業(yè) 謝靈運對曹植 屈原都十分推崇 曾說 天下才 共一石 曹子建獨得八斗 我得一斗 自古及今同用一斗 奇才敏 捷 安有繼之 除了因他們才氣縱橫 也因其有遠大的抱負 他 的祖上以 掃東齊而已寧 指西崤而將泰 撰征賦 的赫赫戰(zhàn)功 換來了家族的顯赫權(quán)位 這激勵他要去建功立業(yè) 他在永初元年 4 2 0 所上的 謝封康樂侯表 中表示 要繼承和發(fā)揚他祖父謝玄 克黜禍亂 的功業(yè) 忠君報國 濟世救物 干 番事業(yè) 義熙十二年冬 謝靈運奉使至彭城慰勞率師北伐的劉裕 所作 撰征賦 賦序中說 皇晉受命河汾 來遷吳楚 數(shù)歷九世 年逾 十紀 西秦無一援之望 東周有三辱之憤 可謂積禍纏釁 固已久 矣 對國家遭受外族欺凌表現(xiàn)出深切的憂慮和痛心 賦中他對劉裕 申命六軍 治兵予京畿 次師于i 反上 收復失地的功績大加贊揚 為北伐前線 曾不逾月 二方獻捷 的戰(zhàn)果歡欣鼓舞 元嘉五年 4 2 8 謝靈運離職東歸時 曾向文帝上過一篇 勸伐 河北表 表中說 自中原喪亂 百有余年 流離寇戎 湮沒殊類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 o 論語 衛(wèi)靈公 o 李翰 蒙求集注 先帝聰明神武 哀濟群生 將欲蕩定趙魏 大同文軌 使久凋反于 正化 偏俗歸于華風 運謝事乖 理違愿絕 仰德抱悲 恨存生盡 況陵塋未幾 兇虜伺隙 預在有識 誰不憤嘆 指出劉裕北伐時所 收復的北方領(lǐng)土重新被敵人侵占 是國家民族的恥辱 可痛可悲 文中還說 北境自染逆虜 窮苦備罹 征調(diào)賦斂 靡有止已 所求 不獲 輒致誅殞 身禍家破 闔門比屋 此亦仁者所為傷心者也 對淪陷區(qū)人民在異族統(tǒng)治下的痛苦遭遇深表同情 這些都說明謝靈 運是一個具有愛國思想 并在一定程度上同情和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人 謝靈運的遠大志向也可以從其政治實踐看出來 他敘說自己早 年在荊州任職的情形時這樣寫道 黽勉于役 不敢告勤 答謝 諮議 說自己兢兢業(yè)業(yè) 盡心職守 如果不是懷有濟世之志 恐怕 就不會如此勤勉了 謝靈運主張治國應該實行道家的無為而治 他在 九日從宋公 戲馬臺集送孔令 中向劉裕鼓吹老莊的無為而治思想 在宥天下理 吹萬群方悅 即聽其自然 實行寬政 便能達到天下大治 他在給 從兄謝瞻的信中 希望謝瞻在安成 清靜有默 平正無偏 實行 道家的無為而治 處事公正 沒有偏私 謝靈運在永嘉當太守時 也遵循無為而治的原則 他效法東漢汲黯臥治東??さ姆椒?結(jié)果 永嘉大治 虛館絕諍訟 空庭來鳥雀 齋中讀書 他對 民 間聽訟 不復關(guān)懷 恐怕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產(chǎn)物 謝靈運在永嘉也做了一些對人民有利的事 他實行儒家先富后 教的主張 在永嘉城郊種桑樹 發(fā)展養(yǎng)蠶事業(yè) 還慚愧自己沒有教 導人民 使他們知禮法 常佩知方誡 愧微富教益 種桑 謝 靈運出去巡視農(nóng)田 見到白石山一帶旱情嚴重 深感內(nèi)疚 發(fā)出 小 邑居易貧 災年民無生 知淺懼不周 愛深憂在情 白石巖下徑 行田 的感慨 于是他提出一個興修水利的宏偉計劃 認為只有 搞好農(nóng)田水利 才能使當?shù)氐睦习傩諗[脫貧團 他還召集郡內(nèi)學子 給他們講學 鼓勵他們發(fā)憤讀書 鑠金既云刃 凝土亦能型 樹 立高尚的理想 把自己鍛煉成有用之才 望爾志尚隆 遠嗣竹箭聲 命學士講書 據(jù) 嘉靖溫州府志 卷一記載 謝靈運為官 德 惠多及民 當?shù)乩习傩諏@位太守是懷念的 明朝時府城建有名 宦祠 所祀名宦就包括謝靈運 總的說來 謝靈運詩文中不時表現(xiàn)出來的對北方淪陷區(qū)人民遭 受外族統(tǒng)治者蹂躪的擔憂和憤怒 積極要求收復北方失地的愿望 建立功業(yè)的雄心壯志 對勞動人民艱苦生活所表示的同情以及組織 人民種桑挖渠等 無疑有一定進步意義 是詩人思想的閃光點 這 在當時世家大族可平流進取 坐致公卿的時代是相當可貴的 然而 謝靈運終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卻并非只是匡世大業(yè) 而主 要是為了家族利益 為了耀祖榮先 這本來也無可厚非 儒家的理 想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家國是一體的 而士族只有通過報國 才能鞏固士族門第 謝氏顯赫太元便是明證 儒家家天下的思想對 于居執(zhí)政地位的士族來說 在民族存亡之際也會發(fā)揮特殊的作用 因此門閥子弟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與其保持家族勢位的目的也有 一定的一致性 但從謝靈運一生的言行來看 他雖有 如欲平治天 下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的匡時濟世的遠大志向 出守永嘉也為百 姓做了一些實事 但其所投入所獻身的卻并非只是匡世大業(yè) 而是 軍閥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的殘酷殺奪 是為了維護家族利益 這就使他的理 想不可避免地蒙上一層世俗功利的色彩 晉宋之際統(tǒng)治者內(nèi)部的斗爭 用魯迅先生的話來概括 就是 亂 篡 二字 東晉末 劉毅劉裕之爭以劉毅敗 劉裕代晉而 告終 劉宋時期 皇族內(nèi)部的矛盾極為尖銳 劉裕諸子之爭 宋少 帝和廬陵王劉義真都成為劉義隆登上皇位的犧牲品 晉書 阮籍傳 中說 魏晉之際 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 確實 這個時期文 人與政治的關(guān)系遠較隋唐以后為密切 高門世族壟斷經(jīng)濟 政治 也壟斷文化 政治形勢的動蕩總會牽連到文人 魯迅所說 文選 中的作家有一半不得好死 從嵇康 陸機 潘岳一直到謝靈運 鮑 照 王融 謝胱 莫不是因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爭奪權(quán)勢而招致了殺 身之禍 更不幸的是 謝靈運正好站到了斗爭勝利者的對立面 一 開始是追隨劉毅七年 站在了劉裕的對立面 后來是擁戴劉義真而 造成宋文帝對他的不信任 謝靈運的兩次 站錯隊 從而失去劉氏 父子的信任 是造成他一生不遇以及悲劇命運的重要原因 維護家族利益是古代宗法制影響下的必然結(jié)果 早在屈原 離 孟子 公孫丑下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guān)系 門第成為士人宦途的主要依據(jù) 與王朝的短祚相比 家族的繁榮穩(wěn) 定的多 只要保住了家族的地位 自然便有了仕途和經(jīng)濟的保障 因而在士人的心目中 家族的地位比王朝的繁榮更為重要 殉國 之感無因 保家之念宜切 而忠君殉節(jié)的觀念卻日益淡泊 在他 們看來 改朝換代只不過是 將一家物與一家物 4 而已 只要他們 的家族利益不受損失即可以了 但另一方面 六朝時代時局動蕩多 變 士族也只有 奉親思孝 止知有家 方能保持門第地位 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 受大環(huán)境影響 謝靈運形成了很強的門第觀念 這在當時不是 個別現(xiàn)象 而是一股時代潮流 寒門士人念念不忘的 是有朝一日 能躋身于世族高門的行列 而世族之胄也千方百計地自保家門 發(fā) 揚宗族之光 因此 對于謝靈運的門第觀念 我們應該給予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 門第觀念也與用世之心緊密相聯(lián) 受儒家傳統(tǒng)觀念 影響 建功立業(yè) 光耀門庭是士人的追求目標 在六朝時代 這兩 者更強烈地聯(lián)系在一起 謝靈運帶著極強的門第觀念步入社會 沾溉著門第之澤 享受 著由門第與家族帶來的榮譽與利益 權(quán)利與義務是相互的 享受權(quán) 利的同時要為此付出代價 這種責任感主要不是出于外在的壓力或 官方意志 它實際上近乎內(nèi)心的的律令 振興家族 光耀門庭 并 實現(xiàn)個人的政治理想 六朝世族人士大多將個體功業(yè)的建立與家族 命運的興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個體與家族休戚與共 共損共榮 在 這一點上 謝靈運與西晉詩人陸機有神似之處 陸機作為東吳第一 家族的子弟出仕曾是敵國的晉朝 與謝靈運偃蹇于劉宋皇權(quán)之下 處境和心態(tài)都很相近 當東吳的許多名士像張翰 顧榮之流看到中 朝亂象已成 紛紛退回吳地時 陸機卻沒有退卻 史書上說是因為 他志在拯濟世難 實際上卻是他承擔著東吳第一家族的命運 仍抱 著重振家聲的夢想 陸 謝兩人都走向悲劇的結(jié)局 正是那種使命 所驅(qū)使的 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 他們是無法逆轉(zhuǎn)的 東晉偏安以來 步入了世族政權(quán)時代 江左百年的局面 是一 個自漢魏以來所沒有過的 皇權(quán)政治的變態(tài) 時代罾 從魏武 挾天 南史 褚裕之傳附褚照 2 田余慶 東晉門閥政治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 8 9 年 3 4 0 頁 26 子以令諸侯 起 迄于劉裕代晉 是世族本位的門閥政治成長期 劉宋皇朝的興起 雖以新興士族取代了舊士族 卻代表皇權(quán)政治重 新振興 結(jié)束了東晉的門閥政治局面 著名世族從政權(quán)中心逐漸退 出 他們的世族地位 他們渴望對政權(quán)的影響與他們實現(xiàn)愿望的距 離逐漸擴大 正在對他們的心態(tài)產(chǎn)生不知不覺的影響 羅宗強在 魏 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 中說 南渡之后是著名士族的全盛期 士族 地位顯赫 除其門第 文化素養(yǎng)外 便是因為他們握有實權(quán) 謝氏 這些高門大族的子弟即使他們中的一些時或崇尚閑散 宅心事外也 是一種從容自若的心態(tài) 在他們的潛意識里 有一種優(yōu)越感 他們 是主人 因之可從容于玄思中 與現(xiàn)實人生保持一定距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