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doc_第1頁
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doc_第2頁
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doc_第3頁
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doc_第4頁
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教育研究開題報告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解決主要問題1 、良好的禮儀修養(yǎng)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素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著稱于世,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精神財富。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凝集起來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無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再者,未成年人代表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所以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是社會的需要,明天的呼喚,對健全學生人格舉足輕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是“中華根”“中華魂”的教育,是“血統(tǒng)”與“傳統(tǒng)”的整合,它不僅是學校德育內容的基礎,更是中小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點。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術、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以應試為目的,片面追求考試得高分;圍繞考試構建教育體系,安排教學內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學什么,偏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教學方法則是頻繁考試,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在分數高壓下,學生負擔過重,處于被動地位。素質教育力求改變這種狀況,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尤其是今天,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環(huán)境的日益凸現(xiàn),各種思想文化潮流間的相互激蕩愈演愈烈,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文明禮貌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2、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通過談心、觀察,發(fā)現(xiàn)單親學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及道德素養(yǎng)不高的原因;(2)通過問卷調查,分析部分學生道德素養(yǎng)不高的原因;(3)通過個案研究,尋求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對策和養(yǎng)成健全人格的方法;(4)通過開展心理咨詢、一幫一幫教結對、美德教育等有意義的活動,來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人格。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1、國內外統(tǒng)一研究領域的與趨勢分析新加坡是學校道德教育開展比較好的國家。1990年通過了為全體國民認同的“五大共同價值觀”:一是國家至上,社會為先。二是家庭為根,社會為本。三是關懷扶持,同舟共濟。四是求同存異,協(xié)商共識。五是種族和諧,宗教寬容。十分注重國民的“國家意識教育”,大力弘揚“敬業(yè)樂群、勤勞進取、廉潔奉公、講求實效”的新加坡精神。培養(yǎng)“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國家意識教育的核心。韓國在推行民族精神教育過程中,始終把傳統(tǒng)文化和儒家倫理作為載體來鑄造韓國精神。他們把這種傳統(tǒng)的內在精神轉化為本民族服務的動力源泉。他們主張把“弘益人間”作為教育理念,振奮民族精神。因此,不但培養(yǎng)了一代精忠報國的有文化的韓國人,而且為韓國的崛起和高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傊瑥娬{民族傳統(tǒng),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國家,道德教育就有成就。這種強烈的民族意識已經成為世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核心,并在國際事務的許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和反映。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呢?所謂民族精神教育,就是確立民族自尊習和自立自強的民主意識,培養(yǎng)民族的自尊和民族振興的責任。民族精神對一個國家而言是一種激民國民向上的動力源,是人類群體間一種強大而具有普遍意義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幾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民族靈魂、精神支柱,是我們富國強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學校道德教育必須致力于培養(yǎng)本國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并將民族精神作為學校道德教育的靈魂。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2、本課題與之聯(lián)系與區(qū)別、預設有哪些突破作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德育,就應該大力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培養(yǎng)真正富有中國民族傳統(tǒng)觀念和民主精神的新一代中國人。因此建立完整的德育體系已迫在眉睫。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非常優(yōu)秀的。但這種傳統(tǒng)文化也造成了我們缺少獨立、缺少自主的個性,從而產生了人格缺陷。例如我們教育孩子會說不要這樣、應該這樣,這就打擊了孩子的自主意識,而國外則不同。講座中,鄭滬生引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告訴大家,在構成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中,首先就是一個人應該有獨立的個性特點和自主意識,要實事求是,樹立自信心,唯實、唯真而不唯上,這種人格與金錢、權力沒有關系,與文化教養(yǎng)也沒有直接關系。健全的人格還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樹立責任意識,而誠實是責任中最優(yōu)秀的品質;二是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創(chuàng)新的勇氣,只要不違背道德,就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不要怕出頭的椽子先爛;三是要有健康的心態(tài),一個人的出身和職位不能選擇,但心態(tài)可以選擇,要有寬容的精神,對生活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做什么事都要充滿激情和熱情;四是要有合作精神,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怎樣和別人打交道、怎樣與人合作。同時,自律、自制是人格的基石,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能因一時沖動而鑄成大錯。預計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在學習活動中主發(fā)展健全人格2、在師生人格濡化中發(fā)展健全人格3、用激勵賞識發(fā)展健全的人格三、研究依據“中華美德教育與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教育研究”,是指立足于我校的校情,充分利用我校既有的師生資源、財力、物力資源,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為探索出一套適合我校實際的,培養(yǎng)初中階段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應對行為而展開的研究。它要回答的是初中教師如何著力培養(yǎng)初中生養(yǎng)成教育并如何收到成效的問題。理論依據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教育、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理念解讀。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記得一位著名教育家說過:成功的教育應該為學生的四十歲負責。這句話給了我們很大的觸動,那就是說,如果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就應該也可以為學生的四十歲負責。因此,我們提出了“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管理目標,“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標,為的就是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格健全的、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五、課題研究內容(一)、深入持久地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1、把愛國主義放在學校德育首位,有規(guī)劃、有目標、有重點、有步驟,精心組織,務實求效。2、開展愛國主義實踐活動,使學生有一種熾熱的愛國體驗。3、充分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實效。(二)、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培養(yǎng)艱苦創(chuàng)業(yè)能力。1、用活動和制度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2、營造良好的艱苦奮斗的氛圍,引導學生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三)、注重學生養(yǎng)成教育,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1、形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規(guī)范學生道德行為。2、多方配合,創(chuàng)設學生行為養(yǎng)成的寬松氛圍。實施方案在研究中將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文獻研究、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實驗法、觀察法、班隊團隊活動、經驗交流總結等。五、課題研究原則 1、科學性原則。2、主體性原則。 3、滲透性原則。 4、實踐性原則。 5、自律的原則。 6、真誠的原則 7、示范性原則。注重傳統(tǒng)美德教育 營造和諧成長氛圍“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主體教育模式研究”子課題結題報告一、 問題的提出:人類已進入21世紀,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現(xiàn)代文明,不斷地解脫著人在自然界的種種勞役,把人誘入了一個以技術為本的世界。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來說,工業(yè)文明也好,網絡技術也罷,都是“雙刃劍”。市場強烈呼吁著平等互利的交換,卻帶來了人際關系的冷漠,網絡使人獲得了全球性的信息,卻丟失了身邊的交流。不少教師感到:現(xiàn)在很難走近學生;學生對教師也往往是敬而遠之;學生之間缺乏信任感;更多的家長則是為如何和孩子溝通而苦惱。這種人際關系的冷漠、淡化,既有礙和諧教育模式的建構,也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更不符合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而融融仁愛心,尊重人,理解人,關懷人,幫助人,同情人、誠實守信等優(yōu)良品質則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很有特色的部分。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如何通過民族精神的教育,使中華美德得以繼承?如何在教育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便是我們通過研究要解決的問題。于是我們參加了江蘇省教育學會中華傳統(tǒng)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組織的中小學中華美德主體教育模式建構研究課題研究,并將子課題確定為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主體教育模式研究。該課題經總課題組批準,于2001年6月開始研究。 二、 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其意義一)研究的目的:通過此課題的研究,讓學生在自我學習、自身踐行、自己體驗中,繼承中華美德,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共處,以彌補工業(yè)文明、網絡技術帶給我們的缺憾,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使他們身心愉悅地健康成長。二) 研究意義:1、 是傳承傳統(tǒng)美德,弘揚民族精神的需要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民族。在五千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的精神紐帶,也是促進中華民族與時俱進,不斷走向興盛繁榮和文明進步的重要精神動力。在人類歷史上,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xù)不斷,生生不息,成為沒有發(fā)生過斷裂的社會文明;中華民族之所以能不斷進步、自強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具有一種源源流長,一以貫之并不斷豐富發(fā)展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團結統(tǒng)一的文化紐帶與精神支柱。而這種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傳統(tǒng)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眾多的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地用自己閃光的思想和行動來塑造和形成的,并在歷史的演進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當今的青少年是未來的開拓者,但開拓者首先必須是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者,沒有繼承作基礎,開拓進取就無從談起。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中華美德教育,并讓學生在教育的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認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統(tǒng)一,就顯得十分重要。2、是實現(xiàn)和諧教育的需要和諧教育與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一樣,都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教育模式。從和諧教育的規(guī)定性出發(fā),其概念可以界定為:和諧教育是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和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的統(tǒng)一出發(fā),調節(jié)教育場中諸教育要素的關系,使教育的節(jié)奏符合學生發(fā)展的節(jié)律,進而使“教”與“學”產生諧振效應,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獲得全面和諧充分發(fā)展的教育。而以師生關系為主的學校人際關系的和諧,是實施和諧教育的前提。師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學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敗與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中的人際關系的狀況高度相關。其中,尤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狀況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影響最大。實施和諧教育必須協(xié)調好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間的關系,使三方教育建構成“目標一致,內容銜接,功能互補,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場,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學生心中有他人以及關心他人的意識,自理、自主的生活能力,首先發(fā)端并生長于家庭教育之中。因此,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關系為主的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教育關系的和諧,是實施和諧教育的基礎。3、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關于人格的形成,目前認為,先天的遺傳素質是人格形成的基礎,是日后人格發(fā)展的前提,但人格的發(fā)育和最終形成,則更多地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訓練和環(huán)境影響。也就是說,有賴于個人的社會實踐。其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起主要作用,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這就像優(yōu)良的種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條件下才能茁壯成長一樣,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毛病,都會妨礙小苗的成長。當家庭氣氛緊張、師生關系不和,同伴之間相互戒備時,就有可能造成人格發(fā)育的偏離,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人格障礙,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受到影響。什么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按照馬克思主義對全面發(fā)展的人的論斷,他們應該是“會做一切工作的人”“具有盡可能廣泛需要的人”“高度文明的人”。就其主要包括的內容講,大致體現(xiàn)在這樣幾個方面:(1)體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發(fā)展。人的體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內容,是從事一切活動的身心基礎。(2)人的才能的多方面發(fā)展。這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內涵的另一重要內容。是人作為改造社會、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所必備的條件,也是人所特有的能動創(chuàng)造性。(3)個人社會關系的高度豐富發(fā)展。包括個人同他人的關系,個人同社會的關系,個人同自然生態(tài)的關系等。因此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不僅要重視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文化素質,還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心理、人格、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傊腥A民族歷史悠久,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讓那些隨著時代變遷仍能積攢下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并能有效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傳統(tǒng)美德在學生個體身上得以體現(xiàn),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為學生做人、成才打好基礎,正是本子課題研究的意義之所在。三、 題課研究的基本內容1、 中華美德與新型師生關系建立的研究2、 中華美德與親密生生關系建立的研究3、 中華美德與良好親子關系建立的研究四、 課題實施的幾個階段(一)2000年11月至2001年6月 立題階段子課題負責人向總課題組申請子課題的總體設計,組建子課題研究小組(二)2001年6月至2001年12月 研制方案 學習研討階段1、確立研究內容及實施計劃,組織中心組成員學習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論,系統(tǒng)論的基本原理,現(xiàn)代教學論有關建構學生主體的理論以及教育學、心理學和中華傳統(tǒng)道德的有關論述,并對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進行調查。2、根據研究的需要,我們設計了一張由67個題目組成的問卷,問題涉及學生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以及親子關系的方方面面。我們將設計好的問卷在初二年級三個班中進行了調查,共有153名學生參加了調查,有效問卷124張。通過對有效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我們得出如下調查結果:1、 絕大部分同學在人際交往中沒有太大障礙和困難,尤其是生生交往2、 在交往的內容和質量上有待進一步提高。從內容上講,不少同學的交往只局限于大家在一起玩玩,在相互合作,幫助別人排憂解難方面明顯不足;從質量上講,淺層次交往較多,深層次交往較少,同學之間還缺乏一種信任感。3、 在師生關系上,許多學生對教師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4、 在家庭中,大部分同學還不懂得關心體貼父母。(三)2001年12月至2004年7月 研究階段根據研究內容和調查結果,在研究階段我們重點突出了“仁愛”“團結”“尊師”“孝悌”“交友”“誠信”等方面的教育。重點抓了“學習明理”、“活動體驗”、“感悟踐行”等教育環(huán)節(jié)。一)學習明理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延傳至今的結晶,是“中華根”“民族魂”。為讓學生知曉中華民族在為人、處事、修身等方面的傳統(tǒng)美德,在這一教育環(huán)節(jié)我們以開展“書香校園”活動為抓手,師生共同尋好書、讀好書、找美德,讓教師和學生“與書交友,與大師對話”,讀書心得交流,并在此基礎上,說古論今,發(fā)掘“愛班級、愛學校、愛自己、愛父母、愛南京”的種種理由,并匯編“五愛箴言”“韶華心露”,在校園內傳閱、欣賞、形成濃濃“愛”的氛圍,讓學生們從愛自己身邊的人和物中去萌發(fā)真正的愛國、愛民族的高尚情操,引導學生將傳統(tǒng)美德與現(xiàn)代文明結合起來,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做四有新人。二)活動體驗在這一教育環(huán)節(jié)我們以“尊重”、“關愛”“分享”為關鍵詞設計系列教育活動。尊師重教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師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美好的心靈;教師是辛勤的園丁,造就著祖國需要的人才;教師是人梯,把學生逐步引入知識的寶庫、思想的殿堂和科學的高峰。教師是春蠶、紅燭,為國家和民族的昌盛耗盡心血。今天我們強調尊師,首先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勞動。但是我們在強調尊師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尊師重教不等于師道尊嚴。調查中為什么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就是因為部分教師還沒有放下教師的架子,總是高高在上,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忽視了學生是成長過程中的未成年人。作為教師,我們應把微笑獻給學生,把歡樂和自由還給學生,把成功的喜悅帶給學生。為建立一種平等、民主、關愛的新型師生關系,圍繞相互尊重這一教育主題,設計了如下活動:1、 在教師中征集“我最欣賞的教育格言”。以期刊的形式編發(fā)給教師,讓教師們互相學習、交流、互相勉勵,從優(yōu)秀的教育格言中汲取養(yǎng)料和智慧,加速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以澤益于學生健康成長。2、“老師-我有話對你說”活動開展“假如我是老師”的征文活動;對教師形象的評價活動,在活動中從教師的衣著、言談、教學方式等方面向學生展開了調查,從反饋的材料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學生們對老師敬而遠之的原因:a. 教師的育人觀念有待更新。b. 教師對學生全方位的了解有待加強。c. 學生與教師平等、融洽相互的人際觀,需進一步明確。3、“我們一起走過”記一件師生之間在教育教學及各種活動中難忘的事。讓學生體驗教師的苦與樂。讓教師體驗學生的純真與可愛。仁愛,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鬃诱f,“仁者愛人”仁的根本在于愛人、愛民,這是人性的本質,是人與動物的分界線。仁愛包括善良、仁慈、人道、利他主義等,其核心內容就是對人同情、關懷、愛護和幫助。而這種仁愛之心,對當今的中學生來說是十分缺乏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交往中,真正意義上的互助互愛,互相關心不夠。為此,我們開展了“播種友誼 團結共進”系列活動,如“重陽節(jié)登山”、“做個快樂的少年”、“撒播友誼的種子”、“擁有一個快樂的集體”、“團結是飛向成功的翅膀”、“讓我們攜手前進”等。中國傳統(tǒng)家庭是以孝悌來維系的。我國古代十分重視“孝道”,認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幾千年來,孝敬父母思想陶冶了許多杰出人物,熏陶著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父母給以了我們自然的生命,也給以了我們社會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在孕育、哺育、養(yǎng)育和教育的過程中,都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都經歷過千心萬苦甚至種種磨難。古彥語說得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蔽覀儧]有理由不去熱愛和報答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但我們的孩子往往既無孝敬父母之心,也無順從父母教誨之意,甚至對父母的教育抵觸很大。是孩子不理解父母?還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為進一步加強親子溝通,我們設計了“小鬼當家”教育活動。每年的寒暑假,我們在學生中開展當好父母的好幫手活動 ,并把當家體會記錄下來進行交;我們還以“如何與孩子交流”為題進行系列家長學校講座,并進行了家教論文的再機征輯和評選活動,將優(yōu)秀的家教論文匯編成冊,作為家長學校的學習交流材料,讓家長們共同探討走進孩子心靈的佳法良方。三)感悟踐行如果說沒有認識的教育是缺乏理性和說服力的教育,沒有活動體驗的教育是缺乏感情基礎的教育,那么沒有感悟踐行的教育則是蒼白無力的教育。因此在這一教育環(huán)節(jié),我們主要是在學生明理、體驗的同時進行感悟,把外在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做人準則并附注行動。如:開展“獻心”系列活動1對社會獻愛心a.2002年向社會捐款2290元,衣物1000件,到敬老院、福利院、社區(qū)做好事做宣傳共376次。b.在和安徽老區(qū)金寨縣鐵沖鄉(xiāng)中學的手拉手活動中,我們的學生把省下的零用錢,用來買了幾百件學習用品,送到了老區(qū)同學的手中。每年捐款4千多元,捐物數千件,資助20位貧困生完成初中或高中學業(yè)。c.利用節(jié)假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給老人過生日,為他們表演節(jié)目。到社會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并給他們帶去禮物。d.全校為南京市骨髓庫捐款e.校紅十字會會員上街進行義務宣傳。2對同學獻關心a.在學習中,我校各班都建有一幫一的對子,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優(yōu)化組合”、“小組競賽”充分體現(xiàn)各班不同的學習氛圍和班級特色。b.在生活上,我校開展了“有困難來找我吧”!的主題班會。班會上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各種成長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的疑惑,同學們開展討論,場面非常熱烈,在熱烈的氣氛中,學生心中積存很久的疑慮被打消了,在誠懇的氛圍里,同學之間的友情加深了。c.我校的廣播站常常收到很多情節(jié)感人的文章,以表達對某位同學幫助的感激之情。他們會在適當的時間、配上抒情的音樂,把文章讀給大家聽。這樣的行為使得我校樂于助的氛圍越來越濃。d.由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發(fā)起,全校師生參加的資助家庭困難和生重病學生的活動,兩次捐款達萬元。3對集體獻熱心a.開展“我為學校獻計獻策”、“我為班級獻計獻策”的活動。b.“校園衛(wèi)士”活動:設立“學生護校崗”和“校園衛(wèi)士志愿者”隊伍,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校園衛(wèi)士志愿者”們從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和校園環(huán)境做起,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中午,他們集體清理校園死角,課間和課后他們分散在校園的各處,維護校園的清潔衛(wèi)生。通過他們的努力,學生們不再在校園內亂吃零食,亂丟果皮紙屑;通過他們的努力,同學們建立了團結、愛校的情感。而優(yōu)秀“校園衛(wèi)士”的評選與表彰,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做校園主人的光榮與責任。c.利用每周三下午開展“紅領巾愛校勞動”,主動打掃校園死角。開展“共同分享” 系列親子活動 1在每年的38節(jié),要求孩子幫助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要求媽媽給孩子講一講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還邀請母親和孩子一起參加慶三八的主題班會2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時要孩子們親手做一份禮物送給父母,要求父母就孩子的生活問題做一次談心。3寒暑假,我們要求學生當好父母的好幫手,爭做鄰里好少年,并將表現(xiàn)情況如實填表上交學校。4在61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時,請父母給孩子寫一封信,表達對孩子的無限深情和殷切期望。 5.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表彰大會和藝術節(jié)匯報演出,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悅。開展“誠信伴我行”活動1誠信大家談。用晨會、班會開展教師談誠信、家長談誠信、學生談誠信活動。2學校家委會以家長和孩子互講誠信為題致全校家長一封信。3設立誠信考場。每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學校均設立誠信考場。入做誠信考場須以班級為單位向學生處提出申請,批準后全班在周一升旗儀式上向全體學生宣誓方可入做誠信考場參加考試。我們借助這一形式,注重了過程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四)2004年7月 至2004年9月 總結、揭題撰寫揭題報告五、 課題的成果與成效1、 尊重、關愛、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確立和鞏固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將尊師愛生、互助仁愛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貫穿于教風和學風之中,使教師形成了這樣一些共同的信念:“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會獲得成功?!薄拔覀円o學生最好的教育?!薄皩W生好似片片綠葉,我們要滿懷深情地呵護每一片綠葉,甚至是有斑點的綠葉?!碧岢隽巳w教師應共同遵守的教育原則,如“關愛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fā)展;尊敬家長,讓每一位家長都感到滿意;善待教師,讓每一位教師都獲得成功?!睆亩菇處煴都幼鹬亍㈥P愛學生,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交朋友。張寧燕老師說:“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感到: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需先從老師做起!老師應該了解學生的需要,應該用心靈與心靈的貼近去贏得學生的信任,用滿懷深情的呵護、真誠由衷的欣賞、設身處地的理解去架起師生間融洽關系的橋梁!”同時,我們也要求學生善待教師,自覺營造尊敬教師的風尚,做一個尊重老師的勞動、對老師有禮貌和虛心聽從老師教導的文明學生。在我校開展的我喜歡班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