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與不良反應_第1頁
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與不良反應_第2頁
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與不良反應_第3頁
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與不良反應_第4頁
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與不良反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與不良反應,昆明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郝 青 林,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是指在有明確抗感染治療指征的情況下,選擇適當?shù)?、針對性強的抗菌藥物,使用適宜的劑量、給藥途徑及療程,以達到控制感染和/或殺滅致病病原菌的目的。治療中應盡可能防止藥物所致的各種不良反應及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臨床上不正確應用或濫用抗菌藥物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是指達不到治療效果,或不良反應突出,或誘發(fā)細菌耐藥。不合理的臨床應用有如下情形:,1 使用無效的抗菌藥物,抗菌藥物對病原體缺乏針對性,如對產(chǎn)酶金葡菌使用普通青霉素,對支原體、衣原體感染使用內酰胺類抗生素,對病毒性肺炎使用抗生素;,2 抗菌藥物的劑量不足或過量 抗菌藥物劑量不足,病原體通過產(chǎn)生使藥物失活的酶、改變膜通透性阻滯藥物進入、改變靶位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過程而產(chǎn)生耐藥;過量則產(chǎn)生毒副作用,MPC-防細菌變異濃度,MPC(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藥物的臨界濃度值,高于該值,選擇性耐藥的變異菌株增殖發(fā)生率很小實驗表明MPC通常高于MIC 4-8倍應用MPC值,能預測在達到根除感染目的同時,兼顧防止耐藥性的產(chǎn)生,Joseph M.Blondeau et al.Antimicro.Agents and Chemotherapy,Feb.2001,p.433-438,抗菌藥物治療時,當治療藥物濃度高于MPC,不僅可以治療成功,而且不會出現(xiàn)耐藥突變;藥物濃度低于MIC,自然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成功,但也不會選擇耐藥菌株。但藥物濃度如果在突變選擇窗內,即使臨床治療成功,也將可能出現(xiàn)耐藥突變,。,3 未能嚴格掌握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如抗菌藥物的不合理預防用藥,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對于沒有明確感染征象的患者,應盡可能避免抗菌藥物的預防性用藥,以免誘發(fā)細菌耐藥或繼發(fā)耐藥病原體感染;,4 臨床用藥途徑不適當,盲目使用抗菌藥物氣溶吸入, 絕大多數(shù)細菌性肺部感染經(jīng)口服或注射適當抗菌藥物后有良好效果,氣溶吸入并無必要,關于抗菌藥物氣溶性吸入的治療價值目前意見尚未統(tǒng)一;,5 在細菌發(fā)生耐藥后仍繼續(xù)使 用該種抗菌藥物;,耐藥性(resistance,又稱抗藥性)一般是指病原體對藥物反映性降低的一種狀態(tài),6 在出現(xiàn)嚴重藥物毒性反應或過敏反應后仍繼續(xù)使用此種或同類抗菌藥物;,7 過早停用抗菌藥物;,8 臨床上不重視病原學檢查;,9 不合理的聯(lián)合用藥,如氨基糖甙類與萬古霉素聯(lián)合,加重腎毒性,應高度注意內生肌酐清除率下降;,10忽視患者的全身狀況,如肝腎功能、免疫狀態(tài)等。導致患者得不到積極有效的治療,抗生素的排泄(Excretion),大部分抗菌藥物經(jīng)腎排泄,部分經(jīng)肝膽系統(tǒng)排出;尚可分泌至唾液、淚液、支氣管分泌物、痰液、乳汁中。,腎排泄:,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大多品種、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磺胺類等主要經(jīng)腎排泄。 大環(huán)內酯類、林可霉素類等非主要經(jīng)腎排泄,但也可在尿中達到較高濃度。腎功能減退時,主要要經(jīng)腎排泄的藥物消除半衰期(T1/2)延長,應適當調整劑量。,膽汁排泄:,大環(huán)內酯類、林可霉素類、利福平、頭孢哌酮、頭孢曲松等主要或部分經(jīng)肝膽系統(tǒng)排泄。氨基糖苷類、氨芐西林、哌拉西林等在膽汁中可達一定濃度。,11.不了解藥代動力學與藥效學的關系 時間依賴性抗生素不宜每日給藥一次完成,濃度依賴性抗生素不能每日分次給藥。這樣不能達到有效血藥濃度,不良反應增加,PK / PD的概念,PK:Pharmacokinetics 藥代動力學PD:Pharmacodynamics 藥效學,抗生素后效應( post-antibiotic effects, PAE),是指細菌與抗生素短暫接觸,當藥物清除后,細菌生長仍然受到持續(xù)抑制的效應。PAE的機理可能因藥物清除后,藥物在細菌靶位仍長時間結合,而致細菌非致死性損傷、恢復再生長時間延遲所致。PAE相當于實驗組與對照組細菌恢復對數(shù)生長期時間差。PAE的影響因素:細菌的種類和接種量、抗菌藥物種類和濃度、細菌與藥物接觸時間、聯(lián)合用藥等。,濃度依賴性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酮內酯類、兩性霉素B等。其對致病菌的殺菌作用取決于峰濃度,而與作用時間關系不密切??梢酝ㄟ^提高藥物峰濃度 (concentration maximal ,Cmax) 來提高臨床療效,但Cmax不能超過最低毒性劑量,對于治療窗比較窄的氨基糖苷類藥物尤應注意。用于評價濃度依賴性藥物殺菌作用的參數(shù)主要有: AUC0-24/MIC(AUIC)Cmax/MICSBAFBA等,SBA或FBA,指給藥后可以殺滅99.9%細菌的最大血清或體液稀釋倍數(shù),它與血藥濃度成正比,是反映PK/PD的綜合參數(shù)。研究表明,對于細菌性心內膜炎、菌血癥、中性粒細胞減少伴發(fā)熱等嚴重感染,峰值SBA應大于8,臨床治療方有效。FBA可反映給藥后腦脊液、胸腹水、膽汁、胰液、尿液等體液殺菌效價,為控制局部感染設計給藥方案的參考依據(jù)。,1、王睿主編,臨床抗菌治療手冊.第一版.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4;79-82 2、Lorian V. Antibiotic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4th edit,Williams & Wilkins,Cmax/MIC,氨基糖苷類和氟喹諾酮類藥物Cmax/MIC至8-10之間,臨床才能達到較高有效率。,氨基糖苷類日劑量單次給藥,氨基糖苷類屬于濃度依賴型抗生素 。氨基糖苷類Cmax/MIC與臨床療效呈正相關。在日劑量不變的情況下,單次給藥可以獲得較多次給藥更高的Cmax,使Cmax/MIC比值增大,從而明顯提高抗菌活性和臨床療效。但應注意Cmax不得超過最低毒性劑量。,Moore RD. et al. J Infectious Diseases.1987,155(1)93-98,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由于半衰期較長(410小時),也有一定的PAE,故通常每日2次用藥。,時間依賴性抗生素,多數(shù)-內酰胺類、林可霉素類等。抗菌作用與同細菌接觸時間密切相關,而與峰濃度關系較小,主要評價參數(shù)為: TMIC AUCMIC,TMIC,指給藥后,血藥濃度大于MIC的持續(xù)時間。時間依賴性藥物TMIC大于給藥間隔時間的50%,臨床療效較好。如頭孢吡羅1g靜滴后,TMIC6h,給藥間隔可為12h。,時間依賴性且抗菌活性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抗菌藥物,阿齊霉素等部分大環(huán)內酯類 、碳青霉烯類、糖肽類、唑類抗真菌藥等。主要評價指標:AUC/MICT1/2PAE如氟康唑,AUC0-/MIC=20可獲得較好療效。,Craig WA.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ibiotics(post congress of the 7th WPPCCID,2000.),-內酰胺類抗生素,-內酰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曲南等,為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TMIC是評定該類藥物療效的重要參數(shù)。要達到最大抗菌作用,應使TMIC為給藥間隔40%50%以上。,T1/2 為12小時的-內酰胺類抗生素如氨曲南、頭孢唑啉、頭孢他啶、頭孢噻肟等,每日23次給藥,即可使大部分給藥間隔時間中藥物濃度高于MICT1/2為3060min的其它頭孢菌素類和大部分青霉素類,需每日多次給藥碳青霉素烯類抗生素:如亞胺培南、美洛培南等對繁殖期和靜止期細菌均有強大殺菌活性,又顯示較長的PAE,因此臨床應用該類藥物時可適當延長藥物給藥間隔時間,采取每日2-3次的給藥方案,-內酰胺類抗生素,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屬于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但有較長的抗生素后效應。TMIC 、T1/2和PAE是評定該類藥物療效的重要參數(shù)。某些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T1/2較長,可考慮特殊的給藥方案。如阿齊霉素血漿T1/2 為24h,組織T1/2可達72h,連續(xù)三日給藥,停藥七天,仍可使組織中保持有效濃度。,耐藥機理,產(chǎn)酶: 金黃色葡萄球菌產(chǎn)生耐青霉素酶靶位蛋白改變: 大腸桿菌通過改變靶位蛋白降低對-內酰胺酶類抗生素親和力細菌通透性改變: 革蘭陰性菌通過外膜 通道改變,降低抗生素進入菌體濃度,細菌泵出系統(tǒng): 細菌將藥物泵出體外蛋白通道改變:化學改變靶蛋白或產(chǎn)生新的蛋白替代靶位,革蘭陰性菌的外膜蛋白通道改變,減少抗生素進入胞內形成細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BBF) 可以保護細菌抵御抗菌藥物的殺傷和逃逸宿主的免疫,導致治療難度加大,-內酰胺酶 根據(jù)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為A、B、C、D四類青霉素酶-分解青霉素 (A類)頭孢菌素酶-分解頭孢菌素(AmpC酶)(C類)廣譜-內酰胺酶-分解青霉素及一、二代頭孢 (D類)超廣譜-內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ESBL) -分解一、二、三代頭孢及氨曲南,其中少數(shù)分解泰能(碳青霉烯酶)(B類),ESBL + 質粒AmpC = SSBL,Super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 僅碳青酶烯類有效,1989年Bush分類(1),組別 -內酰胺酶 特點 不被克拉維酸抑制 2a 水解青霉素 被克拉維酸抑制 2b 廣譜酶 被克拉維酸抑制 被克拉維酸抑制,1 水解頭孢菌素(Amp C),2b e 超廣譜 -內酰胺酶,1989年Bush分類(2)組別 -內酰胺酶 特點2br 耐酶抑制劑的廣譜酶 不被克拉維酸抑制2c 水解羧芐西林 被克拉維酸抑制2d 水解氯唑西林 被克拉維酸抑制2e 水解頭孢菌素 被克拉維酸抑制3 金屬-內酰胺酶 不被克拉維酸抑制4 水解青霉素 不被克拉維酸抑制,不 合 理 用 藥 示 例,病例1 男患,71歲,咳嗽,咯黃色膿痰,伴發(fā)熱,診斷慢性支氣管炎痰培養(yǎng) 檢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治療 選用頭孢吡肟(馬斯平)4g靜脈滴注每日一次,不合理用藥分析 頭孢吡肟為頭孢四代,MRSA產(chǎn)生內酰胺酶類靶位蛋白(PBP)改變,以及產(chǎn)生過量內酰胺酶,使內酰胺酶類抗生素對其無效。治療應首選萬古霉素,其抑制細菌細胞壁粘肽合成的第二步,與五肽末端氨基酸分子結合,阻斷轉肽交叉連接,同時轉糖作用也發(fā)生障礙。,病例2 女患 41歲,反復喘息發(fā)作,診斷支氣管哮喘,長期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并發(fā)肺膿腫痰培養(yǎng) 檢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白色念珠菌。治療 選用氨芐青霉素/舒巴坦鈉6g/日靜滴,不合理用藥分析 MRSE產(chǎn)生內酰胺酶類靶位蛋白(PBP)改變,以及過量內酰胺酶,使內酰胺酶類抗生素對其無效。首選萬古霉素。,病例3 男患,80歲,咳嗽,咯少量血痰伴發(fā)熱,確診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痰培養(yǎng) 檢出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治療 選用青霉素640萬u/日加氨芐青霉素4g/日靜滴,不合理用藥分析 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耐藥,是由于鏈球菌發(fā)生青霉素結合蛋白(PBP)改變所至,應盡量選用利福平、喹諾酮或萬古霉素等藥物。,病例4 男患,78歲,反復咳嗽、咳膿痰,長期住院,診斷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痰培養(yǎng) 檢出肺炎克雷伯桿菌,產(chǎn)超廣譜內酰胺酶(ESBL)治療 選用頭孢哌酮4g /日,靜脈滴注,不合理用藥分析 肺炎克雷伯桿菌產(chǎn)ESBL,對青霉素、一、二、三代頭孢耐藥,應選用三代頭孢加酶抑制劑或碳青霉烯類,病例5 女患,68歲,多發(fā)性腔隙性腦梗塞后遺偏癱并肺部感染,持續(xù)發(fā)熱痰培養(yǎng) 檢出陰溝腸桿菌,產(chǎn)ESBL 及頭孢菌素酶(Ampc)治療 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4g/日,不合理用藥分析 革蘭陰性桿菌產(chǎn)ESBL用以上抗生素有效,但產(chǎn)Ampc酶時所有頭孢三代及酶抑制劑無效,應首選碳青霉烯類進行降階梯治療或選頭孢四代針對Ampc酶,病例6 男患,75歲,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慢性呼吸衰竭,經(jīng)機械通氣輔助呼吸。痰培養(yǎng) 檢出銅綠假單胞菌治療 選用左氧氟沙星0.4g/日靜脈滴注,不合理用藥分析 銅綠假單胞菌通過細菌細胞膜通透性改變、產(chǎn)超廣譜內酰胺酶等機制,對左氧氟沙星耐藥率高,應選用頭孢哌酮加舒巴坦鈉或頭孢他啶或碳青霉烯類,也可喹諾酮類聯(lián)合氨基糖甙類,病例7 女患,78歲,左肺腺癌并腦轉移,化療之后出現(xiàn)右下肢疼痛、腫脹伴發(fā)熱,右下肢皮下有握雪感血培養(yǎng) 檢出產(chǎn)氣莢膜梭狀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產(chǎn)ESBL、Ampc治療 選用頭胞哌酮/舒巴坦鈉4g/日,不合理用藥分析 頭孢三代對Ampc無效,甚至誘導產(chǎn)Ampc,應首選碳青霉烯類或頭孢三代加舒巴坦鈉或與頭孢四代聯(lián)合,病例8 男患,40歲,畏寒,發(fā)熱一周伴咳嗽,咯粘痰,輕微胸痛痰培養(yǎng)(),血清冷凝集實驗1 : 32治療 選用青霉素640萬u/日聯(lián)合阿米卡星0.2g/日,不合理用藥分析 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在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形成病原體包涵體,唯有大環(huán)內脂族抗生素具有組織濃度高,易透入細胞內進行殺滅病原體的作用。應首選羅紅霉素或阿奇霉素,病例9 男患,61歲,因呼吸衰竭多次住院痰培養(yǎng) 檢出嗜麥芽窄食單孢菌治療 選用碳青霉烯類泰能1.5g/日靜滴,不合理用藥分析 嗜麥芽窄食單孢菌產(chǎn)碳青霉烯酶,可水解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且不少同時攜帶氨基糖甙類和喹諾酮類耐藥基因,應選用替卡西林/他唑巴坦或氟喹諾酮類,病例10 男患,60歲,慢性肺心病反復心衰、呼衰痰培養(yǎng) 檢出大腸埃希氏菌治療 選用氨卞西林/克拉維酸,不合理用藥分析 大腸埃希氏菌產(chǎn)內酰胺酶抑制劑酶,對克拉維酸和舒巴坦鈉耐藥,但對他唑巴坦高度敏感,應選用替卡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類,重癥感染 參考過去的抗生素治療史以評估可能的耐藥情況。選擇針對G-桿菌(碳青霉烯類或抗假單胞菌頭孢類、合用喹諾酮類或氨基甙類)和針對MRS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