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6/4/3 1 第三章 隋唐佛教宗派的 興盛與思想發(fā)展 2016/4/3 2 中國佛教至隋唐而至于鼎盛,本期的佛教宗派融入了南北諸家?guī)熣f,在哲學(xué)上取得了重大進(jìn)展。其中,比較重要的派別有三論宗、天臺宗、華嚴(yán)宗、禪宗、唯識宗、密宗、凈土宗、律宗等。三論宗以 中論 、 百論 、 十二門論 為淵藪,著力闡發(fā)龍樹一系的中觀思想,其精髓和詮釋格式為諸宗派廣泛采納。玄 2016/4/3 3 奘的唯識宗引入了印度式繁瑣的名相分析體例,不適合中土社會的思想實際,故數(shù)傳而絕。密、凈、律諸宗,思想內(nèi)涵較少。因而,本章主要探討中國佛教思想史上影響深遠(yuǎn)的天臺宗、華嚴(yán)宗與禪宗。 2016/4/3 4 一、天臺宗的性具圓教 2016/4/3 5 天臺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是陳隋之際的智顗,因為他的主要活動是在浙江天臺山,故以“天臺”為宗名。該宗奉持 妙法蓮華經(jīng) 簡稱 法華經(jīng) 為主要經(jīng)典,所以又名“法華宗”。在理論上,天臺宗與他宗之不同在于提出了一套以“性具圓教”為核心的佛教哲學(xué)思想。 2016/4/3 6 (一)淵源與創(chuàng)始 天臺宗雖然正式形成于隋朝,但其淵源卻可以追溯到北齊慧文和南岳慧思兩位禪師。 2016/4/3 7 1、慧思與慧文 慧文生卒年代不詳,慧思從慧文那里得到“一心三觀”的傳承。所謂“一心三觀”主要是得自鳩摩羅什所譯的“般若”類經(jīng)論關(guān)于“修習(xí)道種智、一切智、一切種智”的說法?!暗婪N智”即通曉大小乘的修持法門,“一切智”即洞察一切法共相,“一切種智”即了達(dá)諸法自相?;畚?、慧思都強(qiáng)調(diào)三智“一心中得”。 2016/4/3 8 2、智顗( 538 公元 560年在光州大蘇山從慧思受禪法。又往天臺山實修,完成他的“圓融實相”說,再去金陵敷演 法華 妙旨,留下 法華文句 。后在荊州當(dāng)陽玉泉山,在講經(jīng)說法留下 法華玄義 、 摩訶止觀 。 2016/4/3 9 3、天臺宗的貢獻(xiàn) 用有力的陳述來概括您對該主題的感想或看 作為較受公認(rèn)的第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天臺宗的貢獻(xiàn)在于對漢魏以來不斷輸入的諸家學(xué)說和修行法門進(jìn)行系統(tǒng)的、恰如其分的綜合,既有高低淺深之別,又不失其各自獨立的價值。 2016/4/3 10 法華經(jīng) , 序品 曰: 佛世尊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后善。 為求聲聞?wù)哒f應(yīng)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yīng)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yīng)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2016/4/3 11 (二)天臺宗的義理與修行 2016/4/3 12 佛教的理論,無論多么深奧玄妙,都離不開對修行的構(gòu)想安排及其與涅槃境界的關(guān)系,天臺宗亦莫能外。它的這種意識較諸后起的華嚴(yán)宗似乎更為強(qiáng)烈,這表現(xiàn)在它以“止觀并重”的說法。 2016/4/3 13 1、止觀并重 在天臺宗里,“止觀并重”的修持具有對南北學(xué)風(fēng)折衷的意義。天臺宗糅合眾經(jīng)論、判定諸師說形成“五時、八教”的體系。所謂“五時”,就是華嚴(yán)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所謂“八教”分為“化儀四教”與“化法四教”。前者即頓、漸、秘密、不定;后者即藏、通、別、圓。前者是隨所接引眾生的根機(jī)利頓 2016/4/3 14 與得法因緣而產(chǎn)生的修行體系安排上的區(qū)別。后者是表示義理上的分判與融通。 摩訶止觀 卷首曾舉其要者述云,天臺智顗傳南岳思三種止觀,即漸次、不定和圓頓止觀,以為“皆是大乘,俱緣實相,同名止觀。漸則初、后淺深,如彼梯隥;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剛寶置之日中;圓頓初后不二,如通者騰空?!?2016/4/3 15 2、圓融三諦 根據(jù)龍樹的意見,任何事物都是因緣而生,由之而成就的事物可以從空、假、中三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隨后可以發(fā)現(xiàn),空、假、中不是事物規(guī)定性不相統(tǒng)屬的三個側(cè)面,而是相互滲透的一種分析性等價關(guān)系。 2016/4/3 16 智顗說: 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總空觀也;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總假觀也;一中一切中,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 摩訶止觀 卷五上) 2016/4/3 17 從“止”的方面立論,亦有三種法門。智顗解釋道: 一體真止者,諸法從緣生,因緣空無主,息心達(dá)本源,故號為沙門。知因緣假合幻化性虛故名為體,攀緣妄想得空即息,空即是真,故言何真止。二方便隨緣止者, 知空不空 2016/4/3 18 故言方便,分別藥病故言隨緣,心安俗諦故名為止。三息二邊分別止者,生死流動,涅槃保證,皆是偏行偏用,不會中道,今知俗非俗邊寂然,亦不得非俗空邊寂然,名息二邊分別止。( 摩訶止觀 卷五上) 2016/4/3 19 3、止觀十境 摩訶止觀 論止觀之境,凡有十種,“一陰界入,二煩惱、三病患、四業(yè)相、五魔事、六禪定、七諸見、八增上慢、九二乘、十菩薩?!保ㄍ希?jù)說這十境皆能使真實正見受到障礙,故須對治;其中特別應(yīng)該引起注意的是“陰界入境”,因為“陰界入一境常自現(xiàn)前,若發(fā)不發(fā)恒得為觀,余九境發(fā)可為觀,不發(fā)何所觀?”(同上)可見,諸境乃得以“陰界入”為前提。 2016/4/3 20 4、一念三千 所謂“三千”,即三千世間,由十法界、三種世間、十如是配合而成。十法界“互具”,則有百法界,而百界眾生一一皆具三種世間和十如是范疇,由此有三千法界。 摩訶止觀 卷五云: 2016/4/3 21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為百法界;一界又具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三千種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則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 2016/4/3 22 關(guān)于“一念三千”,智顗本人從不同角度分辨了幾種情況,他說: 若從心生一切法者,此則是縱;若心一時合一切法,此則是橫??v亦不可,橫亦不可,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故,非縱非橫,非一非異,玄妙深絕,非識所識,非言所言,所以稱為不思議境。( 摩訶止觀 卷五) 2016/4/3 23 5、空觀、假觀與中觀 三觀玄義 中有一段重要的文字: 能觀之觀者,若觀此一念無明之心非空非假,一切法非空、非假,亦不得非空、非假,而能照其中道之空、假,即是照一切法性、法界之空、假也。 2016/4/3 24 摩訶止觀 時或出現(xiàn)的名句“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看來并不僅僅指認(rèn)所觀的理境,或心之體性上的契應(yīng),而是指認(rèn)“一念心起”四字抒義之全體,此“一念心起”即是“法性起”。 摩訶止觀 卷一云: 2016/4/3 25 唯信此心但是法性,起是法性起,滅是法性滅,體其實不起滅,妄謂起滅。只指妄想,悉是法性。以法性系法性,以法性念法性,常是法性,無不法性時。 2016/4/3 26 二、華嚴(yán)宗的法界緣起說 2016/4/3 27 華嚴(yán)宗,因其信奉 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而得名,由于它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法藏得武則天賜號“賢首”,故而該宗又稱為賢首宗。 2016/4/3 28 法藏,( 643 重要著作有 華嚴(yán)探玄記 、 華嚴(yán)經(jīng)旨?xì)w 、 修華嚴(yán)奧旨妄盡還源觀 、 華嚴(yán)義海百門 、 華嚴(yán)一乘教義分齊章 、 華嚴(yán)金師子章 、 華嚴(yán)策林 和 大乘起信論義記 。 2016/4/3 29 華嚴(yán)宗的中心理論是 “ 法界緣起 ” 2016/4/3 30 1、法界 所謂“法界”分而言之,如 華嚴(yán)經(jīng)義海百門 云:“即一小塵緣起,是法;法隨智現(xiàn),用有差別,是界”。(石竣等 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 第 2卷第 2冊第 108頁,中華書局 1987年版) 2016/4/3 31 華嚴(yán)策林 云: 佛以無生空寂為身,亦以法界無起為體。但證此理,佛隨理以現(xiàn)身,但入無生,法隨智以顯相,相即無相。(同上書第 300頁) 2016/4/3 32 2、法界緣起 所謂“法界緣起”通常是指以法界為體,以緣起為用。 華嚴(yán)策林 云: 以諸界為體,緣起為用,體用全收。圓通一際。語其所以,不出緣起,以義迴轉(zhuǎn),镕達(dá)有空。隨智鑑用,即說多門,隨體湛宗,即說一義。(同上書第 301頁) 2016/4/3 33 法藏所說的“體”、“用”相當(dāng)于“理”、“事”,如法藏有云: 觀體用者 , 謂了達(dá)塵無生無性一味 , 是體;智照理時 , 不礙事相宛然 , 是用 。 事雖宛然 , 恒無所有 , 是故用即體也 。 如會百川以歸于海;理雖一味 , 恒自隨緣 , 是故體即用也 。 如舉大海以歸百川 , 由理事互融 , 故體用自在 。 若相入 , 則用開差別;若相即 ,乃體恒一味 。 恒一恒二 , 是為體用也 。( 華嚴(yán)經(jīng)旨?xì)w ) 2016/4/3 34 3、事事無礙 “法界緣起”從它的旨趣來說,又是經(jīng)由理事關(guān)系的透視而達(dá)到事事無礙的無盡緣起。 2016/4/3 35 ( 1)事法界,指差別之事相。譬如從金質(zhì)出師子(獅子)相等種種形,一一差別,各有分歧。 2016/4/3 36 ( 2)理法界,指真如理體,諸法平等。譬如眾金,其相雖異,其體則一。同理,事法雖有差殊,但皆不能逃出緣起性空義的照徹。 2016/4/3 37 ( 3)理事無礙法界,指“理體”與“事用”回互交徹、圓融相即。譬如金與師子(獅子),同時成立。師子之相雖虛,卻融通真金;而金體有形,亦不出師子之相等。若細(xì)細(xì)考究起來,則有十門:一、理遍于事門;二、事遍于理門;三、依理成事門;四、事能顯理門;五、以理奪事門;六、事能隱理門;七、真理即事門;八、事法即理門;九、真理非事門;十、事法非理門。 2016/4/3 38 ( 4)事事無礙法界,即杜順?biāo)^的“周遍含容觀”,亦凡十門:一、理如事門;二、事如理門;三、事含理事無礙門;四、通局無礙門;五、廣狹無礙門;六、遍容無礙門;七、攝入無礙門;八、交涉無礙門;九、相在無礙門;十、普融無礙門。 2016/4/3 39 4、十玄門 “事事無礙”的另一個更為精致和微妙的理論形態(tài),即智儼奠基而法藏紹述的“十玄門”。按法藏的 華嚴(yán)一乘教義分齊章 所述,其名目為:一、同時具足相應(yīng)門;二、一多相容不同門,三、諸法相即自在門;四、因陀羅網(wǎng)境界門;五、微細(xì)相容安立門;六、秘密隱顯俱成門;七、諸藏純雜具德門;八、十世隔法異成門;九、唯心回轉(zhuǎn)善成門;十、托事顯法生解門。 2016/4/3 40 5、六相圓融 此外,華嚴(yán)宗還有“六相圓融”這個重要命題,法藏云: 總相者 , 一含多德故;別相者 , 多德非一故;別依止總 , 滿彼總故 。 同相者 , 多義不相違 ,同成一總故;異相者 , 多義相望 , 各各異故;成相者 , 由此諸緣起成故;壞相者 , 諸義各住自法 , 不移動故 。 ( 華嚴(yán)一乘教義分齊章 卷四 ) 2016/4/3 41 三、禪宗的由來與演變 2016/4/3 42 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代表性宗派,亦為大乘佛教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禪 ” ,天竺語為 譯為 “ 禪那 ” ,簡稱為 “ 禪 ” ,意譯作 “ 靜慮 ” 等,所謂禪定,即 “ 安靜地冥想 ” 。后來的禪宗標(biāo)榜自己是 “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 的 “ 佛心宗 ” ,與以注重經(jīng)典、教法和修持儀軌的教派迥異其趣。真正意義上的禪宗是從慧能創(chuàng)立南宗禪法開始的。 2016/4/3 43 (一)禪宗的由來 2016/4/3 44 按照宗門相沿的傳說 , 有六祖?zhèn)鞒械姆ㄏ担撼踝嫫刑徇_(dá)磨 (漢譯覺法 )、 二祖慧可 、 三祖僧粲 、 四祖道信 、 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 。 2016/4/3 45 1、初祖達(dá)磨 關(guān)于菩提達(dá)磨 , 唐代釋道宣 續(xù)高僧傳 在評述舊 、 新禪法的代表人物時有云: “ 稠懷念處 , 清范可崇;磨法虛宗 , 玄旨幽賾 。 可崇則情事易顯 , 幽賾則理性難通 。 ” 也就是說 ,僧稠是以偏于小乘一系的 “ 觀想持定 ” 方法為主 , 有清晰的軌范可以遵從 , 而達(dá)磨的禪法卻效法 “ 虛無 ” 之系 , 更注重生活實踐中的 “ 慧解脫 ” 。 2016/4/3 46 2、二祖慧可 慧可其人 , 據(jù)說曾在農(nóng)歷十二月九日的大雨雪天氣里 , 站了一整夜 , 遲明時分積雪過膝 ,達(dá)磨因悲憫之心發(fā) , 方始垂問 , 慧可為表明其追求無上菩提道的堅定決心 , 乃自斷左臂 , 說:“ 弟子心未安 , 乞師安心 。 ” 達(dá)磨說: “ 將心來 , 與汝安 。 ” 慧可良久之后說: “ 覓心了不可得 。 ” 達(dá)磨說: “ 為汝安心竟 ” 。 2016/4/3 47 3、北宗神秀 道信與弘忍 , 后來在湖北黃梅雙峰山傳法 , 弘忍的后學(xué)分布各地 。 由此形成了以慧能和神秀為代表的南北兩宗的禪法體系 。 一般認(rèn)為 , 南北兩宗的區(qū)別在于頓悟與漸修 。 神秀禪法的要旨 , 所稱 “ 無心 ” 頗類慧能的 “ 無念 ” 法門: 2016/4/3 48 夫無心者即真心也 。 真心者即無心也 。 問曰:今于心中作若為修行 , 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覺了 , 無心即是修行 , 更不別有修行 。 故知無心即一切 , 寂滅即無心也 。 弟子于是忽然大悟 始知心外無物 、 物外無心 。 舉止動靜皆得自在 。 斷諸疑網(wǎng) , 更無 罣 礙 。 ( 觀心論 ) 2016/4/3 49 4、慧能 慧能 (638 或作“ 惠能 ” 。 2016/4/3 50 5、禪分南北 弘忍自知大限將至 , 召門人令各自呈偈 , 以勘驗其悟境 , 欲傳付衣缽 。 神秀是夜三更 , 書其偈于南廊壁間: 身是菩提樹 , 心如明鏡臺 。 時時勤拂拭 , 勿使惹塵埃 。 2016/4/3 51 數(shù)日后 , 慧能聞童子唱誦其偈 , 知其未悟 , 遂請人代書一偈: 菩提本無樹 , 明鏡亦非臺 。 本來無一物 , 何處惹塵埃 ? 2016/4/3 52 (二)南宗禪法 2016/4/3 53 慧能的禪法簡便易行 , 其思想始終是圍繞解脫論而展開 。 2016/4/3 54 1、慧能禪法 慧能禪法核心 , 是所謂 “ 無念 ” 、“ 無相 ” 、 “ 無住 ” 法門 , 他特別強(qiáng)調(diào)“ 無念為宗 ” , 其目的正是要做到上述的 “ 外離相 、 內(nèi)不亂 , ” 他說: 2016/4/3 55 無相 (者 ), 于相而離相;無念者 , 于念而不念;無住者 , 為人本性 , 念念不住 。 前念 、念 ( 今 ) 念 、 后念 , 念念相讀 ( 續(xù) ) , 無有斷絕 。 若一念斷絕 , 法身即是離色身 。 念念時中於一切法上無住 。 一念若住 , 念念即住 , 名系縛 。 於一切上 , 念念不住 , 即無縛也 。 2016/4/3 56 ( 此是 ) 明無住為本 。 善知識 ! 但離一切相是無相 。 但能離相 , 性體清凈 。是 ( 此 ) 是以無相為體 。 於一切鏡 ( 境 )上不染名為無念 。 於自念上離鏡 ( 境 ) ,不於法上念生 。 莫百物不思 , 念盡除卻 ,一念斷即無 , 別處受生 。 2016/4/3 57 然此教門 , 立無念為宗 , 世人離見不起於念 ,若無有念 , 無念亦不立 , 無者 , 無何事 ? 念者 ,( 念 ) 何物 ? 無者 , 無二相諸塵勞 。 真如是念之體 , 念是真如之用 。 ( 自 ) 姓 ( 性 ) 起念 ,雖即見聞覺之 ( 知 ) , 不染萬鏡 ( 境 ) , 而常白 ( 自 ) 在 。 2016/4/3 58 2、無念法門 慧能反對坐禪時起心看凈 , 這是他的 “ 無念 ”法門的運用 。 他說: 坐禪元不著心 , 亦不著凈 , 亦不言不動 。 若言看心 , 心元是妄 。 妄如幻故 , 無所看也 。 若言看凈 ,人性本凈 , 為妄念故 , 蓋覆真如 。 離妄念 , 本性凈 。不見自性本凈 , 起心看凈 , 卻生凈妄 。 妄無處所 ,故知看者卻是妄也 。 凈無形相 , 卻立凈相 , 言是功夫 , 作此見者 , 障自本性 , 卻被凈縛 。 ( 敦煌本 壇經(jīng) ) 2016/4/3 59 “自性本凈 ” , 這是慧能反復(fù)申述的一個話題 , 他說: 善知識 , 世人性本自凈 , 萬法在自性 。 思量一切惡事 , 即行於惡 , 思量一切善事 , 便修於善行 , 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 。 自性常清凈 , 日 2016/4/3 60 月常明 , 祗為云覆蓋 , 上明下暗 , 不能了見日月星辰 , 忽遇惠風(fēng)吹散卷盡云霧 , 萬象森羅 ,一時皆現(xiàn) 。 世人性凈 , 猶如青天 , 惠如日 , 智如月 , 智惠常明 , 於外著境 , 妄念浮云蓋覆 ,自性不能明 , 故遇善知識開真法 , 吹卻迷妄 ,內(nèi)外明徹 , 於自性中 , 萬法皆見 。 一切法自在性 , 名為清凈法身 。 ( 同上 ) 2016/4/3 61 3、頓悟與漸修 關(guān)于 “ 頓悟 ” 與 “ 漸修 ” 之間的取舍 ,慧能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 , 截然地主張頓悟 , 排斥漸修 。 他說: 法無頓漸 , 人有利頓 。 迷即漸契 , 悟人頓修 。 自識本心 , 自見本性 。 悟即元無差別 ,不悟即長劫輪回 。 2016/4/3 62 我此法門 , 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xué)校物品放置管理辦法
- 托管資金項目管理辦法
- 實體廠家精密管理辦法
- 看護(hù)隊員使用管理辦法
- 如何取消訂單管理辦法
- 工地裝修工程管理辦法
- 工業(yè)食品工廠管理辦法
- 如何編寫資金管理辦法
- 廣西傷殘撫恤管理辦法
- 2025年上教科室文化建設(shè)計劃
- (王瑞元版本)運動生理學(xué)-課件-3-第三章-血液
- 濟(jì)南世創(chuàng)友聯(lián)有機(jī)硅科技有限公司年產(chǎn)1000 噸特種硅彈性體項目環(huán)評資料環(huán)境影響
- 2025中考(傳統(tǒng)文化)類滿分作文10篇
- 標(biāo)準(zhǔn)檢驗指導(dǎo)書(SIP)-鈑金
- 交易員心理培訓(xùn)課件
- 京東筆試題庫及答案
- 城市公園綠化施工安全措施方案
- DB11 T 627-2009 好氧降解法治理生活垃圾非衛(wèi)生填埋場監(jiān)測技術(shù)規(guī)范
- 建筑工程趕工計劃措施
- 第十三講先鋒隊與中華民族獨立解放(1919-1949)-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專家大講堂課件
- ICU發(fā)熱與體溫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