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中醫(yī)辯證論治_第1頁
頸椎病的中醫(yī)辯證論治_第2頁
頸椎病的中醫(yī)辯證論治_第3頁
頸椎病的中醫(yī)辯證論治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頸椎病的中醫(yī)辯證論治國家級名老中醫(yī)丁鍔教授專究中醫(yī)骨傷科疾病50余載,學驗俱豐,對骨傷科疑難疾病特別是頸椎病的病因病機、治則方藥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見解和方法,并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內涵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jīng)驗。余有幸成為丁鍔名老中醫(yī)工作室成員,從師學習,受益匪淺,感受頗深?,F(xiàn)就丁鍔教授辯治頸椎病經(jīng)驗總結如下,以饋讀者。病因及中醫(yī)分型頸椎病是骨傷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產生原因,主要是筋骨緩弱,關節(jié)失穩(wěn),加上慢性累積性勞損,以致逐漸形成骨刺,或形態(tài)結構改變,如生理曲線變直,或關節(jié)錯縫等,最終累及周圍軟組織,或神經(jīng)、血管、脊髓,而出現(xiàn)相應癥狀。常因外感風寒或外傷而誘發(fā)加重。由于受累組織的不

2、同,臨床表現(xiàn)相當繁雜,丁老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的不同將頸椎病分為痹痛型,臨床上以疼痛、麻木和僵硬為主;眩暈型,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眩暈,意識清楚;痙癥型,四肢強直拘攣為主。辯治施治治療頸椎病的藥物和方法很多,包括中藥、手法、牽引、封閉、手術和功能鍛煉等。丁老應用中藥治療頸椎病強調辨證施治,并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術思想和經(jīng)驗。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受累的軟組織或神經(jīng)、血管、脊髓的病變,緩解癥狀。一 痹痛型 以頸肩痛、僵為主癥,或伴一側上肢麻痛,或兼見胸、背痛。脈多緊弦,苔薄白。此為風寒濕邪、痹阻經(jīng)絡,營衛(wèi)氣血不暢為患。治宜溫經(jīng)活血通絡為原則。方用:桂枝加葛根湯加味:桂枝15g、白芍20g、甘草10g、葛根30g、

3、生姜3g、大棗3枚、羌活20g、當歸20g、川芎10g。疼痛劇烈徹夜難眠者加蜂房10g、玄胡索15g、生珍珠母30g,另加龍琥定痛丹(丁鍔教授驗方,由地龍、血竭、蜈蚣、全蝎、琥珀、珍珠母組成)5g沖服,每日2次;痛隨天氣變化,遇寒加劇者,加制川草烏各5g、威靈仙20g、細辛35g;肢麻明顯者加黃芪30g、蒼術20g、天麻10g;頸背強痛拘緊不舒,轉側不靈者,加用消瘀接骨散(丁鍔教授驗方,院內制劑,由花椒、 蓽撥、五加皮、白芷、南星、肉桂、丁香、乳香、沒藥等組成)局部外敷,每日一次,每次68小時。同時配服頸椎活血膠囊(丁鍔教授驗方,院內制劑,由當歸、川芎、三七、紅花、天麻、肉桂、冰片、人工牛黃組

4、成)。每日2次,每次5粒。二 眩暈型 發(fā)作性眩暈,甚至猝倒(但意識清楚),常于頭頸轉動即發(fā)為特點。眩暈的病機前人有風火痰虛之說。察之臨床,丁老將頸椎病之眩暈分為氣虛下陷、濁痰中阻、風寒束絡、風陽上擾四種證型。1氣虛下陷型 經(jīng)云:“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頭為之苦傾,目為之?!?。故中氣虛陷,清陽不升,營血不能上承,清竅失養(yǎng),而出現(xiàn)眩暈、神疲氣弱、舌淡、脈沉細或虛大,血壓偏低等,治宜益氣升陽法,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黃芪20g、白術10g、陳皮10g、升麻10g、柴胡12g、小紅參10g、甘草6g、當歸10g、枳殼2030g、川芎7g、五味子15g。 同時口服頸椎活血膠囊,用法同上。眩暈消失后繼服頸椎

5、活血膠囊12個月。2 濁痰中阻型 心脾不足,痰涎內生,痰氣相搏,上僭陽位,蒙蔽清陽,故作眩暈,心煩欲嘔,驚悸怵惕,舌紅苔膩,脈弦或滑等,治宜滌痰化濁通絡,佐以和胃降逆法,方用溫膽湯加味:法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0g、甘草6g、枳殼10g、竹茹10g、石菖莆152g、白術10g、天麻10g、生龍牡各15g。同時配服頸椎活血膠囊,用法同上。3風寒束絡型 風寒客于經(jīng)絡,經(jīng)脈拘攣不舒,氣血上行不暢,清竅失養(yǎng)而作眩暈,伴有惡心,甚至嘔吐。頭頸轉動或精神激動即可發(fā)病,脈弦緊,舌淡苔白,腦彩超多提示椎動脈痙攣。治宜舒筋活血法。桂龍活血止眩湯(丁鍔教授驗方):肉桂10g、地龍30g、當歸10g、川芎1

6、0g、葛根30g、白芍15g、羌活15g、防風10g、姜黃10g、天麻10g 僵蠶10g。配服頸椎活血膠囊,用法同上。4風陽上抗型 經(jīng)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肝體陰用陽,陰虛陽亢,肝風上擾,清竅失寧,發(fā)為眩暈,心煩易怒,舌紅脈弦,血壓增高等。治宜鎮(zhèn)肝熄風為主。方用熄風活血湯(丁鍔教授驗方):代赭石20g、靈磁石30g、生石決30g、川牛夕10g、地龍20g、勾藤20g、當歸10g、川芎10g、丹參15g、茅根20g、車前子15g。同時配服頸椎活血膠囊,同法同上。三 痙癥(癱瘓)型 以行走失穩(wěn),舉步笨拙,足下發(fā)軟如履棉上,觸之顫抖,呈緩慢性間歇性進行加重為特征的單側或雙下肢運動障礙。頸椎病之成

7、“痙”者,乃瘀濁阻絡,筋脈拘急不舒,非手術治療頗為棘手,對不愿手術或沒有手術條件,執(zhí)意要求中醫(yī)治療的患者,以化瘀散結活絡為主,藥用散結活絡湯(丁鍔教授驗方):黃芪40g、赤芍20g、當歸10g、川芎10g、三棱10g、莪術10g、石菖莆15g、皂刺15g、白干參5g。同時服用龍馬穿山散(丁鍔教授驗方,由地龍、制馬錢子、炮山甲、水蛭、蜈蚣、全蝎、冰片組成) 一日2次,每次3g(裝膠囊服用)。丁老特別強調在頸椎病治療癥狀緩解之后要注重保健,頸、肩、背保暖,避免長期低頭,合理用枕,適當功能鍛煉是取得長遠療效的關鍵。典型病案邵X X 女 50歲 安徽合肥市人 初診2006年1月27日患者頭暈綿綿,閉目靜臥,動則天旋地轉,站立則眩暈加劇,頸部酸痛,少氣乏力,面白少華,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血壓90/65mmHg,頸椎棘間椎旁壓痛(+),側向擠壓痛(+)。乃中氣虛陷,清陽不舉,髓海失養(yǎng)所致。治以益氣升陽為主,少佐活血止痛。灸黃芪20g、焦白術10g、廣陳皮10g、綠升麻10g、小紅參10g、 全當歸10g、正川芎10g、炒枳殼20g、水蛭3g(末吞)。水煎服,每日1劑。輔以頸椎活血膠囊,一日2次,每次5粒。二診(2006年2月4日),服前方后,頭痛頭暈及頸部酸痛等癥狀明顯減輕,已能起床活動,料理家務,藥證相合,上方再服10劑,頸椎活血膠囊續(xù)服3月,以鞏固療效。按:眩暈是椎動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