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_第1頁
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_第2頁
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_第3頁
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_第4頁
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教師版) (一) 了解命題人設置干擾項常用的六種方法和七類陷阱 1. 六種方法 客觀選擇題的選項設置,命題人一般不會照抄原文語句,而是要“換一種方法”。正是在“換”的過程中,命題 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變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題人設置客觀選擇題的錯誤選項常用以下六種方法: (1) 刪:刪減。刪減句子而改變句意,最常見的是刪減定語、狀語,修飾成分的刪減就意味著語義的改變,有可能 是內容的擴大,也有可能是對內容的曲解。 (2) 添:添加。添加定語或狀語,造成對內容的曲解。 (3) 調:調換。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 (4) 改:改變。改變說法,或換

2、用別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顛倒、主客體顛倒、部分涵蓋全體、整 體替代局部、現實代替猜測 (5) 漏:遺漏??此剖潜A粼脑~句,但結合題干來看只是強調了問題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這種 選項有很大的迷惑性,須多加留意。 (6 )湊:拼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或者將望文生義的幾個義項強加進去, 干擾判斷。 2. 七類陷阱 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考題設置選項時,往往具有迷惑性,僅僅理清了文章思路還不夠,只有掌 握了命題的設錯規(guī)律,才能更準確地識破選項陷阱,排除錯誤選項。因此了解錯誤選項的干擾類型,是提高答題準確 率的關鍵。 一般而言

3、,選項設置的陷阱類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時態(tài)”“因果混亂”“混淆是非”“偷換概念”“無 中生有”“張冠李戴”七種??忌鷳莆兆R破這七類陷阱的方法。 (1 )以偏概全 命題者設計選項時故意增刪、改動文中表示范圍限制或表示程度輕重的詞語干擾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體(或 以整體代部分)、以個別代一般(或以一般代個別),以特殊代普遍等。從而使考生作出錯誤的判斷。 (2 )混淆時態(tài) 命題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設想或推測說成既成事實,主要是指已然與未然、或然與必然?!耙?然”是事物已經成為事實的狀態(tài)或屬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為事實的狀態(tài)或屬性。命題者故意把“尚未發(fā)生的事 情”轉述為“既

4、成事實”,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轉述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3 )因果混亂 因果混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指選項在因果(或條件)關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條件)變 成“果”,或把“果”變成“因”(或條件)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強加因果關系,即把本無因果關系的兩個事物硬說成 有因果關系。 (4)混淆是非 命題者設計選項時在事物的性質上設置干擾,有意將閱讀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將否定的事物加以 (5 )偷換概念 命題者在解釋概念或轉述文意時,故意弄錯對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誤入歧途”。如命題者暗中將兩個概念的 內涵如屬性、作用、發(fā)展趨勢等進行了調換、改變或混淆,乍看

5、與原文的說法一樣,但仔細推敲就會發(fā)現實際上并不 是一回事。 (6 )無中生有 干擾項的內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據,或原文中并無此意,而憑空捏造出某種意思,純屬命題者故意提出來迷 惑考生的。 (7 )張冠李戴 命題者設置選項時,在表述對象上設置干擾,將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將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 觀點、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成是乙的。 (二)掌握審題與答題的步驟 1.審題 (1)審清要求,尤其要審清是選“正確”還是“不正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2)審定閱讀區(qū)間。有的題干明確了閱讀區(qū)間,有的沒有明確,這時可用“投石探波法”?!巴妒讲ǚā保窗?題干中用引號標明的所考詞語作為“石子”,

6、找到在原文最先出現的位置,以此為圓心上下查找,確定信息區(qū)。信息 一般集中在一個段落或者一個段落的某個層次,段落一般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有的文章(試題)也有例外。有的分散 在不同的段落、層次。據此可以確定答題的區(qū)間。 2答題 (1)堅持一個原則 論述類文章閱讀考查的是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統(tǒng)、透徹地弄懂相關的知識。因此, 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我們完全可以靠選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培養(yǎng)兩種心態(tài) 專注。做題時要高度專注,全身心地進入閱讀和解題狀態(tài),切勿心浮氣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迅速、準確地 發(fā)現問題,作出判斷。 仔細。雖說信息全都來自原文,但往往在極細微處

7、設置選項;有的選項看似與原文不符,其實是正確的;有的 看似與原文相符,卻因在極細微處作了改動,反而是錯誤的。這就要求我們做題時千萬馬虎不得,要細之又細。 (3)掌握一個前提 即先要從總體上把握全文:全文的主旨、思路,各段的主要內容。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于在對信息比對時盲人 摸象。 (4)用好兩個方法 比對法和排除法。重點是比對法。 (三)如何使用“比對法” 做論述類文章閱讀選擇題,主要是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前提下用好“三重比對”。 1. 比對詞語(概念),看它與原文中的詞語在其內涵與外延上是否一致 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 “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

8、、 “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卜“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 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 )等方式設誤。因此,比對的第一層是詞語比對,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 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 優(yōu)先比對: 指代詞(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 范圍詞(如“都” “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的現象。 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 “必定”“可能”“似乎” “已經”“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 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

9、等。 即時鞏固 用詞語比對法看下列選項是否正確(打“X”或“”)。如果錯了,請說明理由。 1選項:(20RR安徽卷第1題B項)從原因看,技術崇拜過分強調日新月異的現代技術對藝術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作用, 許多時候源于藝術生產中的技術消費。 原句:在現代社會,技術的日新月異造就了人們對技術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許多人沒有察覺藝術生產正在出現一 個顛倒:許多時候,技術植入藝術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工業(yè)社會的技術消費,而不是藝術演變的內在沖動。 比對結果:(X ) 理由: 產”,偷換概念。 2選項:(20RR廣東卷第12題B項)藝術品總能上升到“終極關懷”的高度來加以理解。 原句:一部優(yōu)秀的藝術品,哪怕是寫平平常常的

10、事物,也總能上升到“終極關懷”的高度加以理解。 比對結果:(x ) 理由: 3選項:(20RR 安徽卷第1題A項)在科學本身的領域里,科學家構建嚴謹完整的科學體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 分表達個人感情的。 原句:它為建立它的貫徹一致的體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達什么感情的。 比對結果:(X ) 理由: 4.選項:(20RR安徽卷第2題D項)文章前一部分著重闡述科學研究的特點,后一部分著重闡述倫理公理的根源、 特點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確倫理公理同科學公理在構建和驗證過程中是有本質差別的。 原句:倫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驗同科學的公理并無很大區(qū)別。 比對結果:(X ) 理由: 5選項:(20RR 山東卷第6題A項

11、)圍棋發(fā)源于上古時期的結繩而治、河圖洛書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飽 含著文明母體的基因和特征。 原句:圍棋極可能源自上古時期的結繩而治、河圖洛書和周易八卦,因為其形制、內涵與中華文明的源頭相符。 比對結果:(X ) 理由:選項刪去了原句中的“極可能”,把或然變成了必然。 6選項:(20RR 江西卷第7題C項)利用磁共振進行的研究已經證實:擁有聯(lián)覺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數字和字母 時,大腦中與形狀處理相關的皮層區(qū)域會被激活外,與顏色認知相關的V4區(qū)域也同時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進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證實以下的假設:對于正常人來說,當看到數字和字母時,大腦中與形狀 處理相關的皮層區(qū)域就會被激活。但如

12、果是一位擁有聯(lián)覺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區(qū)域外,與顏色認知相關的V4區(qū)域也 同時被激活。 比對結果:(X ) 理由: 2. 比對關系(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看這種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對詞語,重點考查的是是否讀準、讀懂了信息;而比對句間關系,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更應在 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lián)系。因此,比對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比對的重點內容。比對關系分兩步: 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重點抓關聯(lián)詞),一般的有因 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但以因果關系居多。 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

13、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尤其看因果 關系,是否有強加、倒置不當。 即時鞏固 比對下列選項與原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請說明理由。 7選項:(20RR湖北卷第6題D項)正是由于禮樂的最后根據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為中國社會的 兩大柱石,成為“興于詩”得以實現的基礎。 原句:禮和樂是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岸Y”構成社會生活里的秩序條理?!皹贰焙瓭欀后w內心的和諧與團結 力。然而禮樂的最后根據,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禮記上說:“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 ” 比對結果:不一致 理由: 8. 選項:(20RR 天津卷第7題C項)隱性知識主要是長期積累的主觀知識,因而“只能

14、意會不可言傳”。 原句:野中郁次郎也認為有兩種不同的知識,即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知識,有其自身 的特殊含義,因此很難規(guī)范化,也不易傳遞給他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隱性知識是一種主觀 的、基于長期經驗積累的知識,不能用幾個詞、幾句話、幾組數據或公式來表達,內容有十分特殊的含義。 比對結果:不一致 理由: 它“主要是長期積累的主觀知識”,選項屬“因果失當”。 9. 選項:(20RR 四川卷第7題B項)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花鳥畫由于創(chuàng)作風格一開始就標新立異,所以取得了 最高成就。 原句:明代中期,文人越來越多地參與花鳥畫創(chuàng)作,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一開始就與院體畫大相

15、徑庭,最有代表性的 是吳門畫派。他們的花鳥畫在吸收前代大師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出鮮明的個性特征,在美術史上頗有影響。 比對結果:不一致 理由:強加因果,“標新立異”不是取得成就的原因,二者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吳門畫派也沒有取得“最高成就”。 10. 選項:(20RR遼寧卷第1題C項)資源外延小于環(huán)境,主要分為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源。只有改變獲取資源的手 段,才能使人與自然不再對立。 原句:一般來說,環(huán)境比資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資源是人掠奪的對象,不管手段如何,人與自然的 關系是對立的。 比對結果:不一致 理由: 11選項:(20RR 北京卷第14題A項)生命的“神”如果脫離了“形”而獨立存在,則形

16、神失調,人體就會產生 疾病。 原句:神不能脫離形體單獨存在,有形才能有神;神是形的生命體現,形沒有神的依附就是徒存軀殼。形神和諧 是健康的象征,形神失調是疾病的標志。 比對結果:不一致 理由: 3. 比對依據和結論,看推斷是否成立 推斷題選項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斷形式,原因結果或條件結論同時出現;有的只是一個判斷句。對完整推斷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條件文中是否有依據,二看所述結果(結論)文中是否有依據,三看原因或條件與結果或 結論之間是否有合理的邏輯關系。對只是一個判斷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現成的結論,二看結論(既然是推 斷想象,“這個結論”文中往往沒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觀事實與邏

17、輯事理。 即時鞏固 比對下列選項的推斷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請說明理由。 12. (20RR大綱全國卷第6題B項)秦王朝修建阿房宮時,不惜耗費巨大,許多木材從千里之外的四川運到陜西, 而所用的石材則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規(guī)模的加工場。 原句: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國古代并不缺乏石材,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 到處都蘊藏著適合建筑的優(yōu)良石材。 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術并不落后,先進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規(guī)模的石材加工場遺址就是明證。同時 我們也要注意到,在中國古代,適用的木材并非隨處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宮,許多木材就是從千里之外的四川 運到陜西的。 比對結果:不成立 理由: 13. 選項:(

18、20RR廣東卷第12題D項)只有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而承擔起終極關懷的藝術才具有永恒的價值。 原句:古今中外凡是超越民族和地域從而具有永恒價值的藝術品,無不具有形而上的“終極關懷”。 比對結果:不成立 理由:“只有才”邏輯關系表述過于絕對化。 14. 選項:(20RR 四川卷第7題D項)人類活動較少的北極上空大氣中的汞濃度最低。 原句:汞很容易蒸發(fā)到大氣中,并且能夠隨空氣團作全球范圍的遷移,在大氣中停留幾個月甚至一年。是除 了溫室氣體外唯一一種對全球范圍產生影響的化學物質。 比對結果:不成立 理由:推斷不合事理,屬臆想。 論述類文本閱讀答題技巧(學生用) (一 ) 了解命題人設置干擾項常用的六種

19、方法和七類陷阱 1. 六種方法 客觀選擇題的選項設置,命題人一般不會照抄原文語句,而是要“換一種方法”。正是在“換”的過程中,命題 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變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題人設置客觀選擇題的錯誤選項常用以下六種方法: (1) 刪:刪減。刪減句子而改變句意,最常見的是刪減定語、狀語,修飾成分的刪減就意味著語義的改變,有可能 是內容的擴大,也有可能是對內容的曲解。 (2) 添:添加。添加定語或狀語,造成對內容的曲解。 (3) 調:調換。調換詞語或句子順序,從而改變句意。 (4) 改:改變。改變說法,或換用別的詞語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顛倒、主客體顛倒、部分涵蓋全體、整

20、 體替代局部、現實代替猜測 (5) 漏:遺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詞句,但結合題干來看只是強調了問題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這種 選項有很大的迷惑性,須多加留意。 (6 )湊:拼湊。將意義有關或無關的幾個詞語(句子)雜糅湊合而造成錯誤,或者將望文生義的幾個義項強加進去, 干擾判斷。 2. 七類陷阱 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考題設置選項時,往往具有迷惑性,僅僅理清了文章思路還不夠,只有掌 握了命題的設錯規(guī)律,才能更準確地識破選項陷阱,排除錯誤選項。因此了解錯誤選項的干擾類型,是提高答題準確 率的關鍵。 一般而言,選項設置的陷阱類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時態(tài)”“因果混亂”“混淆是非

21、”“偷換概念”“無 中生有”“張冠李戴”七種??忌鷳莆兆R破這七類陷阱的方法。 (1 )以偏概全 命題者設計選項時故意增刪、改動文中表示范圍限制或表示程度輕重的詞語干擾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體(或 以整體代部分)、以個別代一般(或以一般代個別),以特殊代普遍等。從而使考生作出錯誤的判斷。 (2 )混淆時態(tài) 命題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設想或推測說成既成事實,主要是指已然與未然、或然與必然。“已 然”是事物已經成為事實的狀態(tài)或屬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為事實的狀態(tài)或屬性。命題者故意把“尚未發(fā)生的事 情”轉述為“既成事實”,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轉述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3

22、 )因果混亂 因果混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指選項在因果(或條件)關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條件)變 成“果”,或把“果”變成“因”(或條件)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強加因果關系,即把本無因果關系的兩個事物硬說成 有因果關系。 (4)混淆是非 命題者設計選項時在事物的性質上設置干擾,有意將閱讀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將否定的事物加以 (5 )偷換概念 命題者在解釋概念或轉述文意時,故意弄錯對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誤入歧途”。如命題者暗中將兩個概念的 內涵如屬性、作用、發(fā)展趨勢等進行了調換、改變或混淆,乍看與原文的說法一樣,但仔細推敲就會發(fā)現實際上并不 是一回事。 (6 )無中

23、生有 干擾項的內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據,或原文中并無此意,而憑空捏造出某種意思,純屬命題者故意提出來迷 惑考生的。 (7 )張冠李戴 命題者設置選項時,在表述對象上設置干擾,將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將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 觀點、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成是乙的。 (二 )掌握審題與答題的步驟 1.審題 (1)審清要求,尤其要審清是選“正確”還是“不正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2)審定閱讀區(qū)間。有的題干明確了閱讀區(qū)間,有的沒有明確,這時可用“投石探波法”。“投石探波法”,即把 題干中用引號標明的所考詞語作為“石子”,找到在原文最先出現的位置,以此為圓心上下查找,確定信息區(qū)。信息 一般集

24、中在一個段落或者一個段落的某個層次,段落一般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有的文章(試題)也有例外。有的分散 在不同的段落、層次。據此可以確定答題的區(qū)間。 2答題 (1)堅持一個原則 論述類文章閱讀考查的是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統(tǒng)、透徹地弄懂相關的知識。因此, 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我們完全可以靠選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培養(yǎng)兩種心態(tài) 專注。做題時要高度專注,全身心地進入閱讀和解題狀態(tài),切勿心浮氣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迅速、準確地 發(fā)現問題,作出判斷。 仔細。雖說信息全都來自原文,但往往在極細微處設置選項;有的選項看似與原文不符,其實是正確的;有的 看似與原文相符,

25、卻因在極細微處作了改動,反而是錯誤的。這就要求我們做題時千萬馬虎不得,要細之又細。 (3)掌握一個前提 即先要從總體上把握全文:全文的主旨、思路,各段的主要內容。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于在對信息比對時盲人 摸象。 (4)用好兩個方法 比對法和排除法。重點是比對法。 (三)如何使用“比對法” 做論述類文章閱讀選擇題,主要是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前提下用好“三重比對”。 1. 比對詞語(概念),看它與原文中的詞語在其內涵與外延上是否一致 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 “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 “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卜“改”(

26、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 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因此,比對的第一層是詞語比對,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 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 優(yōu)先比對: 指代詞(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 范圍詞(如“都” “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的現象。 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 “必定”“可能”“似乎” “已經”“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 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等。 即時鞏固 用詞語比對法看下列選項是否正確(打“X”或“”)。如果錯

27、了,請說明理由。 1選項:(20RR安徽卷第1題B項)從原因看,技術崇拜過分強調日新月異的現代技術對藝術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作用, 許多時候源于藝術生產中的技術消費。 原句:在現代社會,技術的日新月異造就了人們對技術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許多人沒有察覺藝術生產正在出現一 個顛倒:許多時候,技術植入藝術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工業(yè)社會的技術消費,而不是藝術演變的內在沖動。 比對結果:() 理由: 2選項:(20RR廣東卷第12題B項)藝術品總能上升到“終極關懷”的高度來加以理解。 原句:一部優(yōu)秀的藝術品,哪怕是寫平平常常的事物,也總能上升到“終極關懷”的高度加以理解。 比對結果:() 理由: 3選項:(20RR 安

28、徽卷第1題A項)在科學本身的領域里,科學家構建嚴謹完整的科學體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 分表達個人感情的。 原句:它為建立它的貫徹一致的體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達什么感情的。 比對結果:() 理由: 4. 選項:(20RR安徽卷第2題D項)文章前一部分著重闡述科學研究的特點,后一部分著重闡述倫理公理的根源、 特點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確倫理公理同科學公理在構建和驗證過程中是有本質差別的。 原句:倫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驗同科學的公理并無很大區(qū)別。 比對結果:() 理由: 5選項:(20RR 山東卷第6題A項)圍棋發(fā)源于上古時期的結繩而治、河圖洛書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飽 含著文明母體的基因和特征。 原句:

29、圍棋極可能源自上古時期的結繩而治、河圖洛書和周易八卦,因為其形制、內涵與中華文明的源頭相符。 比對結果:() 理由: 6選項:(20RR 江西卷第7題C項)利用磁共振進行的研究已經證實:擁有聯(lián)覺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數字和字母 時,大腦中與形狀處理相關的皮層區(qū)域會被激活外,與顏色認知相關的V4區(qū)域也同時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進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證實以下的假設:對于正常人來說,當看到數字和字母時,大腦中與形狀 處理相關的皮層區(qū)域就會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擁有聯(lián)覺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區(qū)域外,與顏色認知相關的V4區(qū)域也 同時被激活。 比對結果:() 理由: 2. 比對關系(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看這種

30、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對詞語,重點考查的是是否讀準、讀懂了信息;而比對句間關系,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更應在 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lián)系。因此,比對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比對的重點內容。比對關系分兩步: 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重點抓關聯(lián)詞),一般的有因 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但以因果關系居多。 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尤其看因果 關系,是否有強加、倒置不當。 即時鞏固 比對下列選項與原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請說明理由。 7選項:(20RR

31、湖北卷第6題D項)正是由于禮樂的最后根據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為中國社會的 兩大柱石,成為“興于詩”得以實現的基礎。 原句:禮和樂是中國社會的兩大柱石?!岸Y”構成社會生活里的秩序條理?!皹贰焙瓭欀后w內心的和諧與團結 力。然而禮樂的最后根據,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禮記上說:“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比對結果: 理由: 8. 選項:(20RR 天津卷第7題C項)隱性知識主要是長期積累的主觀知識,因而“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原句:野中郁次郎也認為有兩種不同的知識,即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知識,有其自身 的特殊含義,因此很難規(guī)范化,也不易傳遞給他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隱性知識是一種主觀 的、基于長期經驗積累的知識,不能用幾個詞、幾句話、幾組數據或公式來表達,內容有十分特殊的含義。 比對結果: 理由: 9. 選項:(20RR 四川卷第7題B項)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花鳥畫由于創(chuàng)作風格一開始就標新立異,所以取得了 最高成就。 原句:明代中期,文人越來越多地參與花鳥畫創(chuàng)作,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一開始就與院體畫大相徑庭,最有代表性的 是吳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