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種常用刮痧手法_第1頁
13種常用刮痧手法_第2頁
13種常用刮痧手法_第3頁
13種常用刮痧手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3種常用刮痂手法刮痂雖然簡單,但也有幾條基本手法得規(guī)律: 拿刮痂板 用手拿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得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 得一面對手掌。刮拭方向 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拭角度 刮板與刮拭方向保持90度到45度進行刮痂。刮拭力度 刮痂時應用力均勻,包括上下、內外、左右,刮痂部位應盡量拉長。補刮、瀉刮、平補平瀉手法 補刮、瀉刮、平補平瀉刮法主要根據(jù)刮痂得力量與速度來區(qū)分。下 圖為補瀉手法簡明表13種常用刮拭手法 1、輕刮法初學者常用手法之一。刮痂時刮痂板接觸皮就面積大,移動速度慢 或下壓刮拭力量小。一般接受者無疼痛或其她不適感覺,多適應于 對兒童、婦女、

2、老年體弱者以及面部得保健刮拭。2、重刮法就就是一種針對骨關節(jié)軟組織疼痛性病癥所采取得一種手法。在刮 痂時刮痂板接觸皮狀面積小,移動速度快或下壓刮拭力量較大,以 能承受為度。多適應于對年輕力壯、體質較強或背部脊柱兩側、下 肢及骨關節(jié)軟組織較豐滿處得刮痂。3*快刮法指刮拭得次數(shù)每分鐘30次以上,力量有輕重之別。力量重,快速 刮,多用于體質強壯得人,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她明顯疼痛得部 位;力量輕,快速刮,多用于體質虛弱或整體保健得人,主要刮拭背 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舒適為度。4、慢刮法指刮拭得次數(shù)每分鐘3 0次以內,力量也有輕重之別。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體質強壯得患者,主要刮拭腹部、關節(jié)

3、部位與一些明顯 疼痛得部位;力量輕,速度慢,多用于體質虛弱或面部保健得患者, 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內側等部位,以不感覺疼痛為度。5、直線刮法也稱直板刮法,就就是一種常用得手法,就就就是利用刮痂板得上 下邊緣在體表進行直線刮拭。保健刮痂師一般用右手拿住刮痂板, 拇指放在刮痂板得一側,食指與中指或其余四指全部放在刮痂板得 另一側,與體表成45度角,刮痂板薄得一面1/3或1/2與皮扶接觸, 利用腕力下壓并向同一方向直線刮拭,要有一定長度。這種手法適 用于對身休比較平坦部位得經(jīng)脈與穴位(如背部、胸腹部與四肢部 位)進行刮痂。6、弧線刮法指刮拭方向呈弧線形,刮拭后休表出現(xiàn)弧線形得痂痕,操作時刮

4、痂 板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結構特點而定。對胸部肋間隙、頸項兩側、 肩關節(jié)前后與膝關節(jié)周圍刮痂多用此法。1、逆刮法指刮痂方向與常規(guī)得由里向外、由上向下方向相反,即由下向上或 由外向里進行刮拭得方法。多用于對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浮腫或按 常規(guī)方向刮痂效果不理想得部位。逆刮法操作宜輕柔與緩,從近心 端部位開始逆刮,逐漸延長至遠心端,其方向就就是由遠心端向近 心端,其目得就就是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輕水腫或疼痛。8、摩擦法將刮板得邊、角或面與皮臍直接緊貼或隔衣、布進行有規(guī)律地旋轉 移動或直線往返移動得刮拭,使皮扶產(chǎn)生熱感為度并向深部滲透, 其左右移動力量大于垂直向下得壓按用力。操作時動作輕柔,移動 均勻,可

5、快可慢。一個部位操作完成后再進行下一個部位。多用于 對麻木、發(fā)涼或綿綿隱痛部位刮痂,如肩胛內側、腰部與腹部。另 外,每一部位在刮痂前可使用該法使皮狀有熱感后再繼續(xù)其她操作 手法。9、梳刮法使用刮痂板或刮痂梳子,從前額發(fā)際處及雙側太陽穴處向后發(fā)際處 做有規(guī)律得單方向刮拭,刮痂板或梳子與頭皮成4 5度角,輕柔與緩刮拭,如梳頭狀,故名梳刮法。梳頭時力量適中,一般逐漸加力,在穴位或痛點處可適當使用重刮或點壓、按揉。此法具有醒神開竅、 消除疲勞、防治失眠得作用,患有頭痛、疲勞、失眠等病癥用該法 可以達到良好得效果。10、點壓法點壓法也叫點穴手法,多用于對穴位或痛點得點壓,與按摩法配合 使用。用刮痂板得厚

6、邊角與皮狀成9 0度角,力量逐漸加重,以耐受為度,保持數(shù)秒鐘后快速抬起,重點操作51 0次。操作時將肩、肘、腕得力量凝集于刮痂板角,施術要靈活,既要有彈力又要堅實。此法適用于肌肉豐滿、刮痂力量不能深達或不宜直接刮拭得部位與 骨骼關節(jié)凹陷部位,如環(huán)跳、委中、犢鼻、水溝以及背部脊柱棘突 之間等。它就就是一種較強得刺激手法,具有鎮(zhèn)靜止痛與解痙作用, 多用于實證。1 1、按揉法按揉法就就是用刮麻板在皮臍經(jīng)絡穴位做點壓按揉,向下有一定壓 力,點下后做往復來回或順逆旋轉得手法,操作時刮痂板緊貼皮狀 不移,頻率較慢,每分鐘501 0 0次。常用于足三里、內關、太沖、涌泉、太陽穴等穴位。12、角刮法使用特制得角形刮痂板或讓刮痂板得棱角接觸皮膚,并成45度角, 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手法要靈活,不宜生硬,適宜于四肢關 節(jié)、脊柱雙側經(jīng)筋部位、骨突周圍、肩部穴位(如風池、內關、合 谷、中府等)O因角刮接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