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按摩對運動性肌肉酸疼影響實驗探究_第1頁
足底按摩對運動性肌肉酸疼影響實驗探究_第2頁
足底按摩對運動性肌肉酸疼影響實驗探究_第3頁
足底按摩對運動性肌肉酸疼影響實驗探究_第4頁
足底按摩對運動性肌肉酸疼影響實驗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足底按摩對運動性肌肉酸疼影響實驗探究摘要:運動性肌肉酸疼是在運動中影響運動能力下 降的一種常見現象。目前,它是運動領域的研究熱點。足底 按摩作為一種“綠色療法”,能夠有效的促進運動后機體的 恢復。然而,足底按摩對運動性肌肉酸疼的影響研究較少。 文章對實驗對象誘發(fā)運動性肌肉酸疼后施以足底重點反射 區(qū)按摩。結果顯示,實驗組下肢肌肉酸疼感明顯低于對照組。 定量實驗中負荷持續(xù)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這表明足底重點 反射區(qū)的按摩可以減輕運動后肌肉酸疼感并且也可以減少 運動能力下降程度。關鍵詞:足底按摩運動性肌肉酸疼中圖分類號:g8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643(2013) 09-0088-0

2、5運動性肌肉酸疼是人體進行大強度或不習慣的運動后, 運動部位出現的不適、肌肉酸痛,該癥狀在運動后24h內漸 重,24h-48h達到高峰,隨后減輕,5-7d后消失。由于它是 一種疼痛,不僅會導致運動能力的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時恢 復且不斷積累就會導致慢性肌肉勞損,繼而影響運動成績和 運動壽命。所以運動后肌肉酸疼已經成為研究熱點。足底反射區(qū)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的五臟六 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足底反射區(qū)按摩可以改善機體的 失衡,促進疲勞恢復。許多學者通過實驗證明足底反射區(qū)的 按摩對大強度有氧耐力運動疲勞的恢復有促進作用。那么足 底反射區(qū)按摩是否對運動后肌肉酸疼的恢復也有促進作用 呢?本文將

3、從實驗角度出發(fā)研究在一次大強度運動后施以 足底按摩,初步探討足底按摩對運動性肌肉酸疼的影響。1運動性肌肉酸疼的概述運動性肌肉酸疼是指人體從事不習慣運動后或強度突 然增加所出現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適的感覺。一般具有兩個顯 著的特征:一是酸疼延遲出現,持續(xù)較久,常在運動后8-24h 出現,24-48h內達頂點,可持續(xù)5-7d或更長時間后疼痛緩 解至消失;二是常發(fā)生于離心性肌肉收縮運動,特別是在大 強度、持久的離心運動之后,伴有肌肉僵硬及肌力下降等癥 狀。1. 1運動性肌肉酸疼發(fā)生的機理運動性肌肉酸疼的程度取決于肌肉收縮強度和持續(xù)時 間,其中肌肉收縮強度與運動性肌肉酸疼的關系更為密切。 由于離心運動的收

4、縮強度運動是向心運動收縮強度的30%, 所以運動性肌肉酸疼常發(fā)生在離心運動過后??赏ㄟ^多種途 徑誘發(fā),如肌肉及結締組織損傷、肌肉機械性損傷后引起的 炎癥反應、肌肉中代謝產物堆積,肌肉痙攣一一缺血等,都 可以引起運動后肌肉酸疼。因此,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哪一種 因素導致了運動性肌肉酸疼。1.1.1機械性損傷機械損傷包括細胞膜和細胞周圍結締組織的損傷以及 細胞骨架(肌肉收縮成份)的損傷。在離心運動中,由于肌 細胞膜及周圍的結締組織被重復拉長時,使肌細胞膜通透性 發(fā)生異常,鈣離子大量進入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及一系列 的炎癥反應,最終導致細胞的正常功能受損。有學者認為, 細胞收縮成分的機械性損傷原因很復雜

5、,可能與蛋白質空間 結構的破壞和atp能量轉換障礙有關。離心收縮時橫橋的擺 動方向與其正常擺動方向相反,導致維持空間結構的化學鍵 及結構破壞。1. 1.2代謝產物堆積長期以來,很多學者都認為乳酸(hl)堆積導致肌肉的 疲勞和酸痛。所以多數學者認為導致運動性肌肉酸疼的代謝 產物主要是hl。研究發(fā)現肌肉缺血2-3h時所觀察到的肌纖 維降解、再生過程與運動導致的肌肉損傷非常相似,學者們 推測由于缺血造成代謝產物的堆積是產生運動后肌肉酸疼 的重要原因。hl堆積造成運動能力下降可能的原因主要有3 種:(1) hl解離后生成h+使肌肉的ph值下降,抑制糖酵酶 從而抑制功能速度,減少運動中atp的再合成造成

6、能量供應 障礙。(2) hl解離后生成h+后會和ca+競爭與骨骼肌肌鈣蛋 白結合的位點,使興奮收縮脫偶聯,阻礙肌肉的收縮導致肌 肉能力下降和肌肉疲勞。(3)血液ph值下降造成肌肉神經 疲勞。1. 1.3肌肉痙攣-缺血學說1955年dorpat報道,運動性肌肉酸疼是痙攣缺血造成 的。deveris (1966)對這一理論進行了補充,認為運動造 成局部缺血,引起一些疼痛物質的產生。當致痛物質堆積到 一定的程度,便刺激肌肉內的神經末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 痙攣,痙攣又使局部缺血增加,形成惡性循環(huán)。1. 1.4炎癥反應學說該假說認為運動性肌肉酸疼是由機械性損傷所導致的 一系列的炎癥反應,ca2+在其中起

7、了觸發(fā)作用。最近有不少 證據表明運動性肌肉酸疼與普通炎癥一樣有著相似的循環(huán) 及組織免疫反應:循環(huán)系統中白細胞增多、白細胞介素il-1、 il-6濃度增加,運動后酸疼肌肉局部白細胞數量及il-6的 mrna含量增加。炎癥反應在運動后24h內開始出現,并繼續(xù) 發(fā)展,單核細胞在運動后5-llh發(fā)現明顯增加,中性粒細胞 在運動后96h明顯增加。嗜酸、嗜堿性粒細胞亦有所增加。1. 2運動性肌肉酸疼消除的常用方法1.2. 1藥物主要有抗炎藥物、抗氧化劑和鈣通阻滯劑等??寡姿幬?中主要是內服消炎痛,菠蘿蛋白酶。外用水楊酸類止痛膏可 對運動后肌肉酸疼有一定的療效??寡趸瘎┲饕莢e目前 它的作用還存在爭議。鈣

8、通道阻滯劑的研究研究不多,結果 也不太一致。1.2.2 一般理療主要有冷療、熱療、超聲波、電離子透人、音樂電療等 研究表明各種方法都對運動后肌肉酸疼的消除有一定的作 用。大多數人傾向于熱療但也有人認為冷療加牽拉效果要大 于熱療加牽拉效果。對于超聲波的治療效果也是持不同態(tài) 度。另外,在離心運動前進行牽拉和做好準備活動再配合運 動后合理的按摩治療有助于減輕肌肉的酸疼程度。1.2.3傳統的中醫(yī)方法中醫(yī)對于消除運動性肌肉酸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針灸、 推拿、中藥三個方面。其中針灸研究的最為深入結果證實針 刺有緩解發(fā)生時肌細胞結構、代謝和功能改變的作用。靜力 牽拉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肌肉酸疼。關于足底按摩

9、消除 運動性肌肉酸疼有廣闊的研究前景。研究表明,經過足底按 摩后受試者體內的血乳酸濃度明顯下降。足底按摩也能消除 體內自由基使血漿抗氧化能力保持較高水平。另外也有研究 表明,足底按摩能夠迅速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運動 性心理疲勞的恢復。1.2.4其它方法運動后的積極休息以及合理的膳食營養(yǎng)有助于運動后 肌肉酸疼的恢復,一些心理療法如催眠、音樂放松、心理誘 導、放松訓練法都比自然恢復好很多。2足底按摩研究足底按摩技術是中國傳統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 是指按摩師運用適當的方法和借助適當的工具,對雙足反射 區(qū)進行相應的刺激,以達到氣血陰陽平衡,舒筋活血,疏通 經絡,行氣止痛,調節(jié)臟腑的功能紊亂

10、,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和 促進代謝產物的排泄,提高免疫功能效果等。足底按摩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足部共有66個 穴位,分別分布在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之中。足部按摩圖譜 顯示說明:雙足有70多個反射區(qū)和70多個臟腑的敏感點。 通過足底反射區(qū)的按摩,人體各個器官能夠得到較好的調 節(jié)。中醫(yī)經絡學認為:足部為三陰經之使足三陽經之終。這 六條經脈與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相連,循環(huán)全身并與任督二 脈相互作用,從而使足部和全身的組織器官緊密聯系。對足 部施加按摩相當于給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提供了第二次動力。足 底距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huán)遠遠不如其他臟器很容易出現末 梢循環(huán)障礙,發(fā)生供血不足靜脈回流不暢,機體代謝產生的 廢物

11、沉積下來不能夠及時的排除體外。通過手法的刺激,擴 張局部的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血流量加大,最后通 過腎臟排泄器官將其沉積物排除體外。足部按摩的療效已經在醫(yī)學臨床實踐中得到充分的證 明,但足底按摩的理論研究還處于初步起步階段,對其內在 的的作用機理分析還不完善。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機理主要 有:反射理論、循環(huán)理論和生物全息胚理論。另外還有一些 其它的理論,如:經絡理論、陰陽理論、足部推拿鎮(zhèn)痛理論 等。2. 1足底按摩作用機理2. 1. 1反射理論現代醫(yī)學認為,反射的解剖學基礎為反射弧,它由感受 器、傳入神經、一個或多個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組成。神經系統遍布全身,并與內分泌系統、循環(huán)系

12、統等其 他系統密切相關。在人體的皮膚和臟腑器官中到處都豐富的 感受器,當感受器受到外界刺激人體內環(huán)境的改變時就會產 生神經沖動,沿傳入神經到達中樞神經,中樞神經進行綜合 分析后產生新的神經沖動,沿著傳出神經傳至器官、腺體或 肌肉,使之做出相應的反應。這便是神經反射的原理。足部的神經末梢非常豐富,存在大量的觸覺、痛覺的感 受器,是一個對各種感覺極為敏感的反射地帶。當進行足部 按摩時,對足部的反射區(qū)、敏感帶施加刺激,刺激足部的皮 膚及深經遞質,產生某些抑制疼痛或不適感的信息。隨著足 部按摩時間延長肌肉產生相應的刺激疼痛。疼痛刺激可激活 中樞神經的某些部位,釋放神強度的增加,可以將原來的惡 性循環(huán)變

13、為良性循環(huán)。足部按摩就是這樣通過一種物理手段 有力調節(jié)神經系統的反射,保證人體各臟腑和器官能夠發(fā)揮 其正常生理功能。2. 1.2循環(huán)理論足部反射區(qū)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據解剖學研究 證實,雙足大約50萬條血管,對足部進行按摩,相當于給 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提供了第二次動力。足部位于全身最低的位 置,距離心臟最遠,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遠遠不如其它臟器,故往 往會發(fā)生供血不足以及靜脈回流不暢。實施足部的按摩最顯 著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可使流經足部的血液 流速和流量增加,從而改善心臟功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 同時足部按摩還有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加速代謝產物的排 放,因為足部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較差,這就

14、會使機體新陳代謝 產生的廢物如鈣鹽、微晶體等代謝產物沉淀堆積,使足部循 環(huán)受阻。實施足部按摩可以驅散這些不良的代謝產物,通過 手法刺激擴張局部的小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使血 液循環(huán)暢通,血流量增加,最后通過腎臟等排泄器官將這些 代謝產物排出體外,恢復臟腑器官的正常功能。另外血液循 環(huán)的加強。不僅能使代謝廢物及時排除體外而且可以維持生 命活動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得以充分的輸送,經過各種途徑運送 到臟腑、組織、器官不斷改善其營養(yǎng)及功能作用。2. 1. 3生物全息胚理論全息胚學說是由中國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于80年代初 提出來的。全息胚是生物體處于某個發(fā)育階段的特化的“胚 胎”,全息胚在生物體上是廣泛

15、分布的,任何一個在結構和 功能上有相對的完整性并與其周圍的部分有明確邊界的相 對獨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人體的足部就是這樣的一個全息 胚,它包含著人體各臟腑器官的全部信息。因此,在正常情 況下按摩足部反射區(qū),就可調節(jié)和改善臟腑、組織和器官的 功能活動。2.2足部按摩在運動領域的應用在劇烈運動時,耗氧量增加,能量代謝加強,由于運動 開始階段內臟器官的活動不能適應運動器官的需要,造成體 內供養(yǎng)不足,導致大量的酸性物質堆積在血液中,這些化學 物質刺激引起呼吸、循環(huán)系統機能的失調,如不及時的恢復 調整,將會導致疲勞積累影響運動能力和比賽成績。足部按摩的療效已經在醫(yī)學臨床實踐中得到充分的證 明,但足底按摩

16、的理論研究還處于初步起步階段,對其內在 的的作用機理分析還不完善。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機理主要 有:反射理論、循環(huán)理論和生物全息胚理論。另外還有一些 其它的理論如:經絡理論、陰陽理論、足部推拿鎮(zhèn)痛理論等。足底按摩作為按摩療法的一個分支,它是一種手工操作 無創(chuàng)傷的物理方法。足部按摩療法依據生物的全息理論,可 以反應人體的各部位臟腑的功能。當人體臟腑和各部位的功 能失調時,通過按摩足部反射區(qū)可以消除氣血運行的障礙, 改善運動后內環(huán)境的失調狀態(tài)。第二:足底按摩減輕運動后 肌肉痙攣的緊張度。在大強度運動訓練中以及激烈比賽后, 大部分運動員都會出現肌肉僵硬甚至會發(fā)生肌肉痙攣的現象。足部按摩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

17、手工操作手法已被廣泛的 應運于運動后肌肉放松手法之一。按摩所產生的按摩信號和 痙攣疼痛信號抵達同一個部位,有可能兩種信號相互作用, 疼痛沖動被按摩信號所抑制。通過適當的按摩可以提高局部 組織的痛閾,也可以加強身體局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使局部組 織缺氧得到改善,減輕肌肉的痙攣程度。中醫(yī)足底按摩通過“神經反射原理”起到初步緩解肌肉痙攣緊張的 作用。足部的神經末梢非常豐富,所以足部皮膚感受器對疼 痛非常敏感。當對足部進行按摩刺激足部皮膚和深層的肌肉 產生相應的刺激疼痛,這些疼痛又可激活中樞神經并且釋放 某些神經遞質,進而產生某些抑制疼痛或者不適感的信息。 隨著足部按摩強度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中樞神經處可

18、形成 良性循環(huán)進而改善肌肉痙攣的惡性循環(huán)。3實驗部分3. 1預備實驗選取2008級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30名女生作為實驗 對象,令所有受試者做定負荷功率自行車踏車運動,并且準 確記錄每名受試者維持規(guī)定負荷的運動持續(xù)時間。選取成績 相近的26個數據,使用spss數據統計軟件處理實驗數據結 果顯示:t=0. 56, p=0. 589>0. 05,差異不顯著。3.2正式實驗3. 2. 1實驗對象2008級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女生20人3. 2.2實驗方法(1) 定性實驗:令實驗對象做60米蛙跳,共計3組。每組練習后休息5min再進行下一組練習。3組練習全部做完 后,對受試者下肢自我感覺度做準確

19、記錄,受試者休息30min 后,隨機抽取10名為實驗組進行足底按摩(每足15min,共 30min),其余為對照組,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方法進行自然恢 復。(2) 定量實驗:蛙跳運動36h后,令實驗組和對照組 在功率自行車上做相同運動強度的踏車運動,設定功率自行 車負荷為100w,并且準確記錄每名受試者維持規(guī)定運動負荷 的運動持續(xù)時間。(3) 足底反射區(qū)的按摩步驟和方法。足底反射區(qū)按摩 操作步驟,令受試者仰臥于按摩床上,全身放松,進行足部 重點反射區(qū)的按摩。第1步:按摩基本反射區(qū)(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 胱、腹腔神經叢),用單食指刮壓法、拇指指腹推壓法、單 食指叩拳法按摩五個基本反射區(qū),力度由輕到重,重復3遍, 按摩5分鐘。第2步:按摩中樞反射區(qū)(大腦及小腦、垂體、三叉神 經),用單食指刮壓法、拇指指端施壓法、單食指叩拳法三 種由輕到重的手法按摩這四個反射區(qū),重復3遍,按摩2分 鐘。第3步:按摩相關反射區(qū)(甲狀旁腺、甲狀腺、心、肝、 脾),用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