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詞在宋代傳播的社會文化闡釋 詞在宋代傳播的社會文化闡釋 宋詞,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和巨大的藝術魅力與中國文學史上取得輝煌成就的楚辭、漢賦、唐詩、元曲等交并而譽,稱之為一代之勝。提起宋詞,人們自然會想到蘇軾,從社會文化學的角度審視蘇詞,我們發(fā)現(xiàn)蘇軾一方面創(chuàng)作抒寫“歌姬情結(jié)”,表征社會風俗行為的應歌詞、應社詞、酒詞茶詞和節(jié)序詞,一方面又以詩為詞,以詞言志,抒發(fā)家國之憂和經(jīng)事濟世之懷,向儒家提倡的詩教靠攏,力求在下層世俗文化與上層高雅文化的相互沖撞中,走向二維復合的境界。 一、抒寫“歌姬情結(jié)”蘇詞的社會文化因緣 吳雄和先生在其唐宋詞通論
2、3;重印后記中,從社會文化學的角度,對詞的意義作了這樣的界說: 許多事實表明,詞在唐宋兩代并非僅僅為文學現(xiàn)象而存在。詞的產(chǎn)生不但需要燕樂風行這種具有時代特征的音樂環(huán)境,它同時還涉及當時的社會風習,人們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佐酒的歌姬制度,以及文人同樂工歌姬交往中的特殊心態(tài)等一系列問題。詞的社交功能和娛樂功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不妨說,詞是在綜合上述復雜因素在內(nèi)的歷史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種文學文化現(xiàn)象。 詞本身是一種與隋唐燕樂結(jié)合而成的新詩體,宋詞很大程度上源于歌姬制度的社會化、商業(yè)化傾向,每逢宴飲,歌姬奏樂唱詞,成了士大夫家庭中普遍流行的娛樂方式,當時人們有“共聽新聲”的時尚
3、習俗,在尊前筵間歌舞佐歡的社交與娛樂場所中,歌姬始終是作為歌唱主體而出現(xiàn)的,而作為文本的創(chuàng)作主體詞人在唱歌填詞中,有時往往移情閨閣,作婦人語,代為歌姬抒情達意。源出“北里”的小詞,到了士大夫之手后,出現(xiàn)了士大夫官私筵宴與市井秦樓兩個歌場并存的生存環(huán)境。在這兩個生存環(huán)境里所呈現(xiàn)的具體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雖然不盡一致,但都不出以伶工為核心的“歌場舞榭之生涯”一途,在文化層面上,也都不出世俗化的范圍。蘇軾是在這一生涯和范圍中成長起來的詞人,在他的詞中有不少抒寫“歌姬情結(jié)”的應歌之詞。象南歌子·舞姬、醉落魄等,是他在政事以外對個人情感生活的一種追求和價值判斷個。表現(xiàn)出蘇軾偶偕知己紅粉佳人而深感
4、人生之幸的情感取趨向。他的應歌詞與當時停留在“人生行樂”層面的詞不同,升華到了純美的情感世界,是對個體主體的情感欲望的肯定與追求的表現(xiàn),我們舉他的三部樂·情景為例。詞云: 美人如月。乍見掩暮云,更增妍絕。算應無恨,安用陰晴圓缺。嬌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懶,未語先咽。數(shù)日不來,落盡一庭紅葉。 今朝置酒強起,問為誰減動,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卻病,維摩無疾。卻低眉、慘然不答。唱金縷、一聲怨切。堪折便折。且惜取、少年花發(fā)。 詞中“唱金縷”三句,化用唐杜秋娘金縷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詞義,為歌姬立言。據(jù)考該詞作于通判杭州時間,詞中的歌姬就是作者深愛
5、的歌姬王朝云,詞作表達了作者出于肺腑的對歌姬的愛戀,就是當時流行于士大夫社會的“歌姬情結(jié)”,真實地折射出當時士大夫在游姬戀姬的風俗行為重具有共通性和普泛化的心理積習與情感取向。這種抒寫“歌姬情結(jié)”的應歌詞成了當時的約定俗成而又極富時尚的社交語言和語體。 二、表征社會風俗行為蘇詞的社會文化功能 清人周濟指出:“北宋有無謂之詞以應歌,南宋有無謂之詞以應社。然美成蘭陵王、東坡賀新郎當筵命筆,冠絕一時。碧山齊天樂之詠蟬,玉潛水龍吟之詠白蓮,又豈非社中作乎?故知雷雨郁蒸,是生之菌,荊榛蔽芾,亦產(chǎn)蕙蘭。”這段評論雖然承認在應歌、應社而作的詞中,不乏“有謂之詞”,但在總體上否認了應歌詞與應社詞的藝術價值。以
6、純藝術的標準來衡量,應歌之詞不少確如“荊榛蔽芾”,然而從社會文化學的角度觀之,無論是其中的“有謂”之作抑或“無謂”之作,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功能與價值,因為它們都是風俗行為的表征,都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士大夫群體的心理積習與趣味原則。 作為風俗文化的表征,蘇軾就創(chuàng)作了像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這樣有名的應社之詞,詞曰: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前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這首詞是蘇軾在潤州甘露寺多景樓與孫巨源、王正仲的一次社交活動中所作,該詞既有在“三公皆一時英秀,景之秀,姬之妙,真為希遇”中的“應社”性能,又有付諸姬喉,佐歡寄情的
7、“應歌”性能。現(xiàn)存蘇軾和其他詞人的應社之詞數(shù)量相當多,反映了士大夫在交往中非詞不足以盡興的習俗,如果說應歌詞、應社詞是宋代文士在“一張一弛”中形成的日常生活行為的表征,那么,節(jié)日宴賞,歌詞佐歡,則是人們在“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中形成的非常生活習俗,它孕育了大量的節(jié)序詞和壽詞,成為宋詞賴以繁衍的重要淵藪。值得一提的是,蘇軾創(chuàng)作了數(shù)量不少的節(jié)序詞,而且成就斐然。他的中秋節(jié)序詞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云: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
8、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為神宗九年,子由即蘇軾胞弟蘇轍。蘇軾與弟自熙寧四年于穎州分手后,已有六年不見了。對此,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與月有陰晴圓缺,都是自然常事,無須懷恨;更何況在共同“玩月”、遙致慰藉中,離別這個人生憾事不也就得到補償了嗎?該詞上片執(zhí)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境界高潔,說理通達,展現(xiàn)了曠達而又濃厚的“中秋情結(jié)”,被稱為“第一中秋詞”,有的還認為“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馀詞盡廢”。所謂“馀詞盡廢”,主要就藝術成就而言的,作為積淀在中秋這一節(jié)序中的情感定勢,“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其他中秋詞所普遍具有的,雖不及
9、蘇詞曠達,但與蘇詞一樣都反映了飽含在“萬家齊望清輝”的風俗行為中的“情結(jié)”,都具有相同的文化功能與價值。 三、以詩為詞,雅俗并存蘇詞的社會文化層次 多元文化價值取向的生成,深深根植于唐宋社會的變革中所崛起的庶族知識分子雅俗兩極的文化性格。他們輕視禮法,“必爭名競利以求快其欲”,注重個體生命的欲望滿足,明顯具有流俗的一面;他們在崇尚文章之學或新型的經(jīng)學中,又“持國是,規(guī)君過,述民情,達時變”,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儒學所倡導的群體道德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明顯具有崇高或高雅的一面。這種雅www.lwlm.com俗兩極的文化性格,既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又規(guī)范了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創(chuàng)作實踐。就蘇軾詞的創(chuàng)作
10、來看,既有上面論述的表征世俗化生活行為的應歌詞、應社詞,其成就更表現(xiàn)在以詩入詞、以詞言志,抒寫經(jīng)事濟世的偉大抱負,表現(xiàn)樂觀曠達之人生感悟,這些詞達國事,規(guī)君過,述民情,通時變,表現(xiàn)時代精神,屬于高層位即雅文化范疇。以王安石熈寧變法引起的新舊黨爭誘發(fā)了蘇軾在詞體的創(chuàng)作中的“詩心”,推動了他在歌臺舞榭的“生涯”之外將小詞詩化、雅化。其臨江仙·夜歸臨皋云: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該詞作于元豐五年。詞人在荒山大江的大自然懷抱中,深感宇宙的無邊安詳
11、與寧靜,白天的煩惱,平時的得失榮辱,一齊被擺脫了。其中“此身非我有”語出莊子·知北游:“舜問乎丞曰道可得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乎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熟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順也?!遍L恨此身非我有,則反其意而用之,表現(xiàn)了蘇軾對自我在奔走“營營”中失落的悲哀與對個體之實在性的肯定和祈取。 由“求適”而“全適”,蘇軾的個體主體獲得了自由,自我生命價值得到了充分實現(xiàn)。請看作于這一時期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
12、雨也無晴。 詞調(diào)下有題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指行路時遇到一陣過雨,其他人狼狽不堪,自己卻獨不改其度,反而覺得雨中竹杖芒鞋,吟嘯徐行,別有其趣。詞借眼前經(jīng)歷,書寫懷抱。蘇軾待罪黃州,政治上淪落失意,但不隨物悲喜,不讓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擾亂自己的心境,改變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該詞寫他在風雨中不怕風雨,在逆境中保持怡然自得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其“性之便,意之適”的具體體現(xiàn)。 從貶后不“適”到求“適”,從“適未厭”到全然而“適”,是蘇軾待罪黃州時期的一個心路歷程。蘇軾求“適”的目的是為了化解由“多難畏人”帶來的沉重情累。當其發(fā)而為詞時,往往“任天而動”,隨物賦形,“如川之方至”,從而沖破了歌場舞榭的限制與束縛,擴大了詞境,提高了詞品,革新了詞風。換言之,作為蘇軾化解情累的心路歷程的重要載體,其黃州詞成功地得到了詩化,實現(xiàn)了從“伶工之詞”到“士大夫之詞”的轉(zhuǎn)變。 蘇軾雅俗之詞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一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光伏電站運維服務合同
- 《體積和容積單位》(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數(shù)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
- 量子計算服務使用協(xié)議
- 小數(shù)乘法-小數(shù)乘法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北京版
- Unit 5 Signs Period 3(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三起)英語六年級上冊
- 中國醫(yī)療保險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趨勢與投資分析研究報告(2024-2029版)
- 2025至2030年兒童吊帶背心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調(diào)溫器蓋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 土壤-動植物的樂園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二年級上冊教科版
- 2025至2030年中國真皮旅行包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2023新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學生活動手冊答案
- 【老齡化背景下商業(yè)銀行養(yǎng)老金融發(fā)展探究文獻綜述3400字】
- 《用戶側(cè)電化學儲能系統(tǒng)接入配電網(wǎng)技術規(guī)定》
- 安徽省醫(yī)療保障基金使用違法違規(guī)問題檢查指引2023版
- (幻燈片)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課件
- 食堂油鍋起火演練方案及流程
- 2024年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醫(yī)療器械銷售渠道管理
- 幼兒園中班跳繩實施方案及措施
- 2024年中考政治總復習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總結(jié)(重點標記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