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_第1頁
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_第2頁
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_第3頁
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_第4頁
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 本文關鍵詞:偏見,蘇東坡,王安石,林 語堂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 本文簡介:一 近期因涉獵一些史料I 忽生重讀林語堂蘇東坡傳的想法。這一讀 ,居然讀出不少U刺U。有U刺U 在喉,索性一吐了之。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四川大學中文系讀書時,老師講中國通史,贊譽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政治改革家M。由是便 林語堂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偏見 本文內容:近期因涉獵一些史料,忽生重讀林語堂蘇東坡傳的想法。這一讀,居 然讀出不少“刺“。有刺在喉,索性一吐了之。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四川大學中文系讀書時,老師講中國通史,贊譽王安 石是M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政

2、治改革家M。 由是便對王安石激發(fā)出濃厚的好奇心 很想以他為中心人物,寫一部歷史小說。課余搜羅王安石的史料,最主要的是讀了北大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的北 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以及涉及宋代生活習俗的書籍,摘錄了數百張卡片。由 于多種因素,小說未寫,但對王安石變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再后來讀到了林語堂版蘇東坡傳。該著簡體字版在中國大陸剛面世時, 是一部風靡一時的暢銷書。書中有大量文字涉及王安石變法及王安石的人格形象 基本皆為負面評述,指責變法存在的問題,暴露王安石人格中堪稱極其M丑 陋M的一面,使王安石的形象在愚夫心中產生了嚴重扭曲,起碼我不再認為王安石是一位多么偉大的變革家和治世能臣,寫小說的激情也蕩然寂

3、滅。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歷來也被文學界推崇為人物 傳記寫作的典范性作品,激情澎湃,文字優(yōu)雅,對傳主的刻畫精致入微,具有 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林語堂是何等人物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雖無法與魯迅等 量齊觀,但也是排在前十位的大師級文學家。他學貫中西,面對東方說西方,面 對西方說東方,尤為世人所稱道。但這次重讀他的蘇東坡傳,卻屢屢如梁啟 超讀宋史般"未嘗不廢書而慟也M。該著最大的問題,在誤征某些不實史料, 在蘇東坡與王安石之間褒貶失當。東坡是天才級的大文豪,這固然是文學史家之共識,但不等于東坡先生是一塊無瑕之白璧,更不是一尊神。完全不必要為了把 東坡描述成完人,不惜過度貶抑

4、另一位在某些方面可能比東坡更偉大的歷 史先賢詳論王安石變法成敗得失非本文主旨,且已有大量著作和學術文章做過研 究分析。先來看看林版蘇東坡傳在貶抑王安石時的幾處“硬傷M。林語堂先生為了證明王安石變法存在的問題,列出“變法派M (當權派)與u反對派u兩大陣容的名單(u變法派u 12人,u反對派u 26人),以此說 明,擁護、推行變法者除王安石和支持變法的神宗皇帝外,皆是一批野心大, 精力足,陰險而詭詐的小人M ;而M反對派M陣容中,則有司馬光、歐陽修、蘇 東坡、范仲淹等一批巨公重臣、君子、偉人。 (林語堂蘇東坡傳第 94-95 頁,湖南出版社,20xx年10月版)且不論以擁護和反對人數的多寡來說明

5、變法 的合理或謬誤是否允當(名單只是列出朝廷官員,并無更有說服力的民意數據 或社會調查作支撐),也不論簡單地將“變法派M官員一概斥為M小人 , 將“反對派M皆視作M君子,以此來論證王安石的孤立無援,是否具有說服 力,僅就“反對派M陣營中的偉人、重臣、文學家范仲淹來看,林語堂先生顯然 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愚夫查閱多種范仲淹的傳記,確知范仲淹的生卒年月皆為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至皇佑四年(1052), 享年64歲。而王安石正式推行變法在熙寧二年 (1068),此時范仲淹辭世已經16年。即使往前推,39歲的王安石上呈的那道 闡述變革圖強理念的萬言書上仁宗皇帝書時 (1059年),范仲淹也已辭世

6、7 年。(劉成國王安石年譜長編之二第472頁,中華書局,20xx年1月版)無 論如何推算,范仲淹早已是作古之人,怎么可能從墓地里復活,成為熙寧變法 的“反對派m ?愚夫懷疑這是否簡體字版翻譯出版有誤,便又找來香港天地圖書 出版公司的繁體版對照,發(fā)現范仲淹的大名也赫然列在“反對派m陣營。(林語 堂蘇東坡傳第107頁,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20xx年2月版)愚夫百思不得其解: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怎會犯如此低級的 常識性錯誤?難道是在英譯漢的過程中,翻譯者犯下的技術性差錯?那么,兩家 出版社那么多編審人員怎么會沒有看出來 ?另外,從政治理念上考量,范仲淹是慶歷新政的領軍人物。盡管慶歷新政

7、 如同中醫(yī)的那根針,尚未扎入穴位就夭折了 ,但他針對宋王朝各種弊政提出的 變革舉措,為后來王安石的熙寧變法精神所一脈相承;或者換一種表述,也可以 說王安石變法是慶歷新政的延續(xù)和深化。就算范仲淹能活到王安石變法時,他也 不可能成為變法的“反對派M吧?此其一。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評價王安石是個“怪人“ :"徒有基督救世之心, 而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世之術。"然后筆鋒一轉,批評王安石是一個M不實際的理 想主義者M :“倘若我們說理想主義者指的是不注意自己飲食和儀表的人,王安 石正好就是這等人。M愚夫感到奇怪的是,林語堂是用什么樣的邏輯,將理想主 義與不注意飲食和儀表勾連起來的 ?林語堂

8、繼續(xù)描述:"王安石的衣裳骯臟,須 發(fā)紛亂,儀表遴遢,他是以此等惡習為眾所周知的。蘇洵在辨奸論那篇文章 里刻畫王安石說M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說他M囚首喪面而談詩書。m (林語堂蘇東坡傳第72頁,湖南出版社,20XX年10月版)且不 論林語堂通過不講衛(wèi)生等生活瑣事,來丑化王安石形象,進而否定他的變法理 念,是否具備基本的內在邏輯,愚夫想進而指出的是,林語堂先生多處引用蘇 洵文章辨奸論,來丑詆王安石的人格形象,是蘇東坡傳的又一 M硬傷M。現留存于世的蘇洵文章辨奸論,文中雖未指名道姓罵王安石,但其中 文字,讀過之人皆認為影射的是王安石,文中還說:“今有人,口誦孔老之書, 身履夷齊之行,

9、收招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語言,私立名字,以為顏 淵、孟軻復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M M凡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奸 慝M蘇洵為蘇軾、蘇轍之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此文將王安石的名字與 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同列,用語刻毒,流傳甚廣,影響甚巨。從文章本身看, 并無堅實的事實依據作支撐,僅從衣冠不整之類生活細節(jié)上升到M大奸慝M M 陰賊險狠的人格高度來攻訐,并不令人信服。但因相傳為蘇洵文章,幾乎成為 千古名篇。這一盆污水潑了近千年。在今人收集的蘇洵文集中,仍能讀到此文。(蘇洵集第129頁,中州古籍出版社,20XX年5月版)對蘇洵文章白真?zhèn)螁栴},清代學者李級、蔡上翔就已提出強有力的質疑,主

10、要論點為:辨奸論始見于南宋紹興初年守舊派活躍人物邵雍之子邵伯溫所 撰聞見錄,書中詆毀王安石文字甚多,顯然是借蘇洵之名夾帶“私貨M。 馬 端臨文獻通考載蘇洵嘉佑集為十五卷,明嘉靖張鎮(zhèn)刻本亦為十五卷,其 中并無辨奸論。而辨奸論實見于老蘇文集二十卷,應為后人補入。 歐陽修為蘇洵寫的墓志、曾鞏寫的哀辭,以及二人全集中,均未議及辨奸論。 最重要的是該文所詆毀王安石的罵語,與實際情形不符:歐陽修于宋仁宗嘉佑元 年(1056)薦王安石于朝,王安石也同時得到曾鞏、文彥博等眾多老臣激賞,所 謂囚首喪面“狀讓人莫名其妙。王安石自慶歷二年(1042)中進士,至嘉佑年 問結交皆賢士,何來文中所謂"好名之士,

11、不得志之人?蘇洵卒于英宗治平三 年(1066),而王安石推行新法于熙寧二年(1070),其時蘇洵已離世四年。生 前他只在餐桌上見過王安石一面,連語言交流都沒有,憑什么就作出如此多的 惡毒攻訐?從文本分析,該文“支離不成文理m m亂雜無章,根本不似出自大 文豪蘇洵之手。(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第151頁-153頁,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3年8月版。參見王昊近五十年來辨奸論真?zhèn)螁栴}述評,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xx年1期第261頁)梁啟超在王安石傳中,則用犀利言辭批評邵氏聞見錄邵氏之流, 以誣荊公(王安石)并誣陷明允(蘇洵),其鬼蛾之丑態(tài),吾實無以測之,獨 恨后之編史者,悉奉此等斕言以為實錄,而沈沈冤獄,遂

12、千古而莫伸也,吾亦 安能已于言哉?“(梁啟超王安石傳第93頁,商務印書館,20xx年1月版) 盡管史學界圍繞蘇洵辨奸論的真?zhèn)螁栴},爭論了數十年,南北兩位重量級的 學者鄧廣銘與章培恒為此打過筆仗,但有一點顯而易見:甭管辨奸論是邵氏 偽作,還是邵氏收錄他人偽作,甚或確證為蘇洵之作,文章本身都是脫離基本 歷史事實,不足采信的。愚夫在考研爭議各方觀點時發(fā)現,有些學人在所謂版 本學“中考證來考證去,在m草蛇灰線中索引來索引去,卻偏偏在“常識 中迷失。蘇洵不是神仙,不可能在熙寧變法四年前就預測變法存在m問題 ;即 使他再多活四年以上,這樣一位大文豪如此喪失理智地辱罵王安石為m大奸 慝M M陰賊險狠M ,也

13、是不可想象的。但林語堂先生卻不厭其煩地對辨奸論加以征引 ,用以詆毀王安石的人 格形象,實在是有失一位大師級作家和學者的水準。 好端端的一部蘇東坡傳, 因摻入了大量類似宋史邵氏聞見錄這類穢史史料,散發(fā)出一股令人不適 的氣味。每讀至此,愚夫總忍不住又一次M廢書而慟也M。四王安石在神宗皇帝支持下推行變法,激起的滔天巨浪可謂前朝未有。變法 與反變法之爭議,雙方都表現出真理在握、氣勢如虹的狀態(tài),都高舉憂國憂民的 旗號。對爭論的詳情,有多種論著可以閱覽,不必在此贅言。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顯然站在"反對派"一邊,對新法加以冷嘲熱 諷。尤為林語堂所不能容忍的,是“變法派M對御史臺諫官的貶黜

14、 (林語堂謂 之清除異己):先后被外放、降職的官員達到十四人,有的是意見不被采納 主動請辭;其中,M十一名是御史臺的人M。司馬光是“反對派M的旗幟性人物,蘇東坡是司馬光的同道,是反變法最 為激進的人物之一。他的上神宗皇帝萬言書,最為林語堂所贊賞,評之曰:" 其個人氣質與風格,具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的精神,都顯而易見。憤怒的爭論與冷 靜清晰的推理,交互出現。有時悲傷譏刺,苛酷批評,坦白直率,逾乎尋常;有 時論辯是非,引證經史,以暢其義。為文工巧而真誠,言出足以動人,深情隱憂, 因事而現。"東坡文章豪情萬丈,瑰麗飛揚,那是沒說的;但蘇東坡與司馬光反 變法的核心理念顯然是錯的,其源頭

15、來自論語中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 利M。正如司馬光在與王介甫書中所說:使彼誠君子,則不能言利;誠彼小 人耶,則困民財是盡M ,"蓋善惡者,君子、小人之分,其實義、利而已M。對 于司馬光的指責,王安石四兩撥千斤,輕輕就將其擋回去了 :"為天下理財,不 為征利。M M反變法派完全混淆了君子之“禾H與小人之“禾H的區(qū)別。無論國家還是個人,都離不開"禾H ,否則,國家如何富國強兵,百姓如何豐衣足 食?關鍵在如何對待M禾H。M小人M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 ,而君子愛財,取之 有道-特別是為解決宋王朝冗兵、冗官、財竭的困境而為“天下理財M。 這正體 現了范仲淹、王安石憂患天下的

16、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的最高人格境界。其實,史家簡單地將東坡歸之于反變法派,并不盡之合理。東坡先生 一生都是一個獨立不羈、敢于直言、滿肚子M不合時宜的人。在熙寧變法時,他 反對變法,放言無忌;在司馬光上臺盡廢新法的元佑更化時期,他照樣反對司馬 光不顧實際意氣用事。對司馬光盡廢免役法,他譏刺說:"相公此論,故為鱉廝 踢(鱉相互踢)。M司馬光不解何意:鱉安能廝踢?"東坡說:"是之謂鱉廝 踢。司馬光明白是諷謔自己,阻止東坡再議。東坡日:"豈今日作相,不許軾 盡言耶?“司馬光不悅,仍堅持徹底廢除免役法。東坡回到學士院 ,連罵司馬 光:"司馬牛、司馬牛?!埃ń?/p>

17、紅司馬先傳第381頁,作家出版社,20xx 年8月版)蘇東坡白偉大,不僅在于其獨立敢言的人格魅力,才華橫溢的詩文成就, 還在于他始終有著一種反思和自省的精神。林語堂先生大概還忽略了蘇東坡在熙 寧變法之后,對推行新法的態(tài)度變化。他在給同樣曾反對新法的友人滕達道的一 封信中說:"某欲面見一言者,蓋為吾儕新法之初,輒守偏見,至有異同之論, 雖此心耿耿,歸于憂國,而所言差謬,少有中理者。今圣德日新,眾化大成,回 視向之所執(zhí),益覺疏矣。m (蘇軾文集卷51與滕達道書,中華書局,1990 年點校本)M"新法之初,輒守偏見m m所言差謬,少有中理者m ,已有自省。 林語堂先生試圖將東坡描

18、畫成所言皆真理的“完人,恐怕反倒是拉低了東坡的人格境界吧?蘇東坡與王安石同為中國土人中罕有的君子、圣人,雖曾因政見不同而有過沖突,但相互包容,成為歷史佳話。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東坡因寫譏 切時弊的詩文,遭人構陷,被逮捕入獄,處于隨時可能被送上斷頭臺的危險境 地,史稱“烏臺詩案m。有不少官員上疏營救。已退隱金陵的老宰相王安石發(fā) 話: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王安石雖已退隱,但在神宗心中仍有極大分量。此 案m以公(王安石)一言而決,東坡免予一死,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見 詩t獻,轉引自曾棗莊論烏臺詩案)元豐七年(1084),王安石退居金陵,時年64歲,老病纏身。東坡自黃 (州)往北

19、m ,特地拜訪王安石,m日與公游,盡論古昔文字m。王安石嘆息謂 人日:H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皟晌粋ト嗣t,M相逢勝地,歌詠篇 章,文采風流,照耀千古,則江山亦為之壯色M。蘇東坡甚至欲在金陵買田造屋 與王安石為鄰,M老于鐘山之下M。(劉成國王安石年譜長編之六 ,第 2149-2153頁,中華書局,20xx年1月版)對這兩位名震朝野的巨公名賢的相逢 正史野史均有大量記載,既顯示出他們超越庸常之輩的才情,也向世人呈現出 博大的胸襟。林語堂先生何以為了凸現蘇東坡的M完美“,總要時時扭曲王安石的人格 形象,把二人描述成耿耿于往事恩怨的“敵人M ?在征引史料時,林語堂先生對 真?zhèn)尾患诱鐒e,凡詆毀

20、王安石的記載,不惜筆墨采錄并加以發(fā)揮,使得這部傳 記在史實與史識方面,皆充滿謬誤與偏見。也可見,林語堂先生的人格思想境界 與他筆下的傳主相比,不知要相差多少個量級!五林版蘇東坡傳M"變法派M (包含支持變法的神宗皇帝)排斥、貶逐 持異議的御史臺諫官和重臣,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初讀此傳,愚夫也十分認同。但 在旁涉其他相關史料和學人的研究著作-如羅家祥朋黨之爭與北宋政治(華 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1月版)、虞云國宋代臺諫制度研究(上海人 民出版社,20xx年8月版)等后,覺得林語堂的觀點仍有失偏頗。林語堂先生認為,宋代御史臺白監(jiān)督作用,m與現代的新聞輿論大致相 似。其實問題并不如此簡單

21、。御史臺本質上仍是皇權、人治的工具。對御史臺 官員的任用,對其諫議是采納還是拒絕,全在皇上的耳朵是張開的還是閉著的, 全在皇上喜歡誰或厭煩誰,對皇權并不起任何制衡作用?;噬弦谜l,即使你彈 劾該人的奏章?lián)糁幸?,也可以充耳不聞;皇上不想用誰,即使你的彈劾奏章 風聞言事m、無中生有,也照樣借刀將某官員搞掉。宋王朝皇帝蓄意采用m 異論相攪的策略,使政見相左乃至懷有敵意的大臣共處一朝,相互牽制,以 此消除重臣權力對專制君主集權的潛在威脅。(羅家祥朋黨之爭與宋代政治第7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1月版)而宋代御史臺官員的病態(tài)人格, 也使御史臺成為政治體制中的一個m怪胎:官員m必以詆訐而去以為賢,習以 成風M ,為達此目的,常常用語刻毒而無事生非,甚或編造謊言進行人身攻擊, 將對方置于死地。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都曾受到過類似的攻訐。宋神宗、王 安石主政時,因為每有新政出臺即朝議洶洶,但又不見有人提出消除弊政的具 體措施,只得調整、貶逐御史臺官員,使得新政彳#以貫徹,在當時情勢下并無不 安。對御史臺官員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