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1小升初文言文復習專題小升初復習資料 -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一、文言文學習“五讀法” :1 1正音讀文 文言文的朗讀要求:1要讀音正確。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假字、多音字,課文注釋中對這些字都注明了讀音, 要依據(jù)注音,認真讀準。2要注意停頓, 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 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 表明了對語句層次 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通過誦讀來實現(xiàn)。掌握古文化知識,做好停頓。古人有姓、名、字、封號、謚號、謙稱、自稱、別稱、尊稱,官名、文體名稱等。若遇到這些情 況要做停頓。如:1 1、陳勝者,陽城人也,字 / /涉。 2 2、捕蛇者 / /說。 3 3、陋室/ /銘。
2、 4 4、愛蓮/ /說。5 5、出師/ / 表。 6 6、馬/ /說。 7 7、漢/ / 丞相/ / 諸葛/ /武侯祠。 2 2讀注解詞 3 3串講文意在初步感知的基礎(chǔ)上,在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下,要從詞到句、從句到篇連起來,由部分到 整體把全首詩的意思弄清楚,串講全詩、全文。4 4體會情感(道理)在理解全首詩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礎(chǔ)上,能夠結(jié)合時代背景,體會詩中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 言文中講明的道理等。5 5熟讀成誦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W W;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 死。棄其杖,化為鄧林。1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每空 2 2 分,共 4 4 分
3、)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2 2 在括號里補出句中省略的成分。 (每空 1 1 分,共 2 2 分)(1)()飲于河、渭。()渴,欲得飲3 3 翻譯下面句子。( 2 2 分)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_4 4“夸父與日逐走”,他勝利了嗎?為什么?( 3 3 分) 二、文言文中詞句意思的特點1 1 一詞多義。例如,“說”讀 shushuo時,有當說、說明的意思?!罢f”讀 shushui時,當游說、勸說講,如“蘇秦以連 橫說秦”?!罢f”讀 yuyue時,當高興講,比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 2古今意義不同。詞義的擴大。如:“河”在古代專指黃河,而現(xiàn)在泛指一般河流。詞義的縮小。比如
4、:“窮”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難、不得志、不顯貴以及窮盡、窮究 等多種義項,“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的“窮”,用的就是不得志、不顯貴這個意思,這個 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沒有了。三、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留、刪、補、換、調(diào)、變。1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 2“刪”,就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2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結(jié)尾會一些語氣詞,它的作 用是增強語氣,這樣的詞語我們就可以不翻譯。3 3“補”,就是增補。加字組詞法解詞例如:“必細察其紋理”“細”“察”-;“必細察其紋理” -k“_ ” 補
5、出 省 略 句 中 的 省 略 成 分 或 語 句 。 注 意 : 補 出 省 略 的 成 分 或 語 句 , 要 加 括 號4 4.“換”,即換字法解詞 例如:“昂首觀之”“曰 昂“首”-;. 。5 5.“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3小升初復習資料-文言文字詞總結(jié)通假字1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 說乎?”說,通“悅”,愉快,高興。論語十則2 2、 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稱代詞,你(你知道怎樣教導別人嗎?)。論語十則3 3、 兩小兒笑曰:“孰為
6、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誰說 你知道的事情多呢兩小兒辯日4 4、擔中肉盡,止有剩骨。止通“只”。狼5 5、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白蓖ā白?,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 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鄭人買履6 6 出門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蘭詩7 7、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馬說8 8、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通“無”愚公移山9 9、 小惠未偏,民弗從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劌論戰(zhàn)1010、一切烏有。烏通“無”,沒有。山市 古今異義1 1、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無出路的境地。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7、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2 2、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主要用于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之的用法3 3、 窮古義:窮盡4 4、 鮮美記)5 5、6 6、古義:O鮮艷美麗。今義:經(jīng)濟貧困。例句: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今義: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7 7、8 8、9 9、布衣感激可以開張古義:古義:古義:古義:平民。 感動振奮。 可以憑借。 擴大涕古義:淚1010、 兵1111、獄劌論戰(zhàn)1212、池1313、 居1414、 走1515、 湯1616、 去1717、 再例句:-古義:古義:古義:古義:古義:古
8、義:古義:古義:O兵器案件今義: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今義:感謝。例句:由是感激。(出師表) 今義:對某事表贊同。例句: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曹劌論戰(zhàn))今義:開業(yè)(多指商業(yè)部門)。例句:誠宜開張圣聽(出師表) 今義:鼻涕。例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今義: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師表)今義:監(jiān)禁犯人的地方(監(jiān)獄)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護城河。停留、過了?!芭堋钡囊馑肌崴?。離開。第二次今義: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今義: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今義:行走。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9、(扁鵲見蔡桓公)鼓作氣,再而衰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今義: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今義:又一次。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41 1、 “之”作代詞的用法最多而一牧童見之,之代指書畫處士笑而然之,之:代詞,指牧童說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代詞,指學過的知識2 2、“之”作動詞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動詞“到”3 3、“之”作結(jié)構(gòu)助詞的”圣人之道4 4、“之”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作用,不譯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 1、 代詞,指“他、她、它(們)的”欲知其輕重,指“它的”,大象2 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問等語氣其真無馬邪?其
10、真不知馬也(馬說)一一第一個“其”,表反問語氣,可譯作“難道”; 第二個“其”,表推測語氣,可譯作“恐怕”。而的用法用作連詞,連結(jié)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子與句子,表示前后兩部分的并列、承接、轉(zhuǎn)折、等關(guān)系1 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轉(zhuǎn)接)2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并列)3 3、溫故而知新。(然后,表承接) 常見的語氣詞一般放在句尾,表陳述、疑問、感嘆等,常見的有“也,矣、乎、耶、邪”。1 1、此畫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語氣詞,譯作“呀”2 2、謬矣,矣:語氣詞,了3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乎,語氣詞,嗎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時既要字句對應,又要根據(jù)需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
11、使譯文完整、準確、得體。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一般有:1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2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成分等。3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4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xiàn)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5調(diào)。即調(diào)整詞序或語序,使之合乎現(xiàn)代漢語習慣。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5小升初復習資料 - 小升初擇校必考文言文1 1、陳元方侯袁公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 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痹唬骸肮峦?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
12、,周旋動靜, 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弊⑨專汉?,拜訪,問候。履行,實踐,做。綏,安,安撫。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 謙稱。師,學習。老父:對父親的敬稱。老,表示敬稱的詞頭。泉老爸(父親)、老母(母親)。家君(對他 人父親的尊稱)。君(對他的尊稱 )【詩詞鑒賞】袁公比較自負,問題刁鉆。如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這 個問題很難回答,稍微不慎則顏面盡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誰學了誰,而是有意為難陳元方。元方機智應變。如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 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顧了對方的尊嚴,又保存了自己的體面,不卑不
13、亢落落大方,不損人也 不損己,想袁公聽了,定會暗暗點頭稱奇。2 2、孟母三遷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 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歪憔訉W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 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注釋:舍:家 嬉:游戲. .所以: 用來處子:安頓兒子的地方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私人一類的事賈人: 商販衒賣:沿街叫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 器,此指祭祀儀式揖讓進退:打拱作揖,進退廟堂等禮節(jié).3 3、揠苗助長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 矣!”其子趨而往視
14、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1)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12)無(1313) 益,而又害之。(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 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注釋閔(mimi n n) 同“憫”,擔心,憂慮。長(zhzhangng) 生長,成長。 揠(y ya)拔。芒芒然一一疲倦的樣子。其人一一他家里的人。病一一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 趨-快走。 往-去,到.去。 槁(g gao o)-草木干枯。(11)耘苗:給苗鋤草(12)非徒一一非但。徒
15、,只是。(1313)益:好處。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64 4 、畫蛇添足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 先成者飲酒?!币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蔽闯伞R?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二【解 釋】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無益,徒勞無功。【用 法】 連動式;作賓語;含貶義【近義詞】 徒勞無功、多此一舉【反義詞】 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注釋祠(c ci)春祭。舍人一一古代王公貴族手下的辦事人員。卮( zhzhi)
16、古代盛 酒的器具。相謂一一互相商量。引酒一一拿過酒杯。弓I,取過來。且一一將要。固一一本來。 子一一對人的尊稱。安一一怎么。遂一一就。亡一一失去。翻譯:楚國有一家人,祭過了祖宗之後,便將一壺祭祀時用的酒,留給辦事人員喝。辦事人員很 多,僅僅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有人提議讓每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好,就把這壺酒給 他。大家都認為這辦法很好。有一個人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就歸他所得。這時,他回頭看別人, 都沒有畫好,就得意揚揚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呀,等我再畫上幾只腳吧。”正在他畫蛇腳的時候, 另一個人已經(jīng)把蛇畫好了。那人把酒壺奪了過去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怎麼畫上了腳?”說罷,就 喝起酒
17、來。英文: drawdraw a a snsn akeake andand addadd feetfeet toto itit ruinruin thethe effecteffect byby addadd inging sth.superfluoussth.superfluous蛇本來沒有腳有人卻給它加上腳,故事見戰(zhàn)國策齊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舉 ,反而壞事。做任何事情都 要實事求是,不賣弄聰明,不節(jié)外生技。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辦糟。5 5、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笆沉忭毴??!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眴?/p>
18、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 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 .(選自緣籮山人集)注釋 : 1.1. 并:連同。 2.2. 去:去除。 3.3. 欲:想要。 4.4. 坐:因為,由于。5.5. 或:有的人。6.6.而:卻。 7.7.曰:說。 8.8.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性喜溫暖和充足陽光,盛產(chǎn)于我 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9.9.北人:北方人。10.10.以:用來。11.11.強(qiqi engeng):本文中指“勉強”。12.12. 仕:(仕途)在做官。13.13.啖:吃。14.14.并殼:連同皮殼一起吞下。 15.15.食:食用
19、。 1616何: 哪里。17.17.識:見過,見識翻譯:北方有個不認識菱角的人,在南方當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個人)連角殼 一起放進嘴里(吃)。有人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再吃?!蹦侨搜陲椬约旱娜秉c,說:“我不是 不知道,連殼一起吃,是為了清熱解毒?!庇腥藛柕溃骸氨狈揭灿羞@種東西嗎? ”他回答說:“前面 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jīng)]有? ”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 知道的。寓意:其寓意是諷刺那些不懂裝懂的人。告誡人們: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裝懂。如果 不懂裝懂,就難免露餡出丑。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殼者,(我)欲以(其)清熱也。制作者:程老師、葉
20、老師76 6、愚人食鹽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之,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 “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 ”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注釋:食:食物 聞已:聽罷 益:增加更:改變空:空口 口爽:口味敗壞 返是通假字,同反,反而的意思。翻譯:從前有個愚蠢的人到了別人家里,主人便請他吃飯。這人覺得主人的菜淡而無味,主人聽 說后,便加了些鹽。加鹽之后菜的味道鮮美,這人便想:“菜的味道鮮美,是由于加了鹽,加少許一 點便這樣好吃,多放些豈不更好吃嗎? ”這人真是愚蠢到了極點,便不要菜,只吃鹽。空口吃鹽吃得 口味敗壞,結(jié)果反為鹽所害。這個故事告訴人們
21、: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7 7、父善游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ju)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注釋:過于江上:經(jīng)過江邊。故:緣故; 善:擅長; 豈:難道; 這:的人; 方 引:正帶著,牽著。;方,正在。遽急:立即。以此任物:用這種觀點來對待事物。任,對待。任物:對待事物。 悖:違反常理,錯誤。弓 I I:帶著,抱著。翻譯:有個人經(jīng)過江邊,看見一個人正帶著一個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嚇得直哭。這人問他原因,那人回
22、答:這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焙⒆拥母赣H即使擅長游泳,這個小孩難道也立即會游泳嗎?用這種觀點對待事物,也一定是違反常理的。含義: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就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小升初復習資料-沖刺班小升初文言文閱讀專題訓練基礎(chǔ)訓練1對牛彈琴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zhuǎn)為蚊虻之聲,孤犢之 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薄咀⑨尅繛椋航o。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趴著。故:從前。耳:耳朵聽。鳴: 鳴叫聲,作名詞。掉:搖擺。奮:豎直。蹀躞(di cxi)小步走。1解釋:為:如故:鳴:奮:2翻譯:非牛不聞,不合其耳
23、也。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2.楊氏之子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8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捍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蔽绰効兹甘欠蜃蛹仪?。1、 寫出下列帶點的漢字的讀音,并填空??拙皆勂涓福ǎ?,詣”的意思是 _ ;為設(shè)果,是 _ 為_ 設(shè)果;兒應()聲答曰()。2、”惠通假字是(),”甚聰惠”是說楊氏子 _ 從文中_這一句話可以看出。3、 楊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_3.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
24、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 絕弦,終身不復鼓。1、成語_ 出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中 _是_ 是知音,從 _這兩句可以看出。2、人們常用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感嘆3、高山流水比喻 _ 人們把知音比作 _的人。4、你是怎樣理解伯牙絕弦的:4.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 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理解詞語意思誨_惟: _ 援: _ 俱: _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現(xiàn)多次,我知道在之通國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_ ,惟弈秋之為聽是指 _ :思援弓繳而射之是指 _ ;是雖與
25、之俱學是指 _ 。2、理解句子的意思。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9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3、回答問題那你知道后者為什么學不好嗎?從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5.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去人近及日中 孰 為汝 多知 乎為是多音字,文中的為如:此不為讀()孰為讀( )。2、聯(lián)系課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寫出來孔子不
26、能決也。孰為汝多知乎? _兩小孩辯斗的原因是一兒認為原因是一兒認為原因是 _3、科學知識。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 _早晨的太陽之所以看起來比中午的大這是視覺的 _造成的中午的氣溫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 _ 射大地中午太陽 _射大地6、精衛(wèi)填海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 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1、填空。精衛(wèi)的樣子是 _ 它是 _2、精衛(wèi)填海這個故事象征了中華民族 _的精神。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107.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
27、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楚人刻舟求劍的結(jié)果 _原因是(文中原話) _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8.夸父追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 其杖,化為鄧林。1、理解詞句意思??涓概c日逐走, _渴,欲得飲, _ 鄧林是指 _2、夸父追日象征著 _9.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理解詞句意思。履: _ 度: _ 遂: _何不
28、試之以足? _寧信度,無自信也。 _2、這是一則 _故事,告誡我們做事 _10.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 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 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111、理解詞句意思。短: _ 更讀音( ):_ 不肖讀音( ):_使狗國者,從狗門入。齊無人耶,使子為使?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這三
29、個成語運用了 _ 修辭手法,我知道成語( )的意思是這三個成語運用了 _ 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齊國人多。2、這兩個短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晏子(用三個以上成語或四字詞)_ 的人。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121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無 不陷也 ?;蛟唬阂宰又?,陷子之盾 , 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1、填空,理解詞句意思。鬻( ): _譽: _ 其矛: _ 其人: _其人弗能應也。2、這個寓言告訴我們12、揠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注釋:1閔(mi n):同
30、”憫,擔心,憂慮。長(zhd ng)-生長,成長,揠(yd)-拔。2.芒芒 然:疲倦的樣子。3.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4.予:我,第一人稱代詞。5.趨:快走。往-去, 到去。6.槁(gd o):草木干枯。1、根據(jù)注釋把全文寫成白話文。2、予在文中指我讀音()。這個寓言故事教育我們做事要 _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1313、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 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
31、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1、理解詞句意思。本文第一段使用了 _、_ 修辭手法。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句子的意思是 _。2、作者講述了 _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事、求學問只要_就_的道理。14、女媧補天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馉f燚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1、讀故事我知道女媧以 _補天, 我覺
32、得女媧是 _的人。15.有二叟分石而釣,其甲得魚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獲也,乃投竿問甲曰:“食餌同,釣之水亦同, 何得失之異耶?”甲曰:“吾方下釣時,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魚,目不瞬,神不變,魚亡其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魚,目乎魚,神變則魚逝矣,奚其獲! ”乙如其教,連取數(shù)魚。1.解釋:叟_、 投_ 、逝_2.翻譯:(1)乙竟日亡所獲也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14(2)何得失之異耶(3)子意乎魚3.寫出感受16.約不可失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 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注釋:魏文侯,戰(zhàn)國時魏國國君
33、,在諸侯中有美譽。虞人:掌管山澤的官。罷:停止,取消。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1)魏文侯與虞人期獵(2)是日,飲酒樂,天雨_公將焉之(4)豈可不一會期哉2.與“公將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3.翻譯:乃往,身自罷之。4.這則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現(xiàn)出來的 我們學習。品德至今還值得制作者:程老師、葉老師1517.靈隱寺僧某,以茶得名,鐺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數(shù)等,恒視客之貴賤以為烹獻;其最上者,非貴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貴官至,僧伏謁甚恭,出佳茶,手自烹進,冀得稱譽。貴官默 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進之。飲已將盡,并無贊語。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貴官執(zhí)盞一拱曰:“甚熱?!薄咀⑨尅胯K臼:烹茶的工具。伏謁:拜見。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砂石料開采與環(huán)境保護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消費分期貸款質(zhì)押擔保合同書2篇
- 2025版鐵路貨運特點與業(yè)務流程規(guī)范合同3篇
- 香煙店衛(wèi)生標準規(guī)范
- 二零二五年度高校科研成果轉(zhuǎn)化委托實施協(xié)議3篇
- 2025版環(huán)保設(shè)備維修與改造承包協(xié)議書2篇
- 二零二五版學生頂崗實習實習單位實習教育與培訓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大學食堂食品安全保障協(xié)議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新風機銷售與技術(shù)支持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二手房交易房屋租賃續(xù)約合同
- (正式版)FZ∕T 80014-2024 潔凈室服裝 通 用技術(shù)規(guī)范
- 剪映專業(yè)版:PC端短視頻制作(全彩慕課版) 課件 第3章 短視頻剪輯快速入門
-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qū)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
- 風電場事故案例分析
- 八年級上冊-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核心考點與重難點(部編版)
- 醫(yī)院科室人才建設(shè)規(guī)劃方案
- 護理飲食指導整改措施及方案
-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詞匯大綱
- 胸外科手術(shù)圍手術(shù)期處理
- 《企業(yè)管理課件:團隊管理知識點詳解PPT》
- 配網(wǎng)設(shè)備缺陷分類及管理重點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