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夯施工技術要求課件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1.gif)
![強夯施工技術要求課件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2.gif)
![強夯施工技術要求課件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3.gif)
![強夯施工技術要求課件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4.gif)
![強夯施工技術要求課件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0/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68801d24-78d6-40d5-83b4-37fedce198e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容提要強夯定義、特點及適用范圍施工準備施工技術參數(shù)施工工藝質量標準監(jiān)理要求強夯質量檢測圖1-1 強夯加固地基模式I-膨脹區(qū);II-加固區(qū);III-影響區(qū);IV-無影響區(qū)pL-地基極限強度;pr-地基屈服強度使用工地常備簡單設備;施工工藝、操作簡單;適用土質范圍廣;加固效果顯著,可取得較高的承載力,一般地基強度可提高25倍;變形沉降量小,壓縮性可降低210倍,加固影響深度可達加固影響深度可達610m;土粒結合緊密,有較高的結構強度;工效高,施工速度快(一套設備每月可加固500010000m2地基),較換土回填和樁基縮短工期一半;節(jié)省加固原材料;施工費用低,節(jié)省投資,比換土回填節(jié)省60%費用;與
2、預制樁加固地基相比可節(jié)省投資50%70%;與砂樁相比可節(jié)省投資40%50%,同時耗用勞動力少和現(xiàn)場施工文明等。4、適用范圍v適于加固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粉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高填土、雜填土以及“圍海造地”地基、工業(yè)廢渣、垃圾地基等的處理;v也可用于防止粉土及粉砂的液化,消除或降低大孔土的濕陷性等級;v對于高飽和度淤泥、軟粘土、泥炭、沼澤土,如采取一定技術措施也可采用,還可用于水下夯實。v強夯不得用于不允許對工程周圍建筑物和設備有一定振動影響的地基加固,必需時,應采取防振、隔振措施。二、施工準備1、主要施工機具(1)夯錘用鋼板作外殼,內部焊接鋼筋骨架后澆筑C30混凝土(圖2-1),或用鋼板
3、作成組合成的夯錘(圖2-2),以便于使用和運輸。夯錘底面有圓形和方形兩種,圓形不易旋轉,定位方便,穩(wěn)定性和重合性好,采用較廣;錘底面積宜按土的性質和錘重確定,錘底靜壓錘底面積宜按土的性質和錘重確定,錘底靜壓力值可取力值可取2540kPa;對于粗顆粒土(砂質土和碎石類土)選用較;對于粗顆粒土(砂質土和碎石類土)選用較大值,一般錘底面積為大值,一般錘底面積為34m2;對于細顆粒土(粘性土或淤泥質土);對于細顆粒土(粘性土或淤泥質土)宜取較小值,錘底面積不宜小于宜取較小值,錘底面積不宜小于6m2。一般10t夯錘底面積用4.5m2,15t夯錘用6m2較適宜。錘重一般為8、10、12、16、25t。夯錘
4、中宜設14個直徑250300mm上下貫通的排氣孔,以利空氣迅速排走,減小起錘時錘底與土面間形成真空產生的強吸附力和夯錘下落時的空氣阻力,以保證夯擊能的有效性。 圖2-1 混凝土夯錘(圓柱形重12t;方形重8t)1-30mm厚鋼板底板;2-18mm厚鋼板外殼;3-6159mm鋼管;4-水平鋼筋網(wǎng)片16200mm;5-鋼筋骨架14400mm;6-50mm吊環(huán);7-C30混凝土 圖2-2 裝配式鋼夯錘(可組合成6、8、10、12t)1-50mm厚鋼板底盤;2-15mm厚鋼板外殼;3-30mm厚鋼板頂板;4-中間塊(50mm厚鋼板);5-50mm吊環(huán);6-200mm排氣孔;7-M48mm螺栓(2)起重
5、機具n由于履帶式起重機重心低,穩(wěn)定性好,行走方便,多使用起重量為15、20、25、30、50t的履帶式起重機(帶摩擦離合器)(圖2-3)。n當起重機噸位不夠時,亦可采取加鋼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應大于夯錘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帶式起重機時,可在臂桿端部設置輔助門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錘時機架傾覆。圖2-3 用履帶式起重機強夯1-夯錘;2-自動脫鉤裝置;3=起重臂桿;4-拉繩;5-錨繩;6-廢輪胎 (3)脫鉤裝置 v采用履帶式起重機作強夯起重設備,國內目前使用較多的是通過動滑輪組用脫鉤裝置來起落夯錘。脫鉤裝置要求有足夠的強度,使用靈活,脫鉤快速、安全。常用的工地自制自動脫鉤器由吊環(huán)、耳板、
6、銷環(huán)、吊鉤等組成(圖2-4),系由鋼板焊接制成。拉繩一端固定在銷柄上,另一端穿過轉向滑輪,固定在懸臂桿底部橫軸上,當夯錘起吊到要求高度,升當夯錘起吊到要求高度,升鉤拉繩隨即拉開銷柄,脫鉤裝置開啟,夯錘便自動脫鉤下落,鉤拉繩隨即拉開銷柄,脫鉤裝置開啟,夯錘便自動脫鉤下落,同時可控制每次夯擊落距一致,可自動復位,使用靈活方便,同時可控制每次夯擊落距一致,可自動復位,使用靈活方便,也較安全可靠也較安全可靠。v必須有足夠強度,起吊時不產生滑鉤;脫鉤靈活,保持夯錘平穩(wěn)下落,同時掛鉤方便、迅速。 圖2-4 強夯自動脫鉤器1-吊環(huán);2-耳板;3-銷環(huán)軸輥;4-銷柄;5-拉繩(4)錨系設備v當用起重機起吊夯錘
7、時,為防止夯錘突然脫鉤使起重臂后傾和減小對臂桿的振動,應用T1-100型推土機一臺設在起重機的前方作地錨(圖2-3),在起重機臂桿的頂部與推土機之間用兩根鋼絲繩連系錨旋。鋼絲繩與地面的夾角不大于30,推土機還可用于夯完后作表土推平、壓實等輔助性工作。v當用起重三角架、龍門架或起重機加輔助桅桿起吊起重機加輔助桅桿起吊夯錘時,則不用設錨系設備夯錘時,則不用設錨系設備。 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有標準貫入、靜載荷試驗、靜力觸探或輕便觸探等設備以及土工常規(guī)試驗儀器。 2、作業(yè)條件v強夯范圍內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礙物已經(jīng)拆除或拆遷,對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護措施。v場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機械設備進出道路,表面松散土
8、層已表面松散土層已經(jīng)預壓經(jīng)預壓。雨期施工周邊已挖好排水溝,防止場地表面積水。v選定適當位置做強夯試驗,通過試夯和測試,確定強夯施工的各項技術參數(shù),制定強夯施工方案。v當強夯所產生的振動對周圍鄰近建(構)筑物有影響時,應在靠建(構)筑物一側挖減振溝挖減振溝或采取適當加固防振措施,并設觀測點。v測量放線,定出控制軸線、強夯場地邊線,釘木樁或點白灰標出夯點位置,并在不受強夯影響的處所,設置若干個水準基點。3、作業(yè)人員o主要作業(yè)人員:強夯隊、測量員。o機械操作人員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并取得相應資格證書,主要作業(yè)人員已經(jīng)過安全培訓,并接受了施工技術交底(作業(yè)指導書)。三、施工技術參數(shù)1、錘重與落距 v錘重
9、M(t)與落距h(m)是影響夯擊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決定每一擊的夯擊能量。錘重一般不宜小于8t,常用的為10、12、17、18、25t。落距一般不小于6m,多采用8、10、12、13、15、17、18、20、25m等幾種。2、單位夯擊能 v錘重M與落距h的乘積稱為夯擊能E(Mh)。強夯的單位夯擊能(指單位面積上所施加的總夯擊能),應根據(jù)地基土類別、結構類型、載荷大小和要求處理的深度等綜合考慮,并通過現(xiàn)場試夯確定。在一般情況下,對于粗顆粒土可取10003000kNm;細顆粒土可取15004000kNm。v夯擊能過小,加固效果差;夯擊能過大,不僅浪費能源,相應也增加費用(圖3-1),而且
10、,對飽和粘對飽和粘性土還會破壞土體,形成橡皮土,降低強度性土還會破壞土體,形成橡皮土,降低強度。從國內強夯施工現(xiàn)狀來看,選用單擊夯擊能以不超過3000kNm較為經(jīng)濟。 強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m) 單擊夯擊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粗顆粒土粉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等細顆粒土10005.06.04.05.020006.07.05.06.030007.08.06.07.040008.09.07.08.050009.09.58.08.560009.510.08.59.0800010.010.59.09.5圖3-1 單擊夯擊能與有效加固深度的關系1-碎石土、砂土等;2-粉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3、夯擊
11、點布置及間距 v夯擊點布置應根據(jù)基礎的形式和加固要求而定。對大面積地基,一般采用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圖3-2);對條形基礎,夯點可成行布置;對獨立柱基礎,可按柱網(wǎng)設置采取單點或成組布置,在基礎下面必須布置夯點。v夯擊點間距取決于基礎布置、加固土層厚度和土質等條件。v加固土層厚、土質差、透水性弱、含水率高的粘性土,夯點加固土層厚、土質差、透水性弱、含水率高的粘性土,夯點間距宜大,如果夯擊點太密,相鄰夯擊點的加固效應將在淺間距宜大,如果夯擊點太密,相鄰夯擊點的加固效應將在淺處疊加而形成硬殼層,影響夯擊能向深部傳遞;加固土層薄、處疊加而形成硬殼層,影響夯擊能向深部傳遞;加固土層薄、透水性
12、強、含水量低的砂質土,間距宜小些。透水性強、含水量低的砂質土,間距宜小些。v通常夯擊點間距取夯錘直徑的3倍,一般第一遍夯擊點間距為59m,以便夯擊能向深部傳遞,以后各遍夯擊點可與第一遍相同,也可適當減小。對處理深度較深或單擊夯擊能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宜適當增大。圖3-2 夯點布置(a)梅花形布置;(b)方形布置滿夯夯點布置圖4、單點的夯擊數(shù)與夯擊遍數(shù) n單點夯擊數(shù)單點夯擊數(shù)指單個夯點一次連續(xù)夯擊次數(shù)。夯擊遍數(shù)夯擊遍數(shù)指以一定的連續(xù)擊數(shù),對整個場地的一批點,完成一個夯擊過程叫一遍,單點的夯擊遍數(shù)加滿夯的夯擊遍數(shù)為整個場地的夯擊遍數(shù)。n單點夯擊數(shù)應按現(xiàn)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shù)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
13、定,且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當單擊夯擊能量較大時不大于100mm;2)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fā)生過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過深而發(fā)生起錘困難。每夯擊點之夯擊數(shù)一般為310擊 夯擊遍數(shù)應根據(jù)地基土的性質確定,一般情況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為前幾遍能量的1/41/5,錘擊數(shù)為24擊)滿夯12遍,以加固前幾遍之間的松土和被振松的表土層。 為達到減少夯擊遍數(shù)的目的,應根據(jù)地基土的性質適當加大每遍的夯擊能,亦即增加每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或適當縮小夯點間距,以便在減少夯擊遍數(shù)的情況下能獲得相同的夯擊效果。 6、處理范圍v強夯處理范圍應大于建筑物基礎范圍,每邊超出基礎外緣
14、的寬度宜為設計處理深度的1/22/3,并且不小于3m。四、施工工藝1、工藝流程 清理整平場地 確定夯點位置、測量高程 起重機就位 測量夯前錘頂標高 夯擊 按設計控制標準和要求,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 重復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 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測量場地高程 在規(guī)定的間隔時間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shù) 用低能量滿夯 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 測量夯后場地高程2、操作工藝n做好強夯地基的地質勘察,對不均勻土層適當增多鉆孔和原位測試工作,掌握土質情況,作為制定強夯方案和對比夯前、夯后加固效果之用。必要時進行現(xiàn)場試驗性強夯,確定強夯施工的各項參數(shù)。同時應查明強夯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和各種地
15、下管線的位置及標高,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免因強夯施工而造成損壞。n強夯前應平整場地,周圍作好排水溝,按夯點布置測量放線確定夯位。地下水位較高時,應在表面鋪0.52.0m中(粗)砂或砂礫石、碎石墊層,以防設備下陷和便于消散強夯產生的孔隙水壓,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強夯。 強夯應分段進行,順序從邊緣夯向中央,對廠房柱基亦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機直線行駛,從一邊向另一邊進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機整平場地,放線定位即可接著進行下一遍夯擊。 強夯法的加固順序是:先深后淺,即先加固深層土,再加固中層土,最后加固表層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滿夯12遍,如有條件以采用小夯錘夯擊為佳。 v回填土回填土應控
16、制含水量在最優(yōu)含水量范圍內,如低于最優(yōu)含水量,可鉆孔灌水或灑水浸滲。 v夯擊時應按試驗和設計確定的強夯參數(shù)進行,落錘應保持平穩(wěn),夯位應準確,夯擊坑內積水應及時排除??拥咨虾窟^大時,可鋪砂石后再進行夯擊。在每一遍夯擊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圍的土將夯擊坑填平,再進行下一遍夯擊。強夯后,基坑應及時修整。 v對于高飽和度的粉土、粘性土和新飽和填土,進行強夯時,很難以控制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可采?。?)適當將夯擊能量降低;2)將夯沉量差適當加大;3)填土采取將原土上的淤泥清除,挖縱橫盲溝,以排除土內的水分,同時在原土上鋪50cm的砂石混合料,以保證強夯時土內的水分排除,在夯坑內回填塊石、
17、碎石或礦在夯坑內回填塊石、碎石或礦渣等粗顆粒材料,進行強夯置換等措施渣等粗顆粒材料,進行強夯置換等措施。通過強夯將坑底軟土向四周擠出,使在夯點下形成塊(碎)石墩,并與四周軟土構成復合地基,一般可取得明顯的加固效果。v雨季填土區(qū)強夯,應在場地四周設排水溝、截洪溝,防止雨水流入場內;填土應使中間稍高;土料含水率應符合要求;認真分層回填,分層推平、碾壓,并使表面保持1%2%的排水坡度;當班填土當班推平壓實;雨后抓緊排除積水,推掉表面稀泥和軟土,再碾壓;夯后夯坑立即推平、壓實,使高于四周。 冬期施工應清除地表的凍土層再強夯,夯擊次數(shù)要適當增加,如有硬殼層,要適當增加夯次或提高夯擊功能。 做好施工過程中
18、的監(jiān)測和記錄工作,包括檢查夯錘重和落距,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檢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和每擊的夯沉量等,并對各項參數(shù)及施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作為質量控制的根據(jù)。 五、質量標準v施工前應檢查夯錘重量、尺寸,落距、排水設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質。v施工中應檢查落距、夯擊遍數(shù)、夯點位置、夯擊范圍。v施工中應隨時測量每一次夯擊的夯沉量,用水準儀測量控制,使每一夯擊單點“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符合設計要求。v施工過程中,技術員必須在場,并實事求是的做好施工記錄。v施工結束后,應進行質量檢測,采用靜載試驗確定地基變形模量和地基承載力,采用標貫試驗對處理后的地基進行液化評判。 v強夯法地基加固單元
19、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及填表說明(吉林省水利工程質量監(jiān)督中心站編)第380頁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 項次項次檢驗項目檢驗項目質量要求質量要求檢驗方法檢驗方法檢驗數(shù)量檢驗數(shù)量主控主控項目項目1 1錘底面積、錘重錘底面積、錘重符合設計要求,錘重誤差為符合設計要求,錘重誤差為100Kg100Kg查產品說明書,稱重查產品說明書,稱重全數(shù)全數(shù)2 2夯錘落距夯錘落距符合設計要求,誤差為符合設計要求,誤差為300mm300mm鋼索設標志鋼索設標志抽查抽查3 3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符合設計要求符合設計要求水準儀量測水準儀量測逐點逐點4 4地基強度地基強度符合設
20、計要求符合設計要求原位測試,室內土工試驗原位測試,室內土工試驗按設計要求按設計要求5 5地基承載力地基承載力符合設計要求符合設計要求原位測試原位測試6 6施工記錄施工記錄齊全、準確、清晰齊全、準確、清晰查看查看抽查抽查一般一般項目項目1 1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夯點的夯擊次數(shù)符合設計要求符合設計要求計數(shù)法計數(shù)法逐點逐點2 2夯擊遍數(shù)及順序夯擊遍數(shù)及順序符合設計要求符合設計要求計數(shù)法計數(shù)法3 3夯點布置及夯點間距偏差夯點布置及夯點間距偏差500mm500mm鋼尺量測鋼尺量測4 4夯擊范圍夯擊范圍符合設計要求符合設計要求鋼尺量測鋼尺量測逐遍逐遍5 5前后兩遍間歇時間前后兩遍間歇時間符合設計要求符合設計要求
21、檢查施工記錄檢查施工記錄六、監(jiān)理要求v技術人員不在場,應暫停施工,已做工程返工處理。v沒有檢測儀器或測量儀器不認真使用、偽造資料,返工處理。v實際夯錘質量與所申報重量相差超過100kg,返工處理。v實際落距與申報相差20cm,返工處理。v沒有按設計程序施工或間隔時間不足,部分返工處理。v機械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或操作人員違規(guī)施工直接清理出場。七、強夯質量檢測1、標貫試驗v標貫試驗是在現(xiàn)場測定砂或粘性土的地基承載力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通過測量規(guī)定重量的重錘自某一特定高度自由錘擊地基,貫貫入深度達某一值時(入深度達某一值時(30cm)的錘擊數(shù))的錘擊數(shù),以評價該處地基土的性質及承載力。通常重錘質通常重
22、錘質量取量取63.50.5kG,落距取,落距取762cm。標貫試驗是一種勘探與原位試驗相結合的地基勘探方法,可以簡便快捷地得到近似的粘性土地基承載力標準值。(1)操作過程v使用回轉鉆機(勘察、灌漿),鉆具鉆至試驗土層標高以上約15厘米處,以避免下層土受擾動。v貫入時,穿心錘落距為76厘米,使其自由下落,將貫入器直打入土層中15厘米。以后每打入土層以后每打入土層30厘厘米的錘擊數(shù),即為實測錘擊數(shù)米的錘擊數(shù),即為實測錘擊數(shù)N。v提出貫入器,取出貫入器中的土樣進行鑒別描述。如此繼續(xù)逐層試驗逐層試驗。當鉆桿長度大于3米時,錘擊數(shù)應按下式進行鉆桿長度修正:N63.5(錘擊數(shù))=aN,式中N63.5為標準
23、貫入試驗錘擊數(shù),a為觸探桿長度校正系數(shù),如觸探桿長分別為3、6、9、12、15、18、21米時,則a相應分別為1、0.92、0.86、0.81、0.77、0.73、0.70。(2)測定 o根據(jù)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shù)測定各類砂的地基承載力(公斤/平方厘米),一般為:o當擊數(shù)大于30時,密實的礫砂、粗砂、中砂(孔隙比均小于0.60)為4公斤/平方厘米;o當擊數(shù)小于或等于30而大于15時,中密的礫砂、粗砂、中砂(孔隙比均大于0.60而小于0.75)為3公斤/平方厘米,細砂、粉砂(孔隙比均大于0.70而小于0.85)為1.5 2公斤/平方厘米;o當擊數(shù)小于或等于15而大于或等于10時,稍密的礫砂、粗砂、中
24、砂(孔隙比均大于0.75而小于0.85)為2,細砂、粉砂(孔隙比均大于0.85而小于0.95)為1 1.5。o對于老粘土和一般粘性土的容許承載力,當錘擊數(shù)分別為3、5、7、9、11、13、15、17、19、21、23時,則其相應的容許承載力分別為1.2、1.6、2.0、2.4、2.8、3.2、3.6、4.2、5.0、5.8、6.6公斤/平方厘米。 天然狀態(tài)砂土的密實度分類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shù)N密實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30密實(3)承載力確定o我國各地區(qū)規(guī)范給出了按野外鑒別結果、室內物理、力學指標,或現(xiàn)場動力觸探試驗錘擊數(shù)查取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的表格,這些表格是將各地區(qū)荷載試驗資料經(jīng)
25、回歸分析并結合經(jīng)驗編制的。o下表為砂土按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shù)N查取承載力特征值的表格。砂土承載力特征值fak(kPa) 擊數(shù)土類10153050中砂、粗砂180250340500 粉砂、細砂 1401802503402、靜載試驗v強夯地基采用淺層平板靜載試驗(堆載),采用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壓重平臺反力裝置作為荷載反力,將最大的試驗荷載的荷重在試驗開始前一次性加上平臺,試驗時用油壓千斤頂分級加載。v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分級加載。荷載分級不應少于8級,最大加載量不應小于設計要求的2倍。每級加載為要求最大試驗荷載的1/10,第一級可按2倍分級荷載加載,每級加載后按間隔10、10、10、15、15min
26、,以后為每隔30 min測讀一次沉降量,當在連續(xù)兩個小時內,每小時的沉降量小于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wěn)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終止加荷條件: 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即可終止加荷: v承壓板周圍的土明顯地側向擠出; v沉降s急驟增大,荷載-沉降曲線(p-s)出現(xiàn)陡降段; v在某級荷載作用下,24小時內沉降速率不能達到穩(wěn)定; v沉降量與承壓板寬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卸載應分級進行,每級卸載應按兩級加荷量進行,每級荷載維持1小時,按間隔15、15、30min測讀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卸載至零后,應測讀殘余沉降量,維持時間為3小時,測讀時間為10、30min,以后為每隔30 min測讀一次沉降
27、量。 水工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水工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威海雙島灣項目部威海雙島灣項目部n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濕度變化很小或變化較慢,但表面濕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fā)生劇烈變化。如養(yǎng)護不周,時干時濕,表面干縮形變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n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抗拉強度是抗壓強度的1/10左右,由于原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wěn)定及運輸和澆筑過程中的離析現(xiàn)象,在同一塊混凝土中抗拉強度又是均勻的,存著很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現(xiàn)裂縫的薄弱部位?;炷潦┕た刂萍胺乐瘟芽p的措施混凝土施工控制及防治裂縫的措施 1、控制溫度的措施v采用改善骨料級配,增大骨料粒徑;摻混合料(粉煤灰);加高效減水劑等
28、措施以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v合理安排澆筑時間,春秋季多澆,夏季早晚澆,正午不澆,重要部位安排在低溫季節(jié)、低溫時段澆筑,以降低混凝土的入倉溫度,避免出現(xiàn)溫度裂縫; v采用加冰或加冰水拌合;v對骨料進行預冷,骨料預冷的方法有:水冷、風冷、真空氣化冷卻等;v采用薄層澆筑以增加散熱面,并適當延長間歇時間;在高溫季節(jié),已采用預冷措施時,則可采用厚塊澆筑,防止因氣溫過高而熱量倒流,以保持預冷效果;v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筑塊表面或薄壁結構,在寒冷季節(jié)采取保溫措施。v預埋冷水管通水冷卻移風攔河閘底板溫控措施移風攔河閘底板溫控措施l移風攔河閘底板采用整體平底板,閘室與閘墩中間分縫,一孔一聯(lián),共9聯(lián),底板
29、垂直水流方向中孔長29m,寬32.6m,高2.0 2.5m,單倉混凝土澆筑量為2224m3,混凝土標號為C35W6F150,屬于大體積混凝土。經(jīng)計算,在常規(guī)澆筑情況下,混凝土中心溫度在第三天時可達到55。為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泥在強度反應時所產生的水化熱,避免出現(xiàn)溫度裂縫。 lW6=表示混凝土能抵抗0.6Mpa的水壓力而不滲水。lF150=表示混凝土在飽和狀態(tài)下,經(jīng)150次凍融循環(huán)作用而不嚴重降低強度的性能。抗壓強度下降不超過25%,質量損失不超過5%。n采用循環(huán)水冷卻水管方案采用循環(huán)水冷卻水管方案:在混凝土底板內安裝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采用32的鍍鋅鋼管,排列狀循環(huán)布置(如
30、圖),間距800mm,上下層間距不大于800mm,單系統(tǒng)冷卻管道長度控制在300米左右。安裝水泵抽取地下深水采用不斷通水散熱措施,從而降低混凝土內溫度。 n溫度檢測與控制:在管道進水端頭安裝水泵供水,在管道出口安裝溫度表測試管內溫度,若內外溫差超過25時應采取措施再降水溫,擬采用在水中加冰的措施。2、改善約束條件的措施改善約束條件的措施 v合理地分縫分塊,或及時切割伸縮縫;v避免因基礎過大水平面起伏,使同一構筑物混凝土厚度保持一致;v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過大的高差和側面長期暴露。 3、改善混凝土性能防止裂縫形成改善混凝土性能防止裂縫形成 v配置大體積混凝土宜使用低水化熱水泥,如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此外,可摻加膨脹劑、適量的粉煤灰等。施工時要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計量要準確,特別是水灰比應根據(jù)當?shù)貧鉁?、混凝土不同部位,選定適宜值。骨料級配選用連續(xù)級配,控制含泥量和砂的細度模數(shù)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v在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況下,應盡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塌落度、低水膠比)二摻(摻高效減水劑、高性能引氣劑)一高(高粉煤灰摻量)”的設計原則,生產出“高強、高韌性、中彈、低熱、高極拉值”的抗裂混凝土。v嚴格控制混凝土純拌合時間,應在澆筑混凝土前根據(jù)拌和機容量、設計最大骨料粒徑和塌落度要求,確定純拌合時間,施工中應加強檢查控制,對混凝土拌合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網(wǎng)絡安全技術及管理策略
- 3 桂花雨(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
- 2023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2.1 配方法第3課時 用配方法解二次項系數(shù)不為1的一元二次方程說課稿 (新版)湘教版
- Unit 6 Food Lesson 1(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001
- 2025房地產委托合同書范本
- 2023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 第二十四章 圓24.2 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24.2.2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第3課時 切線長定理說課稿(新版)新人教版001
- 2《我愛我們的祖國》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
- Unit1 Making friends Part C Make a mind map of making friends(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我是什么》(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2025關于招標合同的報告
- 構建綠色低碳的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
- 春節(jié)習俗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服飾與裝扮
- 兒童編程課件
- (完整word版)英語四級單詞大全
- 武裝押運操作規(guī)程完整
- 混合動力汽車構造與檢修(高職新能源汽車專業(y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小學體育《運動前后的飲食衛(wèi)生》課件
- 薪酬專員崗位月度KPI績效考核表
- 技能大賽題庫(空分)
- 污水處理廠設備的操作規(guī)程(完整版)
- GB/T 28419-2012風沙源區(qū)草原沙化遙感監(jiān)測技術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