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華)晉江古建筑藝術(shù)的印跡_第1頁
(羅建華)晉江古建筑藝術(shù)的印跡_第2頁
(羅建華)晉江古建筑藝術(shù)的印跡_第3頁
(羅建華)晉江古建筑藝術(shù)的印跡_第4頁
(羅建華)晉江古建筑藝術(shù)的印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JIMEI UNIVERSITY成人高等教育 畢業(yè)設計(論文)論文題目:晉江古建筑藝術(shù)的印跡 學 院 成人教育學院 專 業(yè) 美術(shù)學 年 級 2 0 10 班 級 美術(shù)1011 姓 名 羅建華 學 號2010087109指導教師 趙勝利 職 稱 教授 2012年11月06日晉江古建筑藝術(shù)的印跡【摘要】 晉江古建筑是閩南建筑集中體現(xiàn)的地域之一,形成的建筑文化積淀深厚,它包含了傳統(tǒng)“皇宮式”大厝古民居、“出磚入石”建筑風格、別具一格的“蚵殼厝”建筑等諸多內(nèi)涵。這些具有閩南代表的建筑藝術(shù)與今天晉江新城市的發(fā)展建設形成鮮明的對比?!娟P(guān)鍵詞】 古建筑 皇宮式 出磚入石 蚵殼厝目錄引言- 1 -一:“皇宮式

2、”大厝- 2 -(一)“皇宮式”大厝的建筑特點- 2 -(二)“皇宮式”大厝的裝飾- 3 -(三)“皇宮式”大厝建筑風格的由來- 7 -二:“出磚入石”建筑- 7 -(一)“出磚入石”的建筑風格- 7 -(二)“出磚入石”建筑風格形成- 8 -三:蚵殼厝- 9 -(一)什么是“蚵殼厝”- 9 -(二)“蚵殼厝”建筑的形成- 9 -結(jié)論- 10 -致謝語- 10 -參考文獻- 11 -引言初到晉江的感覺這里的建筑很美很有特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城市化,老房子不斷的被拆遷推倒,這里的老房子是獨特的,與之前看過的京城建筑的宏偉壯觀比起來,這里顯得多了一份古樸;與徽派建筑的白墻黑瓦比起來,這里多了一抹色

3、彩;與廣東開平的碉樓的防御功能比起來,這里融入了南洋的建筑風格。晉江的古建筑,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縮影,中國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這些古建筑已經(jīng)成為晉江的鄉(xiāng)土地標,也是閩南一道讓人駐足驚嘆、流連忘返的絢麗風景。晉江的古民居與江南水鄉(xiāng)和北方及西南的民居不同,也一樣有別于南方山區(qū)的土樓及木瓦結(jié)構(gòu)的民居。晉江古代民居既承襲漢人的一些中原傳統(tǒng),又深受閩越人海洋文化的影響,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的民居建筑。如,那些彰顯身份的“皇宮式”大厝;那些就地取材的由花崗石砌成的“石頭厝”;那些用夯土夯就的“土擋撞厝”,還有別具一格的用牡蠣殼為墻的“蚵殼厝”;到了近代以來,許多晉江的華僑下南洋,賺了錢之后又帶來了西方和東南亞建筑

4、文化,回鄉(xiāng)建造了一座座“番仔樓”,堪稱為中西合璧。這在全國的民居建筑中都是別具一格、不同凡響的,從美學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帶著對晉江古建筑的崇敬之情,就請您和我一起走進晉江古建筑。一 “皇宮式”大厝(一)“皇宮式”大厝的建筑特點在晉江古建筑中,最為壯觀有氣勢的要數(shù)“皇宮式”大厝了,(如圖一)“皇宮式”大厝是晉江典型傳統(tǒng)民居之一。(如圖二)在全國各地民居建筑中能有兩個“飛檐”,上面常雕有龍、鳳等這種模仿皇宮形象。僅有晉江為代表的閩南古民居,這在古代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征。與著名的孔廟的“勾心斗角”的建筑智慧一樣,“皇宮式”民居建筑布局特點是軸線對稱,多層次進深,前后左右有機銜接,均齊配置。

5、大厝一般為四柱三開間或六柱五開間。大厝每房必然左右均齊配置,廳堂、天井、房間必然由走廊連通一體,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對稱、連絡的審美意識、形成以廳堂為主軸,以天井為中心的建筑格局。(圖一) “皇宮式”大厝 (圖二) “皇宮式”民居群通常大厝前用石埕鋪成坪,入門處有下廳,左右建兩間下房。下廳止步銜接天井,天井兩側(cè)有走廊并建有廂房。走過天井踏上石階及廊沿石即到主屋正厝,中為廳堂,廳堂的左右各有大房,其后有小后廳及兩側(cè)的后房,這部分是主人的起居住房。廳堂和大房前走廊鋪設巨大的廊沿石,兩側(cè)辟有兩個小邊門,可通厝外或護厝。規(guī)模完整的“皇宮式”大厝出后廳復有天井,兩側(cè)有走廊和廂房,后面建有一排平屋作廚房、雜間。

6、主屋正厝兩邊建有護厝。正厝邊門有廊道通護厝中間小廳,其余房間亦為住房。護厝房間前仍有走廊,有的并辟有小天井。這樣,就形成了“皇宮式”大厝左右均齊配置,而又渾然貫通的建筑特征。 許多大厝外面墻體裙用細磨的條石磚砌,門墻的墻裙則有線雕、浮雕透雕等,以一些花鳥、山水、人物及名人詩文題贈等圖案。一些有名望的家族的大厝大門配置一對門枕石,有抱鼓石、上馬石式樣,并加以雕飾,彰顯氣派。也正是這種建筑風格,很好的把繪畫,雕塑的美學特點結(jié)合得完美無暇,也使古代的建筑美學達到一個高峰。(二)“皇宮式”大厝的裝飾紅色在中國是喜慶吉祥的顏色,紅磚所呈現(xiàn)的紅色是一種宮廷色、喜慶色,而大厝的墻的構(gòu)造和裝飾則更有審美特點,

7、即是墻石混砌的“出磚入石”。紅磚與白石混砌,形成質(zhì)地與顏色的強烈對比。同時石塊作為面、點,而磚縫作為線,點、線、面的組合又形成了獨特的幾何裝飾美。山墻上還有裝飾,主要用炭泥塑紋花,貼嵌彩色瓷片,上雕有火紋、云紋及細致生動的人物、動物、魚蟲、花鳥等各種優(yōu)美圖案。在閩南的老房子中也得以體現(xiàn),“皇宮式”大厝的室內(nèi)地面鋪設正方形紅色地板磚。廳前走廊邊沿鋪設大規(guī)格的條石。古代對民居建筑著色繪彩有嚴格規(guī)范,清代以來民居建筑開始有著繪彩。由于我國自古有陰陽五行之說,因此著色亦配以五行而為五色,即青、赤、黃、白、黑。閩南“皇宮式”大厝一般以青、赤著色繪彩。如梁柱門窗漆以朱紅色,墻裙石材喜用“青草石”,外墻體飾

8、以紅磚,屋頂飾以紅橙色的。(圖三)屋檐的裝飾 (圖四)雕花自古以來,“雕梁畫棟”便是形容建筑雕飾美麗的代名詞。如晉江衙口施瑯府第的梁柱,池店李五故居的廊沿石等。這種建筑的木、磚、石構(gòu)件越來越講究精雕細琢,樣式富有變化。作為宅門的廊檐,明代少有雕飾,晚清以來,檐桁、月梁均予雕刻。廳堂斗拱、雀替、駝峰等木質(zhì)構(gòu)件亦雕刻有花卉、動物、人物等形象,橫枋上楣額則裝飾各種拼木圖案。挑檐支承的垂簡木則有圓雕花藍或倒吊蓮花等造型。凹斗式大門門額嵌有主人姓氏郡望的石雕匾額,并裝飾石雕。曲墻裝貼細磨石板或花磚,以花鳥、動物或人物故事組雕裝飾。古往今來對美的追求,使得晉江人十分注重住宅內(nèi)外裝飾,作為身份的象征。按照社

9、會發(fā)展、經(jīng)濟狀況的不同,有的裝飾簡樸,有的裝飾華麗,裝飾題材廣泛,內(nèi)容多樣,大多為年年有余、富貴長壽、平安吉祥、合和如意、一路連科等傳統(tǒng)喜慶吉祥文字與圖案,還有花鳥山水、神話傳說等民間喜聞樂見的內(nèi)容,反映了房子主人追求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裝飾技法富有變化,融就近惠安的石雕、磚雕;莆仙的木雕、彩繪;德化的彩陶于一身;裝飾部位以屋脊、墻體、門廊、廳堂遍及整幢建筑?!盎蕦m式”大厝通常大都為穿斗式木構(gòu)架、柱、梁、椽等木質(zhì)構(gòu)件皆用榫卯鉸接成為框架式結(jié)構(gòu),以承載屋頂。墻體反而不甚承重而僅起阻隔作用。如大廳與大房的隔墻,有的用蘆葦或竹片編軹而成,外面再涂上灰泥即成墻體。有些廳房隔墻則純用木材構(gòu)成。這種墻體由

10、于輕薄,具有抗震力。有的還繪上圖案,柱子上配以書法對聯(lián),也很有文人雅士的風范,是實用性與美學的完美結(jié)合。廳堂上有木制格扇門,格扇分格芯和裙板兩部分,均有作各種圖案木裝飾,尤以花鳥木雕透鏤窗最為精致。諸房間均有木制窗欞,樣式有格扇窗、支摘窗、欄桿窗、檻窗,均有木雕圖案。向厝外的窗欞一般用石雕欄桿裝飾。(圖五)燕尾脊 (圖六)雕梁 “皇宮式”大厝屋頂為懸山式曲線燕尾脊,屋面頂鋪紅瓦,間以瓦簡壓,檐口掛滴水、瓦當。(如圖五)這種在古代只有宮廷才能使用的建筑分格既有中國傳統(tǒng)民居對稱、嚴整、封閉的性格,又具有華麗活潑、夸張矯飾的特征。彎曲的屋頂、高翹的燕尾脊、色彩斑斕的江磚白墻、花枝招展的剪瓷與彩陶,表

11、現(xiàn)出晉江古厝的特有風格。這種屋頂斜面成凹曲線,屋脊兩端高高翹起,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曲紅審美意識。而且主屋屋頂較傾斜,廂房、下房屋頂較低且緩傾斜,于是大厝屋頂?shù)妮喞统扇握矍€,即形成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段脊和高低檐,重疊向兩邊翹起的態(tài)勢,使整座建筑更具有美感。其間的廊柱與檐梁都有一些富有吉祥富貴等寓意的木雕,(如圖六)甚是精美,很好的把富有中國特點的圓雕及浮雕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也把美學與實用結(jié)合得完美無暇,很好的體現(xiàn)建筑設計者的智慧。據(jù)史籍所載,屋頂成凹曲線自秦代就形成了,而閩南古民居保存了這傳統(tǒng)建筑的特征。 俗稱“泉南佛國”的晉江對宗教信仰濃厚,閩南傳統(tǒng)民居建筑也有些相關(guān)的習俗。蓋房子俗稱“

12、起大厝”動工之前,要請“風水先生”看看風水。晉江古民居一般坐東北向西南,這和閩南一帶夏秋常刮東南季風有關(guān)系?!捌鸫筘取币话阋郎絼?,即順靈脈。這些都是很有科學性的。但也要有地點方位確定,還要根據(jù)歲次“年利”來確定方位及建設時間的。施工之始要 “動土”,祭“土地公”,即用鐵錐沿宅基四周挖一圈,并在宅基的廳中位置設“土地公”靈位。在施工過程中,每逢農(nóng)歷初二、十六都要犒祭“土地公”等民俗活動。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閩南民居出現(xiàn)了融合海外建筑風格的華僑民居建筑,但仍然保留濃郁的民族特色。(圖七) 門上木雕 (圖八)梁檐木雕閩南鄉(xiāng)村資源的枯竭,經(jīng)濟的衰敗,一方面也反映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失落。閩南古民居建筑是

13、中華民族文明結(jié)晶之一,其嚴謹、精致、實用、美觀,即使在現(xiàn)代化別墅面前,也毫無一點點遜色。閩南古民居建筑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閩南地域的歷史文化特色,是不可再生的寶貴的文化資源。閩南晉江古民居建筑與中國漢民族古民居建筑杰出范例的山西晉中平遙古古城民居和被譽為中國南方建筑的典型的廣州陳氏書院相比較,有其共同建筑特征,即均為布局嚴謹?shù)乃暮显盒问?,具有中軸明顯,左右對稱,主次有序特點的封閉型建筑,在木、磚、石建筑構(gòu)件上均有著精美花紋圖案雕飾。如(圖七)(圖八)但也有其不同的特點,與平遙古民居比較,平遙古民居墻磚、地磚、瓦蓋均為青灰色,屋頂沒有兩端翹起的燕尾脊,沒有紅磚、綠瓦、白石等細節(jié)的建筑構(gòu)件,色彩也不如

14、閩南晉江古民居瑰麗多彩。與廣州陳氏書院比較,陳氏書院屋頂斜面沒有凹曲線美感,石雕略遜于閩南古民居,在木雕上陳氏書院則勝之。閩南古民居建筑還有其突出特點,即于大門門額嵌有鐫刻主人姓氏郡望堂號的石匾。古民居建筑蘊含著成熟的審美觀,凝聚著世代傳承的親情,承載著濃厚的人氣。經(jīng)歷宋元明清數(shù)代的更新發(fā)展,“皇宮式”大厝漸成晉江古厝中的典型代表。彎曲的屋頂、高翹的燕尾脊、古樸雅致的紅磚墻、花枝招展的剪瓷與彩陶,勾勒出一幅幅獨特的地方畫。而以廳堂為核心,以廊道、天井等組織院落,又創(chuàng)造出不同情趣的生活空間,建筑本身便仿如一件藝術(shù)珍品。(三)“皇宮式”大厝建筑風格的由來這種建筑風格由何而來呢?我查找資料有個故事解

15、釋了這種建筑樣式的來源。一種說法來自一個民間故事:閩王王審知的皇后黃惠姑是泉州人,每到連綿陰雨天氣,便想起了娘家房屋破漏,不能阻擋風雨。于是閩王說:“賜你一府皇宮起?!笔ブ紓鞯饺荩癖娬`以為泉州一府都可以建皇宮式建筑,遂大興土木。于是,形成了千百年來泉州晉水間別致典雅、富麗堂皇的皇宮式古民居建筑。還有個說法是明太祖朱元漳曾賜泉州府民居作“皇宮起”;也有傳說說古代為了躲避中原的戰(zhàn)亂,一些皇族后裔一路南下,到了東南沿海在此定居下來,把皇宮的建筑風格帶了過來;這種大厝建筑特征與古代由中原南遷的族姓大多是官宦人家有直接關(guān)系。否則,在古代封建等級制度嚴格的背景之下,這種在古代只能在宮廷中使用的建筑風格

16、又怎么能在民居中采用呢?就“皇宮式”建筑風格形成的種種說法,您認為哪種較為可信呢?反正我是相信了! 二 “出磚入石”建筑(一)“出磚入石”的建筑風格和“皇宮式”民居建筑相聯(lián)系的另外一種建筑風格體現(xiàn)閩南人的建筑智慧與精明的性格特點,那就是“出磚入石”建筑風格;“出磚入石”是閩南建筑一種獨特的砌墻方式,利用形狀各異的石材、紅磚和瓦礫的交錯堆疊,構(gòu)筑墻體,交壘疊砌。磚石雖然質(zhì)地各不相同,以大塊的灰白花崗石與片狀的朱紅色條磚穿插組合,用它筑墻、起厝、鋪埕,呈現(xiàn)出方正、古樸、拙實之美。(如圖九)多樣不規(guī)則的結(jié)構(gòu),反而整體烘托出渾厚、剛毅的磚石氣勢。用這種方法砌墻不但堅固防盜、冬暖夏涼,而且古樸美觀。因而

17、,被人們廣泛采用,沿襲成風,成為我國民居建筑藝術(shù)的一大奇景。(圖九)“出磚入石”墻 (圖十)“出磚入石”(二)“出磚入石”建筑風格形成“出磚入石”建筑風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據(jù)說是明末清初,由于倭寇的襲擾,清政府在閩南沿海一帶設禁海遷界,許多民居被夷為廢墟,故清代的古民居有不少外墻體為出磚入石墻,即利用廢墟里的舊磚瓦、石、磚混砌成的墻體。(如圖十)“出磚入石”本是就地取材、廢物利用的無奈之舉,但它在無意中竟產(chǎn)生了一種紅磚白石色彩對比強烈的殘缺之美,產(chǎn)生了一種人造的卻又是“順其自然”的不規(guī)則之美,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閩南地域鄉(xiāng)土文化符號的獨特魅力。閩南住民們以“金包銀”“百子千孫”等意蘊吉祥的名

18、稱描述獨特的民居結(jié)構(gòu)“出磚入石”的建筑形式,把閩南人的這種精明發(fā)揮到了建筑上,這反而成為蘊涵歷史文化的一種建筑特色。體現(xiàn)出閩南人在苦難中在崛起的堅韌,生動地反映了閩南住民在營建安居福祉時,祈求大富大貴、繁衍不息的心態(tài)。在美學上,大塊的石頭與小塊的磚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失去了平整的花崗巖石豎立在墻里,成了什么樣的圖騰啊,你端詳著、揣摩著,仿佛是某種飛禽走獸,某種器皿;像是最洋的西方象征畫派的作品,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呼喚著被遺忘的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藝術(shù);像是上帝描畫的圖案、飄蕩的煙霞;像是人的眼臉,人面獸身的怪物但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沒有,石頭就是石頭,被損壞的石頭。這種“出磚入石”的

19、斑駁、朦朧的墻,讓你越看越有味。那些平日司空見慣了的紅壤燒制的紅艷艷的磚瓦,和砌在一起的白色的石頭構(gòu)成了色彩對比那么鮮明的墻體。白的越發(fā)白了,紅的更紅了。白與紅相互映襯著,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所形成的色彩也是黑白灰各個色調(diào)都有,不就是美學上所強調(diào)的獨特美感嗎?看著這些建筑不禁讓我想到藝術(shù)大師蒙德里安與康定司基那些用大小色塊組成的耐人尋味的作品,我不禁要問,難道他們來晉江寫生過了嗎?三 蚵殼厝(一)什么是“蚵殼厝”如果說“出磚入石”墻是一種利用廢墟里的舊磚瓦、石、磚,那么晉江地區(qū)別具一格的“蚵殼厝”又是我國東南沿海極具特色與美感的貝飾古民居,(如圖十一、圖十二)其建筑的巧妙與精湛令人嘆為觀止,是

20、東南沿海甚至內(nèi)地絕無僅有的一種建筑形式,構(gòu)成閩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也是閩南人智慧的結(jié)晶。蚵殼厝又稱蠔殼厝。蚵殼厝,蚵是牡蠣,就是用蚵殼建造的房屋。蚵殼一般砌在大門左右墻及后外墻體,用灰漿、泥漿片片相砌。閩南俗話“千年磚,萬年蚵”,沿海一帶的海風帶有鹽分,用紅磚易受腐蝕,蚵殼由于原來就是在海里生長形成,所以蚵殼墻體不易腐蝕,也不滲水,同時它還有天然的氣孔,防水、冬暖夏涼,經(jīng)濟實用,深受當時當?shù)丶爸苓吚习傩盏南矏?。雖然經(jīng)歷了風雨洗禮,這些“蚵殼厝”依然存在,似乎在向現(xiàn)代的人們講述歷史的印跡。(圖十一)“蚵殼厝” (圖十二)“蚵殼厝”(二)“蚵殼厝”建筑的形成其實根據(jù)歷史考證,這里的蚵

21、殼厝所用的材料是原產(chǎn)于非洲的東海岸。 我們都知道當時,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商船從這里起航,運滿了陶瓷、茶葉等貨物到達非洲東岸。在返航的時候,由于是空船,船員們把散落在海邊的蚵殼裝在船上壓艙,以防重心不穩(wěn),回來后就缷放在蟳埔海邊。到了明末清初,這里家家戶戶建房子都或多或少會用上一些蚵殼。建造時,建筑師傅按要求要進行設計,然后對蚵殼進行篩選,再清洗干凈。砌時,凹的一面向下疊好,另一個要疊在前一個的一半,一個疊一個,同時要和內(nèi)壁一起砌,內(nèi)外交叉,避免蚵殼脫落。泉州蟳埔的“蚵殼厝”蚵殼的裝飾部位一般有以下四種:地基以上,四周砌紅磚框,整堵墻均嵌以白色蚵殼。這種“蚵殼厝”墻體如片片魚鱗的蚵殼,構(gòu)筑錯落

22、有致、簡樸大方,屬于明清時期的建筑;直至現(xiàn)代都還有在建筑屋檐以下的三角區(qū),嵌飾蚵殼,有的還用紅磚砌圓窗或者方窗;用“條石”砌墻體至窗底下,再用紅磚砌成窗,然后以蚵殼裝飾“蚵殼厝”,在“鳥踏”下紅白相間,鮮艷奪目。無論從色彩還是質(zhì)感上都具有很高的美感,同時還具有濃厚的民俗氣息,而且包含著豐富的美學和工藝學知識。同時又是古代泉州對外貿(mào)易的產(chǎn)物,見證著泉州“海絲之路”的輝煌歷史。據(jù)說:蚵殼厝這種建筑工藝要被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這就是對這一建筑藝術(shù)的一個最好的肯定。在閩南,在晉江,也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城市化的發(fā)展使得老房子慢慢的減少、消亡,就像我們?nèi)说纳粯樱嚼先サ哪且惶?,難免充滿傷感;有些人走了,他的精神還代代相傳,老房子倒了,它的建筑藝術(shù)的精髓也還一直影響著現(xiàn)代的閩南建筑,我看到了老房子的紅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