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針灸治療骨傷科患者的療效分析_第1頁
中醫(yī)針灸治療骨傷科患者的療效分析_第2頁
中醫(yī)針灸治療骨傷科患者的療效分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針灸治療骨傷科患者的療效分析    2011-11-11 17:12:49      作者:廖遠碧   代寫論文    摘要 目的:觀察本院針灸治療骨傷科患者的療效。方法:對300例患者進行局部針刺多針療法,并輔以中藥外敷。結果:平均治愈率為68%,總有效率為96%。結論:局部針刺多針療法并輔以中藥外敷,對骨傷科的痹癥與傷筋有很好的療效。關鍵詞 中醫(yī)針灸;骨傷;療效中圖分類號28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1

2、(2009)02(b)-064-02骨傷患者由于筋傷骨斷,瘀血阻滯,或腸胃積熱,津傷液耗,或情志不暢,氣機郁滯,或久傷氣虛,傳送無力1。中醫(yī)針灸通過肌膚、孔竅施治,其效用卻可深入腠理、臟腑,可以通經(jīng)貫絡,有效調整陰陽氣血功能2。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針灸治療骨傷科患者300例,治療效果良好。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300例患者其中男205例,女95例。平均年齡30歲。其中急性軟組織損傷88例,慢性軟組織勞損100例,頸椎病50例,關節(jié)炎40例,坐骨神經(jīng)痛10例,肩周炎6例,腱鞘炎6例。1.2 治療方法選用嚴格消毒滅菌的針灸專業(yè)醫(yī)療專用針具,施針前首先在患者病變的關節(jié)、肌肉、

3、肌腱、韌帶等部位尋找疼痛范圍。痛位常伴有條索樣、圓形或片狀彌漫性腫脹,然后在腫痛范圍進行常規(guī)無菌消毒,無菌操作。其次在腫脹范圍之內,刺入25針,腫痛面積較大可多刺10余針,選用26號或28號較粗針效果更佳。病變在肌腱、腱鞘者應刺中肌腱、腱鞘;病變在關節(jié)部位可根據(jù)疼痛范圍刺至關節(jié)間隙、滑囊、關節(jié)附近肌腱附著點; 病變在神經(jīng)者應刺中神經(jīng)干;病變在肌肉、韌帶應刺中肌肉韌帶。針刺一般用大幅度提插捻轉、中度強刺激,均為瀉法;病久氣虛、年老體弱者選用提插捻轉,輕度弱刺激或局部加施溫灸,均為平補平瀉或補法,留針2030 min,兒童患者針刺可不留針或以指代針。2 結果2.1 效果標準3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運

4、動自如,恢復正常功能,體征消失(X 線影像檢查不一定恢復正常,如骨質疏松、增生等)。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運動功能顯著進步,體征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 臨床癥狀與運動功能較治療前有進步。無效: 治療前后無好轉的變化。2.2 治療結果平均治愈率為68%,總有效率為96%。見表1。3 討論中醫(yī)認為,急慢性軟組織損傷屬于“傷筋”的范疇,致病機制為經(jīng)脈受損,氣機不暢,血運受阻,氣滯血瘀則疼痛,離經(jīng)之血溢于皮下則腫脹。主要是足太陽經(jīng)脈的損傷,依據(jù)“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取后頂、天柱及腰部夾脊、腰眼、秩邊,以通經(jīng)止痛。在最痛的部位、最痛的時間、最痛的體位做最痛的針法可達到緩解痙攣、止痛的目的。

5、頸部勞損,肝腎虧虛,筋脈失養(yǎng)是頸椎病的病理基礎,若加風寒濕邪外侵,痰濕內生等閉塞經(jīng)脈或損及氣血,筋脈失養(yǎng),導致疼痛、麻木諸癥發(fā)生。針刺大椎能振奮人體陽氣,增強機體抗御風寒濕邪的能力。針刺頸夾脊穴、肩髑、風池、肩井、外關、合谷及刺絡拔罐法,能補益精髓、疏通清竅、通筋活絡、化瘀止痛。經(jīng)過推拿可以舒筋活血、解痙止痛、整復錯位。3.3 關節(jié)炎關節(jié)疼痛是采用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穴道治療。因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循行“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腘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

6、樞,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腨內,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側。”所以治膝關節(jié)疼痛用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道可達到療效,是因其經(jīng)絡循行經(jīng)過“腘中”(膝關節(jié)后面)。3.4 痹癥與傷筋局部針刺療法是在中醫(yī)古籍靈樞·官針篇記載的偶刺、報刺、恢刺、齊刺、揚刺、輸刺、傍針刺、合谷刺等針刺法基礎上結合古代醫(yī)家、醫(yī)案、病例及筆者臨床經(jīng)驗總結,同時體會局部針刺多針療法適用于骨傷科的痹癥與傷筋的治療,此針刺方法可以促進局部的氣血運行, 并有明顯的止痛消腫作用,此法體現(xiàn)了中醫(yī)理論“以痛為輸”局部取穴的原則,但對病變范圍較大或有全身癥狀及合并癥,還應配合遠經(jīng)取穴或辨證取穴的方法,尤其是對病久氣陰兩虧老年患者同

7、進加施溫灸療法,效果更佳4。參考文獻1丁榮富.中醫(yī)外治法治療骨傷科疼痛性疾病體會J.中華醫(yī)學實踐雜志,2007,6(9):811-812.2吳耀持,葉靜芳.骨傷后便秘的針灸辨證治療J.上海針灸雜志,1998,17(6):15.3劉一林.針灸治療骨傷科痹癥、傷筋365例臨床療效觀察報告J.世界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7,2(1):65-66.4李增華,張仕玉.針灸對風濕類疾病局部疼痛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13):89(收稿日期:2008-10-13)    你可能感興趣的論文    · 淺析當代中醫(yī)針灸的理論模式· 試述中醫(yī)針灸學課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中醫(y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