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時解決問題_第1頁
第九課時解決問題_第2頁
第九課時解決問題_第3頁
第九課時解決問題_第4頁
第九課時解決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課時 解決問題(一)教學內容:P32例11、做一做,P34練習五第13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掌握有特殊數量關系的連除問題。2、使學生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掌握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教學難點:分析并理解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教學過程:一、復習:口算: 5.6/0.07 5.2/0.2 6.9/0.3 5.5/1 0.8*90 2.5*0.2 1.25*80 7.4*0.1二、導入:1、教學例11:同學們,你們見過奶牛嗎?張燕家養(yǎng)了3頭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擠牛奶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投影), 從圖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2、?(1)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嘗試分析數量關系。問:這題能一步算出最后結果嗎?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請學生在小組內談談自己的想法。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73.5÷7=10.5(千克) 31.5÷3=10.5(千克)請同學說一說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2)觀察對比: 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2、P32做一做讀題分析數量關系,請學生從數量關系描述解題思路,并說出不同的解題思路。三、鞏固練習1、P34第3題:師:你從此題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如何思考?生

3、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匯報分析過程。小結:解答問題時要找準有直接關系的條件或信息。2、獨立完成P34第1、2: 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課后小記: 其實有關解決總是的思路分析, 學生早在三、四年級就已經掌握,因此本課對成績較好的同學而言是計算的鞏固練習課,但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則是一大難點。因為條件較多,分析起來的中間問題較多,且例題、做一做及課后練習的數量關系各不相同,只有學生在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師要尤其關注學困生,加強個別輔導。 第十課時 解決問題(二) 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教學內容:P3435練習六第46題。教學目的:1、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用“進

4、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2、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3、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能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進一”法或“去尾”法。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談話引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問題。你能幫助小強的媽媽,王阿姨,解決她們遇到的問題嗎?(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將例題創(chuàng)設為實際情景)。二、組織學生辯論,以辯明理。1、教學例12:小強的媽媽要將2。5千克香沒分裝在一些玻璃瓶中,每個瓶最多裝0。4千克,需要多少個瓶子?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現的三種答案,6.25個、6個、7個)。 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同學們充分發(fā)表意見,

5、明確瓶數取整數,6.25按四舍五入法應舍去2、5,但實際6個瓶子不夠裝,因此瓶數應比計算結果多1個。6個瓶子可以裝多少香油?(驗證)2、再來看看王阿姨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 先獨立思考,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答案,組織學生討論,強調以理服人,使學生明確,盒數取整數,16.66計算結果按四舍五入法本應進1,但實際包裝時,絲帶不夠包裝第17個,因此個數應比計算結果少1。難算:如果要包裝17個禮盒,需要多長的絲帶?問:這題為什么不能像第1題那樣進一呢?3、小結:看來,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適用于一般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有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進一法”,有時要用“去尾法”。 你

6、能舉例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時候要用“進一法”,什么時候要用“去尾法”嗎?4、生質疑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1、P33“做一做” 如何處理的結果?為什么這樣處理?2、幸福小學有378人去秋游,每輛客車限乘40人,需要幾輛客車?(進一法)3、裝訂一種筆記本需要用紙60頁,現在有同樣的紙2800頁,可裝訂多少本這樣的筆記本?(去尾法)四、作業(yè): 1、P3435第46題。 2、搜集生活中用“進一”法或“去尾”法來解決的實際問題。板書: 解決問題(二)例12:(1)2.5÷0.46.25(個) (2)25÷1.516.666.(個)答:需要準備7個瓶子。 答: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16個禮盒

7、。課后小記: 本課內容能真正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能使他們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是一種意義重大的課。 為使其意義突顯,我在課上請學生舉例說一說“進一法”與“去尾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我還以此為周記題材,讓同學們去發(fā)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運用今天所學去靈活判斷。 第十一課時 解決問題的練習教學內容:P35練習六第710題。教學目的:1、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2、進一步感受要根據實際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教學重難點:靈活運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一、基本練習1、P35第6、7題(1)P35第6題問:“最多

8、可以做幾個蛋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最多”?理解后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吃完蛋糕,我們還要吃點水果,果農民正在運葡萄,請你們幫忙算一算,需要幾個紙箱?(2)P35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分析過程,并討論結果的處理?(為什么這樣處理?)對比第6、7題,有什么不同之處?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用“進一法”,有時要用“去尾法”。2、判斷下面各題如何處理結果?(1)有110米的布,做兒童套裝,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2)有110噸的煤,用載重2.3噸的小車運,需運多少車?3、問:你們還發(fā)現生活中哪些問題也是用“進一”法或“去尾”法來解決的呢?教師可請學生將搜集的問題進行匯報。

9、二、指導練習1、解決下列問題(1)一筒橙汁粉450克,每沖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沖完這筒橙汁粉,大約需要多少克方糖?(P35第9題)提醒學生橙子粉瓶上隱藏了450克這個條件;學生在計算450÷16時就要遇到取商的近似值,然后再用取的近似值與9相乘,這種情況是學生第一次經歷。因此,教師要給以必要的指導或提示,避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走過多的彎路。(2)電信局為新建小區(qū)的680戶居民安裝寬帶網,工人平均每周安裝70條,電信局需要幾個星期才能安裝完?請學生先在小組內談談自己的想法和解題思路,然后再在練習本上獨立練習,指名演板,集體訂正。2、P35第8題如何處理結果?組織學生討論,鼓勵

10、他們說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發(fā)現不足校正。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3、P35第10題 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4、小結,請學生說說感受。三、課堂練習:P35第9題。課后小記: 困惑:練習六第9題到底是用四舍五入法、還是用“進一法”或“去尾法”?用四舍五入法的同學認為問題是求“大約需要多少千克方糖”;用去尾法的同學認為條件中指明“每沖一杯需要16克橙子粉”,所以不足16克橙子粉就無法沖一杯;用進一法的同學認為條件中指明“沖完這瓶橙子粉”,所以即使還有剩余也必須沖完。但到底用哪種更合理,更符合題目要求呢? 練習六第10題學生出現兩種解法:解法一:50000/10000*6.3*4=126(噸)

11、;這種解法是將一個月看成四周,求的是8月份這片森林“大約”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解法二:50000/10000*(6.3/7)*31=139.5(噸)。這種做法則是先求出一天可吸收的二氧化碳,再求31天共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在這里應該用第二種方法列式。因為題目明確指出要求的是“8月份這片森林一共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即隱含了8月有31天這個條件。如果問題改為“平均每個月這片森林一共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約多少噸”時則可用第一種解法,因為每個月的天數不確定,既有可能是28、29天,還有可能是30、31天,但無論有多少天,一個月都大約有4周。 課題十二: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整理和復習P36-37

12、教學目標:1、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循環(huán)小數的概念。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意識。4、培養(yǎng)學生自我總結,反思,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學重點:小數除法的計算。教學過程:一、主動回憶,再現知識。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在組內先說說整理后再在全班匯報,互相補充。2、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學生先獨立完成練習七第1題,做完后再說一說計算法則。你在解題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師根據本班情況,選擇前面學習中易錯題鞏固。3、取商的近似值應注意什么?取商的近似值時要看清題目

13、要求,需要保留幾位小數就除到后面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完成練習七第2題。4、計算除法時,商會出現哪幾種情況?什么是循環(huán)小數?請舉例說明?5、我們還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數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P36學生獨立作答,再小組討論分析解答過程,請小組代表匯報。試著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然后集體訂正。二、自主選擇,重點練習。1、根據自己的實際,從課本P37 1-5中選擇對自己有針對性的題目進行練習。(學生自主選擇,組內討論交流)。2、討論分析,解答第6題A、學生獨立解答,交流B、如果大部分學生有困難,可將此題分層提問 解答。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數?”再和原題比

14、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得。三、總結注:教師留心學困生掌握情況,及時解決,可根據本班情況,配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訓練。課后小記: 由于請學生在課前對本單元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并第一次要求他們寫復習提綱,所以本課教學比較順暢,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主動寫復習提綱對單元整理復習效果好。 但一課時完成全部教學內容較緊張,所以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完成單元知識的歸納整理,第二課時再完成部分練習的指導。 在解決問題環(huán)節(jié),我覺得新課標教材與以往的老教材相比確實靈活多了,有的圖文結合、有的題目中有隱含的條件,還有的需要統一單位后再列式計算許多學生只要稍一大意就會在解題過程中出錯,所以應加強這方面的引導。 如36頁第2題,許多學生就因沒認真審題落入了“陷阱”中。因為要求的問題是“平均每本書便宜了多少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