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馬說同步練習1_第1頁
4 馬說同步練習1_第2頁
4 馬說同步練習1_第3頁
4 馬說同步練習1_第4頁
4 馬說同步練習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馬說練習練習一基礎(chǔ)知識訓練1、給下列加點的注音祗辱( ) 駢死( ) 槽櫪( )一食或盡粟一石( )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3、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或盡粟一石 : 雖有千里之能 : 才美不外見 : 且欲與常馬 : 3、翻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馬說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運用 手法。閱讀語段,答文后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5、下列加 字的含義不同,請加以分辨。食之不能盡其材( ) 一食或盡粟一石(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執(zhí)策而臨之( )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不以千里稱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叢草為林 C、以至鳥獸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為7、用“/”標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食 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8、文章借有關(guān)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封建統(tǒng)治者比作“ ”,將人才比做“ ”,而伯樂喻指 ,集中抨擊的社會現(xiàn)象

3、是 。9、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達了 的心情。10、對文章的中心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 天下無馬。 B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C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11、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擊統(tǒng)治者的錯誤行為。但作者沒有正面闡明該怎么做。參照最后一節(jié),你認為他主張怎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 探究拓展訓練工之僑獻琴劉基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边€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

4、視,皆曰:“希世之珍也?!惫ぶ畠S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12、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弦而鼓之 ( ) 作斷紋焉( ) 易之以百金( ) 莫不然矣( ) 13、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弦而鼓之 ( ) 還之 ( )易之以百金( ) 工之僑聞之 ( )14、翻譯下面句子的意思。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譯文: 15、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 參考答案23、馬說1、略 2、有時 雖然 顯現(xiàn) 尚且 3、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 4、雜文 唐朝 韓愈 托物寓意 5、喂養(yǎng) 吃 表轉(zhuǎn)折 表承接 鞭打 記 6、A 7、食 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5、 食 也 8、食馬者 千里馬 圣明的君主 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 9、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10、B 11、學生能聯(lián)系當今的社會現(xiàn)實,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12、彈 花紋 交換、 買 這樣 13、琴 工之僑 琴 這件事 14、可悲啊,這個世道!難道只是一張琴的遭遇如此嗎?沒有一件不是這樣的! 15、揭露了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風氣,寄喻了盲目守舊,勢必摧殘人才、阻礙改革的道練習二一、基礎(chǔ)部分1下列加粗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A祇(zh)辱于奴隸人之手B駢(pián)死于槽櫪之間C食(shí)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無馬邪(yé)?

6、其真不知馬也2解釋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3下列句子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A食之不能盡其材B才美不外見C其真無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4下面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鳴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隸人之手B執(zhí)策而臨之C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D駢死于槽櫪之間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義的一項是()A“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來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馬說以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達強烈的憤慨。B馬說圍繞著“不知馬”這一中心逐層展開論述。開頭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中間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最后總結(jié)全文。C馬說第二自然段中四個“不”有力地

7、譴責“喂馬人”的無知。D“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閱讀下文,完成610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6第一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7因為沒有伯樂,千里馬往往遭受到“_”的命運。8怎樣才能使千里馬充分發(fā)揮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8、(整理文中有關(guān)句子回答)9由本文內(nèi)容引申開去,簡要談?wù)勀銓Α叭吮M其才”的看法。10對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釋不當?shù)囊痪涫牵ǎ〢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B才美不外見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質(zhì)不被外人看見C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食不飽,力不足吃得不飽,力氣不充足二、提高部分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蝂,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所累,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

9、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茍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注:卬án:高舉著頭。躓zhì仆:跌倒。?。浩v。艾yì:停止,悔改。11解釋加粗字的意思。輒持?。ǎ┤嘶驊z之()茍能行()又持取如故()又不艾()亦以病矣()12選出加粗詞用法不同的一項()A以厚其室 B為去其負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祿13選出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項()14這則寓言寫法上有什么特點?主要寓意是什么?15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銜接最緊密的一句是()學習知識要一點一滴,善于積累,_、_;平凡的努力雖不

10、驚人,卻能攀登萬仞高峰。A細小的石子雖不顯眼,卻能鋪出千里路B能鋪出千里路的是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C不顯眼的細小石子,卻能鋪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鋪成,是有了細小的不顯眼的石子參考答案一、1C(sì)2(1)shí吃/sì通“飼”,喂(2)馬鞭子/用鞭子打(3)表反問/表感嘆3D4B5D6統(tǒng)領(lǐng)全篇,在全文論述中起中心論點的作用7“辱于奴隸人不以千里稱”8“策之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通其意”9略10B二、11就,總是有的人如果先前,從前停止,悔改疲憊12B13B14特點:用了對比寫法,用蝂的生活習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為作對比。寓意:深刻地諷刺了那些貪得無厭的貪官污

11、吏,指出他們實際上跟小蟲一樣愚蠢,結(jié)果必然自取滅亡。15A中考集錦2006年浙江舟山中考語文試卷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

12、。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參考答案: 1.通“飼”,喂養(yǎng)(喂)鞭打(駕馭)通曉(知道、明白、懂得)面對2.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或“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保?.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態(tài)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4.略2006年溫州市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試卷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一食或盡粟一石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執(zhí)策而臨之 2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馬悲慘處境的語句是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