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課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_第1頁
淺談小學數學課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_第2頁
淺談小學數學課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_第3頁
淺談小學數學課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_第4頁
淺談小學數學課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小學數學課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新授課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活動。為了保證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在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時要,抓住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關鍵,精心設計數學、優(yōu)化課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注意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小學數學課教學活動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學習內容能否與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的知識系統(tǒng)建立實質的聯系。教師在新的知識傳授要找準與舊知相銜接,抓住知識的生長點,使學生知道每一新知都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使學生感到新知不新,并不十分難,從而啟發(fā)學生思

2、維的積極性,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達到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發(fā)展,獲得真實的能力。因此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極為重要。一、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要注意抓教材重點,突破難點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活動過程。為了保證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教材的重點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對于重點內容和關鍵部分,要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實掌握。教材的難點往往是指學生較難理解和掌握的,或者最容易引起混淆和產生錯誤的內容,教學難點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確定的。同樣的一段教材,對于不同的學生

3、來說不一定都是難點,但在通常情況下,有些內容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難點。在教學時,要把難以掌握,容易引起混淆和產生錯誤的內容要突破。對于突破難點的方法,人們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分散難點,正如新大綱指出的“對于難點,可以采取適當分散、預作準備、多舉實例等辦法加以解決”。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教學數學是以數學問題為中心教學,遇到教材中的困難問題,教師應創(chuàng)造一個合理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探索,使難點得以解決。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教學,誘導學生主動探索,使學生肯學、學會、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抓引入從認知結構的角度講,這是抓教學

4、的起點。小學數學知識可分起始知識和后繼知識。對起始知識的引進很難找到與之相聯系的舊知識做基礎,教師最好采用直觀性,操作性強的方法引進新知識。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課前布置學生自制長方體的學具。教學中,教師講完什么叫面、棱、頂點之后,學生可觀察自己的學具,動手指出哪是面,哪是棱,哪是頂點。然后,讓學生數一數共有幾條棱、幾個面、幾個頂點。這樣教學起始知識是符合小學生從感知到表象認識事物規(guī)律的。對于后繼知識的引進,要注意舊技能的遷移作用,根據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來進行。如: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教師可以以新舊知識的共同原理為起點。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過程中,平行四邊形變換成

5、長方形,而且底和高都不變。但三角形跟平行四邊形形狀不一樣,推導方法會有些不同,不過基本思路還是相似的。教學時要強調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已學會的圖形,并分析底和高有什么變化,面積大小有什么變化。學生用三角形變換時會出現幾種情況,然后找出比較簡便的推導方法,概括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樣通過回憶、推導,以及手、口、腦并用,留下了清晰的印象,為計算做了鋪墊。2、抓突破從認知結構角度講,是抓教學的坡度。教學時,要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在知識的轉折處,和思維的轉折處設計數學的坡度。目的是架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化難為易,把新知識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法”時,5/63/

6、4=?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分母不同的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為什么?怎樣才能相加?怎樣才能變成分母相同的分數?這樣引導學生把異分母分數變成同分母分數,使通分成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結構中去,化難為易。3、抓變式變式就是變換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形式,使知識的本質性經常出現,而非本質屬性受到抑制。數學中恰當地運用變式,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思維的活性,鍛煉思維的深刻性。例如: 圖中有幾個三角形。像這樣隱蔽本質屬性,使事物復雜化,目的是增大題目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4、抓過程就是抓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完整的學習過程,

7、重點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小學數學的內容可分為概念、計算、應用題等。教師要根據不同性質的內容圍繞教學重點,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從中學會相應的數學思維方法。例如:應用題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向學生展示解答應用題的全過程。首先是審題,然后是分析數量關系,最后是列式計算、驗算、書寫答案。重點是抓住分析數量關系這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掌握分析數量關系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分析法、綜合法、對應法、假設法等。這樣通過展示學習過程,使學生學會獨立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二、精心設計提問,優(yōu)化課堂教學新課講授中的提問,重在啟發(fā)學生自己探求知識。提問要抓住要害,也就是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

8、掌握最基本的知識。1、層次式提問就是按教材內容的先后順序,設計出前后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序列,引導學生沿著這個思路進行思考,步步深入。例如:教學應用題“自行車裝配車間要裝配690輛自行車,已經裝了8天,每天裝配45輛。由于改進了技術,剩下的任務6天能完成,這6天平均每天裝配多少輛?”在分析數量關系時,可設計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提問:要求6天平均每天裝配多少輛必須知道哪個條件?要求以后要裝配的輛數,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要求已裝配的輛數,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上述幾個提問緊扣教學重點,層層推進,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2、變換式提問變換式提問,就是改變提問的角度,使學生思路得以開拓,達到加深理解知識

9、本質的目的。教學時要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根據知識的因果關系、可逆關系、相近的知識與方法等去設計問題。如:甲數與乙數的比是5:1,這是用比的形式表述兩數的數量關系,教師從不同角度逐步提問學生表達兩數的關系,使學生加深理解知識的本質。得出:1、甲數是乙數的5倍;2、乙數是甲數的15;3、乙數比甲數少45;4、乙數是甲乙兩數和的16;5、甲數是甲乙兩數和的56 這樣,當學生遇到相應的應用題時,解題思路就相當開闊了。 3、尋疑式提問在學習中,學生對有些知識似乎明白,可是理解不深刻,往往提不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善于在學生“無疑處見疑”進行提問。尋疑式提問要少而精,目的是使學生會看書學習。

10、例如:教學49080=610時,提問為什么余數是10而不是1呢?因為學生在學簡便算法時,往往忽略余數問題,把余數寫成1。所以,教師有必要在此設問,引起學生學習時注意。三、新授知識的教學設計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現在教學論認為,教學基本任務之一,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又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這一基本任務是由現代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所決定的。現代社會與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是學校教育不再可能一勞永逸地,單獨完成整個教育教學的任務,從學校獲得的大量知識已不足以終生受用。為了讓學生在離開學校后能繼續(xù)獨立地學習,不斷涌現的新知識、新技術,適應社會發(fā)展,就要使他們在有限的學校學習年限

11、內學會學習,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其次,重視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促使學生“想學”,即調動積極性;二是要幫助學生“會學”,即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再次,加強對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學生善學,不僅可提高質量,還可減輕學生負擔,從而保護學生身心健康。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設計時就要考慮學生學法。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精心設計動手操作只動腦不動手和只動手不動腦都會使一個人片面發(fā)展,只有手腦并用才有可能實現人的均衡發(fā)展。在教學設計時精心設計動手操作的題目,有利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

12、于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和智能的發(fā)揮。例如: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時,設計讓學生把圓柱體學具展開,得到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就是兩個圓的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體的側面積,兩個圓的面積就是兩個底面積,因此得出結論:圓柱體的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像這樣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積極思維,使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通過操作和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努力發(fā)現規(guī)律,采用動手操作的學習方法既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2、教學設計要注意利用遷移規(guī)律遷移是指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對新的

13、學習產生影響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例如:在教學多位數加法計算時,引導學生利用20以內加法計算則“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滿十向前一位進一”類推出多位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學生牢固。清晰地掌握已學過的知識是實現遷移的重要條件。因此,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創(chuàng)設遷移情境,促進學生的思維的發(fā)展和智力發(fā)揮。3、教學設計要重視比較比較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人們區(qū)分事物異同的基本方法。學生用比較方法學到的知識,概念清晰,印象深刻,并能逐步變化。教學設計“比一比”字樣的題,就是讓學生利用比較的方法發(fā)現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異同,從而學到新知識。例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概念時,教學時

14、還要從周圍事物出發(fā),抽象出長方形的幾何圖形,引導學生分析圖形的特征,使學生弄清什么是長方形的邊和角,邊和角有什么特點,有幾組對邊,每組對邊有什么特點。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量一量,比一比,認識長方形的各種特征,最后概況出長方形的各種特征。正方形特征認識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教學,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操作,度量正方形的邊和角,認識正方形的特征。進一步通過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異同點,掌握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使學生懂得正方形是長方形的特例。4、教學設計要利于學生聯想聯想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心理過程。訓練學生用聯想的方法學習,可以培訓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使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

15、去分析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聯想的學習方法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都非常適用,越到高年級學生的知識越豐富,聯想也就會越迅速,越豐富。例如:高年級學到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時,學生一見到題中已知條件“一條公路300米,已修了它的4/5”時,立刻聯想到:修了多少米?還剩多少米?還剩幾分之幾沒有修?修的比剩的多多少米?修的比剩下的多幾分之幾?這樣即使學生思維活躍,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5、教學設計要考慮教給學生制圖方法分析應用題最好的辦法是畫圖。畫圖可以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化,能形象地表示出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生掌握并運用畫圖解題方法,能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應用題時,就應

16、注重應用這一方法。教師精心設計經常畫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學會。低年級教學,教師可先用手勢圈出圖,然后逐步學會畫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線段圖,隨著年齡的增高逐步提高繪圖的難度。通過繪圖,學生可弄清各數量間的關系,并依據尋找解題思路,實質是直觀圖像與分析綜合相互作用的結果。四、教學設計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視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就是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獨立性和主動求知的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求知識。1、教學設計要有利于激發(fā)有意義學習激發(fā)有意義學習心向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

17、要心理條件。美國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認為,讓學生進行有意義或有心理意義的學習,應該是教學的首要任務,而有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之一就是學習者應處于進行有意義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既有意義學習心向)。可見激發(fā)學生有意義學習的心向,使學習成為學生的需要,是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心理條件。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兒童的心理,努力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情境,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并使他們趨向學習目標,激起求知欲望。把被動學變成主動學,使學生從內心有“我要學”的愿望。例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利用學生的興趣點,通過有趣的課本插圖豬八戒分西瓜、孫悟空分糖

18、果以及遠程教育影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逐步深化。教師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從建立余數概念到鞏固概念,完整概念,并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的理解概念。這樣既改進了教法,又改進了學法,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喜歡探究新知識,富于奇特的問題很容易引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如果是一些枯燥的計算,可利用數學游戲,數學趣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教學設計要有利于提高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和穩(wěn)定性提高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和穩(wěn)定性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保證。奧蘇泊爾認為,個人已有的認知結構是一種決定學習新材料是否有意義,是否能很好的地獲取并取得以保存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

19、:在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及原有起固定作用觀念的穩(wěn)定性和清晰程度,是影響知識學習的兩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量。因此,學習新知識前,充分挖掘原有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提高穩(wěn)定性和清晰程度,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知識保證。例如:教學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時,就必須利用整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這部分已掌握的知識。通過設計復習題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引出新知識,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教學設計要架設學習的橋梁,促進知識內化架設學習橋梁,促進知識內化,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教學策略。教師應在學生已有知識和所要學習的知識之間架設一道橋梁,是新知識能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找到適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