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語文必備知識點 文言文翻譯常最常用的幾點技巧_第1頁
2013高中語文必備知識點 文言文翻譯常最常用的幾點技巧_第2頁
2013高中語文必備知識點 文言文翻譯常最常用的幾點技巧_第3頁
2013高中語文必備知識點 文言文翻譯常最常用的幾點技巧_第4頁
2013高中語文必備知識點 文言文翻譯常最常用的幾點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言文翻譯常最常用的幾點技巧 文言文翻譯常見的幾點技巧:一、文字 文字之前結(jié)繩記事,圖畫記事,都不是文字。1、造字法六書: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轉(zhuǎn)注字假借字(后兩種是用字法) 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獨體字:一個偏旁組成的文字,即象形和指事,而指事字只有二十幾個(也有版本是36個),其余都是象形字。 合體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偏旁組成的文字,即會意和形聲,80%以上的漢字是形聲字,少數(shù)是會意字。指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上、中、下、本、末、亡、元、旦、刃、丹、引、寸、兮、兇、朱、亦、勺、血、玉、牟、2、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鐘鼎文篆書隸書行書草書。 口訣:殷商甲骨西周鐘(

2、鐘鼎文、金文),秦朝前后篆不同(大小) 秦至漢朝手寫隸(失去圖畫意),東漢楷書因毛筆。 隸書草寫為章草,演變之后今、狂草,草、楷之間普及行。3、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 中學課本把這三種字都叫做通假字,“同”為古今字,“通”為通假字。二、詞匯1、詞義的擴大、縮小和轉(zhuǎn)移擴大的,例如:江(長江)、河(黃河)、菜(蔬菜)、鳴(鳥叫)縮小的,例如:谷(糧食的總稱)、丈夫(男子)、臭(氣味)轉(zhuǎn)移的,例如:股(大腿)、涕(眼淚)、烈士(壯烈的勇士)、窮(政治上失意)2、詞的本義、基本義、比喻義、引申義 本義:是漢字的最初意義?;玖x:就是詞的常用義,一般來講,古代漢語字典上的第一個義項是詞的本義,現(xiàn)代漢語詞

3、典上的第一個義項是詞的基本義。 比喻義:是通過修辭的比喻用法逐漸形成的。詞的比喻義是固定的,修辭上的比喻是臨時打比方。引申義:是在本義的基礎上通過引申的方法而產(chǎn)生的詞義。3、偏義復詞(偏義詞):由兩個單音詞組成,一個有實際意義,另一個陪襯。例如:晝夜勤作息、今晚沒動靜4、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例如:卑鄙、明哲保身、復辟、爪牙、衣冠禽獸、乖、謗、祥等。5、名稱說法改變:目眼睛,日太陽。6、單音詞變?yōu)閺鸵粼~:例如:前前面,敵敵人。三、詞法1、名詞名詞活用為動詞:翻譯時譯為狀語+動詞。例如: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 譯作一個相應的動詞。例如:徐庶見先主,先主器(器重)之。相當于一個動賓短語。例如:

4、許子冠(戴帽子)乎? 名詞作狀語:現(xiàn)代漢語名詞不修飾動詞和形容詞,即不作狀語,文言文作狀語其實是譯作一個介詞短語(介詞+名詞)。例如:丁壯號哭,老人兒啼。 2、動詞使動用法:一般句子是主語發(fā)出動作,使動句是主語使(讓)賓語而發(fā)出動作。 動詞的使動:一般是不及物動詞。例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形容詞的使動:主語使賓語具有形容詞的狀態(tài)。例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名詞的使動:謂語是名詞。主語使賓語成為名詞(謂語)例如:爾欲王我乎?意動用法: 形容詞的意動: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具有謂語的性質(zhì)、狀態(tài)。例如:漁人甚異之。 名詞的意動:主語主觀上把賓語當作謂語。 例如:糞土當年萬戶侯。 為動用法:翻譯

5、格式主語給賓語發(fā)出動作。 例如:文贏請三帥。 主語為賓語發(fā)出動作。 例如:等死,死國可乎? 主語對賓語發(fā)出動作。 例如:泣之三日。(“之”代病梅) 動詞作狀語:區(qū)別:狀動:第二個動作進行時第一個動作還在進行。例如:立而飲之。 連動:第二個動作進行時第一個動作早已結(jié)束。例如:切而啖之。 3、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根據(jù)上下文翻譯作適當?shù)膭釉~。例如:安敢輕吾射?4、數(shù)詞活用作動詞:譯作一個相應的動詞。例如: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先秦文學沒有量詞。例如: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1硎緞幼餍袨榘l(fā)生兩次用“再”,不用“二”。例如: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叭薄熬拧焙退鼈兊谋稊?shù)是表示虛指的多數(shù)。例如:雖九

6、死其猶未悔。數(shù)的表示方法:兩個相鄰的數(shù)表約數(shù)。例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兩個數(shù)相連表相乘。例如: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分子和分母相連,中間有時加“之”,有時不加。例如:死者十六七。 中間用“有”“又”連接兩個數(shù)表示相加。例如:爾來二十有一年矣。5、代詞 人稱代詞:常見第一人稱代詞吾 余 予 我 朕(先秦時是一個大眾性的,秦始皇據(jù)為己有) 第二人稱代詞女 汝 爾 而 若 乃 第三人稱代詞之 其 彼(古漢的“他”是旁指代詞,如“他日”“此無他”) 指示代詞:近指代詞:常見的有此 是 茲 斯 然 爾 遠指代詞:常見的有彼 夫 其 疑問代詞:常見的有誰 何 曷 安 焉 奚 惡 胡 孰 6、副

7、詞:(加粗的是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 程度副詞:常見的最 極 甚 殊 至 尤 良 大 頗 很 非常 特別 十分(程度很深) 愈 益 彌 更加 越發(fā)(表示更進一層) 略 少 稍 稍微 略微(表示程度淺) 范圍副詞:常見的悉 皆 盡 咸 畢 備 俱 舉 全 都(范圍大) 但 徒 止 直 特 唯 獨 只 僅(范圍?。?時間副詞:常見的嘗 既 既已 已 已經(jīng)(已經(jīng), 后)過去時 方 適 會 正在(正在,正碰上)現(xiàn)在時 將 且 行將 欲 將來(將要,將近)將來時 敬謙副詞:常見的請 謹 敬 幸 敢 竊沒有實詞意義。 語氣副詞:常見的表肯定必 誠 信 固 果(一定 實在 果真) 表否定弗 勿 毋 無 莫 未 非

8、 不 否 靡 亡 未嘗(不 沒有)表反問“豈 寧 獨 庸 其”,它們后邊有“乎 邪 哉”搭配 表推測其 殆 蓋 庶 或 其 得無 無乃 庶幾 7、介詞:放在名、代、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原因、目的、方向、對象等。 常見的有于 以 為 與 8、連詞: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詞組、句子的詞。 常見的有而 以 則 且 雖然 與 及 結(jié)構(gòu)、邏輯關(guān)系有:并列、遞進、選擇、承接、轉(zhuǎn)折、因果目的、假設、修飾。 9、助詞: 結(jié)構(gòu)助詞之 者 所 語氣助詞陳述語氣也 矣 焉 耳 疑問語氣乎 與(歟) 邪(耶) 感嘆語氣哉 夫 矣 句首語氣唯 夫 蓋 10、兼詞:諸(之于,之乎) 盍(何不) 焉(于

9、此,于之,于是) 11、嘆詞:常見的有嗟乎 嗚呼哀哉 嗚呼 嘻 唉 12、特殊副詞“相”“見”: 相:互相。例如:四人相視而笑。 遞相,只能一對一、上對下、大對小等。 例如: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 起指代作用,在某種程度等于一個代詞。 相當于第一人稱。例如:本是同根生,相煎(煎我)何太急。 相當于第二人稱。例如:不久當歸還,誓天不相負(負你)。 相當于第三人稱。例如: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救濟他們)? 見:相當于第一人稱。例如:府吏見叮嚀(叮嚀我),結(jié)誓不別離。 有何見教(有什么教導我的嗎?) 13、特別指示代詞“者”“所”(一般語法認為是助詞): 者:不能單獨使

10、用?!罢咦侄陶Z”屬于名詞性短語。 放在動詞、形容詞之后組成的“者字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的情況” 例如: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放在數(shù)詞后組成“者字短語”。 例如:此三者皆人杰也。 “似者”“如者”“若者”: 譯作“象樣子” 例如: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鈇(fú)者。 放在判斷句中主語之后的“者”:除了表示判斷以外,還表示因果或停頓。 例如: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不能單獨使用?!八?動詞(形容詞)=所字短語”屬于名詞性短語。所:指示或指代動作行為的對象。后面有賓語就是指示,無賓語就是代替。

11、所+及物動詞+賓語:所字短語+賓語=定語+中心詞。例如:取武陽所持圖。(指示)所+及物動詞+者:例如:所言者,國之大事。(指示)所+及物動詞:例如:可汗問所欲。(指代,代替)所+形容詞:例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所+介詞:介詞也不能單獨使用,其實是“所+介詞(名詞、代詞不出現(xiàn))+動詞” 例如: 是吾劍之所從墜。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所+以:A、譯作“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的憑借、工具。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譯作“原因”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例如:強秦所以不敢加于兵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無(有)+所+及物動詞=動詞+名詞短語=動賓短語。例如: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何+

12、所+及物動詞=疑問句賓語前置。 例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說明:考綱規(guī)定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等18個文言虛詞作為高考的考查范圍。這里不一一列舉。四、句法1、判斷句: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 古漢語里判斷句多數(shù)都不用“是”,特點是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 “者,也”表示判斷: 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君者,舟也(比喻性判斷)。它的變形“,也”“者,”“,”也表示判斷:例如:a、南陽劉子冀,高尚士也。b、天下者,高祖天下。c、劉備,天下梟雄。 用動詞“為”表示判斷。例如: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用副詞“乃、亦、即、皆、必、非、則、”等幫助判斷

13、: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但這里的名詞作謂語了。這些副詞本身不當“是”講,只是幫助判斷。例如: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環(huán)村皆獵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孫臏亦孫武之后世子孫也。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注意:1、代詞“是”作主語時,不應和判斷句混淆。例如:是(這)吾劍之所從墜。 2、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現(xiàn)較晚。例如:問今是何世?2、被動句:相對于主動句而言。主語是動作的發(fā)出者,賓語是受事者,叫主動句。 主語是受事者,賓語是動作的發(fā)出者,叫被動句。 動詞前加“被”“見”“為”“受”:例如(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吾不能舉全

14、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動詞后加“于”:例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見于”:例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為所”:例如為仲卿母所遣。 “為所”:例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施(主動)受(被動)同辭:和主動句的形式相同。例如帝感其誠。 屈原放逐。3、倒裝句: A、賓語前置: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賓語,一般要前置。 例如:客何為者? 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一般要前置。 例如: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這個賓語一般要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用“是”、“之”、“唯(惟)是”、“唯(惟)之”、“唯(惟)之為”作前置標志。 例如:將虢guó是滅,何

15、愛于虞?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惟余馬首是瞻。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唯奕秋之為聽。 一般敘述句賓語前置:例如:夜以繼日。 一言以蔽之。 余是以記之。 方位詞作賓語前置:例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 B、定語后置:中心詞之定語: 例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中心詞定語者(助詞):例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 中心詞之定語者: 例如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馬之千里者。 中心詞而定語者: 例如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C、介詞結(jié)構(gòu)(介賓短語、狀語)后置:例如: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趙氏求救于齊。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于)東西,隳突乎(于)南北。

16、 何不試之以足。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D、主謂倒裝:例如: 誰與(歟),哭者?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甚矣,汝之不惠(慧)!4、省略句:(括號里的詞是省略的)A、主語的省略:對話?。豪绶畤堅唬骸敖袢罩潞稳纾俊绷荚唬骸埃ㄊ拢┥跫?!” 承前省:例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蛇)黑質(zhì)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蒙后?。豪纾椡酰┮孤劃h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以得楚乎?” B、謂語的省略:較少承前?。豪缂疚淖尤级笮?,子聞之,曰:“再(思)斯可矣。” 蒙后?。豪鐥钭又徣送鲅?,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共喻省略:即根據(jù)上下文一看便知。例如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

17、寵弟乎?(更不可除)。 七八個星(在)天外,兩三點雨(在)山前。 C、賓語的省略:動詞的賓語省略:例如交戟之士欲止(噲),不內(nèi)(噲)。介詞的賓語省略:例如豎子不足與(之)謀。衣食所安,不敢專也,必以(之)分人。 D、兼語的省略:例如公為我呼(他)入,我得兄事之。 (使 令 讓 請) 以相如功大,拜(他)為上卿。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扶蘇)外將兵。 E、介詞的省略:省略“于”: 例如沛公軍(于)霸上。 舍相如(于)廣成傳舍。省略“以”“自”:例如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蛲趺毙袝r朝發(fā)(自)白帝,暮到江陵。 、定語的中心詞的省略:例如左右(的人)欲刃相如。 多行不義(之事)必自斃。 伐無道(之君),誅暴秦。5、凝固結(jié)構(gòu)(習慣說法、固定結(jié)構(gòu)):奈何、若何、如何;奈何、若何、如何;奈之何、若之何、如之何譯作怎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對付、怎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