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八年級下人教新課標第24課《送東陽馬生序》拓展閱讀(4篇)_第1頁
語文八年級下人教新課標第24課《送東陽馬生序》拓展閱讀(4篇)_第2頁
語文八年級下人教新課標第24課《送東陽馬生序》拓展閱讀(4篇)_第3頁
語文八年級下人教新課標第24課《送東陽馬生序》拓展閱讀(4篇)_第4頁
語文八年級下人教新課標第24課《送東陽馬生序》拓展閱讀(4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八年級下人教新課標第24課送東陽馬生序拓展閱讀(4篇)古人勤學故事匡衡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qū))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里貧窮,白天給人做雇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墒羌依锔F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亮,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墻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懸梁刺股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fā)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住頭發(fā),一頭拴在房梁上。戰(zhàn)國時,有個名叫蘇

2、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yè),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車胤囊螢苦讀古代有個叫車胤的人,小時候十分勤奮好學,讀起書來不知疲倦。對于自己的學習從不因為家里窮,就屈服客觀條件,放松自己對知識的探求。他因為白天要幫著大人干零星活,沒有時間讀書,就只有利用晚上來讀,可是,晚上讀書最大的困難是沒有燈,因為沒有錢去買燈油。困難怎么克服呢?小小的車胤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每到夏天的時候,他就去捉一些螢火蟲來,把它們裝在用白夏布縫成的小布袋里面,因為白夏布既白又透亮,螢火蟲的光

3、就能射出來。車胤每天晚上都用這些螢火蟲的袋子照著讀書,讀到深夜也不覺有倦意。正是由于這樣長年累月的苦讀,車胤長大以后終于成為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在同輩中和朝廷內享有名望,受到人民的贊譽和信任,還被眾人推薦做過主簿、剁駕、征西長史和國子博士,并教授學生上百人。好學的孔子孔子本名叫孔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魯國的都城在現在山東省曲阜)。子,是古代人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鬃?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顏氏帶著他,過著貧窮的生活。顏氏對孔子十分疼愛,要求又非常嚴格。孔子才六七歲,母親就教他學習各種禮節(jié),教他做個懂禮貌的人。到了15歲,孔子立下志愿,要多讀書,成為有學問的人。不幸的是,孔子17歲那年

4、,他母親也死了。他成了孤兒,生活更苦了。他沒有錢讀書,只好去做雜事,像管菜園呀,看管牛羊啦??墒?,他從沒忘記學習,只要有空就讀書。而且向別人請教,對什么新鮮事都要打聽。有一次,他跟著大人們到太廟里去。一進門,他就東張西望,逢人就問:“這是什么?”“那是怎么回事?”有人見他問個沒完,就嘲笑說:“孔家的兒子真不懂禮節(jié),總是問這問那!”孔子聽了,笑了笑說:“遇事不懂就問,這才符合禮節(jié)呢!一個人對什么事,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才是真正有知識。不懂裝懂,才是沒知識?!笨鬃釉谒囊簧?,都是這么做的。30歲以后,他還向別人學過琴,問過禮,拜過師。有一次,孔子向一位叫師襄的樂工學習彈琴。老師先教給

5、他一支曲子,可沒有告訴他曲名是什么??鬃臃浅O矚g這支曲子,一連幾天都反復彈著它。老師聽了笑著說:“你彈得不錯了。我再教你一首新曲吧!”孔子說:“我會彈這曲子的調子了,可彈琴的技巧還不行,還得多彈幾次才行?!边^了些日子,他彈琴的技巧大有長進,老師又想教他學新曲子??鬃訐u搖頭說:“不行啊!這曲子的精神,我還沒體會到,還是讓我多彈幾天吧!”不久以后,孔子把這支曲子彈得十分動聽,連老師聽著,也入了神??鬃訉蠋熣f:“這支曲子氣勢不同一般,我想,除了周文王,別人恐怕作不出這樣精妙的曲子來。”老師聽了,向孔子連連作揖說:“你真高明,當初我學這支曲子的時候,我的老師說過,它的曲名叫文王操啊!”司馬光的“警枕

6、”司馬光,北宋時代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著資治通鑒。司馬光小時候記憶力較差,別人讀一篇短文,三遍五遍便背熟了,差一些的,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司馬光非二十、三十遍不可。別人背熟后,休息或出外游玩去了,可他只得留下繼續(xù)讀,直到背熟為止。時間久了,他便養(yǎng)成一個讀書習慣,那就是比別人多讀幾遍,背得比別人熟一點,讀時比別人多思考一些。所以即使讀到半夜,他還是手不釋卷。十多歲的年輕人,到晚上特別喜歡睡。司馬光也不例外,有時白天讀書太疲倦了,一到晚上,眼睛張不開,或者昏昏糊糊往床上一倒下去,便呼呼大睡,直到天亮才醒。這樣幾天下來,他感到晚上時間全睡去了,非??上В谑潜阆氤鲆粋€妙法,即把平時睡的枕頭擱在

7、一邊,用一段圓木代替枕頭。他想只要睡到半夜,一個翻身,枕頭滾走,頭部跌落下來就馬上驚醒,又可以繼續(xù)讀書了。采取這一辦法后,果然有效,再也沒有出現睡過頭的事了。時間長了,他和圓木枕頭有了感情,親切地把這種枕頭叫“警枕”。司馬光一生勤奮好學,從不懈怠,終于成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一部歷史巨著資治通鑒就是他主編的。范仲淹吃粥苦讀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后人喜愛廣為傳誦。仲淹年輕時,由于家境清貧,上不起學,就一個人跑到一個僧舍中去讀書。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后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上一點兒韭菜末,再加

8、點鹽,就算是一頓飯。但他對這種清苦生活卻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書中尋找著自己的樂趣。(“切粥割齏”源出于此)這種情況被他的一個同學(南京留守的兒子)看到了,回家告訴了父親,留守知道這個人將來必有所成,于是就叫兒子給范仲淹送來許多飯菜??墒?,幾天過去了,食物都放壞了,仍不見范仲淹嘗一口。那同學問他為什么不吃?范仲淹誠懇地答謝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氣?!迸笥崖犃朔吨傺偷脑挘优宸娜似犯呱?。之后,他依舊以稀粥當飯。終于學問過人,倍受世人的稱贊。黃生借書說袁枚原文: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

9、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

10、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使與書俱。 【注】隨園主人:袁枚自稱。授:給予。七略:漢代劉歆所著的圖書目錄分類著作。四庫:宮廷收藏的書。汁牛塞屋:形容書很多。無論:不用說。然:這樣。假:借。慮:擔心。惴惴焉:緊張恐懼而不安的樣子。摩玩:觀摩玩賞。業(yè):已經。高束:包裹起來閑放在一邊。庋藏:擱置不用。庋:放東西的架子。俟:等待。云爾:句尾語氣詞。致:獲得。形: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切:迫。輒:就,便。省記:記憶。通籍:朝廷有了名籍,指開始做官。落落:而連續(xù)不斷的樣子。蟫:一種咬衣服、書籍的蛀蟲。類:類似。予:我。公書:讓書供別人公用。參考譯文:年輕人黃允

11、修來借書。我把書借給他,并告訴他說: “書要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啊。你沒有聽說過(那些)藏書人(不懂書的事)嗎?七略四庫,是皇帝的藏書,但是(自古以來)皇帝肯(認真)讀書的有幾個呢?牛淌著汗拖來塞滿屋的書,這是富貴人家的藏書,但是富貴之家的人能(認真)讀書的(又)有幾個?其余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書而兒子、孫子丟棄掉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是書籍是這樣,世間的事物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是勉強借了來的,必定擔心人家催著要,就忐忑(tntè)不安地摩挲撫摸不止,(心里)說:今天存放在我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見到它了。如果已經被我所擁有,必定(會)捆起來放在高處,擱起

12、來藏著,說姑且等改日再看吧,這樣說罷了。” “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家里窮,很難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家,藏書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以后我夢中還出現向他借書的情形。那種迫切求書的心情,竟然達到這樣的程度。因此,只要看過的書就認真地去領會,牢牢地記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到處都堆放滿了。(由于長期不翻閱,)以至白色的蠹蟲和蟲絲,時常沾滿書本。這樣一來我才慨嘆借來的書看得是多么用心專一,并且感嘆少年的時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如今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慷慨借書給人和那姓張的吝惜自己的書,舍不得借給人,這一點好像

13、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實在倒霉而碰上姓張的呢,還是黃生實在幸運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那么他讀書一定很專心,而他還書也一定會很快。 寫了這一篇借書說,把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 課文刪節(jié)部分原文、注釋和參考譯文原文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待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

14、,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余者哉!注釋耄老:年紀大。預:參與。承:承受,接受。過:超過??h官:這里指朝廷。日有廩稍之供:天天有米糧供給。廩,糧倉。稍,廩食,官府發(fā)給的糧食。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司業(yè)、博士:官名,國子監(jiān)的老師。假諸人:假之于人,向人借。天質:天資,人的智力。卑:低下。君則:馬生的字。流輩:同輩的人。朝京師 :這里指去官后進京

15、朝見皇帝。以鄉(xiāng)人子謁余: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浦江縣和東陽市在明朝同屬金華府,所以說是同鄉(xiāng)。謁,拜見。撰長書以為贄(zhì):寫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贄,初見面時為表敬意送的禮物。夷:平和。志:意愿,心愿。詆:詆毀,誣蔑。驕鄉(xiāng)人:在鄉(xiāng)人面前炫耀。參考譯文現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么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現在太學生們在太學里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來,沒有挨餓受凍的憂慮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誦讀詩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yè)、博

16、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去詢問而不告訴、去請教而得不到指導的情況了;凡是應該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不必像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才能看到。如果他們的學業(yè)還有不精通,品德還有沒養(yǎng)成的,那么不是天資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樣專一罷了,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東陽縣的書生馬君則,在太學里讀書已經兩年了,同輩人十分稱贊他的賢能。我到京師朝見皇帝,馬生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來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見面禮,言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談論事理,言辭溫和,臉色和悅。自己述說少年時用心學習很勤奮。這可以說是善于學習的了。他將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過去求學的艱苦告訴了他。宋濂作品:王冕傳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壟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粵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著作郎李孝光數薦之府吏。冕詈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