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仁者愛人說及其當代啟示_第1頁
論語仁者愛人說及其當代啟示_第2頁
論語仁者愛人說及其當代啟示_第3頁
論語仁者愛人說及其當代啟示_第4頁
論語仁者愛人說及其當代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論語“仁者愛人”說及其當代啟示陳功文孔子的儒學思想以“仁”為核心。“仁,親也,從人二。”(說文·人部)從字義上說,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最高道德規(guī)范。在論語一書中,孔子多次談及仁,據(jù)知名學者楊伯峻先生統(tǒng)計,論語書中“仁”字出現(xiàn)了109次1P228,遠遠高于其他道德范疇,可見論語一書仁學思想內(nèi)容包含甚廣。仁“含義廣泛又靈活多變,致使兩千年來從無達詁,也給后人見仁見智的理解提供了多種可能?!?P394論語在對“仁”進行闡釋的同時,也奠定了其“仁”學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仁者愛人”說。論語“仁者愛人”說是一個以“三段論”為存在方式的理論體系,具體包括“修己論”、“仁本論”及“博愛論”三個方面的內(nèi)

2、容,且這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有機統(tǒng)一的。總結(jié)論語“仁者愛人”說,對當代構(gòu)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一、論語“仁者愛人”說的“修己論”。這是孔子所強調(diào)的個人內(nèi)在修養(yǎng),也是“仁者”能在真正意義上“愛人”的必要條件。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人格都不完善,又談何關(guān)愛他人?故孔子非常關(guān)注人格修養(yǎng)?!靶藜骸本褪锹杉?,就是追求人格的不斷完善。子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以下凡引用論語,只寫篇名)顯然,成就仁完全在于自身,不必仰仗他人。也即若達到仁者的境界,必須通過個體內(nèi)在的不斷努力,才能完成個體人格的完善,這樣才能達到修己的目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憲問)。

3、這是孔子“修己論”的核心內(nèi)容。禮記·中庸說:“仁者,人也?!笔Y伯潛認為此“言仁為人之所以為人之道也。” 3p521孟子·盡心下也說:“仁也者,人也?!边@個“人”,“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而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以后的社會人。這樣的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靠修養(yǎng)才造就出來的?!?P11靠后天修養(yǎng)(修己)造就仁人,此即“為仁由己”的修養(yǎng)方法。論語中多次論及這種修己之方。如“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衛(wèi)靈公)唐代韓愈在原毀中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輕以約,故人樂為善?!北闶菍ζ渥罴言忈尅U撜Z還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

4、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保ɡ锶剩┚釉谌魏螘r候都不能違背仁,即使是“造次”與“顛沛”,也要心念仁愛,不得忘記?!靶藜骸毙枰粩嗟貙W習??鬃诱J為仁與學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首先,孔子認為“仁”須學才能得到??鬃铀非蟮恼軐W原則是“中庸之道”,這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完美目標,而達到這一目標的途徑便是不斷學習。其弟子子夏也說:“君子學以致其道。”(子張)這個“道”便是仁。為了實現(xiàn)仁,孔子認為先要立志,“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保檎閷W要“志于道”(述而),并做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心中有了大志,求仁還需做到如子夏所說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樣才能“仁在其中矣”(子張)

5、,才能求仁而達仁,才能“我欲仁,斯仁至矣?!绷硗猓谇笕实倪^程中,孔子認為還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1)做到“里仁為美”。他認為“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與仁人相處能經(jīng)常受到仁人的熏陶,這對“求仁”的人來說,豈不是明智之舉?(2)“觀過,斯知人矣”(里仁),要從過錯上觀察人、考察人。(3)“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ㄓ阂玻┠芤宰陨頌槔梢苑Q為仁的途徑了。(4)“以友輔仁”(顏淵)。朱熹在論語集注中釋之為“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其次,得到了仁,還需學,不能懈怠??鬃又鲝堃匀实聻橹鳎皇菣C械地認為一個人有了仁德,就能明了一切事理。他說:“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陽貨),其意思就很明確:喜好仁不

6、喜好學習,其弊病是愚昧。由此可見,具有了仁德還需學習,這樣才能明曉事理??鬃犹岢靶藜骸?,不僅僅是為了完善自身,重要的是為了推行他所向往的仁德。他認為單純追求自身的完善,還不能算作仁,至多算作是一種美德。這在論語中多次論及: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薄俺嘁埠稳??”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弊訌垎栐唬骸傲钜游?,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痹唬骸叭室雍酰俊痹唬骸拔粗?,焉得仁

7、?”“崔子弒其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痹唬骸叭室雍??”曰:“未知,焉得仁?”(以上公冶長)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保☉梿枺┳佑卧唬骸拔嵊褟堃搽y能也,然而未仁?!痹釉唬骸疤锰米訌堃?,難與并為仁也。”(以上子張)孔子把美德與仁德作了細致地區(qū)分,反映出孔子一貫主張的“若圣與仁,則吾豈敢”(述而)的思想,即孔子認為“仁”的要求很高,非一般人能輕易企及。為了達到自己向往已久的仁道,孔子還標出了為實踐“

8、仁”應(yīng)具有犧牲精神?!坝械抡弑赜醒?,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憲問)“仁者必有勇”強調(diào)的就是這一點?!耙笥腥恃伞!保ㄎ⒆樱┮蟪娜蝗嗜硕季哂袪奚瘢士鬃臃Q為“三仁”。這種為了實踐仁而具有的犧牲精神的崇高追求便是:“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這個意義上的“仁”,孔子稱之為“道”,因此他又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保ɡ锶剩?。二、論語“仁者愛人”說的“仁本論”。論語“仁本論”,強調(diào)的是從倫理角度來探討“仁”的內(nèi)涵,它將眾多的倫理道德聯(lián)系在一起,并依次進行闡述,以探求“仁”的根本。論語書中提到多種倫理道德孝、悌、忠、敬它們都是以“仁”為核心,是仁在道德行為上的外在表現(xiàn)。作為社

9、會倫理關(guān)系的基礎(chǔ)與核心,仁“是對以往氏族血緣關(guān)系的宏觀性道德涵包,它既是對以往人與人關(guān)系的總體性繼承,同時也是對現(xiàn)實的人與人關(guān)系的總體性包攝??鬃又詫θ视兄喾N解釋,正說明仁作為人與人的關(guān)系的倫理主宰,其涵蓋的社會的全方位性與多層次性質(zhì)?!?P48孔子所宣揚的這些美德,對我們的民族影響很深,形成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常習俗和美好的道德風尚。”6P233論語書中所提到的美德的出發(fā)點是孝悌,“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蔣伯潛先生認為:“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惻隱者,即有同類意識所發(fā)生之同類情感也。父母、兄弟,為吾人自幼最接近之人,初有同類意識,即對之有同類情感,故孩提之

10、童,無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孟子語)有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即此意也”7P527而這種“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的思想,對孟子也有很深的影響,“后來孟子·盡心上的親親,仁也及離婁上的仁之實,事親是也,都是順承孔子仁學含義的延伸,使孝、弟(悌)通過血緣關(guān)系從縱橫兩方面將氏族關(guān)系同等級制度聯(lián)結(jié)起來。這是從遠古至殷、周宗法統(tǒng)治體制的基礎(chǔ)??鬃訉⑿ⅰ⒌埽ㄣ┳鳛槿实幕A(chǔ),以親親、尊尊為仁的標準,借用古代父系氏族家長制度的現(xiàn)成的觀念,并在思想上反映了這個歷史事件的縮影。”8P395孝經(jīng)上也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笨鬃訉W說精華體系也指出:“孝是人類相生相養(yǎng)的

11、自然感情的表現(xiàn)?!?P189孔子強調(diào)孝,也即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他認為如果統(tǒng)治階級能力行孝悌(“君子篤于親”),那么統(tǒng)治階級就能具備仁的品德(“則民興于仁”(泰伯),這樣就能達到如下的目標:“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保▽W而)另外,孔子在談?wù)撊逝c孝時,也具體到實踐中,“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里仁)就是具體地培育兒女對父母的愛心,這就是孝,就是仁?!般北臼堑軐π值囊环N倫理關(guān)系,論語指出孝悌為仁之根本,就是說孔子已視孝悌為社會的一種倫理關(guān)系?!暗茏尤雱t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W而)從親子、手足之愛到“泛

12、愛眾”,表現(xiàn)了以仁愛為中心的倫理道德教育。很顯然,孔子的倫理教育強調(diào)了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他要求學生,要德育第一。“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可見,文化教育則在其次。懂得孝悌之道的人,會時刻關(guān)注禮的??鬃訛榱藦?fù)興周禮,對仁與禮的關(guān)系看得很重,提出了仁是禮的內(nèi)容。“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既是孔子對當時“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的憤慨,又是他關(guān)于“仁是禮的根本”這一主張的論斷,它明白地告訴人們,一個不仁的人是不能來實行周禮的。論語中仁與禮的關(guān)系是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為仁是禮的內(nèi)核,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與禮統(tǒng)一的仁,由于受禮的制約,人在行動上必須對自己的行動有所克制,這樣才能使人格不斷遞于完美

13、,所以當顏淵詢問什么是仁時,孔子說:“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保仠Y)“克己復(fù)禮為仁”就是主張個體人格的完善,也即通過自身約束而使言行合乎禮,這樣才算是仁。當顏淵問如何實施時,他又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這里,孔子為仁確定了外在的制約尺度。既然仁與禮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么有仁的人必知禮,知禮的人必有仁,但在論語中卻有一位不知禮卻被孔子賦予仁的人,他就是管仲。為什么呢?讓我們來看看孔子對其評價:“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八佾)“樹塞門”、“有反坫”是僭越行為,是違禮的事,所以孔子

14、對管仲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頗有微詞。但另一方面,他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保☉梿枺┯捎诠苤佥o助齊桓公“尊王攘夷”立下功勞,孔子認為這些功勞與違禮之事相比,功還是大于過的,所以給了他難得的仁??梢?,孔子“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還是把仁放在禮上,這合乎他一貫以仁為中心的思想的?!?0P197在論語中,孔子還從道德行為、語言、儀表等方面來闡釋他的仁道,不斷豐富他的仁道觀。他曾對弟子曾參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笨鬃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忠、恕合二為一便是仁。忠、恕也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即仁在道德行為上的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是多種

15、多樣的,如:“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敬,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至夷狄,不可棄也?!保ㄗ勇罚┕?、敬也是?!白訌垎柸逝c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陽貨)這里的恭、寬、信、敏、惠等美德也是。三、論語“仁者愛人”說的“博愛論”。論語“仁者愛人”說的“博愛論”應(yīng)分為兩個層次:初級層次表現(xiàn)為愛人,高級層次表現(xiàn)為博愛。當個體經(jīng)過“修己”,并具備孝悌之美德時,他才會真正地懂得怎樣去愛人?!胺t問仁。子曰:愛人”(顏淵)。這里“仁表現(xiàn)的既是昔日氏族血緣制下人與人關(guān)系的道德反射,同時也是現(xiàn)實的人與人關(guān)系的道德升華。從孔

16、子的回答上便可了解仁是愛的觀念基礎(chǔ),愛是仁的道德觀念的現(xiàn)實實踐,這兩者是密切不可分割的?!?1P49孔子把“仁”理解為“愛人”,“在孔子看來,確立自身的同時也是在確立他人,而確立他人也是在確立自身,應(yīng)該說這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第一次明確表現(xiàn)出對人的發(fā)現(xiàn),這種人本主義思想正是孔子全部哲學的基石”。12P127“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保ㄠl(xiāng)黨)馬棚失火,孔子首先想到的是人,而這人卻是和馬生活在一起的下人?;氐娇鬃由畹哪甏?,人的價值,尤其是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的價值,不可能得到重視??鬃幽苓@樣做,確實難能可貴,它表現(xiàn)出孔子對人的價值的尊重,就是對人的關(guān)切,反映出其“仁”學思想的民主性與積極性

17、傾向。愛人的高級層次是博愛,這是“仁者愛人”說的理想目標?!白釉唬旱茏尤雱t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保▽W而)。這里的“泛愛眾”就是博愛。個體做到“入則孝,出則悌”,才會去“泛愛眾”,博施愛于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雍也),這樣才能“親仁”,得到“仁”的境界。另外,仁者的仁愛之心也惠及蟲魚,“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述而),由此可見仁者的博愛之心。既然是“泛愛眾”,是否什么樣的人都愛呢?“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仁者不是好好先生,不是什么人都愛,應(yīng)是愛有差等。在仁者那里,因為自己無私心,所以會有一把正確的尺度:在愛人的同時,會真正的厭惡那個“不仁”之人。因此他又說:“

18、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薄安蝗收卟豢梢跃锰幖s,不可以長處樂?!保ɡ锶剩┱佌伣陶d,如長者在側(cè),他告誡后人要“泛愛眾”,而不是親愛一部分人;在親愛他人時,不能親愛不仁的人。這里,我們不妨把“仁者愛人”理解為:仁者愛一切值得愛的人。這才是孔子所追求的真正的仁。既然仁者愛一切值得愛的人,那么在愛這些人的同時,還要遵循什么原則呢?“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這里他告訴我們要遵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原則。作為仁者,自己想要在社會上立足也要讓別人在社會上立足;自己想要事事通達也要讓別人事事通達。這既是仁愛之心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我

19、們“泛愛眾”的一條重要原則。在承認自己“欲立”、“欲達”的欲望時,也要尊重別人有立有達的欲望,這樣才能使自己所愛的人生活得有自尊、有自立。另外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使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保仠Y)“己所不欲,勿使于人”,從個人修身而言,這是對行為的一種約束,連自己都不想要的東西,何必要強加于別人呢?“愛人”就要立足于此,并以此為原則,才能得到“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由此可見,孔子愛人,能尊重人的價值,能把人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物質(zhì)的社會本質(zhì),這是他的一大進步,也明顯有別于墨子的“兼愛”。當然,孔子所追求的仁愛,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恢復(fù)和鞏固周禮的統(tǒng)治秩序,所

20、以他在談?wù)撊蕰r,不免帶有政治色彩。因此,我們在評價“仁者愛人”這一觀點時,不能簡單加以概括,說孔子從“愛人”的角度來闡釋當時的貴族、平民、奴隸都具有平等性。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憲問),這里孔子認為只有君子(貴族)才有仁的品德,至于“小人”(被統(tǒng)治者)則就另當別論了。這里,孔子將什么樣的人具備仁,什么樣的人不具備仁,分得十分清楚。論語“仁者愛人”說是一個以“三段論”為存在方式的理論體系,這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有機統(tǒng)一在一起的。只有當個人不斷地通過“修己”,他的人格才會漸趨完善;同時再還要通過外界的美德熏陶,讓他知孝悌、懂禮節(jié),他才能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仁”,才算得上是仁者,

21、才能懂得真正去愛人,并進而“泛愛眾”,從而具備一顆博愛之心。二論語“仁者愛人”說理論體系的建立,目的就是讓人們對社會、對他人樹立一種責任意識,讓人人具備一顆博愛之心,共同關(guān)注我們的社會,共同關(guān)注他人?!罢撜Z所記孔子之言,論道德者居其大半;即在現(xiàn)代,尚有不磨之價值者也。”13P521當前,我們正處于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階段。和諧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是一種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也是我國當前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所必須完成的階段性的價值旨歸與目標任務(wù)。追求和諧,是一種嶄新的生存智慧,它不僅需要我們關(guān)注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更需要我們樹立一種責任意識,使人人都成為構(gòu)建

22、和諧社會的主人。聯(lián)系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論語“仁者愛人”說的思想對個人在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樹立責任意識有一定的啟示。(一)我們在樹立責任意識時,應(yīng)該先從律己開始。律己,就是“修己”,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也即“躬自厚而薄責于人”??鬃诱f“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目的就是要使人與人之間相互敬重,使人得以安全,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這樣的社會就是和諧社會的一種形態(tài)。2000年前的人們就知道通過“修己”而得以建立和諧社會,難道今天的我們不應(yīng)該這樣做嗎?聯(lián)系當今社會,我們的許多領(lǐng)導(dǎo)干部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們以權(quán)謀私者有之,貪污受賄者有之,道德敗壞者有之,等等。這些人起初的本

23、質(zhì)并不壞,只是后來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他們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再嚴格要求自己,因此,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成了國家與人民的罪人。思考這些人變質(zhì)的過程,都是從放棄自律開始的。所以,我們在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不妨先讀讀孔老夫子的“修己”之經(jīng),從自律做起,樹立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將個體的存在和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統(tǒng)一起來。(二)我們在樹立責任意識時,應(yīng)該發(fā)揚古代傳統(tǒng)美德。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具有優(yōu)良的美德傳統(tǒng)。孝、悌、忠、敬、寬厚、仁愛都是古代傳下來的美德,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為了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來創(chuàng)造這一文化、延續(xù)這一文化、發(fā)展這一文化,“激發(fā)民族傳統(tǒng)

24、文化的內(nèi)在生機與活力,賦予其新的歷史內(nèi)容和時代價值,努力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精神和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4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應(yīng)以發(fā)揚古代傳統(tǒng)美德為己任,充分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為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作精神儲備。孝、悌等美德傳統(tǒng),應(yīng)該從孩提時代抓起,讓他們從小樹立一種美德意識。孔子認為:“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從這里可以看出,具有孝悌的美德的人,很少會犯上作亂的。當今社會正處在社會轉(zhuǎn)型期,隨著對外開放腳步的加大,一些國人沾染上了西方社會的不良風氣,他們視中華傳統(tǒng)美德于不顧,道德淪喪,寡廉鮮恥這些東西都是和諧社會所不允許的、所排斥的。因此,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當每個人把對父母懂得孝敬、對兄弟懂得悌愛、對他人敬重、寬厚待人視為一種責任,然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