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里_第1頁
材料作文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里_第2頁
材料作文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里_第3頁
材料作文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里_第4頁
材料作文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從中引出一個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里,就奮不顧身跳下去把他救起。這個小孩的父親很感動,于是送了一頭牛給他表示感謝,他高興地接受了。當時一頭牛價格昂貴,類似現在的一輛豪華摩托車。大家議論紛紛,認為他太貪心,這讓他很苦惱??鬃勇犝f此事后對這個學生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時魯國政府有一條規(guī)定,魯國人到國外旅行,凡是看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先墊錢把他贖回來,回國后再

2、到政府去報賬??鬃拥囊粋€學生把一個淪為奴隸的人贖了回來,沒有到官府報賬,人們都夸他品格高尚??鬃勇犝f此事后,不僅不為自己的學生受稱贊而高興,反而非常生氣,很嚴厲地批評了他一頓,說他的行為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贖回來,因為人們假如墊錢贖回了奴隸,不報賬自己會蒙受損失,而報賬了則說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學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裝沒看見。 【寫作提示】材料的主要內容是孔子表揚學生見義勇為后收取貴重酬謝禮品、批評學生贖回奴隸后不到官府報銷的故事。 材料的敘述對象是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 材料中的兩位學生只是議論的對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對這兩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點寫這兩位學生的行

3、為。所以材料的主要陳述對象是孔子。 選取角度應是孔子對這兩件事的評價。 抓關鍵就是抓住孔子對這兩件事的評價的關鍵句。孔子贊成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為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對學生贖回奴隸后自己報賬。因為人們假如墊錢贖回了奴隸,不報賬自己會蒙受損失,而報賬了則說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學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裝沒看見。 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確孔子表揚學生接受獎賞、批評學生自己報賬,這種做法是否正確。 分析原因:為什么別人批評學生而孔子表揚?為什么別人表揚學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卻很生氣?這兩件事究竟有什么聯系? &#

4、160;  由以上分析可以確定如下立意:    1善舉應該得到酬報,不讓行善之人蒙受損失。    2道德和利益統(tǒng)一。    3符合義理,追求財富。    4理智看待利益與道德。    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會價值最大化?!纠摹康赖缕鞄孟碌某了?#160;   撫卷于案,初對孔子的話語感到不解:義救魯奴而不報賬的學生受責備,同樣是救人一命卻收下謝禮的

5、學生反得表揚。掩卷沉思,方覺意義深遠。    看問題做事情應以誰為最大受益者為出發(fā)點。個人雖然收了貴重酬勞,但最大受益者卻是國家和社會,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實德與利的關系并非完全對立,只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高樹道德旗幟,使我們對一切與之稍有偏差的行為做出錯誤的判斷。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間;德馨心必正,質雅品自高?!钡拇_,道德是高尚的品格。從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話題,它是做人的基礎,無德者不立。但是我們在推崇道德的時候又往往過激,好像道德與金錢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似的,在評價某個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時

6、總會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錢上,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錯誤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萬元的首屆“最高科學榮譽獎”,若照以上之論,那我們便應認為他沒道德嗎?不,袁隆平的二系法雜交稻技術的推廣,讓中國讓世界多養(yǎng)活了億萬人口。相比之下,這500萬對于他的貢獻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國家之所以設此重獎,便是以此激勵科學家為國做出更大貢獻,讓世人明白中國是個尊重人才的國家,從而吸引更多的本國人才、留學者和外籍科學家來華工作?!爸鬲勑痹谶@幾年也確實卓有成效。 雅典奧運會中國取得歷史性突破,賽后國家重獎了獲金牌運動員,這件事引起很多議論,責難之語充盈于耳。但我認為重獎是一種

7、催化劑,可以激勵更多的運動員創(chuàng)造佳績,說不定我們2008年還會因此奪得金牌總數第一呢。不能認為運動員拿了獎金就喪失了道德,女排隊員不是集體捐款給慈善機構了嗎?無獨有偶,來華賺得巨資的皇馬隊員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時將集體簽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給了中國慈善協(xié)會了嗎? 當然,我們不能見利忘義,應該正確看待和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對落水漁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費后救人”的話,不免讓人寒心,韓國某明星借“慰安婦”之名出“寫真集”的事件更是讓人為之憤怒,這種重利輕德,一心往錢里鉆的行為令人不齒。 在許多情況下,只有將個人的“道德和利益”和整個群體、整個社會的公德和利益結合

8、起來,才能真正處理好道德與利益的關系。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我們不應偏頗地盜用道德概念,而應理性地看待和處理道德問題。 朋友,讓我們用社會公德去審視個人的品行,用民族利益去維護社會公德吧!                                  

9、;       “道”亦有“道”第一個“道”是道德,第二個“道”是道理,這樣一來,文題便清晰了許多。自古法律用來維護社會的安定,而道德才真正意義上保證社會的秩序,而對道德的理解和評鑒又總能左右一個社會中普遍的思潮。而真正定義道德的是行為,可見一個人在社會中的行為既是由于社會的規(guī)范,又同時可以改變社會面貌??鬃拥膬蓚€學生正是一種對社會道德的行為定義,而孔子的指教正在于告誡大眾:一種道德的詮釋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對社會的影響。我想孔子的具體說法讀者都能理解,而這種說法的內在緣由我也在上段有了描述,那在這樣一個要考量道德方式的前提下,

10、所謂“道”亦有“道”才可以真正展開我便以中國作為背景,隨著十年文革動蕩與改革開放的驟變,中國人對于道德的思維方式一直在快速地衍變中,同時也不斷有因道德影響而產生的爭論發(fā)生在媒體中,而其中絕大多數的道德事故都是針對個人的,很多民眾總愿想當然地認為某個處于輿論一時焦點的對象該作出什么行為,但正因道德只是一種規(guī)范準則而非法律,因此道德只應提倡而非強制。其實即使烏托邦式的道德傳揚都要比就事論事地道德說教要聰明得多,前者是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而后者則是影響了社會心理,心若變,生活則會有所動蕩。道德的道理,在于非原則性的指導,在于社會的嘗試和步進,是一種有機的調劑。比如在不久前的大地震后,很多諸如:“某明

11、星身價很高卻捐款甚微”的說法在日常交流中產生。而這樣的指責往往能達到孔子指責的第二個學生的行為效果。即是你可以贊頌捐款多的人,但不應把捐款數量作為道德標準去卡所有捐款者的道義指數。這種道德規(guī)范便是無道理的,有缺憾的,社會需要的是有更多捐出愛心的人,而不是一個人捐得更多。這其間便存在著道義的選擇,亦是“道”亦有“道”。我想孔子高明就在于看清了道德的本質,不是標榜個人,而是引守群體,所以道德的鋪設方向,是一個社會是否成熟的直接表現。 評論:“道德回報”也需要制度表達 七旬老人15年資助13名貧困學子,晚景生病無人助。75歲老人沈兆驊,自1992年以來,先后資助了13位貧困學子,

12、2006年,他被評為山西十大新聞人物。但他的善舉并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被資助的學生不是境況不好無力照料老人,就是因為資助中斷而再不跟老人聯系。如今,老人身體每況愈下,陷入無人照料的境地。呂氏春秋里有個“子貢贖人”的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貢,贖了一個流落國外的魯國籍奴隸,戰(zhàn)國時期人口稀少, 國君鼓勵大家贖買外國奴隸來本國,因此按規(guī)定子貢是可以向魯國國庫“報銷”的,但子貢偏自己埋單,孔子很嚴肅地批評了他孔子認為他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魯人以后再也不肯替同胞贖身了。這個邏輯很簡單:子貢是大款,絕大多數魯國人根本沒法像他那么“大方”,子貢這么做只會逼得大伙不敢再有行善之舉。換句話說,古人早就給正常道德行為確

13、立了經濟學的價值準則:即任何道德行為、向善之舉都離不開一定的“補償機制”,道德選擇也有一個“成本核算”或者“邊際效用”的考量。我們要反對“道德行為制度化”、倡導“道德回報制度化”。好在沈兆驊老人的遭遇是個例,也好在我們終究可以發(fā)現并彌補這種道德回報缺失后的酸澀。道德行為是無法制度化的,它更多地出于一種內心自覺,這個世界可以宣揚“在巨富中死去上一種恥辱”,但我們永遠沒辦法制訂一套“行善制度”來歸置任何人的社會生活,善行是權利、而不是義務。黑格爾曾提及一種社會現象:有道德的人常常遭受不幸,而不道德的人往往萬幸。道德人的不幸在于社會構架與社會秩序本身疏漏四出,即正常的社會安排有了缺失,對遵守社會規(guī)范

14、的社會成員在付出與回報的安排上放任了偏頗;不道德人的幸運則是非制度化社會安排起了作用,一種逆向的激勵分配機制為那些失范者提供了更多的獲利機會,失范者在這種社會結構中有著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與可能,社會結構卻沒有規(guī)范(或有規(guī)范卻沒有力量來限制失范者的作為)正因如此,“道德回報”尤需要制度化表達,瑪麗o道格拉斯在制度是如何思維的一書中指出:制度是社會“公義”的體現,它超出了個人功利性或自私性,而建立在人們共同接受的基本理念規(guī)范之上?!爸贫然赖禄貓蟆本褪且岳髁x的價值理性來糾偏道德行為失衡的成本收益預期若想使真善美的價值信念被信奉,就得設法讓真善美與利益相統(tǒng)一:我們無法強迫他人行善,但我們起碼應做

15、到讓行善者不吃虧。政府需要成為“道德回報”制度化表達的主導,這也是“以德治國”的基本要義。沈兆驊老人所資助的,不正是推動這個社會、這個時代進程的勞動者嗎?道德一旦要求直接受益人必須如何,就可能異化為一種值得警惕的道德暴力;但道德若不能從間接受益人(政府、社會)處謀求到基本保障與尊崇,則道德選擇的成本必將日益高昂、道德行為的示范性必將凌空高蹈而喪失生命力。給“道德回報”一個制度化的出口,就是放“道德行為”一條生路。 拾金有獎真君子“倫理制度化”一議     與這個故事類似,我在多年前曾在報上看到過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有個老外在寧波乘坐出租

16、車時,不慎丟了一個軟件包,十分著急。無奈之下到電臺與報社求助,發(fā)布了一則尋物啟事:聲明誰撿到并歸還軟件包,他將重金報答。啟事見報后,撿到失物的出租車司機果然通過媒體向失主歸還了軟件包,并接受了老外的酬金。本來,這事到此為止有了個比較完滿的結局,雙方皆大歡喜。但是寧波的媒體卻對司機的表現頗不滿意,認為出租車司機不該拿這筆報酬,于是對他們口誅筆伐。在寧波的媒體看來,拾金不昧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司機事先不主動向公安機關交還失物,卻要等到外國人許諾豐厚的報酬才肯歸還,這是不仁不義的行為,而且此事關國際友人,司機的行為簡直是大大破壞了寧波人的形象。以上兩個故事耐人尋味。同樣對待好人好事,為什么會有不同

17、看法?到底是誰錯了?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做好事不留名”是從小就開始接受的教育,可孔子卻不這樣看。共同的價值取向,卻有不同的行為規(guī)范,令人深思。它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那就是“倫理的制度化”。倫理與制度是不同的兩種社會規(guī)范,倫理(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tǒng)習慣來維持的軟約束,而制度是通過法律法規(guī)形式確定下來的一系列行為準則,是一種硬約束。它們各司其職,在社會行為規(guī)范中有著不同的功用。倫理規(guī)范要求每個人都像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行為做事,是一種高要求。而制度規(guī)定了每個人不能像品德惡劣的人一樣胡作非為,它是社會最起碼的約束?!白龊萌撕檬隆笔且环N道德要求,但如果通過立法來獎勵“好人好事”,這就

18、變成了一種硬性約束。本來是倫理規(guī)范的內容就成了一項制度,這就是“倫理制度化”。所謂倫理的制度化是指把相對抽象的倫理要求、道德命令具體化為社會成員所必須遵循的一系列可操作的行為規(guī)范。它是為倡導特定的倫理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所制訂的鼓勵與懲罰的規(guī)則,本質上是一種保障和促進道德建設的監(jiān)督機制。獎勵好人好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比如我們許多地方設有“見義勇為獎勵基金”。在西方,許多國家還通過立法實現了倫理的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規(guī)定:如果有人拾到東西歸還失主,無論失物是金錢還是物品,失主須按照失物價值的5%至20%支付酬報。如果不支付這筆酬金,就無法領回失物。中國古代就有先賢認為,人本無所謂性善性惡,就像水

19、沒有東流西流的定向一樣,“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 (孟子·告子上)。而如何“決”,就是制度的作用。制度規(guī)定著人們利益取向,決定著人們的行為。道德的作用要求每個人都像品德高尚的“君子”那樣行為做事,通過倫理的制度化,可以鼓勵“小人”也去做好事。對“小人”而言,他可能做好事是沖著獎勵去的,這無可厚非,因為他畢竟做了好事。對“君子”而言,他做好事不是為了報酬去的,而倫理制度化則消除了他們因為做了好事接受獎勵、卻被人議論“沽名釣譽”而產生的心理成本。這樣做,在全社會將形成一種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與社會風尚,使得見義勇為、失物歸主都成為大家自覺的行為。一項好的制度不光可以杜絕小人

20、的惡劣行徑,更可以創(chuàng)造出人人追求美好的愿景?!叭私钥梢詾榫印!边@樣,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第一,從個人的角度講,做好人好事而隱姓埋名,精神可嘉,但最后結果未必見好。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在碰到類似事情時,勇敢站出來接受獎勵。做好事需要一定的道德情懷,接受獎勵更需勇氣!而真正能這樣做的人不愧為“真君子”,因為他起到的是雙重的示范作用。第二,新聞媒體應對做好事者接受獎勵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樹立典型對于倡導新風不可或缺。好人的形象愈是光輝,那些見死不救、欺詐舞弊的小人形象就更顯齷齪,這樣會增加他們做壞事的心理成本。第三,從社會公眾的角度而言,雖然不該抱著為圖回報去做好事,但是大家對做好事者應

21、持贊賞態(tài)度,并對他們接受獎勵表示理解,而議論別人“沽名釣譽”則恰恰是不道德的行為。                         “義”與“利”真的不能得兼嗎?素材1、 2006年夏天,在德國留學的中國青年楊立在萊茵河畔的一座小鎮(zhèn)投宿時,被警察找到,在警局,楊立接到克里斯托鎮(zhèn)鎮(zhèn)長打來的電話,要他回鎮(zhèn)領取500歐元的獎金和一枚榮譽市民獎章這是小鎮(zhèn)歷來對拾金不昧者的獎勵。原來,兩天前楊立路過克里斯托時,將撿到的一個裝有幾千歐元現金和幾張信用卡的皮夾送到了市政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就悄悄離開了。鎮(zhèn)長告訴他,在他離開后,鎮(zhèn)上的人們立即開始打探他的下落。由于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