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跨文化傳播_第1頁
文學的跨文化傳播_第2頁
文學的跨文化傳播_第3頁
文學的跨文化傳播_第4頁
文學的跨文化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第四四章章文學的跨文化傳播文學的跨文化傳播第一節(jié)、傳播的分類 放送者:流傳學 媒 介:媒介學 淵源學:接受者 第一節(jié)、傳播的分類 一、本國文學在外國的傳播: 可以幫助我們清醒地認識本國文學在世界文化割據(jù)中的位置,以及本國文學對世界的貢獻和意義。 (一)中國文學域外傳播歷史悠久,積累深厚。 (二)中國文學域外傳播經(jīng)歷了“艷羨輕視逐漸客觀”的發(fā)展軌跡。 史景遷文化類同與文化利用 艾田伯中國之歐洲 (1)中國文學的國際影響絕非單純的文學問題,而是與綜合國力密切相關。 (2)應冷靜審視中國文化在當代西方的重受重視。 (三)古典文學受重視,當代文學相對冷落。 顧彬 宇文所安 反映的問題: 1、當代中國

2、文化的構成 當代中國文學中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成分越來越少,屬于西方的成分越來越多。 如果將這些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運用到我們的當下生活和當下的文化建設當中。 2、關于中國文化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方向的問題。二、外國文學在本國的傳播 幫助我們認識外來因素是如何豐富和改變本國文學與文化,從而更好地把握本國文學的發(fā)展和變遷,總結發(fā)展中的經(jīng)驗教訓。 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過程伴隨著外來文化接受過程。 (一)晚清:中國文學現(xiàn)代化過程從晚清開始,而不是五四。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 大量西方思想涌入,幾乎任何一個現(xiàn)代文學流派,幾乎每一個作家都和西方有聯(lián)系。 1、矯枉難免過正 2、其中得失應引起今人重視。 (三)新中

3、國成立文革時期: 新中國成立之后,俄蘇文學成了主要的接受對象。蘇聯(lián)作家受推崇,其它社會主義國家或社會主義思想濃厚的作家也受到重視 1、接受東西比較單一,而且為了和西方思想抗爭,反而比當今更容易產(chǎn)生獨創(chuàng)性作品。 2、研究中國當代文學不能饒過這個時期 (四)20世紀80年代至今: 大量引進西方思想,固然豐富激活了當代中國文化事業(yè),但跟風現(xiàn)象嚴重,魚龍混雜,消化不良情況時有發(fā)生。 1、思考外來思想本土化問題。 2、努力從單向輸入轉為雙向互動。 三、外國文學之間的傳播: 難度極大,但值得嘗試第二節(jié)、流傳的媒介 一、媒介的類別 (一)個人媒介 將一國文學傳播到另一國的人(魯迅、馬可波羅、利馬竇 ) (二

4、)團體媒介 在文學交流上起到促進作用的文學社團,作家群體,以及書局等其他組織。 (三)環(huán)境媒介 由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文學溝通渠道。 絲綢之路 上海 二、翻譯研究:譯介學 翻譯永遠是文學交流最最普遍的手段 錢鐘書:誘,媒,訛,化(翻譯能起的作用,難以避免的毛病,所向往的最高境界 )(一)翻譯的作用:誘和媒 誘:讓譯文讀者讀了譯文之后進一步產(chǎn)生(用原文)閱讀該作家和該國文學的欲望,乃至是了解該國文化的欲望。 媒:大多數(shù)人只能通過譯本去讀外國文學。(二)文學作品的不可譯性:訛 翻譯作為一個媒介是就將一種語言轉化成另一種語言,但在轉換過程中信息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異。 1、不同語言的特點讓他們之間相互

5、轉化根本無法完全實現(xiàn)。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Upon those boughs which shake against the cold . 2、譯者處于某種政治和道德上的考慮對譯本進行歪曲。 朱生豪例 奧威爾動物農(nóng)場19843、譯者故意歪曲原文造成錯訛。 林紓譯 滑稽外史: “那格始笑而終哭,哭聲似帶謳歌。曰:嗟乎!吾來十五年,樓中咸謂我如名花之鮮妍歌時,頓其左足,曰:嗟夫天!又頓其右足,曰:嗟夫 天!十五年中未被人輕賤。竟有騷狐奔我前,辱我令我肝腸顫!” (三)文學翻譯的終級追求:化 歌德說譯者的兩個選擇: 一是讓外國的作家到本國來,這樣,國人就會把他當作本國作家;一是讓本國的讀者到

6、外國作家那里去,熟悉他的環(huán)境,文風和氣質(zhì)。 梁實秋讓我們到莎士比亞那里去,朱生豪讓莎士比亞到我們這里來。 比如廊橋遺夢(Bridges of Madison Country) (三)翻譯在文學交流中的作用 1、催生新的思想 梁啟超: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 2、發(fā)展新的文體和技巧第四節(jié)、流傳中的變異和誤讀 一、變異產(chǎn)生的原因 (一)放送者本身提供了變異的基礎。 (二)媒介的中轉也必然產(chǎn)生變異 (三)接受者的接受語境也會導致變異的發(fā)生二、誤讀的發(fā)生機制 誤讀通常是指對信息做出了錯誤的理解。 比較文學的誤讀:在接受外流文化信息時,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思維

7、方式對其進行歪曲式的解讀。 原初視域(外來文化) 接受視域(本土文化) 葉維廉東西比較文學模子的運用 三、創(chuàng)造性誤讀 創(chuàng)造性誤讀:接受者通過吸收和改造異質(zhì)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創(chuàng)造出富有新意的成果。(一)龐德對中國文化的誤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Study with the seasons winging past, is not this pleasant? 學習時,四季扇著翅膀,匆匆飛過。 習習 (二)布萊希特對中國戲劇的誤讀 俄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德國的布萊希特 中國的梅蘭芳 區(qū)別就在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相信第四堵墻,布萊希特要推翻這堵墻,而對梅蘭芳來說,這堵墻根本不存在。 1、斯坦尼斯

8、拉夫斯基與“第四堵墻”: 演員必須表演得好像在家里生活一樣,不要去理會他在觀眾中所激起的感情;觀眾鼓掌也好,反感也好,都不要管,舞臺前面必須有一面第四堵墻,這堵墻對觀眾來說是透明的,對演員是不透明的 。 讓柔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論核心:“當眾孤獨”原理。 應該寫這樣一種劇本,讓劇中人來來、去去、吃飯、聊天、打牌要使舞臺上的一切和生活樣復雜,又一樣簡單。 契訶夫2、布萊希特的 “間離效果” 布萊希特對西方戲劇傳統(tǒng)的反駁:戲劇應該使自身與觀眾拉開距離 1、強調(diào)戲劇的教育功能: 2、間離效果: 觀看梅蘭芳戲劇打漁殺家之后受到的啟發(fā) (1)在戲劇中通過各種手段告訴觀眾這只是一出戲。 (2)將正常的生活情態(tài)以非正常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3、梅蘭芳和中國戲劇傳統(tǒng) (1)重寫意而非寫實,大量使用留白 一桌二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