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損傷固定搬運術(shù)_第1頁
脊柱損傷固定搬運術(shù)_第2頁
脊柱損傷固定搬運術(shù)_第3頁
脊柱損傷固定搬運術(shù)_第4頁
脊柱損傷固定搬運術(sh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LOGO脊柱損傷固定搬運術(shù)脊柱損傷固定搬運術(shù)青島市急救中心青島市急救中心王玉俊王玉俊LOGO 脊柱創(chuàng)傷,可導致傷者呼吸肌肉及肢體脊柱創(chuàng)傷,可導致傷者呼吸肌肉及肢體癱瘓,后果嚴重,因此在處理脊椎創(chuàng)傷時,癱瘓,后果嚴重,因此在處理脊椎創(chuàng)傷時,須應(yīng)極為小心,不可隨便將傷者轉(zhuǎn)動,尤須應(yīng)極為小心,不可隨便將傷者轉(zhuǎn)動,尤其是處理脆弱的頸椎骨損傷時,應(yīng)先其是處理脆弱的頸椎骨損傷時,應(yīng)先徒手徒手固定固定傷者的頭部及頸部,然后才作傷者的頭部及頸部,然后才作傷檢處傷檢處理理,最后須使用,最后須使用儀器制動儀器制動傷者的頸部、身傷者的頸部、身體和肢體后,才可將體和肢體后,才可將傷者移動傷者移動。 LOGO脊柱損傷搬

2、運的原則脊柱損傷搬運的原則 告知傷者不要做任何動作; 先穩(wěn)定自己,再固定傷者; 用“五形拳”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頸托固定; 頸椎始終處于受保護狀態(tài); 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整體搬運,在移動過程中保持脊柱維持成一條直線。LOGO錯誤的典型案例LOGOLOGO一、徒手制動一、徒手制動 使用徒手制動法時,應(yīng)先考慮所作動作的使用徒手制動法時,應(yīng)先考慮所作動作的目的,如欲把傷病者轉(zhuǎn)動時,應(yīng)盡量使手目的,如欲把傷病者轉(zhuǎn)動時,應(yīng)盡量使手臂或手肘找到支點,再固定緊傷病者。臂或手肘找到支點,再固定緊傷病者。 轉(zhuǎn)動傷病者時,須使傷病者的頭部、頸及轉(zhuǎn)動傷病者時,須使傷病者的頭部、頸及身體保持在正中成一直線的位置。身體保持在正中

3、成一直線的位置。 拯救人員也須互相協(xié)調(diào),須以號令拯救人員也須互相協(xié)調(diào),須以號令 來溝通,來溝通,在動作一致的情況下轉(zhuǎn)動傷病者。在動作一致的情況下轉(zhuǎn)動傷病者。 LOGO頸椎損傷病人搬運時的制動手法頸椎損傷病人搬運時的制動手法 頭胸鎖頭胸鎖 頭鎖頭鎖 頭肩鎖頭肩鎖 雙肩鎖雙肩鎖 胸背鎖胸背鎖 頭背鎖頭背鎖LOGO 頭 鎖LOGO頭胸鎖頭胸鎖 用作轉(zhuǎn)換其它制動鎖或放置頭枕時的制動用作轉(zhuǎn)換其它制動鎖或放置頭枕時的制動手法。手法。 i,跪或半蹲跪在傷病者側(cè);跪或半蹲跪在傷病者側(cè); ii, 近額近額的手肘固定在膝上或小腿內(nèi)側(cè),用手指的手肘固定在膝上或小腿內(nèi)側(cè),用手指按著傷病者前額;按著傷病者前額; iii

4、, 把另一手臂枕于傷病者胸骨上或肩膊處,用把另一手臂枕于傷病者胸骨上或肩膊處,用拇指及中指分按傷病者兩顴,手掌須弧曲但不可拇指及中指分按傷病者兩顴,手掌須弧曲但不可蓋著傷病者口鼻。蓋著傷病者口鼻。 LOGO頭胸鎖LOGO頭肩鎖LOGO雙肩鎖LOGO胸背鎖胸背鎖 用作把坐著的傷病者躺臥在脊椎板上或脫用作把坐著的傷病者躺臥在脊椎板上或脫除頭盔的頭頸胸背固定法。除頭盔的頭頸胸背固定法。 i,先跪在傷病者側(cè)旁正向傷病者;先跪在傷病者側(cè)旁正向傷病者; ii, 用雙臂夾著傷病者的胸部及背部;用雙臂夾著傷病者的胸部及背部; iii, 再把雙手手腕向下壓鎖,并緊捉傷病者再把雙手手腕向下壓鎖,并緊捉傷病者的顴骨

5、的顴骨 及后枕部,而手掌不可覆蓋著傷病及后枕部,而手掌不可覆蓋著傷病者的口鼻。者的口鼻。 LOGO胸背鎖LOGO頭背鎖LOGO脊柱損傷病人搬運時的翻轉(zhuǎn)手法脊柱損傷病人搬運時的翻轉(zhuǎn)手法 交叉手交叉手 推手推手 環(huán)抱手環(huán)抱手LOGO交叉手檢查下肢檢查下肢檢查胸背部檢查胸背部交叉手LOGO環(huán)抱手LOGO推手LOGO用雙膝制動 置雙膝于傷病者頭部兩側(cè);置雙膝于傷病者頭部兩側(cè); 用雙手按著傷病者頭部,身體略向后挨,用雙手按著傷病者頭部,身體略向后挨,再移動雙膝緊夾傷病者頭部。再移動雙膝緊夾傷病者頭部。 LOGO雙膝制動二、硬頸托的使用方法二、硬頸托的使用方法LOGO硬頸套 硬頸套是一種承托頸部的裝備。其

6、作用是將受傷硬頸套是一種承托頸部的裝備。其作用是將受傷頸部盡量制動,保護受傷的頸椎免受進一步損害。頸部盡量制動,保護受傷的頸椎免受進一步損害。但套上硬頸套并不能完全制但套上硬頸套并不能完全制 動,因此,在運送傷動,因此,在運送傷病者時,仍須格外小心。病者時,仍須格外小心。 LOGO上頸托 檢查測量傷員頸部的長度,食指分開成直角,四指并攏,拇指于下頜正中,食指置下頜下緣,測量下頜角至斜方肌前緣的距離。LOGO 所需物品:脊椎板、解救套、頭部固定器、頸托、三角巾等頭部固定器脊柱板脊柱板LOGOLOGO解救套LOGO操作程序說明 需34人合作,方能完成操作。 以下介紹的操作流程: 術(shù)者為醫(yī)生,用紅體

7、字表示 一助為護士,用藍體字標志 二助可為擔架員或駕駛員,用黑體字表示 三人共同操作,用綠色LOGO三、整體翻身法三、整體翻身法 整體翻身法包括有仰翻法和俯翻法整體翻身法包括有仰翻法和俯翻法。 LOGO俯翻法俯翻法 俯翻法可把俯臥的傷病者翻轉(zhuǎn)至長脊椎板俯翻法可把俯臥的傷病者翻轉(zhuǎn)至長脊椎板上上 LOGOLOGOLOGO仰翻法仰翻法 仰翻法是把仰臥的傷病者翻臥至長脊仰翻法是把仰臥的傷病者翻臥至長脊椎板上。椎板上。 LOGOLOGO使用程序使用程序 1. 告訴傷病者不要亂動,并保持頭部于現(xiàn)告訴傷病者不要亂動,并保持頭部于現(xiàn)有姿勢;有姿勢; 2. 學員甲先用頭鎖為傷病者制動;學員甲先用頭鎖為傷病者制動

8、; 3. 把傷病者頭部置于正中位置(傷病者的把傷病者頭部置于正中位置(傷病者的頭部與身軀的軸心線須成一直線)。如在頭部與身軀的軸心線須成一直線)。如在轉(zhuǎn)動傷病者頭部時,傷病者感到痛楚,應(yīng)轉(zhuǎn)動傷病者頭部時,傷病者感到痛楚,應(yīng)立即停止轉(zhuǎn)動,不要使用硬頸套;立即停止轉(zhuǎn)動,不要使用硬頸套; LOGO 4. 學員乙用手指量度傷病者肩頂至下巴的學員乙用手指量度傷病者肩頂至下巴的距離,再量度硬頸套下緣硬膠邊至手指頂距離,再量度硬頸套下緣硬膠邊至手指頂?shù)木嚯x,把紅點移至指頂孔并扣緊孔鎖,的距離,把紅點移至指頂孔并扣緊孔鎖,如使用另一款硬頸套則量度黑色扣與下緣如使用另一款硬頸套則量度黑色扣與下緣硬膠邊的距離;硬

9、膠邊的距離; 5. 將硬頸套套入傷病者頸部;將硬頸套套入傷病者頸部; 6. 輕輕把硬頸套拉緊,直至頸套下巴托的輕輕把硬頸套拉緊,直至頸套下巴托的中軸線與傷病者的軸心線成一直線;中軸線與傷病者的軸心線成一直線; 7. 把硬頸套收緊及固定。把硬頸套收緊及固定。 LOGO脊柱損傷(俯臥位、仰臥位)固定與搬運操作流程 傷者俯臥位,四肢展開,頭偏向一側(cè) 流程:頭背鎖 頭肩鎖 檢查傷情、背部,一手抓肩,一手抓髖部 檢查下肢,雙下肢疊放,一手抓手腕、一手抓膝 拉起置于90度(面向外) 胸背鎖 頭肩鎖 平放 頭胸鎖 頭鎖 調(diào)整頭部位置 安放頸托 檢查全身 頭胸鎖 頭肩鎖 一手抓肩,一手抓髖部 , 一手抓手腕,

10、一手抓膝 拉起置于90度(面向內(nèi)) 平放 頭胸鎖 雙肩鎖 平推脊柱板上 頭胸鎖 頭部固定器 上約束帶四、脊柱板固定方法四、脊柱板固定方法LOGO長脊椎板長脊椎板 長脊椎板是一塊纖維或木料制造如成長脊椎板是一塊纖維或木料制造如成人般高的長板,板邊有帶孔,以便使人般高的長板,板邊有帶孔,以便使用固定帶或蜘蛛帶時穿越。在使用長用固定帶或蜘蛛帶時穿越。在使用長脊椎板前,須先套上頭脊椎板前,須先套上頭 / 頸部固定器頸部固定器的頭墊,以便黏貼頭部固定枕。的頭墊,以便黏貼頭部固定枕。 LOGO使用程序使用程序 1. 把脊椎板放在傷病者旁邊;把脊椎板放在傷病者旁邊; 2. 用頸套正確地制動傷病者的頸部用頸套正確地制動傷病者的頸部 3. 使用仰翻法或俯翻法把傷病者平穩(wěn)使用仰翻法或俯翻法把傷病者平穩(wěn)地仰臥在脊椎板上地仰臥在脊椎板上 4. 把軟墊放在雙腳之間;把軟墊放在雙腳之間; LOGO 5. 用蜘蛛帶穿過傷病者腋下旁邊的孔,越用蜘蛛帶穿過傷病者腋下旁邊的孔,越過傷病者肩膊、胸膛、髖部、大腿、小腿,過傷病者肩膊、胸膛、髖部、大腿、小腿,并將其制動于脊椎板上;并將其制動于脊椎板上; 6. 用三角繃帶,把傷病者的手制動;用三角繃帶,把傷病者的手制動; 7. 確定傷病者已整體被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