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亮談新課改——新課改條件下的教育教學實踐_第1頁
楊啟亮談新課改——新課改條件下的教育教學實踐_第2頁
楊啟亮談新課改——新課改條件下的教育教學實踐_第3頁
楊啟亮談新課改——新課改條件下的教育教學實踐_第4頁
楊啟亮談新課改——新課改條件下的教育教學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楊啟亮談新課改新課改條件下的教育教學實踐楊啟亮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在山東省校本研究培訓會上的學術報告時間:2005年10月29日,地點:煙臺東海賓館黃傳新根據(jù)筆記整理,未經(jīng)本人審閱首先我提兩個要求:現(xiàn)在很多問題都十分復雜,想是想,做是做。每個人都需要保持自己的主體性,我所講的是在自己思考的根底上的自我建構。鑒于文化的多元性,大家不要錄像,不需要記筆記。主持人容許了我的要求,我想還是實話實說,說明自己的一些觀點。我想談談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的實踐智慧問題。智慧遇到什么問題,如何克服這些障礙。教育理論象火車頭,教師的實踐是車廂。素質(zhì)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生命煥發(fā)活力、后現(xiàn)代觀念 ,提法眼花繚亂,不一而足。90

2、%以上的根底教育的同志們走得十分的累。我想和大家討論幾個問題:1、解釋幾個與課程相關的根底性問題,思考最最根底性的問題1根底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根底是什么?根底教育搞成什么樣才成其為根底?農(nóng)民蓋房子是要打根底的。培養(yǎng)人跟蓋房子差不多,蓋高樓需要打一百多米深,壘雞窩就不需要打那么深。要想將樓房蓋多高,根底就應該打多深。根底需要實在性,需要深刻性,一輩子都離不開,有了這個根底,人就能夠生存,人們往往不會看到根底什么樣子,但是能夠蓋起房子。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開展,不是隨便說說的,德智體美勞中的勞的柱子放到什么地方了?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是教育開展的唯一途徑,所有教育問題中的重要問題是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

3、。學生要全面開展。什么是全面,給房子打地基不是哪一根柱子可以無視的,而應該全面的重視和開展。 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終身教育的四根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并不是教育的本質(zhì),很多孩子沒有真正學會認知。學會做事,中國的高中生與日本的幼兒園的學生比賽做菜,比不過日本的幼兒園的學生。中國城市中的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的時間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美國人均產(chǎn)值相當于中國的六十倍,但是他們的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的時間是中國學生的六倍。興旺國家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普通的勞動者,我們卻是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培養(yǎng)特殊人才,培養(yǎng)鋼琴家、科學家、高級領導者。學生不想做一個普通的勞動者,當工人,當農(nóng)民是不愿

4、意干的,現(xiàn)在的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不愿意勞動的學生。這不是現(xiàn)實主義的,不能不考慮給孩子打一個什么樣的根底,要為孩子打下需要的根底。學會合作也是一個問題,當今世界教育創(chuàng)新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尖子主義的影響。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成長的根底。現(xiàn)在在一個班級中孩子之間競賽,一個地區(qū)學校之間競爭、區(qū)級之間競爭等等。只講競爭不講合作是不行的。實施新課程希望孩子會生存、會合作、會做事、會認知,全面開展。一個有長進的孩子是一個主體的人,是一個獨立的自主的能夠生存的人。學生的生存能力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家長接孩子的心情阻礙了孩子的主體性,阻礙了他們的成長。孩子到了六七歲了應該自主了,應該放飛了,我們的

5、家長就是不讓他們長大。孩子上大學家長要送到高校,都是大學生了為什么不能夠自主地上學?一個人,一個主體的人,怎么可以這樣!現(xiàn)在的孩子跟父母要錢就象天上下雨一樣,他們從來不思考他們的父母在干什么。西方國家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的孩子都在學校干活。當家長的想讓孩子有長進就不給錢,想讓孩子小長進就少給錢,想讓孩子沒長進就多給錢。我們的觀念不能夠象封建時代一樣。興旺國家學校請人作報告是請學校的清潔工、門衛(wèi)等做報告,而我們請人做報告是請專家作報告。現(xiàn)在的學生,他農(nóng)村的父母來了是不能夠讓別人知道的,真是父母感沒有,親情也沒有。我想我們對根底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在新課改上做一點事情,加深對新課改的理解。由于舊思維

6、與新教材的關系處理得不好,導致我們的根底教育課程改革就很難進行。2對素質(zhì)的理解。我們理解了全面性而無視了根底性,用素質(zhì)異化了教育的目標,素質(zh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開展,但很多人想到的是全面,而不是開展,素質(zhì)教育強調(diào)的是開展而不是全面。贊可夫的一般開展理論,強調(diào)的是開展。素質(zhì)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我們追求的素質(zhì)教育?以前上學時,學生經(jīng)常勞動,以勞動中的間苗為例,一開始人們是沒有經(jīng)驗的,但是經(jīng)過研究后,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是如何間苗的,就是間掉那些雖然當時看起來長得挺高的苗子,而留下哪些暫時看起來尚不突出但是很有開展前途的。這是教育的真理:高分不一定高素質(zhì),教育為什么不能將高素質(zhì)的人打一個高分?這就是一個

7、節(jié)。在評估領域中不存在以人為本的問題,學生從小進行標準化考試,從小就被約束著,根本無法創(chuàng)新,教師同樣也是不能夠創(chuàng)新。素質(zhì)是什么?學校進行智力競賽,班級選三名,班主任說選哪三個,選拔的是成績高的學生,而不一定是素質(zhì)好的學生。新課改的標準是彈性的,讓人摸不準的。一位科學家說過,素質(zhì)是當學過的東西全忘記了,剩下的那一局部東西。我喜歡思考一些與人的終身開展有價值的問題,就象果園里果農(nóng)間果,就象園丁間苗,都是從素質(zhì)的角度考慮的。3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主體性的問題,主體性現(xiàn)在說得特別多,但做得不到位。我理解的主體性是,任何生命體作為生命存在的形式,肯定有其生命本來的性質(zhì),這種本性是屬于它的而不是屬于別人的,

8、它有自身的內(nèi)在的根本性的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就是它的主體性。比方一株花需要什么樣的土壤,需要什么樣的水,喜歡什么都是它的需要,這是生命中自我的本質(zhì)的東西,這就是本體性或者主體性。杜威針對當時美國教育不尊重兒童主體性問題,提出兒童主體論,杜威教育的一切措施是圍繞兒童這個中心組織起來的。要教好孩子,首先必須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孩子的特點。這樣才能實施教育。這種成長是一種主體建構。我們教給孩子的東西如果不是由孩子自主建構的東西,就不會變成孩子的東西。因而要研究生命的主體性的問題。建議教師向園丁學習,從中感悟教育的問題。園丁要了解花草的特點,注重發(fā)揮它們的主體性,園丁對于一種新的花,首先是了解這個

9、花的一些根底的知識。在老師眼里一百個學生就有一百個主體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園丁和主體性。園丁對于花草的研究需要我們好好的學習,我們?nèi)绻羞@樣的良心對待學生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其他的花都紅了,你為什么黃了?教育必須引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必須引發(fā)學生的主體建構。主體性一旦受到傷害就會受到自我“維護,學生的逆反心理就是這種表達。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教學智慧新課改有新的理念、新的課程結構、新的課程架構。微觀上課程實施就是教學,宏觀上就是教學管理。新課改不是換衣服。新課程理論可能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其中有一個原本屬于學科劃分的問題,現(xiàn)在變成是進步與落后的問題。名詞全換了,不說教學了,叫課程實施

10、,是一個沒有主語的詞,課程在實施我們。課程實施什么?應該是實施課程,教師要實施課程,而不是課程實施我們教師。用課程的霸權主義剝奪我們的主體性。新課程不能壓倒一切,我們要駕馭課程,而不是要課程駕馭我們,課程并不是藍圖,人的主體性到哪兒去了?!教學并不是按藍圖施工,國際教育委員會指出,我們實施課程并不是簡單的引進一條流水線,它比科學技術要復雜一百倍。有必要跳出課程。課程實施不等于樂譜實施,歌唱家并不等于歌譜實施,同一首歌,為什么不同的人唱你有的給錢有的不給錢呢?家長的擇校實際上是選擇教師而不是選擇教育、課程,真正的教育是靠教師實現(xiàn)的,是教師們努力的結果。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是兩種不同的系統(tǒng),而不是簡

11、單的用課程標準代替大綱。我認為不存在誰先進與誰落后的問題,從宏觀課程的結構到具體學科標準的制定到編寫,課程設置、課程標準、課程實施,都離不開教師的實踐智慧。教師的實踐智慧可以生成許多實際的東西。我是搞課程與教學論的,就我們南京師大一家。笑聲王克山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是搞教育史研究的。他說教學大綱,舊中國也叫課程標準。從中國教育史比較研究可以知道,在1902年1903年光緒年間,中國有一個修訂學章活動,就是修訂新學堂章程,這是我國第一個課程標準文件,從1903年后,1922年到1939年,直到1949年,當時的教育部門都制訂過課程標準,在舊中國一直使用課程標準這個概念,而教學大綱是學習蘇聯(lián)的模式

12、。從課程標準中找到的是宋代朱熹時代。所以翻譯過來的是中國話,大綱是外來詞,是翻譯過來的。根本的是價值觀怎么變化,課堂如何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教學實踐中可能還會出現(xiàn)沖突、困難等等,如對新教材、新課程教師可能一時不適應,這里還有一個教材本身的問題,有一個問題是人們不重視的,就是課程的改革與開展有很多制約的條件,比方:第一,課程改革需要社會開展水平來適應,沒有一定的社會開展水平是不行的;第二是學科開展的水平,如哪一門課,這一門課程在國家開展的狀態(tài)如何;第三,課程實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素質(zhì),教學需要和諧,第四,課程實施取決于課程文化傳統(tǒng),如果課程與文化傳統(tǒng)沖突太多,那往往就很難實施。從國外引進一套

13、設施是可以的,但是從國外引進課程在中國是很難實施的。即便從國外引進一顆樹,也還需要研究其生長的規(guī)律。中國有的地方興旺,有的地方不興旺,這樣對于實施新課程,就帶來諸多困難。如要求教師、學生上網(wǎng)查詢資料,或者到圖書館中找資料等,對欠興旺地區(qū)來講可能就是天方夜譚,當?shù)厝藭f我們除了魚網(wǎng)蝦網(wǎng)外,其他的網(wǎng)沒有了。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除了大中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qū),內(nèi)地能夠?qū)嵤┬抡n程的還不到4%,研究性學習不能夠推廣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教師自身的原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1959年10月,美國實施新課程方案,投資10億美元,推廣發(fā)現(xiàn)法教學,到1963年就走不通了,用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教學法,到1971年最后失敗。至

14、今我還認為發(fā)現(xiàn)法教學的理念是正確的,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主要是因為實施課程的教師的素質(zhì),導致不能理解和充分實施發(fā)現(xiàn)法教學理念。1966年美國小學教師學歷100%本科畢業(yè),20%有教育學本科碩士畢業(yè),而且經(jīng)過一年的教育學培訓。我們現(xiàn)在的教師學歷情況也不能與之相比的。教師與新課程沖突的結果會出現(xiàn)以下三種情況:第一是因循守舊,換湯不換藥,一個目不識丁的人穿上一套名牌西裝,學校是學校、教育是教育、課程是課程、學生是學生、素質(zhì)是素質(zhì)。真正的學校是將教育的經(jīng)費的95%運用于教育。第二,形式主義的課程改革如果是做秀,示范課和文娛會演差不多,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表達一種理念,也有一定的作用。第三種可能性是剛剛開

15、始的,新課程改革還剛剛開始,如果經(jīng)過十年的努力將新課程改革推開,就是成績。三天培訓就能上崗?教師經(jīng)過簡短的培訓就能夠開發(fā)新課程?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新課程條件下的困難第一:教育中的非主體的價值觀,這是一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影響我們教育的一個問題。在教育學中不尊重個人的主體的價值,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非主體的價值觀,是設計教育的未來,而不考慮孩子的需要,都是大人們研究如果學習學習什么東西,就能夠得到什么什么,而不是研究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需要什么?目前中國的根底教育的競爭,不是孩子之間的競爭而是大人們的競爭,將大人的競爭強加給我們的孩子,所以中國的孩子是十分累的。孩子沒有時間玩的原因是什么?興旺國家的人都呆

16、?他們不希望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因為他們需要知道,孩子只有在游戲中學習才是他們需要的。創(chuàng)新教育之難,我們的教育真的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這些年我們正完成一種史無前列的創(chuàng)新,造成一代人的厭惡學習。游戲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我們是在用成年人的意志來約束孩子,日本的豐田教授講“教育將人作為人的觀點是不能輕易實施的。當前的教育是滯息人的生命的教育。生命活力的呼喚還需要作一些思考,學生是被教師滯息的,但是教師也是被滯息的,這是一個非主體性的教育問題。只有用新課程精神引導新課程管理。當領導者給予教師以創(chuàng)新的時機的時候,教師才能夠煥發(fā)創(chuàng)新的精神。第二,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化了的思想是制約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17、在中國真正談一種教育思想是困難的,改就是對原來的變,革就是創(chuàng)新,改革絕不輕松,改革是一個非常不容異的過程,有革命般的痛苦和過程,當前新課程是很難推進的。比方:教師怎么當才是本份?傳道授業(yè)解惑,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思想,是不是現(xiàn)在還應該遵守?傳和授,人們不明白,我們就必須讓人家明白,再往前一步是創(chuàng)新,但誰也不能創(chuàng)新。再如雙基,為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去培養(yǎng)學生的根底,行不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根本能力而去培養(yǎng)根底,根本知識、根本能力、根本思維能力這三者,培養(yǎng)學生的根本思維能力是放在第一位的東西。杜威的思想提出來已經(jīng)一百多年了,但我們的教育還不能到達一百年前的思想。學科的封閉性也是一個障礙,每個教師一個人守著一個

18、學科,綜合起來比登天還難。新課程使學生的課程走向綜合。100年前杜威的課程就是將學生的課程綜合起來,是一個活動的課程。中國早在一百年前辦師范教育就是學科分開的思想,一百年沒有變,依然是學科分開的學科體系,綜合實施困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大學沒有培養(yǎng)一門具有X的教學人才。將來社會的開展,需要開設綜合課程,教師守著只守著一門課程是不行的,特別要拓展學科領域以外的東西。在綜合實踐課中,生活中的學問,都不是單科的,而是綜合的。我們習以為常的規(guī)章制度可能形成了一種劣勢,造成了實踐智慧的無力。課程改革是一種系統(tǒng),課程改革是一個整體性的改革,比方我們的考試制度不改,新課改是推行不下去的??荚嚾绾稳ジ模咳绻荚?/p>

19、制度真的按新課程的理念去改了,讓那些人去干什么?他能搞素質(zhì)教育嗎?如果考試制度不改革,對于我們的新課程改革是最大的困難。媒體一方面炒作考試,一方面又在批評考試,呼喚考試改革。我們的考試制度已經(jīng)走向極限,考試意味著人格、情感等的消失,當今的教育已經(jīng)變成了一種符號價值,實踐智慧面對考試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智慧。語文課已經(jīng)結束了,現(xiàn)在是奔向高考了。我們語文都學過了,但現(xiàn)在我們都怕考語文,如果讓我們參加初中的語文考試,恐怕也達不到優(yōu)秀?文檔來自于網(wǎng)絡搜索科學方法的問題是重要的問題,什么都得講一個科學,但是科學在教育領域中已經(jīng)不是十分先進的東西了,經(jīng)營管理、科學管理和人本化管理,而人本化管理是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帶

20、來的東西。建設現(xiàn)代學校制度將是必然的出路。三、教師專業(yè)化開展的層次問題我認為,教師的專業(yè)化開展存在一個上層此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評價。第一,師德問題。當前各地都非常強調(diào)師德標準的要求是必要的,但是這只是一個低層次的要求。作為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教師的奉獻精神、教師熱愛學生等是無法規(guī)定的,所以說師德標準德要求還只是第一層次的要求。教師的職業(yè)良心遠遠高于職業(yè)標準。做教師必須要有職業(yè)良心。當然,體驗幸福才是較高層次的追求,是第三層次。 第二,教師職業(yè)學識問題。廣義的講,教師的職業(yè)學識在于積累,要博學多識。狹義的講,就是需要扎實、深刻。教師要有跨學科的學問??梢哉f你的學問做到什么份上,教學就能到達什么層次,培養(yǎng)的學生就能到達相應的層次,這里邊有相關性。 第一個層次是知識,就是要求教師教什么,會什么,掌握什么即能夠把握教材和習題。這個層次的教師充當了倉庫保管員的角色。這樣教師的教是僵化的。 第二個層次是智慧,這是教師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