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中古代散文解讀與教學策略 付 華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語文特級教師 ) 古代散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新教材中古代散文的比例由原來的20增加到40,教學難度也相應提高。因此,如何進行古代散文的教學,進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師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長期以來,面對文質(zhì)兼美的文化大餐古代散文,教學中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文言文,對現(xiàn)代中學生來說,似乎是“天書”,許多學生不喜歡文言文,讀不懂文言文,對文言文望而生畏,甚至在學生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語文課、有兩怕: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教師苦口婆心,耗神耗力;學生愁眉苦臉,怨聲載道:教學結果可概括為“高耗
2、低效”、“少慢差費”。 如何改變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狀,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實際效果呢?這將是我們這一講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古代散文的概念及教學意義 我國古代,為區(qū)別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一律稱之為散文。 古代散文傳承了豐厚博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著民族的精神與智慧。閱讀古代散文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為社會文化提供可借鑒的東西,同時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教育。 二、全面準確理解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要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 ( 有三處三句話 ) : 1.“總目標”中,“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
3、文言文”。 2.“階段目標之第四學段 ( 7 9 年級 )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3.“實施建議之評價建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上三句,看似簡約 ( 注意我沒有用簡單這個詞 ) 、淺易,實則精確精要,它是我們制訂文言文教學策略的依據(jù),需要全面、準確、深入地理解。 下面就幾處表述,談談我的理解: 1.“淺易文言文” “淺易”本身就屬于經(jīng)驗性的模糊判斷。一般地說指思想不太深奧、憑借學生的人生經(jīng)驗和思維水平能
4、夠理解;表達方法合乎常規(guī)、語言文字不生僻;閱讀難度不大的文章。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F(xiàn)行教材中所選文言文幾乎涉及由先秦至明清各個時期之優(yōu)秀散文這些優(yōu)秀作品,全面地反映著漢語言規(guī)律的發(fā)展與承傳 ( 通假字、古今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 ,這種淺易要辯證地看。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何為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 我想基本內(nèi)容應該包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整體思路、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所持論據(jù)、事物的基本特征或基本原理。 “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是初中三年教學學習最終預期的能力目標既最終的學業(yè)水平,但在三年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教師予以許多指導和訓練。如,
5、有時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未必能做到真正理解。 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齊策 吾妻之美我者 美 美 m i ,會意。金文字形 , 從羊 , 從大 , 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 肥壯的羊吃起來味很美。本義 : 味美。 < 形 > 形貌好看, 漂亮: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 < 動 > 認為美:吾妻之美我者 , 私我也?!罢J為美 ”,應該沒什么問題。但是 _ 吾妾美我者 客美我者 就很難說是“認為美 ”,因為“認為”是對人或事物確定某種看法做出某種判斷。妾的畏,客的有求導致的“美我”,很可能是口不應心,用工具書恰恰難以得出正確的理解,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從而形成能力。
6、3. “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兩個“考察”并舉,不能只關注“記誦”的落實,而忽略“理解”的訓練。 “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不等于在閱讀教學中回避必要的特殊語言現(xiàn)象的分析。 ( 簡而言之,“不考”不等于“不教”) 盡量回避語法理論、術語的講解,不等于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文言語句的翻譯。如“一狼犬坐于前”,我們不必大講特講名詞狀語,但還是應該讓學生明白這里的“犬”的特殊用法,從而正確理解文章內(nèi)容。再如 : 作為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互文。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7、”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 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在語文教材古詩文中,有數(shù)十處,這類句子句法關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我們理解它時,要瞻前顧后,不能偏執(zhí)任何一端,把它割裂開來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確地、完整地、不片面 地掌握這類句子的真正意思。如果不知道互文 ,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就無法正確理解 , 雖然對這句話大多數(shù)教材有整句的翻譯 , 但是 , 這一類的現(xiàn)象如果不講 , 學生就不能舉一反三 , 真正掌握 , 也很難形
8、成課標要求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教學目標 . 講到這里有的老師可以能會問 : 古漢語知識要不要講?看過劉德水寫過的一篇文章 , 針對這個問題他是這樣表述的“當然是可以講。知識這個東西決不是壞東西。關鍵是什么時候講,講多少,講到什么程度。我的私見,知識應該在學生閱讀理解出現(xiàn)障礙時,作為解決問題、跨越障礙的工具,這個時候可以介紹?;蛘咴诙啻斡龅酵环N情況,學生已經(jīng)熟知一種語言現(xiàn)象時,可以做一點簡單介紹。也只不過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其視野,使只了解一點古漢語研究的成果(其實這些所謂成果,大多在學術界還有爭議)而已。決不要把這知識的理解當作學習的目的。” 三、文言文教學策略之我見 古代的語言文字是我們
9、繼承以至發(fā)揚光大古文明的一個通道,文言文扮演著傳承文明的重要角色。作為一種傳承文明的重要工具,必然與教育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必然聯(lián)系。古時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經(jīng)書,如孝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古文則以散文詩賦為主,如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史記等,主張熟讀、精思、博覽,教學方法有自學及教師傳授式的,三千多年的文言文教學逐漸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形成了一種文言文教學的習慣,積累了豐富而又寶貴的經(jīng)驗。對此,我認為既要繼承,但又不能盲目效法、不加甄別。 (一)引發(fā)興趣,確立信心。 據(jù)06年3月1日中國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海峽兩岸節(jié)目報道,臺灣本土詩人余光中先生針對當時臺灣部分青少年語文水平漸趨低下、作文交白卷的狀況,提
10、出要增加文言文的教學的建議,而臺灣教育部長則不以為然。就是這位部長,在給已故 沈謙 教授的挽聯(lián)中,竟有兩大笑話:將“音容宛在”寫成“音容苑在”;將“沈公千古”寫成“沈府謙千古”。臺灣眾多語文教師在對教育部長失望的同時,發(fā)起了搶救國文運動。 這則消息應該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深思。文字是語言的載體,能使一發(fā)即逝的語言“傳于異地,留于異時”。文言文作為古代書面語言,記載著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古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技巧。當代青少年,只有既繼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又擁有現(xiàn)代科技知識,才能擔當振興中華、富國強民的重任。但是,文言文畢竟是一種歷史的語言,與現(xiàn)代生活距離甚遠,如何激發(fā)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中學語文教
11、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認真去學??鬃诱f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學為樂,且樂此不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教法的靈活多變上下功夫。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的思維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边@就告訴我們要想吸引學生,必須有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語,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語的設計多種多樣,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懸念式,還可以是背景式、詩歌式等。導語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氣氛和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文言文,更要重視導語的設計。 例如,講記
12、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我的導語是這樣的 : 在宋代,有這么一個人:他太出色、太響亮,能把四周的筆墨比得十分寒傖,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點狼狽;他很疲倦,很無辜,出汴梁、進湖北、抵黃州,蕭條的黃州、勢利的官員沒有給他預備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可是人生的坎坷不但沒有壓垮他,卻使他寫出了千古美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記承天寺夜游。 當時的課堂效果我還記得,學生的表情中有對蘇東坡的敬佩,又有急于了解課文的期待,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自然轉(zhuǎn)移到教學內(nèi)容上來?!昂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節(jié)課的導語設計顯得尤為重要。言簡意賅、涵義雋永的導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有就是要給學生樹立信心。對
13、于文言文的學習,應該讓學生想清楚一個問題:“現(xiàn)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fā)展,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句法和修辭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學語言有著血緣關系。學生閱讀文言文雖然有一定的語言障礙,但絕不像學習外語那樣毫無根基?!保ㄥX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 (二)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略 1. 朗讀“自讀通大意誦讀理文脈悟讀重積累” 朗讀是我國的語文傳統(tǒng)教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流傳千古的名言,總結了古人寶貴的治學經(jīng)驗,包含著我國古代語文教法的精髓。朗讀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是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想象
14、能力等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朗讀,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漸漸進入詩文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加深對句意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審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時也有利于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2. 翻譯明內(nèi)容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關鍵的一環(huán)。在初中階段,翻譯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譯為主。第一步是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來替代文言詞語,這就形成了一一對應的形式。如“以蟲蟻為獸”可初步譯作“把蟲子螞蟻當作野獸”。再如“見二蟲斗草間”,對譯后為“看見兩個小蟲爭斗草間”。很顯然,這個句子不僅意思不明確,而且還缺少成份,不通順,讀著也拗口。這時,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該補充成分的要補充,該補足音節(jié)
15、的要補齊,該調(diào)整語序的要調(diào)整,上面列的初譯“看見二個小蟲爭斗草間”,整理之后應為“(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 此外,還應注意,要把譯句放到原文中去,看看它與上下文是否連貫順暢,如不連貫順暢,就在與其相連的句首或句末,添加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使其全篇通暢連貫。如“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譯作“讓它們沖著煙霧飛鳴(我把這個景象)比作青云白鶴'的景觀?!痹谡麄€翻譯過程中,要以學生活動為主,不能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那樣,既不符合新的語文標準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3. 探究 ( 1 )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 準確理解文章主旨 古希臘
16、的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學習文言文,不僅僅是會翻譯,重要的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了解文章所敘之事、所繪之景、所抒之情。例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我就從標題入手,告訴學生:“記”表明本文是“記敘文”;“承天寺”表明地點;“夜”表明時間;“游”就是“游玩”。學生就會說,“這個標題就是記敘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學又會問:“作者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樣”此時,學生只要一聯(lián)想課堂導語和書下注釋的時代背景就明白了:“本文寫于蘇軾被貶官,謫居湖北黃州之時”,被貶官意味著政治生活上遭受了很大挫折,但作者并不悲觀,看
17、到窗外美麗的月色,便起身去尋張懷民一同賞月。他看到“(月光)照在庭院里好象積水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給人一種清新、空靈的感覺。最后作者由衷地發(fā)出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也”的感慨。其中,有被貶謫的悲涼落寞,也有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閑賞月的欣喜。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和達觀處世的態(tài)度,無不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討論到這里,對于本文奇特的想象,新穎奇妙的比喻,學生便心領神會了。 必須強調(diào)的是,文言文教學,千教萬教,歸根結底是要讓學生在文化上、思想上有所獲益。我們課本中所選的文言文,大多是承載著一定思想含量的作品,是要告訴后人很多道理的。初中生盡管還是十四五歲的
18、孩子,也能在其中讀出自己的結論,從中獲取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讀文言文,要讀出歷史經(jīng)驗、人生智慧,這才是最高境界! ( 2 )整體把握下的局部細研 整體把握,局部精研,文言文教學應該進入到領悟文意、品味細節(jié)的層面。 教材所選文言文大都篇幅短小,便于課堂班級授課制下的閱讀訓練。 教材所選文章均為古人精心寫就,其選材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方方面面,精益求精。立意的把握離不開文章結構的研究,也離不開關鍵詞句的準確理解,這些文章便于教師對學生實施詞意、句意、文意“三意”一體的文言文閱讀訓練。 文理,文章的起承轉(zhuǎn)合、詳略安排、前后呼應等,這也和我后面要講的寫作有一定的聯(lián)系。任何一篇好文章,都必然在“文理”
19、方面表現(xiàn)為極其的合理性,即既恰到好處,又有獨具特色的起承轉(zhuǎn)合、詳略安排、前后呼應等。 事理,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現(xiàn)象、人物特點、人物關系或事物特點、原理等。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必然會合乎邏輯地展示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現(xiàn)象、人物特點、人物關系或事物特點、原理等,認識文章里這種極精致的邏輯性,是讀懂文章的關鍵,自然也就是閱讀指導的關鍵。 從文理、事理兩個維度實施閱讀指導,既可以兼顧詞語、文句的落實,又可以落實整體閱讀的指導。 如前面談到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美我”的“美”,若孤立地從一詞一句看,“以為美”,似乎也能講通,但若從事理的角度看,“有求于我”顯然是“客之美我”的原因。再從文章后面的“臣之蔽矣”的原
20、因看,當然是因為鄒忌之妻之妾之客的“美我”,即,沒有說出事實的真象。事理與文理的相互參照,使看似一個詞語的理解過程,擴展為文章整體的深入理解。 又如小石潭記,第一段中“隔”“伐”“取”等詞語,若獨立地進行詞語教學,恐怕就會一帶而過,但若從事理、文理的角度去深入理解,則學生會有更大的收獲。首先,從“隔”“伐”“取”等動作看,小石潭是不為世人所知,再者,作者何以面對這美好小石潭而產(chǎn)生不可“久居”的感受?不正是因為美好而不為人所知小石潭與自己的政治遭遇非常相似,所謂“觸景生情”使然。 ( 3 )從文言文中學習構思和表達技巧 教師在講解文言文時,往往重閱讀,輕寫作,導致文言文與作文脫節(jié)。事實上,古代作
21、品中的許多精品,在構思和表達技巧方面,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例如層次混亂、情景脫節(jié)、描寫匱乏是中學生游記的通病,而小石潭記是游記中的佳品,是寫游記的絕好范例。 從構思看,它有兩大優(yōu)點。其一,以游蹤和視線為序,線索明晰。作者先從來路寫起,先聽到水聲,后看到潭水,再看到潭的全貌和周圍的景色,接著寫潭中的魚,再把視線蕩開,寫溪流。這樣按照游蹤的順序,由遠而近,又順著視線,由近及遠,層次分明。其二,因景觸情,情景交融。剛聽到如佩環(huán)鳴的水聲時,“心樂之”;坐潭上時,因“其景過清”,加上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長期被貶,頓感“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寂寞感傷之情躍然紙上。這將寫景與抒情有機結合,達到情景交融的佳境
22、。 從表達技巧看,其優(yōu)點主要表現(xiàn)在寫景上。其一,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結合。寫潭水的清澈,先正面描寫“水尤清冽”;再寫陽光、魚影,“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直透潭底,魚影清晰地印在潭底的石頭上,足見潭水的清澈,這是側(cè)面描寫。這種寫法,有概括,有具體,形象生動。其二,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結合。“青樹翠蔓”是靜景;“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出枝條的動態(tài)。魚“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將魚的動態(tài)與靜態(tài)結合,頗有情趣。其三,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水聲“如鳴佩環(huán)”,溪岸“斗折蛇行”,“岸勢犬牙差互”,運用比喻,寫出水聲的清脆悅耳,溪岸的曲折悠長,岸勢的參差不齊;魚“似與游者相樂”,運用擬人,道出魚的多情
23、,也是將人的喜悅之情移植在魚的身上。若能借鑒這些描寫的方法,舉一反三,寫景就會少些呆板、多些靈氣。 4. 積累 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依靠平時的積累,并善于在閱讀中熟練地運用。 學生學習文言文一般只滿足于掃清文字障礙,認為老師已講清楚,自己也明白,這就夠了。老師一篇一篇地講,自己一篇一篇地學,等到過了一年半載,就一篇也不記得了。這種學習方法是極不可取的。因此學習文言文的第一要義就是要積累。 積累離不開背誦。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詞的意義、虛詞的運用、各種句式的變化等也就已經(jīng)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過背誦可以學到古代名篇的構思立意、布局謀篇、
24、語言修辭等方面的要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那么,需要背誦多少篇章呢?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己有明確規(guī)定。老師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能打折扣,因為這些是對每一位初中生最起碼的要求。隨著誦讀篇目數(shù)量的增加,學生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 積累要有目的、有重點。重點即是實詞、虛詞、句式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涉及到的,在這里就不贅談了。 (三)關于文言文復習策略 文言文的復習,一般有兩種形式,或按專項,或按篇章。前者表現(xiàn)為線狀結構,由詞語梳理到語句翻譯,由文學(文化)常識到文意把握。這種復習方式線條清
25、楚,但頭緒繁多 , 戰(zhàn)線過長,且過于強調(diào)識記,難以使學生真正融會貫通。后者表現(xiàn)為塊狀結構,雖然有利于學生對過去所學知識和課文形成鞏固性的理解,但復習起來,學生往往因似曾相識而缺乏學習熱情,加之這種復習又往往是選段加習題,以考帶練,以練帶講,很容易缺乏針對性,最終效果往往不佳。 如何在復習過程中加強實效性,關鍵在于教師能否運籌帷幄,刪繁就簡,使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礎上實現(xiàn)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與感悟。因此,文言文的復習宜采用按篇章推進,條塊結合的方式,以詞義、句意、文意三位一體的思路實施指導。 1. 例析文言文復習策略 現(xiàn)以一節(jié)文言文復習課為例加以闡述。 【復習理念】 中學
26、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窗、鋪設了一條路,讓他們穿越時空,與古圣先賢直接對話,去思考、去汲取,從而繼承和發(fā)揚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樣看來,文言文的復習,既要考慮考試,更要考慮學生日后學習發(fā)展的需要。 “詞義、句意、文意三位一體”的落實,就是指教師復習指導過程中,在引導學生梳理詞義的同時,兼顧句意的準確理解;在理解文言句子時,兼顧文章內(nèi)容乃至文章主旨的把握:文章內(nèi)容在復習過程中始終統(tǒng)帥著詞句的理解,而詞句的理解又支撐著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感悟。整個復習過程,追求的不是詞句知識的簡單羅列,不是一篇一章的機械重復,而是通過螺旋式上升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確立以“理”解文,深入思考,掌握閱讀規(guī)律的自
27、覺意識。 【復習課舉例】 桃花源記作為文言文,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識較為全備,有利于學生由此及彼地復習其他篇章;作為文質(zhì)兼美的文學作品,其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有利于學生思想認識的熏陶;作為閱讀文本 , 其精巧獨特回環(huán)照應的構思,有利于以文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復習流程 課堂呈現(xiàn) (一)檢查背誦,進入復習環(huán)節(jié) (二)掌握基本詞語,建立“類”的概念 用演示文稿顯示下列詞語,讓學生翻譯,教師巡視,待學生解答完畢,提示學生分析演示文稿分行排列的原因,借此培養(yǎng)學生“類”的概念,并以其中“無論”為例,引導學生由對詞義的死記硬背,轉(zhuǎn)為在理解基礎上深度記憶,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 古今異義: 鮮美 妻子 絕境 無論 交通
28、一詞多義 : 儼然 豁然開朗 通假字:要(便要還家) (注:演示文稿中“ 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通假字”的歸類說明,在學生分析排列原因后顯示) 設題意圖 各類文言文試題對詞語的考查,一般都是選擇較為常用且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有生命力的實詞進行解釋,涉及的知識以“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為主。對本課的復習,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確定為對桃花源記詞語的復習,目的是在復習檢測中實現(xiàn)對詞語的把握和歸類。初三學生雖然經(jīng)過三年文言文的學習,對解讀文言文有一定的經(jīng)驗和基礎,但對文言詞語的掌握往往停留在一篇一篇、一詞一詞的層面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形成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定,旨在帶領學
29、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本課文言詞語按古今異義、多義詞、通假字、同音字進行歸納整理,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類”的意識。 1. 掌握方法,以“理”解詞,避免死記硬背 以準確理解“無論”為例: 對“無論魏晉”中的“無論”,個別學生會按照現(xiàn)代漢語解釋為“不論”;多數(shù)學生雖然能正確作答,但往往是照搬文下注釋,至于這里的“無論”,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無論”有什么區(qū)別,多數(shù)學生恐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深入思考的自覺意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fā)尋求準確理解: ( 1 )源中人何時“來此絕境”?(“避秦時亂”) ( 2 )從中國歷史朝代的更替看,“漢”“魏晉”與“秦”是怎樣的順序?(由秦而漢,由漢而魏晉) 經(jīng)
30、過討論學生發(fā)現(xiàn)源中人在秦時即“來此絕境”“不復出焉”,自然不可能知道漢代之事,那就“更不用說”魏晉的情況了。 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這是一個以“理”解文的典型,在學習文言詞語的過程中,應樹立依據(jù)情理、調(diào)動積累、合理推斷的自覺意識,力避囫圇吞棗,死記硬背。由這一案例,可引發(fā)學生對“鮮美”“妻子”“絕境”“交通”“ 便要還家”等詞句的分析性理解,使學生通過分析加深理解,通過理解加深記憶 。 2. 探究重要詞語,深入理解文意 由聽寫“既出”“即遣人隨其往”引入這一環(huán)節(jié),關鍵詞是“既”“即”。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承上啟下、實現(xiàn)詞句章三位一體復習指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詞在古漢語中多以單音節(jié)形式出現(xiàn),但鑒于中國漢字
31、的構造對理解詞意文意的重要意義,教師擬從“即”字入手,從 對“即”字的探究出發(fā),引導學生對文中的文言詞語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有意識的請一位容易寫錯別字的學生到黑板上寫“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其他同學在本上寫,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有學生寫錯,將 “即遣人隨其往”的“即”寫成“既” 。教師以此為突破口,從避免寫錯別字切入, 引導學生區(qū)分“即”和“既”的字形。 怎樣區(qū)分這兩個字呢?教師給學生講這兩個字的造字原理。 “即”和“既”都是會意字,古文字寫法是不同的。(“即”“既” )左邊都是一個盛著食物的器具,右邊均為人形,但“即”中的“人”面向食器,本義為走近去吃東西,可引申為“立即”;“既”中的“人”,背向食
32、器,表示進食完畢,本義是“盡,完了”,引申為副詞“已經(jīng)”。 通過字形的辨析,容易寫錯用錯的“即”和“既”就區(qū)分清楚了。 教師上述講析的用意并不僅僅在于此。教學進入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由詞的理解進入到詞、句、章三位一體的閱讀探究,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教師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太守即遣人隨其往”與“太守遣人隨其往”有何不同? 設題依據(j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雖然能很容易發(fā)現(xiàn)第一句多出“即”字,表示太守立即派人尋找桃花源,但對文中為什么要表現(xiàn)太
33、守急于如此,則很難自覺地聯(lián)系文章主旨進行深入思考。 教師適時提示學生:漁人普通百姓,太守郡縣的最高行政長官。太守為什么聽了漁人的敘述就派人“隨其往”?而且是“立即”“遣人隨其往”? 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這個“即”字表明了太守尋找桃花源的急切心情,說明這個地方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討論繼續(xù)深入:太守如此,作為一個與陶淵明同時代的“高尚士”劉子驥在聽到有關桃花源的消息后又是怎樣的,作者想借劉子驥的表現(xiàn)說明什么? 設題意圖: 對這個問題大多參考書籍都認為陶淵明寫劉子驥是為了增強文章的真實性,但通篇考慮,應該不僅如此。設計此題旨在讓學生跳出“句”的思考范疇,強化從“句”看“章”,整體把握主旨的閱讀意
34、識。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欣然”一詞,同樣設問:“欣然規(guī)往”和“規(guī)往”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何要在“規(guī)往”前加“欣然”?再一次引發(fā)學生思考,并引導學生分析:“欣然”是高興的樣子,這里是寫劉子驥滿懷欣喜前往探尋。 解決這個問題后,教師要求學生 將“即”和“欣然”聯(lián)系起來思考,探討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這個問題,顯然超出了學生最初學習文本的認識,能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和期待。 教師提示:太守,朝廷官員;劉子驥,品德高尚的隱士;漁人,普通老百姓,他們都關注桃花源,說明了什么? 在教師提示下,通過討論,明確:作者通過寫漁人、太守、隱士對桃花源的關注, 是想表達無論在朝在野,為官為民,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這種
35、追求折射出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作者描繪的理想社會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通過探究,不僅解決了詞語的理解,也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要進一步體察陶淵明對這種理想生活的向往,不能不帶領學生關注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詞語“嘆惋”。 有的 參考書或?qū)W習資料上將“ 嘆惋” 錯譯為“感嘆惋惜”。但聯(lián)系前后文,這里的“惋”,應無“惋惜”之意,也應為“驚嘆”“驚異”,“嘆惋”就是“驚嘆”。(晉人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三引字略:“惋,嘆驚異也?!彼渭崳骸巴?,驚嘆也?!保?桃源人驚嘆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驚嘆漁人所說的事。 教師追問:漁人說了什么? 設題意圖 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學會在“留白”中結合上下文細心揣摩作者的表
36、達意圖,進而培養(yǎng)深入解讀文本的能力。 學生找不到答題的思路,因為文中沒有明確表述,只寫了“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教師提示學生:要解決漁人說了什么,需要想象桃源人會問什么。聯(lián)系前后文可以推出:桃源人來此絕境的原因。學生很快能依據(jù)“先世避秦時亂”,想象出桃源人向漁人問訊的內(nèi)容大致為:外面還打仗嗎?官府還壓迫百姓嗎?苛捐雜稅還繁重嗎? 漁人會怎么回答呢?學生很容易推出答案:外面還是戰(zhàn)亂不斷、苛捐雜稅還是繁重如山、百姓依然疾苦等等。這樣討論分析,就可以想見桃源人聽到外面的社會狀況后是何等的“嘆惋”了,因而就順理成章的在漁人離開時叮囑“不足為外人道也”,讓學生認識到桃源人是自覺自愿地與世隔絕。外面的社
37、會狀況正與桃花源內(nèi)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們追求的理想生活都在桃源內(nèi)得以實現(xiàn)。從某種意義上說,解決了“嘆惋”什么,也就真正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繼續(xù)復習探究: 問題:外界的狀況作者只字未提,而對桃源內(nèi)的生活情況,作者用了不少筆墨,在讓學生體會源內(nèi)生活之美好時,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兩個短語:“雞犬相聞”和“黃發(fā)垂髫”。 學生不難理解“雞犬相聞”的表面意思,但它又如何體現(xiàn)了桃源人生活的安樂呢? 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這個短語的出處去考慮: “雞犬相聞”出自老子 八十章中的一段話:“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蓖ㄟ^討論,學生理解這種自給自足的封閉生活狀態(tài),正是
38、當時人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對于 “黃發(fā)垂髫”這一短語,學生通過書下注釋能理解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指代老人和小孩。但如果只理解到此,并未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圖。教師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設問:“黃發(fā)垂髫”與“桃源人”哪一個涵蓋面廣? 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桃源人”涵蓋廣。 教師追問:既然如此,作者為什么不說“源中人”“怡然自樂”呢? 這個問題觸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最終達成共識:“少有所養(yǎng),老有所終”,這是衡量民眾幸福程度的客觀指標數(shù)。作者在這里用“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旨在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人人都能感到安樂、幸福的社會! 通過引導學生抓重要詞語,做深入探究,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種閱讀文言文的思維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能體會延用至今的成語“世外桃源”的豐富內(nèi)涵。 (三)鞏固拓展 問題一:桃花源記和一般的仙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公司股東內(nèi)部關于企業(yè)社會責任履行共識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農(nóng)村合作建房工程招投標及合同管理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設施項目公司轉(zhuǎn)讓合同3篇
- 2025年度農(nóng)村公路養(yǎng)護與社區(qū)文化活動合同2篇
- 2025年度外賣配送公司送餐服務優(yōu)化合同3篇
- 2025年度公司與公司簽訂的智慧城市建設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綠色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鏈合作協(xié)議書-養(yǎng)羊篇3篇
- 2025年度公司車輛充電設施建設及使用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水果種植基地果園土地承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農(nóng)村土地流轉(zhuǎn)承包合同(農(nóng)產(chǎn)品品牌推廣)
- 護理查對制度課件
- 移動發(fā)布推介會服務方案
- 供應商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管理制度
- 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及檢驗批劃分方案
- 器樂Ⅰ小提琴課程教學大綱
- 主債權合同及不動產(chǎn)抵押合同(簡化版本)
- 服裝廠安全生產(chǎn)責任書
- JGJ202-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
- 液壓爬模系統(tǒng)作業(yè)指導書
- 2018-2019學年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期末測試數(shù)學試卷
- SFC15(發(fā)送)和SFC14(接收)組態(tài)步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