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標準規(guī)范(GB500072011)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dd503656-20de-48b8-b90f-4ae1113cf0b1/dd503656-20de-48b8-b90f-4ae1113cf0b11.gif)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標準規(guī)范(GB500072011)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1/dd503656-20de-48b8-b90f-4ae1113cf0b1/dd503656-20de-48b8-b90f-4ae1113cf0b12.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總則1.0.1為了在地基基礎設計中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質量、保護環(huán)境,制定本規(guī)范。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包括構筑物)的地基基礎設計。對于濕陷性黃土、多年凍土、膨脹土以及在地震和機械振動荷載作用下的地基基礎設計,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相應專業(yè)標準的規(guī)定。1.0.3地基基礎設計,應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護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資源的原則;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資料,綜合考慮結構類型、材料情況與施工條件等因素,精心設計。1. 0.4建筑地基基礎的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 1.1地基Subgrad
2、e,Foundationsoils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巖體。2.1.2基礎Foundation將結構所承受的各種作用傳遞到地基上的結構組成部分。2.1.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subgradebearingcapacity由載荷試驗測定的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線性變形段內規(guī)定的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最大值為比例界限值。2.1.4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density,Unitweight單位體積巖土體所承受的重力,為巖土體的密度與重力加速度的乘積。2.1.5巖體結構面Rockdiscontinuitystructuralplane巖體內開裂的和易開裂的面,如層
3、面、節(jié)理、斷層、片理等,又稱不連續(xù)構造面。2.1.6 標準凍結深度Standardfrost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曠場地中不少于10年的實測最大凍結深度的平均值。2.1.7 地基變形允許值Allowablesubsoildeformation為保證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確定的變形控制值。2.1.8土巖組合地基Soil-rockcomposite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層范圍內,有下臥基巖表面坡度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塊孤石或個別石芽出露的地基。2.1.9地基處理Groundtreatment,Groundimprovement為提高地基強
4、度,或改善其變形性質或滲透性質而采取的工程措施。2.1.10復合地基Compositesubgrade,Compositefoundation部分土體被增強或被置換,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強體共同承擔荷載的人工地基。2.1.11擴展基礎Spreadfoundation為擴散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使作用在基底的壓應力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設計要求,且基礎內部的應力滿足材料強度的設計要求,通過向側邊擴展一定底面積的基礎。2.1.12無筋擴展基礎Non-reinforcedspreadfoundation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且不需配置鋼筋的墻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2.
5、1.13樁基礎Pilefoundation由設置于巖土中的樁和連接于樁頂端的承臺組成的基礎。2.1.14支擋結構Retainingstructure使巖土邊坡保持穩(wěn)定、控制位移、主要承受側向荷載而建造的結構物。2.1.15基坑工程Excavationengineering為保證地面向下開挖形成的地下空間在地下結構施工期間的安全穩(wěn)定所需的擋土結構及地下水控制、環(huán)境保護等措施的總稱。2.2符號2.2.1作用和作用效應E主動土壓力;aFk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值;Gk基礎自重和基礎上的土重;Mk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的力矩值;pk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
6、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p0基礎底面處平均附加壓力;Qk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軸心豎向力作用下樁基中單樁所受豎向力。2.2.2抗力和材料性能a壓縮系數;c粘聚力;Es土的壓縮模量;e孔隙比;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rk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qpa樁端土的承載力特征值;qsa樁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R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aw土的含水量;wL液限;wp塑限;Y土的重力密度,簡稱土的重度;5填土與擋土墻墻背的摩擦角;Q填土與穩(wěn)定巖石坡面間的摩擦角;6地基的壓力擴散角;“一一土與擋土墻基底間的摩擦系數;v泊松比;y內摩擦角。2.2.3幾何參數A基礎底面面積;b
7、基礎底面寬度(最小邊長);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礎底面邊長;d基礎埋置深度,樁身直徑;h0基礎高度;H自基礎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H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OL房屋長度或沉降縫分隔的單元長度;l基礎底面長度;s沉降量;u周邊長度;z0標準凍深;zn地基沉降計算深度;B邊坡對水平面的坡角。2.2.4計算系數一一一平均附加應力系數;nb基礎寬度的承載力修正系數;nd基礎埋深的承載力修正系數;%沉降計算經驗系數。3基本規(guī)定3. 0.1地基基礎設計應根據地基復雜程度、建筑物規(guī)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問題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的程度分為三個設計等級,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按表3.0.1選用。表
8、3.0.1地基基礎設計等級設計等級建筑和地基類型甲級重要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物30層以上的高層建筑體型復雜,層數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連成一體建筑物大面積的多層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車庫、商場、運動場等)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邊坡)對原有工程影響較大的新建建筑物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一般建筑物位于復雜地質條件及軟土地區(qū)的二層及二層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開挖深度大于15m的基坑工程周邊環(huán)境條件復雜、環(huán)境保護要求高的基坑工程乙級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物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基坑工程丙級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七層及七層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業(yè)建筑;次要的輕
9、型建筑物非軟土地區(qū)且場地地質條件簡單、基坑周邊環(huán)境條件簡單、環(huán)境保護要求不高且開挖深度小于5.0m的基坑工程3. 0.2根據建筑物地基基礎設計等級及長期荷載作用下地基變形對上部結構的影響程度,地基基礎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計算均應滿足承載力計算的有關規(guī)定;2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建筑物,均應按地基變形設計;3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作變形驗算: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體型復雜的建筑;2)在基礎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載或相鄰基礎荷載差異較大,可能引起地基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3)軟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載時;4)相鄰建筑距離近,可能發(fā)生傾斜時;5
10、)地基內有厚度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結未完成時。4對經常受水平荷載作用的高層建筑、高聳結構和擋土墻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邊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尚應驗算其穩(wěn)定性;5基坑工程應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6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構筑物存在上浮問題時,尚應進行抗浮驗算。3. 0.3表3.0.3所列范圍內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可不作變形驗算。表3.0.3可不作地基變形驗算的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筑物范圍地基主要受力層情況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80%100100%130130%160160%200200%60602fk330認1515認5W54. 1.4巖體完整程度應按表4.1.4劃分為完整、較完整、較破碎、破
11、碎和極破碎。當缺乏試驗數據時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A.0.2條確定。表414巖體完整程度劃分完整程度等級完整較完整較破碎破碎極破碎完整性指數0.750.750.550.550.350.350.150.15注:完整性指數為巖體縱波波速與巖塊縱波波速之比的平方。選定巖體、巖塊測定波速時應有代表性。4. 1.5碎石土為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50%的土。碎石土可按表4.1.5分為漂石、塊石、卵石、碎石、圓礫和角礫。表415碎石土的分類土的名稱顆粒形狀粒組含量漂石圓形及亞圓形為主粒徑大于200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塊石棱角形為主50%卵石圓形及亞圓形為主粒徑大于20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碎石棱角形為主
12、50%圓礫圓形及亞圓形為主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角礫棱角形為主50%注:分類時應根據粒組含量欄從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確定。4. 1.6碎石土的密實度,可按表4.1.6分為松散、稍密、中密、密實。表416碎石土的密實度重型圓錐動力觸探錘擊數N635密實度件3$5松散5N63510稍密kJJJ10N.20密實注:1.本表適用于平均粒徑小于等于50mm且最大粒徑不超過100mm的卵石、碎石、圓礫、角礫。對于平均粒徑大于50mm或最大粒徑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B鑒別其密實度;2.表內N63.為經綜合修正后的平均值。4.1.7砂土為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50%、粒徑大
13、于0.075mm的顆粒超過全重50%的土。砂土可按表4.1.7分為礫砂、粗砂、中砂、細砂和粉砂。表4.1.7砂土的分類土的名稱粒組含量礫砂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含量占全重25%50%粗砂粒徑大于0.5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50%中砂粒徑大于0.25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50%細砂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85%粉砂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50%注:分類時應根據粒組含量欄從上到下以最先符合者確定。4.1.8砂土的密實度,可按表4.1.8分為松散、稍密、中密、密實。表418砂土的密實度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密實度NW10松散10NW15稍密1530密實注:當用靜力觸探探頭
14、阻力判定砂土的密實度時,可根據當地經驗確定。4.1.9粘性土為塑性指數Ip大于10的土,可按表4.1.9分為粘土、粉質粘土。表419粘性土的分類塑性指數I土的名稱PI17n粘土10IpW17粉質粘土注:塑性指數由相應于76g圓錐體沉入土樣中深度為10mm時測定的液限計算而得。4.1.10粘性土的狀態(tài),可按表4.1.10分為堅硬、硬塑、可塑、軟塑、流塑。表4110粘性土的狀態(tài)液性指數IL狀態(tài)ILW0堅硬0IL0.25硬塑0.25Il0.75可塑0.75v/L1流塑注:當用靜力觸探探頭阻力判定粘性土的狀態(tài)時,可根據當地經驗確定。4.1.11粉土為介于砂土與粘性土之間,塑性指數(Ip)小于或等于10
15、且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50%的土。4.1.12淤泥為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huán)境中沉積,并經生物化學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粘性土或粉土為淤泥質土。含有大量未分解的腐殖質,有機質含量大于60%的土為泥炭,有機質含量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60%的土為泥炭質土。4.1.13紅粘土為碳酸鹽巖系的巖石經紅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其液限一般大于50%。紅粘土經再搬運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其液限大于45%的土為次生紅粘土。4.1.14人工填土根據其組成和成因,可分為素填土、壓實填土、
16、雜填土、沖填土。素填土為由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等組成的填土。經過壓實或夯實的素填土為壓實填土。雜填土為含有建筑垃圾、工業(yè)廢料、生活垃圾等雜物的填土。沖填土為由水力沖填泥砂形成的填土。4.1.15膨脹土為土中粘粒成分主要由親水性礦物組成,同時具有顯著的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特性,其自由膨脹率大于或等于40%的粘性土。4. 1.16濕陷性土為在一定壓力下浸水后產生附加沉降,其濕陷系數大于或等于0.015的土。4. 2工程特性指標4.2.1土的工程特性指標可采用強度指標、壓縮性指標以及靜力觸探探頭阻力、動力觸探錘擊數、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載荷試驗承載力等特性指標表示。4.2.2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標的
17、代表值應分別為標準值、平均值及特征值。抗剪強度指標應取標準值,壓縮性指標應取平均值,載荷試驗承載力應取特征值。4.2.3載荷試驗應采用淺層平板載荷試驗或深層平板載荷試驗。淺層平板載荷試驗適用于淺層地基,深層平板載荷試驗適用于深層地基。兩種載荷試驗的試驗要求應分別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C、D的規(guī)定。4.2.4土的抗剪強度指標,可采用原狀土室內剪切試驗、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現場剪切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等方法測定。當采用室內剪切試驗確定時,宜選擇三軸壓縮試驗的自重壓力下預固結的不固結不排水試驗。經過預壓固結的地基可采用固結不排水試驗。每層土的試驗數量不得少于六組。室內試驗抗剪強度指標ck、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E確
18、定。在驗算坡體的穩(wěn)定性時,對于已有剪切破裂面或其它軟弱結構面的抗剪強度,應進行野外大型剪切試驗。4.2.5土的壓縮性指標可采用原狀土室內壓縮試驗、原位淺層或深層平板載荷試驗、旁壓試驗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采用室內壓縮試驗確定壓縮模量時,試驗所施加的最大壓力應超過土自重壓力與預計的附加壓力之和,試驗成果用ep曲線表示;2當考慮土的應力歷史進行沉降計算時,應進行高壓固結試驗,確定先期固結壓力、壓縮指數,試驗成果用elgp曲線表示。為確定回彈指數,應在估計的先期固結壓力之后進行一次卸荷,再繼續(xù)加荷至預定的最后一級壓力;3當考慮深基坑開挖卸荷和再加荷時,應進行回彈再壓縮試驗,其壓力的施加應與實際
19、的加卸荷狀況一致;4.2.6地基土的壓縮性可按p1為100kPa,p2為200kPa時相對應的壓縮系數值a1-2劃分為低、中、高壓縮性,并符合以下規(guī)定:1當a1-2v0.1MPa-1時,為低壓縮性土;2 當0.1MPa-1Wa1-2v0.5MPa-1時,為中壓縮性土;3 當a1-20.5MPa-1時,為高壓縮性土。5地基計算5. 1基礎埋置深度5. 1.1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按下列條件確定:1建筑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4相鄰建筑物的基礎埋深;5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5. 1.2在滿足地基穩(wěn)定和變形要
20、求的前提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于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土作持力層。除巖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于0.5m。5. 1.3高層建筑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wěn)定性要求。位于巖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筑,其基礎埋深應滿足抗滑穩(wěn)定性要求。5. 1.4在抗震設防區(qū),除巖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5. 1.5基礎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當必須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時不受擾動的措施。當基礎埋置在易風化的巖層上,施工時應在基坑開挖后立即鋪筑墊層。5.1.6當存在相鄰建筑物時,新
21、建建筑物的基礎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礎。當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礎時,兩基礎間應保持一定凈距,其數值應根據建筑荷載大小、基礎形式和土質情況確定。5.1.7季節(jié)性凍土地基的場地凍結深度應按下式進行計算:zd=弓怙%(5丄7)式中:zd場地凍結深度(m),當有實測資料時按zd=hAz計算;h最大凍深出現時場地最大凍土層厚度(m);Az最大凍深出現時場地地表凍脹量(m);z0標準凍結深度(m)。當無實測資料時,按本規(guī)范附錄F采用;嘰土的類別對凍深的影響系數,按表5.1.7-1;%土的凍脹性對凍深的影響系數,按表5.1.7-2;%環(huán)境對凍深的影響系數,按表5.1.7-3。表5.1.7-1土的類別對凍深的影
22、響系數土的類別影響系數粘性土1.00“細砂、粉砂、粉土1.20中、粗、礫砂1.30大塊碎石土1.40表5.1.7-2土的凍脹性對凍深的影響系數凍脹性影響系數屮不凍脹1.00弱凍脹0.95凍脹0.90強凍脹0.85特強凍脹0.80表5.1.7-3環(huán)境對凍深的影響系數周圍環(huán)境影響系數屮“村、鎮(zhèn)、曠野1.00城市近郊0.95城市市區(qū)0.90注:環(huán)境影響系數一項,當城市市區(qū)人口為2050萬時,按城市近郊取值;當城市市區(qū)人口大于50萬小于或等于100萬時,只計入市區(qū)影響;當城市市區(qū)人口超過100萬時,除計入市區(qū)影響外,尚應考慮5公里以內的郊區(qū)近郊影響系數。5.1.8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基礎埋置深度宜大于場地凍
23、結深度。對于深厚季節(jié)凍土地區(qū),當建筑基礎底面土層為不凍脹、弱凍脹、凍脹土時,基礎埋置深度可以小于場地凍結深度,基底允許凍土層最大厚度應根據當地經驗確定。沒有地區(qū)經驗時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G查取。此時,基礎最小埋深dmin可按下式計算:d.=zd-h(5.1.8)mindmax、式中:h基礎底面下允許凍土層的最大厚度(m)。max5.1.9地基土的凍脹類別分為不凍脹、弱凍脹、凍脹、強凍脹和特強凍脹,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G查取。在凍脹、強凍脹和特強凍脹地基上采用防凍害措施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礎,基礎側表面應回填不凍脹的中、粗砂,其厚度不應小于200mm;對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可采用樁基礎
24、、保溫性基礎、自錨式基礎(凍土層下有擴大板或擴底短樁),也可將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礎;2宜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條件好的建筑場地。對低洼場地,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標高應至少高出自然地面300mm500mm,其范圍不宜小于建筑四周向外各一倍凍深距離的范圍;3應做好排水設施,施工和使用期間防止水浸入建筑地基。在山區(qū)應設截水溝或在建筑物下設置暗溝,以排走地表水和潛水;4在強凍脹性和特強凍脹性地基上,其基礎結構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礎梁,并控制建筑的長高比;5當獨立基礎聯系梁下或樁基礎承臺下有凍土時,應在梁或承臺下留有相當于該土層凍脹量的空隙;6外門斗、室外臺階和散水坡等部位宜
25、與主體結構斷開,散水坡分段不宜超過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凍脹性材料;7對跨年度施工的建筑,入冬前應對地基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按采暖設計的建筑物,當冬季不能正常采暖時,也應對地基采取保溫措施。5.2承載力計算5.2.1基礎底面的壓力,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軸心荷載作用時Pkb/6時(圖5.2.2)時,pkmax應按下式計算:2(F+G)p=kk(5.2.24)kmax3la式中:l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礎底面邊長(m);a合力作用點至基礎底面最大壓力邊緣的距離(m)。1jieFjar*1Fk+Gk11L3a-M!b/Pkmax圖5.2.2偏心荷載(eb/6)下基底壓力計算示意b力
26、矩作用方向基礎底面邊長5. 2.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由載荷試驗或其它原位測試、公式計算、并結合工程實踐經驗等方法綜合確定。5. 2.4當基礎寬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時,從載荷試驗或其它原位測試、經驗值等方法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尚應按下式修正:fa=fak+nbY(b-3)+ndYm(d-0-5)(524)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按本規(guī)范第5.2.3條的原則確定;nb、nd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按基底下土的類別查表5.2.4取值;Y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基礎底面寬度(m),當
27、基礎底面寬度小于3m時按3m取值,大于6m時按6m取值;Y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層取有效重度;d基礎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區(qū),可自填土地面標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后完成時,應從天然地面標高算起。對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當采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時,應從室內地面標高算起。表5.2.4承載力修正系數土的類另Unb%淤泥和淤泥質土01.0人工填土e或IL大于等于0.85的粘性土01.0紅粘土含水比a0.8W含水比awW0.800.151.21.4大面積壓實系數大于0.95、粘粒含量
28、pc210%的粉土01.5壓實填土取大干密度大于2100kg/m3的級配砂石02.0粉土粘粒含量pc三10%的粉土0.31.5粉土粘粒含量pcV10%的粉土0.52.0e及IL均小于0.85的粘性土0.31.6粉砂、細砂(不包括很濕與飽和時的稍密狀態(tài))2.03.0中砂、粗砂、礫砂和碎石土3.04.4注:1強風化和全風化的巖石,可參照所風化成的相應土類取值,其他狀態(tài)下的巖石不修正;2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本規(guī)范附錄d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時nd取0;3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與液限的比值;4大面積壓實填土是指填土范圍大于兩倍基礎寬度的填土。5.2.5當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礎底面寬度時,
29、根據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計算,并應滿足變形要求:堺MbYb+MdYmd+McCk(525)式中:f由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Mb、Md、Mc承載力系數,按表5.2.5確定;b基礎底面寬度(m),大于6m時按6m取值,對于砂土小于3m時按3m取值;ck基底下一倍短邊寬度的深度范圍內土的粘聚力標準值(kPa)。表5.2.5承載力系數Mb、Md、Mc土的內摩擦角標準值久()MbMdM001.003.1420.031.123.3240.061.253.5160.101.393.7180.141.553.93100.181.734.17120.231.9
30、44.42140.292.174.69160.362.435.00180.432.725.31200.513.065.66220.613.446.04240.803.876.45261.104.376.90281.404.937.40301.905.597.95322.606.358.55343.407.219.22364.208.259.97385.009.4410.80405.8010.8411.73注:卩廠基底下一倍短邊寬度的深度范圍內土的內摩擦角標準值()。5.2.6對于完整、較完整、較破碎的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H巖基載荷試驗方法確定;對破碎、極破碎的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31、,可根據平板載荷試驗確定。對完整、較完整和較破碎的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也可根據室內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按下式進行計算:的f(526)式中:f巖石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k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kPa),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J確定;件一一折減系數。根據巖體完整程度以及結構面的間距、寬度、產狀和組合,由地方經驗確定。無經驗時,對完整巖體可取0.5;對較完整巖體可取0.20.5;對較破碎巖體可取0.10.2。注:1上述折減系數值未考慮施工因素及建筑物使用后風化作用的繼續(xù);2對于粘土質巖,在確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時,也可采用天然濕度的試樣,不進行飽和處理。5.2.7當地基受力層范圍內有軟弱
32、下臥層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按下式驗算軟弱下臥層的地基承載力:Pz+PczPz(527-1)式中:pz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kPa);p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f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經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2對條形基礎和矩形基礎,式(5.2.7-1)中的pz值可按下列公式簡化計算:條形基礎(527-2)b(p-p)kc-b+2ztan0矩形基礎p=lb(pk-pc)(527-3)z(b+2ztan0)(l+2ztan0)式中:b矩形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邊的寬度(m);l矩形基礎底邊的長度(m);pc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
33、a);z基礎底面至軟弱下臥層頂面的距離(m);0地基壓力擴散線與垂直線的夾角(),可按表5.2.7采用。表5.2.7地基壓力擴散角&Es1/Es2z/b0.250.50362351025102030注:1Esi為上層土壓縮模量;Es2為下層土壓縮模量;2 z/b0.50時0值不變;3 z/b在0.25與0.50之間可插值使用。5.2.8對于沉降已經穩(wěn)定的建筑或經過預壓的地基,可適當提高地基承載力。5. 3變形計算5. 3.1建筑物的地基變形計算值,不應大于地基變形允許值。5.3.2地基變形特征可分為沉降量、沉降差、傾斜、局部傾斜。5.3.3在計算地基變形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勻
34、、荷載差異很大、體型復雜等因素引起的地基變形,對于砌體承重結構應由局部傾斜值控制;對于框架結構和單層排架結構應由相鄰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對于多層或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應由傾斜值控制;必要時尚應控制平均沉降量。2在必要情況下,需要分別預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間和使用期間的地基變形值,以便預留建筑物有關部分之間的凈空,選擇連接方法和施工順序。5. 3.4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應按表5.3.4規(guī)定采用。對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變形允許值應根據上部結構對地基變形的適應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確定。表5.3.4建筑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變形特征地基土類別中、低壓縮性土高壓縮性土砌體承重結構基礎的局部傾斜0.0020.0
35、03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相鄰柱基的沉降差框架結構0.002Z0.OO3Z砌體墻填充的邊排柱0.0007Z0.001Z當基礎不均勻沉降時不產生附加應力的結構0.00510.0051單層排架結構(柱距為6m)柱基的沉降量(mm)(120)200橋式吊車軌面的傾斜(按不調整軌道考慮)縱向0.004橫向0.003多層和高層建筑的整體傾斜0.00424100&0.002體型簡單的高層建筑基礎的平均沉降量(mm)200高聳結構基礎的傾斜H000.00820Hg500.0065OHg1000.0051OOH1500.004150hM000.003g-200H0500.002高聳結構基礎的沉降量(mm)gHgzi-
36、1基礎底面至第i層土、第i-1層土底面的距離(m);刃.、8基礎底面計算點至第i層土、第i-1層土底面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可按ii1本規(guī)范附錄K采用。圖5.3.5基礎沉降計算的分層示意1-天然地面標高;2-基底標高;3-平均附加應力系數M曲線;4-i-l層;5-i層fj、E(MPa)基底附加壓力2.54.07.015.020.0Pf1.41.31.00.40.21.11.00.70.40.2表5.3.5沉降計算經驗系數也5.3.6變形計算深度范圍內壓縮模量的當量值(E),應按下式計算:s-工AE=-s工企Esi(5.3.6)式中:A第i層土附加應力系數沿土層厚度的積分值。5.3.7地基變形
37、計算深度zn(圖5.3.5),應符合式(5.3.7)的規(guī)定。當計算深度下部仍有較軟土層時,應繼續(xù)計算。As8Az(m)0.30.60.81.05.3.8當無相鄰荷載影響,基礎寬度在130m范圍內時,基礎中點的地基變形計算深度也可按簡化公式(5.3.8)進行計算。在計算深度范圍內存在基巖時,zn可取至基巖表面;當存在較厚的堅硬粘性土層,其孔隙比小于0.5、壓縮模量大于50MPa,或存在較厚的密實砂卵石層,其壓縮模量大于80MPa時,zn可取至該層土表面。此時,地基土附加壓力分布應考慮相對硬層存在的影響,按本規(guī)范公式(6.2.2)計算地基最終變形量。z=b(2.50.41nb)(5.3.8)n式中
38、:b基礎寬度(m)。5.3.9當存在相鄰荷載時,應計算相鄰荷載引起的地基變形,其值可按應力疊加原理,米用角點法計算。5.3.10當建筑物地下室基礎埋置較深時,地基土的回彈變形量可按下式進行計算:s=屮E宀(za-za)(5.3.10)ccEiii1i1i=1ci式中:sc地基的回彈變形量(mm);呦一一回彈量計算的經驗系數,無地區(qū)經驗時可取1.0;pc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壓力(kPa),地下水位以下應扣除浮力;Ec.土的回彈模量(kPa),按現行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中土的固結試驗回彈曲線的不同應力段計算。5.3.11回彈再壓縮變形量計算可采用再壓縮的壓力小于卸荷土的自重壓
39、力段內再壓縮變形線性分布的假定計算:ps二屮s(5.3.11)cccpc式中:s地基的回彈再壓縮變形量(mm);c屮回彈再壓縮變形增大系數,由土的固結回彈再壓縮試驗確定;cs一地基的最大回彈變形量(mm);cp再壓縮的荷載壓力(kPa);pc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壓力(kPa),地下水位以下應扣除浮力。5.3.12在同一整體大面積基礎上建有多棟高層和低層建筑,宜考慮上部結構、基礎與地基的共同作用進行變形計算。5. 4穩(wěn)定性計算5.4.1地基穩(wěn)定性可采用圓弧滑動面法進行驗算。最危險的滑動面上諸力對滑動中心所產生的抗滑力矩與滑動力矩應符合下式要求:M/MQ1.2(5.4.1)式中:MS滑動力矩(kN
40、m);Mr抗滑力矩(kNm)。5.4.2位于穩(wěn)定土坡坡頂上的建筑,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于條形基礎或矩形基礎,當垂直于坡頂邊緣線的基礎底面邊長小于或等于3m時,其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的水平距離(圖5.4.2)應符合下式要求,且不得小于2.5m:條形基礎da23.5b-(5.4.2-1)tanB矩形基礎da22.5b-(5.4.2-2)tanB式中:a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的水平距離(m);b垂直于坡頂邊緣線的基礎底面邊長(m);d基礎埋置深度(m);/-邊坡坡角()。2當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的水平距離不滿足式(5.4.2-1)、(5.4.2-2)的要求時,可根據基底平均壓力按公式(5.4.1
41、)確定基礎距坡頂邊緣的距離和基礎埋深。3當邊坡坡角大于45、坡高大于8m時,尚應按式(5.4.1)驗算坡體穩(wěn)定性。圖5.4.2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的水平距離示意5.4.3建筑物基礎存在浮力作用時應進行抗浮穩(wěn)定性驗算,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于簡單的浮力作用情況,基礎抗浮穩(wěn)定性應符合下式要求:G,k(5.4.3)Nww,k式中:Gk建筑物自重及壓重之和(kN);Nw,k浮力作用值(kN);k抗浮穩(wěn)定安全系數,一般情況下可取1.05。2抗浮穩(wěn)定性不滿足設計要求時,可采用增加壓重或設置抗浮構件等措施。在整體滿足抗浮穩(wěn)定性要求而局部不滿足時,也可采用增加結構剛度的措施。6山區(qū)地基6. 1一般規(guī)定6.1
42、.1山區(qū)(包括丘陵地帶)地基的設計,應對下列設計條件分析認定:1建設場區(qū)內,在自然條件下,有無滑坡現象,有無影響場地穩(wěn)定性的斷層、破碎帶;2在建設場地周圍,有無不穩(wěn)定的邊坡;3施工過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載和卸載等對山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4地基內巖石厚度及空間分布情況、基巖面的起伏情況、有無影響地基穩(wěn)定性的臨空面;5建筑地基的不均勻性;6巖溶、土洞的發(fā)育程度,有無采空區(qū);7出現危巖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的可能性;8地面水、地下水對建筑地基和建設場區(qū)的影響。6. 1.2在山區(qū)建設時應對場區(qū)作出必要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評價。對建筑物有潛在威脅或直接危害的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巖溶、土洞強烈發(fā)育地段,不應選作建設場地。6. 1.3山區(qū)建設工程的總體規(guī)劃,應根據使用要求、地形地質條件合理布置。主體建筑宜設置在較好的地基上,使地基條件與上部結構的要求相適應。6. 1.4山區(qū)建設中,應充分利用和保護天然排水系統和山地植被。當必須改變排水系統時,應在易于導流或攔截的部位將水引出場外。在受山洪影響的地段,應采取相應的排洪措施。6. 2土巖組合地基6. 2.1建筑地基(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木工包清工合同
- 高層建筑裝修安全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包裝咨詢行業(yè)集體勞動合同(含員工培訓)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智能化改造勞動合同模板
- 房屋買賣委托代理合同年
- 電子支付領域的風險控制與安全管理
- 農業(yè)產業(yè)鏈智能化改造與升級指南
- 合同轉包協議書
- 商品房買賣合同發(fā)布
- 勞務承包合同書樣本
- DL∕T 974-2018 帶電作業(yè)用工具庫房
- Unit 2 We're going to do some research(教案)-2023-2024學年湘少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下冊
- 緊密型縣域醫(yī)療衛(wèi)生共同體慢病管理中心運行指南試行等15個指南
- 基金應知應會專項考試題庫(證券類190題)附有答案
- 快速入門穿越機-讓你迅速懂穿越機
- 水利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六項機制”右江模式經驗分享
- 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開學培訓
- 食材配送服務售后服務方案
- 新目標(goforit)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全冊教案-unit
- 《如何做一名好教師》課件
- 2016-2023年婁底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