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_第1頁
《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_第2頁
《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一、課文悟讀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就是創(chuàng)造了兩種新的詩體: 律詩和絕句,通稱近體詩。唐代近體詩之美,美在意境,美 在氣象,美在詩眼。遺憾的是唐詩的這三大美到了宋代則大 為減弱,于是有人慨嘆宋代有詞無詩。其實也不然,陸游的 詩就與他的詞一樣的出色,堪與李、杜、白相媲美。因此, 要體悟唐詩及部分宋詩的美感,就必須牢牢把握個中三味。 王昌齡詩格中說: “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 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 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 情境, 娛樂愁怨, 皆張于意而處于身, 然后馳思, 深得其情。 三日意境, 亦張之于

2、意而思之于心, 則得其真矣。 ”這里說的 物境、情境和意境,其實說的都是意境,只不過把偏重于寫 山水的稱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稱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稱 為意境。王國維人間詞話里說: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 境。'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一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 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 者為我,何者為物。 ”這里講的有我之境, 即情境或意境; 無 我之境即物境。如果以此觀照,則山居秋暝 越中覽古

3、 石頭城偏重于物境, 登高蜀相錦瑟臨安春雨 初霽偏重于情境, 書憤偏重于意境。但是,這樣的劃 分實在太過機械瑣碎,因為在一首詩中,三境常常是渾然一 體的,我們不可能在具體品讀詩歌的時候作如此理性的條分 縷析,否則詩趣盡失。其實,我們在吟誦近體詩時,如果能 夠把握作者是如何在客觀景物中投射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 或者說是如何做到境意相合情景交融,我們就算品味到了一 首詩的意境。 例如,越中覽古描寫的都是,客觀景物,但除了最后一 句,其他三句所寫景物并非作者眼前所見之景,而是作者的 推測想像之景, 這本身就帶著作者濃重的主觀色彩; 而“只今 惟有鷓鴣飛 ”雖為眼前景, 卻與前三句所寫之景構成了鮮明的

4、 對比:一繁華,一凄涼,作者的感慨與婉嘆飽含其間。這就 是景、情、意的結(jié)合,就是我們所要品味的意境。再來看 氣象”嚴羽在滄浪詩話 詩辨里說:詩之法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jié)。 ”郭紹虞先 生校釋引詩說雜記 :“氣象如人之儀容,必須莊重。 ” 講景物用 “氣象萬千 ”,指自然景物的多種變化; 講人物用 “儀 態(tài)萬方 ”,指人物風貌的無美不備, 并不限于 “莊重 ”。但無論 是“氣象萬千 ”,抑或 “儀態(tài)萬方 ”,都有一個適宜的問題,只 有適應不同場合的不同風貌,才是美好的。用周振甫先生的 話來說就是: “那末用氣象來論詩, 不光指描寫景物, 也指描 寫人物和社會各種情態(tài),要寫出

5、無美不備的情狀,寫得光彩 照耀,氣勢飛動。 ”總之, 詩中的氣象, 既可以看作是一個作 者的品質(zhì)風格,也可以看作是詩歌的時代風貌。不同的詩人 其詩具有不同的品格,不同時代的詩也具有不同的風貌,從 而構成不同的氣象。一個成熟的讀者,在誦讀近體詩時,應 當能夠品出詩中的氣象,而這自然需要有一番比較的功夫。 例如,當我們誦讀杜甫的登高時,我們應當感受到其中 的沉郁頓挫,深廣雄渾的氣象:那肅殺慘淡的秋景圖,讓我 們體味到詩人內(nèi)心的那種傷時的凄涼;那無邊無際的落木, 那滾滾不盡的長江,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廣闊綿遠的境界,讓 我們感受到詩人那種韶光易逝的感嘆和壯志難酬的苦痛;而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

6、臺 ”更是寫盡了作者心中的 艱難悲苦,有人指出,這一句 14 個字,共寫了 8 層悲愁: 他鄉(xiāng)作客之悲愁,經(jīng)常作客之悲愁,萬里作客之悲愁,在蕭 條的秋季作客之悲愁,親朋不在獨自登臺之悲愁,登臺遠眺 更惹愁思,帶病登臺愁更愁,百年易盡、自感來日無多,由 此我們不難感悟到本詩雄渾的筆力及其萬千氣象。最后來說說 “詩眼 ”。所謂詩眼,就是一首詩中的句,有了這 一個詞 (這個詞可能是一個字 )或這一個句子, 全詩境界盡出。 詩眼如何來,靠的是煉字 (包括煉詞、煉句 )與煉意。正因為 反復的錘煉,才產(chǎn)生了千百年來為人稱道的妙詞佳句。如果 誦讀詩歌,不能發(fā)現(xiàn)、把握詩篇的 “點睛之筆 ”,那么我們就 算不得

7、真正讀懂了一首詩。例如,讀杜甫的 蜀相,很多人往往忽略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中“自”與“空”兩個字, 然而這兩個字恰恰是 本詩的詩眼,只有悟懂了它們,我們才能夠深切地體驗到祠 堂凄涼冷落的氣 '氛,而詩人的萬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發(fā) 的,假如我們不能理解這一點,我們就體驗不到詩人表現(xiàn)出 來的感傷嘆婉的情調(diào)。當然,也有人認為此詩的詩眼當是結(jié) 句,認為 “武侯壯志未酬而身先亡,詩人飽經(jīng)喪亂而屢失意, 經(jīng)歷雖各有不同,可就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這一點來說,他 們的命運是頗有相似之處的。正因為如此,詩人落筆沉摯, 力透紙背,寫得蒼涼悲壯,催人下淚 ”盛(廣智古典詩詞名 篇鑒賞集獻給

8、壯志未酬者的頌辭和挽歌中華書局 1984年 版)。如果從影響力來說, 尾聯(lián)自然遠勝于頷聯(lián), 它已成為對 赍志而歿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與同情的格言警句;但就尾聯(lián) 在全詩中的作用來看,它們是對 “自”與“空”的具體闡釋和升 華,如果我們忽視 “自”與“空”,那么對尾聯(lián)內(nèi)涵的感悟就會 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認為把“自”與“空 ”作為詩眼來理解,更易把握此詩的深刻意蘊。二、亮點探究1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一句的詞序還可作怎樣的排列 ? 詩人為何作如此排列 ?探究學習:還可有兩種排列: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與上兩種排列相比,詩人的排列有五個作用: 與第一種排 列相比,它

9、是為了押韻的需要, “舟”與“秋”流“”留“”押韻, 符合近體詩的格律要求。將 歸”與 下”作使動用,使句子更為活潑。 與第二種排列相比, 它反映了一種生活的真實: 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 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 “竹 喧”蓮動”置前, 可以突出山間景物的神奇美妙。 這樣寫可 以產(chǎn)生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的藝術效果,更添情趣。 2“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一句中連用了幾個并 無多少詩意的數(shù)量詞,但我們讀來不但不覺得枯燥乏味,反 而會產(chǎn)生一種神奇的美感,請分析其中的緣由。 探究學習:數(shù)量詞本身確實難有詩意,但如果將數(shù)量詞作恰

10、當?shù)慕M合,就會造成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如庾信小仙園 賦中的 “一寸二寸之魚, 三竿兩竿之竹 ”,前人就稱之為 “讀 之騷逸欲絕 ”?!拔迨?”一弦 ”一柱”作為一種寫實,十分平 常,但其中卻蘊涵著年華易逝,難以言說,往事如煙,不堪 回首的情思。而且詩人既不指明彈奏者和聽眾是誰,也不說 明彈奏的曲目和現(xiàn)場的氛圍,從而使 “一弦”一柱 ”獲得了一 種朦朧之美與多義之美。3“宮女如花滿春殿 ”一句中,詩人為何用 “春”來修飾 “殿”? 探究學習: “春”可使我們聯(lián)想到陽光明媚、 繁花盛開的春天, 但這里不一定是指春天,而是為了與 “宮女如花 ”相對應,使 讀者感受到越王周圍宮女之多, 越王游樂之甚

11、。 一個 “春 ”字, 十分形象地刻畫出越王當時得意淫逸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表 明,此時的越王早把臥薪嘗膽的往事忘得干干凈凈了。這就 為結(jié)句的轉(zhuǎn)折作好了充分的準備。4根據(jù)你的理解, “長使英雄淚滿襟 ”的英雄指什么人 ? 探究學習:首先是指詩人自己,詩人拜謁武侯祠,回顧諸葛 亮一生的功績和他未竟的事業(yè),不由得引發(fā)詩人崇敬、嘆惋 之情,再聯(lián)系自己許身社稷,志在匡國,卻是一腔熱血,報 效無門,于是更產(chǎn)生了壯志難酬的痛苦,不由得淚濕衣襟。 其次是泛指, 包括三國以來的一切志士仁人, 那些為國為民, 大智大勇的人。5白居易在讀了劉禹錫的石頭城后曾贊美道:“我知后之詩人無復措詞矣。 ”試以 “潮打空城寂寞

12、回 ”一句, 對本詩的 措詞作簡要分析。 探究學習:此句表面寫潮,實為寫人,寫人的心境,寫人的 感慨。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察到石頭城的荒涼,碰到 冰冷的石壁,又要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墒窍氘敵?, 這里曾經(jīng)過六代豪奢,曾經(jīng)是那么的繁華富貴。而如今山川 依舊,金陵城昔日的繁華卻難覓蹤影。城空空,心空空,潮 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愴,那么的凄清。面對著 這荒蕪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為何當年的繁華留不下 一點痕跡 ?可以說, 詩人在貌似平實的寫景中, 卻飽含著多少 難言的情懷,多少深刻的歷史教訓??芍^字字千鈞,撼人心 魄。三、選題設計1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 李杜詩風比較。 研究方法:

13、(1) 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風格。(2) 杜甫詩歌的主要藝術風格。(3) “李杜 ”的友誼與相互影響。(4) 兩種不同的詩風撐起巍巍的唐詩大廈。(5) 自古以來對 “李杜 ”詩風的評價。參讀書目:(1)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1 年版。(2)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年版。(3) 王昌猷意境風格流派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4) 陳圣生現(xiàn)代詩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 年版。(5) 陳偉文藝美學論綱 ,學林出版社 2019 年版。(6) 傅庚生杜詩散繹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7) 李白詩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年版

14、。(8) 燕白簡論李白和杜甫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2含蓄與晦澀 李商隱詩歌藝術優(yōu)劣談。研究方法:(1) 李商隱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征。(2) 李商隱詩歌的用典。 s(3) 李商隱詩歌的意象。(4) 李商隱詩歌的含蓄美。(5) 李商隱詩歌過分追求隱微曲折而帶來的晦澀難解。 參讀書目:(1) 趙山林詩詞曲藝術論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9 年版。(2) 周振甫詩詞例話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79 年版。(3) 劉逸生唐詩小札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4) 劉學鍇等編李商隱詩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6 年第二 版。(5) 吳調(diào)公李商隱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版

15、。(6) 楊柳李商隱評傳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3永遠的心痛 陸游詩歌中悲憤情懷的剖析。 研究方法:(1) 宋朝社會背景、 陸游生平回顧及其愛國主義思想成因的分 析。(2) 陸游的政治抱負與黑暗現(xiàn)實的沖突。(3) 陸游詩歌中強烈的抒情成分 抗金思想的直接抒發(fā)。(4) 陸游詩歌的托物言志一收復失地,重振中原的雄心壯志。(5) 陸游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 慷慨中的悲憤。 參讀書目:(1) 劉桂秋陸游詩詞選譯 ,巴蜀出版社 1990 版。(2) 朱東潤陸游選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3) 段曉華陸游詩歌賞析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4) 齊治平陸游傳論 ,岳麓書社 1984 年版。(5) 歐小牧陸游傳 ,成都出版社 1994 年版。周寶珠等編史記 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7) 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年版 4試論唐詩的畫美感。研究方法:( 1 )畫美的基本特征及詩畫的美學溝通。(2) 唐詩透露的色彩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