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事年表_第1頁
明代大事年表_第2頁
明代大事年表_第3頁
明代大事年表_第4頁
明代大事年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明朝史1368正月,朱元璋在應(yīng)天府即帝位,國號明,是為明太祖朱元璋;閏七月,元順帝逃往上都,史稱北元.八月,明軍占領(lǐng)大都,元亡.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應(yīng)天府即帝位,國號明,是為明太祖;閏七月,元順帝逃往上都,史稱北元.八月,明軍占領(lǐng)大都,元亡;明定田賦額,編定役法,定衛(wèi)所制度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以臨濠為中都;詔天下府,州,縣皆立學(xué).侍官制,定封建諸王之制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四月,元順帝病死于應(yīng)昌,昭宗繼位;分封諸王.詔定科舉制度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定

2、開中法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定屯田法.頒大明律;罷市舶司,實行海禁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正月,令鄉(xiāng)里立社學(xué);三月,立鈔法,造大明寶鈔;四月,改各都衛(wèi)為都指揮使司;空印案發(fā),誅連甚廣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改南京為京師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發(fā),株連三萬余人;罷中書省,廢丞相制度.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罷御史臺,廢御史大夫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徐達等出塞擊元,俘獲甚眾;是年,定賦役籍,編里甲,造黃冊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置錦衣衛(wèi).置都察院.置殿閣大學(xué)士,以備顧問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遣西平侯沐英鎮(zhèn)守云南,從此沐氏世守其地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3、1384改定都察院官制;頒科舉取士程式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郭桓案發(fā),株連者數(shù)萬人;十月,頒大誥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福建僧彭玉琳組織白蓮會,稱晉王,旋被鎮(zhèn)壓;令劃入匠籍之工匠輪班入京師服役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編繪魚鱗圖冊,與黃冊并行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軍至捕魚兒海,俘元皇子及妃嬪等數(shù)萬人,北元主遠(yuǎn)走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編定天下賦役黃冊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玉案發(fā).藍玉因謀反被殺,株連死者一萬五千余人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頒皇明祖訓(xùn)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南北榜案發(fā),開明朝取士分南北之先例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太祖死,皇太孫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

4、.即位后議定削藩,削廢周,齊,湘,代,岷五王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靖難之役開始,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兵攻入南京.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終.燕王朱棣即帝位,是為明成祖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二月,改北平為北京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命宦官鄭和與王景弘等出使南洋各地,鄭和下西洋自此始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永樂大典成書,凡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改安南置交趾布政使司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置奴兒干都司;烏斯藏黃教(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在拉薩行大祈愿法會,黃教漸成執(zhí)政教派明成祖永樂八年1410明成祖親擊韃靼本雅失里,至斡難河,本雅失里兵潰明成祖永樂九年141

5、1開會通河明成祖永樂十二年1414成祖親領(lǐng)步騎五十萬擊瓦剌馬哈木,大破之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遼東總兵劉江大破倭寇于金州望海堝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山東蒲臺唐賽兒起義,同年失敗;置東廠,由宦官掌管,專職緝查軍民官吏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成祖第五次率師親征韃靼.七月病死榆木川.皇太子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五月, 仁宗病死.六月,太子瞻基即位,是為宣宗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始設(shè)鈔關(guān), 以船只大小收稅,稱船料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各省專設(shè)巡撫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鄭和第七次自西洋還.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宗死,太子祁鎮(zhèn)

6、即位,是為英宗;以宦官王振掌司禮監(jiān),明代宦官專權(quán)自此開始明英宗正統(tǒng)元年1436推廣折色之法,是為金花銀明英宗正統(tǒng)七年1442設(shè)建州右衛(wèi),建州三衛(wèi)之名始此明英宗正統(tǒng)十年1445處州人葉宗留聚眾至福建開礦,被禁,遂殺官反抗明英宗正統(tǒng)十二年1447葉宗留聚眾數(shù)萬起義,稱大王,攻建陽,建寧等地明英宗正統(tǒng)十三年1448福建沙縣佃農(nóng)鄧茂七起義,稱鏟平王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1449瓦剌也先犯大同;七月,英宗率軍親征.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為瓦剌軍所破,英宗被俘,全軍覆沒,史稱土木之變.九月,祁鈺即帝位.十月,也先挾英宗逼京師,被于謙擊退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也先在大同,宣府等地被明總兵官郭登等擊退,乃與明約和明代

7、宗景泰五年1454也先被部下所殺,瓦剌遂衰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正月,宦官曹吉祥及其黨羽石亨等乘景帝病危,迎太上皇英宗復(fù)位,史稱奪門之變.二月,景帝死明英宗天順?biāo)哪?460韃靼孛來率軍分路南下,抵雁門.京師大亂.后韃靼軍退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正月,英宗死,太子見深即位,是為憲宗.始以內(nèi)批授官,時稱傳奉官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劉通,石龍等率荊襄流民起義于湖北房縣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劉通舊部李原領(lǐng)導(dǎo)荊襄流民再次起義,稱太平王明憲宗成化七年1471是年,定漕糧長運法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正月,置西廠,太監(jiān)汪直掌之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憲宗死.九月,太子佑樘即位,是為孝宗.遣散傳奉官兩

8、千余人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韃靼小王子遣使至京,自稱大元可汗(達延汗),從此屢與明通使.達延汗在位時統(tǒng)一漠北,蒙古復(fù)強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改開中鹽法,廢鹽商赴邊納糧,改在運司納銀,領(lǐng)鹽引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死.太子厚照即位,是為武宗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命劉瑾掌司禮監(jiān),大權(quán)盡歸劉瑾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置內(nèi)行廠,由劉瑾領(lǐng)其事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霸州文安人劉六,劉七起義,為明中葉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起義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佛郎機使者至中國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宸濠反于南昌,南贛巡撫王守仁發(fā)兵征討,克南昌.宸濠兵敗被俘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死.四月,武宗從弟厚熜即

9、位,是為明世宗;大禮議起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定大禮議,群臣力爭,下獄者一百數(shù)十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宮婢楊金英等謀殺世宗未遂,是為宮婢之變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嚴(yán)嵩升任首輔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盜王直,陳東與倭連結(jié),劫掠浙東,沿海倭患大熾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之變.俺答攻宣府,至通州,逼京師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應(yīng)俺答請,開馬市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巡撫譚綸率戚繼光,俞大猷,劉顯三將大破倭寇,收復(fù)興化,浙,閩倭寇漸平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世宗服丹中毒死.子載垕即位,是為穆宗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張居正入閣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海瑞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

10、,貪官污吏不敢作惡;戚繼光任總兵官,鎮(zhèn)守薊州等地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冬,俺答孫把漢那吉降明;應(yīng)天巡撫海瑞疏浚吳淞江,浚白茆河,并抑制豪強,被劾離職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封俺答為順義王,開互市.自此宣大以西平靜無事;戚繼光修成薊鎮(zhèn)長城,又調(diào)浙兵加強邊軍訓(xùn)練明穆宗隆慶六年157五月,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鈞即位,是為明神宗;張居正任首輔明神宗萬歷元年1573張居正請行考成法,以整頓吏治明神宗萬歷六年1578詔清丈天下田畝;俺答汗尊烏斯藏喇嘛領(lǐng)袖索南嘉措為達賴?yán)?是為達賴三世;張居正舉潘季馴總理河漕明神宗萬歷七年1579詔毀天下書院,凡毀六十四所明神宗萬歷九年1581張居正進行賦役制度改革,全面推

11、行一條鞭法明神宗萬歷十一年1583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起兵攻尼堪外蘭明神宗萬歷十五年1587明政府封索南嘉措為朵只兒唱達賴?yán)?海瑞死于南京右都御史任,人民為之罷市致哀明神宗萬歷十六年1588努爾哈赤統(tǒng)一建州五部明神宗萬歷十八年1590以大理評事雒于仁諫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發(fā),自是章奏留中遂成為例明神宗萬歷二十年1592五月,日本關(guān)白豐臣秀吉侵朝鮮.明兵赴援,大敗.乃任李如松為防海御倭總兵官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1593李如松收復(fù)平壤,開城,進攻王京,日軍棄王京,退據(jù)釜山.明撤主力回國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1594吏部郎中顧憲成被責(zé)革職,遂回?zé)o錫修東林書院,諷議朝政評論人物,東林黨議

12、始于此明神宗萬歷二十四年1596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征稅,從此稅使繼礦使四出明神宗萬歷二十五年1597日本再侵朝鮮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明軍再次赴援.豐臣秀吉死,日軍撤走明神宗萬歷二十七年1599遣宦官至各地征稅,辦礦.臨清,沙市,武昌等地民變明神宗萬歷二十八年1600播州楊應(yīng)龍作亂多年,明軍平亂,史稱播州之役;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到京,神宗允許在京師建教堂傳教明神宗萬歷三十二年1604發(fā)生楚宗之亂.宗室數(shù)百人大肆搶掠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1615梃擊案發(fā),殺張差結(jié)案;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金,史稱后金明神宗萬歷四十六年1618后金汗努爾

13、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征明,毀撫順,拔清河堡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1619明經(jīng)略楊鎬率四路軍攻后金,大敗.薩爾滸之戰(zhàn),西路軍被殲;后金滅葉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均亡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光宗病,紅丸案發(fā).廷臣恐光宗選侍李氏操縱朝政,迫令遷宮,是為移宮案.皇長子由校即位,是為熹宗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后金攻陷沈陽,又陷遼陽.后金遷都遼陽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荷蘭人入侵臺灣;白蓮教首領(lǐng)徐鴻儒在山東起義,稱中興福烈帝,不久敗死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閹黨顧秉謙,魏廣微入閣.魏忠賢提督東廠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魏忠賢興大獄,捕殺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殺前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

14、罷孫承宗,命放棄關(guān)外各城;三月,后金遷都沈陽,是為盛京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蘇州居民因反對濫捕東林黨人,發(fā)生民變.后顏佩韋,楊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殺,葬于虎丘,稱五人墓;八月,努爾哈赤死.九月,皇太極即位,是為清太宗 ;后金制訂 逃人法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皇太極攻寧遠(yuǎn),錦州,被袁崇煥擊退,時稱寧錦大捷;八月,熹宗死,弟信王由檢即位,是為明思宗.十一月,宣布魏忠賢罪狀,魏自縊死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以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陜西連旱,王嘉胤,高迎祥等起義,明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開始;張溥,孫淳等聯(lián)合幾社,聞社,南社,匡社等結(jié)成復(fù)社明思宗崇禎二年1629后金大舉攻明,袁崇煥入援;崇禎帝中后金反間計,將

15、袁下獄;開歷局,以徐光啟監(jiān)督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李自成參加起義;張獻忠起義于陜西米脂明思宗崇禎八年1635高迎祥,張獻忠東進,破鳳陽.明廷因戰(zhàn)區(qū)擴大,命盧象升總督山,陜;張獻忠率部西入陜西,與李自成合明思宗崇禎九年1636高迎祥為孫傳庭所殺,李自成代為闖王;四月,皇太極即帝位,改國號為清明思宗崇禎十年1637宋應(yīng)星所著天工開物刊行明思宗崇禎十一年1638明廷推行招撫政策,張獻忠據(jù)谷城受撫,但拒絕解甲.李自成屢為明軍所敗,兵力微弱,起義軍入商雒山中;清多爾袞大舉攻明;清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明思宗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谷城再起,破房山,???九月,楊嗣昌出京督師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張獻忠,羅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綿州,逼成都.李自成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