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錨索拉拔試驗方案_第1頁
預應力錨索拉拔試驗方案_第2頁
預應力錨索拉拔試驗方案_第3頁
預應力錨索拉拔試驗方案_第4頁
預應力錨索拉拔試驗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xxxxxxxx錨索拉拔試驗施工組織方案編制:審批:審核:XXXXXXXX院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陜西省府谷,距府谷縣城以北約 22km。年產33萬噸電石一期高邊坡加固 工程由高度不等的高陡挖方邊坡、自然斜坡及沖溝組成,加固工程分為D1區(qū)、D2區(qū)、D3區(qū)及平臺之間擋墻。挖方邊坡坡高約 3060m,刷坡坡率1:、1: 1、1:,共分刷成四級邊 坡,中間設置3-15米寬平臺,目前D1區(qū)-D3區(qū)土方削坡已基本到位。本次招標范圍為府 谷清水川低熱值燃料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年產 33萬噸電石一期高邊坡加固工程,主要包括 護面墻、錨索抗滑樁、錨索框架、坡面綠化、地下及地表排水等。廠區(qū)

2、原始地貌主要為黃土低山丘陵,地形較破碎,地面起伏較大,最大高差約75m,地形總體上呈東高西低之勢,沖溝較為發(fā)育,沖溝溝壁一般可見基巖出露,岸坡陡立,溝 底有少量崩塌體分布。廠區(qū)內梁、嵬頂部及山坡上均被黃土覆蓋,地面大部分為荒山,少 部分開辟為耕地。填方區(qū)域近東西走向的自然沖溝發(fā)育。從鉆探資料及原始地形圖看,表 層黃土覆蓋層較薄,厚36m,其下為中厚層強風化褐紅色砂質泥巖和強中風化褐黃色 粉質砂巖。從補充鉆探的資料看:坡腳一帶填土厚度510m,其次為58m的黃土層,下伏褐紅色強風化砂質泥巖,層厚 56m,褐黃色強、中風化砂巖,層厚 46m;坡頂填 土覆蓋較厚,厚度一般在1325m之間,其次,為3

3、10m的黃土覆蓋層,下伏褐紅色強 風化砂質泥巖,層厚56m,褐黃色強、中風化砂巖,層厚 46m。根據(jù)賦存條件和含水 介質,施工場地分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和風化基巖裂隙水。在進行治理工程前,為 了確定錨索的錨固力,驗證錨索的各種安全系數(shù)、錨固性能及設計參數(shù)等,根據(jù)預應力錨 索設計及施工規(guī)范,進行錨索現(xiàn)場拉拔試驗。2試驗錨索施工方案及措施。本次試驗孔布設在 邊坡上。采用一臺全液壓鉆機、1臺20m的空壓機。錨索規(guī)格: 鉆孔直徑小130mm錨索由8根615.2mm的鋼絞線(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極限 抗拉強度1860MPA編制而成,要求順直、無損傷、無死彎,詳見下表1。主要施工工序有: 進行

4、場地施工平臺的修建,為了方便錨索施工,在場地試驗錨索處,修建一寬4米,長10米平臺,將鉆機平整的布置在平臺上。錨索孔成孔:鉆機安裝好后用地質羅盤校正導軌開孔傾角,鉆機對正鉆孔調試, 再固定鉆機,使用全液壓鉆機,20m移動式空壓機,用鉆機配相應沖擊器及釬頭,沖擊回轉干孔鉆進成孔。鉆孔達到設計深度以后,用高壓風沖孔,清除孔內巖粉,以便提高水泥 漿與孔壁巖體的粘接強度。 錨索制安:按設計要求選用鋼絞線等材料制作錨索束。其方法為:在制作場地上, 每隔1m設一作業(yè)支架,將由砂輪切割機切割好的鋼絞線平放在支架上,從一端量出錨固 段的長度,去除錨固段油污,用干棉紗將錨固段錨索擦拭干凈,然后用鋼絲刷除銹,再按

5、 設計要求,綁扎擴張環(huán)、箍環(huán),焊導向尖錐。錨索自由段按設計要求處置。錨索束制作好 后編號、標記,待入孔安裝。擴張環(huán)、箍環(huán)和導向尖錐按設計圖現(xiàn)場制作。制作好的錨索 經(jīng)核對與所施工鉆孔編號一致時,人工抬至鉆機工作平臺人工推送入孔。 注漿:制作錨索束時,將注漿管從錨索隔離架中穿入綁好,與錨索同時送至距孔 底1520cm處,使用注漿泵從孔底注水泥漿至孔口,漿液沉淀后要進行二次補漿。 錨墩布置:錨索施工完成后,因試驗場地為填方邊坡,加之邊坡高陡,難以進行 錨墩施工,在張拉時采用兩塊厚度為 2cm的鋼板代替錨墩,鋼板規(guī)格為 400X 400X 20mm錨索張拉:等孔內水泥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然后按設計、

6、規(guī)范要求進行錨索張 拉試驗。表1分組試驗孔 編號錨索 長度 (m)錨固段 長度(m)自由段長度(m)傾角 (。)孔徑(mm)鋼絞 線根數(shù)設計 抗拉力KN預估破 壞福裁KN弟1組T1734251308T2844251308T39542513083試驗依據(jù)(1)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年2月設計的工程施工圖設計(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 JGJ120-201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02)巖土錨桿(索)技術規(guī)程(CECS 22:2005)(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4試驗內容、工作量及目的試驗目的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錨索極限承載力。根

7、據(jù)試驗結果調整設計參數(shù)并對施工工藝的適 宜性進行評價,最終根提出合理意見及建議。5試驗儀器表1試驗儀器匯總表廳P設備名稱規(guī)格型號1千斤頂1000kN 級2百分表0.01mm 級,050mm試驗前后,儀器的狀態(tài)、性能均良好。使用期間儀器均在其檢定證書有效期內。6試驗方法本次試驗采用循環(huán)加載法。根據(jù)設計要求,擬建場地3根錨索均按設計拉力進行試驗。 具體試驗的加載、卸荷、讀數(shù)均按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附錄B之試驗相關要求執(zhí)行?,F(xiàn)場安裝見圖所示圖試驗示意圖表循環(huán)加載試驗的加載分級與錨頭位移觀測時間循環(huán)次數(shù)分級加載試驗的加載分級與錨頭位移觀測時間初級荷載加載過程卸載過程第一循環(huán)1

8、0204050402010第二循環(huán)10305060503010第三循環(huán)10406070604010第四循環(huán)10507080705010第五循環(huán)10608090806010第六循環(huán)107090100907010觀測時間(min)5510555注:1.在每級加、卸荷載等級觀測時間內,測讀錨頭位移不應少于3次。2.在每級加荷等級觀測時間內,錨頭位移小于0.1mm時,可視為位移穩(wěn)定,可施加下一級荷載,否則應延長觀測時間,直至錨頭位移增量在 60min內小于2.0mm時,方可施加下一級荷載。、加載方法:張拉試驗應逐級加載連續(xù)進行,每級荷載分別為鎖定荷載的、倍,每級加載均為循環(huán)荷載。即在開始對錨索施加一個

9、初始荷載,并記錄錨頭位移初始讀數(shù)。 加載到第一級荷載時記錄錨頭位移值然后卸載到初始荷載并記錄位移值,依次按照加荷等 級加載-卸載-加載,每加一級荷載均要穩(wěn)定一段時間,該段時間內測讀錨索位移量不少于 三次。、加載穩(wěn)定標準:a.錨索在某一等級白荷載作用下,10分鐘的相對位移量小于或等于0.1mm則視為穩(wěn) 定;否則繼續(xù)觀測直到位移量小于 0.1mmb.錨索相對位移曲線是收斂的。終止試驗標準:a.錨索位移長時間不穩(wěn)定、不收斂。b.后一級荷載產生的錨頭位移量是前一級位移量的2倍,即拉拔力-位移曲線出現(xiàn)明顯拐點。c.加荷量已超過設計拉力值的3倍。達到上述情況之一即可終止試驗。7試驗人員為了保證本次試驗的質量,按期完成任務,根據(jù)工程量及施工工藝要求,我院安排精干、施工經(jīng)驗豐富的施工人員到場參加本次施工,具體如下:1、技術管理人員2人。2、施工隊長1人,鉆孔班長1人,鋼筋班長(錨索的制安)1人,注漿2人,工人2 人。8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本次試驗孔施工杜絕安全事故發(fā)生,現(xiàn)場安全文明及環(huán)境保護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及電 廠相關規(guī)定進行執(zhí)行: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消除各類安全隱患。試驗全過程按照施工現(xiàn)場安全文明操作規(guī)程進行,組織宣傳學習并貫徹執(zhí)行,組 織進行安全教育與培訓活動,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安全操作技能及自我防護能力。 施工人員衣著整齊,力求統(tǒng)一著裝。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