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進化論課件_第1頁
古典進化論課件_第2頁
古典進化論課件_第3頁
古典進化論課件_第4頁
古典進化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主講:王希輝民族學概論歷史系想象與真實古典進化論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張王希輝一、進化論與人類學 1.關于anthropologyanthropology一詞,源于希臘文的“anthropos”與“l(fā)ogos”,其字面意思為研究人的學問。而anthropology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名詞意義,則是在19世紀中后期。 人類學(anthropology)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與進化論的發(fā)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進化論與人類學產生的背景 (1)自14至16世紀,歐洲掀起了一場對人類歷史影響深遠的運動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提倡以人為本,強調人性的解放與人的價值,即人本主義(humanism)或人文主義。文藝

2、復興不僅掃清了讓資本主義順利發(fā)展的思想障礙,而且還直接促進了近現代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產生與發(fā)展。 人類學開始于文藝復興時期。 國際社會科學百科全書 (2)從15世紀開始,隨著歐洲遠航技術的成熟,地理大發(fā)現與環(huán)球航行成為了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并由此極大地開拓了歐洲人的空間視野,同時增進了人類文化的全球性交流。 (3)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全球貿易市場體系的確立,殖民時代全面開始,這在客觀上要求形成一套能夠解釋殖民主義實踐“合理性”的時代話語或理論陳述。全球殖民擴張政治地理格局(1815-1870年) (4)在18世紀后半期和整個19世紀,系統(tǒng)的世界探險工作進行迅速,并且大部分的環(huán)球探

3、險是在真正科學精神的指導下開展,在全球范圍搜集了大量的資料,這為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與人類學的產生提供了詳實的基礎材料與事實證據。 1831 年,達爾文參加了測量考察艦“貝格爾”號歷時5年的環(huán)球旅行,為其創(chuàng)立“進化論”收集和準備了詳實的材料與證據。 (左)詹姆斯庫克17281779年的奮進號;(右)庫克船長的環(huán)球探險在夏威夷群島的戲劇性經歷成為了日后人類學的經典議題。 3.進化論與人類學的產生進化的觀念可以上溯到古希臘哲學時代:古希臘百科全書式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世界是不斷完善發(fā)展的;而古希臘的“原子論”者則常常被稱為“進化論”者。 但是,關于萬物進化的命題,古希臘哲學家們所能做到的,只是提出問題,然后

4、對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行一番思辨性的猜測。 進化的理念與理論,到了18世紀才有長足的發(fā)展。文藝復興要求“復興希臘、羅馬文化”,于是進化理念由此再度出現,在哲學家(培根、笛卡爾、萊布尼茨與康德)們的著作中有了系統(tǒng)的陳述,而與此同時,自然科學家們也開始關注和研究進化的客觀事實。 18、19世紀,進化理念在各學科中得以普遍提倡與發(fā)展,比如,拉普拉斯和康德的天文學,萊爾的地質學,巴爾的胚胎學,以及馬爾薩斯的人口學等等。 而關于人類社會進化的思想,則由孔德開創(chuàng),經黑格爾以辯證法發(fā)展,由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進行了系統(tǒng)地陳述。斯賓塞是進化論的集大成者,其一生以宣傳進化論為

5、己業(yè),擬把進化理論運用于解釋宇宙萬物的起源,直到社會倫理的發(fā)展為止。 斯賓塞早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fā)表之前,就已經在提倡一種較為成熟而具體的進化論學說,而達爾文于1859年發(fā)表的物種起源則正好幫助斯賓塞完成了進化理論應用于生物學的計劃。 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達爾文物種起源發(fā)表的1859年,幾乎成為了西方文化思想史的分水嶺: 在1859年以前,西方文明若是根于圣經的教條; 則1859年以后,便是進化論的世界(V. F. Calverton)。 19世紀,隨著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fā)表,進化思想與理論開始被廣泛接受,并且深入人心。人類的進化 進化論能夠很好地反映和解釋19世紀歐洲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社會文化的巨

6、大變遷。 進化論及其推論和當時的統(tǒng)治階級哲學完全吻合,它不但提供了人類發(fā)展的一種新預測,還就西方文明世界優(yōu)先提出了新辯護,甚至它還充當了歐洲民族主義和西方中心主義,以及當時正在擴張中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理論基礎。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學以所謂的“非西方文化”(non-western cultures)為研究對象開始產生,人類學的這種研究,是以歐洲在歐洲以外的地區(qū)已經立下根基并且顯示出歐洲的“進步性”為前提的。 人類學一開始便以進化論為學科的陳述基本結構,進化論學說把人類作為生物體的演化和人類創(chuàng)造物文化的演化的研究推向了整合,從而把人類學推上了科學史的舞臺。人類學以 “非西方”(他者)為研究對

7、象二、人類學的進化理論 19世紀人類學的進化理論有三大原則:(1)人類心智能力一致性;(2)人類生存物質環(huán)境大同小異;(3)人類社會-文化沿同一路線逐漸進步。 進化論學者們通過對搜集到的各地方、各民族、各時代的許多文化事實進行比較分析、邏輯排比,將不同的文化排成高低不同的序列,序列上的各文化分別代表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各階段,由此,便構建出了人類社會-文化的進化歷史過程。 人類學早期進化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有:1、人類學進化理論的先驅者Herbert Spencer(1820-1903) 斯賓塞,英國實證主義哲學家,其社會理論提出兩大原則:(1)社會超有機體論,認為社會與生物有機體有某些共

8、同的特征,但又不相同,社會是一種“超有機體”,這種超有機體性質主要表現在它的進化過程的特點上;(2)社會進化論,認為社會是由同質而趨異質,由簡單而趨繁復。 斯賓塞擬就了社會進化程序的系統(tǒng),請了許多助手替他從各地方、各民族、各時代選集種種關于風俗制度與思想習慣的材料,然后,把材料有條理地充實入預定了的人類社會進化系統(tǒng)。斯賓塞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人類學家,但其進化論思想直接影響著人類學的誕生。人類學誕生之初的進化論思想繼承了斯賓塞的社會進化理論。斯賓塞的主要著作有:社會學原理(1876-1896),倫理學原理(1879-1893)2、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構建者Edward Burnett Tylor

9、(1832-1917) 泰勒,英國人類學家,他系統(tǒng)而邏輯地闡述了文化進化的原理、進化的機制以及研究的方法,這一貢獻使他成為科學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人類學家,被稱為“人類學之父” .泰勒于1871年發(fā)表了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書,開篇便給“文化”下了一個定義,甚是經典:Culture a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law, morals, 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

10、r of society. 泰勒認為,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史是自然史的一部分:一方面,較高級的狀態(tài)是從較低級的狀態(tài)發(fā)展而來的;另一方面,通過進步發(fā)展而獲得的文化可能會由于退化而被喪失掉,但進步是第一位現象,而退化是第二位的。 他主張人類文化是朝著進步的方向挺進,只不過西方較早地到達了“文明”的高級階段,而非西方的“野蠻民族”則在歷史中長期延生。 西方與非西方 在原始文化中,泰勒還提出“萬物有靈”論,用以解釋人類宗教的起源。貴州省從江縣岜沙苗族拜樹神 在方法論上,泰勒創(chuàng)造了文化遺留(survivals)分析法,并系統(tǒng)發(fā)展了比較法(Comparative Studies),他主要以這兩種研究方法對大量材

11、料進行分析整合而構建了宏觀的人類文化(文明)進化歷史。 泰勒認為一些兒童游戲遺存有野蠻人的心智現象,這種遺存他稱之為“遺留”(Survival) (右)貴州長角發(fā)苗的搶婚習俗。用泰勒的理論解釋,“搶婚”習俗是一種原始社會戰(zhàn)爭中“搶女人”的“遺留”。3、人類社會進化史的構建者Lewis Henry Morgan (1818-1881) 摩爾根,美國人類學家,于1877年發(fā)表古代社會(Ancient Society),該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人類社會進行的具體步驟:人類社會的最早期為蒙昧時代,此時,人類發(fā)明了取火技術和弓箭,生產方式為漁獵;然后,人類社會進入中期階段的野蠻時代,在這一時期,人類發(fā)明和使用陶

12、器與銅、鐵器工具,生產方式是畜牧、農耕;最后,人類社會發(fā)展到高級階段的文明時代,以文字發(fā)明為始至現代(西方)社會。(左)人類發(fā)明取火和用火;(中)人類發(fā)明和使用陶器;(右)人類發(fā)明和使用文字。 摩爾根所設想與構建的人類社會發(fā)展階段序列,創(chuàng)造性地將生產技術的發(fā)展作為劃分的標準。蒙昧時代野蠻時代文明時代 與社會發(fā)展序列相適應的,摩爾根提出了人類婚姻家庭的進化步驟,即雜交(亂婚)、普那路亞家庭(群婚) 對偶家庭、一夫一妻家庭(對偶婚)。摩爾根作出這一推測是根據對某些社會親屬制度的研究,他認為親屬制度是婚姻家庭形式的反映和記錄,他把全世界的親屬稱謂制度分成兩大類:“類分式稱謂制”,旁系、直系不分;“描

13、述式稱謂制”,區(qū)分旁系、直系。 在侗族,兄弟稱呼其兄或弟的配偶都為“買(侗音)”,意為“妻子”;姐妹稱呼其姐或妹的配偶都為“掃(侗音)”,意為“丈夫”。用摩爾根的親屬稱謂理論解釋,這是古代“群婚”現象的印記。 “無父無夫”的社會瀘沽湖畔摩梭人。用摩爾根的理論解釋,摩梭人的走婚是一種母系氏族社會的群婚。 同樣的,親屬稱謂制度也與社會發(fā)展序列相適應。這樣,摩爾根為古代社會的發(fā)展定下了一條進化的程序:原始群 母系氏族社會 父系氏族社會 部落聯盟。 摩爾根的社會進化論思想,經恩格斯加以整理,廣為宣傳,已然成為通俗化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的“圣經”(吳文藻,1932)。 馬克思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摩爾根的人類社會

14、進步階段論: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三、人類學進化論批評 19世紀人類學的進化論學者們對人類社會-文化進步發(fā)展的論述,以及對人類社會-文化進化史的構建,是基于一種假設,即假設(認為)人類心智能力的一致性及其對社會-文化進化的決定性作用。在人類心智一致性的假設前提下,進化論者認為,生活于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人們總會產生相同的風俗習慣,只是產生的時間先后不同,人類社會-文化沿著一條相同的軸線逐步進化發(fā)展。 這種進化模式被稱作“單線進化”?!皢尉€進化”學者們從全球范圍搜集了大量的人類社會-文化資料,并進行了人為地高級與低級、先進與落后、文明與野蠻等對比劃

15、分,然后把各社會-文化依“進化”的順序排列,這樣,進化論者便構建出了人類社會-文化由低級向高級整齊劃一的、積漸發(fā)展的進化歷程。文明與“野蠻”、先進與“落后” 19世紀,西方社會因技術革命所取得的巨大物質進步及因此而形成的新價值觀,使西方人文學者在研究非西方的“原始”人類社會-文化時無法擺脫西方巨大物質進步所帶來的優(yōu)越感,于是,他們以俯視的姿態(tài)研究非西方的社會與文化,像猜謎一樣,多方改變事實,以求解決他們急于要尋出普遍的進化定律以解釋人類怎樣由粗陋的原始時代進步到精美的19世紀文明。 19世紀人類學的進化理論所論證的,是一種全球性的歷史過程概念,其前提是“時間的自然化”(the naturali

16、zation of time)(Johannes Fabian)。進化論的時間觀主張人類的發(fā)展是從過去(the past)到現在(the present)的直線式的、不可回歸性的流動。進化論學者把這種時間觀直接在全球的空間范圍內構建,把全球空間范圍內的共時性人類各種社會-文化進行人為地歷時性二元對立式劃分,即西方非西方,文明野蠻,現代原始等。人類社會-文化進化史的全球時-空構建原始非西方野蠻現代西方文明 把全球的人類社會-文化類型進行時空差異性劃分與西方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政治實踐有密切關系,因為進化論在全球范圍內構建起來的人類社會-文化進化模式與西方資本主義在全球建立的市場貿易體系與殖民體系相吻合。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進化論學者在他們的研究和論述中有意識地為世界體系的建造服務,不過,這至少體現了當時的人類學者的話語如何受政治思潮的影響(王銘銘)。不管怎樣,人類學的早期進化理論卻明確地陳述了一個事實,即人類社會-文化是不斷(要求)進步發(fā)展的。參考文獻: 1 王銘銘編,西方與非西方,華夏出版社,2003年。 2 王銘銘著,文化格局與人的表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3 林惠祥著,文化人類學,商務印書館,2000年。 4 童恩正著,文化人類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5 朱炳祥著,社會人類學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 6 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