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線裝書裝訂方式_第1頁
古代線裝書裝訂方式_第2頁
古代線裝書裝訂方式_第3頁
古代線裝書裝訂方式_第4頁
古代線裝書裝訂方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代線裝書裝訂方式線裝書的裝訂線裝:書籍裝訂的一種技術(shù)。它是我國傳統(tǒng)書籍藝術(shù)演進的最后形式,出現(xiàn)于明代中葉,通稱線裝書”。實際上在裝訂時,紙葉折好后須先用紙捻訂書身,上下裁切整齊后再打眼裝封面。線裝書一般只打四孔,稱為四眼裝”。較大的書,在上下兩角各多打一眼,就成為六眼裝了。講究的線裝,除封面用綾絹外,還用綾絹包起上下兩角,以資保護。線裝書裝訂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貼書箋,顯得雅致不凡,格調(diào)很高。一、線裝書的形式線裝書有簡裝和精裝兩種形式。簡裝書采用紙封面、訂法簡單,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簡單的函套。精裝書采用布面或用綾子、綢等織物被在紙上作封面,訂法也較復雜,訂口 的上下切角用織

2、物包上(稱為包角),有勒口、復口(封面的三個勒口邊或前口 邊被襯頁粘?。?,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書夾把書冊包扎或包 裝起來。線裝書的訂聯(lián)形式有很多種,即:a四目騎線式;b太和式;c堅角四目式;d龜甲式;c唐本式;f麻葉式;g四目式。唐本式和四目式訂聯(lián)方法基本相同,堅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礎(chǔ)上對書角加固的一種改革形式,以上三種都是常用的訂聯(lián)形式。二、線裝書加工工藝線裝書加工工藝分為線裝書加工和書函加工兩部分。線裝書加工工藝流程如下:理料折頁配頁檢查理齊壓平齊欄打眼穿紙釘粘封面一一配本冊、切書一一包角一一復口 一一打眼穿線訂書一一粘簽條一一印書 根字。理料。即將印刷頁一張一張地揭開、

3、 挑選、分類,再逐張按欄腳和圖框?qū)⑵?撞理整齊,這種操作叫 捐書”。頁張理齊后,用單面切紙機把書頁裁切成所需的 大小。折頁。線裝書折頁是以中縫前日為標準, 將單面印的書頁的白面向里,圖文 朝外對折,折縫就是前口,一般書頁折縫處印有 魚尾”標記,作為中縫折疊標記, 稱為 黑日子折”,把版框作為中縫折頁的標準線的,稱為 白口子折”。折頁后書 帖欄線整齊,魚尾欄寬度一致,折縫壓實無卷帖。配頁。線裝書的配頁操作與平裝書的配頁基本相同,線裝書頁薄,紙質(zhì)軟,除用一般平訂的揀配方法外,還常用撒配撒配時, 按頁碼順序?qū)⑼豁摯a的書帖排列成梯形后, 將其疊放在一起, 然 后從一頭抽出書帖, 就是一本配好的書冊。

4、 配好后的書冊版面排列整齊, 無錯帖、 無卷帖,撞理整齊。齊欄。將理齊后的書頁散開成扇形狀, 并逐張將書頁前口折縫上的魚尾欄整 齊的操作稱為齊欄。 齊欄前應(yīng)先將書帖前四折邊刮平服整齊, 防止齊欄時書頁拱 翹。齊欄后的書冊,欄線垂直、不亂欄、順序正確。打眼穿紙針。 配頁齊欄后的書冊, 經(jīng)理齊檢查無誤后, 進行打眼穿紙釘, 以 保證書頁不移動,并欄線整齊。紙針眼打兩個,上下位置在書冊長各1/3處, 距書脊69mm。打眼垂直、無扎裂、扎豁書冊,針眼直徑以能入針穿線為準。紙打用料與所訂書冊紙質(zhì)相同, 并用豎紋。 紙針要挺括、 牢固、直徑與針眼 相符合。切書。將粘好封面、 封底、配好頁的整套書冊沿口子闖

5、齊、 放到三面切書機 的切書臺上, 對準上下規(guī)矩線切書。 切好的書冊應(yīng)刀口光滑、 平整美觀, 壓書的 力量應(yīng)適當,以免裁切后本冊表面出現(xiàn)壓痕。包角。為保護書角,使其不散。不折、堅固耐用,在穿線前將書背上下兩角 用繽或絹包住稱為包角。包角的位置在書冊最上和最下第一針眼處,并與線痕、 切口呈垂直狀。包角用料為細軟織品,用適當粘劑,折角整齊,包角平整牢固、 自然干燥。復口。將封面三邊(或前口一邊)的勒口與襯頁粘接,將勒口蓋住,以增加 封面的挺括和牢固性,保持外觀的整齊。穿線訂書。 線針眼一般為四個, 上下位置根據(jù)訂縫形式定, 與書脊距離為1318mm。用線為60或42支紗6股蠟光白線或相同規(guī)格的絲、

6、麻線穿過眼孔,將書頁訂牢。穿線用雙線, 依不同的穿線方法, 入線要正確, 拉線緊度適當。 書冊穿線后 平整牢固,雙股線并列排齊,無扭線、交叉、重疊、分離線,線結(jié)不外露貼簽條。 在封面上貼書名簽, 簽條的位置對書籍的造型也有一定的影響, 一 般是粘在封面的左上角,離天頭和前口各約812 mm。印書根。 線裝書通常是平放在書架上, 為了便于查找, 還要在地腳的右邊印 上書名和卷次。線裝書訂線方法圖示一、四眼訂線法1 .1穿線方式圖1、穿線方式(一)1 .2穿線方向拆K 起.右行*1)7P.左;J叢居左幵二)10,左2舉趨+左行fW)圖4、穿線方向(3 2)13圖5、穿線方向(3 3 )、六針眼訂法

7、和八針眼訂法M)(六卅觀法)圖6、六針眼訂法和八針眼訂法圖書綴訂的方式與步驟作者:楊時榮(臺灣)摘要:在圖書修復裝訂的過程中,配合選用正確的綴訂方式,是足以影響圖書往 后延長保存年限的重要因素。本文內(nèi)容便是以圖書各種綴訂方式作為論述范疇, 并以文字、圖片相輔說明,使復雜的圖書綴訂走線更能簡明呈現(xiàn)而讓人了然易懂, 對圖書典藏者及愛書人在處理圖書裝訂及維護工作上而言,是有正面效益的。 關(guān)鍵詞:圖書維護;圖書裝訂;圖書保存;圖書修復;圖書綴訂;科普特裝訂一、前言圖書文獻以繩線綴訂防止散落,其法起源甚早,在中國可追溯至遠古時代文 字尚未發(fā)明前,人類以實物來表達思想之時期,云南地區(qū)便有景頗族人,會將情

8、人所熟悉之各種樹葉,以花線捆扎包成一束防止散落,送給對方以表達愛慕之意, 并作為定情信物。繼實物表達時期后,人類又發(fā)現(xiàn)可利用代表實物之圖畫來傳達 思想,日久之后,圖畫乃逐漸蛻變簡化,而成固定形式之圖案符號,是人類最原 始之象形文字。有了文字就必須要有書寫材料,在殷商時,人們是以龜甲獸骨作為書寫材料。 甲骨文又名契文,是殷代一種檔案文書,在龜尾右下方,??砂l(fā)現(xiàn)刻有 冊六、綸六、絲六等字樣,此字樣乃龜版編號,其作用在排列有序, 龜甲中央有孔,以韋編貫穿其間,可防龜甲散亂,此與后代冊葉以線綴訂亦有同 功之妙。至春秋戰(zhàn)國時代,竹木簡盛行,當時人著書立言,多以此為書寫材料, 每當一篇寫畢,便用絲、麻、皮

9、質(zhì)料之繩,將簡綴編成一長幅,圖書基本形 制因而產(chǎn)生。到隋唐時,因紙張發(fā)明,進而影響中國圖書裝幀形式之演變, 此時卷軸、葉 子興起,取代竹木簡,惟仍難脫繩線綴編之窠臼,陳祚龍敦煌學要鑰中,便 以近代由敦煌石室中,所發(fā)掘之唐代諸多實物,考證當時圖書裝幀形式云:如 為卷子則于其上加一絲綿細帶(成五彩細帶),以便捆合;如為冊子則多以線訂 合(以線由葉子中間綴訂各葉成冊)。宋張邦基墨莊漫錄也記載:作書冊粘葉為上,久脫爛茍不逸去,尋其次第足可抄錄。屢得逸書,以此獲全。若縫績, 歲久斷絕,即難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數(shù)冊,錯亂顛倒。伏讀歲余,尋繹綴次, 方稍完復,乃縫績之弊也。按縫績之意,所指是以針線連續(xù)綴訂書背

10、。 在敦煌遺書中,所呈現(xiàn)之縫線方式,一般有三種,一為書葉較厚,對折后折縫沾 粘集在一起作書背,后因沾粘處脫落,再用麻線縫住,此種縫法隨意性很大,沒 有規(guī)律,有僅縫一點,也有縫上下兩端,還有整個書背用線綴訂,在中國大陸、 英國、法國國家圖書館所搜藏之敦煌遺書中都有發(fā)現(xiàn), 此可說是線裝書籍的雛形; 二為書葉較薄,對折后折縫集在一起作書口,加上封面紙,與書口相對一側(cè),打 三眼訂線,其特征除三眼外與明清之線裝書沒有多大區(qū)別,可說已完全具備線裝 書的特征;三為書葉較厚,幾張集在一起,對折成一帖,數(shù)帖集中在一起,以折 縫處作書背,用麻線反復穿聯(lián)綴訂,若依墨莊漫錄所記載歲久斷絕,即難 次序而言,以上裝幀形式

11、應(yīng)就是縫績裝。縫績裝在中國古代唐朝時期,雖 然只是短暫的流行,但是隨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國書籍縫績方式,很可能便是 藉由此傳到日本、中亞和歐洲,而彼此影響書籍的裝訂方式,例如:日本的和 式綴訂,及西方書籍的鎖線綴訂,都還能找到早期中國縫績裝和埃及科普 特裝訂的部份影子。宋代時,由于卷軸裝的舒展不便,而縫績裝訂又與當時書籍印刷方式無法配 合,縫績裝訂乃逐漸失傳,粘葉方式之蝴蝶裝因而盛行。直到明代, 以線綴訂方 式復又盛行,但與訂背方式的縫績裝并不相同,自明萬歷之后,迄至清末三四百 年間線裝本,完全取代中國圖書裝幀形式??破仗匮b訂(Coptic Bin di ng)是歐洲早期的一種圖書裝訂方式,

12、其在公元 第二或第三世紀時,系由住在埃及早期的基督徒科普特人, 利用編織地毯的技術(shù) 及縫針,所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綴訂技術(shù),早期應(yīng)用于紙草紙文獻的裝訂;接著羊皮紙 的廣泛利用,取代了紙草紙后,科普特裝訂仍然接續(xù)被使用,直到今天紙張主導 了印刷的年代,這個裝訂方式仍在世界各地被人們所使用 (注1)。至于改良后 的西洋訂背式鎖線裝訂(雖類似但不同于科普特裝訂型式,可能受縫績裝影響之綴訂型式),于明代時,便已進入中國,當時利馬竇、金尼閣等從歐洲帶來用皮 面裝訂的西洋印本,紙白如蠶,兩面印刷,有的還燙金 帶銅鉤,蓋有教皇紋章,士大夫如顧起元、李日華等見之后,詫為驚奇,但是對 中國書的裝訂,并沒有產(chǎn)生絲毫影響(

13、注2)。至清末鴉片戰(zhàn)爭前后,西洋石印、 鉛印輸入中國,書籍報刊風起云涌,在社會上引起劇烈變化,西洋式的鎖線裝訂 才漸被采用(注3)。以下便就中西式書籍,在綴訂走線之種類與方式上,進行 研究說明。二、唐代縫績裝的基本走線方式縫績裝是在每帖書葉折縫處連綴,為階梯式縫法。若以四帖四眼為例,首先 由第一帖折縫內(nèi)部第一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一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中穿 出,再穿入第三帖第二眼中,再由第三帖第三眼中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第三眼中, 有如上階梯;然后再由第四帖第四眼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四眼中,再由第三帖 第三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三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穿出,再穿入第一帖第 二眼中,有如下階梯,

14、如此反復上下階梯式縫法,直到兩條線頭相遇打結(jié)。詳見 圖示。全部縫耦院成後,箱第(線SS)和17 (線黒)醐39線打平結(jié)#圖一:縫績裝綴訂方式(一)圖三:縫績裝實物(一)圖三:縫績裝實物(一)圖四:縫績裝實物(二)圖五:縫績裝實物(三)三、中式線裝的基本走線方式中國線裝形式,是經(jīng)長時間發(fā)展改進而流行,可謂是古本圖書裝訂中最進步、 實用及美觀,依其綴訂方式,又可分為以下數(shù)種:1、宋本式綴訂法又稱四針眼法、四目綴訂法,是一種較簡單且普遍的裝訂形式。其四眼位置之確定,是先以書本尺寸來考慮天地角之距離,待天地兩角 針眼位置確定后,再將中段部分,以兩針眼分三等份。一般天地角之長寬比為1:惟有時也須視書本幅

15、面寬廣稍加調(diào)整。檢縹首先由第二眼背面穿後再 用針頭,由書背處將線尾撥入書中。圖七:綴線穿入法(一)書身正面A更線尾瑞打姑*首先由書背穿入*肉後再由第二眼穿出-圾線尾端打姑*首先由書背穿入,悠後再由第二眼穿出-圖八:綴線穿入法(二)圖八:綴線穿入法(二)圖九:宋本式綴訂走線方式(一)圖十:宋本式綴訂走線方式(二)將38綴線拉緊後,於24、4 - 36 綁線交會處將38綴線剪斷*並用 針頭將線頭塞入針眼內(nèi)圖十一:宋本式綴訂走線方式(三)2、唐本式綴訂法此種裝訂方式,大都是用在幅面狹長之圖書,其綴訂方法基本上是與宋本 式相同,差別只是在第二、三眼距離較為接近,其封面題簽也需配合狹長形幅 面,相應(yīng)為細

16、長形。AB長度A + C=B幅面挾長C(第二*三眼距離 -較為接近)圖十三:唐本式綴訂法3、豎角四目式因在天、地角內(nèi),各多打一眼加強綴訂,故稱堅角四目式,也有依照針 眼數(shù),稱六針眼法或八針眼法。韃清糠稀時期,對珍貴圖書文獻之裝幀, 均采用此種堅角法,故也稱糠稀式。此種綴訂方式,大都用于幅面寬廣之圖 書,不但可強化堅牢書角,且也有美化裝飾之用,幅面寬廣圖書,若使用宋本 式綴訂,則會顯得單薄。(八奸眼法(六針眼法)圖十四:堅角四目式綴訂法(綴訂走線方式見宋本式綴訂方式)4、麻葉式因綴訂完成之圖書,其綴線分布形狀如葉脈狀而得名,也稱九針眼法、十一針眼法,每個麻葉由三個針眼組成,此綴訂方法,是建立在糠

17、稀式 綴訂基礎(chǔ)上,再進行裝幀美化,同時題簽也可貼近封面中央位置, 更加強其裝幀 之美觀,此法較適用幅面寬廣之圖書。(九針眼法)(十一針眼法)圖十五:麻葉式綴訂法由圖示一個麻葉之綴訂走線方式5於此類推 完成其餘麻葉綴訂綴線首先穿入及結(jié)尾方 式*可參見宋本式綴司法。圖十六:麻葉式綴訂走線方式5、龜甲式此方法是由宋本式演變而來,因綴訂走線形式,似龜甲紋樣而得名,因 有十二個針眼,又稱十二針眼法。圖十七:龜甲式綴訂法(十二針眼法)*身正面由圖示一個龜甲之綴訂走線方式,於此類推 完成其餘龜甲綴訂綴線首先穿入及結(jié)尾方 式*可參見宋本式綴訂法。圖十八:龜甲式綴訂走線方式6、線裝本的合訂式套書、叢書為免散失,

18、而以合訂方式綴訂,惟在使用與典藏上較為不便,此 法是以宋本式綴訂法為基礎(chǔ),進而發(fā)展出以兩條綴線同時綴訂的一種奇特縫法。/ / / 2 丿圖十九:線裝本的合訂式h第一條緬線第一冊書正面弟二條緞煤圖第一冊書正面第二條編線第一條綴線第-冊書正面第二條綴緣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四)圖二十四: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五)/T/i /i /讓4 / / /F1 * ) 門鳥L1,/(! /f第一條嫌線/ /二7T7咸 /Z / / 1 ; J孑# * V / i / ?: / / k ; V圖二十五: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六)圖二十六: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七)第一條綴線打結(jié) 第二條綴線打結(jié)U圖二十九:普通

19、大和式系在書腦綴訂處打四眼,兩眼一組,分兩組,每組穿綴線或綴帶后打平結(jié), 題名簽可貼封面中央,為大和綴(壬求七七匕)的一種。四、日式線裝的基本走線方式此種綴訂方式,因在日本使用較廣,故以和式稱之。1、普通大和式皴後第二冊泮正面/ / : / i :/r : * # / i * 1V !i I V t/; bJ9A *t !PPrJ*I1*.*hV1卜/ / a/磧後一冊書暑L fli V 一 圖二十八:線裝合訂本的走線方式(九)綴帶圖三十:穿綴帶夾板圖三十一:圓錐釘圖三十二:平目釘綴帶錐釘打眼穿線後打平結(jié)以平目釘打眼穿鍛帶後打平結(jié)圖三十三:普通大合式的走線方式2、四目大和式是由普通大和式美化而

20、來,又稱四目騎線訂,也是大和綴(壬求七 七匕)的一種,共有八眼,每四眼為一組,共計上下兩組,每組穿綴線或綴帶后 打平結(jié)。也有稱與普通大和式之綴訂方式與打眼數(shù)相同,兩者主要差別,是 在綴訂完成后,綴線或綴帶打側(cè)環(huán)結(jié)并將環(huán)處剪開,成四條結(jié)尾,此為錯誤說法四條結(jié)尾圖三十四:錯誤的四目大和式圖三十六:平結(jié)法(是一種繩結(jié)形態(tài)對稱的基本結(jié)法)圖三十七:側(cè)環(huán)結(jié)(平結(jié)的一種,將一端繩子繞成一個環(huán),又叫側(cè)環(huán)結(jié),也可當 作蝴蝶結(jié)。)圖三十八:四目大和式的走線方式(一)圖三十九:四目大和式的走線方式(二)圖四十:四目大和式的走線方式(三)圖四一:四目大和式完成穿線之封底3、和式綴訂也稱綴葉裝(),其綴訂方式有唐代縫

21、績裝的影子,在每帖書葉折縫處打四眼,每兩眼為一組,以一條綴線兩頭各穿一根縫針綴訂, 一折帖有四眼,總計有兩條綴線四根縫針同時進行綴訂的一種縫法。四根針帶線首先由第一帖折縫內(nèi)部四個眼同時穿出, 再各自穿入第二帖各眼中,各組針線交叉 再由第二帖穿出,再穿入第三帖各眼中,各組針線再交叉由第三帖眼中穿出, 再 穿入第四帖眼中,如此循環(huán)至最后一帖,然后再將兩條綴線結(jié)于最后帖之折縫處, 見圖示。縫針 締線(兩條綴線四根縫針同時進行綴訂的一種縫法,兩條綴線結(jié)于最后帖之折縫處)圖四十二:和式綴訂折帖的縫法圖四十三:和式綴訂的結(jié)線方法五、西式打穿綴訂的基本走線方式大都為期刊合訂改裝時采用,為暫時性裝訂,貴重圖書

22、是不宜采用此方法,惟因其裝訂方式簡單,故臺灣日據(jù)時期修裝西式圖書大都采用此法, 一直延用至 今(注4 ),而造成圖書嚴重二次傷害。如今面臨圖書文獻數(shù)字流通趨勢的需要, 該類裝訂方式的圖書,在數(shù)字化過程中,也常受制于裝訂方式的不當,而在翻拍 或掃描作業(yè)的過程中,常需拆裝后才能完成數(shù)字化作業(yè),因此在拆裝的過程中, 使得圖書再一次的受到傷害,所以此種打穿綴訂方式,是不應(yīng)被鼓勵用在期刊合訂或圖書修裝上。1、打穿式基本綴訂方式一般有簡易三眼及五眼綴訂兩種,該方法是由書背脊內(nèi)0. 3公分左右處打孔,以麻或棉線為綴線,最前五頁及最終五頁,不打眼孔但須以糊黏貼,打眼孔 之最前帖需用生棉紙補強,以備承受綁綴線之

23、壓力,穿線后之線頭須留10公分 左右在切斷。圖四十四:打穿式三眼綴訂方式1和5線頭打皓在3絳上圖四十五:打穿式五眼綴訂方式(一)1和9線頭打結(jié)莊5緣上/y3 1圖四十六:打穿式五眼綴訂方式(二)2、打穿式綴訂圖示圖四十七:依前圖方式綴訂圖四十八:將綴訂完成后之背脊毛邊裁去圖四十九:然后再以尺量出背脊長寬尺寸圖五十:再依前圖所量尺寸,等長及略寬4cm之尺寸,裁量背脊紙圖五十一:將書背脊涂刷白膠圖五十二:再將涂上白膠之背脊紙黏貼上背圖五十三:背脊紙黏貼上背情形圖五十四:背脊紙黏貼上背后,墊紙抹平情形圖五十五:背脊紙黏貼抹平后壓干定型情形圖五十六:定型完成情形六、西式訂背綴訂的基本走線方式是在書身背

24、部以訂釘或細線綴訂。一般較常用之綴訂方式,分為有綴繩(帶)和無綴繩(帶)之綴訂方式,西洋古書大都是有綴繩裝訂,至于現(xiàn)代西洋書,有機器裝訂、半手工或 全手工裝訂,此部份圖書除機器裝訂采取無綴繩裝訂外,其余大部分是有綴繩方式綴訂,然而最遠古的科普特裝訂(Copticbinding )則是屬于手工的無綴繩裝訂。手工綴訂書身,每帖(書組)位置與訂眼數(shù)量,須先按圖書尺寸以鉛筆定出,若以有綴繩之綴訂而言,普通圖書 是以五條綴繩為宜, 故鉛筆定出位置亦有五點,作為綴線綴訂之處。 綴線質(zhì)量以未經(jīng)漂白之材質(zhì)為優(yōu),其粗細應(yīng)依圖書需求選用,圖書壽命持久否?除和綴訂用料有關(guān)外,其綴訂方式亦須注意,例如綴線綴訂若松,書

25、身裝訂則無法堅固,綴訂太緊則影響書頁展開,圓背時綴線也易斷線。圖五十七:有綴繩的綴訂方式1、有綴繩綴訂走線方式綴線綴繩圖五十八:二帖式有綴繩走線法圖五十九:一帖式有綴繩穿線法圖六十:綴布綴訂法(以綴布為綴訂之方式適用于超薄圖書)2、無綴繩綴訂走線方式書頁總長圖六十一:無綴繩綴訂折帖訂孔間距分配方式綴線纏繞方式圖六十二:無綴繩綴訂階梯式走線方式J1和20兩條綴螳打結(jié)於此健繞後繼績綴燈下一帖圖六十三:無綴繩綴訂平行式走線方式3、無綴繩科普特綴訂走線方式(注5 )圖六十四:首先由書組內(nèi)第一孔穿岀綴線,然后再纏繞封面木板圖六十五:將纏繞封面木板后之綴線,再穿回第一孔內(nèi)圖六十六:再由第二孔穿出,再纏繞封面木板后,再穿回第二孔內(nèi)圖六十七:如前面步驟后,綴線由最后一孔穿出圖六十八:然后再將綴線穿入第二帖書組訂孔內(nèi),在由下一訂孔穿出后,纏繞第一帖書組之綴線后, 再穿回第二帖書組之原訂孔內(nèi) 圖六十九:各帖書組綴訂方式同前圖步驟,至最后一帖書組綴訂時, 需與第二封面木板一 起綴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