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及反思_第1頁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及反思_第2頁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及反思_第3頁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及反思_第4頁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及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全冊教案教學計劃一、教學內容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xiàn)象,簡單的數(shù)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二、教學目標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shù)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

3、題的意識。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三、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難點:角的初步認識和數(shù)學廣角中的相關知識。四、教具準備:乘法口訣表、釘子板、口算練習表等五、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1、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3課時左右2、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5課時左右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我長高了1課時

4、左右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2、26的乘法口訣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五)、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七)、認識時間(3課時左右)八)、數(shù)學廣角(2課時左右)九)、總復習(4課時左右)第一單元:長度單位長度單位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學目標: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

5、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3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小棒等。教學過程一、活動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一)介紹“1拃”的長度。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2教師示范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

6、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二)學生測量。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匯報。(三)匯報交流。1學生匯報測量結果。并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2討論:(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呢?(因為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xiàn)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么辦呢?(四)統(tǒng)一長度單位。1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板書:統(tǒng)一長度單位)(五)了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圖,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

7、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二、實踐中認識厘米(一)認識尺子。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么工具???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fā)現(xiàn)什么?結合課件進行說明。1刻度線。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厘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2數(shù)字。(1)尺子上的數(shù)字中,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點)(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shù)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shù)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

8、,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厘米cm)(二)認識厘米。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厘米。2認識1厘米。(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2)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3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1)同桌互相比劃1厘米。(2)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用1厘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shù)拈L。(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1測量紙條的長度。(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9、。(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也就是幾個1厘米。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后指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三、練習中鞏固新知(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1讀鉛筆的長度。(08厘米)2讀橡皮的長度。(04厘米)3讀小刀的長度。(05厘米)4讀小棒的長度。(312厘米)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問:小棒

10、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四、小結中談收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反思:本課在引入時,結合生活中實例,通過動手實踐制作認知沖突,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介紹古代的人們測量物體的方法,使學生了解古代人的聰明才智。接著再通過觀察、比較、比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際測量打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課件放大1厘米的長度作為標準,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

11、尺子,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以實際1厘米的長度作標準。再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并通過讀、估、量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測量物體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注意當物體的左端不是對準0刻度時應該怎樣求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教學設計(第2課時)教學目標:結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教學難點

12、:理解1米=100厘米。教學準備:米尺、學生尺、長繩、1米長的繩子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弓I入新課(一)復習提問。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數(shù)據用什么作單位?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學生邊演示,教師邊強調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課件出示:(二)引入新課。比賽測量速度。(1)找一生和教師同時測量黑板的長度??凑l先測量出黑板的長度?(學生測量黑板下沿長度,老師測量上沿長度。)(2)課件出示主題圖,你們認為這樣的測量比賽公平嗎?為什么?(老師的尺子長,方便測量。)【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13、。】2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點明課題:認識米。(板書:認識米二、親歷過程,探究新知(一)認識米。觀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2教師為每四人小組準備一根1米長的繩子,讓學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長。3找身體中的米尺。(小組合作交流)(1)幾個腳的長大約是1米?(2)幾拃的長大約是1米?(3)從腳底往上,大約到什么位置是1米?(4)雙手側平舉是否大約是1米?(注意學生身高的差異)通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隨身攜帶尺子,當我們要測量一些物體長度時,可以用身體的尺子去估一估。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

14、?(生舉例說明)5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生舉例說明)6.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書:米m)(二)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11厘米到底有多長?讓生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2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示意一下。3估測1米有多少厘米。4小組合作活動:(1)活動要求:兩名同學拉直小組內1米長的繩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測量繩長。(2)經過測量發(fā)現(xiàn):1米有5個20厘米,即:20+20+20+20+20=100(厘米)5課件演示測量過程。還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圖,10厘米10厘米的數(shù),得出結論。6引導學生歸納米和厘米的進率:1米=100厘米。(板書:1米=100厘米)三、

15、嘗試練習,應用提升(一)量一量。(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拿出準備好的長繩,量出1米,接著量出2米、3米(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第3題)本題需要先量出實物的實際長度,再推算大約多少個這樣的實物長1米。推算較難,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結果即可。(三)估一估。(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第4題)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反思本節(jié)課,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接

16、著通過觀察、比劃、測量、估計深化對米的認識,逐步形成1米的實際表象。再通過對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讓他們經歷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研究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深化1米的實際表象。長度單位教學設計(第3課時)教學目標:通過游戲、觀察、實踐等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尺子量線段和按要求畫整厘米的線段。讓學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的特征。嘗試同學互助的學習方式,會用語言正確闡述發(fā)現(xiàn)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欣賞數(shù)學中圖形的簡潔美。目標解析:創(chuàng)設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體驗線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

17、的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的特征,為后面的畫線段作好鋪墊?!拔沂切⌒≡O計師”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將所學知識與圖形有機地結合起來,感受數(shù)學美,從而想學、樂學。教學重、難點:感受線段的特征,會用厘米尺量和畫整厘米的線段。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繩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導入(一)游戲名稱:玩繩子。規(guī)則:將一根繩子擺放出不同的形狀。學生匯報:擺放出繩子的形狀,特點。(如果有學生擺出直的,則直接導入新課。如果沒有,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說明這樣擺放用的時間最短,而且最簡潔。)(二)板書:直的(三)導入新課。這樣拉緊的一段繩子,可

18、以看作一條線段。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四)學生動手拉一拉,說說拉直后是什么?(線段)強調兩手之間直的一段看成線段。(五)板書:二、創(chuàng)設活動,探究新知(一)找一找,摸一摸:尋找生活中的線段。小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全班匯報。(注意糾正學生口頭敘述的錯誤,保證敘述的準確性。)課件依次出現(xiàn)黑板、桌子、書。它們的線段在什么地方?學生邊回答,電腦邊演示。(抽出線段)教師小結: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線段。欣賞生活中的線段。(課件演示)(二)找一找,量一量:線段可以量出長度。出示書第5頁的三條線段,它們都是線段,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

19、同點?小組探究,全班交流。3教師板書: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4你們真是好眼力。既然線段可以量出長度,請量一量這三條線段的長度。5獨立完成,小組交流。6全班匯報。讓學生口述量的方法和過程,說說要注意什么。教師小結:量線段時,線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看線段的另端對著數(shù)字幾,線段的長度就是幾。(三)我是小小設計師:畫線段在紙上設計一條3厘米的線段??凑l設計的樣式多。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設計好的學生。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畫的。教師講解示范后,教師小結。教師小結:畫線段時,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不論橫著、豎著、斜著畫,只要是直的就是線段。你們還想設計多長的線段,自己畫一畫。同

20、桌檢查,再畫一條跟同桌一樣的線段。(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畫法的錯誤。)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一)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第1題。主要從曲和直的特征上去區(qū)別線段。要求學生可以口頭說明判斷的原因。(二)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第2題。這題放在圖形中,增加做題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回答:一共畫出了3條線段。畫出的是帆船??梢赃m當?shù)卣f說這道題滲透的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的知識。(三)教材第6頁的“做一做”第1題。小組交流,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全班匯報。(先測量出線段的長度,再畫出和下面同樣長的線段。)動手畫一畫,說說畫時要注意什么?(四)教材第6頁的“做一做”第2題。學生認真審題后,理解題目

21、的意思。畫花在距離旗子3厘米的地方。畫樹在距離旗子5厘米的地方。畫氣球在距離旗子10厘米的地方。展示學生的作業(yè)。結合圖形做一些練習:(1)花在距離氣球()厘米的地方。(2)氣球在距離樹()厘米的地方。四、總結評價,完善板書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關于線段你有什么了解?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五、課外延伸你知道嗎?(介紹各種尺子的不同用途,豐富課外知識。)基尺軟尺反思: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慢。設置課前的擺繩子游戲,難度不大,可以迅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通過擺、拉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感知曲與直的不同,形象、直觀地認識到線段是直的。強調“看成、作為”,注重數(shù)學語言的科

22、學性和嚴謹性,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線段有兩個端點。學習生活中的數(shù)學時,通過找、摸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出線段進一步深化他們對線段是直的感知,幫助學生從直觀事物到抽象數(shù)學概念,建立初步的數(shù)學模型,嘗試站在數(shù)學的角度上感知世界。欣賞活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便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探究。小組合作時,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試著表達自己的思想,將形象、直觀的線段內化成抽象的概念。而學生剛剛學習物體的測量,運用測量線段為后面的畫線段做好鋪墊。并緊緊圍繞課本,從曲、直來區(qū)分線段,從過兩點畫一條線段等知識設計練習,不同的題型有

23、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有趣的情境中鞏固了新知,檢測了教學效果。最后展示學生的作品,適當?shù)馁澰S,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果時間充足還可以讓他們用各種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線段設計更復雜的圖案。長度單位教學設計(第4課時)教學目標:通過推測、比較,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鞏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教學重點: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教學難點: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考,比較。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尺(厘米尺),米尺等。教學過程一、回顧引入(一)說一說前幾節(jié)課我們認識

24、了哪些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比劃出長度)(二)比一比學生依次用手比劃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長度。(三)揭示課題大家都認識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二、探究新課(一)引出問題。1學生猜測課件出示旗桿。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知道它有多高嗎?2提出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你認為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呢?為什么?(二)解決問題。1學生思考,小組討論2全班交流,說說想法。想法一:學生可以通過用手比劃1厘米、1拃長等,推斷出旗桿的高度不是13厘米。想法二:利用學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桿的高

25、度對比,學生身高1米多,估測旗桿的高度相當于10個小朋友的身高,大約是13米。想法三:借助身邊十幾厘米高的物品來比較,旗桿的高度是不是和學生手上用的鉛筆、鉛筆盒的長度一樣,比如,新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該是13米。3得出結論: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米。(板書)4教師小結:有這么多的方法可以來確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考多比較。(三)運用新知。課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間里有一張漂亮的床。1學生思考:這張床的長度是200厘米還是200米呢?2同桌交流想法。3指名回答,說說選擇的理由。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來推測,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們睡得床的長度比我們的身高多一些

26、,是200厘米更合適。三、鞏固新知(一)教材第7頁“做一做”。1學生獨立解答,后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二)教材“練習一”第8題1課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題。學生獨立判斷,說明理由。2師生給予合理評價。四、本課小結(一)學生回顧: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二)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在判斷選擇什么長度單位合適時,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比劃,借助身高、身邊物品來估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最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反思本節(jié)課,通過復習用手比劃實際長度,為后面估測物體的長度作鋪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活動中觀察、分析、交流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教師適時指導

27、,在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的思維方法,發(fā)展合情推理的能力。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選擇合適單位時,不僅要注意單位的大小,還需考慮數(shù)量的多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深刻體會到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從而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最后通過回顧小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較為合理、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包括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shù)的連加、連減混合運

28、算以及兩位數(shù)加減法估算等內容。實踐活動:我長高了,這部分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測量長度的活動。教材通過讓學生互相量身高、步長、臂展以及測量門窗的寬度等實際活動,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同時,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各部分長度的測量,感受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教材還設計了統(tǒng)計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tǒng)計知識的掌握。單元教學要求: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3、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

29、題。單元教學重、難點:注重學生對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筆算的計算過程及方法的理解。單元課時安排:14課時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3課時左右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5課時左右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設計(第1課時):不進位加法教學目標:1理解100以內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筆算的算理,掌握筆算的方法,能正確地用豎式計算。2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探索活動中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3運用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計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獲得成功體驗,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目標分析:學生在一年級學會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

30、加整十數(shù)的口算,為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筆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準備,利用知識的遷移,通過學具的操作,經歷活動的探究,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教學難點: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尺子等。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一)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可真熱鬧,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同學參觀博物館,現(xiàn)在他們已經來到博物館門前,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1出示教材11頁情境圖2引導學生觀察后交流。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二)提出問題。1根據圖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2出示例1中的問題。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二、探索新知(一)

31、探究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1.嘗試列式,體會加法的意義。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條件?怎樣列式?想一想,為什么用加法來計算呢?(板書:加法)2交流算法,指名學生說口算的過程。3圖式結合,探究筆算的算理和算法。(1)學生操作擺小棒。學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兩名帶隊老師,用2根小棒表示。(2)組織學生交流,感悟筆算的算理和算法。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來?(都是表示幾個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嘗試列豎式計算,理解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弄清為什么“5”與“2”對齊?(相同計數(shù)單位的數(shù))(4)全班交流筆算方法,教師板書豎式,進一步明確“個位與個位對齊,先從

32、個位上的數(shù)加起”的道理。4即時練習。出示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1題,鞏固筆算加法時的對位方法。(二)探究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1.出示例2問題: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2.指名學生列式,教師板書。引導學生試算35+32。(1)組織學生先擺小棒(注意觀察學生操作。首先正確擺放出35和32,其次正確地將5個1和2個1相加,3個十和3個十相加)幫助學生對筆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2)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交流板演算法。(3)教師追問: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為什么3和3對齊,5和2對齊?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師生小結: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時,注意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

33、算起。4即時練習。出示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1題,鞏固筆算加法時的對位和計算方法。三、鞏固練習(一)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2題。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圖意,獨立列豎式計算。2集體交流。第2小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二)教材第13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列豎式計算,重點檢查學生的對位問題,提醒學生將豎式的結果填在橫式的后面。四、課堂總結(一)回顧小結,完善課題。1這節(jié)課我們利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計算時,每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是否滿十?2.補充課題,板書:不進位(二)突出重點,結束新課。筆算兩位數(shù)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反思:借助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中收集數(shù)學信息,提出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

34、由于這樣的情境是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既拉近了數(shù)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又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結合小棒圖自然過渡到列豎式計算,讓學生體驗由具體到抽象的數(shù)學方法,學生在積極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動中理解“個位和個位對齊”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豎式計算要從個位加起的計算順序。在探究的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兩個問題時,均設計了即時練習,使新知落實到每一層次中。而課尾的總結再一次呈現(xiàn)教學重點,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設計(第2課時):進位加法教學目標:1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算理。2掌握100以內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3在

35、情境中體驗加法計算的價值,在探究中培養(yǎng)遷移類比推理的能力。4體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聯(lián)系密切,感受數(shù)學的統(tǒng)一美。目標解析: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級下冊學生已掌握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課時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之上。通過在學生熟知的情境中展開探索,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識遷移中體會筆算加法的算法。讓學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教學重點: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算理,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道理。教學準備:課件、小棒等。教學過程:一、復

36、習舊知,鋪墊導入(一)復習口算5+34=63+7=9+84=38+50=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二)復習筆算32+6=5+43=24+61=43+37=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關鍵把哪個數(shù)位對齊?(三)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加法(進位)。(板書課題)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1課件呈現(xiàn)主題圖,讀取主題圖中的信息。2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3學生匯報,提煉問題: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4列出算式:35+37=(二)小組合作,探究算法你想用什么辦法算出得數(shù)?小組合作來試一試吧?。ㄈ﹨R報交流,明

37、確算理預設一:用小棒擺1學生匯報演示。2結合學生的操作,重點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來的6捆相加。預設二:列豎式計算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你在列豎式計算時,是從哪一位加起的?為什么要從個位算起?3討論:5加7滿10后怎么辦?在豎式中怎么表示?(四)歸納總結,理解算理1我們今天學的加法與以前學的加法有什么不同?2進位加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算?3課堂小結:筆算加法時,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1教材第14頁“做一做”。學生列豎式計算,鞏固算法。2教材第15頁第5題。判斷改錯,進一步理解算理。3教材第15頁

38、第3題。運用新知解決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四、課堂小結1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2筆算加法時,需要注意什么?反思課前復習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的口算加法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加法,既是對舊知的復習,也是為本堂課學習“進位加”做好鋪墊。筆算的最后一道題設計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fā)探究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欲望?;顒又校攀肿寣W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計算的方法,體現(xiàn)方法多樣化,發(fā)散學生思維。借助擺小棒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為豎式計算做準備。詳細講解5加7得12,向十位進“1”中“1”的寫法。一方面結合擺小棒理解筆算進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豎式中進“1”的寫法。

39、最后,通過鞏固練習,使學生給鞏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的算法,進一步理解算理,并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設計(第3課時):不退位減教學目標:1借助圓片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的算理。2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3在情境中體驗減法計算的價值,在探究中培養(yǎng)遷移類比推的能力,同時感受愛國主義教育。目標解析: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級下冊學生已掌握的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課時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之上的。通過在學生熟知的情境中展開探索,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識遷移中

40、體會筆算減法的算法。讓學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教學重點: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的筆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的算理。教學準備:課件、圓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一)課件演示“奧運金牌榜”情境圖。1讀懂情境圖。(1)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榜前5名的國家分別是誰呀?分別獲得多少塊金牌呢?(2)誰獲得的金牌數(shù)最多???(中國)2交流情境圖。(二)根據圖中信息揭示課題。1根據情境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減法問題)2提取不退位減法的問題,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課件演示其中的三個不退位減法問題:美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國

41、比德國多多少枚金牌?德國比英國少多少枚金牌?二、探究算法,明確算理(一)自選問題,分組探究1各組選題,嘗試列式。(選三名學生上臺板演)3623=3616=1916=2回顧加法,列出豎式(1)回憶加法筆算方法。(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2)嘗試列出豎式。3利用圓片,探究算理(1)理解圓片在不同數(shù)位上的含義.例如:在個位和十位各擺放四個圓片,說說這個數(shù)是幾?這兩個圓片代表的含義是否一樣?如果老師現(xiàn)在在個位劃去一個圓片、十位劃去兩個圓片,一共劃去的數(shù)是多少?剩下的數(shù)是幾?(2)利用圓片擺一擺,算一算。4組內交流,全班反饋(1)各組擺好后,組內分別說一說。(2)上臺板演,交流做法。5豎式計算,交

42、流發(fā)現(xiàn)(1)列豎式計算減法應注意什么?(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2)遇到結果的個位是0時要占位。(3)遇到結果的十位是0時不用寫。(二)嘗試練習,分組比賽1教材第18頁“做一做”第一題,根據數(shù)位上的圓片計算。2“做一做”第二題,計算結果中的個位和十位有0時的處理。三、鞏固應用,深化理解(一)教材第20頁練習三的第1題。讓學生理解減法豎式的注意事項。(二)練習三的第2題。讓學生列豎式計算減法,進一步鞏固新知。(三)練習三的第3題。圖文并茂,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四、全課總結,個人評價(一)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二)你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學習表現(xiàn)有什么評價?反思情境引

43、入時,讓學生充分了解圖中信息,根據圖中信息提出減法問題,教師有意識地將其中三個不退位減法的問題梳理出來,作為學生探究的基點。同時在信息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中國金牌數(shù)第一,讓學生感受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已有了之前學習列豎式計算加法的基礎,因此,本課教學,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做好充分引導。尤其對圓片在數(shù)位上的含義做出指點,以幫助學生突破理解筆算減法算理這一難點。在分組合作的同時,設計分組比賽的環(huán)節(jié),活躍課堂,讓計算不再枯燥。最后,通過歸納、總結和評價,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設計(第4課時):退位減法教學目標:1借助學具的直觀操作,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

44、退位減法的算理,明白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的道理。掌握計算方法,并會筆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2能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目標解析: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算理,親身經歷個位上不夠減時應該從十位退“1”當“10”來減,同時在交流、計算中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筆算的算法。教學重點: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算理和算法,并會筆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教學難

45、點: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明白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的道理。教學準備:課件、小棒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一)口算。157=208=179=137=指定某名學生說說口算時是怎樣想的,提示:利用小棒來說明理由(二)課件出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三名金牌榜”情境圖。代表團金牌數(shù)中國51美國36俄羅斯23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2根據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有關減法的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3學生匯報有關減法的數(shù)學問題,收集如下:(1)中國比美國多多少枚金牌?(美國比中國少多少枚金牌?)(2)中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羅斯比中國少多少枚金牌?)

46、(3)美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俄羅斯比美國少多少枚金牌?)4學生先獨立解決問題(3),指定某名學生板演,全班交流,筆算時應該注意到什么?(板書: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5學生根據問題一、問題二列出算式:5136=,5123=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一)嘗試練習,制造沖突。1學生試著口算5136=。2嘗試列豎式計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難。3指定某名學生匯報,引發(fā)沖突:個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二)動手操作,建立表象。1小組內借助小棒進行探究,教師巡視。2匯報交流,理解算理。預設:116=5,4030=10,5+10=15106=4,4+1=5,4030=10,5+10=15問:為什么都要拆開一捆啊?課件演示擺小棒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算理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