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存明朝南京官署志述要_第1頁
現(xiàn)存明朝南京官署志述要_第2頁
現(xiàn)存明朝南京官署志述要_第3頁
現(xiàn)存明朝南京官署志述要_第4頁
現(xiàn)存明朝南京官署志述要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現(xiàn)存明朝南京官署志述要2014-09-16 10:52:21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方駿一、明朝的輔都南京自永樂十八年( 1420)明成祖將首都遷至北京后,南京變成輔都。作為留都 的南京,除沒有皇帝和內(nèi)閣外,其它政府機構(gòu)的設置同首都北京幾乎完全一樣, 只是規(guī)模略小,其官吏人數(shù)大約分別是北京的一半和三分之一。1就文官系統(tǒng)而言,南京不僅有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 鴻臚寺等機構(gòu),而且也保留那些與皇室密切相關(guān)的官署。 在所有的南京文職機構(gòu) 里,兵部最為顯赫。從成化二十三年(1487)起,南京兵部尚書兼任參贊機務, “同內(nèi)外守備官,操練兵馬,撫恤人民,禁緝盜賊,振舉庶務,故

2、其職視五部特 重云”。2因此,就地位輕重言,南京六部的排列順序依次是兵、更、戶、禮、 刑、工,而不是通常的更、戶、禮、兵、開IJ、工。軍事機構(gòu)的設置,南京的軍隊表面上也屬于兩個系統(tǒng):五軍都督府和親軍衛(wèi) 指揮使司。相應地,南京四十九個衛(wèi)中的三十二個屬于前者,十七個屬于后者。 然而由于南京并沒有皇帝,南京的親軍衛(wèi)在實際上同五軍都督府系統(tǒng)下的衛(wèi)所一 樣,都置于中軍都督即南京守備的管轄之下。3 o南京雖然沒有皇帝和妃嬪,但也有由十二監(jiān)、四司、八局組成的宦官“二十 四衙門” 4。這些機構(gòu)的主要職責是看守南京的宮闕陵寢并負責有關(guān)的祭祀活 動。南京宦官衙門中最有地位和權(quán)勢的也是司禮監(jiān), 其首領(lǐng)司禮太監(jiān)即南京

3、守備 太監(jiān),是北京司禮監(jiān)外差,“為三千里外親臣,轄南京內(nèi)府二十四衙門,孝陵神 宮監(jiān)等官。5從名義上來說,留都“南京官品秩,俱同北京” ,6 “其待遇也與北京沒 有大的差別,但由于南都管轄范圍比北京小,基本上局限于南京城本身、應天府、 南直隸,只有在個別情況下管到南方數(shù)省。 對絕大多數(shù)明代官員來講,南京官場 的吸引力遠比不上北京,南京在很大程度上是資淺官員的培訓場地和年邁官員的 “養(yǎng)望之地”。7中外不少學者對南京的實際價值持否定態(tài)度,斥之為無用的 “擺飾。8南京諸司無事可做嗎?事實并非如此。 以南京戶部為例,它負責征收南直隸 以及浙江、江西、湖廣諸省的稅糧,9而此四地所交稅糧幾乎占了明帝國的一

4、半。10相應地,南戶部在明朝漕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南戶部侍郎常常兼任總理糧儲。止匕外,南戶部還負責掌行明朝的鹽引勘合及全國黃冊的收藏和管理。11 這些官務并不簡單。幫助我們對明朝南京政府有更多了解的,是一些現(xiàn)今仍存的 南京官署志。二、明朝南京的官署志我國官署志的編寫興起于唐宋時期, 在明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與前朝不 同的是,明代官署志的編撰,主要集中在輔都南京,而且編志的衙門大大增多。除了南京太醫(yī)院、僧錄司、道錄司等不能肯定是否編有官署志外, 所有其它的留 都衙門都先后刊印有各自的官署志。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此表中看出。詳詳詳詳詳詳詳詳詳 、f J 、f J 、f J 、f J 、f J 、f

5、J 、f J 、f J 、f J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南京太常寺志汪宗元13南京太常寺志沈若霖40南京鴻臚守志桑學夔4南京詹事府志劉昌20南京詹事府志邵點20南京欽天監(jiān)志施瑞云8南京尚寶同志潘煥宿20南京行人司志翁逢春16南京上林苑志不詳不詳南雍舊志吳節(jié)18南雍志黃佐241544續(xù)南雍志黃儒炳181623南京翰林志董其昌12不詳舊樂詞林志周應賓61597南京錦衣衛(wèi)志張可大20不詳留都武學志徐伯徵5不詳1458明輔都南京各政府部門編纂的官署志13書名編纂者卷數(shù)成書或刊印時間南京吏部志汪宗伊151571南京吏部志王逢年201622南京戶部志謝彬201595南京禮部志不詳不詳不詳南京兵部志不詳不詳不詳

6、南京刑部志龐嵩等41556南京刑部志江山麗26不詳南京工部蘆志18不詳南京工部蘆志商周祚3崇禎年間南京都察院志施沛40不詳南京都察院志徐必達等401623南京大理方志不詳171550年以前南京J,標寸心徐大任41596南京太仆方志12嘉靖年間三、現(xiàn)存的南京官署志在眾多的南京官署志中,現(xiàn)存的至少有十個部門的志書。茲將筆者所親見的 八部志書簡述如下:(1)南京吏部志,二十卷,天啟二年(1622)王逢年重修, 同年南京史 部刊印。此本乃王逢年在隆慶五年(1571)汪宗伊所編的南京吏部志的基礎(chǔ)上, 參考明實錄、明會典、明通紀、典則、吾學錄、通志諸書,再加 上南戶部本身的官檔材料重修而成。書前有隆慶五年

7、汪宗伊序、天啟二年孫瑋序, 同年王逢年跋。記明代南京吏部的規(guī)制、職掌、沿革。內(nèi)分圣訓、圣政、建官、 公署、總職掌、文選職掌、考功職掌(附計典)、驗封職掌、稽勛職掌、司務職 掌(附堂規(guī))、年表、奏疏、列傳、藝文等卷。臺灣中央圖書館善本部藏有此本。(2)南京戶部志,二十四卷(與明史藝文志所載不同),另有附 卷二卷,謝彬纂,嘉靖二十九年(1550)南京戶部刊印。本書書前有嘉靖二十九年韓士英序及王崇慶序。纂者謝彬,賜進士出身,嘉靖年間曾任南京戶部貴州司郎中。本書參考大明會典、諸司職掌、皇明祖 訓、大誥、大明令、稽古定制、大明律、軍法定律、憲綱、問刑 條例、大明官制、大學衍義補、皇明文衡、皇明記略、雙溪

8、雜記等 書,并參酌南戶部的官檔材料修纂,詳記南京戶部職掌、誥令、條例及制度。臺 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收有此本。 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圖書館亦有此 本的縮微膠卷。(3)南京刑部志,四卷,卷首一卷。陶尚德、龐嵩等纂,嘉靖三十五年(1556)南京刑部刊印。本書據(jù)顧允揚所撰南京刑部志重修,記明初設立刑部于南京以來歷年規(guī) 制、職掌、典故、事跡。書前有嘉靖三十四年(1555)龐嵩所作請纂呈辭、同年 陶尚德序及三十五年(1556)曾鈞序。陶尚德纂此書時任南京刑部尚書,龐嵩則 為南京刑部山東司郎中。卷首有凡例、目錄、乾象圖、坤儀圖、南京刑部堂署圖、 人官圖(列表說明唐虞以下各代刑官部堂名稱職掌)。卷一

9、至四分四篇二十一目。 第一原刑篇,中論刑法順應天地生殺之理并記歷代刑官之制, 有稽乾象、審坤儀、 順時令、謹彝倫、本古初五目。第二司刑篇,敘述各司職掌,有以正屬定其官、 以堂署別其治、以職守貞其度、以胄監(jiān)襄其成、以掾史理其牘、以胥役服其勞、 以祿奉優(yōu)其食、以神祠質(zhì)其衷等八目。第三祥刑篇,記載刑部遵行之法令,有尊 圣諭以垂遠謨、揭榜示以昭大法、頒詔赦以紀曠恩、標誥律以資講贖、錄條格以 備參照等五目。第四明刑篇,表列南京刑部歷朝諸官職名,并記其事跡,錄其奏 議,采其藝文,有題名以論其世、聲績以仰其賢、奏議以考其用、藝文以盡其馀 四目。臺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有此本。(4)

10、南京都察院志,四十卷。徐必達等輯,天啟三年(1623)南京都察院刊印。此志書前有天啟三年輯者序。徐必達,神宗萬歷二十年(1592)進士,曾任 應天府尹。天啟元年(1621)任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本志修于天啟元年,參 考明實錄、明會典、通志、郡邑志等書和南京都察院所存官檔,記南 臺官僚變置、職掌事跡。內(nèi)分皇論、廨宇、職官、職掌、儀注、奏疏、奏議、公 錄體式、藝文、人物、志馀等目?!奥氄啤眱?nèi)分留臺總約、優(yōu)免則例等項;“奏疏” 內(nèi)分大政類、先務類;“奏議”內(nèi)分江防類、屯田類、鹽政類等項。日本內(nèi)閣文 庫藏有此本。臺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有據(jù)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本攝影 之縮微膠卷。(5)南京光祿寺

11、志,四卷,徐大任纂, 萬歷二十四年( 1596)南京光祿 寺刊印。此志書前有萬歷二十四年纂者序及詹沂序。徐大任,隆慶(1567-1572)進士,纂此書時任南京光祿寺卿。本書記明初至萬歷二百余年間南京光祿寺之制度 職掌。內(nèi)有建置、職官、歷官、祀饗、膳羞、貢品、宴犒、馀縻、額會、造辦、 什物、牲牧、廚役、庫役等十四目。日本內(nèi)閣文庫和尊經(jīng)閣文庫藏有此本。臺灣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有據(jù)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本攝影之縮微膠卷。(6)南雍志,二十四卷,黃佐重修,嘉靖二十三年南京國子監(jiān)刊印。此志書前有嘉靖二十三年(1544)纂著序及景泰七年( 1456)吳原序。纂修者為嘉靖年間進士,修此書時任南京國子祭酒

12、。本書據(jù)景泰七年吳節(jié)的南雍志, 參考高皇帝御制文集、大明會典、皇明政要、大明一統(tǒng)志、國子監(jiān)條 例、國初事跡、皇明名臣言行錄、皇明文衡、國朝名臣琬琰錄等書, 考證明代南京所轄諸地學校制度。內(nèi)分事紀、職官表、規(guī)制考、謨訓考、禮儀考、 音樂考、儲養(yǎng)考、列傳等卷。記載圣祖建國學以來崇儒重道、育材興教、賜賽黜 陟、建置因革、臣僚建白、人材登用等事,堂上官、屬官之設置職責及行誼,圣 祖立國學制度,圣祖監(jiān)規(guī),中明監(jiān)規(guī)事宜,生徒歲報之數(shù),進士題名及擢用,監(jiān) 生顯庸行誼,援例因革,檢查案卷文冊等事。本書有1976年臺北偉文圖書有限公司和1996年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之影印本。(7)續(xù)南雍志,十八卷,黃儒炳輯,天啟

13、六年(1626 )南京國子監(jiān)刊印。此志書前有天啟三年(1623)著者序及六年( 1626)李孫宸序。黃儒炳,萬 歷年間進士,纂此書時任南京國子祭酒。本書是黃佐所著南雍志一書的續(xù)集, 記嘉靖元年至萬歷四十三年(1522-1615)問南京學制。體例仿南雍志一書, 惟為尊王,特將帝訓列為首卷。內(nèi)分帝訓紀、紀事、職官表、規(guī)制考、典式考、 造士考、養(yǎng)賢考、禮儀考、音樂考、經(jīng)籍考、列傳等目。本書有1976年臺北偉文圖書有限公司出版之影印本。(8)舊京祠林志,六卷,周應賓著。此書書前有萬歷二十五年(1597)南京國子祭酒馮夢禎序和著者自序。 作者 編此書時任右春坊、右諭德署掌南京翰林院事。此書記南京翰林院的

14、沿革及典章 制度。內(nèi)分紀事、紀典上事例(內(nèi)含沿革、除授、兼官、攝篆、考核、遷轉(zhuǎn)、 庶吉士、讀書舉人、習字官生、署宇、印信、書籍、文移、待進、班列) 、紀典 下職掌(內(nèi)含典制誥、應制、侍講讀、纂修、書史、考究禮制、參理刑政、校 選人才、進獻歌頌、侍直、扈從、奉使、撰述表箋)、紀官上(內(nèi)含學士、學士 承旨、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直學士、文學博士、北京坊院官、待制、應奉、侍 讀、編修、檢討、五經(jīng)博士、典籍)、紀官下(內(nèi)含年表、玉亭題名碑記、南京 翰林院題名記、南京翰林院學院題名記)等目。本書有玄鑒堂叢書本。除上述八志外,從北京圖書館古籍書目列邵點的南京詹事府志、京 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目錄(史部)

15、列朱長芳的南京工部產(chǎn)志看來, 此二志應該仍然存在。惟本文作者未曾親自閱覽,無法在此介紹。南京諸司所編的官署志對明代留都各衙門的歷史沿革、運作、職掌、官員等的記載之詳細,遠遠超過明會典、明史等史籍。這些寶貴的材料對研究明 代的南京及兩都制,探討明廷為何一直保留一個官吏總數(shù)逾千的輔都政府,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篇幅所限,這些志書的史料價值將在另篇探討。收稿日期 1999-11-12【參考文獻】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7578;申時行:明會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卷13.明會典。卷 158, 3237;明史,卷 75, 1833.明會典。卷 227, 4462;

16、明史。卷 76, 186465.劉若愚。明宮史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29.方駿。明代南京的內(nèi)外守備。中國研究。36.1998.7.4244: Jun Fang : The Military Triumvirate in the Southem Capital of the Ming Dynasty , “ Ming Studies.37 (1997), 7 21.明史。卷 75.1832.黃開華。明政制上并設南京部院之特色。明史論集。香港:誠明出版社。1972.155.吳啥。明史簡述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7.韋慶遠。明代黃冊制度M.北京:中華書局。1961 , 90

17、: Lynn Struve, Voicefrom theMing-Qing Cataclysm :China in Tigerss Jaws ( 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PRESS,19931, 55.南京戶部志。萬歷二十三年刻本。卷 18.31上。嘉靖二十一年(1542),此四地所上交的夏稅和秋糧分別占全國總數(shù)的三成半和五成半,見南京戶部志卷 5.20上21上。同上書,卷14.1上;卷5.3上14下。本表資料來源:顧起元客座贊語與庚已編合刊。王煥鑲首都志。Woifgang Frank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rurces of MingHistory 北京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