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需集體建設_第1頁
班級文化需集體建設_第2頁
班級文化需集體建設_第3頁
班級文化需集體建設_第4頁
班級文化需集體建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班級文化需集體建設1 報關與國際貨運(專,而且需要掌握報關、國際貨運、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熟悉報關員、貨代員等相關崗位的實際操作技能,畢業(yè)后在各類外貿企業(yè)和相關單位從事單證制作、海關通關、口岸商檢、運輸代理、倉儲管理等工作。 英語主干課程、商務英語、外貿函電、報關原理與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貨運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營銷、國際商法及第二外語。 專業(yè)課固然重要,我報關與國際貨運一班同樣也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文化建設上,我班堅持“班級文化需集體建設“的原則,開展了各項活動,同班同學攜手共建,為建設文明班級而努力。2 班級文化需集體建設一、什么是班級文化二、班級文化的功能三、班級文化的建

2、設3一、什么是班級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 “文化”的西方起源 文化一詞起源于拉丁文的動詞Colere,意思是耕作土地,后引申為培養(yǎng)一個人的興趣、精神和智能。 現(xiàn)代意義的“文化”概念是英國文化人類學家 愛德華泰勒 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的。4愛德華泰勒(18321917年),英國人類學家。泰勒被視為文化進化論的代表人物,被視為社會/文化人類學這門科學的奠基人。他的代表著作原始文化。5 “所謂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以及作為社會的成員而獲得的種種能力、習性在內的一種復合體。” (英)泰勒62、“文化”的中國理解 “文化”一詞中國語

3、言系統(tǒng)中古已有之。 A“文”的本義,指各色交錯的紋理。 周易系辭:“物相雜,故曰文?!?說文解字:“錯畫也,象交文” B “文”的引申義: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征符號,進而具體化為文物典籍、禮樂制度。 尚書序所載伏羲畫八卦,造書契,“由是文籍生焉”。7 C “文”的倫理之義:由文章典籍導出人文修養(yǎng)、美善德行之義。 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D “文化”:“以文教化”之義 周易賁卦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83、東西方“文化”的釋義對我們的啟示 A 文化是不是單一的,它是一種復雜的整體。 B 文化的最終目的是人“人的完善” 9二什么是

4、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班級精神、文化環(huán)境和行為方式。它是班級成員智慧的結晶,凝聚著班級全體成員的感情、意志和追求,包括班級的班風、學風、人際關系、班級環(huán)境、獨特的信念與情操等復合因素,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班級文化的內容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和班級精神文化。 101、班級物質文化班級物質文化主要包括班級的環(huán)境布置、座位編排、墻報以及班級衛(wèi)生狀況等等,創(chuàng)設一個激發(fā)人向上的物質文化環(huán)境?!昂⒆釉谒車趯W校走廊的墻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經(jīng)常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應當是隨便安排的。孩子周圍的環(huán)境應當對他

5、有所誘導,有所啟示。我們竭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畫,讀到的每句話,都能啟發(fā)他去聯(lián)系自己和同學?!?(蘇)蘇霍姆林斯基11加圖片12班級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的物質基礎,也是班級文化的外化結果。班級物質文化既為班級成員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同時,其建設過程也使班級成員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同學們的自主、自制、自控、責任感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2、班級物質文化的作用133、班級制度文化在班級集體中,我們把那些以規(guī)章制度、公約、紀律等為內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監(jiān)督機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形態(tài)稱為班級制度文化。班級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級中各種條例化的規(guī)章制度、管理模式、行為規(guī)范以及組織

6、紀律等。14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的中間層面,它是良好物質文化形成的保證,又是班級精神文化形成的基礎。它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德行為的內在尺度,從而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yǎng)目標、群體價值趨向的方向發(fā)展。制度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它不僅反映了一個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 4、班級制度文化的作用155、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班級文化的靈魂、是班級文化的最高層面。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集體大多數(shù)成員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tài)。它是一

7、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體表現(xiàn)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系等方面。166、班級文化的結構 物質文化教室環(huán)境 (表層) 精神文化價值觀念 (核心) 集體氛圍 群體意識 制度文化規(guī)章制度 (里層)17(三)建構和諧有序的班級文化的關鍵 班主任角色的轉變 1、傳統(tǒng)的班主任角色: 權威型家長角色 “天地君親師” 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下,班主任在學生管理中擁有絕對權威,班主任的要求如同金科玉律,學生必須采取服從。這種“專制式”的管理雖然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很強的紀律觀念,但也造成了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缺失。這顯然不能適應時代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 18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講了一

8、位“權威型”的老師用命令口吻批評教育學生而事與愿違的例子: 有一個學生的自行車停在了不該停的地方,因而擋了別人的通道。老師沖進教室很不客氣地問:“是誰的車子擋住了通道?”等車子主人回答之后,這位教師厲聲說道:“馬上把車子移開,否則我叫人把車拖走?!?9A 做“民主型”班主任 “朋友”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關系 今天的中小學生大多90后、00后,時代的多元化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和參與意識,他們不崇拜權威,更不愿意接受“專制式”的管束。 新時代呼喚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樹立班級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共同管理班級,要尊重學生的看法等基本理念,實現(xiàn)從權威型角色向民主型角色的轉換。 20(四)班

9、級文化建設的主導思想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論,也是評價班主任工作的標尺,必然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導思想。這一思想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的發(fā)展是班級工作的中心。 “文化”“以文化之”“以人為本” 在班級里,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管理者,學生作為管理主體更加突出,自主管理與民主管理將是最佳的選擇。212、“每一位”都是主角,“每一位”的發(fā)展都是全面發(fā)展基礎上的個性發(fā)展。 A 對學生要公正,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決不能因為學生的家庭出身、品學優(yōu)劣、性格剛柔,乃至相貌特征、衣著服飾的不同而偏愛或歧視某些學生,更不能因為某些學生對班主任

10、態(tài)度不端、言語不遜而記恨在心、耿耿于懷。22B 要使全班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提高。全班學生都是班主任的工作對象,對全班學生都應關心愛護、培養(yǎng)提高?!安环艞壢魏我粋€學生”,應該成為每位班主任的座右銘。C 抓好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全面發(fā)展不能以分數(shù)高低為依據(jù),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最大可能地發(fā)展。233、以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為基礎,重視生活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引導。 我們班級文化建設要有著人文關懷,讓老師和學生能夠認識到生命的獨特性、可貴性,體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珍愛生命,健康發(fā)展。24一女生高考未考好 跳河自殺 6月28日,信陽南灣派出所民警在南

11、灣黨校附近打撈到一具尸體。據(jù)調查得知,死者系信陽五中高中學生高三年級一名學生,因高考考的不好而跳河自殺。 據(jù)了解,改名學生名叫范楠楠,現(xiàn)年19歲,息縣人,在6月25日高考查分后,便已失蹤。昨日信陽南灣派出所民警在南灣黨校附近發(fā)現(xiàn)她的尸體。家人現(xiàn)在十分痛苦,哭聲一片。 25為什么現(xiàn)在學生自殺的事件較多?因為有些孩子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尊重與珍惜。而我們有必要通過學校讓孩子知道生命對自身、對家人和朋友、對社會具有什么樣的意義.例如: “學會感恩,珍愛生命”主題教育26二、班級文化的功能(一)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是班級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區(qū)別于其他組織文化的最主要特征。 2、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特有的

12、教育力量,滲透于一切活動之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引導、平衡、充實和提高作用。3、班級文化的教育功能不同于課堂教育,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塑造著學生的人格。27班級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新西蘭) 戈登德來頓學習的革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那么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那么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那么他就學會了害羞;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那么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那么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那么他就學會了奉獻; 28(二)凝聚功能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集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寄托著他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13、,體現(xiàn)著他們共同的心理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激發(fā)著班級成員對班級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班級成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29(三)制約功能 班級文化所形成的制度與規(guī)范體系,制約著學生的言行。 這種制度與規(guī)范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使班級成員都自覺地約束自己,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班級規(guī)范。30(四)激勵功能 班級文化能為每個班級成員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創(chuàng)造空間,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和調節(jié)每個成員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緒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31三、班級文化的建設(一)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三點注意事項1、要充分

14、利用資源,創(chuàng)設能觸動學生心靈的教育情境。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它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這種精神文化的建設,更需要以某種情境為契機,深入學生的心靈,引發(fā)他們的體驗與共鳴,從而讓學生有所觸動,改變他們的行為。322、要精心設計富有創(chuàng)意、令人難忘的班級活動。 班級文化建設一個最重要的渠道就是班級活動,很多積極的文化就是在學生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顯現(xiàn)、形成的。 班級活動不能無目的或過于隨意,應該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蘊含了班主任的班級文化建設理念、富有創(chuàng)造性而且能讓學生深有感觸的。333、要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但更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引導學生。 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往往在知識、

15、能力、德行、價值觀等方面很不成熟,這使他們在相互交往中產(chǎn)生的自發(fā)性的學生文化始終帶有不確定性,甚至是消極性。班主任要時刻予以關注和引導。 要想真正了解學生,首先就要“蹲下來看學生”,不要總是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學生,要理解學生的不成熟的地方,尊重學生的天性和幼稚,關懷學生的個體發(fā)展。34(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處處物語皆心語”1、班集體的形成:班名,班訓,班徽,班旗班刊等等。 班級和班集體的區(qū)別: (1)具有共同的奮斗目標(提出目標) (2)具有堅強的領導核心(確立核心) (3)具有嚴明的組織紀律(健全制度) (4)具有健康的集體輿論(形成輿論) (5)具有優(yōu)良的班風學風(培養(yǎng)班風)35 “集體

16、主義教育實踐,首先在于激勵學生自由地、自覺地實現(xiàn)集體的目標。” (蘇)蘇霍姆林斯基A 班名,班訓,班徽,班旗等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集體認同感,讓學生朝著統(tǒng)一的目標去不斷奮斗。B 目標的制定過程,應該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集體熱情和創(chuàng)造精神,36加圖片37教室布置應遵循以下原則1、教室布置的教育性原則。 教室必須充分考慮教室環(huán)境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陶冶功效。 布置教室時,要以思想性強、啟迪性強、激勵性強為出發(fā)點,選擇那些發(fā)人深省、富有號召性、激勵性的內容,從而實現(xiàn)教室整體氣氛的提升。 教室布置要把握度,不可太過功利。382、教室布置的主導性原

17、則 班主任必須在教室布置中發(fā)揮主導作用,不能單純地將教室布置的所有工作交給學生,聽之任之。 班主任要根據(jù)班級特點、學生特點等對教室布置作好整體規(guī)劃,認真把好關。393、教室布置的主體性原則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意識,教室布置的主角是學生,班主任只起主導作用。 從主題的確定到具體的實施,都可以讓全班的學生共同參與。404、教室布置的階段性原則 教室布置內容形式的選擇要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特點和知識層次。 對于低年級學生,形式上要活潑一些,色彩上可以鮮艷一些,格調應充滿趣味,內容要淺顯易懂。 對于高年級學生,形式上要莊重一些,色彩上要素潔一些,格調上要高雅一些,內容可以富有哲理性、主題以陶

18、冶性情、提高修養(yǎng)為主。 教室布置要有新營養(yǎng)、新風景,定期更換。415、教室布置的藝術性原則 教室布置要突出“美化環(huán)境”的“美”字,因此布置時必須遵循整體性、藝術性的原則。 教室布置要求風格鮮明、美觀大方。標題要醒目,圖畫要精美,裝飾要得體,前后要對稱,欄目大小要適宜等。42(三)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班級文化建設的關鍵是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如何進行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可以要從下列幾方面著手:1、思想認識要到位 班級文化建設的兩個誤區(qū): 誤區(qū)l:班級文化的建設就是班級環(huán)境的建設 誤區(qū)2:在應試教育下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是多余的 制度和紀律是班級管理的基石。這個認識首先是教師的認識,尤

19、其是班主任的認識,教師的認識是學生的認識的基礎。 432、班規(guī)制訂是前提 班級管理制度是全體學生行動的指南。能否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科學的、全面的班級制度,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的成效。A、科學性,班級制度是班級特有范圍內的規(guī)定,它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符合校紀校規(guī),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B、全面性,應該把學生的紀律、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日常行為納入管理之中。44C、民主性,班級制度的制訂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班主任要做好組織引導工作,只有在全體學生充分醞釀、討論的基礎上,才可能制訂出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制度。D、發(fā)展性,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管理中出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時應定期組織修改

20、,逐步完善。453、檢查考核是關鍵 沒有嚴格準確的考核,制度就會場成為一紙空文,獎懲就沒有依據(jù)。 要使考核嚴格準確,班主任在管理中應注重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班級管理隊伍,明確工作職責,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組建考核監(jiān)督小組,充分發(fā)揮班級成員的監(jiān)督作用,使班級考核真正做到嚴格而又準確。464、評價獎懲是保證 沒有獎懲就會挫傷學生自覺遵章守紀的積極性,淡化班級管理干部的工作熱情,班級制度就不可能逐步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獎懲是班級長效管理的根本保證。獎懲要公開、公正、及時、準確,這樣才能發(fā)揮獎懲的導向、激勵作用。475、學生是管理主體只有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全過程,煉學生能力,長學生才干,才能

21、真正落到實處,班主任才能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班主任要正確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把學生擺在管理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制訂、自主考核、自主獎懲、自我教育。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通常按以下步驟:老師管理為主師生共管學生自我管理486、重視班干是根本選用好一支優(yōu)秀的班干部隊伍,讓他們成為班主任管理的左膀右臂。管理不在于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而在于“使智者盡其慮”,“賢者盡其材”。 能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善于使用班干部,使他們能發(fā)揮智慧,才是高明的班主任。49(四)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建構精神的家園1、班風:班級的名片班級精神文化集中體現(xiàn)在班風上。班風也稱之為“組織

22、人格”,即一個班級的風氣,是由班級成員共同營造的一種集體氛圍,反映了班級成員的整體精神風貌與個性特點,體現(xiàn)出班級的內在品格與外部形象,引領著班級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對于班級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50良好的班風一經(jīng)形成,就能以一種無形的同化力和約束力,對班級成員的個性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環(huán)境是一種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學生不隨地吐痰,這是一種教育,但是我還應該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和氣氛,使學生不好意思隨地吐痰。我可以叫學生勤奮學習,我還應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使學生置身其間,不學覺得愧對老師,愧對學業(yè)。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全國教育專家委員會會長 馮恩洪51如何加強班風建設?(1)用制度約束學生。 沒有

23、規(guī)矩不成方圓,尤其是一個班集體,可以說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和嚴明的紀律是班級健康成長的前提。應該注意對紀律的教育,認真宣講學校、班級等各項紀律要求,讓學生知道紀律的重要性,要讓遵守紀律成為學生的自覺要求,通過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學生,要讓他們體會到紀律與學習、生活等諸方面的關系與影響,從而做到“心中有紀律,我要遵守紀律”。 52(2)給學生樹立榜樣,充分發(fā)揮表率作用。 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就是將自己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熱情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逐漸地潛移默化地轉移到學生身上。 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讓班中評的各類“十大明星”真正發(fā)揮作用,讓學生去感受身邊的表率,更具有真實性,影響將更

24、大。 53(3)抓兩頭、帶中間是培養(yǎng)良好班風、學風的關鍵。 “萬事開頭難”,對班級的管理工作,開創(chuàng)一個良好的局面固然相當重要,但這是不夠的。在時間上,狠抓學期的開始和結束工作,穩(wěn)定中間階段。 54(4)積極組織班級活動,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班級活動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學校組織的活動,如軍訓、運動會、文藝晚會等。這類活動規(guī)模大、影響深,對于形成健康向上、團結進取的班級團隊精神起很大作用。在軍訓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意識;積極對待校運會,培養(yǎng)班級凝聚力;認真組織學生參與文藝晚會,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另一類是班級內部的活動,如班會、辯論會、演講會、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552、愛心教育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對學生的愛心教育尤其重要。一個班級里如果學生對集體、對老師缺乏愛,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