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資料精創(chuàng)】高考專題復習:詩歌鑒賞兼語用之修辭手法 課件81張_第1頁
【教學資料精創(chuàng)】高考專題復習:詩歌鑒賞兼語用之修辭手法 課件81張_第2頁
【教學資料精創(chuàng)】高考專題復習:詩歌鑒賞兼語用之修辭手法 課件81張_第3頁
【教學資料精創(chuàng)】高考專題復習:詩歌鑒賞兼語用之修辭手法 課件81張_第4頁
【教學資料精創(chuàng)】高考專題復習:詩歌鑒賞兼語用之修辭手法 課件81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修辭手法設題:放在小說、散文中考放在古詩鑒賞中考放在語言文字運用用題中考放在作文中考:有文采考點詮釋正確運用常用的修辭方法。常見9種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

(引用、通感、疊詞、互文、雙關、列錦、頂真、回文)考查要點:1、常見的修辭方法的辨析和理解。2、根據(jù)表達語意的需要,正確靈活地運用修辭方法,能夠理解修辭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表達作用;能夠評價修辭運用的優(yōu)劣;能夠根據(jù)要求運用修辭方法。真題再現(xiàn):2022·新高考Ⅰ、2022·新高考Ⅱ、2022·甲卷、2022·乙卷2021·新高考Ⅰ(對偶)、2021·甲(擬人)、2020·新高考2套(比喻的相似性)/(8次)1、概念:比喻俗稱“打比方”,即利用事物間的相似點,將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一般包括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物)、喻體(比喻物)、比喻詞(用于本、喻體間標志各類比喻的詞語)。

①甲和乙必須是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2、條件

例如: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比喻3.種類:1)明喻:喻體、本體、比喻詞(如、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一樣、如……一般、仿佛……似的)同時出現(xiàn)的比喻。例如:那小姑娘好像花一樣。2)暗喻: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xiàn),一般用“是、成為、變成”進行比喻。例如:那小姑娘就是一朵花。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值得注意: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體現(xiàn)比喻關系。例如:這是花的海洋。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xiàn)比喻關系。例如:老狐貍你不要灌迷湯。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xiàn)比喻關系,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鐘,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3)借喻:比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xiàn),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例如:教室里的花朵真多!4)博喻: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例如:瞧,那一群騎自行車的身著風衣的少女,是紅蝴蝶,是綠鸚鵡,還是藍孔雀。4.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形象化),化深奧為淺顯(通俗化),化抽象為具體(具體化),使事物具體可感,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富有感染力。5、構(gòu)成:本體是“……”,喻體是“……”,比喻詞是“……”。把“……”比作“……”(前面的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一般在只考比喻這一修辭手法時需要寫)【2017年高考課標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無嘩戰(zhàn)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鄉(xiāng)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15.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6分)跟蹤訓練【答案】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nèi)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2分)②動中見靜,越發(fā)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2分)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2分)1.概念:比擬是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手法。二、比擬:2.種類:(1)擬人: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讓無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樣能活動,讓有生命的動物好像人一樣有思維和情感。例如:

①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著有無數(shù)為筑橋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塊,懶懶散散睡了一溪溝。(沈從文《遙夜》)

注意:擬人一定要有人的動作、語言、情態(tài)或心理。

但不是人出現(xiàn)了就是擬人句?!澳呛优系慕饢?,是夕陽中的新娘”。①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把某某(事物)人格化,將

擬寫成

;②賦某某(事物)予人的情態(tài)、動作、思想等;③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分析句中的體現(xiàn)擬人的具體部分)+對象+特性,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或者對選段主題的突出有什么作用。

擬人主觀題的答題格式:(2)擬物

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或者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寫。例如:

①把人比作物,例句:(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例句:(1)火山發(fā)出一聲咆哮。(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花淀》孫犁)3.作用: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使讀者不僅對所描述的事物產(chǎn)生鮮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對事物的強烈感情,從而引起共鳴。4、構(gòu)成:把“……”當作人來寫,“……”(原文內(nèi)容)賦予了“……”以人的……(動作,情態(tài)等)。拓展:比喻與擬物的區(qū)別所有的比喻句都有一個最明顯的標志,喻體必須出現(xiàn)。擬物中的物可以不出現(xiàn)。如上面的例句“涌了上來”“咆哮”“長在水里”。1.概念: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述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體”,用來代替的人或事物叫“借體”。一般只出現(xiàn)借體,不出現(xiàn)本體。三、借代:

2.種類:(1)用事物的特征代替。例如:①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②先生,給現(xiàn)錢,袁世凱,行嗎?(2)用具體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例如:①舉酒欲飲無管弦。②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3)全部與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遠影碧空盡。②吟罷低眉無寫處。(4)用專名代替泛指。例如:①遷客騷人多會于此。②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5)用結(jié)果代替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6)用作者、產(chǎn)地等代替。例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2.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赤壁懷古》)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部分代整體特征代本體1.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2.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3.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借指部隊顏色代指草地1.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3.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揚州慢》)4.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5.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具體代抽象借指精銳的部隊1.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2.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庾信《春賦》)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4.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歌行》)專名代泛稱藝術(shù)大師歌妓美女官職代本體1.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琵琶行》)2.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杜甫《春日憶李白》)3.作用: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引人聯(lián)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與借喻區(qū)別

1.側(cè)重點不同:借喻側(cè)重表達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借代則側(cè)重說明本體和借體之間的相關性。2.作用不同,借喻的作用是使本體形象化。借代的作用是給本體換個名稱。注意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注: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跟蹤訓練【參考答案】:

①韋詩:比喻,以燭喻月。山月皎潔,宛如夜燭相伴,照人無眠。渲染了寂靜的氣氛,流露出詩人的孤獨無依。②趙詩:借代,借“暈”代月?!皶灐迸湟浴袄洹弊?,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暈”又預示天氣變化,結(jié)構(gòu)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內(nèi)心的孤獨凄涼。古詩詞中常用的43個借代詞語1、桑梓:家鄉(xiāng)2、桃李:學生3、南冠:囚犯4、同窗:同學5、烽煙:戰(zhàn)爭6、巾幗:婦女7、絲竹:音樂8、須眉:男子9、手足:兄弟10、汗青:史冊11、伉儷:夫妻12、桑麻:農(nóng)事13、三尺:法律14、膝下:幼兒15、華蓋:運氣16、廟堂:朝廷17、黔首:平民18、阡陌:田野19、杏壇:教育界20、朱門:富貴人家21、藩籬:邊防22、摧眉:低頭23、縉紳:做官的人24、紈绔:富家子弟25、祝融:火災26、寸管:毛筆27、杜康:代酒28、垂拱而治:多用作稱頌帝王無為而治29、萬鐘:高官厚祿30、山林:隱逸生涯31、中鼎:仕宦生涯32、披宮錦:考中進士33、戎馬、干戈、金鼓:戰(zhàn)爭34、杏林:醫(yī)道非凡或醫(yī)德高尚的人35、冠蓋、衣冠:世代做官的讀書人36、冠纓: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37、社稷、軒轅:國家38、嬋娟、嫦娥:月亮39、白丁、布衣:百姓40、提攜,垂髫:小孩41、持戟、旌旗:軍隊42、烽火、羽書、羽檄:有關戰(zhàn)爭的警報或軍情消息43、社稷、宗廟:國家1.概念:夸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效果,故意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擴大、縮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種修辭手法。四、夸張:說大話2.種類:1)擴大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等)處說。

例: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2)縮小夸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等)處說。

例: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一顆泥丸。)3)超前夸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后出現(xiàn)的事說成是先出現(xiàn)的,或者說二者是同時出現(xiàn)的。例:農(nóng)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來了。(1)夸張不是浮夸,必須合乎情理,不能脫離生活的基礎和依據(jù)。(2)夸張和真實要有一定的距離。否則就分不清是在說事實還是在夸張,達不到相應的藝術(shù)效果。(3)夸張要注意應用的場合。嚴肅的匯報、報告,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等,不宜使用夸張。3.作用:揭示本質(zhì),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創(chuàng)造意境,引人聯(lián)想;語言生動。答題思路①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之大/之深/之強……或……之小/之弱……;②突出了......怎么樣的特點,啟發(fā)讀者......聯(lián)想,使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1.概念: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五、對偶:對偶構(gòu)成: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對稱。2.種類:1)按內(nèi)容,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①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cè)面說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關的關系。例: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②反對:表示相反關系或矛盾對立關系。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③串對:上下聯(lián)若獨立起來毫無意義,至少意義不全,上下聯(lián)結(jié)合起來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也叫“流水對”。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①工對:字數(shù)、詞性、結(jié)構(gòu)、平仄等均符合對仗要求。

例: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②寬對: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

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2)按形式,可分為工對和寬對。3.作用:1)形式整齊,結(jié)構(gòu)對稱,會產(chǎn)生一種均衡的美感。2)詞句凝練概括,富有表現(xiàn)力,能夠把相關事物間的關系表現(xiàn)得集中鮮明;使對立事物對比強烈,褒貶分明。3)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便于傳誦記憶。歸納記憶:(1)形式上:句式整齊,音節(jié)勻稱;(2)內(nèi)容上:表意凝練,概括力強;(3)節(jié)奏上:抑揚頓挫,音樂感強;(4)讀者上:朗朗上口,便于吟誦。4、構(gòu)成:⒈意義相對⒉結(jié)構(gòu)相對。只需要答“……”和“……”相對即可。

①構(gòu)成特點:“×××××××”和“×××××××”都是并列式的(n、v、adj、數(shù)量詞)性詞組,對仗工整;其中,“××”和“××”相對,都是動賓式(偏正式)結(jié)構(gòu){n、v、adj、數(shù)量詞},對仗工整;可見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對,意思相關,上下兩句構(gòu)成一組對偶。{如果是對聯(lián)要加一句“仄起平收”}

②表達效果:

形式上,句式整齊,音節(jié)整齊勻稱,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如果是對聯(lián)要加一句“對仗工整”};

語言上,語言凝練集中,概括力強,富有感染力;

內(nèi)容上,生動形象地寫出來......,突出了強調(diào)了......。【對偶的構(gòu)成和效果的答題思路】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春行即興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首詩的三、四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跟蹤訓練1.概念: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內(nèi)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增強語勢、強調(diào)內(nèi)容、加深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六、排比:種類1)成分排比,即一個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構(gòu)成排比。2)復句排比3.作用:增強語勢,使說理更加嚴密透徹,抒情更加流暢感人。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4、構(gòu)成:⒈結(jié)構(gòu)相似⒉語義相關⒊含義類似。只需要答“……”和“……”相似/相關/類似即可【排比的構(gòu)成和效果的答題思路】①構(gòu)成:“......”“......”“......”都是xx+xx構(gòu)成的xx結(jié)構(gòu)短語共同組成,結(jié)構(gòu)相同,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lián)。

②表達效果:形式上(“增文勢”),(先分析句子特點),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節(jié)奏感強,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內(nèi)容上(“廣文義”),一氣列舉了x種......,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或:通過每句的關鍵詞語具體分析表達的內(nèi)容)突出了......,表達了......情感。如果排比句子中有相同的語句,要將相同語句寫出來,其他的詞性或者結(jié)構(gòu)相同的成分一一列舉,再寫以上內(nèi)容。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題目。水仙子·舟中孫周卿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詩和雪繳纏。一笑瑯然。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詩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6分)跟蹤訓練【答案】①運用比擬手法,用“爭先”“鏖戰(zhàn)”把“詩豪”“風”和“雪”擬人化,“詩和雪繳纏”,用“繳纏”將“詩”擬物,把抽象的“詩”具象化,生動形象地描寫風雪交加的壯美,表現(xiàn)作者迸發(fā)的詩情。②運用排比手法,“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zhàn),詩和雪繳纏”構(gòu)成排比句,描寫了作者的詩情與風雪難分難解的關系,渲染了氣氛。七、反復:千言萬語,一個聲音1.概念:反復就是為了強調(diào)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而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的一種修辭手法。2.種類:1)連續(xù)反復。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2)間隔反復。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3.作用:(反復詠嘆,)強調(diào)作者感情,充分表達作者思想,增強(語氣)或文章的氣勢。(1)行文前后呼應,突出某種意思;——突出內(nèi)容(2)內(nèi)容反復詠嘆,強調(diào)某種感情;——強調(diào)感情(3)句式回環(huán)跌宕,加強節(jié)奏韻律;——有韻律美反復排比VS強調(diào)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復的詞語;強調(diào)的是被重復的詞語,強調(diào)所說內(nèi)容(某種情感或者意思)難點釋疑閱讀下面的清詩,完成題目。早發(fā)五連驛憶弟曾國藩朝朝整駕趁星光,細想吾生有底忙。疲馬可憐孤月照,晨雞一破萬山蒼。曰歸曰歸歲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大壑高崖風力勁,何當吹我送君旁。本詩頸聯(lián)“曰歸曰歸歲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廣受后世稱道,請分析其藝術(shù)手法。(6分)跟蹤訓練【答案】①反復,“曰歸”“有弟”反復連用。下句中兄弟天各一方,無從團圓,詩人只能在旅途的孤獨寂寞中思念遠方的弟弟。整聯(lián)在反復強化情感的同時,又給人一唱三嘆之感。②直抒胸臆,作者表達了思歸念弟的凄苦悲愴的心聲。故園之思、手足之情真摯充沛。八、設問:自問自答1.概念: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緊接著說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種修辭手法。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2.種類:1)一問一答式。例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因為它的物質(zhì)基礎。2)幾問一答式。例如:啊,是誰這么早就把那令人心醉的鄉(xiāng)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誰這么早就用他那動聽的音樂喚來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個青年人。3.作用:引起讀者注意,啟發(fā)讀者思考;使語段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①開頭設問:點明寫作對象(內(nèi)容),吸引讀者注意,帶動全篇,引出下文。②中間設問:承上啟下,引發(fā)讀者的注意和思考。③結(jié)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構(gòu)成:問句是“……”,答句是“……”(原文內(nèi)容),自問自答。答題格式:①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②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啟發(fā)讀者對……的注意和思考;③表現(xiàn)了作者對……的思考,也很自然的引出下文。九、反問:無疑而問1.概念:反問也叫反詰,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重語氣的一種修辭手法。2.種類:1)用疑問句表達否定的內(nèi)容。例如:太陽會從西邊出來嗎?2)用否定句表達肯定的內(nèi)容。例如: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中去呢?3.作用:加強語氣,發(fā)人深省,增強感情,加深讀者的印象,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題目。歲杪放歌(節(jié)選)

李攀龍勸君高枕且自愛,勸君濁醪且自沽。何人不說宦游樂?如君棄官復不惡。何處不說有炎涼?如君杜門復不妨??v然疏拙非時調(diào),便是悠悠亦所長。注:李攀龍,明代文學家。嘉靖三十五年,任陜西按察司提學副使。到任不久,因難以忍受上司倨傲作風,辭官歸鄉(xiāng),隱居白雪樓。歲杪miǎo,歲末,年尾。中間四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跟蹤訓練【答案】反問、反復和對比。①每句均先運用反問,強調(diào)世人皆說“宦游樂”“有炎涼”;②再以“君”棄官不惡、杜門不妨與之對比,表現(xiàn)出“君(詩人)”鄙棄官位、超凡絕俗的可貴品質(zhì)。③兩個“如君”形成反復,一唱三嘆,突出了“君(詩人)”的美好形象。比喻比擬借代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修辭內(nèi)容解讀+修辭效果分析形式內(nèi)容情感讀者【答題思路】結(jié)構(gòu)形式讀者

用詞造句時表面上是一個意思,而暗中隱藏著另一個意思,表達出一種委婉含蓄的情感。

關作用:(1)語言含蓄雋永,耐人尋味;(2)內(nèi)容意蘊豐厚,余味深長;(3)表意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富有情趣)。1.語音雙關

即利用詞語的同音或近音條件構(gòu)成的雙關。

例如:(1)老虎拉車——誰趕(敢)?(2)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3)窗戶眼吹喇叭——鳴(名)聲在外。例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絲”既指“蠶絲”,又跟“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例②竹枝詞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尾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①作者采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晴”諧音“情”,有表示情意綿綿之意。②巧妙地表達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的微妙心理,饒有情趣。跟蹤訓練2.語意雙關

即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構(gòu)成的雙關。這種修辭在歇后語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例如:

(1)茶壺里煮餃子——心里有嘴倒不出

(2)老太太抹口紅——給你點顏色瞧瞧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咀ⅰ俊仓焓缯妗乘未娙耍鄠骰橐霾凰?,抑郁而終。

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跟蹤訓練①詩人采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涼”字語意雙關,既指天涼,又指心境的凄涼。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秋夜獨守空房的孤寂與凄苦。

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表達效果:簡煉文句,以少馭多;對舉頓挫,富有節(jié)奏?;ノ?.單句互文(即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例: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2.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

就是對(下)句中含有出(上)句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詞,出(上)句里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xiàn)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辭》又名《木蘭詩》)(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又名《木蘭詩》)(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又名《木蘭詩》)(4)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7)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犊椭痢范鸥Γ?)僮仆歡迎,稚子候門。(9)千里冰封,萬里雪飄。(10)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犊兹笘|南飛》漢樂府3.排句互文

是說這種互文的句子在兩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完整意思。例:(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就是排句互文。(2)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3)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

在古文中,把屬于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1.定義

通感又叫“移覺”,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zhuǎn)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zhuǎn)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通

感2.種類

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相互轉(zhuǎn)換。3.舉例:1)她笑得很甜。2)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3)紅杏枝頭春意鬧。4)晨鐘云外濕,勝地石堂煙。5)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7)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8)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杜牧《秋夕》)

表達效果:

感覺互換,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事物的特點,讓讀者更好地理解;

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gòu)成特殊的藝術(shù)美。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菩薩蠻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上片中,詞人以一句“聲聲寫盡湘波綠”寫箏上彈奏的音樂,使用了什么手法?說說這樣寫的表達效果。跟蹤訓練答案示例:①用了“通感”(“比喻”亦可)手法。②將聽覺藝術(shù)的音樂比作湘江綠波傾瀉,流暢無礙。無形的音樂聲,在詞中化為有形有色的形象,既寫出彈者技高,樂音流暢,如行云流水,又寫出聽者品音入微?!昵迷邝[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跋掠炅恕?,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啊,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瓎栴}:“通感”能夠突破感官局限,豐富人的體驗,增加審美情趣,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進行簡要分析。(5分)跟蹤訓練答案示例:①“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化聽覺為視覺,表現(xiàn)了雨聲的緩急相間、疏密有致、渾然一體,將雨聲刻畫得更加具體形象、生動可感;②“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化聽覺為觸覺,恰切地表現(xiàn)了雨聲的細密輕柔以及給人帶來的舒適愜意之感。【湖北省百校聯(lián)考2021-2022高三上期語文質(zhì)檢】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聲音憑借著單純的信息維度,流水般洶涌地涌入聽者的身體,更能直擊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國特色節(jié)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追尋》將百封家書用震撼人心的講述和聲情并茂的吟誦傳遞出人間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著父母之恩、夫妻之愛、兄弟之情的家書,透過聲音,連著時空,栩栩如生?!蹲穼ぁ芬砸环N別出心裁的方式對經(jīng)典人物、故事進行了生動演繹,更多革命烈士將被我們了解、認知、傳誦?!?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和表達效果。(5分)跟蹤訓練答案示例:

將聲音這一聽覺形象與“流水般洶涌地涌入”這一視覺和觸覺形象溝通起來,(2分)“流水般洶涌地涌入聽者的身體”構(gòu)思新穎,又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大量的聲音信息如水一樣洶涌而來,使聽眾能大量獲取聲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語言的文采。(3分)

又名“重言”,系指由兩個相同的字或詞組成的詞句。

表達效果:1、韻律回環(huán),富有音樂之美。2、特征突出,具有強調(diào)作用。3、表達感情,使其更加深刻。4、擬聲疊音,仿佛身臨其境。疊

字例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薄钋逭铡堵暵暵肺觯簢啤⒓彝?、夫死,凄楚、慘切、悲戚,種種人間最痛苦的感情交織著,積聚成一股不可遏制的感情洪流,一連串的疊字成了詩人宣泄情感的最佳方式,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例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析:“蕭蕭、滾滾”使人們聯(lián)想到的落木窸索之聲,奔流不息的長江洶涌之狀,在寫景的同時,更深沉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窮困潦倒、壯志難酬的感傷。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回答問題。黃氏延綠軒 [明]高啟蔥蔥溪樹暗,靡靡江蕪①濕。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注:①蕪:叢生的草?!笆[蔥”“靡靡”兩個疊音詞有什么作用?參考答案:寫出春雨后水邊草木蔥郁茂盛、繁復厚廣的樣子。同時,疊詞在音節(jié)上富有韻律感,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表達效果。跟蹤訓練

頂真(頂針),亦稱聯(lián)珠、蟬聯(lián),是指上句的結(jié)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用以修飾兩句子的聲韻的方法。例: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列子《愚公移山》)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琵琶行》白居易)

真作用:(1)結(jié)構(gòu)整齊,語氣貫通,事物環(huán)環(huán)相扣;回環(huán)往復,蕩氣回腸,一氣呵成之感。(2)議事說理,準確謹嚴;抒情寫意,格調(diào)清新;狀物敘事,條理清晰。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李白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答案】①運用頂真手法,寓情于景,②抒發(fā)對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無限關懷之情。跟蹤訓練引

概念:指寫文章時,有意引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現(xiàn)成的語言材料,以增強語言表達效果。

作用:①可使所表達的語言簡潔凝練(精煉)、含蓄典雅、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增加文化內(nèi)涵;②對說理表情達意都很有幫助,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論據(jù)(使論據(jù)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有啟發(fā)性。引用的種類:(1)直接引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