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教案新人教版課外古詩詞誦讀【教學目標】1.把握詩詞大意,背誦古詩詞,學習鑒賞古詩詞的技巧。2。感受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閱讀興趣?!窘虒W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2。體會《咸陽城東樓》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3.體會《無題》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運用。學習《咸陽城東樓》【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走近詩人師:咸陽在古時候叫什么?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學生回答)師:當詩人和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時候,會生發(fā)出什么樣的情思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咸陽城東樓》.想要對一首詩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們需要對作家及作品的寫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相關內容。資料助讀1:作者簡介課件出示: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丹陽(今屬江蘇)人,唐代詩人。著有《丁卯集》。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熟工穩(wěn),聲調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謂“丁卯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他。資料助讀2:寫作背景課件出示:詩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監(jiān)察御史的時候,大唐王朝已經(jīng)“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一個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見夕陽西沉,烏云滾來,涼風陣陣……詩人的憂愁思鄉(xiāng)之情和吊古傷今之感襲上心頭,交織在一起,于是即興寫下了這首七律。【設計意圖】解讀題目,了解作者,熟悉背景,這是理解詩歌的三個基礎要素。通過這三個要素,學生對詩人和詩歌有了一個整體印象,有助于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把握詩人的情感。二、熟讀古詩,明白詩意1。讀通順,讀準字音節(jié)奏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讀;學生自主朗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預設:蒹葭(jiānjiā)汀洲(tīnɡzhōu)綠蕪(wú)秦苑(yuàn)2。找意象,明確特點,發(fā)揮想象,生動描繪句意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課件出示: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只見蘆葦楊柳叢生,好似家鄉(xiāng)沙洲,這不禁引起了我的萬里鄉(xiāng)愁。烏云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夕陽已經(jīng)沉落樓閣后面。山雨即將來臨,滿樓風聲颯颯.秦漢宮苑,一片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鳴叫于枯黃葉間。行人不要問當年的繁華盛事,都城依舊,只見渭水不停東流?!驹O計意圖】古詩中往往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指導學生關注詩歌中的“詩眼”和“意象”,這是把握詩意的第一步。教師出示學習方法——“找意象,明確特點,發(fā)揮想象,生動描繪句意",這既是這一板塊的目標,也包含學習方法,讓學生明白描繪句意不是生硬的翻譯,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三、品味景物,領會“愁情”課件出示:首句“一上高樓萬里愁”,詩人登上高樓,為何愁緒滿懷?這“愁”里包含了哪些情思?預設:生1:首聯(lián)寫詩人游宦長安,遠離家鄉(xiāng),登上高樓,看到蘆葦楊柳叢生,好似家鄉(xiāng)沙洲,思鄉(xiāng)的愁緒漫上心頭?!俺睢弊掷锸紫扔兴监l(xiāng)情.生2:頷聯(lián)描寫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看似寫自然中的風雨,其實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勾畫,詩人“萬里愁"的真實原因是為國家的前途命運發(fā)愁。生3:頸聯(lián)描繪“鳥下綠蕪”和“蟬鳴黃葉”,給人一種蕭條、冷落、凄涼之感.詩人目睹這殘敗之景,不禁感慨橫生:歷史的演進,王朝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讓詩人產(chǎn)生感古傷今的悲涼,委婉含蓄。生4:尾聯(lián)“莫問”二字,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思索歷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所以,詩人的“愁”里也有痛惜和無奈之意。教師小結: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詩歌以“愁”開篇,其后交代“愁"的緣由,同學們緊扣景物和寫作背景來體會詩人“愁”中的思鄉(xiāng)之苦,國勢動蕩之痛,世事滄桑之嘆。同學們的思路清晰,分析有情.【設計意圖】本板塊采用“一字串珠”的教法,引導學生緊扣“詩眼”和“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訓練閱讀詩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品詞析句,探究詩歌內涵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結束語: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xiàn)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xiàn)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思考。景別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這首詩堪稱晚唐登臨之作的翹楚!【板書設計】咸陽城東樓學習《無題》【教學過程】一、導入,走進詩人生活師: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歌頌了人世間偉大的奉獻精神,是誰創(chuàng)作了這聯(lián)千古名句?詩人又因什么而作這聯(lián)詩?(學生討論作答)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李商隱的《無題》,去探究這些奧秘。資料助讀3:作者簡介課件出示: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李商隱的詩歌能在晚唐獨樹一幟,在于他心靈善感、一往情深,很多作品表現(xiàn)了當時士人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開創(chuàng)了詩歌的新風格、新境界。資料助讀4:寫作背景課件出示:這首《無題》詩,舊注家多說有政治寓意,有的認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令狐绹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認為是因宰相李德裕被貶崖州(今海南島),詩人作詩向他表示敬慕與同情?,F(xiàn)在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純粹的愛情詩。野史記載,李商隱曾多次陷入愛情的糾葛,包括與女道士也有曖昧的關系。而這不能為外人知的戀情,詩人雖作詩卻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無限深情.【設計意圖】詩歌不僅僅是幾行文字的串聯(lián),其中更融入了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境遇,體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個性,反映著獨特的詩歌主題。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詩人的心路歷程,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學生才能體會出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或寄托的人生志向。二、通讀,感知詩歌內容1.讀順字音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讀;學生自主朗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預設:蠟炬(làjù)云鬢(bìn)吟唱(yín)蓬山(pénɡ)殷勤(yīnqín)2.讀悟詩意學生討論,描繪詩意;學生展示,教師點撥.首聯(lián):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暮春時節(jié),東風無力,百花殘零,更加使人傷感.頷聯(lián):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頸聯(lián):我(女方)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愛人)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月光的寒涼。尾聯(lián):(愛人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望愛人、傳遞消息。【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蓖ㄟ^不同形式的反復誦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讀懂全詩主要內容,初步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三、品讀,感悟詩人情懷1.抓意象,品手法師:詩歌運用哪些意象和藝術手法來表達詩人的離別傷感和相思之苦呢?預設:生1:首聯(lián)中有“東風”和“百花”兩個意象,“東風無力”“百花殘"營造了離別時悲傷、凄涼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殘景物映襯別離之情,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生2:頷聯(lián)以“蠶吐絲"“蠟流淚"的淺顯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雙關,寫盡相思之深和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春蠶自縛,蠟燭自煎,生命耗盡而愛心不變。生3:尾聯(lián)用神話傳說來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以傳說中的仙山——蓬萊山作為對方居處的象征,以王母駕下的青鳥使者代為打探愛人的下落。殷殷相盼,惆悵而又傷感。2.想畫面,析情感師:同學們采用“抓意象,品手法"的方式來品詞析句,悟出詩人的情感與志向。一首詩因為情感人,也因為畫面而動人。這首詩“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兩句畫面感很強,請描繪其畫面,分析詩人的情感.預設:當她早晨起來,照鏡子的時候,也許覺得鏡中人的秀發(fā)已經(jīng)不同于往常,容顏憔悴了。分別后她獨自一人,夜深難眠的時候,月色之下,吟詩懷人,該會感覺天上灑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此聯(lián)中“但愁云鬢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一個“改”字,可見別離之久,相思之苦.“應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可謂一往情深.教師總結:這首詩是描寫愛情相思最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來其影響巨大深遠.頷聯(lián)以“春蠶”“蠟炬”一對有表現(xiàn)力的比喻來抒寫強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這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忠貞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我們在愛情上、在友情上、在工作上都需要它。【設計意圖】同學們,從李商隱的這首詩中,我們看到戀人雖然相會無期,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一輩子都在眷戀。這首詩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zhí)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卻仍要追求,這就是戀情的美麗與魅力!【板書設計】無題第2課時【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詞,理解詞的大意。2.體會《行香子》中動靜結合、白描和寓情于景手法的運用。3。體會《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中詞人濃墨重彩的“愁”.學習《行香子》【教學過程】一、作者簡介:明身份,識詞風北宋有這樣一個詞人,他的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并稱“蘇門四學士”,他的名字叫秦觀。他寫過一首表現(xiàn)田園春景的詞,語言淺近,流轉自然,給人以明快之感,這首詞就是今天咱們要賞析的《行香子》。該詞大約作于作者創(chuàng)作早期的熙寧年間,當時作者尚未出仕。在此期間作者也曾寫過同類題材的《田居四首》等詩?!驹O計意圖】學生對秦觀不甚了解,有必要簡介詞人,增加學生對詞人的好感.泛談此詞的語言和節(jié)奏魅力,激發(fā)學生賞析的興趣。二、詞的誦讀:讀準音,誦出韻1。讀順字音節(jié)奏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讀;學生自主朗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預設:陂塘(bēi)豪興(xìnɡ)徜徉(chánɡyánɡ)飏(yánɡ)乘興(chénɡxìnɡ)東岡(ɡānɡ)2。讀懂內容感受師:這首詞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讀完詞,你有一種什么樣的感受?預設:生1:這首詞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圖,我感覺到一種走入自然的自由愜意。生2:這首詞描繪了和諧寧靜的鄉(xiāng)村美景,我非常向往這種閑適、安寧的田園生活.教師小結:同學們已經(jīng)初步感知了詩意,并且分享了自己真實的感受。這首詞用白描手法,淺近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醉人的田園風光,確實令人向往?!驹O計意圖】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思考,以讀悟情感。熟讀和概括詞意是學習詩詞的第一步。三、詞的品析:賞美景,品閑情1。描繪美麗的畫面師:在前面兩首詩歌的學習中,大家學會了抓住意象,發(fā)揮想象,生動描繪畫面的方法,那么,這首詞中,詞人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試著描繪畫面,同桌互相分享。預設:課件出示:綠樹郁郁蔥蔥,環(huán)繞著村莊.池塘中水已漲滿,映著天與山與水與人。迎面是和煦溫暖的東風,園子雖小,卻是百花爭艷,你看,桃花紅艷,李花潔白,菜花金黃。遠望,隱約可見圍墻茅堂,酒旗飄揚流水橋旁.春光可愛,心情歡快,我步行來到東邊的山岡上。綠林中黃鶯啼叫著,婉轉悅耳;燕子們成群結隊地在空中自由飛翔;蝴蝶在花叢里忙碌著,一派大好春光。2.感受詞人的心境師:景美情真,景美情美,那么詞人此刻的心境是怎樣的呢?詞人是運用什么藝術手法來表達這種心境的呢?預設:課件出示:(1)動靜結合上片側重描寫靜態(tài)景物,化靜為動,如“繞"“收”等字,游人緩步其中;下片側重描繪動態(tài)景象,其中靜景動景又互相映襯。這樣,就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2)白描手法例如“有桃花紅”三句,寫紅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黃色的菜花,據(jù)實寫來,不事雕琢,卻突出了絢麗的色彩,濃郁的香味,構成了春滿小園的誘人圖畫;再如“正鶯兒啼”三句,描繪了一幅鶯啼燕舞、蝴蝶采蜜的圖畫.(3)寓情于景整首詞通篇寫景,描繪了“小園”一帶和“東岡”附近明媚的春光.明快的節(jié)奏中,自然流露出詞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間貯滿盎然的意興。【設計意圖】第一步引導學生描繪畫面,進入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基礎.第二步指導學生分析藝術手法,結合詞句,品詞人閑情,提高了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結束語:詞人運用通俗、生動、樸素、清新的語言寫景狀物,使樸質自然的村野春光隨詞人輕松的腳步得以展現(xiàn)。全詞下筆輕靈,意興盎然,洋溢著一種由衷的快意和舒暢,這對后代詞曲在題材和意境的開拓方面有較大影響.【板書設計】行香子學習《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教學過程】一、人物競猜,巧切課題師:請大家根據(jù)下列信息猜測人物:他是南宋詞人,人稱“詞中之龍",字幼安,號稼軒。他生于金國占領時期,21歲抗金,不久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他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和愛國詩人陸游雙峰并峙.他的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派的最高成就。他——是誰呢?生:辛棄疾。師:今天咱們來賞析他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資料助讀5:寫作背景課件出示:辛棄疾曾被彈劾去職,閑居江西上饒,上饒離博山不遠,辛棄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軒書屋”,故常往來于博山道中,這首詞寫于一個秋天。他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shù)仫L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二、熟讀宋詞,感知詞意1.讀順字音節(jié)奏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讀;學生自主朗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預設:強說愁(qiǎnɡ)2.讀懂內容師:這首詞圍繞哪一個字來寫?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什么內容?生:略。師:全詞圍繞“愁”字來寫.詞的上片,著重寫自己因年少涉世不深,喜歡仿效歷代文人騷客,登高覓愁。詞的下片,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處世漸深,對“愁”的內涵有了真切的體會?!驹O計意圖】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思考,以讀悟情感。熟讀和概括詞意是學習詩詞的第一步.三、深層探究,把握情感1.聯(lián)系背景,體會“愁”的內涵之深師:這首詞以“登高說愁”為話題,寫出了少年與成年的兩種人生感受。少年時的愁是怎樣的一種愁?而今的愁是怎樣的一種愁?預設:生1: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jīng)歷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為“賦新詞”極力渲染愁。生2:我認為少年時的愁是一種無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閑愁。而今的愁是胸懷大志,倍受打擊,以致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愁,是一種深沉而無法解脫的愁.師:詞的上片,作者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詞的下片,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xié)力,共建恢復大業(yè)。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fā)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追問:辛棄疾“愛上層樓”,但這種愁是閑愁嗎?請聯(lián)系背景深入理解.預設:課件出示:少年時指青年時期,從辛棄疾的生平看,這時的他正處于金人統(tǒng)治區(qū)內,看到淪陷區(qū)的人們在異族的奴役之下,作為血氣方剛的愛國青年,油然而生收復失地的報國之志.因而這時的愁情也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對國土淪喪的恥辱感,這時的愁,更多的是一種渴望收復中原、建立不世功業(yè)的志愿和動力,是昂揚而充滿激情的。2.深入思考,體會“愁”的含蓄之美(1)比較少年時登樓與而今登樓的目的有何不同?預設:少年時登樓,是為了登高望遠,抒發(fā)自己的豪情壯志.而今登樓,是為了排遣內心的悲憤之情。(2)是什么原因使詞人“欲說還休”?預設:統(tǒng)治者處處排擠、打擊他,他處處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說。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負付之流水,鬢發(fā)蒼蒼,功業(yè)無成,而又沒有知音,無人理解。這種孤獨的愁情,跟誰訴說,說了又有什么用,這中間也包含著對南宋朝廷的無限失望。因為這種失望,所以辛棄疾“欲說還休”。(3)詞中的“天涼好個秋”是什么含義?是閑話還是弦外有音?預設:“天涼好個秋"是句閑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項目委托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生態(tài)旅游區(qū)個人山林承包管理協(xié)議書范本4篇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教案+教學分析
- 2025年度個人寵物醫(yī)療無抵押借款協(xié)議標準3篇
- 2025年個人房產(chǎn)買賣合同(含專業(yè)評估報告)
- 2025-2030全球過熱過載保護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OLED圖形顯示模塊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工程用行星減速機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曲軸現(xiàn)場加工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4年農村文化建設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 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及進展
- 【大學課件】基于BGP協(xié)議的IP黑名單分發(fā)系統(tǒng)
- 2025年八省聯(lián)考高考語文試題真題解讀及答案詳解課件
- 信息安全意識培訓課件
- 2024年山東省泰安市初中學業(yè)水平生物試題含答案
- 美的MBS精益管理體系
-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解讀課件
- 2024安全員知識考試題(全優(yōu))
- 2024年衛(wèi)生資格(中初級)-中醫(yī)外科學主治醫(yī)師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全32冊)08
-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