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之比較鑒賞(課堂)課件_第1頁
詩歌鑒賞之比較鑒賞(課堂)課件_第2頁
詩歌鑒賞之比較鑒賞(課堂)課件_第3頁
詩歌鑒賞之比較鑒賞(課堂)課件_第4頁
詩歌鑒賞之比較鑒賞(課堂)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高考詩歌鑒賞之比較閱讀12018高考詩歌鑒賞之12名詞解釋所謂比較鑒賞就是將語言、內容、形象、表現手法相近或相反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鑒別、賞析。22名詞解釋所謂比較鑒賞就是將語言、內容、形象、表現手法相近或3處處皆可比,命題的范圍1、作家(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派別)2、題材(詠蟬三絕)3、體裁(詩詞曲)4、主題(愁)5、遷移6、版本7、手法技巧33處處皆可比,命題的范圍1、作家(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一)不同詩歌同一意象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丹陽送韋參軍(嚴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注】①鳳城:京城。(1)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請作簡要說明。(4分)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fā)對人生、歷史及社會的感慨!4(一)不同詩歌同一意象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二)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①(陸

游)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對比問題: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分)渴望建功立業(yè)、抗金報國壯志未酬5(二)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夜游宮記夢寄師(三)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較

尋隱者不遇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尋隱者不遇魏野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采芝何處未歸來?白云遍地無人掃。對比問題:這兩首詩都以《尋隱者不遇》為題,意境、主題也相似,都是寫尋隱者終未得遇。請從形式、內容、表現手法等方面分析二詩的不同之處。6(三)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較

尋隱者形式:賈詩為五言絕句;魏詩為七言絕句。賈詩為問答體,以答為主;魏詩為自問自答。內容:賈詩有目標可見,特意尋訪,童子知其去向,“只在此山中”;魏詩中所尋者無具體行蹤,“采芝何處未歸來”。賈詩主要是對話,通過對話體現詩意;魏詩寫景抒情都有。表現手法:賈詩寓問于答,虛實相生,含蓄簡練;賈詩景略情在,情中見景。魏詩自問自答,透露出悵然若失的感情;描寫以白描為主,青松、白云構成鮮明的藝術形象。7形式:賈詩為五言絕句;魏詩為七言絕句。78命題考點1、所寫內容的異同2、所抒情感的異同3、表現手法的異同意象意境修辭用語寫作角度4、語言風格的異同88命題考點1、所寫內容的異同89

1、比較人物形象的特點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詩人的形象(亦稱抒情主人公)和詩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與意象的設題形式表現為判斷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質、追求,判斷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與語言特點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評析,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評價等。999【類題支招】

比較詩歌的意象、意境要從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去考察。自然屬性從三個角度去鑒賞,即意象間的遠近關系,品味哪些是作為背景的遠景,哪些是作為主體的近景;意象間的動靜關系,品味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是以動襯靜,還是以靜襯動;意象間的色彩情況。景物形象的社會屬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10【類題支招】

比較詩歌的意象、意境要從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11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少女形象,各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

采蓮曲王昌齡采蓮曲白居易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菱葉縈波①荷飐風②,荷花深處小船通。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③落水中。

注:①縈波:在水波上旋轉浮動。②飐風:在水中搖擺。③搔頭:古代婦女綰發(fā)的簪子。這里要求賞析兩首詩中的人物形象,并體會作者的感情。答案:兩首詩中的采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王詩中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

例題展讀1111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122、比較情感基調:賞析詩詞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類賞析題,要細心捕捉詩詞字里行間的情感信息,找出能傳達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調,從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具體答題格式是“通過什么+抒發(fā)(寄寓)什么感情”。12122、比較情感基調:賞析詩詞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4分)遼寧卷17.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方法:整體把握,求同存異。船舟店店無燈無燈楓半死楓半死帆航13江寧夾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1)兩首詩答案:

“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體味情感。

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等,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一:總論。步驟二:歸納意象,品味意境。步驟三:體味情感1、求“同”關鍵詞: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等14答案: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體味情感。客船、3.情感的比較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海棠(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蘇詩愛花之盛開,白詩惜花之將謝。153.情感的比較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7分)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①陸游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③、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分)相同點:不同點:方法:整體把握,辨同析異。16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7分)方法:整體把握,②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比較情感異同

答案:答案: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yè)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①詞句抒發(fā)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

①“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②“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1、求“同”關鍵詞:2、存“異”關鍵詞:自許;鬢雖殘、衰鬢斑誰知、心未死;空、衰、斑17②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比較情4.立意的比較

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前者通過對梅花凌寒開放的堅強、獨立性格的贊賞,流露出詩人堅強高潔的人格,后者通過贊美梅花不爭艷、淡雅高潔的品質,表達了詩人鄙薄流俗,不求功勛的品格和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題材相同,都寫梅花。請比較兩首詩在主題上的不同之處。184.立意的比較梅花[宋]王安石5.表達技巧的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華清宮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過華清宮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195.表達技巧的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兩首比較表達技巧方法:分清類別,解析詩句,明確效果。原則:整體把握,尋同求異,辨同析異。20比較表達技巧方法:分清類別,解析詩句,明確效果。原則:整體把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21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答案:“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步驟一:總述觀點。

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

“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穎。步驟二:解析詩句。步驟三:對比總結。22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答案:“雁23

6、比較意境的營造: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解答意境賞析題,可以按照“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樣的感情”的格式進行。23236、比較意境的營造:2324簡要說明下面兩首都寫了“山中”景色的唐詩各有什么特點,各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山中王勃山中王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況屬高飛晚,山山黃葉飛。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注解:元:原來。第一首詩中的“高飛晚”“黃葉飛”是一派蕭瑟凄涼的秋景,烘托了“悲”與“念”的復雜心情,抒發(fā)了作者寓居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和歸鄉(xiāng)之思。第二首詩中的“白石”“紅葉”“空翠”,色彩鮮亮斑斕而富有變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圖,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悅之情。

例題展讀2424簡要說明下面兩首都寫了“山中”景色的唐詩各有什么特點,各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登樓懷歸①

寇準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拇迳鷶囔\,古寺語流鶯。舊業(yè)遙清渭②,沈思忽自驚。北宋翰林圖畫院曾用“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作為考題,奪魁者畫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橫一孤笛”。試與原詩比較,你認為這幅畫能表現這兩句詩的內容嗎?請說明你的理由。畫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沒有行人,表現了“野水無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襯托出過客稀少,凸顯出小船“盡日”等待的漫長和寂寞。從畫面可以揣摩,船夫邊吹笛邊等渡客,久久無人過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這幅畫傳神地表現了詩句內容。注:①此詩約作于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②舊業(yè),舉里指田園家業(yè)。清渭,指渭水。25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畫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沒有行

7.語言比較鑒賞

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抓兩個方面:

一是品字析句抓關鍵字詞,首先抓動詞,其次抓形容詞,再抓數詞、副詞和其他虛詞??蓮脑~法(詞類活用)、句法(特殊句式)、修辭(擬人等辭格)、意境、音韻、心理感受等角度展開,言之成理即可。二是分門別類抓語言風格,或樸素自然,或婉約細膩,或清新明麗,或幽默諷刺,或沉郁頓挫,或悲壯慷慨等。26

7.語言比較鑒賞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抓兩個方面:

一是品字27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賞析古典詩詞,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解答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題,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表達技巧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2727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271.對古詩中某一字詞的比較鑒賞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蝶戀花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示例解析①“繞”字好,圍繞。具體地描繪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村民安靜生活的場景。此詞使之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②“曉”字好,拂曉。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飛翔,綠水緩緩流淌。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281.對古詩中某一字詞的比較鑒賞28答題指導①正面回答,觀點要鮮明,至于孰優(yōu)孰劣,一般可自由選擇。②比較鑒賞時應有所偏重,可采用正反對比的方式進行鑒賞,得出一有一無的結論。答題步驟詞語比較題:()①析詞義。②描畫境。③點作用。()詩句比較題:()①析詞義。②明妙處。③點作用。()表態(tài)度表態(tài)度比較詞劣勢比較句劣勢29答題指導表態(tài)度表態(tài)度比較詞劣勢比較句劣勢29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觀祈雨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無題白勝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盡枯黃。農夫心內如湯煮,王孫公子把扇搖。你認為兩首詩的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請結合詩句分析。《觀祈雨》第二句表面寫農民吹奏簫管、表演節(jié)目,恭迎龍神,場面熱熱鬧鬧,其實熱鬧之下不難看出百姓的心急如焚,焦慮不已,語句表達比較含蓄。后一首詩第三句用比喻形象描繪農夫焦急憂慮的心理,語言比較明快直接。前一首含蓄曲折,后一首明快直接。30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你認為兩首詩的語言風格上有高考出現過的試題類型(一)對形象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對相同意象的比較和不同詩歌對同一對象描寫優(yōu)劣的比較)(二)對語言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中同一“煉字”的比較和同一詩歌不同版本用語的比較)(三)對表現手法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對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比較)(四)對思想感情的比較鑒賞(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31高考出現過的試題類型(一)對形象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對相同意1.尋找可比點2.比較同與異3.評價優(yōu)與劣課堂小結321.尋找可比點課堂小結3233強化訓練1、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兩詩中為什么都寫到雁。

聞雁韋應物寒塘趙嘏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悠。曉發(fā)梳臨水,寒塘坐見秋?;茨锨镆褂辏啐S聞雁來。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這里要求分析意象“雁”的內涵,兩首詩借助“雁”表達了相同的情感。因為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3333強化訓練1、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兩詩中為什么都寫到浙江卷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齊安郡中偶題暮熱游荷池上

杜牧楊萬里兩竿落日溪橋上,細草搖頭忽報儂,半縷輕煙柳影中。披襟攔得一西風。多少綠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猶愁熱,一時回首背西風。低面深藏碧傘中。(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_____為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傍晚西風34浙江卷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齊安郡中答案:都采用擬人的表現手法。

齊安郡中偶題杜牧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兩竿落日溪橋上,細草搖頭忽報儂,半縷輕煙柳影中。披襟攔得一西風。多少綠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猶愁熱,一時回首背西風。低面深藏碧傘中。1、比較表現手法求“同”關鍵詞2、比較情感存“異”關鍵詞--倚恨回首背低藏背披愁藏攔低回首擬人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tài),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35答案:都采用擬人的表現手法。齊安郡中偶題杜牧課堂練習:(新課標卷II)(11分)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宿漁家

[宋]郭震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注]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36課堂練習:(新課標卷II)(11分)36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運用虛實相生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感情。首聯寫“實”,寫自己“等閑揮袂”“別家”“客天涯”的豪邁和瀟灑;頷聯寫“虛”,虛寫自己的“燈前一覺”所做的夢。這“夢”是“江南夢”,即思家夢。詩人將離家的苦悶轉入到夢境,以此寄寓自己現實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襯自己的“惆悵”和孤獨,“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詩人的感傷表露無遺。37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32.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案】雖然兩詩都寫到“燈前”,但是,兩處“燈前”所表達的詩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韋詩的“燈前”透露出詩人的孤獨與無奈。郭詩的“燈前笑說”描寫了漁人待客的熱情,主客之間無拘無術、愉快交談的生活情象,從而引出了下文漁人笑說的內容,用平易樸素的語言表達出艱辛人生中的詩意美。382.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浙江卷)(7分)溪行逢雨與柳中庸(唐)李端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三峽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咀ⅰ竣偕嫌星鄺髁郑骸冻o·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39(浙江卷)(7分)391.這兩首詩都以______來寫愁。(2分)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5分)

1.答案:猿聲

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401.這兩首詩都以______來寫愁。(2分)(江蘇卷)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韋應物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李商隱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滄江白石漁樵路,日暮歸來雨滿衣。41(江蘇卷)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41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3分)【答案】乘興而往——悵惘不遇——欣賞嘆慕2.第二首詩中從哪些地方可看出“隱者”的身份?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與漁樵為伍;居室簡陋。421.請簡要分析第一首詩中作者情緒的變化過程。(3分)423.請分別賞析兩詩結句的表達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詩的結句,友人的家門前寒風陣陣,正對家門的山滿覆白雪,從觸覺、視覺的角度寫出了友人住處清冷的環(huán)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詩風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潔的品性;第二首詩的結句,傍晚回來,山雨打濕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虛寫)友人整天與山為伍、與自然相融的隱逸情趣,(或者從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達作者對友人隱逸生活的羨慕之情。433.請分別賞析兩詩結句的表達效果。(5分)43(天津卷)〔8分)暮春[宋]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guī)。暮春山間【宋]黃公度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44(天津卷)〔8分)441.《暮春》詩,春之“暮”體現在何處?(2分)

答:體現在三月花凋謝,柳絮飄飛,東風吹和子規(guī)啼叫上。

答:①側面描寫,桃花落處無人看見,洗手時聞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動靜結合。2.《暮春山間》一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2分)451.《暮春》詩,春之“暮”體現在何處?(2分)3.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暮春》通過寫落花、柳綿、斜陽、子規(guī)等暮春意象,表達了傷春之愁、流年之嘆;《暮春山間》寫作者緩步春山所見,描繪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現了作者的閑適之情。463.兩首詩都寫了暮春之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墨梅王冕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寒菊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1)這兩首詩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處?(寫出兩點即可,4分)

47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墨梅王冕(1)兩首詩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何相似之處?(答兩點即可,4分)

答:①都是托物言志詩,借寫花來表現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書其物,詩中對寫作對象的稱謂,前者寫梅不用“梅”字,后者寫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練書法洗筆,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典故。(2)鄭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中,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為傳神?請簡述理由。(4分)答:“抱”。它形象傳神地表現了菊花堅守節(jié)操,至死不變的高貴品質。48(1)兩首詩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何相似之處?(答兩點即可,2018高考詩歌鑒賞之比較閱讀492018高考詩歌鑒賞之150名詞解釋所謂比較鑒賞就是將語言、內容、形象、表現手法相近或相反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鑒別、賞析。502名詞解釋所謂比較鑒賞就是將語言、內容、形象、表現手法相近或51處處皆可比,命題的范圍1、作家(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派別)2、題材(詠蟬三絕)3、體裁(詩詞曲)4、主題(愁)5、遷移6、版本7、手法技巧513處處皆可比,命題的范圍1、作家(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不同作家(一)不同詩歌同一意象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丹陽送韋參軍(嚴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咀ⅰ竣嬴P城:京城。(1)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請作簡要說明。(4分)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下一首借“宮前水”的不斷流淌來抒發(fā)對人生、歷史及社會的感慨!52(一)不同詩歌同一意象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二)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①(陸

游)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對比問題: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分)渴望建功立業(yè)、抗金報國壯志未酬53(二)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夜游宮記夢寄師(三)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較

尋隱者不遇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尋隱者不遇魏野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采芝何處未歸來?白云遍地無人掃。對比問題:這兩首詩都以《尋隱者不遇》為題,意境、主題也相似,都是寫尋隱者終未得遇。請從形式、內容、表現手法等方面分析二詩的不同之處。54(三)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較

尋隱者形式:賈詩為五言絕句;魏詩為七言絕句。賈詩為問答體,以答為主;魏詩為自問自答。內容:賈詩有目標可見,特意尋訪,童子知其去向,“只在此山中”;魏詩中所尋者無具體行蹤,“采芝何處未歸來”。賈詩主要是對話,通過對話體現詩意;魏詩寫景抒情都有。表現手法:賈詩寓問于答,虛實相生,含蓄簡練;賈詩景略情在,情中見景。魏詩自問自答,透露出悵然若失的感情;描寫以白描為主,青松、白云構成鮮明的藝術形象。55形式:賈詩為五言絕句;魏詩為七言絕句。756命題考點1、所寫內容的異同2、所抒情感的異同3、表現手法的異同意象意境修辭用語寫作角度4、語言風格的異同568命題考點1、所寫內容的異同857

1、比較人物形象的特點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詩人的形象(亦稱抒情主人公)和詩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與意象的設題形式表現為判斷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質、追求,判斷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與語言特點的分析,對人物形象的評析,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評價等。5799【類題支招】

比較詩歌的意象、意境要從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去考察。自然屬性從三個角度去鑒賞,即意象間的遠近關系,品味哪些是作為背景的遠景,哪些是作為主體的近景;意象間的動靜關系,品味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是以動襯靜,還是以靜襯動;意象間的色彩情況。景物形象的社會屬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58【類題支招】

比較詩歌的意象、意境要從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59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少女形象,各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

采蓮曲王昌齡采蓮曲白居易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菱葉縈波①荷飐風②,荷花深處小船通。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③落水中。

注:①縈波:在水波上旋轉浮動。②飐風:在水中搖擺。③搔頭:古代婦女綰發(fā)的簪子。這里要求賞析兩首詩中的人物形象,并體會作者的感情。答案:兩首詩中的采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王詩中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

例題展讀5911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602、比較情感基調:賞析詩詞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類賞析題,要細心捕捉詩詞字里行間的情感信息,找出能傳達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調,從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具體答題格式是“通過什么+抒發(fā)(寄寓)什么感情”。60122、比較情感基調:賞析詩詞要善于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特定的

江寧夾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1)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借此營造的是一種什么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4分)遼寧卷17.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方法:整體把握,求同存異。船舟店店無燈無燈楓半死楓半死帆航61江寧夾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1)兩首詩答案:

“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色調。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體味情感。

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等,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凄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悵惘的心緒。步驟一:總論。步驟二:歸納意象,品味意境。步驟三:體味情感1、求“同”關鍵詞: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等62答案: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體味情感。客船、3.情感的比較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賞花,二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海棠(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崇光:美艷的光彩。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蘇詩愛花之盛開,白詩惜花之將謝。633.情感的比較蘇軾的《海棠》與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樣寫夜里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7分)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①陸游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③、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分)相同點:不同點:方法:整體把握,辨同析異。64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7分)方法:整體把握,②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比較情感異同

答案:答案: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yè)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①詞句抒發(fā)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

①“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②“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1、求“同”關鍵詞:2、存“異”關鍵詞:自許;鬢雖殘、衰鬢斑誰知、心未死;空、衰、斑65②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比較情4.立意的比較

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前者通過對梅花凌寒開放的堅強、獨立性格的贊賞,流露出詩人堅強高潔的人格,后者通過贊美梅花不爭艷、淡雅高潔的品質,表達了詩人鄙薄流俗,不求功勛的品格和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題材相同,都寫梅花。請比較兩首詩在主題上的不同之處。664.立意的比較梅花[宋]王安石5.表達技巧的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華清宮吳融四郊飛雪暗云端,惟此宮中落便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過華清宮李約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①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②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雪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掩映,溫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時間)對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675.表達技巧的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兩首比較表達技巧方法:分清類別,解析詩句,明確效果。原則:整體把握,尋同求異,辨同析異。68比較表達技巧方法:分清類別,解析詩句,明確效果。原則:整體把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69福建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答案:“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步驟一:總述觀點。

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

“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穎。步驟二:解析詩句。步驟三:對比總結。70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答案:“雁71

6、比較意境的營造:對詩詞意境的揣摩,不僅要把握客觀形象,還要感悟作者主觀感受,從而把握作品所傳達的情感。解答意境賞析題,可以按照“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樣的感情”的格式進行。71236、比較意境的營造:2372簡要說明下面兩首都寫了“山中”景色的唐詩各有什么特點,各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山中王勃山中王維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況屬高飛晚,山山黃葉飛。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注解:元:原來。第一首詩中的“高飛晚”“黃葉飛”是一派蕭瑟凄涼的秋景,烘托了“悲”與“念”的復雜心情,抒發(fā)了作者寓居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和歸鄉(xiāng)之思。第二首詩中的“白石”“紅葉”“空翠”,色彩鮮亮斑斕而富有變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圖,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悅之情。

例題展讀7224簡要說明下面兩首都寫了“山中”景色的唐詩各有什么特點,各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登樓懷歸①

寇準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拇迳鷶囔\,古寺語流鶯。舊業(yè)遙清渭②,沈思忽自驚。北宋翰林圖畫院曾用“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作為考題,奪魁者畫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橫一孤笛”。試與原詩比較,你認為這幅畫能表現這兩句詩的內容嗎?請說明你的理由。畫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沒有行人,表現了“野水無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襯托出過客稀少,凸顯出小船“盡日”等待的漫長和寂寞。從畫面可以揣摩,船夫邊吹笛邊等渡客,久久無人過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這幅畫傳神地表現了詩句內容。注:①此詩約作于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②舊業(yè),舉里指田園家業(yè)。清渭,指渭水。73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畫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沒有行

7.語言比較鑒賞

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抓兩個方面:

一是品字析句抓關鍵字詞,首先抓動詞,其次抓形容詞,再抓數詞、副詞和其他虛詞??蓮脑~法(詞類活用)、句法(特殊句式)、修辭(擬人等辭格)、意境、音韻、心理感受等角度展開,言之成理即可。二是分門別類抓語言風格,或樸素自然,或婉約細膩,或清新明麗,或幽默諷刺,或沉郁頓挫,或悲壯慷慨等。74

7.語言比較鑒賞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抓兩個方面:

一是品字75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賞析古典詩詞,離不開對遣詞煉句的揣摩,離不開對詩眼的分析。解答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題,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表達技巧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7527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271.對古詩中某一字詞的比較鑒賞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蝶戀花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示例解析①“繞”字好,圍繞。具體地描繪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村民安靜生活的場景。此詞使之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②“曉”字好,拂曉。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飛翔,綠水緩緩流淌。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761.對古詩中某一字詞的比較鑒賞28答題指導①正面回答,觀點要鮮明,至于孰優(yōu)孰劣,一般可自由選擇。②比較鑒賞時應有所偏重,可采用正反對比的方式進行鑒賞,得出一有一無的結論。答題步驟詞語比較題:()①析詞義。②描畫境。③點作用。()詩句比較題:()①析詞義。②明妙處。③點作用。()表態(tài)度表態(tài)度比較詞劣勢比較句劣勢77答題指導表態(tài)度表態(tài)度比較詞劣勢比較句劣勢29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觀祈雨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無題白勝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盡枯黃。農夫心內如湯煮,王孫公子把扇搖。你認為兩首詩的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請結合詩句分析。《觀祈雨》第二句表面寫農民吹奏簫管、表演節(jié)目,恭迎龍神,場面熱熱鬧鬧,其實熱鬧之下不難看出百姓的心急如焚,焦慮不已,語句表達比較含蓄。后一首詩第三句用比喻形象描繪農夫焦急憂慮的心理,語言比較明快直接。前一首含蓄曲折,后一首明快直接。78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你認為兩首詩的語言風格上有高考出現過的試題類型(一)對形象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對相同意象的比較和不同詩歌對同一對象描寫優(yōu)劣的比較)(二)對語言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中同一“煉字”的比較和同一詩歌不同版本用語的比較)(三)對表現手法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對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比較)(四)對思想感情的比較鑒賞(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79高考出現過的試題類型(一)對形象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對相同意1.尋找可比點2.比較同與異3.評價優(yōu)與劣課堂小結801.尋找可比點課堂小結3281強化訓練1、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兩詩中為什么都寫到雁。

聞雁韋應物寒塘趙嘏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悠。曉發(fā)梳臨水,寒塘坐見秋?;茨锨镆褂?,高齋聞雁來。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這里要求分析意象“雁”的內涵,兩首詩借助“雁”表達了相同的情感。因為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8133強化訓練1、比較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兩詩中為什么都寫到浙江卷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齊安郡中偶題暮熱游荷池上

杜牧楊萬里兩竿落日溪橋上,細草搖頭忽報儂,半縷輕煙柳影中。披襟攔得一西風。多少綠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猶愁熱,一時回首背西風。低面深藏碧傘中。(1)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____________為詩歌的主要意象。(2分)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傍晚西風82浙江卷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齊安郡中答案:都采用擬人的表現手法。

齊安郡中偶題杜牧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兩竿落日溪橋上,細草搖頭忽報儂,半縷輕煙柳影中。披襟攔得一西風。多少綠荷相倚恨,荷花入暮猶愁熱,一時回首背西風。低面深藏碧傘中。1、比較表現手法求“同”關鍵詞2、比較情感存“異”關鍵詞--倚恨回首背低藏背披愁藏攔低回首擬人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tài),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83答案:都采用擬人的表現手法。齊安郡中偶題杜牧課堂練習:(新課標卷II)(11分)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宿漁家

[宋]郭震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

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注]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人(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詳。84課堂練習:(新課標卷II)(11分)361.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感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