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_第1頁
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_第2頁
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_第3頁
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_第4頁
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人民為什么

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一、辛亥革命失敗二、新文化運動開路三、胡適自由主義的局限四、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五、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主要內(nèi)容一、辛亥革命的失敗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從主觀方面來講:1、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2、不能充分發(fā)動和依靠人民群眾。3、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二、新文化運動開路二、新文化運動開路(一)關(guān)于啟蒙問題1、何謂啟蒙

啟蒙即普及新知識、新思想,使人擺脫愚昧和落后狀態(tài)。啟蒙的根本標志在于:以人自身為目的;以人的解放與權(quán)利的保障為出發(fā)點?!皢⒚蛇\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tài)。不成熟狀態(tài)就是不經(jīng)別人的引導,就對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經(jīng)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么這種不成熟狀態(tài)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敢于認識!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薄档?kant,Immanual1724-1804):德國哲學家沖破中世紀的教條和偶像

歐洲啟蒙思潮著重打破“宗教神學的枷鎖”中國的啟蒙思潮則著重沖決“宗法倫理的網(wǎng)羅”反對封建主義,呼喚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特質(zhì)

歐洲的啟蒙運動17~18世紀歐洲資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是文藝復興之后近代人類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皢⒚伞币辉~,英語為Enlightenment,意為啟迪。1784年德國哲學家I.康德(1724~1804)所著《什么是啟蒙》指出,“啟蒙”就是使人們脫離未成熟狀態(tài),把人們從迷信或偏見中解放出來。啟蒙運動的矛頭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紀”。當代人即用“啟蒙時代”這個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驅(qū)逐黑暗的歷史時代。西方的啟蒙運動持續(xù)了約400年,形成了兩大思潮、兩種文化。從近代來說,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哲學家,他們始終以人和意識為研究對象,運用的是理性主義的邏輯方法,形成了一種文學文化。以培根、洛克為代表的哲學家,以科學和語言為研究對象,運用經(jīng)驗主義的邏輯方法,形成了一種科學文化。這就是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和科學主義思潮的由來。一直持續(xù)到今天。“我領悟到了我十年來始終未曾真正掌握的‘五四運動’的意義――只要專制、官僚和教條主義的思想仍然盤踞在政治領導人和民眾的腦袋中,啟蒙運動必將在中國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無論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價是多么的高昂。”舒衡哲(VeraSchwarcz),著名漢學家,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代史研究。生于羅馬尼亞,猶太人。

2、近代中國思想啟蒙的任務和特點(1)任務第一是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第二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2)特點“師夷長技以制夷”矛盾的文化心理唯科學主義的張揚:陳獨秀胡適蔡元培文化保守主義的回應:杜亞泉吳宓梁漱湏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愛國精神充滿變革精神中國近代文化演變的歷程,既是對西方文化的吸收和接納,又是對它的排斥和抵拒;既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和否定,又是對它的繼承和弘揚。正是在傳統(tǒng)和西化相斥相納的漩渦激流中,在歷史感情和價值取向的猛烈沖撞中,近代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走過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二)、新文化運動與啟蒙思潮的興起1、產(chǎn)生背景:解決民初的文化危機“有亡國,有亡天下”:“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顧炎武:《正始》亡國:政治出現(xiàn)大的變動,一個朝代垮臺了,這是亡國。亡天下:指文化失掉了,人文精神失掉了,一群人像獸一樣,彼此爭奪,達到吃人的地步?!蛐挛幕\動的宗旨在于為現(xiàn)代民主政治尋求文化價值支援,其目標在于以西方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價值觀為武器,批判儒學意識形態(tài)和改造國民性,塑造共和國民的現(xiàn)代公民人格。2、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開端:兩種觀點有自《新青年》始,有自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學開始

代表人物:“三只兔子鬧中華”蔡元培(1868-1940)陳獨秀(1879-1942)胡適(1891-1962)蔡元培:新文化運動的保姆

生平簡介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紹興府山陰縣。17歲考取秀才,18歲設館教書。連續(xù)中舉人、取進士、點翰林、授編修。1902年,組織中國教育會并任會長。晚年,為抗日救亡事業(yè)奔波,努力促成國共合作。1938年,被推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名譽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道德文章,夙負時望”,“推行主義,啟導新規(guī),士氣昌明,萬流景仰”。毛澤東:“孓民先生,學界泰斗,人世楷模?!辈淘嗟娜烁聍攘Γ?、一生追求進步革新1898年蔡元培的“征婚條件”:不纏足。(2)識字。(3)男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5)夫婦不合時可以離婚。1917年把陳獨秀引人北大任文科學長。“當代學者人格之美,莫如陳獨秀,”

倡導教育救國:重視勞動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在北京大學辦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創(chuàng)辦愛國女校。蔡元培的婚姻第一任夫人:王昭第二任夫人:黃仲玉第三任夫人:周峻2、博大的胸襟,容納百川,不拒細流“各國大學,哲學之唯心論與唯物論,文學、美學之理想派與寫實派,計學(經(jīng)濟學)之干涉論與放任論,倫理學之動機與功利論,宇宙論之樂天觀與厭世觀,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薄拔覍τ诟骷覍W說,依各國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兼容并包。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由發(fā)展?!毙屡傻年惇毿?、胡適之舊派的辜鴻銘、劉師培、黃侃、梁漱溟狂儒辜鴻銘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北京故宮"太和殿“山東曲阜孔廟中的"大成殿“泰山岱廟里的"天貺殿"辜鴻銘軼事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先后求學于愛丁堡大學,萊比錫大學。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一個茶壺肯定要配幾個茶杯,總不能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

陳獨秀:五四運動總司令字仲甫,1879年生于安徽安慶。自幼喪父,隨祖父修習四書五經(jīng),“這孩子長大后,不成龍,便成蛇”考取秀才,1901年自費進入東京專門學校,即早稻田大學的前身,不久又進成城學校,即日本士官學校預備科。倡導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北大他月薪300塊大洋。專職任黨的領導后,就靠組織上每月三四十元的津貼和出版的《獨秀文存》的版費維持生活,有時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兩頓稀粥。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一大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后被選為中共第二、第三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大革命失敗后,1929年在黨內(nèi)另建取消派組織,被開除黨籍。

入獄五年:九一八事變以后,提出反日反國民黨的主張,1932年10月被捕到1937年8月獲釋。出獄后支持抗戰(zhàn):“蔣介石殺了我那么多同志,還殺了我兩個兒子,我與他不共戴天?,F(xiàn)在全國抗戰(zhàn),我不反對他就是了!”凄苦晚年:

1938年后,陳獨秀蟄居四川江津,在貧病交迫中鉆研文字,1942年病逝于江津?!靶虑嗄辍标惇毿悖?903年剪留日學生學監(jiān)姚煜的辮子。

中國的三害是“官僚、軍人、政客”。1919年6月11日晚的新世界屋頂花園,41歲的陳獨秀獨立高樓風滿袖,向下層露臺上看電影的群眾散發(fā)傳單?!叭舴虿W而不能致用,漠視實際上生活上之冷血動物,乃中國舊式之書生,非二十世紀新青年也?!?/p>

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主題是人的解放為什么優(yōu)良的民主政治體制在歐美行的通,而在中國卻屢遭失?。俊肮埠土椂怀鲇诙鄶?shù)國民之自覺與自動,皆偽共和也,偽立憲也,政治之裝飾品也,與歐美各國之共和立憲絕非一物。”—《吾人最后之覺悟》“欲使共和名副其實,必須改變?nèi)说乃枷?,要改變思想,須辦雜志?!?/p>

對青年的六條希望和要求: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科學的而非想象的”陳獨秀:“解放云者,脫離夫奴隸之羈絆,以完成其自由自主之人格之謂也。”

“我有手足,自謀溫飽;我有口舌,自陳好惡;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絕不認他人之越俎,亦不應主我而奴他人。蓋自認為獨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權(quán)利,一切信仰,唯有聽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斷無言從隸屬他人之理?!毙挛幕\動的主要內(nèi)容1)宣傳民主和科學2)批判孔學,反思傳統(tǒng)文化3)文學革命4)改造國民性1)宣傳民主和科學

“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quán)并重”。“民主”與科學的新內(nèi)涵:“法律之前,個人平等也。個人之自由權(quán)利,載諸憲章,國法不得而剝奪之,所謂人權(quán)是也”?!翱茖W者何?吾人對于事物之概念,綜合客觀之現(xiàn)象,訴之主觀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謂也。”在陳獨秀看來,民主,既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制度,也是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科學一是指科學思想、科學精神以及認識和判斷事物的科學方法;二是指具體的科學技術(shù)、科學知識。他強調(diào)要用自然科學一樣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來研究社會。“民主”已不再僅僅是一種政體,而且還是一種與國民的“自覺與自動”相關(guān)的文化,是一種合乎理性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態(tài)度。

突出強調(diào)“個人自由權(quán)利與幸福”的實現(xiàn),既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大特點,也是此時的“民主”與前人所追求的“民主”內(nèi)涵不同之所在。2)批判孔學,反思傳統(tǒng)文化“儒教不革命,儒學不轉(zhuǎn)輪,吾國遂無新思想、新學說,何以造新國民?悠悠萬事,惟此為大已!”陳獨秀批判傳統(tǒng)文化:“老尚雌退,儒崇禮讓,佛說空無。義俠偉人,稱以大盜;貞直之士,謂為粗橫。充塞我民精神界者,無一強梁敢進之思。惟抵抗之力,從根斷矣?!?《抵抗力》)

老尚雌退:老子和莊子道為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無聲無體),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息),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薄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钡赖幕疽?guī)律是對立轉(zhuǎn)化:“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胺凑叩乐畡印备5溝嘁?、物極必返、物壯則老。莊子的相對主義和物我合一:草肉之鮮、馬鼠之能、毛嬙之美、鉤國賊道鉤國賊道:賊國里有沒有道啊?賊答有:知道誰家里有錢,可以偷,這是智;偷東西的時候跑在前面,是勇;偷完東西你斷后,這是義呀;分錢的時候你分的比較均勻,這是仁呀得道的秘訣——守弱“弱者道之用”守弱是為了強?!疤煜履崛跤谒?,而功堅強者莫之能勝(沒有勝過它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辈灰庸Γ骸吧ビ?,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為不居,是以不去?!薄皩⒂ǎs?。┲?,必固張(擴大)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消極影響:1、以道為本,強調(diào)矛盾的對立轉(zhuǎn)化,進而為虛無和不可知論。2、清靜守弱、能而示之不能的人生觀。3、強調(diào)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政治。儒崇禮讓內(nèi)圣:仁,為內(nèi)在修養(yǎng)境界;外王:禮,為外在行為準則。內(nèi)圣就要修身。子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分親疏),尊賢之等(依等級),禮所生焉”外王講治國平天下。天下有等級秩序,以禮維系??思簭投Y。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想的社會就是個有等級的社會,這等級就是禮所維系的秩序。在這點上,孔子針對禮崩樂壞局面,提出克己復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就是名教、名分的來源。每個人認識自己的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唱婦隨,成為一個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禮、長幼有序、內(nèi)外有別的和諧社會。消極面:1、儒家提倡個人行為要遵從禮節(jié)和秩序,從而缺乏一種改變現(xiàn)實的動力。2、儒家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君臣、父子、夫婦等名份觀念就意味著一方對另一方的統(tǒng)治與服從關(guān)系。吳虞認為孔子的忠、孝把“中國弄成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因此,要使中國維新富強,必須廢除儒家的教義。魯迅《狂人日記》:“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兩個字‘吃人’”。佛說空無佛教主張信徒以慈悲為本,忍辱為行。對于名利、五欲六塵,是遠而避之,決不貪婪。佛的道理講三條:空、唯心、菩薩救世。理論出發(fā)點:苦,尋找苦源;集(五蘊、十二因緣、業(yè)報輪回);去苦源:滅;道。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勸導信徒以主動行為去救贖所不同,禪宗佛教著重指出人的痛苦來源于自身的各種欲望和情感。世事無常,非人力所能及,欲望無法實現(xiàn)會帶來痛苦,情感得而復失會帶來更大的痛苦,因此要避免痛苦就要放棄欲望,乃至割斷與俗世間的種種聯(lián)系,六根清凈,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如此才能達到徹底自由的極樂境界。佛教文化的消極面由因緣和合而至于世界唯空。由因果論、報應說而至于宿命論。由苦業(yè)修行而至于境由心造,萬法唯心。“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馬克思當時的啟蒙思想家們并沒有因為批判孔學就否定中國的全部傳統(tǒng)文化。首先,他們指出,孔學并不等于全部國學?!胺强讓W之小,實國學范圍之大也”。其次,他們并沒有否定孔學的歷史作用?!翱鬃佑谄渖嬷畷r代,確足為其社會之中樞,確足為其時代之圣哲,其說亦確足代表其社會其時代之道德”(李大釗)再次,他們也沒有把孔學說得一無是處。3)文學革命內(nèi)容:批判舊文學和文言文,提倡新文學和白話文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胡適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字希疆,后改名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F(xiàn)代學者,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獲得過35個博士學位。以倡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于世。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

曾經(jīng)有過的好事:跑題的文章得了滿分參加清華留美生資格考試,作文題目是“論無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考證起“規(guī)”和“矩”的起源來,將一個帶有道德性的論述題,做成了考據(jù)文章。家有悍妻: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小腳夫人江冬秀一枝濃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紅顏知己曹誠英隱處西樓已半春,綢繆未許有情人。非關(guān)木石無思意,為恐東廂潑醋瓶。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劃分:廟堂文學:山林文學:市井文學:舊文學的缺點:一個是上承漢賦,到唐代發(fā)展成律詩,寫文章,追求華麗,講究詞藻,是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第二種是司馬遷、班固、韓愈、柳宗元推重的古文,講究的是文以載道,載孔孟之道,代圣賢立言,寫出的文章都要宣傳儒家思想。“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何以故?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guān)系》

文學革命八事: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陳套語。三曰,不講對仗。(文當廢驕,詩當廢律。)四曰,不避俗字俗語。(不嫌以白話作詩詞。)五曰,須講求文法之結(jié)構(gòu)。此皆形式上之革命也。六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七曰,不摹仿古人,話語須有個我在。八曰,須言之有物。此皆精神上之革命也。”

窗上有所見口占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陳獨秀:“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余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化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旗上大書特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反對文學革命:辜鴻銘:《反對中國文學革命》《歸國留學生與文學革命》章士釗:“獨文化之為物,其精英乃為少數(shù)人之所獨擅,而非士民眾庶之所共喻”黃侃:胡適應改名“往哪里去”《甲寅》:“文字須求雅馴,白話恕不刊布”錢玄同、黎錦熙《國語周刊》:“歡迎投稿,不取文言”4)改造國民性陳獨秀:進行“道德革新”,“內(nèi)圖個性之發(fā)展,外圖貢獻于群”魯迅:提出“立人”主張,“人立而后事舉”柏楊:臟、亂、吵;窩里斗缺乏民主討論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最大弊端是什么?

新文化運動的價值從今天看來,新文化運動更大的意義在于它所表現(xiàn)的一種精神:敢于對強權(quán)提出抗議,向思想專制提出挑戰(zhàn),向往新的社會制度,接受新的思想文化??偟膩碚f就是爭取思想自由和社會進步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新文化運動留給中國人的寶貴遺產(chǎn)。(三)五四:未完成的啟蒙

1、中國啟蒙之艱難2、五四新文化運動存在著一些弱點

第一,當時的啟蒙思想家批判孔學,是為了給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掃清障礙。并不能為人們提供一種思想武器去認識中國的必然,去有效地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造。第二,他們把改造國民性置于優(yōu)先的地位。但僅僅依靠少數(shù)人的吶喊,依靠有限的宣傳手段,要根本改造由這種社會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國民性,是不可能的。第三,那時的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chǎn)階級的方法。他們中有的人看問題很片面,壞就是絕對的壞,好就是絕對的好。這種形式主義地看問題的方法,影響了這個運動后來的發(fā)展。第四,啟蒙思潮未能進行廣泛傳播,削弱了它的影響力。在“沿海中國”和“內(nèi)陸中國”分裂的二元社會中,“沿海中國”歐風美雨的現(xiàn)代風氣,仍難以滲透“內(nèi)陸中國”的古老土壤。三、胡適自由主義的局限(一)關(guān)于自由主義1、什么是自由主義簡言之,自由主義就是一種以個體主義為根本特征的社會價值觀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社會政治思想2、西方自由主義思想的變遷古典自由主義(亞當·斯密)→新自由主義3、自由主義的基本特征: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平等主義(egalitarianism)普同主義(universalism)改良主義(meliorism)—約翰·格雷:《自由主義》(二)自由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洋老師:杜威、羅素和拉斯基

2、代表人物:胡適、蔣夢麟、陶行知、馮友蘭、陳源、徐志摩、羅隆基、王造時、殷海光、夏道平3、主要刊物:《太平洋》《新潮》《努力周報》《現(xiàn)代評論》《新月》《獨立評論》《觀察》《自由中國》(三)、胡適自由主義思想主要內(nèi)容1、易卜生主義的自由觀2、實驗主義的思想方法3、人人不朽的社會觀和人生價值觀4、淑世主義的入世態(tài)度5、好政府主義的政治改良觀1、易卜生主義的自由觀易卜生是挪威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劇作家,有兩部話劇五四時期被譯成中文影響很大:《玩偶之家》(《娜拉》);《國民之敵》

易卜生:“你要想有益于社會,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2、實驗主義的思想方法胡適說杜威論思想分為5步:確定疑難境地指定疑難之點假定解決辦法推想假設結(jié)果證實歸結(jié)為“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3、人人不朽的社會觀和人生價值觀兩種不朽說:宗教說的靈魂不朽和《左傳》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胡適的第三種不朽說:社會不朽論

小我是會消滅的,大我是永遠不滅的。小我雖然會死,但……小我的一切作為,一切功德罪惡,一切語言行事,無論大小,無論是非,無論善惡,一一都永遠留存在那個大我之中……故一切小我的事業(yè)、人格、一舉一動、一言一笑、一個念頭、一場功勞、一樁罪過,也都永遠不朽。這便是社會的不朽,大我的不朽。”社會的不朽便是人人皆可以不朽。(《不朽----我的宗教》)4、淑世主義的入世態(tài)度以溫和善良的態(tài)度與世界相處。既反對悲觀厭世主義,也反對盲目樂觀主義。它認為世界的拯救是可以做得到的,但不是用根本解決的方式一下子就可以達到目的;世界是一點一滴一分一毫長成的,它靠每個生活在世界中的人盡力去做。5、好政府主義的政治改良觀

社會政治改造是零零碎碎進步的,點點滴滴改良的,不能成包批發(fā),不能一蹴而就。反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治不良是好人不關(guān)心政治。好人攏著手,壞人遍地走。主張由道德好、有知識、負責任的好人出來組織好人政府,建立憲政的、公開的、負責的內(nèi)閣,改良政治。(《我們的政治主張》)(四)、中國人為什么沒有選擇胡適宣傳的自由主義?

1、時代變遷說2、救亡壓倒啟蒙說3、“排斥的移植”說4、無秩序說1、時代變遷說根據(jù)列寧的論述,20世紀世界已進入帝國主義與無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像中國這樣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爭取獨立自由的斗爭與俄國蘇維埃領導的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辛亥革命已經(jīng)證明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方案已經(jīng)破產(chǎn)。屬于資產(chǎn)階級范疇的自由主義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已經(jīng)過時。相應的觀點認為五四時期中國思想界正是經(jīng)歷了由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zhuǎn)變的過程。

2、救亡壓倒啟蒙說獨立需要救亡,進步需要啟蒙。前者要求集體主義,后者要求個性解放。二者常常發(fā)生碰撞,經(jīng)常是救亡壓倒啟蒙。3、“排斥的移植”說自由主義是西方的思想體系,中國不具備相同的土壤,到中國來是水土不服。4、無秩序說自由主義漸進改革以社會政治與文化秩序為基礎。近代中國各種秩序已經(jīng)解體,漸進改良不合多數(shù)人急切心態(tài),也找不出整體性解決危機的辦法。朱志敏的看法1、理論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2、實踐不合民情,軟弱無力朱志敏:北京師范大學法律與政治研究所教授

先天不足:杜威的實用主義3個特點----1)放棄本體論問題,把哲學根本問題即思維與存在的關(guān)系問題“以不了了之”,只把哲學完全作為解決人生問題的工具。2)不承認真理,把所謂“真理”視為“被證實了的假設”。3)注重實驗(即生活)過程。后天失調(diào):胡適主要從啟蒙角度思考自由主義問題,而近代中國比啟蒙問題更重要的是政治秩序和文化基礎的重建。這二者只有在相一致的情況下,才容易產(chǎn)生顯著效果。胡適未對中國政治改革如制度建設的內(nèi)容、目標、程序等進行深入思考,把民主政治看成“幼兒園”式的政治,低估了在中國建立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難度。實踐不合民情,軟弱無力胡適的思想更多受上層知識分子的歡迎,當時這個階層人很少,全國4億人大多沒受過教育。要使平民百姓自由思考,理解胡適的問題尚須很長時間。何況經(jīng)濟不發(fā)達,社會充斥壓迫和不平等,解放了的個性沒有經(jīng)濟和政治保障如何能生存?由于傳統(tǒng)、時代思潮的影響,五四時期平民主義思潮興起,為社會主義和民眾解放準備了社會心理。胡適注重和堅持個性解放與此顯得不十分協(xié)調(diào)。關(guān)于社會主義1、詞源源于拉丁文socialis或socius,有社會的、共同的、集體的生活之意19世紀30年代,“社會主義”才作為與資本主義相對立的一種思潮和社會制度在歐洲使用,意在表示用社會化來解決資本主義所造成的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四、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2、社會主義思想所包含的內(nèi)容(1)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揭露和批判(2)對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向往、追求和主張(3)對變革資本主義的途徑的探尋、設想和方案3、20世紀初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原因:(1)資本主義早期發(fā)展階段的“羊吃人”式的異常殘酷的資本原始積累,其自由發(fā)展階段異常突出的社會兩極分化與貧富懸殊,以及對外發(fā)動的一系列侵略戰(zhàn)爭,給深受其害的中國人留下了很壞的印象。(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產(chǎn)生強烈的沖擊,而同時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建立,并及時對中國人表示了友好(3)社會主義本身是在反思資本主義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更加進步的社會理想

“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主張消除一切現(xiàn)存的不公平不平等現(xiàn)象,乃至實現(xiàn)生產(chǎn)資料的所有和管理社會化,以便最終消除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等問題上,各種社會主義主張的基本傾向多半是相同的”—楊奎松、董士偉:《海市蜃樓與大漠綠洲—中國近代社會主義思潮研究》(4)社會主義平等理想與中國特定的社會條件相適應︿同中國自然經(jīng)濟的生產(chǎn)方式相適應

︿同中國社會關(guān)系的歷史傳統(tǒng)相適應︿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相適應群體意識:放棄個人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服從社會的和集體的利益與意志?!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均平思想:“不患貧而患不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的觀念。群體意識與均平思想結(jié)合起來,就構(gòu)成了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接受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幾種不同的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改良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1、康有為的空想社會主義(1)康有為與《大同書》:1902年(2)《大同書》內(nèi)容(3)《大同書》評價(1)康有為與《大同書》:1902年“臣讀各國史,至法國革命之際、君民爭禍之劇,未嘗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國,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萬,變革三次,君主再復,而綿禍八十年,十萬之貴族、百萬之富家,千萬之中人,暴骨如莽,奔走流離,散逃異國,城市為墟,而變革頻仍,迄無安息,旋入洄淵,不知所極?!?/p>

—《進呈法國革命序》“大同”出自《禮記·禮運》篇,《禮記·禮運》篇,表示“天下為公”。社會的發(fā)展分作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太平世是理想社會的最高階段“神明圣王孔子早慮之,憂之,故立三統(tǒng)三世之法,據(jù)亂之后,易以升平、太平,小康之后,進以大同”(2)《大同書》內(nèi)容入世界,觀眾苦;去國界,合大地;去級界,平民族;去種界,同人類;去形界,各獨立;去家界,為天民;去產(chǎn)界,公生業(yè);去亂界,致太平;去類界,愛眾生;去苦界,致極樂。

無國家,全世界置一總政府,分若干區(qū)域??傉皡^(qū)政府皆由民選。無家族,男女同棲不得逾一年,屆期須易人。婦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兒童出胎者入育嬰院。兒童按年入蒙養(yǎng)院及各級學校。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農(nóng)工等生產(chǎn)事業(yè)。病則入養(yǎng)病院,老則入養(yǎng)老院。胎教、育嬰、蒙養(yǎng)、養(yǎng)病、養(yǎng)老諸院,為各區(qū)最高之設備,入者得最高之享樂。成年男女,例須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設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勞作所入自由享用。警惰為最嚴之刑罰。學術(shù)上有新發(fā)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別勞績者,得殊獎。死則火葬,火葬場比鄰為肥料工廠。

(3)《大同書》評價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有其積極意義其一,他激烈反對“獨尊”,人人和睦相處,過著平等而富裕的美好生活,差別雖有,可是并不懸殊。其二,重視發(fā)展生產(chǎn)。廢除私有制,建立財產(chǎn)公有制,然后全部實行機械化、自動化和電氣化,生產(chǎn)力高度發(fā)展。其三,特別重視教育。在康氏看來,大力發(fā)展學校教育是大同世界進步的巨大推動力?!疤绞酪蚤_人智為主,最重學校?!逼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其五,康氏主張廢除國家,走向“去國界合大地”的盛世。其六,把“人”擺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價值。

難以實現(xiàn)“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珴蓶|2、改良社會主義代表人:梁啟超、張東蓀、蔣百里、張君勱

(1)基本主張反對在國內(nèi)采取革命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是絕對要采用的“至于實行的方法,那就各國各時代有種種不同”——梁啟超不贊成階級斗爭手段

不贊成階級專政,強調(diào)強權(quán)政治違反人類平等、自由和人性的信條主張改良社會的方法,應當始終固守社會發(fā)展的自然階段,“進步有等級,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不應人為地越過資本主義融政治民主、經(jīng)濟平等、思想自由、勞動至上等主張為一體,試圖在不根本改變現(xiàn)存社會制度的情況下,通過漸進改良的方法,把當今各種進步的思想觀念,特別是有關(guān)社會主義的一些平等思想,統(tǒng)統(tǒng)注入了中國社會的有機體中,以此來實現(xiàn)社會的根本改造?;鶢柼厣鐣髁x(Guild互助會、協(xié)會)

(1)引入和宣傳基爾特社會主義是20世紀初在英國工人運動中興起的一種改良主義政治思潮。1906年,阿瑟·約瑟夫·潘蒂(近代基爾特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出版了《基爾特制度的復興》基本思想:主張用中世紀的基爾特精神和方法,通過工人參與工廠的經(jīng)營管理,達到企業(yè)自治,逐步實現(xiàn)企業(yè)公有,進而和平地瓦解資本主義,實現(xiàn)社會主義。(2)五四時期基爾特社會主義的基本主張①認為救中國唯有發(fā)展資本主義②認為中國當時無實行社會主義的條件

③階段說(3)評價思想核心:階段論和反暴力價值:提出一些重要的命題4、科學社會主義(1)關(guān)于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前,特別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第二階段是“五四”運動以后的時期。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點:其一,馬克思主義并非獨立傳入中國,而是隨著進化論、無政府主義、西方哲學等思潮并行進入中國的。上海廣學會主辦的《萬國公報》在1899年2月登載的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文章:“德國講求安民新學者有名人焉,一曰馬克思,一曰恩格斯?!薄敖鷮W派,有講安民新學之一家,如德國之馬客偲,主于資本者也。”——李提摩太:《大同學》

《萬國公報》把各種社會主義學說作為他們宣傳基督教救世說的一種補充

“麥喀士,日耳曼社會主義之泰斗也?!薄敖裰聡凶钫紕萘χ笏枷?,一曰,麥喀士之社會主義,二曰,尼志埃之個人主義,”“麥喀士謂,今日社會之弊,在多數(shù)之弱者為少數(shù)之強者所壓伏。尼志埃謂,今日社會之弊,在少數(shù)之優(yōu)者為多數(shù)之劣者所鉗制?!薄簡⒊骸哆M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

其二,最早將馬克思主義介紹到中國來的,不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而是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和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家們。朱執(zhí)信:在同盟會機關(guān)報《民報》第二期發(fā)表的《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從資本和階級斗爭兩個點入手介紹《共產(chǎn)黨宣言》的基本內(nèi)容和《資本論》的主要觀點。馬君武:《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比較》:“馬克司者,以唯物論解歷史學之人也。馬氏嘗謂階級競爭為歷史之鑰。”孫中山:馬克思“發(fā)闡真理,不遺余力”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其三,多種流派并行、多種思潮交織構(gòu)成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總的思想背景。

中國早期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物:1、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其代表是李大釗、陳獨秀2、五四運動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澤東、蔡和森、周恩來等。3、一部分原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家,其代表是董必武等。

(3)、李大釗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而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lián)絡起來?!薄岸砹_斯之革命,非獨俄羅斯人心變動之顯兆,實二十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變動之顯兆”,這一勝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是二十世紀革命的先聲。”講授“唯物史觀”“馬克思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社會發(fā)展史”“社會學”等課程,宣傳馬克思主義(4)、初步建立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唯物史觀“歷史的唯物論者觀察社會現(xiàn)象,以經(jīng)濟現(xiàn)象最重要,因為歷史上物質(zhì)的要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