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經(jīng)典研讀經(jīng)典篇_第1頁
文化經(jīng)典研讀經(jīng)典篇_第2頁
文化經(jīng)典研讀經(jīng)典篇_第3頁
文化經(jīng)典研讀經(jīng)典篇_第4頁
文化經(jīng)典研讀經(jīng)典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做題高考復習之

一、概述:

2010年高考語文湖南卷在結構上的最大變化是取消“文章賞析題”,新增選做題。選做題命題具有開放性,注重從閱讀與表達兩方面考查考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蛞罂忌軐Σ牧系拇笠狻⒂^點進行分析概括和評價,或注重考查考生對相關材料的個性化的感悟、有創(chuàng)意的剖析和多元化的解讀探究以及拓展遷移能力。強調(diào)語文的實際應用和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交流。

湖南的選做題指定了《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外國小說欣賞》、《新聞閱讀與實踐》、《文章寫作與修改》五本教材的內(nèi)容為命題范圍,且基本上是后四本輪流考查。從近三年的試題來看,命題越來越貼近教材,考查的知識點基本上是教材的核心點。例如12年的19題就是緊扣《外國小說欣賞》的八個話題來設計的。13年的19題就是《文章寫作與修改》第一單元課后練習的模擬題。這提醒考生復習時選修題的復習也要以教材為主。選做題復習·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2011年)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視人之國若視其①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兼愛中》)[注]①其:反身代詞,指自己。簡要分析上述兩段文字含義的異同及所體現(xiàn)的儒、墨兩家思想的異同,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答案:①兩段文字都體現(xiàn)了“愛”的思想,但儒家倡導的是有等級的仁愛,“以及”表明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別;墨家主張的是無差別的兼愛,“若視”表明的是一視同仁,愛無等差。②儒墨兩家在當時雖屬不同流派,在觀點上有許多相異之處,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類似的主張,那就是“愛”的思想。雖然它們之間有著些許的不同,但是,它們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的最基本的思想是一樣的,可見,無論什么派別,什么時代,愛是永恒的,不變的。當今社會,我們提倡構建和諧社會,主張以人為本,其基礎應當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同時,“愛”也是幸福之源,愛和被愛同樣是幸福的,沒有愛的人將與幸福無緣。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12分)(2013年)

中國語中“學”與“問”連在一起說,意義至為深妙。人生來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對于不知道的事物歡喜發(fā)疑問。對于一種事物發(fā)生疑問,就是對于它感興趣。既有疑問,就想法解決它,幾經(jīng)摸索,終于得到一個答案,于是不知道的變?yōu)橹赖?,所謂“一旦豁然貫通”,這便是學有心得。學原來離不掉問,不會起疑問就不會有學。許多人對于一種學問不感興趣,原因就在那種學問對于他們不成問題,沒有什么逼得他們要求知道。但是學問的好處正在原來有問題的可以變成沒有問題,原來沒有問題的也可以變成有問題。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明辨之也。(1)上述材料都強調(diào)“學”與“問”的密切關系,分別分析兩則材料中“問”的內(nèi)涵與作用。(6分)(2)結合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有關“學”的觀點,簡要談談你對學習的認識。不超過140字。(6分)(1)上述材料都強調(diào)“學”與“問”的密切關系,分別分析兩則材料中“問”的內(nèi)涵與作用。(6分)答案要點提示:

①第一則材料中的“問”指的是生發(fā)疑問,“問”能激發(fā)興趣、促進探索,從而學有心得;

②第二則材料中的“問”指的是詢問請教,“問”能解決疑問、豐富知識。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點內(nèi),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結合選文分析“問”的內(nèi)涵與作用。兩段文字對應兩個不同內(nèi)涵,作用分析要與內(nèi)涵保持一致。(2)結合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有關“學”的觀點,簡要談談你對學習的認識。不超過140字。(6分)答題要求:內(nèi)容緊扣“學習”論題,能夠正確征引中國古代典籍相關論述。【解析】本題考查對學習的認識,注意緊扣“學習”論題,正確征引中國古代典籍《論語》《大學》和荀子《勸學》中的相關論述,同時要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與認識來。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教學相長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荀子對學習的論述:堅持、積累、專一

示例:荀子說,“學不可以已”。荀子的諄諄教誨穿越千年,于今天亦不過時。古代方仲永的例子有力地證明了人不能停止學習,我們學得越多,頭腦才會越聰明;反之,頭腦的機制將會退化。不學習的人,只會越活越笨,即所謂“圣益圣,愚益愚”。2023/2/4(2014年)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習必有業(yè)。(《禮記曲禮上》)

做子女的外出,一定要把自己的去向告訴父母;辦完事回到家,也必須面告父母,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jīng)回來,以免父母牽掛。出游一定要有個常去的地方,學習也要有個固定的方向。不讓父母擔心。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①敬起孝,說則復諫。(《禮記內(nèi)則》)做子女的,對待父母的過錯,既要和顏悅色地誠懇指出,又考慮到考慮到他們的心情,選擇適當?shù)臅r機,等到父母心情愉快時再進諫。這樣既不違背孝道,又能改善狀況。[注]①起:更加。

簡述以上兩則材料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并就其中一則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答案】兩則材料的內(nèi)容都是子女侍奉父母的行為規(guī)范,都體現(xiàn)了古代的倫理道德及其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第一則材料告訴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子女應該把對父母的尊重落實于外出道別、回家告知等細節(jié)之中,努力使父母寬懷、愉悅。在當代社會,做子女的應該更多關注、理解、尊重父母包括精神情感在內(nèi)的多方面需求,并以不斷完善自我來寬慰父母?;颍旱诙t材料告訴人們,面對父母的過失,子女不應阿順曲從,而應該和顏悅色地堅持規(guī)勸,幫助父母改正。當今社會,人們很有必要從古人的行為規(guī)范中汲取智慧,努力構建既明是非、講原則,又知禮節(jié)、重親情的和諧親子關系。

湖南的經(jīng)典研讀試題注重考查考生對材料的理解、概括以及聯(lián)系現(xiàn)實加以評論的

拓展分析能力。

小結:⒈疏通文意,讀懂原文。要借助注釋和自己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為理解內(nèi)容、評析觀點打下基礎。一般而言,文化經(jīng)典閱讀重在對思想內(nèi)容的認識、把握、分析、評價和繼承,不必逐字逐句理解,而重在對思想觀點的提煉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幾則材料,要分析它們的關系是同向的還是異向的或者哪幾則是同向的哪幾則是異向的,同向的要注意合并同類項之后再分析提煉。⒉審清題意,理清思路。首先要圈點關鍵信息,明確命題者意圖;然后分清類型,理清答題思路。如果是理解內(nèi)涵或概括信息型,在前面理解的基礎上,緊扣文本,分點概括即可。注意的是概括要全面準確,不能掛一漏萬。如果是分析評價型,宜先針對問題,提出見解;然后在提出的見解統(tǒng)帥下,分析文本內(nèi)容;最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和人生,深入挖掘。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見解要陽光積極,聯(lián)系的現(xiàn)實不宜過多的揭露陰暗面。⒊規(guī)范表達,提升語言品位。字跡工整美觀,版面規(guī)范合理,字數(shù)符合要求;語言通暢典雅,既有專業(yè)水準,又顯議論色彩。發(fā)現(xiàn)問題

以考試練習題為例

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論語·泰伯第八》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憲問第十四》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痹釉唬骸熬铀疾怀銎湮??!笨鬃由畹拇呵飼r代,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時期,從生產(chǎn)關系的轉化、權力的轉移上來看都與孔子所崇尚的“周禮”大相徑庭??鬃铀诘聂攪缫驯弧叭摇睂?,士大夫越級行使著諸侯的權力,“三家”的家臣們也不同程度地把持著士大夫的權力,這種以下凌上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孔子希望當權者回歸到自己的權力范圍以內(nèi),不要越級把持不屬于自己的更高權力。而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理解是:“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這是當代社會特別應該提倡的一種職業(yè)化的工作態(tài)度?!薄翱鬃犹岢辉谄湮?,不謀其政’,這里面隱含著一個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先把你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薄耙粋€人干三個人的活兒”,這并不符合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精神,誰的活兒誰操心,這樣的話,大家合起來才是一盤棋?!皩Υぷ鞑皇菓撛綗崆樵胶?。無論是份內(nèi)的工作還是份外工作,我們不是都應該做得越多越好。對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保?)請結合時代背景,判斷于丹教授的理解是否準確并簡述理由。(3分)(2)請結合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和現(xiàn)代企業(yè)的管理精神,談談你對孔子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的理解。(6分)

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論語·泰伯第八》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p>

《論語·憲問第十四》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痹釉唬骸熬铀疾怀銎湮?。”

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時期,從生產(chǎn)關系的轉化、權力的轉移上來看都與孔子所崇尚的“周禮”大相徑庭??鬃铀诘聂攪缫驯弧叭摇睂?,士大夫越級行使著諸侯的權力,“三家”的家臣們也不同程度地把持著士大夫的權力,這種以下凌上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孔子希望當權者回歸到自己的權力范圍以內(nèi),不要越級把持不屬于自己的更高權力。

而于丹教授在《論語心得》中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理解是:“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這是當代社會特別應該提倡的一種職業(yè)化的工作態(tài)度?!薄翱鬃犹岢辉谄湮唬恢\其政’,這里面隱含著一個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先把你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薄耙粋€人干三個人的活兒”,這并不符合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精神,誰的活兒誰操心,這樣的話,大家合起來才是一盤棋?!皩Υぷ鞑皇菓撛綗崆樵胶?。無論是份內(nèi)的工作還是份外工作,我們不是都應該做得越多越好。對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保?)請結合時代背景,判斷于丹教授的理解是否準確并簡述理由。(3分)孔子強調(diào)“禮”。他所說的“禮”,是一種政治秩序。禮有上下、尊卑、貴賤之分。抓關鍵詞【示例】

不準確??鬃拥囊馑际钦f,你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琢磨屬于那個職位的權力!“謀”本為“謀劃,謀求“,而不是“做”;“政”本為“政治,政事,政權”,而不是“工作,事”?!爸\政”,《論語》特指“謀求權力”,于丹理解成了日常泛指的“做事,工作”。(2分)于丹拋開了歷史語境,沒有結合時代背景去分析孔子是針對什么政治現(xiàn)實才說出這句話的。(1分)(2)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說從政者不應當謀求非本分的上位權力,是針對當時那個特定政治環(huán)境和特定政治群體而言,并不適用于普通民眾。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永遠是積極入世的,永遠要以天下為己任,講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鬃拥牡茏颖M管大多出身平民,但也大多有著強烈的政治抱負,這正是“不在其位,必謀其政”的體現(xiàn)。要有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大意正確即可(3分)在現(xiàn)代企業(yè)工作的員工,固然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履行自己的職責,切實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決不能提倡自私和“本位主義”,“各人自掃門前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安于本分,埋頭分工,少管閑事,不顧合作”的崗位本分規(guī)范只會抹殺現(xiàn)代企業(yè)職員的“高位思考”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員工既各自獨立、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緊密團結,而這種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精神恰恰是要求“不在其位,必謀其政”的。大意正確即可(3分)學生練習答題情況呈現(xiàn)

未讀懂文本,斷章取義

1.正確。在當今社會中,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不同于革命時期的奮斗,更應該提倡的是一種職業(yè)化的工作態(tài)度,是做好本分,在社會分工明顯的今天,我們不應越俎代庖,跳過自己的職位去做不該做的事,否則可能會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

分析不透徹,強加因果

2.準確。因為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有太多越位行使權力,越級行使權力的行為,孔子才說此話,于丹解釋說“對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是符合孔子的想法的,所以她的理解準確。未理解理念,強行嫁接3.準確??鬃犹岢爸芏Y”,強調(diào)禮序。在當時社會混亂的情況下,孔子所說是寓意管好本分內(nèi)的事,把握分寸,互相合作,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于丹教授的理解,是在現(xiàn)代的背景下提出的,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性。

未緊扣問題,答非所問

4.在治國問題上,當權者不能越級把持不屬于自己的權力,而要做好分內(nèi)的事,在現(xiàn)代企業(yè)中先要把自己分內(nèi)的事做好,而不要操心別人的事,因此對待工作要把握分寸,這樣才能使每個人的力量結合起來,凝聚成大的力量。

未顧全二者,半途而廢

5.不準確。因為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時期,生產(chǎn)力有所提高,諸侯之間爭斗不斷,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做好自己,不然隨時會被他國取代,只能通過不斷改革,壯大實力,取得勝利。

總結主要失誤點

1.未讀懂文本,斷章取義

2.分析不透徹,強加因果

3.未理解理念,強行嫁接

4.未緊扣問題,答非所問

5.未顧全二者,半途而廢

應對策略

1.讀懂文本(知人論世,抓關鍵詞)2.看清題目(問什么答什么)3.明確答法(擺明觀點,結合文本,聯(lián)系實際……)答題基本步驟1、解讀文本(解釋歸納)2、概括觀點(文本核心)3、闡述觀點(由點到論)4、拓展論述(由古到今)備考寶典

①有針對性訓練。結合選修教材《文化經(jīng)典研讀》的內(nèi)容,有針對性的做些題。分析理解諸子各家思想;經(jīng)典文化的傳承;經(jīng)典文化的時代意義和對現(xiàn)實人生的價值。以及當代人閱讀文化經(jīng)典獲得的啟迪。②提高審題能力。注重答題思路、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訓練。答題時要注意滿足題目的要求。③固本培元。切實落實研修《中國古代文化經(jīng)典》中的課文,了解教材中出現(xiàn)的重要概念和所表達的思想、理念、精神的理解、認識、分析。熟悉《中國古代文化經(jīng)典研讀》所蘊含的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共分8個部分:1、儒道互補2、春秋筆法3、修齊治平4、佛理禪趣5、家國天下6、天理人欲7、經(jīng)世致用8、人文心聲一、儒道互補:

孔子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做人都要從“仁”出發(fā),從“仁”生發(fā)“義”“禮”“智”“信”“忠”“孝”“悌”。

孟子的思想:“仁政”是孟子思想的核心,是孟子提出的鞏固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的思想,仁政思想是一種初始階段的民本思想,集中體現(xiàn)孟子思想的孟子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敝鲝埲擞小八男乃亩苏f”:“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老子的思想:“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認為道天地萬物的本源,并有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因此他認為在社會管理上也不應該違背“道”的原則,這就是“道法自然”,認為統(tǒng)治者不要對百姓強加干預,這就是“無為而治”,主張給予人民以更多的自由。

儒道思想的互補:1、入世與出世的互補;2、“仁愛”與“自然”的互補;

儒道思想的局限:1、儒家的等級思想;2、忽略人的主觀能動

儒家提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論語·憲問》),道家主張“圣人處無為之事”(《老子·第二章》),兩者存在明顯差異。但這種差異并非截然對立,只是它們關注的問題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決方案不同而已。這種差異的存在也使得它們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長,融會貫通。事實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本身亦即為“儒道互補”的明證?!叭宓阑パa”構成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兩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國思想文化演進的主要內(nèi)容。各個時代的人們,大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拿起它來武裝自己,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哪怕來到充滿競爭的當今社會,重提“儒道互補”無疑也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典型示例1.“事實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本身亦即為‘儒道互補’的明證”,結合文段,請簡要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示例:“天下有道則見”,主張國家“有道”就出仕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體現(xiàn)了儒家“有為”的思想;(2分)“無道則隱”,國家“無道”就隱藏自己的才能,安貧樂道,淡泊名利,潔身自好,這與道家“無為”的思想一致。這就是“儒道互補”的體現(xiàn)。(2分)思路指導理解含義類題型方法指導:抓關鍵詞、疑問點2.“哪怕來到充滿競爭的當今社會,重提‘儒道互補’無疑也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請就

“儒道互補”的理念對當今競爭社會的積極意義這一點加以探究。(5分)思路指導探究題解題步驟:第一步明確觀點第二步闡述理由第三步作出結論扣文本聯(lián)現(xiàn)實

示例:“儒道互補”的理念對當今競爭社會也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明確觀點)面對競爭,我們既要用儒家積極有為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個過程,執(zhí)著前行,銳意進取,不輕言放棄;同時,又要用道家超逸無為的思想調(diào)節(jié)緊張心態(tài),做到淡泊名利,潔身自好,遭遇失敗更要超然通達。比如我們的學習,我們既要鍥而不舍地頑強拼搏,又要順其自然,只要盡力就無怨無悔。(闡述理由)因此,“儒道互補”的理念在競爭激烈的今天能更好地指導我們迎接人生的挑戰(zhàn)(做出結論)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12分)儒家向來重視“義利”之辨,強調(diào)辨明“義”與“利”的關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關“義利觀”的幾段文字: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孔子曰:“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jié)也?!保ā蹲髠鳌こ晒辍罚┟献釉唬骸胺瞧淞x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上》)荀子曰:“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x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保ā盾髯印ご舐浴罚?1)結合選段,請從三個方面簡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認為的“義”與“利”的關系:()()()3分①原味答案:追求富貴、制(治)理國家、禮節(jié)②原味答案:人性相互依存、政治上相互促進、道德上相互制約③原味答案:用禮節(jié)來實行正義,正義用來產(chǎn)生利益,合乎道理,大于利益為太平。為追求利益而違反道義世間就會動亂,沒有正義,沒有道理,就沒有利益。脫離文本,游離題意忽視關鍵,沒有理清關系機械翻譯,忘提煉歸納我是評卷者(1)結合選段,請從三個方面簡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認為的“義”與“利”的關系:

、

(3分)答案示例:先義后利義以生利重義輕利義利兼顧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探究先秦儒家“義利觀”對當今社會的現(xiàn)實意義。(150字左右)(9分)我是評卷者

當前我們的社會普遍處于一種浮躁狀態(tài),人們忙忙碌碌除了賺錢,還是賺錢。很少有人像雷鋒叔叔那樣急人之所急去幫助別人,做好事不留名。也很少有人像好人郭明義那樣獻出自己的鮮血去挽救他人的性命。他們做事情只想著自己,為自己謀私利,這樣的行為是應該被我們所批判、所唾棄的。脫離文本我是評卷者

當今社會,儒家“義利觀”對我們弘揚社會道義,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經(jīng)濟規(guī)律和法制精神等仍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例如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企業(yè)理應追求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圖。利潤的獲得,必須受到社會道德規(guī)范、國家法律法規(guī)等“義”的約束。而三鹿奶粉、地溝油、雙匯瘦肉精等事件,都是見利忘義的典型例子。此類事件在接受輿論批評的同時,必將遭到法律的嚴懲。明確觀點,旗幟鮮明舉例論證,事實勝于雄辯闡明意義我是評卷者

當前社會,三鹿奶粉、地溝油、雙匯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固然難辭其咎,而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不法商販見利忘義,唯利是圖。這些行為,不僅給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了直接影響,同時也阻礙了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對此,我們應該倡導儒家“義重于利”的觀念,正確地看待“義”與“利”之間關系,嚴格遵守社會公德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方能造福百姓和社會。列舉事實+分析利弊+闡明意義(透過現(xiàn)象→挖掘本質)列舉社會現(xiàn)實分析弊端結合文本,闡明意義

先秦儒家倡導先義后利、以義生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赡壳霸诂F(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了一些諸如損人利己、損公肥私、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污受賄、貪贓枉法等丑惡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一些人在價值觀念上產(chǎn)生了混亂。這些人金錢至上,個人享樂至上,于是一切向錢看,貪求物欲的滿足,棄精神道義于不顧??梢娤惹厝寮业倪@種義利觀對于扭轉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上價值觀念的混亂局面,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反對金錢至上、坑蒙拐騙、見利忘義、不講誠信等不良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無疑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列舉社會現(xiàn)實為什么會怎樣我是評卷者是什么二、春秋筆法

1、一種歷史敘述方式和技巧。運用是非分明而簡約含蓄的語言,表明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道德評判,以達到證實和勸懲的目的。

春秋筆法的可借鑒性:不隱諱事實真相,秉筆直書

春秋筆法的局限性:“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為親者諱”的標準,往往模糊了事實真相,甚至給后世造成誤解。

2、劉知幾的《直書》

“直書”就是要善惡必書,不虛美、不隱惡,要避免個人的好惡,做到“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閱讀材料,完成下面題目

子貢問于孔子曰:“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保ā犊鬃蛹艺Z、子貢問》)1、請結合材料一,分析孔子對晉文公的態(tài)度。2、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探究這種做法對當今中國社會的意義。解題步驟:要完成好這道題,先要翻譯好材料一:翻譯:子貢向孔子請教,問道:“晉文公實際上是召請周天子而讓其他諸侯國來朝見。先生寫作《春秋》,卻寫成周天子在河陽打獵,這是為什么呢?”孔子說:“用臣子的身份召請一國之君,不可以作為榜樣,也只能寫成晉文公率領諸侯侍奉天子罷了?!苯獯穑?)小題:孔子對晉文公召請周天子這件事很不滿,認為這不符合禮法。但因為晉文公是“尊者”“賢者”所以不直接寫他召請周天子,而是采取委婉的寫法,說周天子在晉國的河陽率領諸侯打獵。這實際上就是春秋筆法實際運用的一例。解答小題(2)

孔子對待晉文公召請周天子去打獵這件事,雖然很不滿,認為有違做臣子的禮法,但卻沒有采取激烈的批評方式,而是采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指證,這種做法在當今社會仍有著現(xiàn)實意義。(觀點)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社會的各個階層、各種利益集團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重重,譬如官員和民眾、富人和窮人、城市和鄉(xiāng)村等等,這些因利益而導致的矛盾沖突,往往十分尖銳,甚至對立。近些年不斷生出來的群體事件,如四川什邡、貴州甕安,福建的公共汽車縱火等就是這些矛盾的爆發(fā)的典型例子。(現(xiàn)象)

導致這些群體事件,主要原因當然在于某些政府官員的不作為,甚至亂作為,但也與媒體夸大渲染事件的嚴重性,某些個體極端批評政府的不作為,甚至上升到要顛覆國家制度的層面有關,特別是某些微博大V的不負責任的轉發(fā),將民意推至沸點。長此以往,國家的內(nèi)亂指日可待。(原因)

因此,在當今社會人心浮躁之時,我們要學會孔子對待錯誤事件的冷靜處理方式,為群體事件澆上一盆冷水,找出其中的原因,以求科學公正的解決;而不是火上澆油,動輒謾罵,助推民意走上沸點。(結論)三、修齊治平

現(xiàn)修齊治平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一部典籍《大學》里面和一個人孔子身上?!洞髮W》(1)格物致知(2)修齊治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保ǜ裎铮和凭渴挛锏脑怼V轮禾骄砍鋵嵵R,獲得知識。)孔子中庸之道

中庸,儒家的道德標準,中庸重點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間,不離兩邊,不走極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diào)和折中。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diào)和的處世態(tài)度。中庸之道的現(xiàn)實意義和局限性:

1、社會政治意義:排除極左極右思想的干擾。2、個人意義:避免個人極端的思想和做法,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言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3、有阻礙社會變革的負作用。

慎獨:原文: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注釋:

1、“其所不睹”的“其”,是君子自己,而不是別人。這是先秦的基本句法?!捌渌宦劇钡摹捌洹币彩沁@個意思。2、“莫見乎隱”的主語是君子的特征,這種特征應該近似理解成君子的品格。3、“獨”是自己的意思;“慎其獨”是要嚴肅的面對自我。啟示:(約束自己的為人之道不能一刻離開),因此君子會因為擔心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而更加謹慎,會因為擔心有自己聽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沒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覺的地方更能表現(xiàn)出君子人格的,也沒有比細微之處更能顯示君子風范的。(原文翻譯)

所以,君子是要嚴肅地面對自己的。嚴肅面對自己才需要真的勇氣,才是真的嚴格要求。君子,不是擔心會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放縱自己,不是這樣的。做一個坦蕩的君子,不需要別人來約束自己。君子要捫心自問:看自己像個君子嗎?這是慎獨。聶文濤說:慎獨不是怕丟人,而是怕喪失人格。練習示例: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題目(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2)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大學》(3)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睹献印罚?)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1、根據(jù)上面的四句話概括古人對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2、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探究加強個人修養(yǎng),對當今官員的意義。小題(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小題(2):

個人的榜樣作用

中國古代,治理國家強調(diào)個人的榜樣作用?!洞髮W》里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币粋€國家的興衰寄望于一人一家,中國古代強調(diào)的是“人治”思想。

當代中國強調(diào)法制,但法制并不健全,人治的現(xiàn)象仍然處處可見,這就決定了加強官員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仍具有很現(xiàn)實的意義。被民間稱為“錢多房多女人多”的杭州市副市長許邁永,就是一個不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典型例子。這樣的人一旦讓他執(zhí)掌一方權柄,就會危害一方,給國家無可挽回的經(jīng)濟損失,嚴重者甚至造成官民之間的對立,危及政權安全。

因此政府在選拔官員時,不僅要看他的工作能力,更應看重他的道德修養(yǎng),看他把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置于個人的享受之上,從而成為民眾的榜樣。

我們更期望國家能擺脫人治的局面,走向法制的軌道,做到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去。佛理禪趣:

佛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不亞于儒家和道家。

佛教的主要思想:1佛是人而不是神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他來到人間的第一句話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比嗽谟钪嬷惺琼斕炝⒌氐?,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決定著自己的命運,而不必聽命于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

2佛是真平等者

釋迦牟尼時代的印度,社會分成婆羅門、貴族、平民、奴隸四大階級,而貴為太子的釋迦牟尼眼見社會階級的不合理,毅然樹起平等的旗幟,主張廢除階級對立,倡言眾生平等。

3

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釋迦牟尼同我們一樣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夠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萬萬的人類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證果。釋迦牟尼——他祗是人類無數(shù)的先知先覺之一,而我們是后知后覺者。

4佛教不承認有頑劣不可教化的人

佛教承認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認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惡,而是無知,一切罪惡都是由于無知(佛教叫‘無明’)所引生出來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開導、啟發(fā)眾生,就變成佛的責任了。

怎么理解“佛理禪趣”

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之始,經(jīng)常“現(xiàn)身說法”,向蕓蕓眾生講說佛法。但他不喜歡講抽象的大道理,喜歡用生動有趣的寓言故事來啟迪人的智慧,讓人在聽這些故事的時候獲得對“佛”的頓悟。

這些故事流傳至今,仍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這就是在經(jīng)典文化研讀中要加入“佛理禪趣”的原因。

命題者很可能引述佛教的一個寓言故事,讓你探究其中的現(xiàn)實意義。例如: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去親戚家吃飯,主人在菜中加鹽,菜都很美味可口。傻人以為鹽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買鹽來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買了一大包的鹽,回到家里急急打開,抓了一把放進口里。

聯(lián)系現(xiàn)實,探究愚人食鹽的故事對當今現(xiàn)實的意義

寓意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

寓意2:愚人之所以可笑,在于他的思維出了問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鹽畢竟只是調(diào)味品,它必須依托食物才能起作用,只看到鹽能使食物鮮美,就誤以為鹽是鮮美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分析:現(xiàn)在社會有沒有超出限度的事?

只看到個別事件,卻看不到社會的整體狀況

正如“鹽”這種調(diào)味品一樣,一次性吃多了就變味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也有這個意思,所以他強調(diào)“過猶不及”。(觀點)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嗜好,比如有人喜歡玩游戲,但把它當作一種調(diào)節(jié)學習的調(diào)味品,當然很好;但如果整天沉迷在游戲之中,不能自拔,則就像愚人貪鹽一樣,會自食其果。(普通人)更為嚴重者,某些官員一旦嘗到了官位的“鹽”味,便胃口大張,貪權戀位,腐敗墮落,完全忘記了還有“為人民服務”這個“度”,其結果當然是鐐銬加身,陷身囹圄。薄熙來、劉志軍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官員)

世間萬物都有一個“度”,把握好這個度,為人不會玩物喪志,為官則難陷身囹圄。(結論)

聯(lián)系現(xiàn)實,探究愚人食鹽的故事對當今現(xiàn)實的意義。家國天下《貞觀政要》的主要內(nèi)容:

《貞觀政要》全書10卷40篇,8萬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學家吳兢?!敦懹^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于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jīng)濟上的重大措施,實錄了唐太宗的治國方略?!敦懹^政要》的寫作目的:

為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期望求得長治久安。

經(jīng)典傳承(1)、辯證看待《求諫》所反映的諫官制度。

諫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專制

諫官制度嚴重依賴君主的賢明;當君主不賢明時,監(jiān)管制度就流于形式。(2)、《求諫》的現(xiàn)實意義①納諫指上級接受下級的意見——每個人都應該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②接受別人意見有利于克服自身的缺點和錯誤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閑居靜坐,則自內(nèi)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通,下無怨滯。又比見人來奏事者,多有怖,言語致失次第。尋常奏事,情猶如此,況欲諫諍,必當畏犯逆鱗。所以每有諫者,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若即嗔責,深恐人懷戰(zhàn)懼,豈肯更言!”

“我每當無事靜坐,就自我反省。常常害怕對上不能使上天稱心如意,對下被百姓所怨恨。只想得到正直忠誠的人匡救勸諫,好讓我的視聽能和外邊相通,使下面沒有積怨。此外近來見到來奏事的人,常顯得心懷恐懼,連講話也變得語無倫次。平時奏事,情況尚且如此,何況要折面諫諍,必然害怕觸犯逆鱗。所以每當有人諫諍時,縱然不合我的心意,我也不見怪。假如立刻發(fā)怒斥責,恐怕人人心懷恐懼,豈敢再說話!”1、聯(lián)系自身實際,說說“內(nèi)省”的意義。2、說說當今官員能從這段“太宗”的話里,得到什么啟示?(1)必須正確認識人民力量的偉大,正確使用民力,發(fā)揮效力;(2)制度建設至關重要,當今必須依法治國;(3)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任人唯賢,社會才能發(fā)展和進步;(4)多聽不同意見,根據(jù)具體情況,隨時調(diào)整政策,以適應實際情況。要知人善任,虛心納諫。要有開放的胸懷2023/2/4《原君》的主要思想:《原君》是十七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歷史學家黃宗羲的政論集《明夷待訪錄》的開宗明義篇。全書包括《原君》、《原臣》、《原法》等闡發(fā)民主、平等思想的篇章,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君主專釗及其理論基礎的論著,它鮮明地體現(xiàn)了近代民主思想。

“原”是古代議論文的一種?!霸?,即推究關于做君主的道理。通觀《原君》之意,作者不是主張徹底清除封建君主專制這個弊病,而是為了使君主從道德觀念方面明確君主的本來職分,要求當時的和以后的君主必須象古君那樣,“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釋其害”。《原君》的思想是相當復雜的,具有近代民主思想是確定無疑的。作者既大膽地毫無顧忌地揭露指責“后之人君”對“天下”的暴虐專制,又對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理論基礎進行了憤怒的聲討。《原君》的思想價值

(1)君主的職責在于“為天下人興利,釋害”(古)——“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公仆”(今)(2)《原君》的啟蒙意義:對君主專制的尖銳批評,對民主平等的大力贊揚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1、(后人之君)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2、豈天地之大,于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1)、評析這兩句話所反映的思想。(2)、第二句所反映的思想,在當今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要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先要翻譯這兩句話:1、(后世的君主)把天下的利益都歸于自己,把天下的害處都歸于他人2、難道天地這么大,在千千萬萬天下人中,唯獨(應當)偏愛君主一人一家嗎?解答:前一句作者直揭封建君主的極端自私,把天下的利益都歸在自己這里,把天下的不利都送給別人。后一句運用反問句式,表達了對一人一家的專制統(tǒng)治的強烈不滿,表達了民主平等的社會理想。

2、第二句所反映的思想,在當今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解答:有。中國的封建制度,雖然在1911年結束了,但封建專制的思想,并沒有隨著封建制度的結束而結束。

“率土之濱,莫非王有;率土之民,莫非王臣”封建家天下的思想,在今天的某些官員當中仍然相當嚴重,某些官員手握一村、一鄉(xiāng)、一縣、一省的權柄時,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管轄的“這一方山水”當作了他的私有財產(chǎn),生殺予奪全憑他來做主,成了“這一方山水”的土皇帝。

改革之初,大邱莊黨支部書記禹作敏,利用地域優(yōu)勢,迅速發(fā)展了經(jīng)濟,確可算作一個能人,但他缺乏民主意識,把大邱莊的成功歸結為他一個人的成功,把大邱莊當作他的私產(chǎn),私設“公堂”審訊所謂的“企業(yè)敗家子”,窩藏殺人兇犯,視國家法律如無物。最終結局,只能是身敗名裂,鋃鐺入獄。觀禹作敏的所為,即為典型的“獨私其一人一姓”的“土皇帝”作為。

歷史的潮流浩浩蕩蕩,民主平等的思想深入民心。“獨私一人一姓”的專制統(tǒng)治制度雖已湮沒,但要從思想上根除,正印了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哲言。

2023/2/4天理人欲必修3P14注釋3:

理學,又稱道學,是宋代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等人闡釋儒家學說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它認為“理”是宇宙的本體,把“三綱五?!钡确饨▊惱淼赖抡f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

“……他是我的

,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

“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魯迅《祝?!泛螢椤疤炖怼??何為“人欲”天理心之本然,表現(xiàn)為仁義禮智四德,體現(xiàn)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倫常。人欲人的欲望。在朱熹看來,認得日常飲食的欲望是天理,只有那些超越延續(xù)生存條件、追求過分物質生活的欲望,才是人欲,也才是要遏制的“人欲”。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疤炖怼钡膬?nèi)容1、“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主、父親、丈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五?!奔慈?、義、禮、智、信(即仁愛、正義、禮節(jié)、明智、誠信),是用以調(diào)整、規(guī)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2、“天理”合理的一面:“存天理,滅人欲”的提出“孔子所謂‘克己復禮’,《中庸》所謂‘致中和、尊德性、道問學’,《大學》所謂‘明明德’,《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jué)中’。圣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人心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很難具有常性,是最具潛藏危險的;天地自然之心非常微妙;領悟道心要精益求精、專一,其心真誠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朱熹把儒家的基本主張歸結為“明天理,滅人欲”。它對是儒家基本主張的繼承和發(fā)展。如何實現(xiàn)“存天理,滅人欲”此便是無克己工夫。……須是遇事之時,便與克下,不得茍且放過。此須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毚蠖沃?,無一時一刻不照管克治,……'仁以為己任,……“克己復“理”為仁天理的局限性一面“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主、父親、丈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五?!奔慈?、義、禮、智、信(即仁愛、正義、禮節(jié)、明智、誠信),是用以調(diào)整、規(guī)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三綱五常被朱熹認為是天理,這在客觀上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2023/2/469“存天理,滅人欲”指向誰

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豈不是天理?臣聞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異,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涂判矣。蓋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則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chèn),循之則其心私且邪。”——(《朱子文集·延和奏札二》)注:天理是人心的本來面貌,遵循天理人心就公正;人欲是心上的疾病毒瘤,遵循人欲人心就會變得自私邪惡。

“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赶虻弁酢按嫣炖?,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指向誰

“孟子曰:‘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雖是為時君言,在學者亦是切身事?!薄皩W者須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為學(即方能開始做學問)?!薄ā吨熳诱Z類》卷四)“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未有天理人欲夾雜者。學者須要于此體認省察之。(即學者必須對這層道理認清明察)?!ā吨熳诱Z類》卷十三)由上可知,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是指向每一個人的,尤其指向帝王、士大夫官僚、學者?!按嫣炖恚瑴缛擞庇伞皞螌W”到“官學”1181年8月浙東饑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薦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途經(jīng)杭州,入對七札,陳述時弊。到職后,微服下訪,調(diào)查時弊和貪官污吏的劣跡,彈劾了一批貪官以及大戶豪右。他不徇私情,牽連攻擊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書抨擊理學,斥其為“偽學”,朱熹被解職還鄉(xiāng)。慶元二年葉翥(zhù)上書,要求把道學家的書“除毀”,科舉取士,凡涉程朱義理不取。監(jiān)察御史沈繼祖乘機指控朱熹十罪,請斬。朱熹的得意門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時理學威風掃地,被斥為“偽學”,朱熹被斥為“偽師”,學生被斥為“偽徒”。寧宗一改舊態(tài),下詔命凡薦舉為官,一律不取“偽學”之士。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終于在建陽家里憂憤而死,享年七十一歲。臨死還在修改《大學誠意章》,可見他是如何矢志于樹立自己的理學,然而生前終未如愿?!按嫣炖?,滅人欲”由“偽學”到“官學”隨著朱熹學說的傳播,統(tǒng)治者也逐漸認識到了朱熹理論對維護封建統(tǒng)治所起的作用。南宋理宗在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下詔:“朕觀朱熹集注《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發(fā)揮圣賢蘊奧,有補治道。朕方勵志講學,緬懷典型,深用嘆慕,可特贈太是,追封信國公?!庇质哪暝俅蜗略t說:“朕惟孔子之道,至我朝周敦頤、張載、程灝、程頤,真見實踐,深探圣域,千載絕學。中興以來,一旦朱熹,精思明辨,折衷融會,使《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之旨賁(bì)門洞徹,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023/2/41、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觀點,是指向誰的?但理學從“偽學”到“官學”過程中,“存天理,滅人欲”的指向有了怎樣的變化?答: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本是指向包括封建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內(nèi)的統(tǒng)治階級,意在從道德層面限制他們不受約束的私欲。但隨著理學從“偽學”變?yōu)椤肮賹W”,統(tǒng)治者把“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轉而指向普通百姓,而自己卻不受這種理論的限制,這就使“理學”成為了一種徹頭徹尾的虛偽性的學問。

3、聯(lián)系現(xiàn)實,說說“存天理,滅人欲”的現(xiàn)實必要性。改革開放破除了人們談錢色變的心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些人轉而發(fā)起了對金錢的瘋狂沖鋒。為了錢,可以出賣色相;為了錢,可以不顧信譽;為了錢,可以出賣官格;為了錢,可以沒有任何底線。為了錢,某核彈設計師,可以把核心機密出賣給美國;為了錢,公知,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為了錢,年輕貌美,可以嫁給滿頭白發(fā)的富翁;為了錢,記者可以虛假報道,傷及無辜百姓;為了錢,官員可以不顧黨紀國法的嚴肅,肆意消費國家信譽。要錢干什么?人欲在作怪,可聲色犬馬,可華室麗姬,可山珍海味,可為富不仁,可耀武揚威,可權傾朝野。最近的例子是《新晚報》記者陳某,為了50萬的黑錢,違反新聞從業(yè)人員的操守,肆意造謠毀謗中聯(lián)重科,造成中聯(lián)重科的股民幾十個億的經(jīng)濟損失。人欲的貪求,致陳姓記者利令智昏。古人說“欲壑難填”,實在足以為戒。改革時至今天,我們不應該再去宣揚“人欲”了,而應提倡健康的生活,順應“天理”。把心思放在培養(yǎng)國人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上,強調(diào)科技致富才是正道。2023/2/4“存天理,滅人欲”在古代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今天,有很大的意義。今日之中國,“蛋糕”越做越大,人們的私欲不斷膨脹,這就有控制私欲的必要。某些官員一餐吃掉好幾萬,還有許多情婦,甚至以權謀私。這些都是欲望膨脹的表現(xiàn)。這都需要天理發(fā)揮作用。所以國家最近提倡“光盤行動”,還有規(guī)范三公消費,這些都是控制私欲的行為,都體現(xiàn)了“存天理,滅人欲”的積極意義,“存天理,滅人欲“并不是說不能有私欲,而是應保持正當?shù)挠?,如一夫一妻為理,三妻四妾為欲等等。今日之不安全食品事件頻發(fā),包括某些官員的腐敗,甚至有些富人熱衷于奢侈品,炫富等現(xiàn)象,都是欲望過頭。所以需要”存天理“,發(fā)揮道德作用;還需要”滅人欲“發(fā)揮法制作用。這樣社會將會更加和諧。今日之中國,防止私欲膨脹,一靠道德,二靠法制。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存天理,滅人欲“,在如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